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毛瓷”的鉴别技巧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毛瓷”绝大部分是赝品,而且一些赝品在销售时还出示了制作者个人签发的鉴定证书,因此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市场上的假“毛瓷”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用“7801”冒充“7501”。所谓“7801”是1978年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期间,陶研所为中南海烧制的一批瓷器。区分“7501”和“7801”可从下述两方面进行。

1.从品种着手。比如人们在拍卖会上见到的痰盂、大号茶杯、圆形烟灰缸、酒具等都是“7801”产品,“毛瓷”中没有这些产品。

2.比较它们的彩绘图案。首先“7501”画工严谨、细腻,“7801”画工粗糙。其次两者画法也有所不同,仅以2号釉下彩茶杯为例,观其梅花图案中向左伸展的梅枝,“7501”向上收笔,“7801”向下收笔,区别较为明显。又如“毛瓷”中的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碗和用白线勾出花头的技法在“7801”中是绝对没有的。再有“7501”的彩绘用料也比“7801”考究,无论是细度还是艳度前者都比后者好。

第二,利用制作“7501”时剩余白瓷胎进行“后加彩”。此种赝品均为釉上彩产品。由于釉上彩产品要经“高温釉烧”和“低温彩烧”两步完成,因此在完成第一步“高温釉烧”后,必然要将其中有质量问题的白瓷胎淘汰后再进行彩绘。“毛瓷”的质量要求极其严格,只有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达到特级和一级的白瓷胎才可进入后道彩绘工序,其余全部淘汰。

被淘汰下来的白瓷胎最初是入库封存,以后就陆续处理给内部职工。得到者又请人依葫芦画瓢仿造了一批,进而又仿造成“7501”。鉴定这类瓷器有一个最基本的要点,就是凡白瓷胎上有质量缺陷者,如黑点(铁点)、缩釉、吃烟、针孔、变形、橘釉等均为赝品。有的赝品为掩盖瓷胎上的质量缺陷,在彩绘过程中有意用桃花枝干等图案进行遮盖,须细观察才能看出。

第三,私窑新仿品。近两年,景德镇一些私营陶瓷厂看中“毛瓷”带来的丰厚利润,网罗人才研制仿品。这些新仿“毛瓷”无论是胎质、造型、色彩以及画工都不及“7501”。以“水点梅花”茶杯为例,图案中梅花的色彩真品鲜艳,仿品暗淡。这主要是由于彩绘用料的不同,真品是使用德国进口的金红料为主料,仿品使用的是国产料。杯盖造型也不同,真品造型挺拔端庄,做工考究,仿品造型显得绵软无力,做工粗糙。如果观其实物恐怕破绽就更多了。真品足圈四周胎壁较厚处略呈翠绿色,仿品则呈暗红色。这一方面说明仿品的烧成湿度和瓷化程度不及真品,另一方面也说明仿品所用陶瓷配料与真品存在差异由此可见,“毛瓷”这个特定时期的产物,自出世至今虽只有20多年的历史,要想仿造绝非易事。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毛瓷的鉴别方法


毛瓷是汇聚了众多陶瓷大师精心烧制的主席专用瓷器。毛瓷有四大特色: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另外,毛瓷是伟人毛主席使用的过的瓷器,蕴含着伟人信息,加之数量稀少,收藏价值极高。今天小编就给您介绍下毛瓷的鉴别方法。

怎样鉴别“毛瓷”的真伪呢?根据当年参加过研制“毛瓷”的专家们提供的信息,我们把鉴别真假“毛瓷”的方法归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瓷器的种类和用途上鉴别。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毛瓷”的主要用途是解决毛主席用餐的保温、保洁问题,同时还有少量的毛主席书房用具。所以当时研制的“7501瓷”以盘、碗、勺、品锅、茶壶、茶杯为主,并全部配有很严密的盖。书房用具中有烟灰缸、笔筒、笔洗等。由于毛主席晚年不喝酒,所以没有酒具。目前市场上流传的“毛瓷”除了上述器物外,还有酒杯、酒壶和不带盖的大碗,这些瓷器基本可以断定是假的。另外,还有一些与餐饮和书房用具无关的摆设瓷器,如花瓶、水仙盆等,也肯定不是“7501瓷”。

