古代瓷器:汝窑经典文物天青釉纸槌瓶赏析

天青釉纸槌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高22.6cm,口径4.5cm,足径8.3cm造型优美,瓶口微撇,长颈微束、折肩、直腹微收,线条柔中有刚。底左刻奉华二字,奉华为南宋高宗德寿宫配殿的名称,为高宗宠妃刘妃所居,刻奉华者当为奉华堂的专用品。其右刻乾隆七言御题诗一首: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琐,底完而旧铁余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亿留停。后署乾隆戊午仲夏御题并钤古香太朴二方印。<tAOCi52.COm/p>

小编推荐

古代瓷器:汝窑经典文物天青釉盘赏析


天青釉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3.5cm,口径19.3cm,足径12.6cm撇口,丰底,里心坦平,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传世汝窑盘、碗、碟、洗的器底都留有支钉痕,而且支钉又都状如芝麻大小。汝窑支钉以单数居多,小件器物用三钉支烧,稍大的用五个。汝窑支钉虽细小,但烧出的器物仍达到完整不变形,体现了汝窑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此汝窑盘器底刻一个楷书蔡字,这是物主的姓氏。据推测,宋代蔡姓能收藏汝窑器的仅有两家,一为当时的权臣蔡京,一为蔡京之子,驸马蔡絛。

古代瓷器:汝窑经典文物天青釉莲花式碗赏析


天青釉莲花式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高10.4cm,口径16.2cm,足径8.1cm汝窑天青釉莲花式温碗以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在北宋中期定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莲花式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古代瓷器:汝窑经典文物天青釉三足樽赏析


天青釉三足樽: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12.9cm,口径18cm,足径17.8cm此三足樽仿汉铜樽形式烧制。直口平底,口、底尺寸相若。樽外口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两道,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底部有五个小支钉痕,里外皆施釉。器型规整,仿古逼真,釉面穿插错落有致的开片,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富于变化。在传世的汝窑器中是一件较为稀少的珍品。这件樽为天青色釉,天青在色彩上介乎绿色和蓝色之间。汝窑樽的釉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青而不翠,给人以玉石之感。釉面的开片则是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烧成现象。汝窑瓷器均用支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的支钉痕,这是鉴定汝瓷的重要依据之一。

古代瓷器:汝窑经典文物天青釉无纹水仙盆赏析


天青釉无纹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高6.9cm,口径23x16.4cm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稜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系传世汝窑器中唯一无纹片者,仅略见未完全熔融的石英质流淌於釉中,益增釉色凝练的趣味。此种传世稀少、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过天青的宁静开朗的美感。器底刻乾隆书御题诗一首: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枰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后署乾隆御题,并钤比德、朗润二印。

古代瓷器:汝窑经典文物汝窑三足洗赏析


汝窑三足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3.6cm,口径18.3cm,足径16.7cm洗直口,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满釉,釉面穿插细碎纹片,韵味无穷。底部满釉,有五个细小支钉痕。清乾隆帝颇看重此洗,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的匠师镌刻在器物外底部: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此器造型简洁,制作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三足洗造型较为少见,极为难得。

古代瓷器:汝窑天青釉代表了中国瓷器的最高峰


汝瓷位列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河南汝州而得名。汝瓷的器型有盘、碟、洗、瓶、尊,一般尺寸较小,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汝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华美乐章。

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胴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瓷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今天距离南宋已近千年,就更为难得了。汝窑存世量稀少,据业内统计,全世界博物馆在册有67件半的说法。窑址出土文物,大多为瓷器残片。

南宋笔记《坦斋笔衡》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汝瓷的地位之高、价值之大,毋庸赘言。

汝窑为魁

高古的瓷器,是以汝窑为首,就是汝窑是一座颠峰,无可替代的。汝窑并非仅仅是宋徽宗指定的那二十几年。只是到了宋代末期,他极端地推崇汝窑,在原来民间汝窑的窑子范围内另外建了一个窑专做官窑,我们叫汝官窑。建了汝官窑的同时他又建了一个北宋官窑,也是追求天青釉。所以说汝窑,或者说天青釉也代表了中国雅文化瓷器的最高峰。

南宋笔记《坦斋笔衡》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汝窑稀珍,因其烧造时间极短,因而传世的汝窑器物稀少。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千百年来汝窑为魁,不仅是个定论,而且将它推至神话。

汝瓷的胎釉特征

香灰胎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青如天面如玉

汝瓷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芝麻花蟹爪纹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汝窑的器物特点

