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陶艺家联手设计“和谐2007”咖啡具

这套冠名为“和谐2007”的咖啡具,其造型由世界著名十大陶艺家之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系主任珍妮特?迪布斯设计,画面装饰则由被誉为中国瓷艺泰斗的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创意。他们历时一年半的切磋和磨合,在淄博华光瓷业有限公司的鼎力配合协助下顺利完成。该作品全球限量发行200套,将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中国陶瓷馆收藏。

华光陶瓷作为中国日用陶瓷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把国外陶艺大师请进来的合作方式,加快提升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与珍妮特等陶艺大师的合作中,华光陶瓷的设计理念与国际市场迅速接轨,华光陶瓷自主创新的无铅健康材质更是受到青睐,美国、希腊、瑞士以及中东产油国家从去年开始订购带有华光商标的骨瓷产品,墨西哥更是史无前例地接受了华光的器形,开始下单订货。华光陶瓷成功进入国际高档市场,标志着华光陶瓷真正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华光陶瓷与珍妮特合作的成功,引起世界陶艺界的关注。日本、韩国、瑞典的陶艺家们,争相发出与华光陶瓷合作的信号。华光陶瓷大作坊正在成为世界陶艺创作的中心之一。

中国陶瓷馆日用陶瓷馆开馆场景。

“和谐2007”咖啡具

珍妮特-迪布斯与张守智共同研究设计方案

两位陶艺大师为认购者在收藏证上签字

延伸阅读

国外陶艺家赴宜创作交流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有一部分是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说起紫砂壶,大都会不自觉想起它的古朴典雅,含蓄不失韵味,宠辱不惊中显尊贵,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紫砂,中国茶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与玉质相近的肌理之美,展现着自身的神采风韵。如今,紫砂早已走出国门,深受世界爱茶人士的喜爱,而宜兴也成了国外陶艺家心目中的“圣地”。

由宜兴陶艺家协会等组织主办的“紫玉金砂暨陶艺会十周年庆典”于5月21日在宜兴市丁蜀镇隆重举行。包括金诗光,宋福友等著名专家教授在内的50余位韩国陶艺家受邀赴宜兴参加陶艺交流活动并参加了当天的庆典仪式。

5月21号上午,韩国一行参观了宜兴陶瓷博物馆。因传统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韩国陶艺家表现的特别活跃,对中国紫砂的精美工艺赞叹不绝,不时向解说员咨询作品详情。5月21号下午,在紫砂壶名家陆伯勤,周晓峰,应龙等人的陪同下,韩国一行仔细观看了紫砂壶现场的制作流程。不少人情不自禁的拿起木搭子学着拍打泥片,整个氛围其乐融融。随后参观了黄龙山紫砂矿,中韩两方就紫砂矿的种类,泥料的特性,练泥流程,窑温控制等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5月22日上午,韩国陶艺家赠送了12件精美的陶艺作品,这些作品将由宜兴陶艺家协会收藏,并设专柜展出。金诗光教授表示,他非常喜欢宜兴,此次宜兴之行就是为了能与中国的陶艺家更多的互动交流。12年前,他曾到过宜兴,他说宜兴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陶艺制作工艺先进,而今他再次来到宜兴发现宜兴现代陶艺发展十分迅猛。希望中韩能通过陶艺的交流更好的促进两国的陶艺和紫砂文化。

意大利的咖啡具文化:芬香浓郁


自十七世纪第一家咖啡馆在水城威尼斯开张之今,咖啡具文化已经成为意大利文化中无可争议的主角之一。

据意大利安莎社的统计,意大利人每人每年喝600杯咖啡,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位于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英国之后。另外意大利的蒸馏咖啡咖啡机产量名列世界首位。

欧洲的咖啡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其中又以意大利为盛,不过,这里所说的咖啡,可不是像雀巢、麦思威尔等这些世界驰名的速溶咖啡,在他们的眼中,这些“快餐式”的粉末甚至连咖啡都算不上。

真正的意大利咖啡不但在原料、研磨工艺和咖啡杯的选择上有诸多讲究,而且冲泡咖啡在意大利更是成了一门手艺。如此复杂和精细的过程,孕育了意大利独特的咖啡文化和不胜枚举的咖啡种类,在意大利人们常喝的咖啡由蒸馏而成,味道极浓,类似于中国“功夫茶”的浓缩咖啡,也有点缀着牛奶泡沫,芬香浓郁的卡普奇诺。此外,加入了其它许多配料,比如巧克力、奶油、葡萄酒甚至威士忌的咖啡在意大利更是十分普遍。

