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漆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汉代漆器制作精美,图案非常的精致,形体精美,汉代的漆器拥有多种的样式种类,但主要是以食具为主,下面小编将和大家具体的介绍下漆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让我们一起来认真的了解下。

一、漆器的特点

汉代漆器的种类是很多的,包括各种的鼎、 壶、钫、樽、盂等等,在这些种类和品种中,食用漆器是汉代最流行的漆器。此外,漆器还增加了大型物品,如漆壶等,出现了铜器的替代品。同时在汉墓中才出现了各种其他类型的漆器,包括漆棺、漆盒等等,以及用作食具的漆碗、漆盘、漆杯等类型。它们都是木胎,大部分是红色和黑色的,还有不少的漆器会在黑色漆面的外面再机上一层红色的图案,在花纹上更加的精美。

漆器以其精美的制作和精美的纹样,特别是其食用漆器,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代《盐铁论散不足》提到一杯漆器用百人之力,一个屏风就是万人之功,这就很好的体现了汉代漆器的功能。据漆板铭文记载,当时长乐宫光是使用漆板这一种类型就可达到数千个。漆器作为饮食用具,比青铜用具更具优势,是汉代统治阶级的最爱,生产工艺非常精细。

二、漆器的艺术价值

漆器技术是我们劳动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可以说,漆器是我国所独创的一种文化财富,它以其轻巧、方便、富丽堂皇深受人们喜爱,在汉代贵族家庭生活用具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贵族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所以不遗余力地为漆器工艺投入财力和人力,在装饰上更加的精美豪华。

说了这么多汉代漆器的相关内容,接下来让我们谈一谈更实际一点,总所周知,在长沙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漆器,这主要是因为在战国、秦汉以来,长沙就一直是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化城镇,所以楚汉墓的出现是很自然的,至今已经是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制作精美的漆器。尤其是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量漆器,是汉代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

在西汉马王堆一号墓中,至今为止已经出土了184件的漆器,这个是在全国范围内同一时间中出土漆器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批,为我国研究汉代漆器工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汉代陶瓷的艺术特点


汉代用泥土为坯胎、经入窑烧制的器物。主要是各种饮食器、贮藏器等容器,也包括其他生活用具,以及专为随葬而制作的明器。因年代和地区的差异,器物的种类形态、制法、纹饰及烧成温度等都有所不同。大体上可分灰陶、硬陶、釉陶和青瓷4大类。一起来看看“汉代陶瓷的艺术特点”。

两汉前后延续了近五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正是在两汉期间中国完成了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同时也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最终过渡。

从中国陶瓷发展史来说,两汉时期正值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过渡的时期,至两晋时,原始瓷已基本遭淘汰而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西周至汉早期制瓷业并无飞跃发展,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王公贵族风行使用精细的金银器或青铜制品,而一般劳苦大众则多用竹木器或陶器。到了汉代瓷业有很大的发展,当时东南一带窑场密布,陶车拉胚成型替代了泥条盘筑法,使瓷胚制做更加精细。釉料也有了大的改进,釉层明显加厚,光泽强,玻化好,胎釉结合紧密。经对浙江出土汉代瓷器标本的科学测试分析表明,当时瓷器胎体致密,透光性强,已呈完全烧结状态,显气孔及吸水率较原始瓷明显下降,抗弯曲强度已达710千克每平方厘米,接近或相当于现代瓷器的标准。现藏于浙江省上虞县文管所的一件东汉越窑青釉四系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胎质灰白细腻,釉色青绿泽润,胎釉结合致密,已完全看不到任何原始青瓷的特征了。

汉代陶塑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风行的美学思潮有关。汉代思想家认为“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人应该到广阔的外部世界中去寻求美、占有美。这种美学思潮,不仅突出地表现了处在上升时期的汉代统治阶级力求占有和支配广大外部世界的热切渴望、坚毅信心和强大力量,而且使得包括陶塑在内的整个汉代艺术都注目于广阔的现实世界。因而从历史到现实的各种对象、各种事物、各种场景、各种生活,都为汉代艺术家所关注、所表现。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汉代美学家蔑视“雕纤之文”,推崇一种博大崇高之美,用汉代思想家刘安的话讲就是“画者,谨毛而失貌”。只有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作粗轮廓勾划,才能体现和传达对象的内在精神,表现作者对客观生活的审美评价。这就是包括陶塑在内的汉代艺术,处处呈现出一种雄浑豪放气势的根本原因之一。

