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启景德镇窑五彩海水纹碗

陶瓷是我国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迟从唐代开始,中国陶瓷已大量销往海外。宋元时期,贸易陶瓷的烧造窑场遍布东南沿海。明清两代,陶瓷贸易持续繁荣,其中最主要的产地在景德镇。明代中期以前,中国陶瓷的主要外销市场在东亚、东南亚及中东一带,明代晚期,开始大量销往欧洲与美洲。

明末之际,景德镇瓷器发展伴随着国内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大量销往国外,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外销瓷,而此时景德镇对日外销瓷也是外销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流向。本文所要介绍的这件明天启景德镇窑五彩海水纹碗(见图)就是其中的一件代表作。

该碗呈圆形,直口,圈足。与一般的碗不同,该碗口沿的处理较为特别,从中间分别向左右斜切,形成了两个小的台阶,这样的处理,让人在视觉上产生变化。足端处理也与众不同,分别在四等分的部位,有“U”形切割孔,这应该是可以将碗安放在一些凸棱上,起固定作用的处理方式。此类造型变化的碗,日本人特别喜爱。碗在白釉之上以五彩进行装饰。外壁为海水纹,下层海水为青花的蓝色为主,并配以红、黄色;上层海水则为绿色,并勾勒红彩;海水之间绘画红色的海水波浪。海水之上有笔、锭等装饰物,碗内壁也有此类装饰,有着“必定如意”的吉祥寓意。此类碗主要销往日本,日本人爱其色彩之浓烈,称其为“古赤绘”,对日本伊万里瓷器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赤绘为陶磁器制造技术之一种,即在陶瓷之器面上,涂以釉药,然后加热至摄氏千度以上烧之,再以各种颜色之釉,作绘或字于器面,复置之锦窑中,改用低温烧之,因以赤色为主调,故得名。我国瓷器赤绘起源于宋之赤绘,除明代景德镇所出品之嘉靖金襕手与万历之赤绘,以及天启之赤绘外,明末吴须之赤绘与清代南京之赤绘,最为著名。

近年来,不论是官方部门还是民间机构,都已经重视起对于外销瓷的研究和收藏。一些国家级博物馆甚至远赴国外批量征集外销瓷以丰富馆藏(如不久前,天津博物馆就远赴欧洲征集到一批外销瓷品种,填补了该馆藏品门类);而多家博物馆推出的精品特展也让外销瓷文化得到极大宣扬和普及。事实上,早在2015年,上海博物馆就推出了一场《明清贸易瓷展》,展出北京故宫和上博馆藏的明清外销瓷器逾百件。本文介绍的这件器物,就是当时亮相的展品之一。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元代 景德镇窑釉下彩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高2.3cm,口径17.8cm,足径11.4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足内露胎无釉。

盘外壁刻划变形莲瓣纹一周,共16瓣,莲瓣纹尖部划一道弦纹。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盘心是一龙戏珠,龙,张口露齿五爪,身体舞动,异常骄猛,衬以朵云和火珠。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二字。八吉祥的顺序,从“太”字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肠、螺、轮、盖、花、珠、鱼、伞”。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经科学测试,卵白釉中氧化钙的含量较青白釉低,约为5%,而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增多,致使釉的高温粘度增大,烧成温度范围变宽。釉中所含微量的氧化铁是导致釉色白中闪青颇似鹅蛋色泽的主要原因。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造型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有时人们又将卵白釉瓷称作“枢府瓷”。除了“枢府”、“太禧”之外,还有“东卫”、“昌江”、“南水”、“福禄”、“福寿”、“白王”、“天顺年造”等铭款。“枢府”、“太禧”分别代表元代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和专掌宫廷祭祀的机构“太禧宗禋院”。《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记载:“太禧宗禋院……,掌神殿朔岁时忌讳日辰享礼典。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以总制之。”由此可知,“太禧”铭卵白釉瓷的烧造年代应在太禧宗禋院的设立之年天历元年(1328年)以后,其下限当在元末农民起义军占领浮梁地区的1352年。