二、从款识上鉴别。“7501瓷”一律用非常工整的篆书题写“景德镇制”两行四字款,没有其他落款形式。如发现楷书款,可以断定是假货。还有一种题为“中南海陶瓷研究所制”的款,也与“毛瓷”没有关系。即使发现了篆书“景德镇制”的款识,也要仔细分辨,真正的“毛瓷”题款是著名工匠用小笔写成,字体端庄工整,且透出一种秀逸。而仿制品字体写得往往生硬做作,只要认真辨别,不难发现破绽。

三、从胎体的光洁度、白度和透明度上鉴别。“7501瓷”是特选江西抚州的一种非常珍稀的优质高岭土做原料,这种高岭土今天已经非常稀少了,用此原料制成的瓷器,呈半薄胎状,通体晶莹剔透,温润如玉,洁白无瑕;逆光视之,器壁非常均匀,成半透明状;以手指轻击,其声音清脆悦耳。而近几年的仿品无法找到这样高质量的原料,所以胎釉显得粗糙,而且表面常常呈现深浅不均,或带有疵点,敲击出来的声音有些发闷,逆光看时更可发现器壁薄厚不匀的现象。

四、从绘画技巧上鉴别。当年参加“7501瓷”绘制的都是名传四海的绘瓷大师,如王锡良、章鉴、张松茂、汪桂英、刘平等人,而且在绘制时各位大师又都只绘制自己最纯熟的部位,如花卉的枝干由王锡良、戴荣华绘制,点花朵的洋红由刘平、徐亚凤、舒惠娟承担,其余部分由章鉴、汪桂英等人绘制。所以整个瓷器的画面粉润娇美,生动自然,枝干花朵浑然一体,认真欣赏找不出一点败笔。而仿制的“毛瓷”颜色既不鲜亮,枝干配合也缺乏浑然一体的意境,有时还会出现画面的中断、颜色的变态等现象。虽然有些仿品也不惜使用好的呈色剂,但由于“7501瓷”中花朵的红色使用的是以黄金作呈色剂的特殊颜料,难以寻找,且价格昂贵,制假者为牟利绝不肯做如此大的投入,所以不管是梅花还是桃花,都显得暗淡无神,只要对照真品的图录比较,真品就十分鲜明了。

五、从烧制工艺上来鉴别。“7501瓷”入窑时,是装在特制的匣钵中隔火烧制的,瓷胎的烧制温度要达到1400°C。在高温下隔火烧制的瓷胎瓷化彻底,无论光洁度、硬度、洁白度都能达到很高水平。而现代仿品都是用气窑无匣烧制,温度无法达到1400°C。而且在升温速度、水气蒸发、有机物溢出等几个环节上,都与真“毛瓷”有较大差距,所以不可能有真“毛瓷”那样的胎质,绘画、颜色也不可能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尤其明显的是,釉上彩的水点梅花器物,是在胎体烧成后在瓷胎上再绘制花卉,然后二次入窑烧成的。在选择成品瓷胎时,凡胎上有薄厚不匀或其他瑕疵的,不可能再将其绘上花卉图案,制成成品。因此,凡发现瓷胎有毛病的釉上彩瓷器,可以一律定为伪品。

瓷片收藏如何鉴别真假?


瓷片收藏如何鉴别真假?。

对于鱼龙混杂的瓷片市场,新晋藏家大都一头雾水。如何能鉴别真假?实际一点点,如何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怎样一步步提高自身的水平?

上手把玩

都说收藏比的是财力,但老藏家认为学识更加重要。对藏品的鉴别能力不是天生就有,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大量的“实战演练”得来。“这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书籍和影像学习能否速成?

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廖星桥表示:“故宫博物院出过一套书,很有参考价值,但是从我的经验来看,看书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书是没有办法向你传达瓷片的真实触感的,上手把玩和看图片是不同的体验,更何况有很多图片都变了形呢。”

多位资深藏家对开始玩瓷片的建议是,瓷片价格不高,最好经常上手把玩,看多摸多了,细致的体会自然就出来了。楼钢透露,玩到熟练的藏家蒙着眼睛,光用手摸,也能知道手里瓷片大致情况。“就好比你在自己家里客厅坐着,有个人走过来,你可能不抬头就知道是谁来了。瓷片玩到熟了就这样的感觉。”