汉代陶塑既是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发展的结晶,又是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大气磅礴的汉代文化的产物。汉代陶塑由于扎根于现实主义土壤之中,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简朴古拙、雄浑豪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格调,使得它不仅在陶器工艺发展的长河中,而且在中国整个艺术发展的洪流中,都闪烁着不朽的光辉。它既为后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形象资料,又为中国传统雕塑、绘画和其他工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汉代陶塑不愧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元青花云龙纹罐的艺术价值


元青花瓷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性在人类文明史上享有盛誉。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和鉴赏家的瞩目。今年9月16日,在纽约一场拍卖会中,一件元青花龙纹扁瓶以5,83l,500美元的惊人高价,创造了中国瓷器公开成交的新记录,将世人的目光再度聚焦在元青花这一世界级珍品之上。

中国的青花瓷器成熟于元代晚期。自公元十世纪以后,中近东地区一直就是生产和使用青花陶瓷的主要地区,但因工艺技术等因素,当地所制成的器物品质较粗。元代以后,中国景德镇制瓷业经过数百年来的演进,不断成熟,烧成的瓷器胎质坚实,釉色莹润,变形率低,为新品种瓷器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并且通过试验,发现以中近东出产的进口钻料绘制瓷器,发色特别鲜艳,加之,该地区的民族又擅于经商贸易,这就为钴料进口与成品外销,创造了必要条件。于是,当十四世纪之际,在市场、技术、原料三项要素共趋成熟的背景下,中国瓷器史上占有极重要位置的元青花瓷器,迈出了辉煌的一步。

作为一种为迎合不同国度、不同文化需要而生产的瓷器新品种,元代青花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和变化性。在传世的元青花瓷器中,瑞兽珍禽、花木鱼虫、戏曲故事,无一不可入画,其题材和艺术技法的丰富程度,大大超过了此前的单色釉瓷和以后明清两朝官窑的纹饰格局。此外,元青花绘画虽然以多层次的带状纹饰为主要结构,但也经常可见画工因器制宜、不拘泥于成法的变化,往往令人充满意外之喜。这些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于世界工艺史上,都属少见,因而至今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鉴赏家格外珍视。

在一次华辰秋季拍卖会上拍的一件元青花云龙纹罐,源自1997年佳士得公司香港拍卖会参见佳士得香港拍卖会图录,1997年4月27、28日,编号686 ,该罐造型线条刚劲,力度感极强。所施青白釉白中泛青,温润肥厚。青花呈色浓艳,铁斑凝聚,深入胎骨。

全罐构图主题明确,仅以颈部的锦纹搭配罐身海天云龙图,一反元代瓷器繁密的带状装饰特点,使其所表现的云龙纹绝对突出,风格独具。经查海内外公私收藏的元青花罐记录中,仅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参见《特别展中国之陶瓷》,东京国立博物馆1994年,页158,图228 和苏富比香港1997年拍卖会中的一件拍品参见苏富比香港拍卖会图录,1997年9月4—5日,编号1357 ,装饰风格与此件最为类似。

此罐颈部装饰的六角锦纹,系金钱纹与菱形锦纹相结合的一种变体,在所知的元青花辅助纹饰中,从未发现过相同者。而罐体所绘的云龙双眼怒瞪、须毛戟张,与通常所说的“怒发冲冠”之怒态极为类似,云龙表现性格猛烈,艺术的夸张表现力跃然罐上。

通常所见元青花罐以单龙装饰者,多为高28至30公分的大罐,而此罐则于较小的罐身上,绘出怒态鲜明、具有强烈动感的海天云龙图,极为罕见,且纹饰中龙角、龙爪、毛发、锦纹等画法与常见者不同,不仅为研究元青花画意提供了更多资料,也进一步印证元青花不受拘束的艺术创造力,确属中国瓷器史上的珍宝。

从现代陶瓷收藏看艺术价值


提高陶瓷艺术的层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收藏界对于陶瓷艺术的要求也在发展着一定的变化,尤其是针对一些体现艺术风格的陶瓷饰品,收藏的角度对于艺术价值也有更高的要求,毕竟人们的眼光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提高,因此在未来的陶瓷发展过程当中,在收藏领域陶瓷艺术还需要有一个层面的提高,才可以迎合更高的市场要求!

