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元青花梅瓶借花赞高士

2009年3月,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青花的记忆”的元代青花瓷展览,共展出来自国内外25家博物馆的73件顶级珍品。在这次被誉为“元青花盛宴”的展览中,第一件展品就是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四爱”之名有讲究

武汉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器型豪放,胎体厚重,青料浓郁,所绘图案构图严谨,题材独特,笔法工整,是元青花艺术中的集大成者,在我国青花瓷系列中显得弥足珍贵。

这件“四爱图”梅瓶为元末时期景德镇窑烧造,高37.6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13厘米。小口外侈,短颈,丰肩,平足。通体绘青花纹饰,分三组,肩部饰凤穿牡丹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四个菱形开光,故事取材高雅,分别绘有中国古代四位高士闲情逸致、恬静自然的场景。

“四爱”之名颇有讲究,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喜爱兰花,兰花为传统寓言纹饰,古人以幽谷兰花喻隐逸之君子;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莲花纹饰象征身居高位,廉洁奉公,而且莲与廉同音,意蕴“一品清廉”之意;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婚,痴爱梅花的高雅和白鹤的飘逸;东晋诗人陶渊明深爱菊花的傲霜品性,淡泊名利,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

该青花瓷纹饰中陪衬的景物结合主题,四组画面情景交融,造型秀美,线条流畅,色泽浓艳,为了解元代青花瓷制造工艺及人物图案纹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传世珍品,上世纪八十年代购自民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代表了我国青花工艺在元代已达到相当高。m.taOCI52.com

延伸阅读

古代瓷器: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赏析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磁州窑系庞大,黄河南北均有此类风格制品,清末民初,此窑大量生产青花制品,覆盖华北华南广大地区,兰花花碗、盘等用品。代表民间青花的盛世。现代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瓷区之一,其产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使用价值。磁州窑的釉色较为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尤以白釉最为出名。该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属白釉系列,底径6.7cm,口径4.3cm,高26.9cm,是宋代典型梅瓶器型。造型为蘑菇翻卷小口、短颈、丰肩、收腹、内凹足。从整个造型看,端庄挺拔,器物线条流畅,型体饱满、匀称、轻盈,充满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非常生动。珍珠地始见于唐代,这种融汇了西方外来设计因素的器皿图案,运用此技法来表现物体表面的视觉效果,在当时也属登封窑使用较高级的装饰技艺。密集的圈点纹饰,也有较大面积的花卉图案,形成视觉对比,表现了梅瓶的精细和大气。制作技艺高超,装饰法独特,纹饰生动、精美,口部、腹部、裙部及足部,分割点比例对称,艺术感极强,显示出磁州窑技术的娴熟,最能代表表现宋磁州窑典型文化和艺术精神的珍罕瓷器,极具很强的观赏价值和很高的收藏价值。现此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珍藏于上海远大博纳拍卖有限公司,将参加上海远大博纳和香港环球国际联合举办的2014香港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古代瓷器:镇馆之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编者按

南京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500年的建城史、1700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坐落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0万余件,藏品上溯远古,下迄民国,其中,南京人头骨化石、青釉羽人纹盘口壶、青瓷莲花尊、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七宝阿育王塔等一批国宝级文物蜚声中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报将从今日推出《南京国宝档案》栏目,带领读者走近南京的文物珍品,感受博大精深的古都文明。

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出土于将军山的明代黔宁王沐英墓。自上世纪50年代出土以来,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一直是市博的镇馆之宝,也是足以留名中国陶瓷艺术史的一件杰作。

梅瓶最早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元、明之际,是我国古代一种盛酒用具,因其口部小巧只能插入梅枝而得名。梅瓶以小口、短颈、丰肩、长胫,上部丰满、下部颀长的造型在瓷器中独具一格。市博珍藏的这件梅瓶高44.1厘米,肩部绘有珊瑚、灵芝和缠枝莲花等吉祥纹饰,下部为卷草纹和宝莲纹,瓷器腹部则以较大篇幅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