有了心得之后再常与同道探讨,效果就更好了。

到窑址去

古玩市场能淘到真品,也有很多仿品。第二个问题产生了:对于刚刚玩瓷片的藏家来说,无法判断手里的瓷片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把假的当成真的来学习,那不仅绕了远路,而且还是南辕北辙。

怎么才能知道手中的是真的还是仿的?楼钢介绍了一个方法:“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到窑址去,在窑址里收集到瓷片不会是假的。你不仅可以学到东西,能收集合适的瓷片,还可以有盈利。所以说这是非常好的办法。”

廖星桥收藏瓷片多年,他介绍自己的经验也是到窑址去。“到窑址去就好比去学校学习,是最可靠的。有了这第一手资料,你才能识别各种瓷片,才能有完整的认识。”他说。

南宋龙泉地区烧制类官窑标本南宋中晚期在龙泉地区有没有可能烧制南宋官窑?这是业界的一个话题。这件南宋龙泉地区烧制的类官窑标本也许可以提供一些线索。这件标本也带有类官窑的典型特点:釉面开片,各种式样;都是黑胎,参照了紫金土的胎体;使用了石灰碱釉,釉面呈现失透状。

当然,近年来进入窑址采集已相当困难,各地都采取了古瓷窑窑址保护措施,一般有陌生人进入窑址区收集标本,很快就会有警方或治安员到来查询,如果没有正当手续,可能会被拘留,因此之前就要咨询好相关情况。

熟悉了窑址收集到的瓷片,那么真赝标准体系就能渐渐确立。

保持警惕

在初次接触瓷片时,保持警惕性是非常重要的。收藏陶瓷不“交学费”是非常少见的,但在“交学费”之后有没有学到本领就要看个人的努力了。

在面对未知领域时,始终要保持警惕性。楼钢说:“当发现一件东西的价格和正常价格有比较大的差距的时候,你就要警惕了。贪小便宜的心理人皆有之,很正常。但当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就要打个问号了。不要太早给自己捡到便宜的暗示,因为便宜往往是有问题的。”

拿放大镜都是装模作样?要看怎么用

初期接触中,放大镜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关于放大镜,有很多种看法。不少藏家专家都认为:‘放大镜没用!你看一个人拿放大镜左照右照的,这人是装模作样的。’另一种认为放大镜很重要,看铁锈看土沁看气泡,东西一上手就要用。这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

一拿起东西就用放大镜看,这是舍本求末。因为当你判断瓷器的第一眼是要看它的形制,感觉它的气韵。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要从宏观到微观,而不是第一步就看它细节。但是说放大镜没有用,我也不同意,放大镜帮助你寻找细节。举个例子,怎么区分龙泉窑和南宋官窑?龙泉窑是一次上釉一次烧制,南宋官窑是多次上釉多次烧。因为每次上釉烧制都会形成一层气泡,而当你看到一件瓷器是有多层、重叠气泡的时候,那么你就可以判断出它是多次上釉多次烧的了。它有可能就是南宋官窑了。所以使用放大镜,关键是你要用它来看什么。

其他的辅助工具如手电筒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使用一个辅助工具的时候,你要明白用它来做什么”。

豇豆红瓷器的真假鉴定技巧


红色的豇豆想必大家都见过,那么清朝晚期的著名瓷器豇豆红呢,大家有过了解吗?现在市面上鱼目混珠,很多人想买真的豇豆红却屡屡被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分辨豇豆红的真假吧。

首先豇豆红既然有那么多假货,就说明了它的收藏价值。豇豆红是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色调淡雅怡人,色泽像红豇豆一样而得名。釉质红润细腻,含有粉质。红釉中有着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有的露出的不均匀被称为”美人醉“,色调稍微淡一点浅一点的,就会呈现粉红一点的颜色,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也是非常的通俗易懂。最上等的是”大红袍“,釉色明快鲜艳,通体颜色洁净无瑕,中间的部分宛若豇豆皮,还有着深浅不一的苔点,非常好认,就算是外行也能看出它不同寻常的地方。而且豇豆红收藏比较特殊,讲究收藏康熙本朝的,所以如果识货,有一双火眼金睛,就能挑走最具有收藏价值的康熙本朝的大红袍。