当代陶瓷的艺术气息是有着一定的收藏价值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越来越的收藏爱好者将眼光转向陶瓷行业的最大原因,不过从目前日趋饱和的市场状态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影响陶瓷艺术收藏价值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以及艺术风格,最直接的就是陶瓷艺术品在釉面表层的处理是比较有技术需求的,无论是对色泽还有涂料的要求都是越来越严格,从艺术的外形,到陶瓷的技术化生产,只要是高端稀少的陶瓷新品种,那么收藏的价值是比较高的,不过在目前的市场当中,一些偏高具有收藏和高鉴赏能力的艺术品并不是很多,这也意味着高端的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在技术还有风格方面还没有真正的得到突破,这也是未来陶瓷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然目前的陶瓷行业发展在艺术领域也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尤其是在价格方面,不少的商家开始了价格之争,不过无论是价格还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只要真正的价值具有竞争力,那么价格自然而然就会攀升上去!

明清官窑彩瓷艺术价值变异


由于媚俗,明清官窑彩瓷的发展,所延续引发出来的当代古陶瓷收藏界对历代瓷器艺术价值认同的混乱,是令人感慨万千的。

其一,由于受传统的束缚及名利的驱使,一代又一代守着研究宫廷遗珍的博物馆的陶瓷专家们,固守着官窑瓷器才是国家艺术瑰宝的教条,埋头研究、出书、评职称、当官、当权威。在大多数官窑瓷研究专家的眼里,民窑仅是民窑,它的历史文化、珍藏、研究价值远远逊色于官窑瓷。

其二、艺术品商人为追逐利润,一波又一波炒作拍卖明清尤其是清三代官窑瓷。据苏富比、佳士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拍卖记录,中国明清官窑彩瓷年增值率为百分之二十以上。

由于陶瓷界官窑瓷研究权威的舆论引导,再加上拍卖会上热火的炒作,一批原也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民窑陶瓷,被人遗忘了,价格也相对无法攀升。(当然出土文物目前不能拍卖,这也是部分颇有艺术收藏价值的民窑陶瓷在古玩市场难以与官窑瓷同步快速升值的原因)。不过在清末民国及此后流散去海外的唐三彩及宋龙泉窑、宋磁州窑、宋建窑等民窑瓷器,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上,依然创造过数万至数百万美元一件的骄人纪录。

再回头看,真正有艺术收藏价值,却目前没有受到古陶瓷拍卖收藏界追逐的部分民窑陶瓷,如以马家窑为代表的彩陶,其深邃的历史文物价值,使其他任何陶瓷器都望而却步。商朝白陶印纹陶的庄严、汉釉陶的气势、晋瓷青釉的深厚、宋建窑黑釉的深邃、宋龙泉窑的青翠、宋磁州窑的书卷气、明清民窑青花瓷画的自由奔放的艺术性,都独步中国古陶瓷史。从某种艺术意义上来说,严谨、精美但又呆板的明清官窑瓷是无法与其相媲美的。

也就是说,民窑有民窑的艺术特征,官窑有官窑的艺术风格。凡文人艺术家出身的陶瓷收藏家,通常都偏爱民窑陶瓷;凡商人出身的富翁陶瓷收藏家,大都喜欢角逐明清官窑瓷。这里除了经济原因以外,文化人的艺术欣赏品味总是高于商人的,这是无可争议的。在中国古陶瓷收藏界,尤其是明清以来,明清官窑瓷的声誉远远胜过著名的民窑瓷及明清民窑青花瓷画,这里除了部分民窑精品外,其他民窑器的确制作工艺粗糙,且大量粗制滥烧。

