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彩瓷──乾隆洋彩

华丽彩瓷──乾隆洋彩

清宫珐琅彩瓷分两类,一是磁胎画珐琅(珐琅彩),一是磁胎洋彩,两者均是盛清宫廷工艺的旷世杰作,深受清高宗宝爱,藏之于干清宫,供皇帝几暇赏玩,传至今日已是极其珍贵稀有的艺术精品了。“华丽彩瓷”特展以磁胎洋彩为主,为了说明磁胎洋彩与磁胎画珐琅的不同,也选展磁胎画珐琅,以供观众比对。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朝珐琅彩系瓷器多达五百件以上,大多完成于乾隆六至九年(1741-1744)之间。清高宗即位之初,意气风发,充满自信,文治武功与艺术创作,皆亟思有所作为。在他的鞭策下,督陶官唐英(1682-1756)每年春秋两季,亲自前往江西景德镇监造御用瓷器。为了博得君心,他不断推陈出新研究新技法,绞尽脑汁设计新样式,烧制出一批被誉为“鬼斧神工”奇巧的镂空转旋器;他又开创“锦上添花”剔刻技法,将洋彩的华贵绚丽臻于极致。“洋彩”是他创新运用的名词,从“洋彩”的“洋”字,便知与西洋有关,制作时用了西洋绘画技法。洋彩器上充满了代表清高宗个人的印记,例如御制诗、“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乾隆”等款印,充分说明清高宗对洋彩的重视,或可解读为清高宗认为洋彩足以代表乾隆盛世创新工艺。

洋彩与画珐琅,都是采用珐琅彩釉,因而长期以来被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从制作地点、绘法、纹饰、题词、印章、款式等都有所不同;民国以后洋彩又被误称为粉彩。在“华丽彩瓷”特展中,除选展百余件洋彩外,并均依照清宫档案订定品名,藉展览厘清洋彩与画珐琅的不同,并纠正“粉彩”一辞之谬误。成对洋彩与成对画珐琅

干清宫所藏磁胎洋彩与磁胎画珐琅大多成对制作,但二者表现手法有所不同,磁胎洋彩的形制、纹饰、构图与处理细节,几乎完全一样;磁胎画珐琅,外形虽一样,纹饰却不尽相同。这种完全相同与同中有异的特征,则为辨识磁胎洋彩与画珐琅的基本重点。

西洋元素的应用与融合

根据档案与实物,唐英所说洋彩必须符合下列四要件:

一)使用了西洋明暗光点装饰图案,主要以光点呈现圆状物体。

二)花卉叶纹上大多以白料渲染,表现出枝叶的光影明暗,此一绘法几乎未使用于磁胎画珐琅上。

三)人物纹饰明显采用了西洋明暗阴影透视技法。

四)西洋花卉的使用,如洋菊与洋莲等洋花;部分纹饰应用了西洋花草藤蔓纹饰图案设计构图。

宫廷绘画与皇帝的诗印

乾隆洋彩器上传统山水与花卉纹饰,多为四季山水及写生折枝花卉,以珐琅白料渲染出花卉的浓淡与层次,设色妍丽,风格上与同时代院画家相似。洋彩与画珐琅器上的山水或折枝花卉纹饰虽然相近,但两者所饰诗文与章印完全不相同,画珐琅以隋唐以来的诗文为主,洋彩则完全采用清高宗御制诗及钤印代表皇帝身份的款记,如“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乾隆”与“御制”等。

锦上添花纹饰与技法

所谓锦上添花,就是在密布锦纹的隙处,再添纹饰。乾隆六年(1741)开始,大量使用于画珐琅与洋彩瓷器上。锦上添花纹饰,分剔地锦纹与描画锦纹二种,剔地锦纹,纹饰微凹,描画锦纹则略凸。二者皆精雕细琢,笔触细腻,将各式锦地纹如:凤尾形卷草纹,卍字纹、绣球花纹、八角龟甲纹、方形柿蒂纹、花叶纹,以及修饰边沿的莲瓣纹、回纹、云纹等,剔工精妙,一丝不苟,将锦上添花工艺美学推到极致。

