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烧制陶瓷使用的容器叫“匣钵”

窑具之一。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亦称匣子。

使用匣钵烧制陶瓷器,不仅可提高装烧量、制品不致粘结、提高成品率,而且匣钵还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可保证陶瓷质量。匣钵的形状,依器物形状而异。我国龙山文化时期烧制的蛋壳黑陶,已经使用专门的匣钵。在山东省诸城市杨家子遗址曾采集过两件烧制龙山文化蛋壳陶的匣钵,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匣钵。后世发现的匣钵,以盛装瓷器为主,隋代湘窑已有发现。

匣钵,是用耐火泥料制成的各种规格的圆钵,经高温焙烧而成。匣钵为装烧瓷器的重要窑具之一。各种瓷坯,均须先装入匣钵,然后才装进窑炉焙烧。

编辑推荐

白瓷和骨瓷是同一种瓷器吗?


瓷器是中国民族的伟大创举之一,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汉文明展示的瑰宝。受到瓷器釉色的影响,大部分瓷器都为白色,那么市场上的白瓷和骨瓷是同一种瓷器吗?当然不是!白瓷是中国传统瓷器分类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除了高贵典雅的青花和色彩艳丽的彩瓷外,素雅的白瓷也是人们喜爱的一个品种。白瓷制作讲究,胎土淘洗洁净,杂质少,个胎很细,而且白度比较高,上了一层透明釉以后,反映出来的颜色很白,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推崇唐代邢窑白瓷为上品,并形容它的胎釉像雪和银子一样洁白。

烧制青花瓷时常用的“青料”有哪些?


青花瓷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瓷器,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青花瓷之所以能享誉国际,最主要就是它那精美无比的花纹。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属釉下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烧制青花瓷时常用的“青料”有哪些?

画烧青

亦称“无名子”。一种江西钴土矿。经粉碎、磨细、掺水调匀,制成青料。于生胚上绘画,施釉后花纹被罩不显颜色,入窑烧出成兰色,故称画烧青。与“无名异”“石子青”为同一种物质。

陂塘青

国产青料名。又名平等青。产江西乐平县。明成化时用以描绘瓷器,呈色淡雅青亮。与明初永乐,宣德浓重青翠的苏麻离青截然不同,成为一时期青花瓷的特色。

珠明料

国产青料名。产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成份不一,以宣威所产较好。含钴量最高。外观呈灰黑色块状。经选洗、煅烧,然后粉碎,磨细,加水调匀,即成青花料供绘瓷用,约清嘉庆年间开始使用,而后逐渐成为主要青料。现代景德镇生产青花瓷也有使用。

叫珠

国产青料之一。也称土料。产江西赣州,呈黑色硬块状。粉碎磨细后,加水和匀即可用,一般用于青花粗器,因其中的钴含量低(约1.35% )锰含量高(20%)景德镇现用以配置紫色釉。

佛头青

回青颜料中色泽最美的一种。旧传因其用在佛像头上染色,故名。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

石子青

国产青料名。明代中期始用。据《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瑞洲诸处(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明嘉靖时烧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则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称石青。有人认为石子青即“无名子”。

韭菜边

国产青料名。产江西高安。呈黑色硬颗粒状。经粉碎磨细,加水调匀即可使用。韭菜边颇耐高温,窑火稍过,纹饰乃清楚而不散漫。故细描必用之。

每种青料的特性各不相同,有的耐高温,有的颜色亮,所适用的场景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也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青料才造就出了这些无以伦比的的青花瓷。

邛陶烧制技艺 陶瓷文化延续辉煌


邛陶烧造技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陶瓷史》记载“邛窑始于南北朝,极盛唐代,衰于宋朝”,邛窑是中国彩瓷的始祖,价值可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媲美。中国彩绘瓷是邛窑最早烧出,先于“唐三彩”三百年。“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谈到邛窑发现时带来的惊喜。

邛陶工艺品

《周礼·考工记》中曾说:“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从这可以看出古人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于手工艺十分崇拜,将其详细分类,十分重视工匠精神。陶瓷作为手工业制作与大众生活最为密切,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对陶瓷产品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地处西南、始于东晋时期的四川邛窑陶艺经过约九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从兴盛到衰落,曾一度淡出人们的生活。

