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瓷琐记

周六上午接到朋友电话,约我去香山看红叶,因为上午开会,所以答应中午去香山和她们会合。不料中途接到她们的电话,说香山已然是车和人的海洋,进不去也出不来,所以就打消了去香山的念头。稍加思索,便决定去大钟寺爱家收藏市场逛古玩店。今年因为事情比较多,所以有日子没去逛古玩店了。到了爱家收藏市场,看见那熟悉的门脸,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一进古玩市场,就见到一个熟悉的店家,他是专门玩瓷器的,对瓷器的研究颇有心得。

他招呼我到他的店里,拿出一件明代嘉靖斗彩缠枝莲纹罐。罐的样式比较独特,小口,直颈,估计是拿来储存酒的。青花的颜色幽倩雅致,似乎在述说着罐子的历史,带着你回到悠远的过去:我仿佛走进明代嘉靖时江南的一个小小院落,它,就捧在一个丫鬟的手里,正款款地向厅堂走去……

告别店家,一个小店墙上的装饰吸引了我。小店用一幅宋人书法的印刷品做墙纸,书法的字体遒劲而飘逸,上面加盖乾隆皇帝“石渠宝笈”收藏印。店主是个小姑娘,自称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专攻陶瓷绘画。我们饶有兴致地聊起来,她说陶瓷绘画很难,青花颜料是用茶水调和,粘上胶在陶瓷的涩胎上画,比在纸上画难多了,一般要学上十年,才能运笔自如。她还拿出一片清代光绪青花山水纹瓷片让我欣赏,瓷片上的山水纹饰用笔娴熟,把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得酣畅淋漓。

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没有发现值得买的东西。正打算离开,玻璃橱窗里的一把茶壶吸引了我,壶身莹润的白色釉面上,用浓淡不一的墨色画了一枝折枝牡丹,牡丹显得十分娇艳,婀娜多姿;与之相呼应着,壶盖上也绘了一枝牡丹。我让老板把茶壶拿出来,仔细观看,这是一件清代光绪的茶壶,于是开始和老板讲价。老板很会叫苦,说什么生意不好做,钱都到股市上去了。我一口咬定就一千元,一分不加,最后成交。

墨彩能用单纯黑色将世间万物的内在实质及精神表现出来,幽幽的黑色,虽然看起来沉稳冷静,朴实无华,却蕴涵着勃勃生机,蕴涵着万紫千红,蕴涵着作者赋予的灵魂。真正能欣赏墨彩瓷的爱好者,可以从这遮盖一切的黑色中看透纷繁的世界,也必定是有相当艺术修养的大雅之人。

墨彩在景德镇瓷器上装饰,有墨色浓淡、雅洁宜人的韵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是,绘制墨彩瓷的画师不仅要有细致的耐心,有刻意追求的毅力,更要有扎实的线描功底和绘画综合素质。由于工艺要求高,再加上粉彩瓷的盛行和墨彩绘画技艺的保守习俗,所以,墨彩瓷不如康雍乾三代的精美,到了民国初期,墨彩几乎濒于失传。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瓷器收藏爱好者30年的淘瓷之路


瓷片

瓷罐

瓷片

1981年,我怀揣着在部队每月拿到的10元津贴所攒下的百十元退伍金,退伍回京。等待分配工作那段时间,因从小就喜欢古董,便游走于京城的各个古玩市场、老天桥、团结湖、老官园、龙潭湖市场,在市场里刨齿老瓷片、老古董等。

我认为,瓷器一直是文玩收藏市场的重要一项,身边很多爱好收藏的朋友手里都有老瓷物件。从我入行以来,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老瓷,从明清、民国到高古唐宋元,在鱼龙混杂的古玩市场中、在真真假假间、在向资深藏家学习中,也逐渐形成自己一套辨别及鉴赏方法和对古瓷艺术性的个人认识。

近十年来,随着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清雍正粉彩大盘等名古瓷器在各大拍卖会上连连拍出天价,其高昂的价格使造假者趋之若鹜,使很多爱好者望而却步。其实,大量存世古瓷都是当年实用瓷,并没有那样至高的身价,但它们均为手工制作,无当代机械化造成的僵直之性,那份自然之美和与生俱来的时代气息并不比名瓷逊色,这也是仿伪者再怎样也万难企及的。同时,这也是收藏爱好者不论普、名之器皆能通过辨古瓷、赏古瓷达到提高审美、陶冶性情的最终目的。