中国古代陶瓷界原本没有理论批评体系,封建皇帝的偏爱,致使明清官窑彩瓷出现的媚俗倾向,成为瓷器艺术生产的通病。当然在封建时代,皇帝偏爱的就是最好最精彩的,谁敢不臣服?但现在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艺术快速发展时期,重新判评中国历代陶瓷的艺术走向,显得尤其必要。

乾隆彩瓷的艺术价值有哪些呢


要说瓷器,必然要提到清朝的彩瓷,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品种,也是市场价格极高的一种瓷器。彩瓷在乾隆朝的瓷器品种中所占比例非常大,而且价格非常高,尤其是珐琅彩、粉彩等,更是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巅峰期。那么,乾隆时期的彩瓷都有哪些呢?这些彩瓷的艺术价值有哪些呢?

乾隆彩瓷的种类有哪些?

1、珐琅彩

别名瓷胎画珐琅,为中国清朝时期非常有特色的皇室自用瓷器,这种瓷器融合了中西风采,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品味高端,成为皇室高贵与荣华的代表。乾隆珐琅彩是康雍乾三朝中最为精致的代表作,也是现代人追捧的珍品之一。

2、粉彩

清宫创烧的瓷器中,除了珐琅彩,还有一个粉彩。粉彩在康熙年间就有发明,但是因为当时的技艺水平不够,因此只是萌芽,并未得到大力发展。到了雍正时期,技术已经渐趋完善,风格也渐趋成熟,至乾隆朝时期,粉彩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时期,此时的粉彩不仅好看,而且价值非常高。粉彩的特点是秀雅,粉润柔和,它与洁白的瓷质密不可分,不仅互相衬托,且相映成趣,十分受欢迎。

3、斗彩

斗彩也被称为是逗彩,为汉族传统的瓷器制品,它的创烧时间是明成化年间,到清朝时期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4、素三彩、杂釉彩

除了上面三种比较知名的彩瓷之外,还有其他品种的彩瓷,比如绿地黄彩、红地黄彩、黄地绿彩、黄地红彩、金彩、绿彩、酱彩等等,这些瓷器都是乾隆彩瓷中的一种。

乾隆彩瓷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2005年,清朝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以1.15亿港元价格成交;2006年11月,香港佳士得拍卖会,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亿港元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是1.23亿元;2010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一件清乾隆时期的万寿连延葫芦瓶最终以2.5266亿港元成交,折合人民币是2.07亿元;11月,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成交价格是5.54亿元人民币。

2018年5月,清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天中八仙最终以16716800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是106047200元;2018年1月,乾隆时期其他彩瓷成交价格是11730000元;黄地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成交价格是7058.65万元;清乾隆黄地洋彩花卉纹玉壶春瓶,成交价格是6800万元。

从这些成交记录可以看出,即使是乾隆时期的杂釉彩,市场价格也是很高的,几千万、上亿并不少见,而像珐琅彩、斗彩、粉彩这样的独彩瓷器,市场价格更高,往往都是以亿万元来计算的,可见,乾隆时期的彩瓷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

乾隆彩瓷拍卖成交价格参考:

1:清乾隆洋彩通景山水耕织图双蝠衔枝耳瓶,尺寸:高36厘米,估价:RMB 20,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0 ,成交时间:2017.12.04,拍卖公司:北京大羿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瓶撇口,长颈,斜溜肩,腹部向下收敛,足外撇。口沿饰以如意云头纹,颈部、肩及足部皆粉彩绘缠枝花卉,正面红彩绘蝙蝠下饰金彩寿字,两侧饰红彩双蝠衔枝耳,腹部主题纹饰以洋彩绘通景山水耕织图,正面绘一农夫耙地,旁有一牛立于田埂上;背面绘一农夫用牛犁地,另一农夫在远处耕作,远山近树,骄阳流云犹如一幅民间风俗画。从绘画角度而言,图中所绘人物面目表情及衣褶生动,一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劳动喜悦之情跃然而出。底部以松石绿釉为地,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2:清乾隆紫地粉彩龙纹夔耳瓶(一对),尺寸:高 30.5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43,550,000 ,成交时间:2013.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二)。

