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江西·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展开幕

7月7日下午,由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主办,武汉工艺大楼、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武汉工艺美术协会承办的“道法自然”——江西·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名家展在武汉工艺大楼四楼工艺美术陈列馆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共展出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名家包括况东苟、李家正、傅建荣、徐萍、孙文革、李翔、胡达民、汪开潮、胡晖、吴雪炉、黄忠等11位国家级、省级大师的精品杰作160余件,充分展示了当今陶瓷艺术的最新发展成就,为江城人民奉上了一份艺术大餐,供藏家朋友及陶瓷艺术爱好者们品鉴与收藏。华中文交所总裁程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按照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动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文化产品创新要素市场”的战略目标,华中文交所坚持走“文化艺术+金融+互联网”之路,采取了系列创新举措;作为世界瓷都,景德镇陶瓷享誉海内外,此次鄂赣成功联姻办展,对于推动两地文化艺术品市场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中文交所将进一步发挥平台功能,大力推介两地工艺大师,为工艺精品提供多种展示、交易方式。开幕式上,华中文交所与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武汉工艺大楼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三方将按照“长期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嬴”的原则,就传承、弘扬、保护、开发荆楚工艺美术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商业资源整合定制、金融资本、商业线上线下平台运营、教学研究、营销推广等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开幕当天,为回馈嘉宾及藏友,湖北文交拍卖有限公司主持举行了“大师作品无底价竞价购”活动,上拍14件拍品,不到一小时就竞拍一空,成交率100%。8月12日,还将举办第二场拍卖会。m.TaOcI52.com

延伸阅读

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


陶器为全人类共有,瓷器则是中国的创造。中国是文明古国,陶瓷源远流长。中国瓷器烧成,经历了由陶到瓷的继承与发展的历程,构成了中国陶瓷绵延不断的进步与发达的历史特点,在八千年陶瓷生产的历史长河中,从陶到瓷,到陶、瓷齐驱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基本脉络。

景德镇制瓷集中国历代陶瓷科学、工艺、艺术之大成,在继承我国铁、铜、钴三大釉系的丰富基础之上,发展创造出了成体系的硬质瓷系列高温颜色釉和低温颜色釉。景德镇瓷器在官窑和民窑并蓄五百年的相互促进发展中形成的瓷器艺术传统,被海内外誉为国瓷的象征,在世界陶瓷史上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光辉。这期间以进步完善的景德镇中国硬质瓷体系和瓷艺装饰艺术,对世界各国陶瓷业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前半叶,中国处于多事之秋,晚清至民国期间陶瓷业每况日下,几乎濒临人亡艺绝的境地。新中国建立,国家对传统陶瓷艺术和陶瓷产业进行了恢复和发展,使中国陶瓷获得了新生。50年代初期,为保障百姓生活用瓷的基本需求,国家对陶瓷业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生产方式则从手工业过渡到了机械工业。中国陶瓷工业生产自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经历了恢复、改造与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国家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对中国传统陶瓷技艺和艺术,按照政府对工艺美术传统文化提出的“保护、发展、提高”方针和“适用、经济、美观”的生产原则,在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南北传统产区,实施了一系列恢复、发展工作。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责成文化部、轻工业部组织承制“建国瓷”,并由周恩来总理审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庆典用瓷。“建国瓷”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承担并完成设计方案,由轻工业部主管设在景德镇的建国瓷制作委员会,组织数十个手工作坊同步完成制作的大型工程。建国瓷是新中国第一代专家和名艺人结合的成果,是20世纪50 年代以来中国传统陶瓷恢复的里程碑。景德镇瓷器传统手工技艺与艺术的恢复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始的。1954 年,文化部与地方政府组织中央美院师生与景德镇名艺人百余人,历时一年,烧制名瓷数百件,参加“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展”,分别赴印度、前苏联、东欧等国进行文化交流。与此同时文化部调拨了故宫博物院典藏的近干件景德镇历史名瓷,为恢复瓷艺参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景德镇陶瓷馆和景德镇陶瓷研究所。

20世纪50年代,景德镇陶瓷工业首先得到恢复和发展,一方面依靠以八大名家为代表的名艺人、老工人总结传统的制瓷技术和宝贵经验,另一方面组织有关科学研究单位的技术力量合作,致力于传统名瓷的研究、恢复和发展,从科技角度对传统名瓷系统进行了科学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老一代名师,陶瓷美术家王大凡、王步、刘雨岑、陆云山、王锡良、张松茂、汪桂英、戴荣华、李雨苍等陶艺家设计并制作了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等首批用瓷以及国家礼品瓷和中国驻外使馆用瓷。这一时期的作品代表了景德镇陶瓷恢复发展中的高峰期。