说到手工、机械化制瓷,这是辨别新、老瓷的关键之一。即便再逼真的仿品在当下也难以全部复原古时纯手工的流程,成品中必然会体现出机械化带来的过于纯粹、僵硬、浮艳的特点。收藏爱好者需要首先了解手工、机械制瓷在胎釉上的区别,才能保证不为仿品所惑。

同时,古瓷在胎土上不论窑口或灰、黄、白、粗、细胎皆是经过淘洗、陈腐两个手工工艺形成的。其中,陈腐工艺使瓷胎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但因其费时费力,目前已被真空练泥机所取代。因此,工艺的差别必然会造成古瓷的胎均有黏糯拉韧之感,而真空练泥机制胎绝无可拉伸之力感。此外,胎质特点的差别,使老瓷整体观之形体舒展、线条富有内在的伸展力,真空练泥制瓷只有形样,但整体僵板、线条呆硬。

古瓷在制釉原料上的手工、机械差别,因其烧造质变中的“玻璃相”较大,因此不能从微观层面明确区分,但总体造成的光泽差别还是可以准确区分的。手工制作的釉料在微观下也一定是参差相容的,从而烧造后才呈现出古瓷表面的自然、柔和、漫化的宝润光泽。而机械制的釉料过于纯粹单一、微观下颗粒均匀无变,烧造后同是浮艳、僵直的釉光,虽然仿品大多用微酸、细沙、鹿皮等将釉面打乌去除“贼光”,但不可能整体改变机械釉的本身特性,反而常使仿品釉面呆木无神、了然无趣。

制瓷烧造炉具和燃料变化,也让仿者难以入手。古时虽有龙窑、馒头窑等不同炉具差别,燃料也有煤、木柴等,但在控制火温上总比当代的气窑、电窑要复杂。

此外,古瓷器几乎贯穿整个中国文明演变过程。自2500年前原始青瓷创烧之始,古人就结合时代气息,加之瓷物性质稳定,至今皆有大量留存,虽然“整器”在市场中存量很少,但大量瓷片、普品依然能使广大爱好者了解、学习、感悟到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当然,作为瓷器收藏爱好者固然了解古瓷之美,但总被防不胜防的仿品所困。实际上,在收藏领域凡物皆有仿者。作为收藏爱好者不论收藏何类别,首先要明确收藏是为提高自身审美修养、丰富自身文化生活之趣,在实际收藏过程中要逐步提高,不能抱以捡漏之心,才可以通过收藏得到审美的情趣,才可能在无心之间得以一定物质上的收获。同时,要正确看待仿品,既然是仿品必然没有真品的市场价值,而仿品有些特征也同原物近似,不能清晰甄别之差别、不能过仿品一关,其实也说明尚未深刻理解真品真正的美。

炒饭春卷换到宝 广州藏家欧美淘到“订烧瓷”


郑朝晖展示他从国外购买的清代广彩外销花瓶和奖杯。

日前,记者在一位古陶瓷收藏家家中看到上百件从欧美及日本搜罗的广彩外销瓷。

西式大奖杯稀奇古怪

记者看到,一件大奖杯形的高足杯可谓瓷器中的“四不像”。外形是一个典型的西式大奖杯,高47厘米,有盖有耳,而纹饰则有着传统广彩瓷器的各种特点,杯身的画作是反映庭院休闲生活的仕女图,边饰则是岭南荔枝、木瓜、蝴蝶、牡丹等等,色彩鲜艳。让人称奇的是,杯耳有几朵西洋花,像玫瑰,盖纽塑造一个坐立的人物,仔细一看,竟然是一个镀金的外国女人,袒胸露乳,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拿着酒瓶子,沉醉其中。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件物品的用途,既不能用于喝水,也不方便存放东西,像是放在西方人家壁炉上的一件摆设。收藏家郑朝晖介绍,这件瓷器产于嘉庆道光年间,订烧瓷本身基本上是独一无二的,而南辕北辙的中西文化如此融为一体,更能体现当时的历史特征。