钤印款识:矾红六字篆书款。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外壁紫釉为地。腹部饰四团龙纹,各团纹正中为宝相花,两侧一对龙纹,外衬蝙蝠花叶纹。肩上一周如意云纹。颈上饰戟挂如意磬、宝相花,两侧置绿彩夔龙耳。描金口,口沿外环饰如意云纹,近底处一周莲瓣纹,足墙饰卷草纹。瓶内、底部施松绿釉,底正中矾红彩写「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此对瓶上龙纹形象独特,接近凤纹,有龙凤合一的趋势,或称夔凤纹。其紫地配合双夔耳,加上各式吉祥图案,寓意「吉庆」、「福寿连绵」,单件已甚为难得,成对者更为珍罕。乾隆粉彩瓶盛行各种色地,包括黄地、绿地、蓝地、粉青地、紫地、霁蓝地等。至于瓶内及底部施松绿釉,这是乾隆晚期的特色。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一件体形较大的紫地轧道粉彩瓶,其腹部同样饰四团纹,由双夔凤、双蝙蝠拱莲组成,置鎏金夔龙耳,颈部饰葫芦纹。

3:清乾隆胭脂红地轧道锦纹粉彩缠枝花卉纹梅瓶,尺寸:37.5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41,502,400 ,成交时间:2004.10.31,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4:清乾隆黄地轧道锦纹粉彩开光式「婴戏龙舟」图螭龙耳扁壶(一对),尺寸:26.4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31,687,500 ,成交时间:2008.04.11,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5:清乾隆青花矾红彩云龙戏珠纹长颈瓶,尺寸:25厘米,估价:HKD 20,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HKD 28,200,000 ,成交时间:2016.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件器物为乾隆御瓷之妙品,海内外似未见有相同者着录,或为御窖孤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乾隆款天球瓶,与本品极有关联,以青花绘纒枝番莲,矾红彩绘龙纹五条穿插其间,见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位》,台北,2013年,图版‖-3.46。天球瓶造型源自伊斯兰世界的西亚金属器,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即有生产青花龙纹天球瓶,雍正乾隆年间皆有仿制◊本件瓷瓶器型与天球瓶相似,但尺寸小许多,颈部也较长,上手把玩及观赏都很得宜◊龙纹为双角五爪,属帝王专用纹饰,永乐宣德以及雍正乾隆朝的天球瓶中,凡以青花或者釉里红描绘一条龙纹者,龙首几乎都向左,而本件小天球瓶龙首向右,更显别致。其青花发色幽蓝,沉静典雅,矾红彩亮丽纯正,色彩对比和谐悦目。画艺高超,将祥云间腾跃的巨龙描绘得极为威武生动,很好地体现了飞龙在天的皇家威仪。陶瓷以青花配矾红,似肇始明宣德一朝。此工艺于晚明复现,但在清代御瓷中并不多见,其原因之一,或许是高温烧好釉下青花瓷后,还须在釉上用矾红彩绘,再重新入窖二次低温烧成,工艺较为复杂,也增加了制作成本和风险。

矾红彩龙纹也见于雍干两朝其它器形,也甚为少见。

6:清乾隆珐琅彩花卉轧道描金梅瓶(一对),尺寸:高度19.7厘米;上口4.3厘米;下口7.5厘米,估价:RMB 6,600,000 ~ 12,800,000,成交价: RMB 24,416,000 ,成交时间:2013.09.01,拍卖公司:香港嘉德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首届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7:清乾隆粉彩仿法花连池水禽纹盖罐(一对),尺寸:高21.6厘米,估价:HKD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HKD 24,200,000 ,成交时间:2005.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印款。

这对盖罐制作精致,设计独特,是清代景德镇法花技术登峰造极之作。景德镇御厂以法花装饰瓷器,应该始自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5)。此技法似乎是山西地区烧造瓷砖的窑场于元代或明初所创,在器身上以泥条推出图案的轮廓,用来分隔各种色泽料,此装饰技法称为“法花”,多以与钴蓝彩或孔雀绿作地色。

