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五彩罐

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证明,五彩瓷器始于明宣德年间,其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五彩为多彩之意,不仅指5种颜色,尚含有3色、4色,多的时候能达到7种颜色。施彩多寡,视整体装饰效果而定。

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复经700℃至800℃炉火烧制而成。青花五彩是用青花钴料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局部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后,再在其上加填各种色彩,复烧制成。至清雍正年间,官窑停烧五彩瓷,转而生产粉彩瓷。而民窑对五彩瓷的烧造直至民国时期也没间断过。一般认为青花五彩多属官窑,民窑多为釉上彩。但仍有例外,如图所示,为清康熙民窑青花五彩牡丹纹盖罐。

此罐加盖通高21厘米,足径12厘米,口径10厘米。短颈,丰肩,肩部曲线修饰柔美,平底、圈足、釉色白中微闪黄,润如膏脂,遍体开有极细密的纹片,纹线呈酱褐色。腹绘牡丹花,其枝干和叶筋为釉下青花,釉上以蓝彩和绿彩涂叶,采用的是洗染技法,能分出浓淡。

该罐画工出手不俗,其所绘枝叶疏密繁简,转侧顾盼,各尽其态,颇有画意。两朵红花,呈伞盖状,每层花瓣皆用红料一笔勾勒而出,局部用同种颜色涂抹,以显其层次和厚重感,大胆率意,富有情趣。

此罐红绿彩穿插映衬,气氛热烈,具有民间浓郁的艺术特色。为民窑五彩上乘之作。

相关阅读

穿越历史风烟的五彩罐


仿清乾隆粉彩镂空开光花卉纹象耳转心瓶

仿清乾隆黄地粉彩轧道花卉纹梅瓶

仿永乐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曾红极一时的《青花瓷》仿佛还在耳边轻唱,周杰伦用轻柔低沉的歌声诉说着青花瓷的故事。

那时,青花瓷对于我们只是种梦想,很少亲见。而今,只要我们愿意,走进7坊街创意园区B区,随时可欣赏到各种形状不同、色彩鲜艳、品质优良的景德镇瓷器。

仿品赏析  严格按照原作1∶1再现  

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1955年出土于北京东郊,为明代的陈设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五彩瓷罐,天地式盖,宝珠形钮,短颈丰肩圆腹,内圈足,底部书“大明嘉靖年制”。该罐形体硕大,纹样构图饱满、画法古朴生动,色彩明艳。

中国人喜爱鱼纹,鱼与余同音,人们常用来比喻“年年有余”,以求吉庆和幸运。罐通体五彩装饰,设色以黄、红、绿、褐和青花蓝色为主。盖钮上多层莲瓣纹,盖面绘八宝璎络纹,盖边为莲池游鱼纹,罐的肩部一周变形莲瓣纹,腹部绘莲池游鱼,八尾红、黄色的大、小鲤鱼,在红花绿叶的莲池中上下穿游,姿态各异,空隙处水绿、黄、蓝色多种水藻,近足部饰以双重蕉叶纹,此器上的莲池游鱼构图饱满,以鲜艳的色彩衬托,更为生动。

此罐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识。此罐高仿,严格按照原作的胎质、外形、尺寸、釉色、工艺等进行高度一致的仿制,也称作1∶1再现原作。

背景介绍  景德镇陶瓷之历史  

据中华仿古瓷第一人、景德镇古陶瓷研究员黄云鹏介绍,景德镇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景德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自宋代起,景德镇瓷器就成了皇家宫廷的御用瓷器。元朝统治后进一步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监造供朝廷使用的御用瓷器并为官府机构枢密院定烧印有“枢府”铭文的卵白釉瓷。元代时期的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创烧了成熟青花、釉里红及各种单色釉品种。在制瓷工艺上采用了瓷石泥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瓷的温度,大件器物应运而生。

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大量新工艺、新的装饰手法也先后涌现。宣德年间是明代青花瓷烧造的黄金时期。清代,中国瓷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雍正产品,以其胎细釉润,纹样典雅精美而独树一帜。最著名的有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青花玲珑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幽静雅致的青花影青瓷,古朴清丽的古彩瓷,万紫千红的新彩瓷,明丽隽秀的窑彩瓷别开生面的总和装饰瓷等。这些珍贵的名瓷,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

