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釉

青白釉又叫影青。它是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的独创。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加上烧质极薄,器上的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在花纹边上,现出一点淡青色,其余几乎都是白色,故称青白釉。也有人将它叫作映青、隐青或罩青的。

南宋时,采用覆烧方法,青白釉瓷器产量激增,以景德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南方青白资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入元以后,青白釉略显青色,也不象宋代那样清澈透亮。M.tAocI52.cOM

扩展阅读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色品种,青白釉来源于瓷器的釉色,又称影青,是介于青白之间的一种釉色,青中泛白或白中闪青,故称。釉面莹润如玉,敲之声音如磬,被当时人称为“假玉器”。多见刻花、划花及印花装饰,并有各种各样的瓷塑。元朝在瓷业产区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专门生产宫廷及皇家用瓷,烧造出了像青白釉观音菩萨像、青白釉多穆壶及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青花瓷,对景德镇制瓷业进行了统一管理,促进了元代瓷业的发展。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元(1279-1368) 北京西城出土

此尊观音菩萨像呈观水中月姿势,故称“水月观音”,是唐代画家周昉最早根据玄娤《大唐西域记》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创造,之后广泛流传,宋代较为流行而逐渐世俗化。观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

“水月”意为“水中之月”,在佛经中寓意佛法皆无实体。身后的一轮圆月可以说是水月观音的标志。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出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五代时期所见的水月观音为男性形象,面部有胡须。宋代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表现形象多种多样,所见水月观音形象已演变为女性形象,面容娇美,体态阿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

古代瓷器: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色品种,青白釉来源于瓷器的釉色,又称影青,是介于青白之间的一种釉色,青中泛白或白中闪青,故称。釉面莹润如玉,敲之声音如磬,被当时人称为假玉器。多见刻花、划花及印花装饰,并有各种各样的瓷塑。元朝在瓷业产区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专门生产宫廷及皇家用瓷,烧造出了像青白釉观音菩萨像、青白釉多穆壶及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青花瓷,对景德镇制瓷业进行了统一管理,促进了元代瓷业的发展。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元北京西城出土

此尊观音菩萨像呈观水中月姿势,故称水月观音,是唐代画家周昉最早根据玄娤《大唐西域记》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创造,之后广泛流传,宋代较为流行而逐渐世俗化。观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

水月意为水中之月,在佛经中寓意佛法皆无实体。身后的一轮圆月可以说是水月观音的标志。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出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五代时期所见的水月观音为男性形象,面部有胡须。宋代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表现形象多种多样,所见水月观音形象已演变为女性形象,面容娇美,体态阿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

甜白釉


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甜白釉在清代还有烧造。康熙甜白釉有奶粉般的色泽,白而莹润,无纹片,也称奶白。

宋代青白瓷粉盒


宋代是我国陶瓷的鼎盛时期,瓷器窑址星罗棋布,各具风格。宋代景德镇窑在前代青瓷和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创造出独具风格的青白瓷。这种瓷器看上去如冰似玉,洁净高雅。集“南青北白”之大成,而倍受青睐,受到当时社会的欢迎,享誉海内外,并影响发展到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广大地区广为仿效烧造,并共同形成了青白瓷系。

宋代青白瓷,以景德镇烧制的最为著名。当时的景德镇青白瓷品种主要有:盘、碗、杯、托、注子、注碗、熏、灯盏、盒、枕等。其装饰手法丰富多彩,北宋前期的青白瓷无花纹,以器型的规整和玉一般的釉质取胜。中期以后,它的装饰以刻花为主,兼有印花、浅浮雕、镂空、堆塑。色调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里藏花,若明若暗,韵味无穷。

粉盒,顾名思义,是种盛放“粉”的器具。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女子就开始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变媸为妍。瓷粉盒创烧于唐,而广为流行于宋,是宋代整个社会最普遍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和妇女陪嫁的用品之一。

此宋代青白瓷粉盒,粉盒通高4厘米,腹径7.7厘米,器型呈扁圆形,子母口,盒盖底基本对半,合盖后,腹微凸,瓷盒釉质肥厚莹润,釉色白中泛青闪黄,光润闪亮,盒盖与盒底吻合严密,盒底无釉,胎呈白色。顶面模印凤穿花纹,线条流畅简练,立体盛强,器型小巧玲珑,构思精巧,制作精致,充盈了女性的温柔和青春美丽,使人遐想万千,爱不释手。

陶瓷名词:卵白釉


卵白釉——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好似鹅卵色泽,故名,元代景德镇窑始烧,元代军事机关枢密院在景德镇订烧的卵白釉瓷,在印花花卉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款,故又称"枢腐瓷".卵白釉瓷延烧到明初。

两宋青白瓷赏析


景德镇自古以来水土宜陶,有着悠久的陶瓷历史。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是在五代白瓷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创烧的一种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

北宋 青白瓷葵口碟

北宋 青白瓷盘口双系执壶

北宋 青白瓷花口瓜棱瓶

北宋 青白瓷带盖三足炉

北宋 青白瓷四系盖罐

北宋早期的青白瓷,尚属草创期,其胎质粗糙,质地疏松,青白釉色不纯,釉面开有细小纹片,釉层稀薄,且施釉多不及底。北宋中、晚期景德镇青白瓷的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装饰方法刻花和印花为主,多在碗、盘的内壁。

南宋 青白瓷鼓钉纽斗

南宋 青白瓷八卦方耳三足炉

南宋 涩胎玄武(左)和青龙(右)

南宋 青白瓷蒜头瓶

南宋时期的景德镇青白瓷,也经历了南宋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历程。早期是青白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具有典型的青白瓷的审美特征;南宋中期以后,景德镇受定窑影响采用复合支圈覆烧法,盘、碗的口沿也形成"芒口"。此时胎质比以前稍粗,釉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白,一类偏青。造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签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装饰手法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为多,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繁缛,除花卉、水波游鱼外,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

北宋和南宋时期的青白瓷,具有不同的历史风貌和风格特征,但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和共同的审美风格和魅力,它是整个宋代审美思想、审美观念的折射与反映,是宋代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适应和满足了宋代社会审美的和实用的需要,是宋代哲学观念、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综合反映。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