有了如此种类繁多的咖啡,意大利人对咖啡壶的要求自然也不会太低,随便走进哪个意大利家庭的厨房,总能看见一个高30厘米左右的八角型、制作精致的小咖啡壶,这就是著名的摩卡壶,制作精致的摩卡壶,能将咖啡的芬芳和浪漫情调发挥到极致,同时也是一件精美的装饰品。除开大众型的咖啡壶,还有装饰有各种图案、设计独具匠心的摩卡壶。不过,不管是什么种类,这些摩卡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它们冲泡出来的咖啡味道格外地香浓。

有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咖啡文化,意大利人对本国咖啡的宠爱有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陶瓷文化:紫砂陶艺家张燚——浅谈紫砂泥


紫砂泥是大自然赋予陶都宜兴的恩泽,是一种自然特殊的矿土,即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历代紫砂艺术家以聪颖的智慧和灵巧的手,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壶艺天地。

紫砂泥是含有黏土,石英,云母的有色耐火黏土,经过一千多度的烧成,生成残留石英,云母残片,莫来石晶相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烧结形成了难得的双重气孔结构,使得紫砂泥形成了适应中国茶文化的天性。紫砂泥或以不同成份配比,不同温度气氛烧成,呈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金胡玉。这就是紫砂泥色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在泥中和以粗粒生、熟泥砂,或调、铺缸砂则谷皱周身,珠粒隐现,更自夺目。

紫砂的分类从颜色分可以分成紫泥,红泥,段泥。不管是哪一种泥料,都必须符合几个共同特征,表面具有颗粒质感,断面在显微镜下气孔呈双重气孔。

泥料发色指紫砂泥烧成中发生的色彩变化。紫、红、黄三种基泥,由于矿区、矿层的不同,加工过程的差异,以及窑烧时温度等各种因素,其发色变幻莫,正是因为紫砂发色的影响因素较多,令其色泽多样,给人以不断探究的兴趣。

紫砂泥料的优劣,主要也体现在以下的特征上,经过泡养,颗粒质感圆润,饱满,砂感很强。双重气孔可以保证紫砂器皿的透气性,和相对的隔热性质。

紫砂材料的双重气孔就是团状颗粒和微小粒子在烧成过程中相互融合团状颗粒中的结构性气孔和微小颗粒的气孔结合产生的链状气孔,双重气孔并不是只有紫砂材质。紫砂有地域性,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其它地方有和宜兴紫砂质感相仿的泥料。紫砂泥矿料中最典型的结构可以从底槽青泥料看出,泥料的颗粒,气孔,泡养以后的质感等都充分展示了紫砂材质的原始美感;好的泥料应该纯净,烧成后要有质感。在制作过程中,对制作艺人来说可塑性要强,成品率要高。

市面上一些劣质泥料通常是用普通的有色黏(陶)土,粉碎后加入色料拼配而成,就颗粒结构看,缺乏原矿紫砂矿料质感的丰富性,断面结构也很单一,玻化明显,没有紫砂泥料砂质颗粒的不均匀状态。优质矿料加工成泥的流程也必须科学、合理。现在许多炼泥人没有理解紫砂的特性,在炼制过程中不注意颗粒结构的合理搭配,一味的机械粉碎过筛,导致泥料质感过分均匀,不仅机械强度降低,而且破坏了颗粒分布的合理结构,致使紫砂表面的质感单一,不能充分展示紫砂材质美感。

泥料的可塑性也直接影响了壶的制作时间与成功率,好的泥料可塑性好,制壶者在制壶过程中能顺应自己的想法与创作思路,制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相反,可塑性差的泥料,不仅影响制壶者的制壶过程,更使得作品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美感。

好的泥料,应该质感丰富,色泽谦和,不招摇,应该含蓄,内敛。手感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

紫砂泥的特殊性使得紫砂器皿在加热过程中能发出远红外线。远红外线能够活化水分子,与紫砂析出的微量元素一起,将水矿化成为矿泉水。科学实验证明,远红外线对纯净水有辅助矿化作用,纯净水经过紫砂炊具煲煮后,将矿化成pH值呈7.1左右的弱碱性,有利于人体弱碱性健康体质的形成。同时,远红外线还有活化脂肪酶的作用,紫砂所含的部分微量元素也能够活跃分解脂肪的酶素,所以紫砂炊具煮出的食物柔美而不腻。紫砂的微孔结构还能使紫砂炊具保鲜食物,令食物盛暑越宿而不馊。紫砂泥在正确烧制后形成的双重气孔结构气孔,既能透气怡香,又能保水保温。这样茶叶的温、色、香、味就都被很好地保持住了,正是如此,才有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称誉和几百年来人们对紫砂壶的推崇。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科,集合科学的生产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口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陶瓷文化:著名紫砂陶艺家张燚谈赏壶与文化