前世今生  明嘉靖独创,谐音“皇上红”  

明代发展到嘉靖朝,对外交往和贸易拓展开来,瓷器作为主要外销产品而大量流于国外,从而刺激和促使其品种和花样迅速创新。尤其是五彩瓷器,开创了一代彩瓷制作的新局面,质量和数量都蔚然可观。

五彩瓷是一种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出多彩图案,再入窑炉中低温二次烧成的装饰技法,属釉上彩绘。嘉靖五彩,在五彩瓷器中较为独特。它色调纯正,绚烂之中又以红浓绿艳取胜。五彩瓷器色彩对比强烈,在视觉效果上与欧洲建筑的居室装饰色彩十分搭配,故大为流行。正是由于欧洲人、日本人长期以来对五彩瓷情有独钟,在这种传统的审美和收藏心态支配下,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国内的明代五彩瓷器大为流失,所以这个明代五彩瓷器精品极为可贵。

在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引人注目。此器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竞相争夺,最终以高达4400.00万港元成交。此器采用“黄上红”釉彩套叠工艺,为嘉靖时独创,谐音“皇上红”。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成化斗彩的工艺成就基础上,又发展成了著名的青花五彩瓷器。青花五彩瓷器浓艳热烈,填笔简朴自然,曾盛极一时。嘉靖官窑五彩器的盛行,可能与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有关。这件五彩鱼藻纹盖罐属青花五彩工艺,是明代影青瓷中的精品。

康熙景德镇五彩历史文化


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时期景德镇的重要产品之一,它从明代万历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较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色彩更加丰富,发明了釉上蓝彩,以此代替了嘉靖、万历五彩中的青花。康熙五彩在官窑、民窑都有生产,且做工都很出色,但官窑更注重颜色釉,所以代表五彩水平的当推民窑。

康熙五彩主要色料有红、黄、绿、蓝、黑、紫、金等,它一改传统以青花相配色的青花五彩,而是在白瓷的底子上施以五彩,有白地五彩、青花五彩、豆青地五彩、米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五彩等,十分丰富。各种色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色调风格。红彩是鲜亮红艳,黄彩是深浅不一的蜜蜡黄,紫彩多为葡萄紫或茄皮紫,绿彩多深浓泛黑,黑彩则漆黑发亮,多用于勾画轮廓,蓝彩光艳动人,多用于描绘山石。

康熙五彩多仿古之作,所以又称为古彩。其民窑产品器型多样,有盘、壶、杯、碗、瓶、罐等日常用品,还有文房用具和案头摆设。图案装饰丰富,风格受版画影响,以戏曲故事题材为多,历来以刀、马、人为主。

瓷器中的套具大约在东晋时已经流行,当时按生活习惯和需要,将日用瓷器中的不同品种配套组合,如把杯、壶、盏托等作为一组茶具,但当时组合的品种还比较少。

套具日益丰富的时期要数明、清,其中最多的可达二百件一套。十二花神常用于成套瓷杯的花卉纹饰,这种纹饰流行于康熙年间。康熙五彩十二花神小杯以十二只瓷杯为一套,每只杯上按一年十二个月中的某月各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十二花神为:正月梅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贤妃,九月菊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

五彩与斗彩的区别


明清两代是中国瓷器高度发展的时期,仅彩瓷品类就达数十种之多,有青花、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等。其中,五彩与斗彩是继青花之后又出现的两种彩绘瓷器,问世以来深受世人的喜爱,但这两种彩瓷从器表纹饰看极易混淆。

五彩瓷并不是一定要有五种颜色,施彩多寡,是依据整体装饰效果确定的。五彩瓷又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再入窑以700℃至800℃炉火烧制而成,工艺简单。据目前所掌握的实物资料证明,最早的釉上五彩瓷是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青花五彩瓷烧造工艺相对较复杂,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绘出一定的纹样,罩上透明釉入窑烧制。

斗彩的含义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认为是釉上彩与釉下彩争奇斗艳的意思;一种认为是釉上、釉下几种彩色拼凑、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关于斗彩这个品种出现的时间目前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明代宣德官窑的创新品种;一说是明成化时期的创烧品种。但据文献资料可知,“斗彩”这个名称在明代还没有正式形成。明代晚期的一些书籍,如《博物要览》等,都没有“斗彩”这个名词,他们将“斗彩”称为“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即青花五彩,可见斗彩与五彩区别难度之大。“斗彩”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清中期的《南窑笔记》一书,书中写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但分析得不够全面,当时也是将“斗彩”与“五彩”相为混淆,不过能将明代彩瓷划分出斗彩、五彩、填彩三大类,已经难能可贵。