而邛窑陶艺的最大特点是生产以民众生活为需要的产品,器物主要有各种罐、瓶、壶、杯、盘、碗、碟、盒、香炉以及文房用品;

许多生动传神的手捏小品,如小猴、狗、鱼、人形甚至弹珠,也是儿童玩具;

而鸭形杯、香炉等作品,又表现出装饰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邛陶烧制技艺

成都平原以黄、红土居多,由于就地取材,烧制的陶器通常都施以化妆土再进行装饰,虽然看起来似乎粗糙,但恰恰是这种浓郁的乡土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传统的工艺技术大多来自民间,有明确的地域特性,而以师徒传承、作坊式的规模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会有许多局限,所以才会出现一些传统工艺门类面临失传的问题。

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又一休闲方式。

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

邛陶烧造的灯

虽说自己手工制陶没有邛陶传统制作技艺专业,但这样的陶艺也让艺术的门槛大大降低,创作已经不是陶艺家的专利。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小到一只随意捏制的碗、动物塑像,大到装水的大瓮、陶艺壁画,只要赏心悦目,无不视为一件陶艺的艺术品。

从体现艺术的角度来说,大众化的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艺术开始融入高等教育。近年来,很多大学都把陶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拓展课程并深受学生喜爱。在技艺的传承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把民间工艺的传承人请进课堂,手把手地传授技巧,并且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和作坊。

中国传统手艺·仿古邛窑

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传统工艺文化教育,才能够让邛陶陶艺生生不息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悠悠岁月,漫漫瓷路”。邛窑的辉煌不只是代表过去,它更激励了新一代青年陶艺爱好者去探索,去追求更高的艺术高峰。

陶器的成色原理与烧制工艺


使用火和利用火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陶器的出现就是人们使用火和利用火的产物。我们不知到底是哪个区域哪个国家最先发明了陶器,但从全球的考古发掘结果看,世界上有很多地区都出土距今有六、七千年完整的陶器。甚至还发现了距今上万年的陶器和陶片。可以说,陶器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生存需求以及长期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是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先人们先后不约而同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即把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

从我国境内出土的陶器来看,它的色泽主要有红、灰、黑、白等四种,也就是我们所称为的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当谈到陶器色泽时,会有很多人认为是原料不同。即认为不同色泽的陶器是用不同的原料制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在原料中添加了着色剂所致。前一种看法只说对了一半,即白陶与红陶、灰陶、黑陶不同,就是原料不同。因为白陶的原料其实是一种高岭土或近似高岭土的瓷土原料,含杂质(着色剂)少,原料纯度高,故呈白色。而其他三种陶器(红、灰、黑)就不是原料的区别,也不是原料中含着色剂的不同所致,而是同一种原料(或说含同一种着色剂),用不同的烧制工艺所形成的。白陶在我国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有了,距今也有五千多年了。直到商周时期白陶一直存在。而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就是在这种白陶的基础上发展发明而成的。中国人之所以发明了瓷器,首先和我国盛产瓷土有很大的关系。那白陶器为什么不能叫瓷器?很简单,就是白陶只具备瓷器三大条件(原料、釉和温度)之一,而缺乏其它的两个条件,且是重要的条件。

我们还是来说说红、灰、黑这三种陶器的呈色差别吧。首先说明的是这三种陶器使用的原料是同一种原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地表土——黄土。黄土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常见土,在哪个地方都随处可得。古代的先人们也是就地取材制造和生产生活日用陶器。我们知道黄土之所以发黄、发红,是因为土中主要含有氧化铁这种着色剂。随含量多少,颜色会呈色出不同深浅程度的黄色至红色。一般北方的黄土含铁量在4-5%,南方的黄土含铁量在7-9%,所以南方的黄土都比北方的黄土红,故烧出的陶器也偏红色或暗红色多,北方的偏土红或黄色多。为何说红陶、灰陶和黑陶都是采用相同的原料相同的着色剂(铁),却烧制出不同的色泽?原理如下:

1、红陶。红陶的烧制工艺是采用氧化气氛烧制的,就是在氧气(空气)充分供给的条件下烧成的。由于空气的充足,陶器原料中的铁呈氧化状态(三氧化二铁),氧化铁的发色就是红色,因此所烧制出来的陶器就是红色的。

