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品牌:Wedgwood陶艺表演师

JonFrench生于英国Es***城的小镇Manningtree,16岁起加入Wedgwood当学徒,初期学习手绘陶瓷图案,至今已超过20年。

完成学徒训练后,Jon先在MasonIronstone公司工作,及后成为Coalport公司的雕像画师。1990年,Jon在Wedgwood的重要店铺示范陶艺。

1993年,Jon凭其精湛手艺,被提拔接受陶艺大师的训练,在Wedgwood的Barlaston厂房内,制作独一无二的碧石(Jasper)陶器。

至1996年,Jon开始到世界各地示范制作碧石(Jasper),所到之处包括日本、中东、加勒比海及欧洲,更曾代表Wedgwood到依利莎伯二号邮轮,及各大百货公司如Harrods、Mitsukoshi及Takashimaya表演。

1988年,Jon加入Wedgwood旅客中心的工艺师队伍,由他示范的碧石(Jasper)制作及手绘图案表演,更获加奖为旅游卖点,在多次英国旅游活动中成为重点项目。他亦曾在不少英国电视节目中亮相,如RubyWaxshow、BigBreakfast及BusinessLunch。

目前,Jon在Wedgwood旅客中心示范手绘陶瓷技巧,制作特别订制的珍品瓷器,并代表公司向游客宣传Wedgwood旅客中心。

十九世纪维多利亚花卉——APassionofFlower茶具套装

(1300ml骨瓷茶壶,10cm糖盎,8.5cm奶杓各一个;200ml茶杯、底碟和18cm碟子各6个)

此茶具由Wedgwood工艺大师亲自塑造,是象征对花之热情的重要作品。灵感取材自法国画家JeanFiroment绘画的花卉图案,JeanFiroment不仅是有名的画家,亦是具影响力的室内装饰品设计师,他所绘画的花卉图案于当时很受欢迎,被广泛采用在室内装饰品如挂毯之上。

精选阅读

陶瓷文化:著名紫砂陶艺家张燚谈赏壶与文化


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张燚作品《菊蕾壶》现收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赏壶是最讲究文化底蕴的。紫砂壶在制作型态上可以分为仿真花器和传统素器两大类,仿真花器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本而入艺。这类紫砂壶要求制作精细、装饰和实用结合要和谐而不显牵强,也不要莫明其妙的夸张。素器是以简单的几何造型为器型,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物。赏素器首先要看壶身、壶盖是否丰满,方器是否不内夹,圆形是否不瘦瘪,再看壶嘴和壶把组合的外切空间线条是否流畅。在紫砂行业内有这样一句师徒相传的谚语:壶把随着壶身走,壶嘴顺着把末出,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奥秘。

张燚向父亲张顺法请教制壶技艺

紫砂壶的第一功能是使用,因此首先要用得顺手,可以用手拿起壶把根据自己习惯用一手指按住盖看是否舒服,且其他手指不会触及壶身,否则会因烫手而拿不住壶。然后还要看壶盖与壶身是否有间隙,间隙太小或太大都不行,标准间隙是左右摇动时能听到轻微撞击声,大约2毫米的间隙为佳,盖边线跟壶口线要整齐服帖成一线,转动时不会出现太大的距离。掌握了上述要点后,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玩壶、赏壶和养壶了。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为青年紫砂陶艺家张燚题词承古意新

张燚简介张燚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绿宝石艺术陶瓷馆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陶都宜兴,紫砂荟萃,润陶苑秀立于林。润陶苑张氏一门,有女名燚,其父张顺法,其母鲁瑛,皆为紫砂工艺厂著名工艺师,外公鲁玉贵更曾系紫砂工艺厂党委书记,家学渊源,自襁褓即受熏陶。赋乃天生,性是情生,幼时便对紫砂独抱情怀,日益渐深,后南京工业大学毕业,遂立志从业紫砂艺术之创作,拜省大师胡永成门下,悉心学艺,更入四川农业大学艺术系进修。其紫砂技艺逐步精深,出现其独有的艺术风格,作品简练古朴,以高雅见长,能圆能方,注重造型特点与细节处理。近年来,在各类大会展览评选中屡获奖项,深受爱壶者的喜爱与收藏。2008年3月《春色满园》捐赠江苏红十字会拍卖;2008年10月《线韵》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设计银奖;2009年5月《宝玺》获大连茶博会银奖;2010年4月《君子风》荣获首届山东茶文化节优秀奖;2010年9月《凤鸣》艺术造型获国家专利;2011年6月《凤鸣》获首届原创作品二等奖;2011年11月《紫砂梨式》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2012年5月《竹福》在石家庄第五届茶博会传统造型中获制作金奖;2012年6月《菊瓣》在河南电视台举办的【我最喜爱的紫砂艺人暨作品】电视网络评选活动中荣获银奖;2012年7月《宫灯》被天津博物馆永久收藏;2013年6月《菊瓣》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永久收藏;2013年10月《缘古》无偿捐赠给江苏宜兴残联;2013年11月《事事如意套壶》获在陶瓷行业协会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除了技艺上的成就,她还关注着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09年起先后发表论文《紫砂壶中的艺术气息》、《诗意宫灯文化神韵》、《线韵之创作漫谈》、《浅谈紫砂壶的创作和创新》等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