斗彩瓷属明成化最为名贵。成化斗彩的彩绘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釉面上青花双钩线内填以所需色彩,由一种到多种不等,而后再入炉烘烧制成。这是借鉴“景泰蓝”工艺中掐丝填料的技法。这类彩瓷的器表纹饰绝大多数为二方连续图案,或由伸展多变的不同形式的图案组成。这种画法符合《南窑笔记》中的“填彩”说法。成化斗彩瓷器绝大多数是用此种方法绘制的,因此填彩应是成化斗彩中的一种主要施彩方法。例如成化斗彩卷枝纹瓶、成化斗彩莲花纹盖罐、成化斗彩葡萄纹杯等都是用填彩技法绘制的斗彩珍品。第二种,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的全体或主体,同时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器,再在瓷面上根据纹饰设色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施多种彩,再经炉火烘烧而成。这种画法的器表纹饰展开后宛如一幅绘制精巧、色彩宜人的图画。例如著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等。而青花五彩等青花加彩器,其青花纹饰与斗彩画法不同,它们没有用青花勾纹饰轮廓线,而用青花作平涂或渲染。例如明宣德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碗、明万历青花红绿彩葫芦瓶的纹饰,都没有用青花勾绘纹饰的轮廓线,而是用青花平涂、描绘的方法绘制,与成化斗彩的填绘技法明显不同。

从以上定义可知,斗彩与五彩的区别,就是斗彩分别与“釉上五彩”、“青花五彩”的区别。斗彩与釉上五彩的区别很容易,既斗彩有釉下彩,而釉上五彩的彩色纹饰均在釉上,没有釉下彩。而区别斗彩与青花五彩就不是很容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釉下青花的装饰方法不同。斗彩运用青花勾绘全部纹饰的轮廓线,而青花五彩的纹饰没有青花轮廓线,只是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将需用青花表现的部位先画出来。假设一件斗彩瓷器,如果单纯用青花装饰它而不用其他颜料,入窑烧制后就是一件完整的青花器。而一件青花五彩瓷器,如果单纯用青花装饰它而不用其他颜料,入窑烧制后就是一件不完整的青花器,它上面的纹饰是残缺不全的。2、釉下青花表现量不同。斗彩瓷的纹饰中青花运用较多,而青花五彩瓷器的纹饰中,有的青花很少,仅仅作适度点缀。3、釉上彩绘的装饰方法不同。斗彩是在淡描青花瓷器上根据纹饰设色的安排进行彩绘,彩绘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施彩方法,如填彩、点彩、复彩;而青花五彩是在纹饰不完整的青花瓷器上面的空白处进行彩绘,把画面补齐。

五彩十二花神杯(清)


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

规格:口径5.3cm

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时期景德镇的重要产品之一,它从明代万历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较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色彩更加丰富,发明了釉上蓝彩,以此代替了嘉靖、万历五彩中的青花。康熙五彩在官窑、民窑都有生产,且做工都很出色,但官窑更注重颜色釉,所以代表五彩水平的当推民窑。

康熙五彩主要色料有红、黄、绿、蓝、黑、紫、金等,它一改传统以青花相配色的青花五彩,而是在白瓷的底子上施以五彩,有白地五彩、青花五彩、豆青地五彩、米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五彩等,十分丰富。各种色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色调风格。红彩是鲜亮红艳,黄彩是深浅不一的蜜蜡黄,紫彩多为葡萄紫或茄皮紫,绿彩多深浓泛黑,黑彩则漆黑发亮,多用于勾画轮廓,蓝彩光艳动人,多用于描绘山石。

康熙五彩多仿古之作,所以又称为古彩。其民窑产品器型多样,有盘、壶、杯、碗、瓶、罐等日常用品,还有文房用具和案头摆设。图案装饰丰富,风格受版画影响,以戏曲故事题材为多,历来以刀、马、人为主。

