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生产工艺有哪些特点

说起陶瓷大家一定会想到我们中国,因为从小到大你们肯定没听说过国外有陶瓷一说,那同样说到陶瓷,大家都知道江西的景德镇是陶瓷重镇,在江西景德镇就因为陶瓷而产生了一个陶瓷大学,这也象征着这个地方陶瓷的悠久和文明,这也是中国文明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在国际上文化标签。这个文化象征为我们中国树立了历史悠久和传奇色彩,那么它的生产工艺是怎么样的呢?

下面我便对它的生产进行介绍,陶瓷的生产过程是从取材(土料原料)然后到制作成形,然后经过高温烧制,经过晾晒,然后经过刻画描绘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制作出来为止。它的产生是一个个劳动者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尝试实验总结出来的经验,然后后来的制作者按照前辈的经验进行优化完善,通过特殊的生产磨具,工具,制作成成品的流程。在一件陶瓷从原料变成正真可以拿来使用或者观赏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借助自然力和天然材料的作用。就好比说一间陶瓷的柸料所用的陈腐、坯件在成型后的自然晾干过程等。其主要运用了自然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而制造出来的。正常情况下,一件陶瓷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了坯料的制造、坯体的打磨成型、瓷器最后的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那么制作陶瓷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第一,一件陶瓷陶瓷的制作模式是流程式的生产,它需要一系列繁琐的加工和生产才能做出来。过程的复杂只有你在工厂看到才能深深体会,这主要是因为它连续性较低的生产流程。

第二,陶瓷的生产由手工生产比较好。撇开现在的工业化生产不说,其实工业化很难做到陶瓷的高标准,因为机器模式很难做到处处把关,点点把控,由于陶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工艺品,需要对细节进行把握,另一点又因为它的易碎性,需要十分小心,其实很多非常完美,工艺独特的陶瓷都是由陶瓷师傅手工打造出来的。

第三,陶瓷的生产需要比较长的周期,什么叫做生产周期,生产周期就是一件物品从制作到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日期,而陶瓷的生产周期,就是从原材料的投入制作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加工到陶瓷的成品位置。这之间所经过的所有日期时间,由于它的非不间断性导致了很多的停滞期,所以是非常漫长的。

第四,制作陶瓷需要很多的材料用来辅助,见到的来说有石膏模型,匣钵等等,还有更为高端的颜料,泥料等等,另一方面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也是非常多的。

第六,生产陶瓷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制作过程中会产生烟气、粉尘、固体废料以及工业废水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到现在为止陶瓷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中。

瓷器制作完成以后,运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的原材料、生产时候的半成品、剩余的材料以及产成品等都需要运输,加上数量之多,因此运输量大是不可避免的。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古今陶瓷生产工艺区别分析


古代的陶瓷制作完全依靠手工完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相对独特的工艺习惯,不同时期烧制的陶瓷器也就各具特色。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古代陶瓷生产工艺。

古瓷泥料用水碓舂制或用石碾压制,故颗粒粗,烧成后胎质不够致密,孔隙多;现代泥料用机械粉碎,真空炼泥,烧成后胎质致密,几乎无孔隙。

器物成型工艺。古代陶瓷器的制作曾使用多种方法成形,如盘条法、模合法、拼接法、拉坯法等,但单论瓷器生产,除方形或多边形器用拼接法(俗称“镶器”)外,一般圆形器物无论大小高低皆常用拉坯法成形,直到近代才出现注浆成形法。因此,凡隋唐以后的圆形立件器物如酒壶、花瓶、尊、罐等若用模制法或注浆成形者,大抵皆为赝品。

修足工艺。古代瓷器中除立足器(如三足、四足鼎;三足、四足炉;多足砚)、汤勺等以外,一般圆器和琢器都要以器底同台面接触放置,这就出现了对底部的加工和修削,也就出现了平底、凹底、圈足等不同形状。由于社会审美意识和工艺技术的社会习惯性作用,历史上对古瓷足底的处理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也就为我们鉴定古瓷的时代提供了一个方面的依据,使我们可以根据被鉴定物的器足特征进行有利于综合结论的鉴定。大体说来,唐代较早时期流行饼形足,中唐前后出现玉璧底,往后变为环形足,至唐末开始出现浅圈足。自五代开始圆器流行圈足,虽然高、低、厚、薄、尖、圆各有不同,但仍然可以找出带有时代性的规律。