8: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祥莲瑞蝠纹开光御题诗壁瓶,尺寸:高18.2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23,575,000 ,成交时间:2018.12.12,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洋彩是十八世纪清宫与西洋文化交流互动而产生的艺术珍品,它是雍乾时期清宫对运用西洋绘画技法描绘的彩瓷的正式名称,乾隆朝《活计档》、《陈设档》多作“磁胎洋彩”,原配木匣上也皆刻上“洋彩”品名。“洋彩”名称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之《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微。”凭此表明清宫洋彩至少在雍正晚期已被珠山御窑厂成功烧制。其代表性用彩如胭脂红彩,又称“西洋紫色”,欧洲传教士Cassius于十七世纪中期发明,以黄金为呈色剂烧制而成,用料名贵,色泽醇厚华艳。一组胭脂红地洋彩瓷器为乾隆六年至八年期间,唐英督陶洋彩瓷的至精之作。此“清乾隆 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莲花蝠纹开光御题诗壁瓶”即为一代表。璧瓶腹部由四只展翅蝙蝠构成长方开光,蝙蝠施彩立体,橙、黄、蓝、粉交错,具有珐琅彩料绘制风格。蝠翅绵延宽广,前所未见,象征福泽深厚。内施白釉,其上墨彩篆书御制诗,“一瓣名香静里焚,篆烟缕缕白如云。幽情未许旁人㑹,手自翻书到夕曛。” 并“乾”、“隆”二字方章。此篆文形如柳叶,但更为准确地讲,应是以小篆字形,结合《说文》中古籀的用笔。

汉代陶瓷的特点


汉代是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也是古代历史上统治时间比较长的王朝。在这个时期内不仅实现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度的改革,也实现了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的转变。由于汉朝的昌盛和人们生活的需要,便衍生出了很多的工具,例如铁骑,瓷器,木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汉代的瓷器,这就是汉代陶瓷。

汉代陶瓷有着好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大部分很普通。但是由于时间的长久,也成为目前市面上的古董。虽然汉代的陶瓷大部分价值在于考古实证,但是汉代陶瓷亦不乏非常美观的展示品,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不管什么物品都有优劣之分,汉代陶瓷也是一样的。大量的汉代陶瓷的出产酿造了汉代陶瓷的制造技术,产生了很多汉代陶瓷的工艺师,这部分人群里的精英者会被招进宫廷为一些达官贵人来制造一些用于家庭摆放的陶瓷工艺品。这些工艺品能够被保存到现在,实在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汉代瓷器年份久远,传世量少,从而催生了它的价值。

汉代的陶瓷大部分以灰陶为主,这是因为在汉代初期,工艺还不是很成熟,而人们又要用东西来装一些材料,所以就需要制造一些器皿。最早的时候,人们便发现了可以用泥土来做成一些带有容积的仪器来装东西,便产生了灰陶。后来人们把采用高温来烧制这些泥土,发现可以变得坚硬且更为美观。在经过1000摄氏度的温度之后,泥土会慢慢的被烧出硬度,然后就生成了坚硬的陶瓷,这就是灰陶的形成过程。也是历史上陶瓷被发现的过程,为后来以及今天陶瓷的发展和演变衍生奠定了很大的基础。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说是非常宏伟的。

灰陶质地坚硬,最早很多都是圆形的器械。到后来便生成了很多圆形的陶瓷,因为烧制圆形的陶瓷在古代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现在看到的汉陶瓷很多圆形的表面都有几何划纹,这就是因为工艺的不健全无法磨光。再到后来人们的思想到达一定的高度便有人开始在陶瓷上做一些彩绘,这就是后来所形成的彩陶绘。这种陶瓷很少被用来装东西,而是放在屋子里当作摆件来提高文化气息。毕竟汉代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便开始注重精神给养,所以就产生了大量的彩陶绘。然后人们又开始发挥想象,他们为陶瓷做三足、四足、多足等等瓷器,便产生了我们现在世面上的带足陶瓷。