鬼斧神工:玲珑转旋器

配合清高宗艺术创作旺盛的企图心,身为御窑厂监造官的唐英费尽巧思,屡屡开创新样,博取君心。乾隆七年(1742),磁胎洋彩制品益趋精细,讲究镂空、穿透、旋转、层层相套、纹饰多样,制作工序困难、复杂、奇巧,极富挑战性,选展的“玲珑镂空转心瓶”被后世誉为鬼斧神工。乾隆八年(1743)四月二十一日唐英在《恭进奉发及新拟瓷器折》中提到烧造得九种新样式进呈,这些新样皆可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洋彩瓷器中一一对照出来。

档案所见洋彩

院藏此批干清宫洋彩瓷器,在唐英奏折、《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与《珐琅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中皆有记录,只要仔细比对,便能查考出实物的制作时间、地点、名称、装匣与订定等级纪录。送入干清宫陈设与典藏之前,又配制木匣收藏,修饰名称,刻载于木匣上,成为本次展览名称的来源。乾隆七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内记载的“干清宫头等”瓷器亦多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乾隆洋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


洋彩在陶瓷分类上属珐琅彩,是一种运用西洋绘画技法与装饰的彩瓷。乾隆时期,宫廷珐琅作沿袭雍正时期继续制作磁胎画珐琅外,景德镇御窑厂还模仿西洋画意,烧造磁胎洋彩。洋彩瓷器的烧制成功,使得西洋技法得以在御窑瓷器上完美体现,从而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充满西洋气息的辉煌篇章。

“洋彩”一词最早出现在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撰写的《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微。”洋彩瓷器烧制量非常稀少,每件由雍正、乾隆皇帝亲自指导定名、配座、装匣、平列等级,绝大部分珍藏于清宫端凝殿与养心殿,仅供皇帝几暇赏玩。

而洋彩与画珐琅,都是采用珐琅釉,长期以来被混为一谈,其实二者之间从制作工艺地点、绘画装饰、纹饰取材、诗文、印章款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此洋彩玉壶春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瓷胎通透,釉面莹润如玉。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腹部采用工笔花鸟技法,洋彩绘芙蓉稚鸡。此图十分精美,芙蓉稚鸡寓意金鸡富贵,有吉祥的含义。画工精细入微,图案取自清代著名宫廷画家蒋廷锡的手稿。

瓶底书“乾隆年制”四字方框款,造型高雅,纹饰精美,是诗、书、画、印合璧的艺术珍品。彰显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珍罕程度必为世人所推崇。

洋彩和珐琅彩瓷器哪个价格高


洋彩瓷被誉为“彩瓷之冠”,是千年以来陶瓷史的巅峰技艺,因为其原料极其的珍贵,工艺十分的复杂,瓷器的整体可以说色泽饱满、光滑度高,与“彩瓷皇后”珐琅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清朝宫廷工艺的旷世杰作。“彩瓷之冠”的洋彩瓷象征着其身份地位,从其创烧的开始到其衰落只为宫廷皇家所独享,从瓷器的分类上来讲,洋彩属于珐琅彩瓷的一种,清朝年间的宫廷彩瓷分为两类,一类是瓷胎画珐琅,另一类是运用西洋绘画的技法与装饰的瓷胎洋彩。

而珐琅彩是清朝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有特色,是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年间的色彩浓重到雍正时期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期的雍容华贵,使得珐琅在瓷器上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将西方的绘画特色加入到了中国风中,彰显了皇家的地位,所以珐琅彩和洋彩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只是珐琅彩包含的更多。

洋彩和珐琅彩都是采用的珐琅釉进行绘制的,虽然洋彩属于珐琅彩中的一个分支,但是两者在制作的时间、绘制的方式、瓷器的纹饰以及印章、款式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洋彩瓷器的特征在于:一 使用了西洋的明暗光点的装饰图案,主要是用圆点来表现圆状的物体,二 在其花卉形状的纹饰上大多都是采用了白料进行的初步渲染,主要目的在于表现出明暗之间的变化,三 在其洋彩的装饰上出现了西洋的纹饰图案设计,四 洋彩在对于人物的描绘上主要采用了西洋的阴影透视法,使其有着更好的明暗突出对比,五 在传统山水以及花卉纹饰上大多都描绘的一年四季,层次感较为突出,像极了同时代的画家,其款识主要是以清高宗制诗以及皇帝身份的款记。