据记载,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朝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陶瓷出口的重要口岸,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起的80多年里,清朝规定全国仅保留广州海关,“一口通商”的广州垄断了包括陶瓷贸易在内的全国所有对外贸易。广彩瓷是康熙中晚期以后中国最重要的外销瓷之一,更多是为了适应欧美的需要而专门生产的。在几百年前的广州,只要顾客来样订制,什么款式什么尺寸都能做到。因此“广州制造”的陶瓷备受西洋人青睐,从餐具、咖啡茶具到卫浴用具,再到檀香木名片夹等无所不包。

清代远销国外的订烧瓷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多年来,郑朝晖多次出国搜罗珍宝。搜宝讲究缘分,一位美国老头子让他印象深刻。80多岁的独居老人住在夏威夷,家中摆放着一只广彩大瓶,隔壁的中国朋友拍下照片转告郑朝晖,促成了他的美国之行。老人一见郑就写下一个连中国人都觉得难写的繁体“龟”字,并引以为豪。一聊之下,老人道出了大瓶的故事。老人说,自己小时候曾在香港居住一年,只学会写一个汉字,而这只大瓶是自己曾祖父留下来的(约在清代咸丰年间)。

发现典型广彩订烧瓷

听长辈说,当时曾祖父到广州贸易旅游,喜欢逛瓷庄,后来选了几幅画让店家度身定做了这只大瓶,一直流传至今,可惜后代对此不感兴趣,大瓶放在家中也只是众多摆设中的一个。只见这大瓶上,一面画着“临潼斗宝”,一面画着满天神佛水陆画,“这样严肃的神明是绝对不会出现在中国人的瓷器品上的,都是当时的外国人出于猎奇订制,我一看就知道老人家没说谎,这是非常典型的广彩订烧瓷”。连日游说后,老人家还是不愿把大瓶出让。无奈之下,郑放弃准备回国,在临别之际,他特意下厨煮了香喷喷的广式炒饭,炸了春卷答谢老人接待,谁知这下老头子乐了。也许是对儿时在香港生活的怀念,他被地道的广式美食所打动,终于答应把传家宝卖给有缘人。

搜宝奇遇还发生在日本东京,在一家古董店,郑朝晖被一个雍正年间的哥釉双耳炉吸引,谁知年迈的店主不会说英语,折腾了半天,无任何结果,郑突然发现安放炉子的精致小木盒上写着几行汉字。于是乎,郑尝试写汉字对话,没想到老人家反而懂了,这次搜宝,汉字意外地成为“外交语言”。

古玩市场淘瓷器辨伪方法


福州古玩瓷器市场随着中央电视台“走进福建”德化——石狮,以及国家博物馆高仿瓷器在福州博物院展和福建长乐沉船瓷器展。各个媒体先后报道了瓷器收藏的信息,使福州的市民升起玩瓷器热,由于现代瓷器市场早期瓷器较为稀少,大部分现代仿品,新的瓷器工艺品比较多,但市场上高仿的瓷器在福州还是比较畅销,尤其福州星期天古玩早市,一天都能卖出300——400件瓷器,由于福州人崇尚佛教文化,有渊源的历史,因此,佛教瓷器在福州最好卖,市场需求量特别多,货源有限,这些瓷器深受福州人的欢迎。

我收藏瓷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我对德化瓷器独有情钟,共收集了德化观音瓷器,例外,我对熊猫类藏品深感兴趣,共收集到500多件,周末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德化70年代生产的有熊猫图案的瓷器,这种瓷器是八陵形瓷盘,周长7cm,在内盘上方,印有“福建留念”字样,可谓是一件精品,我花了100块买了三件,算是捡漏,福州瓷器市场升温,有河南、江西、莆田、德化古玩商到福州摆摊、开店。尤其是江西景德镇瓷器和福建德化瓷器在福州最受欢迎。

我的收藏经验是:

1、坚持长年累月逛地摊

2、请教老行家,虚心学习

3、多买些残器研究

4、多看有关瓷器鉴定方面的书

5、藏友之间要多交流。

此外辨别古代瓷器,主要是指辨别古代瓷器的窑口,时代真伪和优劣等。中国古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流传在世的即有当时大量烧造的常见品和历代收藏的稀世品,也有一部分后代仿制品。因此,辨别一件器物的年代、窑口,复仿制情况,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了解古代瓷器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消失的规律。熟记每个时代器物主要类型,掌握每一时代古瓷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这是古瓷辨伪所必须具备的。