首先由于豇豆红烧制成本高,清朝制造的豇豆红本来就比较少,民国晚期又因为成本高所以几近失传。解放之后陶瓷研究所集合科学家和一些艺术家又开始慢慢的研制,出了很多精美的仿制品,才没有让这个文化失传。所以市面上能买到的真品豇豆红是极其稀少的,大多都是仿制品。那么如何分辨呢,第一,就是小。豇豆红无大件,大件的一定不会是真品。第二,就是颜色,豇豆红,顾名思义,就是像豇豆皮一样的颜色,也是一个普通人很好分辨真假的地方。第三呢,就是分辨它的制作出来的时间了。所谓真品,就是在晚清或者之前出的,之后的现代的豇豆红都是仿制品。

以前清朝晚期的官窑烧制出来的豇豆红器底部都有大清康熙年研制三行六字楷书官窑版,是宫廷的文房用具。底款字迹也是要流畅整齐。但是现在基本上所有的仿制品都会在器底仿写这些,写的稍微好一些很多人就无法辨别了。所以我们要从底部的氧化程度结合一定的化学知识判断它的年代。包括从化学角度从瓷器胎骨上也可以加以判断。第四,就是看它的做工了。因为烧制成本高,比较昂贵,所以清朝大部分豇豆红都是官员才有的,所以做工都是非常细腻的。如果是做工比较粗糙,外表看着不是很光洁,晶莹剔透的话,那多半就是一些比较低劣的仿制品了。

看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也能挑选到真正的康熙年间的大红袍。

中国毛瓷


讯 中国毛瓷是非常有名的。在建国后国民经济初步恢复之后,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做一些我们自己的瓷器。1975年中央下达文件,让轻工业部陶研所为毛泽东同志烧制一套瓷器餐具和文房用具,要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等古代称颂的瓷器最高境界为标准,要能代表当代中国制瓷工艺最高水平,代号为“7501工程”。

为完成这一特殊而重大的政治任务,中国轻工业部陶研所抽调了40多名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小组,许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当年都参加过这项工作,其中包括“珠山八友”的后人和传人,如王大凡的侄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汪野亭的女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汪桂英、刘雨岑的儿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平、徐仲南的孙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亚凤,以及陶瓷美术家章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舒惠娟、陶瓷名家辛青山等。这批专用瓷采用了釉下红梅、釉上水点红梅、釉上水点桃花和釉下对彩芙蓉等画面。当时入窑约有14000多件,实际成品4200余件,从中精选出2000余件送中南海,其余全部被封存入库以备损坏后补缺.

八十年代初,被封存入库的约两千件“7501”瓷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1997年,“7501”瓷出现在拍卖市场,其中一个小瓷碗在一家拍卖行拍至170万元,创下了单件“毛瓷”的市场最高价,“7501”瓷由此引起了收藏界关注。

小编建议大家可以收藏一款精致的中国毛瓷来投资,是不错的选择。

青花瓷需求不断 鉴别真假很重要


青花瓷需求不断鉴别真假很重要

近些年,青花瓷在国际国内的拍场上屡创高价,成功吸引了众多藏家的眼球。收藏市场上青花瓷的需求不断增长,青花瓷仿品随之产生。在这里小编向大家介绍从四个方面鉴藏青花瓷。

首现看青花钴料。据统计,我国古代制作青花瓷使用的钴料有平等青、石子青、回青、苏麻离青等。其中苏麻离青为进口钴料,用其制作的青花瓷最具收藏价值,配上当时高级的工艺大师的制作,出产青花瓷艺术价值极高。

判断一款青花瓷的优劣,也要看其青花发色。其中以釉下青花发色艳丽,并且青花颜色按照深浅不同分为五个等级的为最珍贵。康熙时期,青花分五色技术达到巅峰,这个时期出产的青花瓷质量较好。

观察青花瓷的款识,古代青花瓷的款识中有书法、图案等。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如顺治时期,青花瓷制作较粗糙,纹饰构图随意,器形、图画种类也不是很多。

最后一方面,艺术水平也是评判青花瓷价值高低的因素。造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的描绘清晰明显的青花瓷更具有收藏价值。