而“彩瓷皇后”珐琅彩则是在其瓷胎上以细薄为主,大多都是小件的瓷器,从其造型上看大多都是碗、瓶、烟壶等日用的小件瓷器和动物的摆件等器物,从其底釉上看为白釉,釉面的光滑度很高,非常的洁净,最为突出的特征还是其珐琅彩色,其色泽鲜艳且柔和,颜色在同一件瓷器上可以出现七、八种颜色,甚至多的高达十多种。因为其珐琅彩上的图案多为功笔画,每一个图案都是经过多种的配料制成的,但是在其表面却是十分的光滑而且还具有着玻璃的反光感,还存在着小的开片纹,这些都是珐琅彩的独具特征,特别是在其款识上在康熙时期一度是被禁止写的。

珐琅彩和洋彩虽说洋彩属于珐琅彩中的一类,但是两者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其制作的工艺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最后的呈现上都有着很显著的差别,要说两者哪个更好其实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两类都有不同的收藏爱好者喜爱,这也是为什么它们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的原因。

乾隆洋彩描金巴洛克式奖杯盖瓶


据西方史籍记载,英国有一个叫爱德华的国王有一次坐在马背上,接过别人敬给的一杯酒时不幸遇刺。从此以后,在英国的宴会上便形成了这样一种礼节:一个很大的酒杯,在来宾中依次传递,环行一周;每当一位宾客接过酒杯时,不仅自己要站起来,而且连在他旁边的人也都要站起来,表示“保护”饮酒者不致像爱德华那样被人暗算。

这种礼节中的酒杯,称为爱杯(Loving Cup)。爱杯在当时是奉献给“上等人”的珍贵礼物。后来,人们转将这种“爱杯”赠送给比赛的优胜者,从而演变成如今的奖杯。直到现在奖杯还保留着当年"爱杯"的痕迹。如奖杯通常都比较大,多数带有二个长长的耳朵,这些特点都是"爱杯"所遗留下来的。

乾隆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颇深,他继承康雍皇帝开明的思想,对西洋文化亦有其独特之体会。我们可以认知他对西洋文化的态度是何其开放,胸襟又是何其广阔。这种开放思想在乾隆朝御瓷制作中早就予以体现。正基于乾隆皇帝对西洋文化的认同和接纳,御窑厂创烧出洋彩也是体现了他对西洋事物的好奇和仰慕。

此洋彩描金巴洛克式奖杯盖瓶就是一例证。此奖杯盖瓶器形周正,瓶身双面开光以洋彩绘中式传统图案满铺器身,胎体细腻坚实,施彩富丽典雅,描画精湛,瓶颈至肩塑有鎏金双耳一对,开窗细腻,达到了西为中用的内容与形式相和谐,极富西洋巴洛克风格造诣。

该瓶可被誉为乾隆官窑瓷器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清代帝王视其为镇朝传家之宝,寓意江山社稷平安永固。在此杯的制作过程中,乾隆皇帝亲自挂帅,从大清内务府造办处选取能工巧匠近百人参与设计制作。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先后下圣旨十余道,亲自过问、修改制作工艺、造型设计。待此杯设计完成后,所有参与造宝的工匠都封官晋爵,监制者官封六品,工人官封九品,史上罕见。

此器瓶身均施青釉,纹饰多样,色彩繁缛,开光处绘红蝠双鱼云纹,其外绘卷草花卉纹及道教吉祥图案。颈部绘矾红大吉,底座纹饰取皇帝龙袍下摆的“水脚”。海浪翻卷,寓意福山寿海,一统江山。其所携王者之气,与本质气韵相一。

巴洛克式奖杯盖瓶还原一段辉煌历史。同时,它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盛况,蕴涵着千古一帝的无比自信与至高品味,殊为可贵!