据市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件梅瓶的绝妙之处,在于成功地将水墨画技法运用到瓷器绘画当中。工匠用苏泥勃青釉料为墨,以白瓷胎为底,凭借娴熟的勾、皴、点、染的笔法,在干涩的瓷胎上尽情挥洒,巧妙地运用了青花所特有的清冷意境来表现月光如水的夜晚,浓淡晕染相宜,纹饰主次分明。作者的构思布局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故事中三个不同空间的人物,用连环画的结构展现出来。画面中,萧何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韩信急于负气出走的灰心落寞,艄公不急不慢、悠闲自得,这些心态细节,均在艺人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腻传神。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博物馆收藏的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只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另有200多件。在此之中,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少之又少,因此世界上许多大型博物馆都将元青花作为艺术珍品收藏。专家表示,这件青花梅瓶在制胎、绘画、烧造等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现今存世的元青花中未见相同者,加上以历史故事为装饰题材的元青花瓷器在绘制和烧造上难度很大,堪称稀世珍瓷。2005年,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伦敦佳士得(微博)拍卖会上拍出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成交价的世界纪录。而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一直被视作市博价值连城的镇馆之宝,外界流传有十亿不卖的说法,其珍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本报记者朱凯

镇馆之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编者按

南京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500年的建城史、1700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坐落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0万余件,藏品上溯远古,下迄民国,其中,南京人头骨化石、青釉羽人纹盘口壶、青瓷莲花尊、“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七宝阿育王塔等一批国宝级文物蜚声中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报将从今日推出《南京国宝档案》栏目,带领读者走近南京的文物珍品,感受博大精深的古都文明。

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出土于将军山的明代黔宁王沐英墓。自上世纪50年代出土以来,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一直是市博的镇馆之宝,也是足以留名中国陶瓷艺术史的一件杰作。

梅瓶最早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元、明之际,是我国古代一种盛酒用具,因其口部小巧只能插入梅枝而得名。梅瓶以小口、短颈、丰肩、长胫,上部丰满、下部颀长的造型在瓷器中独具一格。市博珍藏的这件梅瓶高44.1厘米,肩部绘有珊瑚、灵芝和缠枝莲花等吉祥纹饰,下部为卷草纹和宝莲纹,瓷器腹部则以较大篇幅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

据市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件梅瓶的绝妙之处,在于成功地将水墨画技法运用到瓷器绘画当中。工匠用苏泥勃青釉料为墨,以白瓷胎为底,凭借娴熟的勾、皴、点、染的笔法,在干涩的瓷胎上尽情挥洒,巧妙地运用了青花所特有的清冷意境来表现月光如水的夜晚,浓淡晕染相宜,纹饰主次分明。作者的构思布局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故事中三个不同空间的人物,用连环画的结构展现出来。画面中,萧何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韩信急于负气出走的灰心落寞,艄公不急不慢、悠闲自得,这些心态细节,均在艺人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腻传神。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博物馆收藏的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只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另有200多件。在此之中,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少之又少,因此世界上许多大型博物馆都将元青花作为艺术珍品收藏。专家表示,这件青花梅瓶在制胎、绘画、烧造等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现今存世的元青花中未见相同者,加上以历史故事为装饰题材的元青花瓷器在绘制和烧造上难度很大,堪称“稀世珍瓷”。2005年,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伦敦佳士得(微博)拍卖会上拍出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成交价的世界纪录。而“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一直被视作市博价值连城的镇馆之宝,外界流传有“十亿不卖”的说法,其珍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本报记者 朱凯

古代瓷器:扬州镇馆之宝梅瓶“出镜”


2000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中国,本来首站是在上海,可他却执意要先到扬州。希拉克非常钟情东方文化,尤其痴迷于中国文化。当时,他提出了一个希望,那就是一定要亲眼看一看扬州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举世闻名的瓷器。那么,这是一件什么样的瓷器呢?本期节目,我们就带您探秘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赏国宝

缓步走进扬州博物馆偌大的国宝展厅,只见空旷的展厅里,只陈列着一个展柜,几束金色的光晕集中在这个恒温恒湿的玻璃展柜上,一抹耀眼而动人心魄的深蓝,直入我们的眼帘:它,就是我们要找寻的、也是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经仔细观赏过的中国国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这只梅瓶不仅釉色极富艺术感染力,而且高达43.5厘米的高度,也同样给人以震撼,可以说它是瓷器艺术里的一朵奇葩。

最吸引人的是梅瓶的装饰纹样:只见白龙环绕瓶身一周。中国古人将龙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而白龙更显高贵圣洁。

从整体上看,主体纹饰白龙和火焰宝珠与辅助纹饰四朵火焰形云,相映成趣。云龙、宝珠施青白釉,两种釉色对比鲜明、强烈,好似威武、悍猛的巨龙叱咤于万里蓝天之中,以蓝釉点缀的眼珠,在青白釉的衬托下,尤为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探国宝