汝窑的器型有盘、碟、洗、瓶、尊、碗、盏托、水仙盆等,盘、碟、洗、碗多为圈足外卷,多采用满釉裹足支烧,足底心有三至五个细小的支烧痕。其中,尤以盘和洗的数量最为众多。

不过尺无大器

汝窑瓷器一般较小,多为盘、洗、碗等器型,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极少超过20厘米,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随着汝窑遗址的发掘,这种说法也日渐动摇。

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中曾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款识刻花

存世的汝窑器物上,一些有刻花,以及款识。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奉华是南宋宫殿之名,是德寿宫的配殿,是宋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写奉华的汝窑都是刘贵妃她本人使用的。

汝窑的历史演变

从盛唐时期起,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汝州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烧造时,由于火候过高而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所少见。

北宋时期,汝窑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汝窑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汝瓷传世品极为稀少,其价值自是弥足珍贵。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宋人笔记中曾有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的记载。

自明代开始,不断有人复烧,成功者寥若晨星,失败者却代不乏人。汝瓷博物馆馆长杜宏伟认为,凭借今天的技术,加之古人的心境,以美为前提,完全可以烧造出超越宋汝瓷的好作品。

汝窑精品欣赏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全球仅存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是传世汝瓷中罕见的大件器。器物制作庄重古朴,气韵高雅。胎质细腻,呈香灰色。里外满釉,呈天青色微泛蓝,并有细小浅白的开片。代表了千年国宝汝窑瓷的最高水平。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宋汝窑天青釉碗是北京故宫镇馆之宝。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纯净,釉面开细碎纹片,釉中含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美轮美奂。外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及楷书干隆御题诗一首。

北宋汝窑莲花碗

北宋汝窑莲花碗,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全球罕见的传世珍宝。莲花碗呈十瓣莲花形,比例适度,器身随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开的花朵,青釉匀净温润,颇具艺术风韵,造型奇特,精美绝伦。对于其价值,有十吨黄金不换之说。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是一种种植水仙用的器具,也可作装饰品。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此种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极力追求的宁静开朗的美感。

古代瓷器:乌金釉精品赏析


在中国的制瓷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莫过于清代。清代既传承了明代的青花、五彩,又在其基础上开创了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等多种彩瓷技术。清代各种釉色品类繁多,乌金釉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乌金釉是黑釉中最莹亮的一种。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的艺人在宋代黑釉的基础上发展乌金釉,但当时烧成极不稳定,也不流行。清代康熙时,乌金釉精制于督陶官臧应选,雍正、乾隆年间,唐英亲手参与了工艺制作,仿制了乌金釉等产品。

汝窑天青釉代表了中国瓷器的最高峰


汝瓷位列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河南汝州而得名。汝瓷的器型有盘、碟、洗、瓶、尊,一般尺寸较小,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汝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华美乐章。

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胴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瓷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今天距离南宋已近千年,就更为难得了。汝窑存世量稀少,据业内统计,全世界博物馆在册有“67件半”的说法。窑址出土文物,大多为瓷器残片。

南宋笔记《坦斋笔衡》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汝瓷的地位之高、价值之大,毋庸赘言。

“汝窑为魁”

高古的瓷器,是以汝窑为首,就是汝窑是一座颠峰,无可替代的。汝窑并非仅仅是宋徽宗指定的那二十几年。只是到了宋代末期,他极端地推崇汝窑,在原来民间汝窑的窑子范围内另外建了一个窑专做官窑,我们叫汝官窑。建了汝官窑的同时他又建了一个北宋官窑,也是追求天青釉。所以说汝窑,或者说天青釉也代表了中国雅文化瓷器的最高峰。

南宋笔记《坦斋笔衡》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汝窑稀珍,因其烧造时间极短,因而传世的汝窑器物稀少。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千百年来汝窑为魁,不仅是个定论,而且将它推至神话。

汝瓷的胎釉特征

“香灰胎”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青如天 面如玉

汝瓷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芝麻花 蟹爪纹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汝窑的器物特点

汝窑的器型有盘、碟、洗、瓶、尊、碗、盏托、水仙盆等,盘、碟、洗、碗多为圈足外卷,多采用满釉裹足支烧,足底心有三至五个细小的支烧痕。其中,尤以盘和洗的数量最为众多。

不过尺 无大器

汝窑瓷器一般较小,多为盘、洗、碗等器型,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极少超过20厘米,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随着汝窑遗址的发掘,这种说法也日渐动摇。

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中曾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款识 刻花