瓷器中的套具大约在东晋时已经流行,当时按生活习惯和需要,将日用瓷器中的不同品种配套组合,如把杯、壶、盏托等作为一组茶具,但当时组合的品种还比较少。

套具日益丰富的时期要数明、清,其中最多的可达二百件一套。十二花神常用于成套瓷杯的花卉纹饰,这种纹饰流行于康熙年间。康熙五彩十二花神小杯以十二只瓷杯为一套,每只杯上按一年十二个月中的某月各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十二花神为:正月梅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贤妃,九月菊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

五彩瓷特点 五彩瓷历史


在陶瓷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陶瓷衍生出的各类品种瓷器多不胜数,就拿景德镇陶瓷来说,分为如下种类:雕塑、青花、釉里红、斗彩、粉彩、古彩、五彩、新彩、颜色釉、综合装饰以及现代陶艺。就釉来说分为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瓷器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不管是高古瓷、青瓷、白瓷、黄瓷、蓝瓷、绿瓷等单一色泽釉色的瓷器,还是官、哥、汝、定、均五大宋窑、明清瓷器等等,都一直是藏家追寻热门。值得注意的是,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

瓷器种类的划分必须是有依据的,不同的依据就会有不同的划分。如以用途来划分、以器型来划分等。通常我们以釉色作为划分瓷器的标准,这是由于瓷器的外表釉层不仅可使瓷器表面光洁,更具有实用性、观赏性,而且纵观中国的陶瓷史,釉色的变化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釉彩品种。

五彩瓷是我们汉族的艺术珍品,它的出现是在继承和发展汉族传统彩绘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五彩瓷,也被称为“古彩”,“硬彩”。据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覆其上,微微凸起”。其施彩方法,是勾线后平涂填色,以水或胶水作溶剂,按纹饰需要,在已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以多种颜色进行再度创造,在770~800℃的温度中焙烧而成。烧成后的色彩呈现玻璃质状,有坚硬质感。其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色彩鲜艳多样,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其实它的五彩所指的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但是一定要有红色。

宣德青花五彩云龙鸳鸯莲花藏文碗

很多人认为五彩瓷出现在明代早期,大约是因为收藏于西藏萨迦寺的三件明宣德青花五彩瓷器,两件为宣德青花五彩云龙鸳鸯莲花藏文碗,另一件为宣德青花五彩鸳鸯卧莲纹高足杯,当为珍品。在杯身外口沿上,青花绘一圈龙纹,下腹部五彩绘鸳鸯卧莲图,杯内口沿青花绘一圈藏文,为吉祥之意。这是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西藏地区烧制的瓷器。早期五彩在元代成型,当时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中国瓷业生产的中心,“枢府窑”的瓷器为五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清朱琰《陶说》记载:“新烧大足素者,久润。有青色及五色,花且俗。”这一评述认为,作为新品种的五彩器不如元代以白为主的枢府瓷、卵白瓷和青花瓷好,反映了元代尚白的审美习俗。这对后人了解元代有五彩瓷这样一个事实,恰是一个有力的注脚。

宣德青花五彩鸳鸯卧莲纹高足杯

明代早期釉上五彩瓷器传世品不多见,因为当时景德镇延续元代制瓷主流产品青花、釉里红的生产。然而从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洪武釉上红彩可以判定,洪武时期的红彩瓷器已为“五彩”瓷的蓬勃发展造声蓄势,可以说洪武釉上红彩已拉开了明代五彩瓷辉煌的序幕。明代五彩瓷器装饰以浓重艳丽的红彩为主,显得热烈而鲜明。明代各朝都很爱用红彩器,这就给红彩器的出现和釉上五彩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明代出现以红色为主的彩瓷,可能与洪武皇帝以红色为贵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明代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得到很大的发展,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特别是嘉靖时期五彩非常的高端大气,烧造也更加成熟,表现非常丰富。当时五彩器多以红、绿、黄三色为主,以紫、赭色为辅,以釉下青花代替蓝彩,色彩艳丽,图案花纹布满器身,纹饰繁茂,画笔灵活随意,色彩以浓红艳绿取胜。其造型丰富,有瓶、觚、罐、壶、葫芦瓶、壁瓶、鱼缸、钵、酒器、盖盒、插屏、香炉、绣墩、灯台、棋盘、棋罐、花盆、脸盆、碗、盘、碟、杯以及笔架、印盒、砚台、笔管、砚滴、笔洗、笔盒等文具。五彩瓷在明代出现并兴盛绝非偶然,这完全是陶瓷文化经发展积累到其时被催生而出的一种必然现象。