二、掌握各种瓷器特征演变规律,是正确判断古瓷真伪的重要尺度。特别是对一些特征不明显的瓷器辨别,先断出一个大概年代。

三、要多观察、多看实物,既看注意稀有的珍贵器物,也要仔细观察大量普通器物,可多看些仿品器物,用真品和伪品对照方法,从中发现伪品的不同之处。

古瓷辨伪,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胎釉:每一件器物,从其胎质和釉色中可以初步看出其生产年代及窑口。因不同窑口瓷器所用胎釉含的成分不同,故质地颜色有所不一。宣德时期瓷器,大件器物底部均无釉,露胎处常有“火石红斑”,胎色白中微带灰青,釉泡大而层次多,并有桔皮凹凸纹,清康熙、雍正时所仿的器物则无此特征。

2、纹饰:把握不同时代瓷器的装饰纹样和艺术风格,也是瓷器鉴别的一个重要方法。瓷器上的花纹装饰是随着人们的审美观的不断提高而改变,特别是瓷器作为人民生活中的必须品,纹饰题材来自于人们生活内容,所以时代特点很强。每一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龙是中国瓷器上常用的纹饰之一。各时期龙纹造型都有所不同。元代的龙细颈、鼓腹、瘦尾、三爪;时代的龙则长嘴、眼睛在头部同侧等。元代青花瓷器纹饰层次多,图案复杂,而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图案疏朗,这些都为辨别时提供依据。

3、彩料:瓷器的彩料也因时代而异,不同时期瓷器所采用的颜料质地不一,制法也不同,因而呈色也有明显区别。如元代和明初青花瓷的钴是进口的青花料,颜色深重并有结晶斑点,而明肛中期的青花料是国产青料。

4、工艺:器物烧造方法及成型工艺,烧成温度及使用燃料的不同,在器物上都会有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是辨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5、造形:掌握历代瓷器的造型特点及发展演变规律,是辨别瓷器真伪的关健。原始青瓷造型多同青铜器、三国两晋时期瓷器造型由粗矮向瘦长发展,唐代瓷器造型浑厚饱满,宋代造型修长轻盈,元代瓷器造型厚重粗犷,明代造型秀丽古朴,清代瓷器造形制作精美。即使是同一品种,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反应在器物造型处理上也有所不同。例如明代中期的瓶、罐、壶等器物,在腹部都有接胎痕迹,用手抚摸器物腹部感觉非常清楚,而清代以后的同类器物这种特征就很少。后代伪作品因制作过于精细,而忽视这一点,所以这一特点也可作为辨别真伪的一个依据。

6、款识:瓷器款识是用来表明本身的制造年代,但后代多有仿造。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书体笔法结构和书写位置及字数等。只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款识笔法的每一细微之处,就不难辨出真伪。

总之,要掌握这些特征决非一时所能做到的,必须日积月累,长期接触实物,多看、多问、多比,才能找出辨别古瓷的依据。同时,这些特征也并不是绝对和不变的,也必须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在辨别古瓷真伪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特征就轻意断真伪,要反复推敲,慎重考虑,才不致真伪混淆,断代模糊。

艺术鉴赏学堂教你如何淘古董


周六,由东莞市收藏家协会、袁崇焕纪念园、可园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艺术鉴赏学堂”第四节课在可园博物馆报告厅举行,主讲是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楼钢,他给东莞的陶瓷爱好者带来了“中国彩瓷发展演变的脉络”。

据了解,“艺术鉴赏学堂”是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与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共同创办的文化惠民的服务品牌,为本地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该学堂每月一期,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全天举行,包括鉴赏知识讲座和藏品鉴定交流活动。听众可以免费入场。

进文物店也可能买到赝品

说到中国彩瓷的起源,楼钢说,彩瓷的远祖是黄河流域彩陶。当时彩陶的主要颜色有红、黑、黄三种颜色,所采用的颜料是矿物颜料。矿物颜料不溶于水,所以,要将颜色涂到陶器上,就要碾压固化。

楼钢有一次与陶瓷爱好者重走丝绸之路,路过西北当地一家挂着政府名称的文物店,有彩陶出售。有一些陶瓷爱好者想买一些彩陶回家,请楼钢帮忙把关,楼钢看完之后,说:“这里大部分都是新仿的。”店里的老板问楼钢是怎么看出来的。楼钢拿着陶器说:“这些彩陶用的颜料都是水溶性化工颜料,而不是矿物颜料,如果是矿物颜料,即使磨成粉,也还是会有颗粒状,而且工艺是用碾压固化,如果颜色脱落了,陶器上也会留下坑坑洼洼的痕迹。