“太禧”铭卵白釉瓷器甚为罕见,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撰文指出传世的仅有三件,此为其中之一,弥足珍贵。

清代康熙官窑瓷器五彩仙人图碗


五彩仙人图碗是康熙官窑瓷器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六字双行款。

清代康熙官窑五彩仙人图碗高7.7厘米 口径17厘米 足径7厘米,碗口外撇,弧壁,深腹,圈足。器施以红、黄、黑等彩料的五彩装饰,外壁绘仙人图,人物以红彩勾勒轮廓,加以平涂敷色,碗心绘折枝桃纹,碗胎薄体轻,施彩搭配协调,人物形神兼备,构图疏朗明快,展示出清新典雅的瓷器艺术风格。

五彩是明清时期御窑厂生产的重要彩瓷品种之一,到康熙时期,釉上蓝彩和黑彩的运用,使五彩瓷更加绚丽多姿。陈浏《陶雅》记:“康熙官窑彩碗上画过海八仙,而并无海水,面目秀异,身段灵活,乃叹康窑画手非后世所及。

成窑五彩就是成化斗彩


成窑五彩是清代人的叫法,现在正确的叫法就是成化斗彩瓷器。与斗彩齐名的是“天字罐”。斗彩始于明宣德,但罕见实物。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

斗彩工艺是用青花在瓷器胎体上绘画,构成整个图案的主色,釉上色彩按青花勾勒的范围填入,或用青花画好的一部分,釉上再着色拼成全图,两次烧成,是以青花为主色调的。青花五彩瓷则与斗彩不同,青花只是构成整个图案的一种颜色而已,这个区分有模糊地带。

明成化 斗彩葡萄纹杯一对,1962年7月在北京海淀区索家坟出土的。提到索家坟,就要说说大家都还熟悉的索尼了,他是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一等公爵。顺治帝驾崩,遗诏让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康熙四年(1665),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长子噶布喇之女)成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就是孝诚仁皇后。康熙六年,索尼去世,其三子索额图继承大学士、辅政大臣之位。康熙十四年(1675),索额图之女只七岁病死,索额图爱女心切,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墓室,把在当时就十分稀罕的瓷器、玉器深埋下去,到1962年被发现,历经了287年。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只是其中的两件,墓中还出土了明嘉靖时期的“斗彩折枝花卉纹三足炉”和其它五彩瓷器等。

五彩茶壶


收藏故事:刘先生喜欢喝茶,因此也酷爱茶具。这个清代茶壶是刘先生多年前收藏,壶体总体造型古朴,精巧雅致甚为喜爱。

宜宾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贾少奎点评: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清代的陶瓷茶具,种类繁多,其造型、釉彩、纹样、型制及装饰风格等都各有特点。在釉彩方面,清代的瓷工瓷匠们精心探索,突破明代时期釉中以红、蓝、黄、绿、绛、紫等几种含量饱和的原色为主的范围,创造了各种带中性的间色釉,并达几十种之多,使得瓷绘艺术更能发挥出其独特的装饰特点。作为彩绘器发展的基础,清代的白釉器质量很高,清代可以纯熟地烧造出牙白、鱼肚白、虾肉白等浓淡不一的器皿,这就为彩釉器的飞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红釉从明代的鲜红、郎窑红发展到朱红、柿红、枣红、橘红、胭脂水、美人醉、海棠红等新品种,青釉则从仿唐宋名品中的秘色天青、冬青、豆青等,到新创出了豆绿、果绿、孔雀绿、子母绿、粉绿、西湖水、蟹甲等多种品种;黄釉一类又新创了淡黄、鳝鱼黄及低温吹黄等色;此外在蓝釉、紫釉等方面也很有成就。

清代的茶壶,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荣。茶桶茶壶制作千姿百态,款式多样。清宫茶具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荣,并以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器最为出色。茶具以壶器形繁多,有扁平形、高桩端把式、提梁式、竹节式、石榴式、佛手式、桃形倒流式、人形、鸟形及做成福、禄、寿、喜字形的;另外还有菊瓣式、瓜式、梨式、莲子、方体和直流式等茶壶。