2、灰陶。灰陶的烧制工艺则与红陶烧制工艺相反,采用的是还原气氛烧制的。具体采用的方法是在烧成的后期,封堵窑门和烟道并在窑的顶部往窑内渗水。使窑内造成还原气氛,陶坯体中的氧化铁(三氧化二铁)中的氧,由三价转成单价,形成单价铁。单价铁的呈色即为青灰色,这就是灰陶的由来。

3、黑陶。黑陶的烧制工艺与红陶、灰陶又不同了。黑陶的黑色不是由铁呈色的,因为铁的成色无论量的多少或烧制气氛的改变,都形成不了黑色。除非再加入大量的锰、钴等着色剂,才能变成黑色。那用普通的黄土如何烧制出黑色的陶器呢?只有采用“渗碳工艺”!“渗碳工艺”就是在陶器烧制后期往窑内投入大量柴草(或煤、沥青),并堵封窑门、烟道等进气或出气口,使窑内产生大量烟气。由于被封闭的窑内缺氧,柴草等燃料着不起来,而此时窑内的温度又在八九百度,柴草等燃料就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里弥漫着的细小碳离子就会渗入陶器坯体之中(陶器有较大的气孔率)。随着渗碳时间的长短和碳渗入量的大小,窑内的陶器就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黑色来。

由此可见,传统陶器的成色是由烧制工艺决定的。换句话说,“陶器的烧制过程即是装饰过程”。在陶瓷行业中,工艺技术是艺术设计坚实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工艺技术这个基础就别奢谈艺术设计。

什么叫“高温釉上彩”?


高温釉上彩是各种高温单色釉和白釉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手段,一般采用釉色明显不同的两种高温色釉施于同一器上烧制面成,主要特点是高温一次烧成,故称“高温釉上彩”, 以区别于明清时期的低温釉上彩。高温釉上彩应用很广,以往曾有各种不同名称,如两色釉、拓抹釉、花釉等等。西晋晚期越窑创烧的点彩就是高温釉上彩最早的表现形式。后来各地窑场在点彩工艺的基础上,以青釉、黄釉、白釉、黑釉、红釉为底釉,以其他色调的高温釉彩作为面釉或色料,通过洒、滴、涂、浇或笔绘等技法施加于底釉上,烧造出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效果十分良好的各种高温釉上彩品种。较为著名的有鲁山窑和黄道窑的黑地花釉;长沙窑的青釉地或黄釉地加绿斑或褐斑、联珠彩;吉州窑的玳瑁天目、虎皮天目、油滴天目、剪纸天目、木叶天目以及白釉釉上彩绘等;磁州窑系的白地釉上黑花等;定窑、临城窑及其他一些北方窑场的黑釉酱斑和黑釉铁锈花;钧窑的青釉红斑;石湾窑的广钧;宜兴窑的宜钧;景德镇的窑变花釉等。

雍正告诉你什么瓷器才叫精益求精!


“清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国内外市场活跃,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

雍正帝虽仅十三年,但制瓷工艺极其精细,其更加重视瓷器质量,精益求精。尤其是唐英(雍正六年起至乾隆二十一年),开始以内务府员外朗之职奉命协助年希尧(淮安关税务兼差景德镇御窑厂窑务)烧造官窑瓷器,但一切烧造成事宜,供系他一人经营,先后管理御窑三十余年。任期次年(雍正七年)便派厂署幕友吴荛辅调查钧窑器釉的配制方法,获得成功。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年希尧、唐英根据旨意,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青料

雍正时钴料以珠明料为主,也不排除用浙料。青花发色既有发色深沉或浅淡,官器多见,也有发色青翠、艳丽,多表现在青花笔筒,筒瓶或樽花觚上,还有一部分仿永宣的青花器,发色较浓艳、晕散,但漂浮于釉面中,当然也有部分发色灰暗的青花器,但呈色稳定。雍正青花呈色有纯蓝、灰蓝和青紫三种。灰蓝色是典型的民窑粗器,青紫色的多属民窑仿明作品,标准的雍正官窑青花呈色极为纯正,洁净无瑕,有深浅不同色阶,略见晕散。