然而,在这风光无限的镇馆之宝背后,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1976年唐山大地震过后,扬州也被防震、抗震的紧张气氛笼罩着。一个名叫朱立横的年轻人,把家里祖传的一只瓷瓶,卖给了扬州文物商店。当时负责收购的兰福华师傅认为这是一件线上的文物为界线,乾隆及其以上年份的文物不能出口),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仅以18元成交,结束了它在朱家尘封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文物局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在扬州设立了华东文物培训中心。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先生被邀请到陶瓷鉴定班授课。冯先生在扬州工作期间,文物界的同行请冯先生到博物馆、文物商店看东西,解决“疑难杂症”。白龙梅瓶便是文物商店的首选,自打它收购回来,有关断代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看清中期,有人看明前期……

冯先铭当年见到白龙梅瓶,犹如伯乐见到了千里马,他凝神屏气从上到下仔细端详了一番,又翻过来看底足,情不自禁地不断点头赞叹:沙底,火石红,龙的形态,钴蓝釉……真是好东西啊!原来,根据他多年鉴定瓷器的经验,他认定:这根本就不是明清时期的器物,而是年代更早的元代景德镇的产品;不仅如此,这还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国宝级的稀世珍宝。为什么这么说呢?

元代陶瓷史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创烧出了无与伦比的青花,釉里红,宝石蓝釉……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内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凤毛麟角,馆藏稀缺,民间难寻,人们一度忽视了元代瓷器的重要价值。而这件偶然发现于民间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恰好正是冯先铭努力寻找的元代蓝釉白花瓷器的典型器。因此,它的发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回到北京之后,冯先铭先生一气呵成把他对白龙梅瓶的研究心得写成文章发表出来,这件稀世珍宝终于名闻天下。

不能出口的线上文物,店里不便流通的商品成为国宝之后,扬州文物商店慷慨作出决定,在结束了六百年的颠沛流离之后,这件闪耀着特殊光彩的元代霁蓝釉大梅瓶,正式入藏扬州博物馆。从18块钱,到三个亿,从默默无闻,到惊艳于世,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的传奇故事和它的价值,给人们带来了说不尽的赞美和感叹。

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赏析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系庞大,黄河南北均有此类风格制品,清末民初,此窑大量生产青花制品,覆盖华北华南广大地区,兰花花碗、盘等用品。代表民间青花的盛世。现代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瓷区之一,其产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使用价值。 磁州窑的釉色较为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尤以白釉最为出名。 该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属白釉系列,底径6.7cm,口径4.3cm,高26.9cm,是宋代典型梅瓶器型。造型为蘑菇翻卷小口、短颈、丰肩、收腹、内凹足。从整个造型看,端庄挺拔,器物线条流畅,型体饱满、匀称、轻盈,充满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非常生动。珍珠地始见于唐代,这种融汇了西方外来设计因素的器皿图案,运用此技法来表现物体表面的视觉效果,在当时也属登封窑使用较高级的装饰技艺。密集的圈点纹饰,也有较大面积的花卉图案,形成视觉对比,表现了梅瓶的精细和大气。制作技艺高超,装饰法独特,纹饰生动、精美,口部、腹部、裙部及足部,分割点比例对称,艺术感极强,显示出磁州窑技术的娴熟,最能代表表现宋磁州窑典型文化和艺术精神的珍罕瓷器,极具很强的观赏价值和很高的收藏价值。 现此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珍藏于上海远大博纳拍卖有限公司,将参加上海远大博纳和香港环球国际联合举办的2014香港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古代瓷器:高安窖藏元青花瓷器欣赏


出土前复原电机厂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土窖,里面藏有大量的瓷器。刘裕黑接到消息后马上与四五个同事赶到工地,工厂工人们已自觉停止施工,将土窖保护起来。

为了保障文物的安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连夜发掘,到第二天清晨才基本发掘完毕。这是一个圆形窖藏,在窖藏上铺了一层锡片,离地表深约1.6米,直径约2米,器型大的罐子放置于土窖表面,打开大罐,很多小件物品放置于内部。当时清理出的文物装满了整整6个箩筐,共计瓷器239件,并被立即送往高安县博物馆保存收藏。

发掘后,当时的高安县博物馆馆长刘裕黑、副馆长吴萍生、考古组长熊琳等相关工作人员马上对发掘文物进行研究。研究过程是漫长的,在比对大量的资料后,发现其中一件青花梅瓶与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元代无盖青花梅瓶的造型、纹饰、胎质一模一样。这是元代的东西!国宝出土了!刘裕黑说,当时激动得心脏都要蹦出来了。

后来又经过专家的仔细比对研究,高安发掘的这批瓷器主要来源于景德镇的窑口,还有龙泉窑、钧窑、磁州窑的器物。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19件元代青花瓷器。从器型、绘画、胎土等方面看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特色,是景德镇元青花的代表。