洋彩和珐琅彩哪个好


洋彩,顾名思义,它与西洋有关,指从欧洲引进的釉上彩颜料。从清朝开始,中国人常常会将海外进口物品叫做“洋货”。所以,“洋彩”只是中国人的叫法,欧洲人叫它为“珐琅料”,即画珐琅工艺中的颜料,在清宫引进珐琅初期也是这样称呼的。

到了1735年,即雍正13年,唐英撰写的《陶务叙略碑记》中,“洋彩”一词彩第一次出现。书中介绍说,本朝使用“洋彩”原料,“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工艺来制作洋彩器皿。

唐英指出“洋彩”的颜料和工艺,本身属于一种珐琅釉,只是在绘画装饰技艺上,有摩仿西洋绘画之为。因此,洋彩瓷也应属于珐琅彩大类,是模仿西方绘画技艺的珐琅彩瓷。

洋彩出身高贵,数量稀少。乾隆即位之初,意气风发,宫廷瓷器业在他的鞭策下,繁荣发展。督陶官唐英更是开创了“锦上添花”剔刻技法,洋彩也是在此时应运而生的。

而“珐琅彩”始创于康熙晚期,是传统瓷器中的贵族,是宫廷的御用瓷器。珐琅彩瓷全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世叫“古月轩”,国外称其“蔷薇彩”。由于烧造数量少,加上当时仅能供作皇帝秘玩之用,所以显得极为珍贵,后世更是将它称为官窑中的“官窑”,可见其珍贵。

“洋彩”和“珐琅彩”,两个皇宫贵族,皆价格不菲。有人称它们是同胞的兄弟,难分伯仲,单个方面难以指出谁优谁劣。只是,市场上由于“珐琅彩”在当时制作极少,并且由帝王钦点,在官窑的价值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历史价值要更加珍贵一些。只是需要我们广大的收藏爱好者能够增加知识储备,正确区分两者。下面小编即为大家简单概述两者的差别。

第一,从纹饰上看,珐琅彩瓷多以传统宫廷绘画和纹饰为主,少用西洋绘画和纹饰;洋瓷则相反,多以西洋画法及边饰为主。第二,珐琅彩瓷竣工地点是珐琅器御器作坊,洋彩制作多完成于唐英督导的景德镇御器厂,可以通过落款款识辨别。第三,成套的珐琅彩瓷一般会有略微差异或者完全不同,而成套的洋彩瓷,往往没有差异,在纹饰上都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要能判定出洋彩和珐琅彩谁更胜一筹,是需要综合考量收藏者对于瓷器收藏的期望来决定,诸如绘画技巧、纹饰、工艺等等,这些也要建立在正确鉴定上。

洋彩和珐琅彩的区别


在历史上,洋彩和珐琅彩一直被混为一谈,甚至包括皇宫里的档案也难以将两者分清;有时候把洋彩归为珐琅彩,有时又把珐琅彩说成洋彩,有时候甚至还有把粉彩说成洋彩和珐琅彩的,因此,在如何区别洋彩和珐琅彩的问题上,就变得更加混乱不堪来。台湾省曾经出版了一本名为《华丽彩瓷 乾隆洋彩》的书籍,将洋彩和珐琅彩进行来了详细的区分。此后,针对雍正时期的洋彩和珐琅彩,该博物院还出了名为《金成旭映》的专著进行讲解。可即便如此,洋彩和珐琅彩遗留的历史问题,依然在多数人群之中存在。没有时间细看那两本书籍的藏友,依然难以将两者区分开来。下面,我们提炼出此处的重点,对洋彩和珐琅彩作出一下几点区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先说洋彩,什么是洋彩呢?它出现在康熙和雍正时期,乾隆年间得到来兴起。这个时期的彩瓷一般都是洋彩。它是一种通过模仿西方绘画技术所描绘的珐琅彩以及一些中国传统五彩的画技结合。在雍正13年,一本唐英所写的叫《陶务叙略碑记》的著作就对洋彩的西洋画法做过阐述,大致说洋彩器皿中,清朝采用模仿的方式,用它替代了原来珐琅彩所画的山水、翎毛、花卉、人物等,非常细微入神。书中对洋彩的西洋画法做了大量详细的解说。在后来的乾隆8年,唐英又在《陶冶图册》内对洋彩如何作画以及瓷器如何烧制、洋彩如何调色、与珐琅彩的色彩表现都做了大量论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唐英说出了洋彩在调色方面,它和珐琅彩相差不大。所以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将两者分辨。