我国著名瓷窑特征


邢窑——唐代 胎质细洁、釉色白润。 今河北省临城县(当时属邢州) 。

邛窑——隋代至宋代,唐尤为著名 以烧制青釉、褐釉、绿釉、彩绘等器物为主,除烧制盘、碗之外,还有各种瓷塑玩具。 今四川省邛崃县代方堂(古属邛州) 。

越窑——唐、五代至宋 釉色原以青中微黄,后改进为清水般的湖绿色,刻划有花鸟、人物或几何图案。 今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一带(古属越州)。

柴窑——传为周世宗(柴荣)时所烧造 据文献记载,器物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相传在现在郑州一带尚未发现窑址和器物 。

定窑——唐代烧白瓷至宋而著名 宋代定窑瓷器除乳白色外,兼有黑、酱、绿釉瓷器。器物装饰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北宋后期曾一度烧制宫廷用瓷器 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燕山村(古属定州)。

钧窑——北宋、金、元均烧造 此窑利用氧化铜(资讯 论坛)和氧化铁呈色不同这一特点,烧成蓝中带红或带紫的色釉。红、紫的色泽如玫瑰、海棠,非常艳丽。胎骨灰白色,釉细而润,其中佳器底部刻有数目字。 今河南省禹县(古属钧州)。此外,与禹县邻近的临汝、郏县、登封、新安、汤阴、安阳以及河北磁县等地瓷窑均仿烧钧窑瓷器。

汝窑——宋代名窑,元祐初年曾为官窑 胎骨香灰色,釉色近于卵青。此类器物烧制的时间短,质高物精,目前尚未发现窑址。在临汝南乡等地发现另一种青瓷,釉色较龙泉窑深而带葱绿,胎骨淡灰色,有印花、刻花两种,图案有花卉、水波、鱼及禽鸟。现称“临当窑”。 今河南省临汝县(宋代属汝州) 。

磁州窑——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 器形以盘、碗、罐、瓶为主,兼有瓷枕和玩具。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白中微带黄,上有黑、褐花纹,器里多不挂釉。绘制花纹的方法有绘花、绘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花纹复杂,以卷叶、缠枝牡丹、水波纹、花卉禽鱼等图案为多,线条流畅,构图洒脱,是北方民间瓷器的代表作。 今河北省邯郸漳河两岸的观台镇、东艾村、冶子村附近。

当阳峪窑——宋代北方民窑 胎深褐色,器外多施一层陶衣,里外皆挂釉,釉色洁白莹亮,衬以黑地或黑花,黑白色彩对比强烈。花纹以缠枝牡丹为多。用绘花、刻花或剔花制成。此外,绞胎技法具有独特风格. 今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

龙泉窑——宋代著名瓷窑。始于五代,至南宋而鼎盛。明代仍继续烧造,清代中期以后衰落停产。 此窑继承越窑传统,烧造青瓷。南宋龙泉窑瓷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胎质细密洁白,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代表,花纹装饰上出现了堆塑和贴花。此种类型即习称的“弟窑”,一般称龙泉窑皆指此。另一种类型即习称的“哥窑”。龙泉窑器形复杂,除一般日用器皿外,还烧制各种文具及仿古的瓶、鼎、觚、炉等。 今浙江省龙泉大窑、金村等处。

哥窑——宋代名窑 龙泉窑的一种类型。相传南宋有章氏二兄弟在龙泉烧瓷器,兄名生一,所烧者称哥窑、弟名生二,所烧者称弟窑。传世的“宋哥窑”,胎薄,色黑铁,通称“铁骨”;釉面多有疏密不同的纹片,称为“百圾碎”,口沿施釉淡薄,显出胎色。圈足底亦露胎,矿有“紫口铁足之称”。 今浙江省,龙泉大窑、金村等处。

