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薰一莸的解释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时,常常会有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一个成语故事都需要我们牢记在心的,怎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以下是小编整理出得《{成语故事:一薰一莸的解释》,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成语】: 一薰一莸 一的成语

【拼音】: yī xūn yī yóu

【解释】: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薰莸混在一起,只闻到臭闻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献公有好几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娶自贾国,没有生子女;另一个妻子,本是他父亲的妾,名叫齐姜,太子申生便是她生的,还生了个女儿,嫁给秦穆公当了夫人;另外,他又娶了戎国的两个姑娘:大的姓狐,生下公子重耳;小的姓允,生下公子夷吾。后来晋国攻打骊戎,骊戎国君为了求和,把女儿献给了晋献公,这就是骊姬,骊姬生下了公子奚齐;骊姬的妹妹作为陪嫁,一同嫁给了晋献公,生下了公子卓子。

这样,晋献公公开合法的妻子就至少有这么6个。晋献公的家庭,却并不因此而幸福,相反,这些姬妾们,为了争宠,为了都想当正式夫人,都希望自己所生的儿子立为太子,以便获得国君的继承权,她们经常勾心斗角,互相嫉妒,乱成一团。

骊姬是最得晋献公宠爱的,她花言巧语,要求晋献公立她为夫人;还设下阴谋,陷害太子申生,造谣中伤,说别的公子都不好,只有奚齐最可靠,要求立奚齐为太子。据《左传·僖公四年》载,晋献公听信了骊姬的花言巧语,果然打算立她为夫人,便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先请卜人来占卜一下,问:立骊姬为夫人将是凶是吉?这卜人不是骊姬一派的,占卜的结论是“不吉”。晋献公很不高兴,再问筮者,叫他也算一卦,筮者算的卦却是“吉”。晋献公高兴了,笑道:“按筮,不按卜。”卜人不同意,说:“筮不如卜,应当按卜。况且我还卜得了这么几句:‘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就是说:专宠的结果必然导致变乱,而且将会夺去您的肥羊(指君位);所谓一薰一莸,就是一香一臭,也就是一正一邪,要是让邪气上升了,那么,十年之内还不一定能消除得了它的恶果。)所以,您千万不要按筮者算的卦办事!”可是晋献公到底还是立了骊姬为夫人。后来更进一步听信骊姬,逼死申生,逼走重耳、夷吾,闹得个乱七八糟。

上述故事中说到的“一薰一莸”,后来成为一句成语,比喻一善一恶。晋代学者杜预,对《左传》是有专门研究的,据他说:“薰,是一种香草;莸,是一种臭草。香草代表善,臭草象征恶。”taOCi52.com

扩展阅读

成语故事:一鸣惊人的解释


【成语】: 一鸣惊人 一的成语、人的成语接龙

【拼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解释】: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每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更不准大臣劝阻,如果有人不听他的话、或是违反他的规定,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

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政治混乱,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大臣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心,却又不敢提出劝告。大夫淳于髡知道齐王喜欢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故意对他说:宫中有一只大鸟,三年来都不飞不叫,大王知道这是甚么鸟吗?聪明的齐王一听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就回答他说:这只鸟不是普通的鸟,平时虽然不飞不叫,但只要一飞就能直往上冲,一鸣叫也一定能够叫声惊人。于是,齐王开始整顿国家,惩治贪官,奖赏提升清廉有才能的官员,加强军队力量,国家日渐强大。齐王还出兵反击魏国的侵略,使魏国割地求和。其它国家都很害怕,不敢再来侵犯,从此齐国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成语故事:十目一行的解释


【成语】: 十目一行 十的成语、行的成语接龙

【拼音】: shí mù yī háng

【解释】: 指校对文稿时不能只求速度,多看见遍就不易遗漏错别字了。与“一目十行”相对应。

【成语故事】:

“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的。但是清代的阮元却赞成“十目一行”。阮元编印过不少书,常常请一个叫严杰的人帮他校对,阮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严子精校雠,馆我日最长,校经校文选,十目始一行。”校雠就是校对;“馆”是借住的意思,严杰当时是住在阮元家里的。校对时最要紧的是细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错字就容易忽略过去了。

成语故事:一场春梦的解释


【成语】: 一场春梦 一的成语、梦的成语接龙

【拼音】: yī chǎng chūn mèng

【解释】: 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有一个学者赵令畤(德麟),著作了一本书,名叫{侯鲭录},这本书是记述前辈文人的事迹,文中有一段说:

六十五岁的东坡老人住在儋州昌化时,一次,他背着一个大瓢,在田野间漫行,不时还哼着曲调。走了不久,遇着一位年已七十的老妪,她见东坡这样优悠自在,非常神往,便对东坡嗟叹地说:〔内翰昔日的富贵繁华,只不过像是一场春梦罢了!〕后来,在附近居住的人,知道了这件事,便称呼这个老妪做〔春梦婆〕。

成语故事:背水一战的解释


【背水一战成语故事/典故】

背水一战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军在井陉口和赵军对峙。

驻守在井陉[xíng]口的是赵国大将陈馀[yú],他手下的谋士李左车[jū]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后勤供给线,韩信没有后援一定会败走。

但是陈馀自以为有兵力上的优势,坚持要和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得知这个情况后,亲自率领队伍在距井陉口三十多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尽管已经是深夜,但是他仍然在部署明天的作战方案,他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成一字阵势引诱赵军。同时又派两千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的旗帜,连夜绕到井陉口的山背后,等到明天汉军和赵军展开激战时,趁着赵军军营空虚的时候,让两千汉军突袭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

赵军的探马探听得知,汉军背水扎营后退无路,马上就禀报了赵王。赵王闻报之后便嘲笑韩信犯了兵家的大忌,竟将军队置于死地。

天亮以后,韩信布置完毕,开始从井陉口击鼓出击,赵王和陈馀率领赵军全面出击,两军厮杀在一起,这边战斗正酣,那边两千轻骑兵看到赵军留下了一座空营,就迅速的闯入赵营,拔掉了赵军的旗帜,全部插上了汉军的旗帜。

战场上,韩信见到难以速战速决,便率领汉军佯装败退,一直退到河边的阵地,与河边的一万军队会合。

赵军追杀汉军到河边,原想是把汉军赶到河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此时的汉军后退无路,反而个个是以一当十奋勇拼杀,把赵军打得大败。

赵军一见汉军势不可挡,就想撤回赵营,却发现营中到处飘扬着汉军的旗帜,他们以为汉军占了自己的大本营。

倾刻间,赵军的军心大乱溃不成军,混乱之中赵王被擒,赵军数员大将被杀,李佐车也被汉军俘获。

韩信看到军士押着李佐车向自己走来,快步向前亲自为他松绑,奉为上宾。

李佐车问韩信,为什么要背水结阵?儿童故事

韩信解释说,只有把汉军置于死地,他们才会为求生而拼命。兵书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由此演化出背水一战这一成语。

背水一战成语故事引申,背水一战,意思是指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