这些带足的陶瓷看起来更像是鼎,但是由于它和鼎的大小不一样并且所用的材料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所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鼎是用青铜或者铁做成的物品,坚硬并且比较大,大部分用来煮食物的。而陶瓷大部分是用来装东西的并且一般比较小,所以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带足陶瓷在现在是很少的,它并不被多数人认可,所以汉代带足的陶瓷生产的相对普通陶瓷也是少了很多。直到后来的东汉时期便产生了青瓷,这一陶瓷类别的出现属于陶瓷界的创新,也是现代被谈论最多陶瓷,青瓷是一直暗青色的瓷器,由于普通的陶瓷是和泥土一样的黄色,因此青瓷就显得尤为特别,并且暗青色也被大家认可。到现在为止人们都觉得这种美丽是无可替代的,所以青瓷到现在也很受追捧,到后来的白瓷也是一样,直到后来青铜器的大量生产,一部分瓷器才被慢慢替代。

汉代陶瓷历经多个王朝轮回,在漫长岁月的打磨之下,还能完好保存到现在已经是一种奇迹。因此,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发掘汉代陶瓷之美。

马家窑彩陶瓷器的艺术价值及特征


马家窑

我国的制陶历史十分悠久。据考古发现,大约10000—13000年前,河北、江西等地的先民们已经烧出了红陶。自有文字以来,古典文献上便有了诸多关于“陶”的记载,如“神农耕而作陶”、“舜陶于河滨”、祭祀天地神灵“器用陶匏”等等,充分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和熟练运用大自然赋予的金、木、水、火、土,有意识地进行制陶的手工劳动,并不断增加其文化内涵和艺术情趣。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数以千计,正式命名有典型意义的文化遗址也有数百之多,马家窑文化便是其中著名的文化遗址。

马家窑文化彩陶器创烧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5000年之遥。5000年前,正是华夏5000年文明的肇始时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陇西平原为中心形成的马家窑文化,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已经大量使用精美的陶器。当然,这些绝大多数是红陶、泥质陶和夹砂陶,这与其他许多地方的陶器并无太大区别,而最能代表马家窑文化特色的是它的彩陶器。考古发掘统计,在马家窑陶器中约有百分之五十是彩陶,而作为陪葬品的陶器中,彩陶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在其他文化遗址中是罕见的。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虽然前承中原的仰韶文化,烧造工艺上并没有多少区别,但在彩绘和纹饰上二者却有明显不同。所以,有的学者将马家窑文化称作“甘肃的仰韶文化”。从制作工艺上看,马家窑文化彩陶较之其他地区同时代的彩陶修胎和表面打磨更精细,焙烧出的成品质量似乎更胜一筹。固然,这反映了在当时的氏族经济中,制陶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而我以为,马家窑彩陶最突出的价值和贡献,还在于它的艺术性。

首先,马家窑彩陶的艺术性表现在器型的多样性和造型艺术的美感上。器物有碗、钵、盆、盘、瓶、壶、罐、缸、瓮等食具和储器,还有甑、锅等炊具。许多器型线条圆润而饱满,特别是壶、罐、瓶,小口细颈,双耳在腹,秀美端庄,美不胜收。这些器型为后代的陶瓷器乃至青铜器的制作所吸取。

其次,马家窑彩陶的艺术性表现在胎与彩绘的色彩的搭配上。在烧成的器物上,不论陶胎是橘红色还是砖红色,上面彩绘的纹饰多为黑色。“红与黑”色彩的搭配,对比强烈,色调明快,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这种“红与黑”的对比色,为秦汉时代的漆器的色彩调配所借鉴,说明了人们的审美观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第三,马家窑彩陶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绘画艺术上。马家窑彩陶上的纹饰图案可谓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各种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均在描绘之中。写实、抽象、变形,多种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综合运用,这说明了古人在绘制陶器的过程中,对大自然观察的深刻与细致。他们通过陶器这个载体,真实反映了自己氏族部落的劳动和生活。

彩绘中应用最多的是同心圆圈、水波纹、漩涡纹图案。那些彩陶器上富有动态的纹饰,流畅自然的线条,仿佛是正在流动的节奏和妙不可言的韵律,让人感受到风平浪静的春水的涟漪,东风吹拂着的一池碧波,那风浪激荡着的漩涡,在眼前周而复始地旋转。这些不正是先民们对自己生活地域的黄河、洮河、大夏河等河流水文长期观察,提炼概括出来的生动线条吗?