瞩目的元青花

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出自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需倾三百杯

青花瓷作为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瓷器,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起源于唐代,发展至宋代几近停滞,直至元代才日臻成熟。在远销至世界各地的青花瓷中,14世纪前后的青花瓷,以其精湛的工艺而享誉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元青花瓷在国内约100件,国外有200多件,主要分布在埃及开罗、伊朗德黑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英国、美国、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中。其中土耳其和伊朗的收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堪称世界收藏之冠。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大维德基金会所藏青花瓷中,发现一对带至正十一年铭款的云龙象耳瓶,并将其从明代众瓷器中分辨出来,认定为元代瓷器。1952年美国人波普博士在霍布逊的基础上,对比土耳其和伊朗收藏的青花瓷后,将学术成果发表在1952年版的《14世纪青花瓷器:托普卡帕撒莱宫所藏一组中国瓷器》和1956年版的《阿德比尔神殿收藏中国的瓷器》中,并将与之相似的、14世纪在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都归作至正型青花瓷元青花瓷器研究的序幕才真正拉开。

但由于胎质疏松,瓷化程度低,故有学者称之为白釉蓝彩陶器。到了元代后期,景德镇窑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借鉴磁州窑和吉州窑釉下彩绘技术,引进西亚高铁低锰的钴料,才将青花瓷器创烧成功。

这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赐给大将沐英,沐英死后陪葬陵墓,后陵墓被盗,刘伯承主抓此案,很快告破,国宝失而复得,现为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

元青花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也开始令元代青花瓷器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

近年来,随着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海外市场天价拍出,国内外收藏领域掀起了一股疯狂的元青花热潮。热潮之下,难免泥沙俱下,出现了一些收藏误区。

古代瓷器:元青花人物故事罐


说起元青花,多数人就会想到在05年7月12日拍卖的鬼谷子下山罐了,当时拍了2.3个亿。这个鬼谷下山罐为什么会这么贵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的题材决定的。瓷器题材很少有故事情节,过去中国人画画也很少带有情节的画。画出情节的画都是国宝,比如清明上河唐玄宗时,长安书生陈圭游孟家花园,与孟女月梅相遇于锦香亭畔,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被孟父撞见,孟父要求陈圭中了进士后才准许成亲。陈圭只得上京应试,考中进士,但因触怒安禄山,被降职为陕西石泉堡司户。赴任途中遇雷万春,雷以侄女天然许配陈圭为妻。时孟父因触怒安禄山,被谪范阳。不久,安禄山反,月梅全家陷贼中。月梅与监守的卫士及其女碧秋设计逃出,月梅与碧秋在战乱中失散。乱平,孟父遇碧秋,便认为己女,冒充月梅,送往陈圭处完婚。而月梅被乱兵所掳,卖入郭子仪宅为歌妓。郭问知实情,遂将月梅归还陈圭。时陈圭调任四川,这时两女前来认亲,都说是月梅,陈圭不辨真假,乃由天然设宴邀二女辨认,才分出真假,明白事情真相,陈圭便与三女团圆。三顾茅庐青花罐,现藏于裴格瑟斯基金会

罐腹的一侧,诸葛孔明头包软巾,身穿长袍,坐在苍松下的山石之上。头梳双髻的童子手捧书匧侍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画面的另一侧,有一枝繁叶茂的垂柳。树下刘玄德戴交脚幞头,着长袍,躬身拜谒。关云长和张翼德在一边窃窃私语。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贤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的焦急烦躁刻划得淋漓尽致。

尉迟恭单骑救主青花罐,现藏于广西区博物馆

身自口至底图案依次为缠枝花卉、缠枝牡丹、主题纹饰、变体莲瓣纹。主题纹饰场面宏大,共绘有7位人物。在祥云和彩凤引导下,山石后一人挥鞭骑马而来,他头戴双翅朝天幞头,身着长袍系双玉带,帝玉装束,神态安然,其身后为一戴冠长须武将,左手搅辔,右手执钢鞭,纵马疾驰。再后为山石,旗织,有三个执矛披甲士兵山没其间。画面另一侧为两人对战,一人头戴束发小冠,手执钢叉,回身招架;另一人手执长矛,在后紧紧追赶。

西厢记焚香青花罐,现藏于亚洲私人画面正中,几上设一香炉,旁边一女子躬身祭拜。两侧衬以雕栏、假山、花树,表现的应为《西厢记》中崔莺莺焚香拜月的一幕。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