青花成色纯正

青料发色有三种。使用浙料的呈色基本与康熙时期使用浙料的瓷器相同,蓝中带紫,多采用上等浙料绘制官窑青花;仿宣德青花发色青中有黑褐色疵点,略有晕散,官窑仿宣德青花瓷发色幽静而匀润,雍正早期有康熙时期的指捺纹特征,中后期比康熙时期发色更加淡雅,蓝中带有藏青色点;深沉的淡蓝色泽,色沉釉底,发色稳定雅丽,具有典型的雍正特点。雍正时期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青花胭脂红、珐琅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其中青花釉里红烧制很多,尤为精美,以青花绘辅助纹饰,釉里红绘主题纹饰,既保持了青花幽静雅致、沉静安定的特点,又增添了釉里红浑厚壮丽、鲜艳夺目的色调。

器型

雍正青花瓷器型俊秀

雍正青花瓷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而称之,颇可与明永乐、成化而媲美。其外形线条柔美,恰到好处,造型品种除大量的创新工作外,在仿永宣、成化青花瓷方面极为成功,在异曲同工之妙。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结构精巧,器型圆柔纤丽,修长俊秀,陈设与实用保持完美的结合,形成高雅而朴实的艺术风格。雍正青花善于博采众长,无论是仿古铜器式样,还是对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如瓜、石榴、海棠花等,不是单纯机械的模仿,而是以简洁、

纹饰

纹饰既有工整纤细的一类,也有追仿永宣晕散的一类,还有水墨淋漓的一类。绘画技法有单线平涂、勾线涂描,也有勾线混水、皴擦、点染。仿永宣、瑞果图纹器,往往在有些纹饰上重笔点染来追仿苏料铁锈斑(凹凸效果)。雍正纹饰除传统的缠枝莲、云龙、龙凤纹之外,多以优雅娴静的花卉、花蝶、花鸟、花篮、博古、竹石、石榴、三果、八宝、八仙、梵文及各种吉祥纹样为主题画,即使是人物纹也多是四妃十六子、婴戏图等。在画美女时,突出人物的修长、小脚,给人以弱不禁风的感觉。其中梵文装饰,有时一器全用排列整齐的瘦体梵文布满整个器面,为一大特点。

青花瓷经典纹饰

官窑青花以绘龙凤及缠枝莲花为代表,画风工丽,花式一致。民窑青花不拘一格,运笔熟练,追求自然随意的画风,具有很强的民间风格。

雍正仿古纹饰,从大小器物上看,大件器物以仿永宣花卉为主;小件器物以仿成化、弘治花卉为主。从内容上看,人物以仿嘉靖纹为主,动物以仿万历纹为主。

南博展展示的青花瓷

南博展展示的青花瓷

清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国内外市场活跃,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青花瓷在雍正时期尽管不是官窑的主流产品,但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雍正时期的青花瓷,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

越窑青瓷中的精品 专为皇家烧制的瓷器


·秘色瓷

法门寺相传始建于东汉,唐时建有护国真身宝塔及地宫,供养佛指舍利。地宫中的许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中的秘色瓷是作为贡瓷的越窑精品,属宫廷专用。器物以青绿釉为主,釉内夹杂玛瑙细末,釉面润泽晶莹,釉层有透明感。这次出土的瓷器共19件,器形有瓶、碗、盘、碟等,大部分在同出土的文物帐上被明确记为“秘色瓷”。

·秘色瓷

在地宫出土的《衣物帐》上明确记录“……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子共六枚”,此碗为这批秘色瓷器之一。这批秘色瓷是唐懿宗和僖宗在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瘞埋的供养品,因此此时秘色瓷已被烧造,而且工艺技术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

·秘色瓷

关于秘色瓷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传统的解释是因只供宫廷专用,藏在深宫鲜为人见,且数量极少,故称秘色。但现在一般认为,秘色瓷是指越窑的青瓷精品,是贡瓷的组成部分,但并非专供皇室。还有一种解释秘色瓷实为“密室瓷”,意为一种在密封的空间里烧制的瓷器。因“秘”与“密”在古代是通借字,故古越窑陶工赋予这种烧制成本极高、只供皇室享用、神秘而颜色特殊的瓷器以秘色瓷之称。关于“秘色”之色,千百年来后人总是通过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千峰翠色”加以诠释。对这批秘色瓷是否为诗意中夺千峰翠色的青绿,研究者也各执一词。其中,持密室瓷说者认为:正是因为秘色瓷是在一种瓷制的供一次性使用的密封匣钵中烧制,从而使匣内的器物在均衡稳定的弱还原气氛中烧成,烧出的瓷器釉层均匀、光亮、滋润,但颜色呈现的大多应是黄绿而非翠青。