在彩陶上,网格纹也比较多。因为,编织也是当时人们的一项重要劳动。网纹有的细密,有的疏朗。网纹细密者,用于撒网捕鱼虾;网纹粗阔者,则用来张网捕鸟兽。故在马家窑彩陶上以鱼蛙、鸟雀、走兽等为题材的绘画也就比较多。这些绘画内容恰恰反映了当时的人们依然将渔猎作为一项主要的生产劳动,获取生存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第四,马家窑彩陶的艺术性还表现在通过绘画所展现的音乐舞蹈艺术上。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是现实生活的生动反映。如果说前三者与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还有某些共性的话,那么,在彩陶纹饰中描绘氏族社会人们的音乐舞蹈,则是马家窑文化独一无二的成就。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收藏有一件著名的马家窑文化的浅腹彩陶盆。这只器物内外皆有纹饰,内壁的一周用黑彩绘了十五个跳舞的小人儿,舞者五人一组,双手相拉,排列齐整,十分精彩生动。以人物造型、舞蹈动作入画,这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其艺术价值之高,也是无与伦比的。它向我们提供了5000年前的这样一个可靠的信息,那就是远古的人类,在劳动之余有着丰富的艺术活动。它再现了中国古代西北地区氏族社会真实的艺术生活场景。

看着这只彩陶盆,伤佛使我们看到这样一幅活生生的场面:夕阳西下,渔猎的男人们扛着鱼网,提着鱼篓或抬着猎物从水边或山林中归来了;妇女们背着采集的农作物从田野里回来了;小孩子们赶着放牧的牛羊从山坡上下来了,制陶的工匠们也收工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返回住地。大家动手在空旷的场地上燃起篝火,架好了猎物,顿时空气中迷漫起淡淡的松枝的芳香,氤氲着浓郁的烧烤的肉香。这时,老人们呜呜地吹起始于半坡文化的陶塤,小伙子们有节奏地敲击着被后世称为“缶”的瓦罐乐器,姑娘们则手拉手,肩并肩,围着篝火欢快地唱起歌,翩翩地跳起舞来,她们的发辫和衣襟被晚风吹摆着,显得潇洒而狂放。当然,她们当时唱的是什么歌?我们今天是听不到了,但她们的舞姿的剪影却生动地拷贝在了历史博物馆的这只彩陶盆上。 5000年后,我们有幸看到了这一艺术的画图,真是一幅震人心扉的场面,感人至深的风景。这只马家窑彩陶盆经历数千年历史,流传至今,其上的绘画艺术超越时空,感动着后人。我们真得感谢这位没有留下姓氏的制陶人,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记录下了这一场欢乐的篝火晚会。

怎样判断漆器的价值与真伪


7月26日怎样判断漆器的价值与真伪

漆器虽属拍卖“杂项”,但近十年来,逐渐受到藏家的关注,各种明清漆器精品成交价格也是一路看涨。

漆器的价值和真伪,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判断:

1.看款识。新刻或改刻的款识总会留下些许疏漏,或是器具风格特点与款识不一致,或留有修补过的痕迹,或是漆色新旧不一致。

2.辨断纹。断纹的产生与漆器历史的长短有关。明清漆器中常见的断纹有“牛毛断”和“蛇腹断”两种。真的断纹一般极不规则,而假的则较为规则。

3.闻气味。年代久远的漆器,其自身的气味会随时间推移慢慢挥发。如果一件漆器肉眼看不出问题,不妨闻一闻,若有许多使人混淆不清的气味,则可视为仿品无疑。

4.掐硬度。一般来说,老漆器总比新的硬。此外,年代久远的漆器经过历代的把玩,其细微突出部分多少都会有所磨损,还有因外力挤压稍显向内弯曲,而新仿的漆器一般都棱角分明,也有的故意做出磨损状,但因为是在漆器尚未风干时加工出来的,所以向内卷曲的幅度较大,会显得很不自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汉代漆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汉代漆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