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张燚作品《菊蕾壶》现收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赏壶是最讲究文化底蕴的。紫砂壶在制作型态上可以分为仿真花器和传统素器两大类,仿真花器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本而入艺。这类紫砂壶要求制作精细、装饰和实用结合要和谐而不显牵强,也不要莫明其妙的夸张。素器是以简单的几何造型为器型,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物。赏素器首先要看壶身、壶盖是否丰满,方器是否不内夹,圆形是否不瘦瘪,再看壶嘴和壶把组合的外切空间线条是否流畅。在紫砂行业内有这样一句师徒相传的谚语:壶把随着壶身走,壶嘴顺着把末出,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奥秘。

张燚向父亲张顺法请教制壶技艺

紫砂壶的第一功能是使用,因此首先要用得顺手,可以用手拿起壶把根据自己习惯用一手指按住盖看是否舒服,且其他手指不会触及壶身,否则会因烫手而拿不住壶。然后还要看壶盖与壶身是否有间隙,间隙太小或太大都不行,标准间隙是左右摇动时能听到轻微撞击声,大约2毫米的间隙为佳,盖边线跟壶口线要整齐服帖成一线,转动时不会出现太大的距离。掌握了上述要点后,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玩壶、赏壶和养壶了。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为青年紫砂陶艺家张燚题词承古意新

张燚简介张燚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绿宝石艺术陶瓷馆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陶都宜兴,紫砂荟萃,润陶苑秀立于林。润陶苑张氏一门,有女名燚,其父张顺法,其母鲁瑛,皆为紫砂工艺厂著名工艺师,外公鲁玉贵更曾系紫砂工艺厂党委书记,家学渊源,自襁褓即受熏陶。赋乃天生,性是情生,幼时便对紫砂独抱情怀,日益渐深,后南京工业大学毕业,遂立志从业紫砂艺术之创作,拜省大师胡永成门下,悉心学艺,更入四川农业大学艺术系进修。其紫砂技艺逐步精深,出现其独有的艺术风格,作品简练古朴,以高雅见长,能圆能方,注重造型特点与细节处理。近年来,在各类大会展览评选中屡获奖项,深受爱壶者的喜爱与收藏。2008年3月《春色满园》捐赠江苏红十字会拍卖;2008年10月《线韵》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设计银奖;2009年5月《宝玺》获大连茶博会银奖;2010年4月《君子风》荣获首届山东茶文化节优秀奖;2010年9月《凤鸣》艺术造型获国家专利;2011年6月《凤鸣》获首届原创作品二等奖;2011年11月《紫砂梨式》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2012年5月《竹福》在石家庄第五届茶博会传统造型中获制作金奖;2012年6月《菊瓣》在河南电视台举办的【我最喜爱的紫砂艺人暨作品】电视网络评选活动中荣获银奖;2012年7月《宫灯》被天津博物馆永久收藏;2013年6月《菊瓣》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永久收藏;2013年10月《缘古》无偿捐赠给江苏宜兴残联;2013年11月《事事如意套壶》获在陶瓷行业协会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除了技艺上的成就,她还关注着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09年起先后发表论文《紫砂壶中的艺术气息》、《诗意宫灯文化神韵》、《线韵之创作漫谈》、《浅谈紫砂壶的创作和创新》等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

陶瓷文化:著名紫砂陶艺家张燚讲——紫砂壶中的艺术气息


紫砂壶作为宜兴特有的茶具艺术品,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地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紫砂逐渐成为文人清客喜好之物。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是给紫砂极高的评价。

紫砂壶应从形态设计到制作极具个人风格,所谓圆非一式,方不一相,但万变不离其宗。从提拿到把玩,从一个实用性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过渡,是经过无数紫砂艺人的创新与努力,它诉诸于视觉和触觉的表面肌理和人文情怀。

让紫砂独具魅力的原因正是因为紫砂本身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他陶瓷品无法相比的。

和其他艺术一样,紫砂就在于不断突破前人的艺术模式,且具有个性特征鲜明的特点,紫砂艺术其实是把智慧和激情隐藏在表面的无为心境中创作出来。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和样式,从古至今数量难以统计,加以概括可以分为,抽象温雅天然的特性,时人称赞供春壶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供春壶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寂静的紫砂天空,始成紫砂的流行。后来的紫砂大家时大彬早期作品也多模仿供春大壶,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接下来陈鸣远以花草树木、瓜果蔬菜、乌兽鱼虫的造型入壶,使传统紫砂壶充满了造物的灵韵。

紫砂的艺术气质不是缘于制作,一味的制作只能沦落到工艺品,只有源于创新设计,才能把紫砂上升到纯粹艺术品的高度。从紫砂历史中脱颖而出的杰出艺人,他们所赋予紫砂的艺术,正是他们并没有把紫砂的创作当作是赖以生活的手艺来看待,而是推动紫砂前进的力量,这力量便是来自态度和观念。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