改革开放为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新的环境空间。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景德镇陶瓷馆建立了实验研究室,率先展开了对元、明、清青花瓷工艺的研究和恢复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和科研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相继设立了省、市级研究所,在深入探索元明制瓷工艺及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拓宽了景德镇现代瓷艺的表现形式,在艺术风格和工艺模式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瓷艺材质和装饰工艺相互交融,从传统程式化装饰模式向个性化风格转变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及企业改制,景德镇的手工制瓷传统得到恢复,并向纵深发展。众多小型企业和作坊在参与陶瓷制造过程中,在传统成型和烧制方面有突破性的创举。例如,澳大利亚间歇式气体化窑炉的推广和普及,使景德镇艺术瓷生产从固定温度、升温曲线、窑炉气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景德镇还组建了部属陶瓷职工大学,为景德镇乃至全国各产瓷区培养了大批陶瓷工艺和艺术创研人才,成为陶瓷战线上不可忽视的生力军。随着近年来中国陶瓷产业经济的兴旺发展,景德镇陶瓷学院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正朝着多学科、国际化大学的方向发展。自上世纪60 年代起,景德镇陶瓷学院向各大陶瓷产区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已经成为学术、科研、创作中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现代陶艺发展中起着主力的作用。

50年来,景德镇陶瓷艺术在继承和发展中所走过的路,大体上也概括了中国其他传统陶瓷产区经历的状况,中国陶瓷艺术从上世纪50年代恢复开始,确实得到了发展,在发展中也经历了曲折,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一切确实需要我们反思与展望。

景德镇的陶瓷雕塑艺术


“雕塑瓷"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简称瓷雕。它的制作需经模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操作,再经高温烧制才能完成。

万历寿星瓷雕

紫金釉达摩瓷雕

青花布袋罗汉雕塑

瓷塑杜甫像

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据记载,隋代就已开始了陶瓷雕塑的制作。宋代,瓷塑的品种日益增多,而且工艺水平大有提高,所出成品灵巧、典雅、秀丽。元代工艺水平大有提高,风格雄健、豪放、凝重。明代景德镇发明了适合于陶瓷雕塑加彩的五彩颜色,因此雕塑技巧也随之由简朴进入精致,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陶瓷雕塑,其中以佛像最为著名。清代至民国时期,景德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瓷雕产区之一,所产的瓷雕题材丰富,品种多样,技法娴熟,形式新颖,塑彩结合,塑釉烘托,开创了瓷雕艺术的新天地。

天青釉“伐木小憩”雕塑

无光白釉“白求恩”雕塑

豆青釉“乒乓传友谊”瓷雕

无光釉“四老奏乐”瓷雕

捏雕菊花霁蓝釉瓶

当代的景德镇陶瓷雕塑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圆雕、捏雕、镂雕、浮雕等;题材广泛,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等,千姿百态,无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形式多样的装饰风格,丰富了雕塑的表现能力,使作品生动传神,具有非凡的艺术效果。

加彩捏雕“鹤鹿同春”

加彩“飞天”瓷雕

加彩“展翅”松鹰瓷雕

随着雕塑瓷的不断发展,景德镇诞生了一大批擅长瓷雕的陶瓷艺术大师。游长子、徐顺元、蔡寿生、杨海生、杨秦川、蔡金台、曾龙升、蔡敬标、何水根、曾山东、张育贤、唐自强、刘远长、周国桢、姚永康等都是各时期拔尖的艺术人才,他们为传承和弘扬景德镇的瓷雕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


创新离不开传承,离开了传承的创新是荒谬的,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更是如此。但我们队传统的文化艺术也不能全盘吸收,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需要我们去甄别。当今景德镇陶瓷艺术多数是陶瓷绘画,本文就以陶瓷绘画为个案进行研究,以此抛砖引玉,希望能为陶瓷艺术家的创新提供启示和思路。

当今的景德镇陶瓷绘画风格往前追溯是民国时期、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而新粉彩再向前追溯就掉链子了。但跳过这个环节,继续往前追溯就是明清极为兴盛的粉彩、五彩和青花。所以,浅绛彩为何异军突起,一直是学界探究的话题。

学界关于浅绛彩瓷兴起的解释主要有四种:一是天平太国运动中御窑厂烧毁后画师流落民间;二是“新安画派”的影响;三是“海派绘画”的影响;四是黄公望浅绛彩画的影响。但这些解释多是泛泛之言,一笔带过,还没有哪种解释有根有据,让人信服。

先来分析第一种解释,御窑厂被烧后画师流落民间,他们不再受宫廷约束,为迎合民间创作出了简单易行的浅绛彩瓷,这种说话似是而非。御窑厂画工流落民间,为何偏要选择浅绛彩瓷?他们可以继续绘制工艺简单的青花和五彩,没必要一定绘制浅绛彩瓷。第二种解释是“、新安画派”的影响,虽然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为代表的新安籍画师占浅绛彩瓷画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但事实上在有关“新安画派”的资料中,找不到任何浅绛彩瓷画家的记载,在浅绛彩瓷画作中也几乎不见模仿某“新安画派”的影响。第三种是“海上画派”影响说,仅从时间上来看此论就不成立,“海上画派”形成于上海开埠后的19世纪50年代,而梁基永通过考证提出浅绛彩瓷兴起于道光末年(1935--1850年前后)。可见,两个画派几乎同时兴起,还谈不上谁影响谁。