耀州窑瓷器的生产工艺与风格


古城西安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北大地上。传统古迹与现代文明,纵横交错在这座都市的生活环境之中。距此百余公里的铜川,从唐代开始,这里的先民们就从事了制瓷业,宋朝时耀州窑瓷业极为昌盛。在今陕西省铜川市咸榆公路与漆河汇合之处,散落着许多窑址和瓷片堆积层。几年前,与友人在西安观览古董,见有一件高约尺许、釉下铁锈料手绘、腹部两半开光、一边饰卷草一边画人物的玉壶春瓶把玩此瓶,详观细品而有下文。

铁绣花玉壶春瓶(图一),口沿直径77毫米,颈部直径34毫米,腹部最大直径137毫米,圈足直径82毫米,通高228毫米,重700克。此瓶身高与腹部最大直径之比为1.66;腹部最大直径与口沿直径之比为1.77;腹部最大直径与圈足直径之比为1.67。此瓶纵横之间的比例,正好在“黄金分割率”的左右。就连腹部最大直径与颈部直径的比例也是其定率的2.3倍。由于这几项数据的巧妙组合,便确定了它口沿翻转舒展、细脖若似美人之颈、腹肚浑圆硕饱、小底稳收灵巧、曲线造型悠然。还有一大一小“S”型的弯弧线,起伏跌宕而又自然流畅,更似天工搭配。或许道其玄乎,却又无处不在人们平常而普通的生活之中。无论左手或右手执其颈部,大拇指与食指、中指把卡细脖,手指上端刚好顶在翻沿之下,无名指和小拇指则自然地滑向肩腹而使手势成为一个喇叭形,该瓶的适手可掌之默契顺便,定然会使惬意由手指间传至心间,这便是把玩此瓶的贴切解析。

诚然,民间陶瓷工匠不知何为黄金分割率,也无论什么线型与构成,更不会事先处心积虑地研究设计出一张陶瓷造型施工图,再来依样拉坯的。但是他们有前辈的传承,有踏实从业与认真学习体会的苦心,有热爱人生、热爱黎民和热爱自己制作的器物,去如何更好地服务取悦于百姓生活,以此完成自己人生职责的善心。此乃他们心源中的诚意通过双手来表达完成为物品而传递给我们的灵魂信息。俗话说:“上了轮子就是上了迷魂台”。这自然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事者迷的缘故。只有下了轮子,才能观摩品评地说长道短,以此不断提高技艺。因此说,如果没有很好的功底,并非一般陶人都能制出这么好的造型。何况还有旋坯精修者的紧密配合,二者心技不一,稍生偏差,断难出落得如此亭亭玉立。

此瓶瓶胎用含AI2O3较高,但易于风化的软质或半软质黏土为原料,用水耙法加工成拉坯泥料。严格地讲这种泥料较粗且Fe2O3含量偏高,所以器物表面略粗而胎色稍深,故要敷施1—2层用漂洗法制成的白料,名曰衬硷,施化妆土、上护胎釉等,以光洁坯体表面和改变胎色。该瓶的衬硷正好浸到腹部最大直径处,与醮底的黑釉相交,界定了视角,分出了黑白,以重色压阵的气氛,稳住了因造型上的底小而轻的问题,这便是民间制瓷的工艺技术、制作套路和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

从口沿到肩部,用高Fe量矿石,粉碎、漂洗、精研成的釉下高温色料,以文武线形式在轮子上刷沿描线,高速度地布置了洗练的边角纹样,与醮底黑釉形成对应,并烘托出了肩腹部的可视黄金位置。其间2对“大括号”搭起了主题纹饰开光式的舞台,是以二方连续章法,分主次地布置合适纹样。饱蘸浓料的长锋羊毫挥洒甩点,竟使湿坯来不及吸收而垂泪界外(图二),这便平添了几许潇洒酣畅,错落有致的缀于画面,孰叶孰花,皆在自悟。与大笔挥拓相配的是提笔轻描的卷纹,细若游丝,精道劲遒,强力十足,流畅至及,将粗与细、线与面、疾与顿联璧得天衣无缝。

再看两者配就的纹饰,确有密不透风、疏能跑马、率真自然、流丽活泼的天成之趣。一杆毛笔加上色料能运用到这般程度,没有多年的专业功力亦莫能为之。这是南北古窑所有铁锈色料釉下湿绘形式中最风流飘逸的表现,也是耀州窑陈炉陶场最高水平创造、最普遍使用和最强烈的特色风格。更是在那特定的工艺技术制约下,工匠们必须在短时间内高速度地完成这一工序,又因长期单一画面的多数次重复训练,使他们将力与速度达到最完美结合。