紧接着他又问文物店的老板:“你这打着政府名号的文物店,怎么也有假的东西?”老板只好坦承,这家文物店已经被社会人士承包,只是店名没有换。“我们出售这些彩陶的时候是当工艺品卖的,顾客要当它是古董买我们也没办法。”文物店的老板说。

古董淘宝最重要是买对了

楼钢告诉东莞的陶瓷爱好者,早年他在学古陶瓷鉴赏的时候,老师告诉他买古董要牢记两个要点:不买错的;不买超价的。

“现在的古董市场,只有前半句,没有后半句了。只要买得对,不管价格多高,都有人抢着买。现在买觉得贵了,但过两年再进入市场,价格还会再涨,因为玩的人越来越多,有经济实力的人也越来越多。古董,买的就是时间。”楼钢说。

跟着楼钢学古陶瓷鉴赏的一个年纪只有十来岁的学生,非常喜欢一件明代的彩瓷碗,碗口有崩口,卖家售价要8000元,楼钢觉得这个碗并不完整还要8000元,有点贵了,建议这个学生不要买。结果,这件瓷器,后来在一个小拍卖会上拍出了2.5万元的价格。

淘名家瓷板画 这里更有保证


开窑

济公

省内首个大型瓷板展开展

10月21日到26日举办的“广州市文物总店建店50周年瓷板展”,展出广州市文物总店50年来征集收藏的120件(套)瓷板精品,以明清到民国时期为主,包括青花、斗彩、五彩、粉彩、浅绛彩等工艺,是广东地区首次大规模瓷板展,对瓷板画有兴趣的市民不妨与这些精品做一次近距离接触。

旧时西关精品多

南方气候潮湿,字画收藏容易受潮发霉,瓷板则不受气候影响,因而,南方收藏瓷板的较北方的要多。在广州,早年西关大户人家是名家瓷板收藏的集中地。据陶瓷专家张卫星介绍,广州市文物总店的瓷板有不少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西关征集回来的。彼时的西关商贾热衷向瓷板制作名家订制,用作自家家居厅堂的装饰,比如座椅、床具的镶嵌美化、屏风、插屏、挂屏的摆设等,当时瓷板制作名家的价格等同于甚至高于同时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价格。即使是同一名家制作,比如王琦画的瓷板就比他画的瓶、盘等瓷器器皿要贵。

张卫星介绍说,前几年,南园酒家溪酒家改制前,请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们对他们的店藏文物进行清点,就发现有不少瓷板,其中南园酒家就有100多件,这些瓷板多是酒家当年从西关收集回来。目前一些西关旧居仍藏有一些早期的瓷板。

三大亮点受关注

“破四旧”和十年浩劫使当时民间收藏的大量瓷板毁于一旦,现在的明清及民国名家瓷板多藏于博物馆、上规模的文物店和港澳、海外藏家手里。不过,本次展出的毕竟是广州市文物总店50年来的集藏精品。1960年成立的广州市文物总店是中国的4大文物总店之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承担着为博物馆征集和调拨文物的重任,曾经试过一次性给博物馆调拨了3万件文物。

据介绍,本次展览主要有三大亮点。

亮点一:明代万历年青花瓷板

青花颜料采用进口回青料和国产料混合彩绘而成,颜色鲜艳,具有典型的明代末年青花特征。

亮点二:程门浅绛彩作品

浅绛彩工艺源于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画法,用水墨和淡赭色颜料绘画山水,以淡绿绘树石的阳面,以黑色绘树石的阴面,构成一幅淡雅的画面。浅绛彩瓷器甫一出现,即与当时盛行的粉彩瓷器形成强烈的对比。程门是浅绛彩瓷画的代表性人物。经鉴定,广州市文物总店旧藏的一对长条瓷板为目前可知的最早的程门作品。

亮点三:“珠山八友”作品

清朝末年,瓷器业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粉彩料的进口和人们对装饰的需要,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这个艺术家团体应运而生。他们以高超的国画基础,在瓷上绘画,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瓷板画。瓷板画一出现就深受大家的喜爱,或做插屏,或做挂屏,商业上非常成功,而且对景德镇的瓷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投资提醒