根据唐英对洋彩的描述,以及现在收藏于故宫的《洋彩》瓷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对洋彩和珐琅彩进行区分。第一点是在绘画上,洋彩的绘画方法采用最多的都是西方的画法,很少用流传于宫廷内的传统画法;珐琅彩因为是“土生土长”,所以采用传统画法比较多。但是在乾隆时期,因为受到宫廷画师郎世宁画风的影响,珐琅彩中也会出现一种郎世宁式的中西结合的绘画风格。

第二点是在制作地点上,洋彩多数在景德镇官窑中烧制,而珐琅彩则全都在皇宫内或者就近的京城作坊所制。第三,洋彩和珐琅彩在题诗印记上有非常明显的不同,洋彩多采用乾隆年间的印玺和乾隆御制诗,而珐琅彩则多数为青花楷款或蓝料仿宋楷款。第四,两者在纹饰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洋彩比较单一,多数都是剔锥凤尾形卷草纹,而珐琅彩则更加多样化,传统的纹饰几乎全都被采用了。

乾隆粉彩瓷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巳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份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 (亦称 "百花不露地") 、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拍出2242万元


北京观唐皕榷2017年迎春拍卖会日前收槌。据悉,一件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亮相拍场,最终以2242.5万元成交。据专家介绍,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为清乾隆时期御窑烧制,1860年被盗至英国,曾多次亮相拍场。该拍品为乾隆朝彩瓷,花饰华丽,瓶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系英国“放山居”旧藏。

古玩收藏网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应该说是乾隆中晚期非常重要的瓷器。”从器形看,这件大吉瓶如同“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蕊,花蕊上绘制了数以百计的各式花卉,简称万花不露地。”

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以咨询价上拍。当晚,该拍品以1200万元起拍,经近10轮竞价,最终以1950万元人民币落槌,按照15%的佣金计算,最终成交价为2242.5万元人民币。

2016年,类似风格的文物曾在出现在朋友圈引起网友关注。有文章将乾隆时期的瓷器和雍正时期的瓷器做了对比,并认为“乾隆爱奢华,可是他的爹雍正却爱极简”。

中国古陶瓷鉴定家古玩收藏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应该说是乾隆中晚期一件非常重要的瓷器”。从器形看,这件大吉瓶如同“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蕊”;“花蕊身上绘制了数以百计的、各种各样的花卉,简称万花不露地”。“我们曾经数了一下,这里面的花朵超过一百种,都是不一样的花朵,很多花朵今天都叫不出名字来。”

此外,他介绍,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属于粉彩瓷器,而清代称之为“洋彩”。“顾名思义,这种彩是从西方来的,受到油画的影响。所以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所有的花卉、绘画都有浓重的西方绘画风格,有立体感、高光点,所以其中的花卉有高有低。这就是早期粉彩的特点。”

古玩收藏网认为,从这件文物中,可以看出乾隆时期中西交往趋于频繁。“这种‘满地’的绘画,和欧洲18世纪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严格来讲,这么写实的是西方的绘画风格,受到西画影响。但是反过来它其中又有 ‘天女散花’纹饰、如意纹等中国传统纹样。”

古玩收藏网说,这件文物的图案是经过“乾隆皇帝审查”再由御窑烧制的,现在人虽不能完全解读乾隆皇帝当时的想法,“但可以观其一二”。

“清代在乾隆时期,经济已发展到顶峰。那个时候是乾隆盛世,所以皇帝也希望大清江山繁花似锦。这种含苞欲放的花蕊器形,孕育着美好未来的意思。”