看过这享用不尽的流丽之后,另一个开光面里却笔路蹒跚地画出一位人物来。其人头上束发,眶目大睁,口吹山羊胡子,袒开阔胸,飞靴扬甲,锦氅舒飘,手举兵刃,不是醉里挑灯夜战,正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没有结构、比例、透视,唯有的是随意欲、夸张、写意,不要流畅,单求稚拙,是为心画也;同时也是与器用相配合,都怪壶里酒好惹祸,才使我们的将军到了让人不禁发笑的地步。然而却正是这个出彩的人物纹饰,才是此瓶叫人魂牵梦绕的苦苦求索。无论古今何物,皆以稀为贵。那个年代该窑场生产的如此传神的“项庄舞剑”纹瓶,目前只看到这一件,唯此独尊,应是其身价的所在。

瓶胎的泥料可塑性强是其最大优点,殊不知塑性大的料便是收缩率大的泥,由水坯到成品的收缩约20%,因此这种陶瓷的拉坯、修坯、衬硷、画花、上药、醮底等工序,都必须在坯湿的情况下进行。而以前的生产条件多为露天日晒凉坯,一大场坯从第一件衬硷到最后一件完毕,回过头再由第一件开始,进行第二道工序,这是非常紧迫的,何况釉下画花一定要在衬硷后与上釉前的中间完成。所以必须将一大场坯的数量、工序繁简、季节和天气状况等因素,都放在能够掌握的范围内来处理。若超出这个范围,坯品失去了第二次浸釉的合宜湿度,吸釉时水分进入过干的坯体,致使坯子再度膨胀而折坯,轻一点的也会在烧成后起痱子泡或者掉皮。此种“湿成型”和露天晒坯的工艺流程,容不得陶工端着一个瓶慢条斯理地来精描细绘。陶工们要养家糊口,东家更要生产效益,这便是耀州窑元代铁绣花瓷器的纹饰为何以快速度、简练抽象的卷叶纹常见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耀州窑陶工们顺应自然,科学性地发挥创造,以此来表达北方人们粗犷豪放、雄浑奔腾性格的英明之举。

抽象卷叶纹装饰性强,人物的四肢与五官也有很强的定位。在施笔运线上挥洒自如,从边线、开光线和卷叶纹等所画的程度上来谈,此件作品定是位老手所为。人物形象虽然稚拙,但线条却很匀称。可能是这位陶工那天遇到喜事,或是酒或进入作坊干活,心潮难平,情不自制,信手勾出这么一幅画面来。

画完图案后的坯,再浸上透明的面釉。黑釉醮底用力快猛,圈足心内憋了半圈气,致使吃釉一半,露胎一半,但最后刮底圈釉子却很干净利落(图三)。此瓶套在匣坯内装炉,用煤作为燃料。略平的圆拱顶、三印窗、近50立方米、间歇式稍带半倒焰性质的马蹄窑,约在正中上火位,经过约130小时的烧成周期,氧化焰气氛,升温至约1300度,一火烧成。从此瓶的滋润硬朗、明净光洁的透明釉面,到黑如漆的醮底釉,特别是“发色”最正当的釉下铁锈色料,甚至有明显“莫来石晶体”转化生成的胎色来看,烧窑工匠们的“盘母火点窑”、“小火行动”、“保温亮巷”、“发药计子”、“大火烧老线”、“罢火钩窑”的5天5夜,把握得恰如其分。

至此,由采料耙泥到出窑验货的整个过程完成,其间数十道工序、几经易人的制作,分工搭配得如此默契和谐,方出落得这品相绝佳、遗世独创的元代精品,是为陕西耀州窑陈炉陶场所造之精美作品。

历史多半是铁面无情的,然而对当时就此一件的随意之作却重恩呵护,独苗一根。历经近千年风雨沧桑的考验与不知多少代人家生活岁月的磕碰,还能与我们见面,实为幸庆。欣赏之余,便成此文。从这件元代铁绣花玉壶春瓶来看,充分反映了当时耀州窑生产瓷器的技术工艺与艺术风格,实属珍贵,不愧为一件瓷器精品,这便是本文标题上特别用了“罕见”的原因。此瓶基础坚实,而严谨飘逸,精美大气,更有外表形貌与内在心思融合巧妙的独特的表现技艺,具有自然豪放的地方风格,方正浑朴,展现了真诚和雅品质及洒脱睿智的个性灵韵。