收藏瓷板莫为名家遮望眼

瓷板,是陶瓷收藏品中的高端品。近几年瓷板画市场价位一路走高,甚至有名家作品的价格5年内翻了50倍。不过,目前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当年同时期、同名气画家作品的价格,像珠山八友这类名家的瓷板画具有很高的升值空间。

据陶瓷专家张卫星介绍,目前不少收藏者手中都号称有珠山八友的作品,但经他们鉴定,发现很多所谓的名家作品都是假的,尤其以仿刘雨岑的居多。刘雨岑是珠山八友里最长寿的,且是现代艺术陶瓷的鼻祖,桃李满门,其门徒也多以刘雨岑的风格为学习和临摹的范本。

张卫星提醒说,珠山八友的瓷板市场价格动辄数十万元,藏家千万不要轻信和贪图便宜,以为数千元就可以收到。初涉者一定要从正规的途径,比如有信誉、上规模的文物店,权威的拍卖行,有信誉的藏家手里购买,最好有行尊、专家帮忙把眼参谋。

知多D

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当时的名称是“月圆会”,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分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板画的高手。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王琦的画风狂放崎岖、典雅飘逸;王大凡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使浅绛彩画法起死回生;汪野亭的青绿山水名噪一时。(记者赵旭虹)

地摊上淘到宣德青花瓷 两百元换回一百万


四川新闻网5月22日讯 用250元能不能赚到100万?答案是可以!5月22日,记者在成都古今通宝赛宝大会鉴宝大会现场见到了年过八旬的李大爷,他就成功地用250元换回了价值100万元的一件明代宣德青花瓷,交易是在2009年的成都罗马假日广场的地摊上完成的。

“大爷,你们家发财了,这个要值100多万!”专程来蓉为四川藏家鉴宝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知宴微笑地面对坐在对面的八十七岁藏家李大爷说道。“100多万?大爷你买成好多钱呐?”不少围观的记者急迫地追问到。“250块,去年在罗马假日广场的地摊上买的!”李大爷心平气和地答道。

八旬大爷地摊上淘到宝贝

鉴宝大会虽说11点才开始,但很多心急如焚的藏家一早就赶到古今通宝中国收藏品成都交易展览中心排号等候。今年八十七岁的李大爷也带着五件藏品早早来到现场。从八十年代就开始收藏的李大爷如今家里的藏品少说也有两三百件。为参加赛宝大会,老人还叫上老伴、儿子及儿媳一起为宝贝们护驾。

八旬李大爷两百元淘到了百万元宝贝

蓝色缠枝牡丹,白色釉面,半径约十五厘米……坐在著名鉴宝专家李知宴的对面,李大爷随意地将大盘放到了桌上,“李老师,你帮我看哈!”李知宴的眼神一亮,“釉面细腻白透,蓝色缠枝牡丹工艺景致,没错,这是件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大盘。”经过仔细验看后,李知宴宣布这件蓝底白花瓷盘属明朝宣德青花瓷,目前市场价值在100万以上。

价值100万的明朝宣德青花瓷大爷买成多少钱?李大爷得意地说,“这是我去年花250在罗马假日广场的地摊上买的。这有啥子嘛?我家里面上百万的东西还多哈!”李大爷说,喜欢收藏的自己对于藏品价值看得不是太重,“我又不想靠它们发大财!”

罕见大金蟾扯了名家眼

记者注意到,通常像瓷器、玉器、书画等在赛宝大会上最常见。但从泸州来鉴宝的蒋先生却亮出了一个怪家伙——陶制大金蟾。经瓷瓶收藏者、职业艺术品鉴定师张飞华鉴定,蒋先生这件藏品为民国仿明代陶金蟾,“金蟾在我国历代都有着招财的吉庆含意,这只金蟾的鼻子造型仿效猪鼻,猪在我国也有着招财的意思。总体来看,这件陶制大金蟾是明代款式,但器物的相对粗糙制作工艺可以看出它属民国产物。”

罕见民国时期陶制大金蟾来赛宝

虽然年代并不十分古老,但造型饱满的金蟾依然被专家鉴定是件好货,“我看了几十年文物,明代金蟾也鉴定过不少,但生平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金蟾。”张飞华称,这件金蟾腹中空,下部有个小孔,应该是用于栽花种草的盆。由于金蟾的眼部有所缺损,四脚也全部缺失,张飞华认为这件金蟾在国内的市场价格在一万左右,“如果是卖到海外,价格会贵很多,因为这种招财金蟾很吉利,他们那边特别喜欢这种东西。”