清朝品茶所用之器具,无论在纹饰、釉色,还是造型方面,都比前代有所发展。如青花、粉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画面构图疏朗,描绘细腻。刘先生这把清中期的五彩茶壶市场估价在3000元左右。

清雍正五彩龙凤纹碗的破绽与鉴定


真品

新仿品

真品

新仿品

从图片判断,这件“珐琅彩碟”混合了五彩与粉彩的特征,因为图案上更倾向于五彩,整体五彩特征比例比较大,可暂将其归类为“五彩”。“五彩龙凤纹碗”自康熙初创图案,之后成为清代历代皇帝大婚所使用的主要宫廷摆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其特殊地位,做工精美极致,但因为五彩容易磨损而难以保存。如果至今保存完美的实属难得,市场价格甚高。如能保存到现在很难得。

图片中的“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是今年夏季拍卖会上的拍品,以40万元成交。如果该碗是康熙年代制造的,价格很可能达到50万元左右。五彩器物因为亮丽而一直受到收藏爱好者们的追捧,是不可多得的名贵品种。除了官窑器物外,一些康熙民间的器物有精美画面,与同期的青花可以媲美。

不过,一般混合五彩和粉彩的器物比较少,再将该件彩碟与今年夏季拍卖会上的拍品“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对比,可发现多处错漏,据判断应该为赝品。

五彩瓷始起源于明宣德甚至更早的时候,具有明朗、鲜亮、绚丽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迄今是景德镇制瓷的精华,并被称为“古彩”。雍正时期的五彩使用粉彩彩绘,具有立体效果,以及受当时欣赏风尚的影响,这一工艺本身相应发生变化,变浓艳为淡雅,情调柔和,图案纹饰取材多是人物,由繁而简,稀疏清秀,突出主题,极为雍容典雅,官窑五彩胎骨洁白坚致,修胎规整,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

珐琅是一种玻璃质,加入各种金属氧化物后烧制会呈现不同颜色。珐琅在明初永乐时传入中国,当时用于铜器,以景泰时的宝石蓝色最好,故称景泰蓝。珐琅彩烧成的器物由于彩料较厚,花纹凸起,富有立体感。装饰花纹主要是花卉,画面瑰丽,华美绝伦,为宫廷御器,皇宫独享。产量不多,传世品更少,向来被视为稀世珍宝。

破绽一:器型

“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器型给人整洁、伶俐的感觉,非常秀气;而“彩碟”器型笨拙随意。

破绽二:纹饰

“彩碟”上的图案潦草,细节处皆漫不经心;龙的神态和龙爪都草率而成,没有体现出清朝龙纹的特点。而“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画工精细,线条流畅,龙头威武,龙爪有力。

破绽三:釉

“彩碟”釉色轻浮、颜色不正;而真正的五彩颜色亮丽,如对比2件器物的红色部分就可以明显看出差别。

破绽四:胎骨

“彩碟”的胎骨粗糙,而“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胎骨细腻、光洁。

破绽五:款

“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的款识标准化,而“彩碟”的款无论是样式或颜色都没有严格的标准。

五彩竹纹笔筒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宫旧藏

生产时代:康熙

生产窑口或产地:景德镇窑

品种:五彩

陶瓷造型:笔筒

说明:清康熙

笔筒直口,筒形身,璧形底。器外壁一面绘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枝新发,生机勃勃。竹枝于黑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另一面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凤吟”,末有红彩阳文篆书“西”“园”联珠方印。底施釉,无款。

清康熙朝官窑瓷器的装饰画面有许多出自当时名画师的手笔。此笔筒所绘的簇簇墨竹清秀挺拔,瘦劲有力,深浅相宜,富于层次感,有如画在白纸上的国画一般生动细腻,绝非一般工匠所能为。加之墨彩黑亮如漆,光滑浓艳,与纯白的底釉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赋予此笔筒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此墨彩笔筒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为康熙朝五彩瓷文具中的精品。

