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豆青釉如意耳六方瓶

魏晋崇尚青瓷的审美,经过宋代发展,元代达到完美;明清两朝对青釉均有创烧,这只六方瓶陶工们在原有玻璃青釉基础上,开创出了失透的,乳浊状的瓷釉,一改以往南青北白时期,那种一览无余,可透彻见底的青釉传统,从而创造了“青翠欲滴,温润如玉”的青釉佳器。

青釉烧造,已有近四千年历史,自创始之初,便为世人所钟爱。本品釉色精良莹澈,似秋水如碧玉,必是精于还原之火,方能烧出如此美色,南宋龙泉曾有所见,后或失传,元、明之瓷均不能与其比肩。至清雍乾两朝,此等釉色再现于世,并不常见,多以小件为主,兼之六方瓶式者,则更只偶有见之。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焉”,为迎合皇帝好古博雅的审美情趣,督陶官唐英苦心经营,竭力求索,不仅按照造办处的“内发旧器”仿烧各色宋青釉,更派出幕友吴尧圃探访各地窑址,捡拾瓷片标本,考察釉料的配方。按《陶成纪事碑记》残碑遗文记:“仿米色宋釉,系从景德镇东二十里外,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款式。粉青色宋釉,其款式色泽同米色宋釉,一处觅得。”由此可推测,本品之青釉乃唐英根据湘湖窑址的瓷片标本研发而成,其色泽与宋时古器几可乱真,且独以色调纯美取胜,如此细致讲究的造作,可谓后无来者。

此豆青釉如意耳六方瓶为乾隆亲命御窑场烧制而成;撇口,束颈,通体呈六方形态,肩下渐收,六方足,颈部塑如意耳一双。瓶型俊雅秀美,釉色柔润淡雅,极具宋瓷美韵,应属乾隆御窑摹古之物,殊为难得。

乾隆 豆青釉如意耳六方瓶

尺寸:

口径:11.1X7.8cm

高:39.2 cm

足径:7.8X11 cm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下)


中国陶瓷工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至清朝乾隆时期达到历史顶峰。此时的陶瓷制人穷极工巧、品种翻新,许多品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件外粉彩内青花镂空六方套瓶即为这一时期的登峰造极之作。

琢器比圆器工艺难度大,六方瓶不能上圆盘拉坯。成型困难;镂空工艺要求极高,镂空后的瓷胎由于应力改变,烧造中极易变形;另外,内青花外粉彩套瓶工艺须二次人窑烧成,成品率极低:诸多不利因素使得这件传世作品极为罕见,目前已知仅存两件,另一件现藏台北鸿禧美术馆。

中国瓷器制作在清雍乾盛世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康熙晚期甚至雍正一朝,瓷器生产在恢复、仿制、创新上步伐坚实;进入乾隆初年,为迎合乾隆皇帝的嗜好,督陶官唐英又创烧了一些奇特的品种,供宫廷陈设。在乾隆八年唐英的奏折称"夹层玲珑交泰瓶”等九种新拟式样中,就包括这件外粉彩内青花六方套瓶。

这件作品通体施紫金釉,在口足部施金釉,包括镂空都在表明仿金属工艺效果。纹饰中西合壁,双钩西番莲,镂空灵芝、佛手、寿桃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陶瓷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此瓶贴有“FonnthillHeirlooms”的收藏标记,仅此即可证明,此瓶为1860年英法联军人侵中国期间,洛克爵士掠得后售与莫里逊氏的圆明园遗物。

一百四十年来,此瓶漂泊海外、多次易手。今天,终于荣归故里。可谓祖国之幸事,民族之幸事。

乾隆仿哥釉粉彩花鸟纹饰描金六方瓶


清乾隆帝尤喜赏哥窑,尝然欣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据清蓝浦《景德镇陶录》称:“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可见此时仿古技艺之高。

窑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

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金丝铁线”;再者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故有“紫口铁足”之说。

于是“金丝铁线”、““紫口铁足”成为宋代哥窑的最大特色,使其在后世依然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