陶瓷文化:宋代真假青白瓷鉴别方法


青白瓷,俗称影青,又名隐青、映青,因其地釉的外观白中微微闪青而得名,是我国宋代窑场分布较广、产量很大、工艺精湛的一个瓷器品种,其珍贵程度虽不能与同时代的汝、官、哥、钧、定5大名窑比肩,但其名气在当时也是远播遐迩。在众多的产地中,景德镇的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窑口所产青白瓷翘楚为最,被世人称之为“假玉器”,是古瓷收藏者队伍中备受青睐的“常客”。景德镇这个古老的制瓷重镇,千年窑火不断相沿承袭,能够生产青白瓷的能工巧匠代有传人,在当今难以计数的个体制瓷作坊中,有不少都可以仿制出几可乱真的宋、元时期的青白瓷。许多收藏同好不可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到各类的仿制品,更无缘能经常到这些作坊去仔细观察,有的人在收藏过程中,按图索骥,“打眼”屡有发生。笔者得地理之便,有空常去作坊集中的地方浏览探访,窥到几许“猫腻”,现不避絮叨之嫌,作些介绍,供藏友们参考。

一、看表釉。宋代青白瓷的工艺以湖田窑“领衔”,因此,现代作坊大多以此为“标型”,千方百计在釉色白中泛青、“莹缜如玉”上下功夫,但往往过犹不及。宋代青白瓷是高钙釉瓷器,釉中氧化钙含量高达14%左右,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时,釉的流动性大,因此,在器物的刻划印花、转角、折弯等处聚釉较厚,釉色呈湖青色,有少许聚沫似的釉珠,釉薄的地方则显白,釉面光泽亮润。而仿品大多为石灰碱釉,釉中氧化钙含量低,在高温下流动性弱,少有明显的聚釉特征,器物通体釉色比较一律,且釉面失透。有的采取人为聚釉,即在刻划印花、转角、折弯等处多喷釉,使釉层增厚,釉色加深,但这种人为聚釉,釉中难以形成聚沫似的小釉珠,且聚釉看起来不自然,形似色块。有的仿品玻璃质感特强,光亮刺眼,与古器“宝光”相去甚远。还有少数作坊采用酸蚀手段去光,结果轻者手感滞涩,重者釉面酸孔累累,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察觉。二、看胎质。众多书籍和专著介绍宋代青白瓷的胎质,都说是洁白坚致细腻,瓷化程度高,这只是相对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和工艺水平而言,它与现今瓷器胎质的洁白坚致细腻和瓷化程度相比较,不能类同。宋代湖田窑青白瓷的胎质,其实以淡淡的糙米黄和浅灰白为多,由于当时还没有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元代才发明),胎质比不上现代瓷器坚密,这从残器的剖面可以观察领悟,严重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孔隙。另外,宋时瓷土采用碓、碾粉碎,人工淘炼,坯土不可能十分精细。很多器物的露胎处(尤其是器底)会有颗粒状土渣。现代仿制的青白瓷,胎质雪白光滑,十分坚挺,这一点是很容易辨别的。为了掩人耳目,有的作坊采取在瓷土中掺入微量的色土和细沙粒,以改变胎质颜色和结构;有的则在成品瓷的露胎处,抹上黄土或黑泥,以充出土之器。这些只要稍具常识,即可“捉襟见肘”。三、看底足。从传世器物和出土标本看,宋代青白瓷基本上采用芒口覆烧、涩圈叠烧和垫饼置烧3种方法,当代仿品均采用之。前两种因为芒口和涩圈都有露胎,只要掌握好前述看胎质的知识,是不难识别的。而垫饼置烧,有不少人却真伪不辨。需要注意的是,真品的垫饼痕呈淡淡的土黄色或褐黄色,且深浅不一(图1),而仿品实际上并非用垫饼置烧,而是在匣钵中(有的甚至不用匣钵,直接在气窑中裸烧)烧出成瓷后,再人工采用釉料、颜料以及杂料做出饼痕,这种“饼痕”颜色为黄黑色或酱色,特别的深,甚至高出器底,与真品饼痕自然渗出吸附明显不相同。有的更简单,用淡淡的黄色浆水或黄泥涂满器底,以“丑”遮“俊”。还要注意的是,有些有圈足的器物,足根无釉,器底满釉却有饼痕;有的既有饼痕,又有支钉痕,根本不符窑艺,这是仿制者一知半解,“狗尾续貂”,自露马脚。