劈开砖生产工艺 劈开砖施工工艺


劈开砖,也名劈裂砖、劈离砖,是传统陶瓷墙砖的一种,接下来小编一起来看看劈开砖生产工艺和劈开砖施工工艺相关知识吧。

劈开砖生产工艺

劈开砖的生产工艺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干法压制成型,一种是湿法塑性成型。干法成型在各陶瓷厂家应用较普遍,即原材料经湿法球磨成含水率为32%-50%的泥浆,经喷雾干燥成为含水率为5%-9%的粉料,干粉经陈腐后再由大压机制成坯,砖经干燥施釉,辊道窑烧成成品。劈开砖的这种生产工艺在92-94年确实是较先进的一种工艺,因为当时劈开砖价格几乎是目前价格的二倍,生产成本相对于劈开砖价格来说已不能构成威胁。随着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筑产品价格下降了近4-5成,而原材料价格又急剧上升,使劈开砖生产厂家陷入困境。这时,干法成型这种传统工艺所暴露出的缺点日益明显,原料球磨过程中需耗大量的电力,喷雾干燥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油,而成型则需价格昂贵、保养费庞大的压机和结构复杂、精度较高的易损模具,因此逐渐的劈开砖则采用了湿法塑性成型法进行生产。

一、采用软质粘土为主要料生产劈开砖的生产工艺流程:

配料-对辊粉碎-过滤对辊-细粉碎对辊-湿化塔-搅拌机-挤出成型机-切分坯机-干燥-施釉-烧成-劈离-包装出厂。

配料-对辊破碎-高速细碎对辊-搅拌机-陈化仓-搅拌机-挤出成型机-切分坯机-干燥-施釉-烧成-劈离-包装出厂。

二、采用硬质原料生产劈开砖的工艺流程:

1、当原料水分含量较高时,采用下列生产工艺:

配料-通斯塔-高速细碎对辊-搅拌机-筛式圆盘供料机-贮料库-搅拌机-筛式圆盘供料机-挤出成型机-切分坯机-干燥-施釉-烧成-劈离。

2、原料自然水分含量低时采用的生产工艺:

配料-颚式破碎机-雷蒙磨机-搅拌机-贮料库-搅拌机-挤出成型机-切分坯机-干燥施釉-烧成-劈离。

劈开砖施工工艺

一、施工材料准备

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细砂(过筛)、劈开砖。

二、施工工具准备

切割机、灰匙、水平尺、墨斗、橡胶片、海棉。

三、劈开砖施工方法与步骤

1、基层处理:

将墙身按建筑要求做找平层,并做好防水处理。

2、弹线:

分清砖的尺码色号,确定砖的灰缝间距(一般留缝8mm左右),确定铺贴设计要求(工字贴、井字贴等),在干燥的找平层上按铺贴设计要求及砖的实际规格弹出分格线。不同的铺贴设计可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劈开砖厂家建议工字铺贴的效果最理想。

3、浸砖:

铺贴前在清水中浸透,取出晾干表面方能铺贴。

4、铺贴:

用灰匙把水泥抹在砖背,并铺满砖底,不留空隙,然后按分格线铺在墙上,否则,日后墙面会出现水泥渗析、发白流泪现象。

5、勾缝:

砖缝效果有凹圆、凹平、与砖平面三种,不同的砖缝设计可取得不同的装饰效果。根据设计要求在填缝完工后,即用工具勾缝,再用干净布将表面抹干净。注意:要求缝隙严密,不得漏填,不高出砖面,否则日后砖缝会出现水泥渗析,发白流泪现象。

6、清洗保养:

填缝完工后约30小时,(具体可根据当时的天气而定),且砖缝凝固到一定强度后,用清水从上至下全面清洗(注意酸洗前,一定要用水冲湿砖面),并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注意:必须掌握好上述时间,否则砖面会出现花面、发白、严重影响装饰效果。

7、要求整个施工过程不要沾污砖面。

有劈开砖生产工艺和劈开砖施工工艺知识,小编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大家还需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欢迎继续关注。

陶瓷分类有哪些?陶瓷生产有什么特点?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在我国陶瓷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陶瓷用品,但是你对陶瓷了解多少呢?陶瓷分类有哪些?陶瓷生产有什么特点?相信大家还是很好奇的,下面就来为大家讲解一番,一起来看看吧。

陶瓷分类有哪些?