存世的汝窑器物上,一些有刻花,以及款识。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奉华”是南宋宫殿之名,是德寿宫的配殿,是宋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写“奉华”的汝窑都是刘贵妃她本人使用的。

汝窑的历史演变

从盛唐时期起,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汝州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烧造时,由于火候过高而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所少见。

北宋时期,汝窑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汝窑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汝瓷传世品极为稀少,其价值自是弥足珍贵。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宋人笔记中曾有“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的记载。

自明代开始,不断有人复烧,成功者寥若晨星,失败者却代不乏人。汝瓷博物馆馆长杜宏伟认为,凭借今天的技术,加之古人的心境,以美为前提,完全可以烧造出超越宋汝瓷的好作品。

汝窑精品欣赏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全球仅存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是传世汝瓷中罕见的大件器。器物制作庄重古朴,气韵高雅。胎质细腻,呈香灰色。里外满釉,呈天青色微泛蓝,并有细小浅白的开片。代表了千年国宝汝窑瓷的最高水平。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宋汝窑天青釉碗是北京故宫镇馆之宝。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纯净,釉面开细碎纹片,釉中含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美轮美奂。外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及楷书干隆御题诗一首。

北宋汝窑莲花碗

北宋汝窑莲花碗,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全球罕见的传世珍宝。莲花碗呈十瓣莲花形,比例适度,器身随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开的花朵,青釉匀净温润,颇具艺术风韵,造型奇特,精美绝伦。对于其价值,有“十吨黄金不换”之说。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是一种种植水仙用的器具,也可作装饰品。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此种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极力追求的宁静开朗的美感。

古代瓷器:唐三彩蒜头瓶赏析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想来,中国的唐三彩也有着千年的历史了,其从产生到发展,很多人误认为唐三彩与定窑白瓷、龙泉哥窑青瓷等都属于瓷器的一种,其实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与大部分陶器不同的是唐三彩在陶器表面上釉。

其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在其形成的1300多年的历史中,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它是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三彩蒜头瓶

此瓶高33.8cm,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瓶周身施以蓝釉色,造型同于常规又加以特色,其蒜头饰有橘色兽耳,颈部用长方形条棱拼接,条棱向内凹陷,表面亦有雕刻,其肩更是别出心裁,三头牛首呈三角鼎立之势,橘色与墨绿刻画的牛角长而锋利,与蒜头上兽首处于同等方向,为此瓶增添一抹雄壮之势!

瓶身三面开光,开光处圆环上粗下细,其所绘之景大同小异,皆以橘色、草绿、白色和蓝色上彩,据悉,唐三彩最瑰丽色彩莫过于黄、褐、绿,而此唐三彩蒜头瓶,褐色极少,显得釉色更加耀眼明艳,观看此瓶,可以看到一位有着婀娜身姿的仕女正提裙迈步而出,在橘之釉色的勾勒下,更显姿容无双。在其身体两旁,蜿蜒的卷草纹盘旋而上,而釉色如楚河汉界般分为鲜明的蓝色和绿色,再加上偶尔的白色,更是如在梦境。

可以说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和生活,它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艺术,从现代的陶瓷史上认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到唐代以后,它包容了各种文化,包括许多外来文化,这个时候从绘画、陶瓷、金银器的制作,形成了一个灿烂文化的特点。

故此,唐三彩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把中国陶文化的全部潜能、优势都充分展现出来,是中国陶文化经过漫长岁月,所积累的经验与技术、艺术感受与文化底蕴的光辉结晶,是中国的陶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在特定的文化大环境和时代氛围中得到升华。唐三彩在国际市场上创下的天价,超过一切原料比它贵得多、年代久远得多和技术复杂得多的中国文物,说明它的价值在1000年后得到世界的高度尊崇与认可,可谓国之瑰宝!

唐三彩双鱼瓶赏析 古代瓷器知识


唐三彩双鱼瓶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瓶呈双鱼形,小口,口上有盖,两侧有系,下为高圈足,施黄、绿、酱等彩。鱼形瓶周身施以大面积绿釉,鱼之胸部、鱼鳞及眼、嘴部位点抹黄色釉料,使鱼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唐三彩是唐代釉陶艺术的重要创新,器形极为丰富,可分为生活器皿类、人物动物俑类、随葬品类等等。这件唐三彩双鱼瓶是盛酒器,双鱼寓意连年有余、和谐美满、吉祥合欢。以此双鱼和美酒来馈赠亲友,内容和形式俱佳,可谓情深意长。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