四、看器型。由于青白瓷的生产窑口众多,历时长久,因此其器型十分丰富,日用品、陈设品、礼器、明器中的品种难以计数,需要认真掌握各个时期不同品种的基本造型以及衍变规律与特征。现代作坊中生产的青白瓷,大多数是按照正式出版物的图谱或存世品进行仿制,但那毕竟是仿品,具备一定常识还是容易鉴别的。让人较为头痛的是少数似是而非的器型,稍不注意,就会弄错。一藏友购得一只青白瓷塔式盖罐(图2),晶莹透亮的色泽,酥光宝晕的胎质,冰裂如砌石般的开片(深埋土层形成的典型特征),白中微黄的胎质,罐内壁粗拙的胎泥连接条疤,平底垫烧的褐黄色饼痕,外壁刻花低凹处积釉呈淡淡的湖青色,都不是现代仿品所能企及的,这些均为“开门”的宋代青白瓷特征。然而,此罐却是一件既真又“假”的器物,这是因为:在宋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浙江的龙泉窑和陕西的耀州窑等,都曾经生产过塔式盖罐,从出土和存世的器物看,塔式盖罐的罐身一般都为长体形,配上高高的塔盖,比例十分协调;圆体的罐子,其盖一般为扁圆形,有齐边的,有花边的(如荷叶形);有的有钮,有的无钮。而藏友的这只罐,罐身高9cm,腹径10cm,基本上呈圆形;而塔盖高7.5cm,差不多与罐身的高度相接近,上下比例不适当,看起来很别扭。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罐身和罐盖的青釉虽然都有开片,但开片的纹路并不相同,而一器物深埋于同一土层中,却形成两种不同纹片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将作何解释呢?我认为,这应该是同一地点出土的两件器物张冠李戴了:圆罐身存盖破,塔盖罐身碎盖存,它们重见天日后,被人为地搭配在一起了,因此,此罐应算作一件既真又“假”的器物。

当然,除了上述4个方面,还有宋代与元代、湖田窑与其他窑口、装饰技法以及窑艺等方面,需要比较区别的地方还很多,古瓷收藏爱好者要努力通过实践加以掌握。比如宋代青白瓷的胎壁,普遍比元代的要薄,佳器几近脱胎。随文附图3的这只宋代青白瓷刻折枝莲纹碗,器高6.5cm,口径17cm,足径5.6cm,口沿厚只有1毫米强,圈足厚只有2毫米。纹饰刀法恣肆,线条流畅,疏朗空灵,迎光照之,两朵折枝莲花透亮美奂。器口包银铃,由于年代久远,包银已氧蚀发黑剥落,多处有灰白或绿色锈斑。在如此薄的胎体上刀刻纹饰,刻轻纹饰不显,刻重则坯破胎废,可用宋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所言:“宋瓷之佚丽者,莫如粉定,粉定雕花者,穷研极丽,几于鬼斧神工。”而仿制的薄胎青白瓷,虽然胎体也薄,有的甚至可以薄到半毫米,但采用的是现代制模灌浆法,与宋时手工拉坯成型的器物截然两样,显得规整、匠气、呆板,缺乏灵性与韵致。同时,仿制薄胎青白瓷,其装饰只能是印花或划花,绝无刻花,因为能在如此薄的胎体上刻花者,实在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代瓷工也只能望其项背,叹为观止。

马可波罗瓷砖的真假鉴别


马可波罗瓷砖诞生于1996年底,是目前国内建筑陶瓷最早品牌化的建材品牌,正因为市场份额占据不少,因此难免有些冒充者…… 新闻图片说明

马可波罗瓷砖诞生于1996年底,是目前国内建筑陶瓷最早品牌化的建材品牌,前期主要以哑光、仿古、个性化产品为主,在正确的营销思路的指导下,现已占有极高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中国哑光复古第一品牌的强势地位。目前产品发展成为包括抛光砖、内墙砖、瓷质无釉砖、手工纹理装饰砖等等。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如何鉴别马可波罗瓷砖的真假。

鉴别方法

1、真产品底胚上有清晰的商标标记,假品的商标标记特别模糊。

2、真品敲击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有金属质感的,声音尖脆,而假品发出的声音则浑浊。

3、真的马可波罗瓷砖密度高,掂起来比较沉,而假品则手感较轻。

4、真品随意取出几片,进行拼铺,瓷砖尺寸大小、平整度、直角度很规格,而假品则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参差不齐。

5、真品包装箱上的厂家地址、厂家电话、厂家网址、产品型号、产品色号、生产日期,标注的都很清晰,而假品则非常模糊。

6、假冒的马可波罗瓷砖,背面写有香港马可波罗字样,包装箱上也是香港马可波罗,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香港生产。

