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景德镇

【历史变迁】

古代 景德镇市域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时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昌南陶瓷因此得名)。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开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明代州又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

近代及中华民国 清乾隆之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景瓷生产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都呈明显萎缩状态。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战事频繁,政局动荡,外贸入侵,市场缩小,景瓷生产也受到严重摧残。延续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厂也寿终正寝。中华民国时期的1916年,浮梁县治从旧城(今浮梁县)迁至景德镇。1927年~1929年景德镇曾一度称市。1930年—1934年中国共产党曾在景德镇建立苏维埃政权和组织。1935年,中国国民党政府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从鄱阳县迁至景德镇,景德镇成为赣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重新合作,于1938年在景德镇设有中国共产党的新四军办事处,北部山区的瑶里设有留守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和浮梁县的政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景德镇与县划开建市。5月4日成立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市委员会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先后隶属赣东北行署、乐平专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1953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入市境。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乐平县划属市辖,并将鄱阳县属的鱼山、荷塘两个行政区域划归景德镇市辖。1985年,市辖乐平县和珠山、昌江、鹅湖、蛟潭四个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浮梁县建制,撤销鹅湖、蛟潭两区。1992年9月,乐平县撤县建市(县级市)。2005年,景德镇市辖乐平市、浮梁县和珠山、昌江两区。

【景德镇瓷器】

◆瓷器产品简介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西洋与景景德镇瓷器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 , 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延伸阅读

瓷都景德镇 制瓷的开山始祖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坐落于黄山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闻名海内外著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和朱仙镇并称为四大名镇,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宋真宗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由于这里所产青白瓷的质地优良,便以皇帝年号命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至今。东晋人赵慨把越窑的制造技艺带到了景德镇并进行了多项改革,因其为制瓷行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故被后人奉为“制瓷师主”。明朝洪熙元年即公元1425年,镇民在御器厂内修佑陶灵祠即师主庙,赵慨被尊为景德镇制瓷的开山之祖,且詹珊作《师主庙碑记》记述此事。曾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曾作“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的陶瓷历史以及文化,景德镇官方也将他的诗句作为宣传之用。

【瓷器文化】

“CHINA”为中国的英文名称,而其小写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是出自于江西省景德镇的古称“昌南”,由此可见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景德镇位于黄山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有“瓷都”的美名。自汉朝开始烧制陶器,以及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均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著名的诗人陈志岁在《景德镇》一诗中所写“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为青花、玲珑、粉彩以及色釉,以其独特的“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艺术风格闻名于海内外。据相关史料所载,自公元1405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均携带了大量瓷器,尤以景德镇瓷器为主,使得中国的陶瓷名扬海外,更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

【传统习俗】

景德镇自古便以一瓷二茶而远近闻名,随着制瓷行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瓷业习俗中,瓷与茶也是密不可分的。景德镇制瓷做坯古时被分为圆器和琢器,其中以琢器坯房德工人生活最为艰苦,工作没有保障。在每年的岁末,即中国农历的十二月期间,老板都会请被留下的工人去喝茶,而没被邀请喝茶的工人,就表示着来年将被辞退失业,因此以后便将老板年底请工人们所喝的茶叫做“留人茶”。旧时在陶瓷行业中,开工生产被称为“起手”,在开工之后不久,大约于每年的4月间,老板都要请工人们喝一次“起手茶”,或是吃一次“起手面”,并要求工人们努力干活。“留人茶”与“起手茶”均是用来约束瓷业工人们的一种方式,起源于何时已无从可考,但其却是在陶瓷行业中所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传统技艺】

景德镇自古便被称为“瓷都”,其手工制瓷工艺主要分布于景德镇市的城乡各地。早在宋代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最重要的成型工序便已经初步建立,后经过多个朝代千余年来的发展与进步,景德镇的制瓷业已集历代名窑之大成,并融合了各地制瓷技艺的精华,形成其风格独特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有着非常强的专业化程度,极其细致的行业分工,其中最为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及其生产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与东西方各地区经济与文化交流的纽带,已于2006年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艺术】

景德镇民窑陶瓷美术是指景德镇各个朝代民窑瓷器的造型艺术、装饰方法以及纹饰绘画等,是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窑就是指由民间所经营的瓷窑,其是相对于宫廷或是官窑而言的。景德镇地区在很早以前就出现过非常有名的民窑,在明清时期,景德镇的民窑便已经成为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制瓷中心。景德镇民窑陶瓷的美术装饰方法主要包括胎体绘画装饰、釉下彩绘画装饰以及釉上彩绘画装饰,其重点在于对陶瓷纹饰的绘画,主要的绘画题材主要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吉祥寓意以及文字图案等六大类。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Diy诉瓷都魅力。


“玩陶瓷很开心,来学校一年多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陶瓷体验活动,这四天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来体验,真的学到了好多。”一位身着深蓝色工作服的同学边收拾着工作台上的零碎物品边说道。

近日,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了以“魅力瓷都 融情陶瓷 走进陶艺 我形我塑”为主题的“瓷心瓷语”陶瓷DIY活动。12月4日至7日每天上午8.30-11.30和下午的2.00-5.00,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实训中心格外热闹,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们有关注浆成型、手工拉坯、滚压成型、素烧、施釉等陶瓷制作工艺过程,让很多非陶瓷专业的学生近距离接触了陶瓷的制作过程。该活动吸引了近五百名同学的报名参与,每天还有慕名前来参与到同学。

“老师,这个瓶口怎么切啊?”身边传来同学询问指导老师的声音。“拉坯就感觉在玩泥巴一样,虽然没有捏成形,但是过程很开心。”满手沾满泥巴的一位女生一边拉坯,一边笑着说道。一道工艺的完成,不仅要投入时间,还要投入热情,过程远远比结果来的更重要。“这些东西很新奇,吸引着我,制作的过程很开心,作品成型之后很有满足感。”一位女生咧开嘴笑着说,袖口还沾着点点泥巴。

一步步看着自己做的作品成型,同学们总是一脸满足。“参加这个活动,体验了陶瓷的制作过程,也能寻找到一份自己的成就感。和同学们一起玩陶瓷很有趣,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都有很耐心的解答,感觉收获了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一位同学满脸欣喜的看着自己的成品,一边和记者分享着。

“参加活动的人很多,他们玩的都很开心,感觉这几天大家辛苦的付出没有白费。通过近距离的体验,同学们可以感受到陶瓷文化的魅力,同时能够把陶瓷文化与大学生实践相结合,也是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丰富,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活动负责人蔡祥发认真地说道。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