五彩天马纹盖罐

嘉靖、万历五彩瓷器纹饰多样,绘画多是正面花卉,画面无阴阳、反侧、凹凸之分。人物面部多用青花勾画轮廓线,其他轮廓线多用红、黑、赭或青花勾画。用笔老练刚劲,构图饱满,纹饰之间相互呼应,充满动感。较有代表性的有法国吉美博物馆馆藏的五彩天马纹盖罐,明嘉靖,通高18.0cm,口径8.5cm,足径8.7cm。其罐直口、短颈、圆腹、圈足、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釉上五彩装饰。腹部绘四匹天马在云海间跃奔,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罐胎坚釉润,构图严谨,突出使用红、绿二彩,并以黄、黑、紫彩作局部的点缀,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嘉靖的彩通常是大绿大红大黄,就是农村最为喜庆又最为世俗的这些颜色,非常抢眼非常跳。红、黄、绿包括配的釉下青花都是如此,红黄蓝绿是非常喜庆的颜色,同时也透着一种古拙,特别是在嘉靖朝虽然用大红大绿,但是却使用得非常好,很舒服,有种古拙之美,并不会让人觉得难看不舒服。嘉靖时期的矿物料特别有特点,也很好分辨,它早期的矿物料是有一定的厚度感,不像现代釉子可以用化工调配,可以用机器球磨机打磨得非常细,打磨的细密程度是古人所打磨的十倍一百倍以上,但是过去的矿物料都打不到那么细,所以说他的矿物料是有一种厚度感。在当时对于陶瓷的利坯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他的坯胎修的不是特别的规整,圈足也不是非常的圆,泥鳅背也不是做得那么滚,所以说还是有一些粗犷的感觉。加上整个底足,除了圈足不挂釉的部分,其他挂釉的部分挂的不是很均匀,经常会有漏掉的地方或者是挂的不均匀,整个底胎釉子挂的不是很规整,有时候凹凸不平,边沿不是很整齐很圆。总的来说,当时的不管是釉还是坯还是色彩都给人一种粗犷的感觉,但是我个人是很喜欢并且欣赏的,感觉那就是代表着那个时代,就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东西,只能那时候做,现在也做不出来。

清代五彩瓷蓬勃发展,这离不开宫廷对其的宠爱。清初,康熙年间在北京皇城设造办处,归内务府所管。清代粉彩、五彩瓷器等,均是由景德镇造模拉坯做成半成品,而后送入宫廷造办处由宫廷画师专填彩描摹再次烧造。由于皇帝的喜爱,很多造办处所产精美瓷器亦有皇帝参与设计。清代康熙五彩瓷在绘画、画风上面的表现力比较之前就更加的细腻,更加地具有层次,他的材料的过渡和运用也更加地有手法的多变以及他的层次感,包括颜色多样化也都变得更加的娴熟,康熙朝在这方面有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包括整个画风,细节的处理,细腻的刻画,都更进了一步,整个康熙朝的器型变得多种多样,比明代的器型变得扩充和增加,特别是康熙朝的器型,包括棒槌瓶、凤尾尊、各种的罐、壶、瓶。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康熙时蓝彩烧成后的色调,其深艳程度超过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泽。康熙五彩瓷,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其收藏价值亦是很高,简单举个例子,清康熙的五彩“果鸟图”臥足碗以15,220,000HKD拍出。此碗卧足馒头心碗,器型娇小,绘图入微,细笔丝毛,宛如花鸟绘画,精致仅见。上绘画眉,生气盎然。画眉,因目有白圈,如白眉,故名,其声婉转悦耳,乃常见笼鸟。瓶上画眉伫立桃枝,上结饱满硕大的桃实。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鸟谱》,记录各鸟名称、特征、习性及居所等,其中有绘画眉册页,所画之鸟与瓷碗上的十分相似,立于桃枝之上,花繁叶茂。

五彩瓷的图案是以装饰性语言展现出来的,它的构图、画法以及所使用的线条,均追求一种形式美规律。正是这种装饰性的彩绘语言,形成了五彩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