7、真正的马可波罗瓷砖产地是:广东东莞,是由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出品的,瓷砖背面只有小地球形状的标志,瓷砖底坯上没有任何马可波罗中文字样。

清末民初瓷板画的真假鉴别


瓷板画具有优越的保存、收藏性能,首先是它特殊的陶瓷材质,决定了它具有很高的材料和物化稳定性,可以较好地抗潮湿、抗霉变、抗撕扯,非强烈撞击而不损毁。其次是它的颜料色彩鲜艳持久,虽经日晒雨淋但不易败色,便于收藏,观赏性很强。从明中叶开始,瓷板画就初现其作为居家装饰物品的优势,到清末民初,它作为陶瓷艺术品的新风貌也开始一览无余。一直到现在,瓷板画的交易与收藏市场都还是非常热门,从日常可见的装饰品到早期大家名作的藏品,它的分布均十分广泛。

正是由于瓷板画到今天仍然大有格局,所以在投资市场上有不少人借机仿做大师名品并以此牟利,因此如果是要收藏老一点的名家瓷板画,一定要慎重鉴别、购入。

一般来说,瓷板画的鉴别主要从以下几个要点入手。第一,看瓷板材质。清末民初的瓷板画,尤其是景德镇大匠出产或者各名家作品,所用瓷板都一定经过非常严格的挑选,瓷板的制造要求瓷胎细腻、工艺规整、厚薄均匀,没有任何材质上的瑕疵,所以如果某幅瓷板画的瓷体胎质粗松,或者烧制形态不规整、有变形,或者厚薄不均甚至出现斑点、表面缩釉等,那么一定是后人伪作。第二,看品相。真正好的瓷板画作品,一定具备陶瓷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双重精髓,不仅瓷的品相经得起考究,瓷画的品相也一定很好,这就包括瓷画的设色、构图、笔触、线条、虚实及颜料色彩等多个方面,最好能够有同类真作进行比较,否则很容易被高仿品打眼。第三,看款识。清末民初的大家作品,都有作者相应的题款,所以这就成为了一个鉴别的要点。首先看款识的纪年是否与作者生平相符,包括作者的生卒、作者在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风格是否与该作品相符等。其次是看款识的书写风格与作者的书写习惯是否一致,比如一位好写行书款的大家,却在作品上出现了楷书款,或者一位惯用文字布局紧凑的款的大家,却在作品上出现了倾斜、疏松的文字款,这类情况都要多加注意甄别。

另外,大家的款识虽然各有风格,但是都具有飘然风骨,那种歪斜忸怩之辈,定然是仿作之流。最后,还有一个应用不太广的小技巧,那就是看款的字体,这里指的是看字体的形式。一般来说,清末民初,大家题款还更惯于使用当时流行的字体,比如清代仕途出身的人写的字,多少难以脱离馆阁体的大痕迹,并且也不会大面积运用简化字。所以如果在一幅瓷板画题款上,偶见一两个简体字还能解释,但几率很小,更不用说通篇简化字了,造假无疑。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两幅瓷板画分析一下。第一幅是民国山水人物瓷板,这幅瓷板画胜在画工精细,构图合理,景物、人物的远近错落有致,并且瓷板保存完好,还有原装框架,颇具古香古色。它的市场流通价为2万元,原因在于民国时期流传到现在的这类瓷板画非常多,它没有落款,考证下来也不是名家作品,甚至都不一定是景德镇彩绘艺人画的,所以这对它的价格攀升有一定限制。第二幅是一件仿品,是仿制晚清御窑厂画师任焕章的清末浅绛彩瓷板画,这幅瓷板画的人物造型虽然看起来灵动自然,人物与景物之间也有营造远近、虚实的意识,但是任焕章作为文人派瓷画先驱,其人物仙风道骨,山水意境悠远,这幅画明显功力不符合。并且可能为了模仿这种神逸的风采,瓷画的线条特别不清晰,整个画面非常缺乏立体感。像这种作假的,一般需要藏家找确实可靠的原作来对比,重点看字和画风,仅靠经验难免增加打眼的风险。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藏家最好还可以寻求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以防投资失策。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真假“毛瓷”的鉴别技巧》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真假“毛瓷”的鉴别技巧》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出土瓷器鉴别技巧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