鹤壁窑——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唐末开始烧造,北宋中期以后为兴盛时期,元代仍在烧造。 唐代鹤壁窑瓷器多白釉和黄釉,唐宋的器形有盘、碗、壶、罐等,并能烧造大件器皿,也有玩具和瓷枕。以白釉为主,有白地黑花的,也有加绿彩的;用绘花、刻花、剔花的技法,制出简洁的花卉禽鱼等图案。器里往往写有赵、杨、张、刘等姓氏铭记。元代除烧制传统的品种之外,还仿制钧窑的瓷器。 今河南省鹤壁市。

耀州窑——宋代名窑,自唐代开始烧造,北宋末为兴盛时期,金元时期仍在烧造。 唐代烧造的是白釉或黑釉瓷器。北宋后开始烧造青瓷。器形以碗、盘、碟、罐盒、炉等为主。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花纹多刻花、印花,装饰花纹丰富多样,有牡丹、菊花、莲花等花卉纺鱼、鸭、龙、凤等。金元时期烧造的器皿胎釉粗厚,花纹图案较前简单。 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附近(宋代属耀州)。

建窑——宋代名窑 所烧黑釉瓷器,以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为“兔毫盏”。有的器底刻有“供御”,“进琖”等字样。 福建省阳县池墩村。

德化窑——明代著名瓷窑。始于宋代。 此窑以烧制白瓷而著称。宋元时期烧制青、白釉瓷。德化白瓷胎釉浑然一体,如同白玉一般。除乳白色以外,还有象牙黄和粉黄色的。更有贴花、印花和堆花。所制佛像最杰出。 今福建省德化县。

石湾窑——明代著名瓷窑,清代以后继续烧制至今 釉有灰黑、青绿、淡黄、灰蓝等色,常带有蓝、红等色的斑纹。此窑仿制的钧窑瓷器另有创造。 今广东省佛山市石湾。

吉州窑(又称永和窑)——宋代著名南方民窑。起于五代,盛于宋,衰于元。 有青釉、绿釉、白釉、黑釉、彩绘瓷等。黑釉花样较多,有像滴珠、鹧鸪斑、玳瑁斑的,也有绘双凤、龙凤、木叶纹的。纹饰运用洒釉、剔花、印花、贴花等手法,而剪纸贴印手法更是吉州窑的独特创造。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隋至宋吉安称吉州)。

景德镇窑——我国著名制瓷窑场。始于南朝陈时,经唐、宋、元、明、清至今。 唐代已烧造白瓷,宋代景德年间烧造官窑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从此有景德镇之名。以产影青瓷器著称。元代青花、釉里红等已烧制成功。到明代,景德镇开始成为我国瓷业中心,一道釉和釉绘等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有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器的创造。到清代彩釉更有改进和创新,能烧制粉彩、珐琅彩等。其中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烧造成的最精美,并各有其特色。 今江西景德镇市。

崔公窑——明代景德镇著名瓷窑之一。因为明隆庆、万历年间崔国懋在此烧制而得名 崔国懋在此窑烧制的仿宣德、成化年间的瓷器,颇为精美。 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周窑——明代景德镇著名瓷窑之一,因明隆庆、万历年间苏州人周丹泉(名时臣,字时) 主要烧制仿古瓷器,所仿定窑很逼真。又能制陶印、文具、连环等。 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壶公窑——明代景德镇著名瓷窑,因烧制人吴为(吴一作昊,别号十九),自称壶隐道人而得名。 善于仿造永乐、宣德、成化年间瓷器,都很逼真。 今江西景德镇市。

臧窑——清代康熙中期景德镇烧制的官窑瓷器,因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臧应选驻厂督造而得名 器物款识多写刘伴阮(名源)监制。釉色以红为最著。 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郎窑——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的官窑瓷器 釉色以红宝石(资讯 行情 论坛)为最著。 今江西景德镇市。

年窑——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烧造的官窑瓷器,由于年希尧掌管窑务而得名 釉色发明很我色胭脂水釉为最著。 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唐窑——清乾隆前期景德镇所烧造的官窑瓷器,因唐英掌管窑务而名 所造各色釉彩,仿造各种古瓷,以工细著称。 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英国瓷器中的中国元素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发明了瓷器,比欧洲早两千多年。17世纪,中国瓷器开始大量出口欧洲,引起了欧洲各国的仿制热潮。

这是一个可悲的现象,不少人提起英国威基伍德瓷器时,不停地赞美,并以购买、使用之为时尚。但殊不知,英国瓷器的制作比中国晚了两千年,而且英国瓷器的发端、发展,完全跟随着中国瓷器的脚步。