此哥釉粉彩花鸟纹饰描金六方瓶,为乾隆亲命御窑场烧制而成;撇口,束颈,通体呈六方形态,肩下渐收,六方足。瓶型俊雅秀美,勾染皴擦,浓淡相宜。瓶口描金,并以如意纹、回纹等辅纹做点缀。

瓶身正面绘粉彩花鸟纹饰,花卉色彩娇艳,花瓣轻盈俏丽,浓淡相宜,为突出主体花头,特意将叶子部分作低调处理,明暗变化柔和,形成浓艳与淡雅的对比,颇具层次感和立体感,鸟儿俏丽枝头,仰头鸣叫,神情生动自然,一幅春意盎然、活跃灵动的花开鸟鸣图跃然瓶面。

内壁及底部均施松绿釉,釉质紧致细密,釉色素雅大方。显示出乾隆期粉彩瓷富丽繁缛的特色。底款为蓝料双框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足底因年代的风化,不同程度上会形成高低不平的凹凸小坑,整体呈现出老气自然、干燥、统一的色泽。无泥浆粉土及其它洗不干净的人为物,无人为作旧而被复烧的痕迹。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中)


中国陶瓷工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至清朝乾隆时期达到历史顶峰。此时的陶瓷制人穷极工巧、品种翻新,许多品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件外粉彩内青花镂空六方套瓶即为这一时期的登峰造极之作。

琢器比圆器工艺难度大,六方瓶不能上圆盘拉坯。成型困难;镂空工艺要求极高,镂空后的瓷胎由于应力改变,烧造中极易变形;另外,内青花外粉彩套瓶工艺须二次人窑烧成,成品率极低:诸多不利因素使得这件传世作品极为罕见,目前已知仅存两件,另一件现藏台北鸿禧美术馆。

中国瓷器制作在清雍乾盛世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康熙晚期甚至雍正一朝,瓷器生产在恢复、仿制、创新上步伐坚实;进入乾隆初年,为迎合乾隆皇帝的嗜好,督陶官唐英又创烧了一些奇特的品种,供宫廷陈设。在乾隆八年唐英的奏折称"夹层玲珑交泰瓶”等九种新拟式样中,就包括这件外粉彩内青花六方套瓶。

这件作品通体施紫金釉,在口足部施金釉,包括镂空都在表明仿金属工艺效果。纹饰中西合壁,双钩西番莲,镂空灵芝、佛手、寿桃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陶瓷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此瓶贴有“FonnthillHeirlooms”的收藏标记,仅此即可证明,此瓶为1860年英法联军人侵中国期间,洛克爵士掠得后售与莫里逊氏的圆明园遗物。

一百四十年来,此瓶漂泊海外、多次易手。今天,终于荣归故里。可谓祖国之幸事,民族之幸事。

乾隆粉彩描金开光花鸟纹如意耳撇口瓶


乾隆尚如意,珍其祥瑞,在位时以不同材质制成的如意数以千计。本器以如意作耳,取其吉祥顺心之兆。如意和八吉祥原为佛教象征,至乾隆时,宗教意味已失,纯为祥瑞图案,甚或与道教纹样混淆。整器造型精巧别致,气质雍容,釉色莹润,纹饰精美,图案生动明快,尽展乾隆时期瓷器繁缛奢华的艺术风格特征。

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这时粉彩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撇口瓶等甚为流行。

这些工艺繁复,色彩浓艳明丽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志制品中的杰出代表,同时,装饰工艺的发展使得仿生瓷器的成功烧制成为可能,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层次分明的色泽,石,木及各种动植物的色调和质感都能够准确细致的加以表现。

此时期的粉彩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形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如此粉彩描金开光花鸟纹如意耳撇口瓶以黄釉为基调,瓶身环饰各式花卉,腹部两面开光绘花鸟纹图案。金线描边,敷彩鲜艳,花地分明,均匀不紊,更显雅致独特。

乾隆 粉彩描金开光花鸟纹如意耳撇口瓶 尺寸:

口径:10.7cm

高:38 cm

足径:15.3 cm

乾隆粉彩描金开光花鸟纹六方瓶


乾隆帝对艺术的品鉴与创新,乃是基于对文化艺术的深切爱好,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出对艺术活动与文化事业的投入,以及游历怡情乐志,并付之于艺术创作的诸多轨迹。

身为一国之君,乾隆的生活几乎等同于政治,然而在内心深处却充满着对文人世界的憧憬。盘山的静寄山庄是他所向往的恬静居所,他幻想过取代古画中的人物。

或者化身文人雅士,游弋于理想的山水之中,或化身普贤,浸润于宗教空无的境界中,透过种种乾隆御制器物,可以窥见乾隆帝个人深层而多面的人生哲学。

六方瓶又称为“六棱瓶”,于明中晚期开始流行的瓶式之一,因瓶体作六棱柱形而得名。此瓶乃乾隆年间的创新之作,缤纷繁缛的纹饰,使人眼花缭乱标新立异,造型沉稳又不失韵味。

通体由五彩斑斓的精美纹饰所覆盖,除瓶腹开光处以外,整瓶均不漏地。细腻独特的纹饰也极为罕见,可以说御窑厂的工匠将此瓶的粉彩工艺运用到了极致,让人眼前一亮之感。

此器成型工艺复杂,烧制难度颇大。开光处留白可见胎质洁白细腻如玉,与整器的纹饰相比有强烈的视觉差,更加体现了开光处精美的花鸟绘画,彰显了皇家气派与风范。

此瓶乃御窑厂的陶工与宫廷画师的完美合作,反映出乾隆官瓷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纹饰设计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堪为乾隆皇帝思想开明,能够及时吸收新鲜事物的很好例证。

清朝乾隆粉彩描金花卉纹辅兽耳方瓶


乾隆一朝,瓷艺精进,督陶官唐英殚心竭虑,仿古采今,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铸就千古不遇之辉煌。乾隆皇帝爱好广博,藉以御窑厂之能工巧匠,以瓷为胎,敷设粉彩,精描细绘,为中国彩瓷之名品。

粉彩描金花卉纹辅兽耳方瓶就烧制于这一时期,该瓶呈方型通体施白釉,配以鎏金工艺点缀,别致而典雅;白釉宝光内蕴,釉层肥厚,润泽如玉,与器身融为一体,颇显古朴素雅。此瓶上承雍正大雅端庄之风格,设色温润雅淡,别具一格,殊为可珍。

而典雅隽秀的器形与润泽瑰丽的粉彩花卉完美地结合,浑然一体,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富有天然韵致,使人领悟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

瓶腹竖绘各种粉彩花卉,透出清雅的意境,色彩层次丰富,意境尽出,表现精湛超凡的画工,非一般匠师能为,应属清宫造办处画师所绘,创造出引人入胜富于遐思的艺术效果。

颈部绘仙鹤红蝠祥云纹,仙鹤红蝠姿态各异,神态怡然,给人传递出“吉祥、高洁、长寿”的寓意。无论从感染力还是在内在神韵上,都达至柔至美与美好寓意的高度统一。腹身侧面延展出两个兽首环耳,兽面双目如牛,两眉圆阔贴首,鬃毛髪缕丝丝精细,长嘴大口,口衔鎏金圆环,显得威猛无比。

各种花卉均无与伦比的美丽,细微之处颇见画工,柔和的线条和艳丽的色彩相互映衬,意境清雅、韵律灵动。不仅表现出喜庆吉祥的寓意,更能让我们领略到画之海洋的秀美。各种花卉争奇斗艳,叶片挺拔舒展,一阵轻风吹来,隐约闻得缕缕花香,给人舒心、爽朗之感。

无论从哪个方面均为乾隆时期技艺高超,品质优良之精品,与当时社会上常见的“文人雅玩”、“民间精品”有着明显的区别,显示出富丽典雅的皇家气派,是供给最高统治阶层欣赏使用的的陈设观赏瓷。