民间九成藏品是赝品

随着近年来文物市场的发展,国内民间也兴起了一股收藏热。在现场记者看到,短短两个小时里就有近百名藏家前来排号等待鉴宝。那么这些藏品中到底多少件真品呢?经过采访记者得知,在李知宴鉴定的二十一件藏品中只有四件为真品,张飞华鉴定的八件藏品只有陶制大金蟾入了名家法眼。

民间藏品为何赝品如此之多?对此李知宴解释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很多人都投身文物市场,这也为一些造假分子创造了机会。同时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良,现在的赝品仿冒程度越来越高,这为投资者增了鉴定难度。”李知宴估计,目前民间收藏品中95%都是赝品。张飞华则称自己在广州鉴宝时发现,1000件藏品中真品数量不会超过10件。

那么如何才能在如此鱼龙混杂的收藏品市场淘到真品呢?李知宴建议说,投资者首先应保持心态平稳,不要抱着靠收藏一夜暴富的心理。张飞华则建议投资者应该多到国家权威博物馆参观真正的藏品,了解历史并做好基本功。最后专家们建议说,收藏品投资有一定风险,投资者投资额最好不要超过其资本的5%。

收藏菜鸟千元淘到宝近乎奢望


袁先生的“官窑”瓷瓶为现代仿品,仿“官窑”釉纹“贼光”刺眼。

袁先生近日晒出一个几年前从古玩商手里买回来的“官窑”小瓷瓶;广州张小姐则晒出一个家传的瓷瓶,据称是“官窑”古瓷。遗憾的是,经不同专家鉴定,均非“官窑”真品,其中袁先生的是现代仿瓷,张小姐的则是清末民初的杂窑瓷。

贼光刺眼实非官窑

袁先生晒出的“官窑”瓷器,是小件品,品相比较完整,据称是几年前花了1000多元买回来的。本报邀请两位专家,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兼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明威、省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专家杨庆强,为袁先生做了面对面的现场实物鉴定。

黄明威、杨庆强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这其实是现代仿品,仿“官窑”釉纹,但“贼光”刺眼,釉脂及足口亦不对路,明显是现代仿品,收藏价值不大。真正的“官窑”瓷,如果是1000多元买到,等于“执到宝”,这种机会对于普通收藏者,尤其是初入门的古陶瓷收藏者来说,简直就是奢望,贪便宜倒易陷入仿品陷阱。专家估值约百元。

清末杂窑瓷约值千元

张小姐晒出的“官窑瓷”,也是小件品,品相稍差,外表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据称是祖辈传下来的。本报邀请到为张小姐进行鉴宝的专家,是广州佳士得博览中心古陶瓷鉴定专家、广州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李鸿基先生。

专家认为,这是件老东西,但并不是张小姐所认为的“官窑”瓷,其实应该是清末民初的杂窑瓷。所谓杂窑,就是民间一些不出名的窑场的统称。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一样,这件藏品也产于江浙一带,但与真正“官窑”差别巨大。虽非“官窑”真品,但鉴于该藏品非新仿品,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专家估值约千元。

收藏课堂

官窑两大鲜明特点

接连两个持宝者所藏“官窑”瓷都被鉴定出非真品,对持宝者信心有所打击。广州佳士得博览中心古陶瓷鉴定专家李鸿基,以其研究和教学用的“官窑”瓷片做活教材,为晒宝市民讲述了“官窑”瓷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釉如堆脂”,二是“紫口铁足”。

官窑,从广义上讲,与民窑相对,统称为朝廷烧造瓷器的窑场;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位于江浙一带,在中国古陶瓷史上负有盛名。用釉普遍很厚,从原址挖掘出来的官窑碎瓷片侧面可以看出,有的釉层比瓷胎还厚,晶莹纯厚如堆脂。瓷片外表都有纵横交错的大块纹片,有的透着胎色,更显得其釉冰清玉洁。由于特殊的上釉及支烧方法,成品“官窑”瓷器自出炉后,口部和足部就呈紫黑色,俗称“紫口铁足”。另外,“官窑”光泽也是温润柔和的,如果太亮,有贼光,则必为膺品。