四百年之前,中国瓷器等艺术品影响了欧洲,带动了整个欧洲的瓷业生产。中国瓷器影响欧洲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先是传播到中东,然后,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把中国瓷器带到了欧洲,如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受中国瓷器的启发,意大利发展了自己的锡釉陶器。随后,意大利的制陶技术影响到法国,法国影响到荷兰与英国。可见,英国受中国瓷器影响较晚。

17世纪上半叶,英国人约翰·德威特发明了炻器(介于瓷与陶之间的器物)。但许多资料介绍,中世纪末,德意志莱茵河畔曾烧制炻器,之后,德国与荷兰的陶工到达英国,把技术也带去了,影响了当地的炻器生产。炻器的烧造过程不同于一般的陶瓷:炉温在1200度,把食盐撒在器物上,食盐中的钠分子变成硅酸苏打,再与器物中的氧化铝化合,形成玻璃质的釉覆盖器物表面,多呈棕色、黄褐色或灰蓝色。之后英国发展了锡釉陶生产,这是受荷兰代尔夫特窑的影响,而代尔夫特窑的瓷器生产是模仿中国青花瓷,可见英国的锡釉陶生产源头又来自中国瓷器的影响。

不过,尽管英国各类陶瓷生产都受益于中国瓷器,但威基伍德、德威特等人力图摆脱中国的影响,研制自己的产品。德威特在1672年4月向国王查尔斯二世提出辞呈,辞呈上说:“英国的陶瓷器,无法与闻名世界的中国瓷器、帕提亚(波斯)陶器,以至一般称为科隆陶器的炻器相比……”此信看上去反映了这个艺术家的失望,其实委婉表达了他的雄心。事实上,他流露的失望,正是欧洲许多国家所担心的,因为中国瓷器等艺术品长时间出口欧洲,欧洲各国因银子大量流失,而十分恐慌,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在研究中国瓷器生产的秘密,德威特、威基伍德等人就是这样,最终经过刻苦努力,生产出自己的产品。那些最初的产品都带有中国青花瓷的特征,即白地蓝花的图案、中国风情的题材等。其中,比较知名的是一种柳叶图案,大量生产,当时英国几乎家家户户都用这类瓷盆,而且英国人还假想中国人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这类背景下的,以致这类图案反复出现在瓷器的装饰中。(文/成机工)

陶瓷文化:著名紫砂陶艺家张燚讲——紫砂壶中的艺术气息


紫砂壶作为宜兴特有的茶具艺术品,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地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紫砂逐渐成为文人清客喜好之物。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是给紫砂极高的评价。

紫砂壶应从形态设计到制作极具个人风格,所谓圆非一式,方不一相,但万变不离其宗。从提拿到把玩,从一个实用性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过渡,是经过无数紫砂艺人的创新与努力,它诉诸于视觉和触觉的表面肌理和人文情怀。

让紫砂独具魅力的原因正是因为紫砂本身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他陶瓷品无法相比的。

和其他艺术一样,紫砂就在于不断突破前人的艺术模式,且具有个性特征鲜明的特点,紫砂艺术其实是把智慧和激情隐藏在表面的无为心境中创作出来。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和样式,从古至今数量难以统计,加以概括可以分为,抽象温雅天然的特性,时人称赞供春壶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供春壶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寂静的紫砂天空,始成紫砂的流行。后来的紫砂大家时大彬早期作品也多模仿供春大壶,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接下来陈鸣远以花草树木、瓜果蔬菜、乌兽鱼虫的造型入壶,使传统紫砂壶充满了造物的灵韵。

紫砂的艺术气质不是缘于制作,一味的制作只能沦落到工艺品,只有源于创新设计,才能把紫砂上升到纯粹艺术品的高度。从紫砂历史中脱颖而出的杰出艺人,他们所赋予紫砂的艺术,正是他们并没有把紫砂的创作当作是赖以生活的手艺来看待,而是推动紫砂前进的力量,这力量便是来自态度和观念。

英国下午茶和中国陶瓷茶具


对于英式午茶的说法有很多,甚至于时间到底是我们口头惯常称的“三点三”还是英国俗语中的“四点”,都有不同说法。但毫无疑问的是,茶具为我们指明的方向是“四点”。

正统的茶具

“当下午钟敲四下,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停止。”这是在英国流行的一句话没错,事实上,最开始,如此贵族风格的下午茶,却是在英国乡村兴起——农妇们为下午劳作的人们准备茶点小休。

因此英式下午茶才被认为是最人权的生活方式,无论贵族或农妇,都要享用这一刻。所以直到今日,最正统的英式午茶茶具,白底瓷胎上通常描绘着稻穗、果实的花纹,而不会出现人物或单纯的几何线条图案。这就是英国乡村传统的体现。

而一个完整的传统英式午茶,甚至包括白色蕾丝!要知道,最传统的英式午茶,男士会穿着黑礼服,女士则要穿着镶着蕾丝花边的丝绸裙子。

现代生活简化了礼仪,白色蕾丝镂空桌布,一小束鲜花,精致的三层点心架,是英式午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你是否知道,一套完备的英式下午茶,必须要有多少标准配备器皿?