炉钧釉烧制艺术


炉钧釉烧制艺术

炉钧艺术失传后重新试烧时一种无奈的选择,是朦朦胧胧、孜孜矻矻、因陋就简的一种探求?或是下意识里试用最古老的方法来保存宋钧最原始的风韵?就在一个风箱小炉内,装上单件或数件,用焦炭捂火还原的方法,三至四个小时即可烧成。这种方法从清末光绪年间至今竟沿烧不断,而且竟然成就了有别于窑钧的一个独特的工艺,成就了钧瓷一个名贵的品种,真是不可思议的神奇。

炉钧釉艺术烧制:想想这种方法就充满着一种艰辛和执着。神垕卢氏三代人为恢复失传的钧瓷技艺,借鉴清时期景德镇“炉钧”的烧制工艺,前赴后继,土方上马,无数个日日夜夜,耗尽了家中仅有的资财,如宗教徒般的虔诚和度越,靠风箱的抽拉排闼反复试验,在小小烘炉内呕心沥血,竟然打开了钧瓷烧成的通道,固定了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烧成技艺,奠定了钧瓷走上复兴之路的基础。那是卢家超常付出的天酬,是钧瓷先人一种通灵的智慧。“炉钧”也称“卢钧”,它就是卢家的化身。

想想这种方法又别有一番情趣。现代人同样用这种最原始、最古老的方法,在自己的庭院内,远离了大窑生产的喧闹,构筑一个类似打铁的小烘炉,依然是风箱呼呼,火焰熊熊,大汗淋漓中透着一种惬意,孤寂执着中追求着一种快乐,一不小心就可能烧出一种愿景,一个绝品。真是一滴水里映日月,小格局里大气象。

炉钧釉钧瓷画缸

无缘见到炉钧实物的芳容,炉钧釉艺术烧制只听传说,就觉得有种诗意和独特。无意中,翻看了几件炉钧的图录,直为它的曼妙所惊诧。那真是斑驳陆离,古色古香,浑厚温润,仪态万方。它有宋钧的端庄古朴,却似乎多了些沧桑老道;它有宋钧的淡雅冲和,却分明多了些珠光宝气;它有宋钧的静谧深邃,却似乎多了些流光溢彩。如果把宋钧比作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它就是历经风霜的苍苍老者。如果把宋钧比作温柔娴淑的成熟少妇,它就是风情万种的华丽夫人。

最早描述炉钧风貌的为清人的《南窑笔记》:“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觉得这种描述太客观,很不尽意。翻阅后世资料,对炉钧的记载仍缺乏有新意的内容。任何比拟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甚至是蹩脚的。炉钧的曼妙,同传世宋钧一样,往往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任何比拟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甚至是蹩脚的。炉钧的曼妙,同传世宋钧一样,往往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没见过清末陶瓷艺人卢天恩、卢天福、卢天增兄弟烧制的天青挂玫瑰红的鸡心盘、天青带朱砂红的乳钉瓶,据说大英博物馆曾误作“宋钧”收藏。没见过卢光东、卢光文兄弟烧制的青绿挂红、玉润晶莹的炉钧桃子,据说开封的古玩商曾作为宋钧以400银元的高价收购。炉钧仿宋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几至让解放前郑、汴的古玩商店都挂上“谨防卢钧”的招牌,其真伪难辨的曼妙可见一斑。由此可见一斑。曾想购藏一件炉钧欣赏把玩,也见过市场上气烧的炉钧,青绿中加带金斑、红斑、紫块儿暗点,确也古意盎然。但总觉得气烧的东西太灵便、太轻巧,古朴中带有一丝粉嫩,斑驳里少了一分苍劲。感情里炉钧的朴厚只适宜古拙的烧制,那才配得上它的分量。

炉钧釉艺术烧制:曾想过购藏一件炉钧欣赏把玩,也见过市场上气烧的炉钧,青绿中加带金斑红斑、紫块暗点,确也古意盎然。但总觉得气窑的东西太灵便、太轻巧,古朴中带有一丝粉嫩,斑驳里少了一分苍老。感情里炉钧的朴厚只适宜古拙的烧制,那才配得上它的份量。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