五彩耕织图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46.5cm,口径12.3cm,足径13.2cm

生产时代: 康熙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五彩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清康熙

瓶洗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形似捣衣用的木棒槌,故俗称“棒槌瓶”。瓶身彩绘4组纹饰。口部以绿彩墨线勾画回纹一周。颈部绘通景山水人物纹。肩部绘梅花锦纹及4个开光,开光内绘琴棋书画。瓶身以五彩绘养蚕、碓米2组主题纹饰,每组绘6人于室外劳作,并题“舂碓”、“分箔”及五言诗2首。

舂碓图题诗为:

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

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更须水转轮,地碓劳蹴踏。

分箔图题诗则描写了织布养蚕的劳动过程:

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从。众多旋分箔,早晚磓满屋。

郊原过新雨,桑拓添农绿。竹间快活吟,惭愧麦饱熟。

康熙瓷器中反映农耕题材的纹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农业的重视。此瓶纹样即出自康熙时所绘的耕织图中的两个片断,其情景描绘得真实生动,器物制作精致,是康熙五彩器中一件写实风格的艺术佳作。

清康熙青花五彩描金花卉纹花口碗


这件青花五彩描金花卉纹花口碗(见图),高8.2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7.9厘米,敞口,口作八瓣花瓣形,口沿有描金装饰,弧腹,圈足,足底青花单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

碗的外壁绘折枝花卉纹,枝干折曲苍劲,绿叶青翠新鲜,花朵有的含苞,有的绽放,花的颜色有红、黄、茶色等,五彩缤纷,千娇百媚。除了花卉纹饰外,外壁与内壁还绘有葫芦四个,其中最大的一只葫芦翻碗口沿而过,分绘于碗的内、外壁,类似于过枝花卉纹的绘图技法,大葫芦内亦绘有繁缛的锦地花卉纹饰,而四个葫芦中部均系有绶带,绶带相连。碗的内壁还绘有扇子一把,碗内心绘云龙纹图案,祥云朵朵、龙游云间。另外,在碗圈足外壁上绘有一周青花几何纹饰。

所谓青花五彩,就是指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种彩(五彩只是泛称,有的不止五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这种瓷器品种最早出现于明代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期进一步发展,清代康熙年间则达到鼎盛。这件青花五彩描金花卉纹花口碗就是康熙年间民窑生产的青花五彩瓷器,虽然底款书“大明万历年制”,但这并非万历当朝款,而是康熙时期的寄托款。据说,康熙帝认为把自己的年号书于瓷器底部,如果打碎会很不吉利,所以康熙朝官窑、民窑瓷器中书康熙本朝款的比较少,一般不书款,或书前朝款(以书“大明成化年制”和“大明万历年制”最为多见)。

康熙青花五彩瓷器,相比于明代同类产品而言,釉下青花色彩青翠,釉上的低温釉彩种类比明代丰富很多,色彩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也有大大增强。就此碗而言,釉下彩计有红、黄、绿、蓝、棕色等,各色间又有深浅之别,再以釉下青花绘龙首等部位,及口沿描金装饰,更增添了全器色彩的多样性。

再说这件青花五彩碗上的葫芦与扇子图案,葫芦纹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因葫芦多子,故民间象征子孙万代之意。又以葫芦谐音福禄,故更赋予吉祥寓意。另外,葫芦形状独特而美观,尤其是道教人士常将其掏空,作为装水、装酒用具,视作宝物,这更使葫芦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流行一种“暗八仙”纹饰,即以八仙手中的法器、宝物为纹样,其中葫芦是铁拐李的法器、扇子是汉钟离的法器、吕洞宾为宝剑、张果老为鱼鼓、曹国舅为阴阳板、韩湘子是笛子、蓝采和是花篮、何仙姑是荷花。这种“暗八仙”纹饰正是始见于康熙时期,后来则多将八种法器同时出现,此康熙青花五彩碗上的葫芦与扇子或为“暗八仙”纹饰的雏形阶段。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