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几个系统,详细的分类法各家说法不一,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如下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分类法。

按用途分

1、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2、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相框、壁画、陈设品等。

3、工业陶瓷: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又分以下4各方面:

①建筑一卫生陶瓷: 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等;

②化工(化学)陶瓷: 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以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

③电瓷: 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机用套管,支柱绝缘子、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电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

④特种陶瓷: 用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石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

按材料分

粗陶(brickware or terra-cotta), 细陶 (potttery),炻器 (stone Ware),半瓷器 (semivitreous china),以至瓷器(130relain),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

粗陶是最原始最低级的陶瓷器,一般以一种易熔粘土制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这些制品的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的性质与多少而定。以之制造砖瓦,如气孔率过高,则坯体的抗冻性能不好,过低叉不易挂住砂浆,所以吸水率一般要保持5~15%之间。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决定于粘土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黄色或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多呈青色或黑色。

我国建筑材料中的青砖,即是用含有Fe2O3的黄色或红色粘土为原料,在临近止火时用还原焰煅烧,使Fe203还原为FeO成青色,陶器可分为普通陶器和精陶器两类。普通陶器即指土陶盆.罐、缸、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坯体的制品。精陶器坯体吸水率仍有4~12%,因此有渗透性,没有半透明性,一般白色,也有有色的。釉多采用含铅和硼的易熔釉。它与炻器比较,因熔剂宙量较少,烧成温度不超过1300℃,所以坯体增未充分烧结;与瓷器比较,对原料的要求较低,坯料的可塑性较大,烧成温度较低。不易变形,因而可以简化制品的成形,装钵和其他工序。但精陶的机械强度和冲击强度比瓷器.炻器要小,同时它的釉比上述制品的釉要软,当它的釉层损坏时,多孔的坯体即容易沾污,而影响卫生。

精陶按坯体组成的不同,又可分为:粘土质、石灰质,长石质、熟料质等四种。粘土质精陶接近普通陶器。石灰质精陶以石灰石为熔剂,其制造过程与长石质精陶相似,而质量不及长石质精陶,已很少生产,而为长石质精陶所取代。长石质精陶又称硬质精陶,以长石为熔剂。是陶器中最完美和使用最广的一种。近世很多国家用以大量生产日用餐具(杯、碟盘予等)及卫生陶器以代替价昂的瓷器。热料精陶是在精陶坯料中加入一定量熟料,目的是减少收缩,避免废品。这种坯料多应用于大型和厚胎制品(如浴盆,大的盥洗盆等)。

炻器在我国古籍上称“石胎瓷”,坯体致密,已完全烧结,这一点已很接近瓷器。但它还没有玻化,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体不透明,有白色的,而多数允许在烧后呈现颜色,所以对原料纯度的要求不及瓷器那样高,原料取给容易。炻器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很适应于现代机械化洗涤,并能顺利地通过从冰箱到烤炉的温度急变,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旅游业的发达和饮食的社会化,炻器比之搪陶具有更大的销售量。

半瓷器的坯料接近于瓷器坯料,但烧后仍有3~5%的吸水率(真瓷器,吸水率在0.5%以下),所以它的使用性能不及瓷器,比精陶则要好些。

瓷器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硬质瓷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电瓷、化学瓷等。

软质瓷(soft porcelain) 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较低,因此机械强度不及硬质瓷,热稳定性也较低,但其透明度高,富于装饰性,所以多用于制造艺术陈设瓷。至于熔块瓷 (Fritted porcelain) 与骨灰磁 (bone china),它们的烧成温度与软质瓷相近,其优缺点也与软质瓷相似,应同属软质瓷的范围。这两类瓷器由于生产中的难度较大(坯体的可塑性和干燥强度都很差,烧成时变形严重),成本较高,生产并不普遍。英国是骨灰瓷的著名产地,我国唐山也有骨灰瓷生产。

特种陶瓷是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有的坯休也使用一些粘土或长石,然而更多的是采用纯粹的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制造工艺与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

陶瓷生产有什么特点?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气、电能。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电阻式隧道窑炉或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以上就是陶瓷分类有哪些以及陶瓷生产有什么特点的知识问题讲解,相信大家看了以后应该会有更多的认识了吧,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低温快烧陶瓷原料技术及生产工艺


一、当前低温快烧陶瓷的节能概况

从目前世界范围建筑卫生陶瓷制品生产成本比率看,燃料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率为最大,已经在各国陶瓷行业的总能耗中达到40%以上。目前,全世界的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发展一直受到高能耗的制约。由于近20年来油、电、燃气及煤炭的价格持续上涨,也遏制着陶瓷业的发展速度。的确国内许多陶瓷企业由于能耗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产品价格上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由于能源价格上扬,无法承担较高的产品成本而濒临破产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消化能源价格高涨的成本问题,而逐渐缩小陶瓷生产,或者尽量到发展中国家去建厂。