矾红描金龙纹如意耳扁瓶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制瓷业,官窑、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映射了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御制瓷器及工艺品一向是工艺水平的极致表现,清朝皇室对此类对象的喜好与要求,更是助长了工艺水平的发展。这三个朝代中的御制瓷器做工精致,选料考究,绘工细腻,布局生动,一直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当难得的御制瓷器及工艺品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它们就会为世界各地藏家追捧。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均热衷于收藏古物,故影响所及,御制器物亦是精益求精。如乾隆皇帝,他自身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对器型、图案、色彩、品种要求很高,所有御制瓷器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方可烧造。而对于这些御制瓷器,工匠们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打造。于是乾隆时期成为清代官窑的顶峰,将瓷器的工艺性发展到极致,达到了后世不可企及的高度,所烧瓷件无论釉色品种、造型、纹饰,都集中国瓷器烧造之大成。

乾隆帝崇古之情尤甚,因此多有对历代名瓷的临摹与仿制,但又不拘泥于故有形制,屡有创新。扁瓶是在明代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大扁瓶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器形。在清宫档案中,这种双耳扁瓶被称为“宝月瓶”、“马褂瓶”或“放大马褂瓶”,是乾隆皇帝颇为青睐的器形,因此扁瓶成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乾隆帝屡次下旨命唐英烧造,其外形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变化多样,异彩纷呈。如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五日下达的烧造清单中,就有“宣窑青花放大马褂瓶一件”。

矾红是中国最古老的釉上红色彩料,宋定窑红彩、磁州窑系已出现,到后来成化斗彩、万历康熙五彩也都是以矾红作为红色彩料。但是由于原料的纯度、制作工艺及烧烤温度等各种条件不尽相同,矾红呈现出多种色调。明代多偏向枣红,清代以后则多偏带有橙味的砖红色。到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进步,色泽鲜艳,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嘉庆以后,矾红色泽不佳,至光绪时才稍有起色。

以这件扁瓶为例,即用矾红彩料,此瓶侈口,束颈,斜肩,颈中部至肩附对称如意式双耳,扁腹,圈足,底部“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此器以矾红描金手法绘饰神龙盘飞祥云之中,龙首瞪目,冲发,龙身矫健盘旋,龙身金鳞片片,龙须威武雄壮,指爪犀利,动感十足,苍龙腾跃,气势雄伟。整观此器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形制端庄雅正,矾红描金绘饰大气,庄重典雅,贵族气派尽显,为乾隆年间瓷器少有珍品,极为珍贵。

清豆青釉青花八仙人物方瓶一对


这对瓶外形为四方形,撇口束颈,斜腹下收,在豆青地上用青花描绘人物,青花发色沉稳,豆青色莹润,主题纹饰为八仙,乘祥云,持法器,一派神仙凌云之态。此瓶工艺较为复杂,非用旋床旋坯成型,而是使用长方形泥片拼接成型,之后晾坯烧造,费工费料,故数量不多,自清代中期开始,神仙人物、斗鸡戏狗一类的图案十分盛行,这也与当时安定兴盛的社会环境有关,故绘画此类神仙轶事图案的器物较多,这也是清代中期社会闲逸风气的一个典型写照。

各位爱好收藏的朋友,我们在买入之前一定要找有国家资质的专家看一下,友情提醒且不要找收藏爱好者看,或许你觉得让收藏爱好者看一眼也就十几块钱,那你有没有想过收藏爱好者就是来挣这十几块钱的那,聚少成多。也就是抓住了人们这种钱又不多又可以鉴定一下的心理,打着幌子做鉴定;你拿着他的鉴定出手能给你带来有力的帮助吗?而你拿着故宫、国博的鉴定专家结果,这种分量你应该是分的清的吧;而当你买到假货的时候不要说古玩行业水深,而要从自身找原因,如果不贪图小利,如果懂点鉴定,又何来被骗;关注我们账号,每天推送一篇文章先从鉴赏知识还是从新学习古玩;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乾隆豆青釉如意耳六方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乾隆豆青釉如意耳六方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乾隆黄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