陶瓷茶壶、杯具组、糖罐、奶盅、七英寸个人点心盘、点心架点心盘、放茶渣的小碗,皆为白底描花瓷器。

此外,茶壶加热器、茶叶滤匙及放过滤器的小碟子、茶匙、奶油刀、蛋糕叉以及两层或三层点心架,这些器皿都必须是擦得锃亮的银器。

尽管瓷器发明于中国,但英式午茶却将瓷器茶具发扬光大,令全世界已想到英式午茶,必要配备最正统的英国产茶具。湖区、圣爱甫兹、爱尔兰等是英国历史悠久的陶瓷镇,那些耳熟能详的韦奇伍德、骨瓷名门斯波德、以典雅绘图风靡全球的皇家道尔顿都源自那里。

韦奇伍德

被称为“世界上最精致的瓷器”。1793年英国使团出使中国,韦奇伍德瓷器也是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之一。而它另一最为经典的典故,则是它以动物骨粉为主要原料,耐力惊人,1988年9月,在一次产品展示中,4只韦奇伍德杯托起了一辆15吨重的运土车。

当然,它的售价也极为昂贵,在中国的专卖店中,一只韦奇伍德瓷碗售价高达上千元。

皇室道尔顿

英国最大骨瓷出口制造商皇家道尔顿,曾被维多利亚女皇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瓷器的制造者”,以镀金的宴会餐具闻名,广受世界各王室喜爱,至今全世界的英国大使馆仍使用他们的瓷器。他们甚至有一项大胆的承诺,保证在两年内,如果瓷器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裂痕或瑕疵,将为顾客免费更换。“老镇玫瑰”系列怀旧的田园风光与英式典雅的代表之作,一套茶具至少要人民币4000元以上。

1751年成立的皇家瓦塞思为英国最古老的名窑。现在,大多数的皇家瓦塞思骨瓷仍然以独特的手工描绘图案展现优雅品味。

产自英国的明顿,属于皇室道尔顿旗下品牌,同样以骨瓷出名。拿破仑在他的日记中,也曾提到他有几套明顿的茶杯。其哈顿庄园“HAD-DONHALL”系列,主题取材于英国中世纪哈顿庄园的壁画及花毯,在日本尤其受欢迎。

除了最正统的陶瓷品牌,不少欧洲时装品牌,在推出家具产品的同时,都不会忘记茶具这个体现优质生活品位的极佳道具。时装化的英式午茶茶具,则未必要严守百年不变的传统,设计师们将品牌理念与茶具设计相结合,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贵族姿态。

范思哲茶具

要讲奢华,范思哲茶具当仁不让。将希腊神话中的“蛇发魔女”MEDUSA的图案演绎于餐具精品上,将他著名的Logo与英式茶具的贵族气息相结合,所有茶具都镶上了24K金,无论色彩还是图案都奢华精巧的无可挑剔。

据说,使用Hermes茶杯喝茶,只能选用贝诺亚红茶(benoist),因为这才能品味出真正英国皇家悠闲的下午风情。虽然这个说法的审美情趣大于实用建议,但Hermes一贯至精至美、无可挑剔的宗旨亦由此体现。

中国著名的茶具有哪些


目前中国的茶具主要有:

宜兴的紫砂壶

景德镇的茶具

唐山的骨瓷茶具

福建的德化瓷茶具

广东的潮州瓷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⑴青瓷茶具

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⑵白瓷茶具

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⑶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

“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蔡襄《茶录》中这样说:“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明代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⑷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

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

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元代以后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云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产,但无论是釉色、胎质,还是纹饰、画技,都不能与同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相比。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综观明、清时期,由于制瓷技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出口扩大,以及饮茶方法改变,都促使青花茶具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当时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较有影响的还有江西的吉安、乐平,广东的潮州、揭阳、博罗,云南的玉溪,四川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全国还有许多地方生产“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区域内,供民间饮茶使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