现在,陶瓷行业节能的主要努力方面是降低烧成温度与缩短烧成周期。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烧成温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从而节约了许多宝贵的能源,得以保证了陶瓷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如20世纪70年代前,卫生陶瓷烧成温度为1300℃,到了90年代以下降为1150℃-1200℃。釉面砖素烧温度由1180℃下降到1050℃-1100℃,釉烧温度由1080℃下降为1020℃。硬质日用瓷由1400℃下降为1300℃-1350℃。炻器烧成由1350℃下降为1220℃-1250℃。骨质瓷素烧温度由1180℃下降为1100℃-1150℃。耐火材料硅砖由1400℃下降为1300℃-1340℃。从以上降低烧成温度成果看,卫生瓷烧成温度下降了100℃-140℃,日用瓷下降了70℃-120℃,釉面砖下降了70℃-130℃等等。由此看来,取得的节能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在推进快烧与缩短烧成周期方面,过去国内的卫生瓷烧成周期需要时间长达40小时,现已普遍降低为10小时左右。釉面砖烧成周期由过去几十个小时,下降为3-4小时左右。由于采用低温快烧工艺,在建筑卫生陶瓷产品领域取得的成绩最为显著。由于大大降低陶瓷产品烧成温度与缩短烧成周期,节能效果显著,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耗成本。其中采用低温陶瓷原料在生产工艺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因此,低温烧成的陶瓷产品其关键在于开发与利用低温陶瓷原料,以保证实现低温快烧生产工艺。

应该说几十年来低温快烧工艺的研究促进了陶瓷节能工作的进展。目前各国陶瓷研究机构已成功筛选出许多种低温陶瓷原料及低温熔剂原料。现在已知可用作低温烧成坯体原料的常规陶瓷矿物原料有硅灰石、透辉石、透闪石、绢云母粘土、叶蜡石、珍珠岩等。现作简要介绍如下。

二、几种常用的低温陶瓷原料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低温陶瓷原料,其中多种已应用于建筑卫生陶瓷的坯料中,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有的已经进行过多次试验,并且显示出良好的工业价值,是将来很有开发利用前途的低温快烧陶瓷原料种类。

1、硅灰石原料

硅灰石属于硅酸钙矿物。自然界中的硅灰石主要存在于不纯的石灰岩与酸性岩浆岩的接触变质带内。在火成岩的富钙片岩中亦可见到。与硅灰石原料伴生的矿物还有透辉石、石榴子石、方解石及石英等。均属陶瓷工业可以采用的原料种类。

硅灰石理论化学成分为sio250.70%,cao48.30%。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湖北省大冶及阳新地区最先发现硅灰石矿,其实际化学成分为:sio250.23%,cao44.9%fe2o3为0.29-1.23%。化学成分与美国、日本等国的成分基本相同。硅灰石具有良好的热膨胀特性,它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增加,呈现直线性上升,因此,非常有利于快速烧成的工艺要求。(硅灰石平均热胀系数为6.30/1000000每摄氏度在室温-200℃之间)。此外,硅灰石熔点温度比较低,为1540℃,尤其在硅灰石与瓷坯中的碱-碱土成分结合时能进行较低温烧成。这一特点也是后来引起陶瓷界,尤其建陶工业非常重视的主要缘故。一般在坯料中掺入10-20%的硅灰石取代长石、石英时,可将陶瓷制品的烧成温度下降80℃-120℃。

硅灰石还具有独特的工艺性能,如使用硅灰石原料后,可以有效的减少坯体收缩率。而且能够降低坯体的吸湿膨胀,防止陶瓷坯体的后期干裂等。含硅灰石的坯体还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低的介电损失。引入硅灰石的坯体,在烧结过程中成熟速度加快,可以在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使坯体成熟,大大降低了单位制品的热损耗,其烧成周期也从过去的90小时,下降为仅仅50分钟。硅灰石最先引入到釉面砖坯料配方中,使面砖的烧成热能损耗由3600大卡/公斤,下降为1850大卡/公斤制品。除釉面砖外,硅灰石原料近年来已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其节能降耗的效果,已为陶瓷业界人士有目共睹。