古玩收藏网告诉记者记者,该拍品同形制、纹饰的文物“目前已知全世界仅有两件,另外一件只有半个瓶”。“这两件都曾存放在圆明园,1860年被英国人盗走,通过征用商船运到伦敦。在伦敦卖给了当时一个英国富商。后来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一直存放在英国‘放山居’。”他说。

记者了解到,20世纪,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就曾多次亮相国外拍场。古玩收藏网称,最近一次拍卖成交纪录是2003年在伦敦被拍卖。“当时的买家是浙江的一名企业家,以相当于人民币480万价格成交。”

古玩收藏网坦言:“文物承载着历史上工匠、艺术家、皇帝的思想,每件文物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载体。”

乾隆洋彩瓷将亮相香港苏富比 8年前4300万英镑落槌


香港苏富比宣布,乾隆洋彩黄地粉青透龙夹层吉庆有余玲珑尊将为2018年中国艺术品秋拍揭开序幕。此玲珑尊曾著录于1905年纽约山中商会图录,自1924年纳入日本私人收藏近一世纪。颈上黄地锦上添花,溢洛可可洋风,四面浮雕开光,各缀双鱼栩栩如生,从外瓶镂空夔龙纹,可窥内瓶青花缠枝花卉,妙然生趣。此品制作殊艰,为御窑督陶官唐英所制最巧夺天工瓷器之一,与2010年以4,300万英镑落槌的著名乾隆洋彩玲珑尊成对,诚乾隆重器。

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及主席仇国仕(NicolasChow)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于本季中国艺术品秋拍呈献此珍罕乾隆御藏。此玲珑尊设计巧妙华美,造工精湛无匹,更难得的是其保存完好,历近一世纪,依然完好无缺,实属难得一见之珍品。

乾隆年间,宫中崇尚新颖之品,为得君心,瓷匠费煞思量,务求制得佳器,以悦龙颜。此尊透雕玲珑,神工鬼斧,正为当中稀例。中外纹饰,兼而有之,更证当时东西文化交融之空前盛况。

镂雕夔龙,上溯周朝青铜礼器,器腹夹层,则借鉴南宋官窑瓷瓶。夹层瓷器,杭州老虎洞官窑出土早有残例,及至蒙元,浙江龙泉窑也有烧制。清宫造辨处档案记录,玲珑瓶上冬青釉,也以‘龙泉’称之,可知两者渊源,其中乾隆八年(1743年)更记有‘洋彩黄地莲环龙泉夹花玲珑罇一对。传旨着供各配架座’。遥想乾隆当时,从镂空外尊,窥见内藏瓷瓶,满饰缠枝花卉,妍姿各异,巧拟永乐青花,让人不禁忆念景德镇明初隽永典范,雍雅大方,妙趣盎然。

此洋彩夹层玲珑尊,当属景德镇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晚年为乾隆皇帝创烧之新瓷。1740年代初,紫禁城御作坊内,以画入瓷,生动趣真,珍品辈出,惟空间受限,器小而罕。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却无此碍,在唐英的领导下,吐故纳新,研制洋彩瓷器,强调纹饰独特、精益求精,或单或双,每每须经繁复程序数十回,方可成器,而如此玲珑尊一类,制作殊艰,耗料费工,故唐英曾只试烧上呈,未敢多造。

此玲珑尊的黄地锦上添花纹,显然受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时期西方流行之洛可可风影响,却未循欧洲常见之不对称设计。肩上环饰洋花卷叶,配缀串珠,以及双鱼、吉庆、如意云头等中国传统图案,规整对称。圆珠巧添光点,加上如意云头的渐层渲染,让玲珑尊更形立体。

乾隆皇帝为宣盛世天威、名留青史,古今艺文,相容并蓄,造就当朝绝艺精品。又效法祖父康熙帝,广纳欧洲新知巧思,如以洋纹入瓷,以昭进取之心。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华丽彩瓷──乾隆洋彩》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彩瓷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