家中是否藏有宝物?如何识别宝物价值?如何探究宝物后面的人文历史?不妨把你的宝物“晒”出来,我们将帮你请专家进行品鉴,和广大读者朋友共同分享。

淘名家瓷板画 这里更有保证(组图)


开窑

济公

省内首个大型瓷板展开展

10月21日到26日举办的“广州市文物总店建店50周年瓷板展”,展出广州市文物总店50年来征集收藏的120件(套)瓷板精品,以明清到民国时期为主,包括青花、斗彩、五彩、粉彩、浅绛彩等工艺,是广东地区首次大规模瓷板展,对瓷板画有兴趣的市民不妨与这些精品做一次近距离接触。

旧时西关精品多

南方气候潮湿,字画收藏容易受潮发霉,瓷板则不受气候影响,因而,南方收藏瓷板的较北方的要多。在广州,早年西关大户人家是名家瓷板收藏的集中地。据陶瓷专家张卫星介绍,广州市文物总店的瓷板有不少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西关征集回来的。彼时的西关商贾热衷向瓷板制作名家订制,用作自家家居厅堂的装饰,比如座椅、床具的镶嵌美化、屏风、插屏、挂屏的摆设等,当时瓷板制作名家的价格等同于甚至高于同时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价格。即使是同一名家制作,比如王琦画的瓷板就比他画的瓶、盘等瓷器器皿要贵。

张卫星介绍说,前几年,南园酒家 溪酒家改制前,请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们对他们的店藏文物进行清点,就发现有不少瓷板,其中南园酒家就有100多件,这些瓷板多是酒家当年从西关收集回来。目前一些西关旧居仍藏有一些早期的瓷板。

三大亮点受关注

“破四旧”和十年浩劫使当时民间收藏的大量瓷板毁于一旦,现在的明清及民国名家瓷板多藏于博物馆、上规模的文物店和港澳、海外藏家手里。不过,本次展出的毕竟是广州市文物总店50年来的集藏精品。1960年成立的广州市文物总店是中国的4大文物总店之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承担着为博物馆征集和调拨文物的重任,曾经试过一次性给博物馆调拨了3万件文物。

据介绍,本次展览主要有三大亮点。

亮点一:明代万历年青花瓷板

青花颜料采用进口回青料和国产料混合彩绘而成,颜色鲜艳,具有典型的明代末年青花特征。

亮点二:程门浅绛彩作品

浅绛彩工艺源于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画法,用水墨和淡赭色颜料绘画山水,以淡绿绘树石的阳面,以黑色绘树石的阴面,构成一幅淡雅的画面。浅绛彩瓷器甫一出现,即与当时盛行的粉彩瓷器形成强烈的对比。程门是浅绛彩瓷画的代表性人物。经鉴定,广州市文物总店旧藏的一对长条瓷板为目前可知的最早的程门作品。

亮点三:“珠山八友”作品

清朝末年,瓷器业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粉彩料的进口和人们对装饰的需要,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这个艺术家团体应运而生。他们以高超的国画基础,在瓷上绘画,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瓷板画。瓷板画一出现就深受大家的喜爱,或做插屏,或做挂屏,商业上非常成功,而且对景德镇的瓷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投资提醒

收藏瓷板莫为名家遮望眼

瓷板,是陶瓷收藏品中的高端品。近几年瓷板画市场价位一路走高,甚至有名家作品的价格5年内翻了50倍。不过,目前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当年同时期、同名气画家作品的价格,像珠山八友这类名家的瓷板画具有很高的升值空间。

据陶瓷专家张卫星介绍,目前不少收藏者手中都号称有珠山八友的作品,但经他们鉴定,发现很多所谓的名家作品都是假的,尤其以仿刘雨岑的居多。刘雨岑是珠山八友里最长寿的,且是现代艺术陶瓷的鼻祖,桃李满门,其门徒也多以刘雨岑的风格为学习和临摹的范本。

张卫星提醒说,珠山八友的瓷板市场价格动辄数十万元,藏家千万不要轻信和贪图便宜,以为数千元就可以收到。初涉者一定要从正规的途径,比如有信誉、上规模的文物店,权威的拍卖行,有信誉的藏家手里购买,最好有行尊、专家帮忙把眼参谋。

知多D

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当时的名称是“月圆会”,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分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板画的高手。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王琦的画风狂放崎岖、典雅飘逸;王大凡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使浅绛彩画法起死回生;汪野亭的青绿山水名噪一时。 (记者 赵旭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