2、透辉石原料

透辉石属于硅酸镁-硅酸钙铁类质同象系列中的矿物。它常与磁铁矿及其它含铁矿物共生,矿物特性为浅绿色短柱状晶体。透辉石的化学组成为钙、镁、硅的氧化物组成,其化学分子式为cao’mgo’2sio2。透辉石的理论化学组成为:氧化钙25.8%,氧化镁18.5%,二氧化硅55.7%。其实例有我国吉林省透辉石矿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51.6%-45.71%,氧化铝3.52%-7.29%,氧化铁2.69%-0.27%,二氧化钛0.13%-0.1%,氧化钙23.78%-19.98%,氧化钾和氧化钠0.96%-0.63%。

透辉石的热膨胀系数与硅灰石大体相同,从下表列出的热膨胀系数来看,也是非常适合低温快烧工艺的优质陶瓷原料。透辉石具有的熔剂性质也很独特,如其开始变化温度为1170℃,软化温度为1280℃,熔融温度为1290℃,软化温度范围为110℃,熔融温度范围则为10℃。鉴于此透辉石与硅灰石同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陶瓷制品坯体的收缩率。引入有透辉石原料的面砖产品,其坯体的总收缩(包括干燥收缩与烧成收缩)仅为0.2%=0.4%。配入透辉石的瓷砖坯体同样可以降低坯体的吸湿膨胀,杜绝釉面砖使用的后期龟裂缺陷,保证使用质量。

作为优秀的低温快烧原料,引入透辉石的建筑陶瓷制品,其烧成温度极低,仅为980℃-1020℃左右,较之硅灰石坯体的烧成温度还要降低100℃左右。因此,将来扩大透辉石原料的使用范围,将具有更大的节能降耗效果,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珍珠岩原料

珍珠岩属于一种酸性火山岩浆喷发的玻璃质熔岩。在珍珠岩内常含有一些透长石、石英的斑晶微晶及各种形态的雏晶及稳晶矿物等,如角闪石刚、叶蜡石、黑云母等等。珍珠岩的化学组成范围一般为二氧化硅68-75%,氧化铝9-14%,氧化铁0.5-4%,二氧化钛0.13-0.2%,氧化镁0.4-1%,氧化钙1-2%,氧化钠2.5-5%,氧化钾1.5-4.5%,水3-6%。珍珠岩的氧化与熔融温度为:开始收缩温度为1025℃,软化温度为1175℃,熔融温度大于1500℃,软化温度范围为150℃,熔化温度范围为325℃。

从上述数据来看,珍珠岩开始收缩的温度比长石低120℃,软化温度低75℃,软化范围加宽95℃。由于这些特性,珍珠岩在陶瓷制品烧成中可以大大降低烧成温度,改进烧结的质量。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珍珠岩还有一种特性,即含有珍珠岩的陶瓷坯体中,莫来石晶体形成较早,从而有利于烧结过程的展开。这样一来,含珍珠岩坯体除具有与长石-石英-黏土(高岭矿物)三元系坯体配方相同的工艺特性之外,还能降低烧成温度(从原来的1280℃降低为1180℃-1160℃),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三、目前国内低温陶瓷原料的储藏与开发利用现状

通过几十年的勘探与陶瓷原料普查,证明我国低温陶瓷原料储藏非常丰富。一是种类多,二是储藏量大。如硅灰石矿分布在湖北大冶、辽宁铁岭、吉林延边与盘石等地,储量都比较多,此外福建省、江西省、安徽省及湖南河北等地都有发现,有已经开采利用多年。透辉石矿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及黑龙江省,其矿产储量都在400万吨-500万吨以上。至于珍珠岩矿资源,更为丰富,全国各地均有发现,早已开采利用多年。如辽宁法库、建平县,内蒙古包头、山西灵邱县、吉林九台县、黑龙江穆棱县及河南信阳地区等。有的储量高达数亿吨。这些丰富的储存都为推广低温快烧陶瓷工艺,提供了物质条件。

近20年来,我国陶瓷行业在采用低温陶瓷原料,节约能耗与缩短烧成周期方面,取得许多成果,但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国陶瓷企业产品烧成温度仍然普遍高于国外先进企业,能耗及产品成本也高于国外同行。有许多实践证明了的成熟的工艺技术,尚未大规模普及与推广。近年来,又相继开发与研制成功更多种类的低温陶瓷原料,如透闪滑石、锂云母、钙长石、透闪岩,高云母量叶腊石等,更需要普及与推广。随着低温快烧工艺水平的普及与提升,我国陶瓷工业的整体素质与效益将有较大改观,产品的竞争力也会大大加强。

评论:中国陶瓷砖生产工艺技术的反思


自1984年之后,中国陶瓷砖的生产工艺技术开始由历经百年以上的传统经验型转向现代模式。即用喷雾干燥法制粉、全自动压砖机成型、辊道式干燥和烧成;有的再加上磨边抛光工艺法,取代压滤轮碾法制粉、摩擦压力锤成型、龙窑、倒焰窑、隧道窑烧成工艺法。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从引进吸收开始,陶瓷砖生产技术装备已基本完成了国产化并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至此,中国有自己的一套制砖工艺技术与装备,并一举成为世界上陶瓷砖的最大生产国和装备生产二大强国之一。当前,在国内普遍使用的工艺技术和国外的相比,有很大的不同:①生产线的布局基本上使用大循环式,放弃了储坯系统;②普遍使用单层辊道式干燥器,放弃了更高效率或占地少的多层干燥器;③为了追求单线高的日产量将烧成窑炉做得又宽又长;④为了弥补粗糙的生产过程造成的产品精度不高而广泛采用磨边、抛光等冷加工;⑤建立新的陶瓷生产厂不敢委托专业设计院规划设计,也不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等等。

时过境迁,转眼间中国陶瓷砖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又经历了十几个年代了。昔日劳动力过剩,能源、环保、土地环境较宽松等景象已改变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国策。为此,近几年,特别是近二三年,陶瓷业发生了异地扩张(迁移、转移)、总部陶瓷等现象。但终归只能解释为一种摆脱产业困境的权宜之计,只要工艺技术与装备没有创新和科技进步,产业产品结构没有调整和提升,这个产业就没有实质的、真正的变化和提高。

现在是对中国制砖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直至产品进行认真反思的时候了。例如,将多层辊道干燥器做好,取代现用单层的,该节省多少土地和厂房?将砖坯做精一些,那怕减少二分一的抛光量,该节省多少资源和减少多少污染?将窑炉的热损失减少一点。这个行业能节省多少的燃料?为此,非常需要对工艺技术与装备的反思和再创新。

民国瓷器有哪些特点


民国瓷器有哪些特点。

1、一般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现代化制作的痕迹明显。民国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窑厂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加工程序,从采料、练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各个环节均基本上采取流水作业,因此制作出来的坯体整齐划一,厚薄均匀,旋削切割精准,干净利索,胎土细润,少有铁星。

2、民国年间,有许多瓷器底部书写“江西某某记制”“江西某某瓷庄督造”等款式,书写这些字款的瓷器以彩瓷类居多。这种字款不是官窑“纪年款”,也不属于民窑“私家款”和“堂名款”,而是那段时期带有资本主义商办性质的“行名款”。

3、窑炉通常均已采用名种类型的隧道窑,燃料多用煤、气、油,因此窑温提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火均匀。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

4、釉料均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下可见汽泡排列非常均匀,且大小也相一至。

5、民国初期出现了新粉彩。新粉彩瓷画与传统粉彩相比,无论在造型、线条、光泽、色彩等方面都吸收了近代画的营养,作品以工见长,色彩浓艳,更符合大众市民的欣赏水平。各种彩料通常采用科学配制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因此彩料纯度提高,少有杂质,颜色鲜嫩有光泽。又由于二次入窑烧彩时多用小窑炉,温度、时间及火向都能很好地控制,故少有烧坏的彩面。

民国瓷器有哪些特点?


民国瓷器有哪些特点?

民国瓷器有哪些特点:

1、一般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现代化制作的痕迹明显。民国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窑厂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加工程序,从采料、练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各个环节均基本上采取流水作业,因此制作出来的坯体整齐划一,厚薄均匀,旋削切割精准,干净利索,胎土细润,少有铁星。

2、民国年间,有许多瓷器底部书写“江西某某记制”“江西某某瓷庄督造”等款式,书写这些字款的瓷器以彩瓷类居多。这种字款不是官窑“纪年款”,也不属于民窑“私家款”和“堂名款”,而是那段时期带有资本主义商办性质的“行名款”。

3、窑炉通常均已采用名种类型的隧道窑,燃料多用煤、气、油,因此窑温提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火均匀。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

4、釉料均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下可见汽泡排列非常均匀,且大小也相一至。

5、民国初期出现了新粉彩。新粉彩瓷画与传统粉彩相比,无论在造型、线条、光泽、色彩等方面都吸收了近代画的营养,作品以工见长,色彩浓艳,更符合大众市民的欣赏水平。各种彩料通常采用科学配制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因此彩料纯度提高,少有杂质,颜色鲜嫩有光泽。又由于二次入窑烧彩时多用小窑炉,温度、时间及火向都能很好地控制,故少有烧坏的彩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生产工艺有哪些特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生产工艺有哪些特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有哪些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