第四种解释,元代文人画家黄公望对浅绛彩画的影响,此说分析起来就比较复杂。浅绛彩瓷受黄公望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黄公望的浅绛彩画为何在明清景德镇陶瓷兴盛时期都没动静,偏要等到数百年之后才发生作用呢?显然黄公望的浅绛彩画并不是导致浅绛彩瓷兴起的直接原因。不过,间接影响还是有的。当我们顺着黄公望浅绛彩画的历史发展脉络,不期然地发现在五百年后还真的促使了景德镇浅绛彩瓷的兴起。只不过,在这五百年里黄公望浅绛彩画所代表的文人写意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为景德镇浅绛彩瓷的兴起提供了直接的动力和契机。

文人画兴起子唐宋时期,兴盛于元明清时期。文人画与文人这一集团密切相关。随着唐宋科举制的推行,大批掌握儒家经典的文人士子进入统治阶层的上层。他们有着儒家匡世济民的理想信念,渴望建功立业,造福天下,但由于现实的原因往往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使得他们心中积郁起难抒之气。所以,他们往往通过吟诗作画抒发出来。正如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一文中所言: ”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土,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郭若虚提出绘画只不过是文人雅士寄情寓意的载体而已。到了元代,由于文人阶层普遍被排除在统治上层之外,这使得他们更是牢骚满腹,胸中积郁不平之气更多。元代文人画之所以盛行与他们心中的积郁不平之气太多有关。元代倪瓒说他的绘画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所以,文人画不过是文人画家抒情写意的载体而已,不求形似的笔墨表现 形式也只是为抒情写意服务的。

但宋元文人画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时期则发生了变化。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和八股取士,使得明清文人们普遍缺乏匡世济民的理想信念, 在绘画中也普遍缺乏寄兴寓意的艺术追求。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不再以画为寄,而是以画为乐。董其昌虽然推崇元代的倪瓒、黄公望等文人画家,并摹仿他们的绘画,但他只是把绘画当作消遣玩乐的工具而已。他把这些元代画家的笔墨加以提炼,形成一套程式化的笔墨表现形式,从而使得笔墨自身的表现形式成了绘画的重点。董其昌注重笔墨自身,自然主张引入书法的笔法 笔意入画。他说: “善书必能善画,善画必能善书,其实一事耳。”董其昌提出书法和绘画其实是一回事。这样一来,引书入画成了文人画的关键。

但这一嬗变并没有结束,经过清中后金石学风的影响,更进一步将明清文人画家所倡导的引书入画嬗变成为以书作画。乾隆年间的翁方纲、邓石如,嘉道年间的阮元、包世臣的金石学风直接影响了当时画家的创作,如邓石如的金石书风影响了“扬州画派”中的郑板桥、高凤翰及金农等人。清末金石书画家王学浩说: “有人问如何是士大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

他清楚明白地提出只要运用书法的笔法笔意作画就是文人画了。至此,高深的文人画变得简单易行,能书会写的画家都可以创作文人画了。清末许多画工出身的画家引书入画,俨然咸了文人画家,如画工出身的海派画家任伯年。至此,文人画和画工画(包括工艺美术)在创作理念上已经没有区别了,即在画工画中引入书法即可被看作是文人画了。这使得本是工艺美术家的陶瓷创作者可以凭借诗书画印的功底创作陶瓷文入画了。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浅绛彩瓷兴起了。浅绛彩瓷在技法、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深受清末以书作画的影响,在画中融入了书法的笔法、金石的笔意、深远的意境。多数浅绛彩瓷画家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浓郁的书卷气,他们不仅书法功底深厚,而且诗文造诣颇高。他们还经常以画会友,诗文唱和。他们所创作的浅绛彩瓷有着强烈的文人意味。浅绛彩瓷彰显了陶瓷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而淡化了陶瓷的装饰性和工艺性。余继明说: “(浅绛彩瓷)人称文人瓷画。文人画的写意笔法一览无余。”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深入研究黄公望的浅绛彩画后,竟发现它经过一系列的演变,五百年后还真的促使了景德镇浅绛彩瓷的产生。看似简单的浅绛彩瓷,它的艺术化渊源原来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可见,传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认真地探究。我们只有将所传承的内容弄清楚了,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经过以上梳理,浅绛彩瓷中所存在的精华和糟粕也就清楚了。浅绛彩瓷吸取了明清文人画中的引书入画和金石气,但舍弃了宋元文人画中的抒情写意和终极关怀。这一状况传至民国的新粉彩,再传至当今的陶瓷绘画,都没有引起警觉和调整。所以,当代陶瓷艺术家在进行创新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所从事的陶瓷艺术的渊源流衡量自己能够创新到何种程度。我们不能革掉历史和文化的传统进行艺术的创新。我们只能在这一传承的潮流中添砖加瓦,方有可能在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

景德镇陶瓷艺术与体育元素发展


体育元素在景德镇陶瓷领域的运用既开拓了陶瓷艺术创新和发展思路,也提升了体育的文化品位。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为契机,通过体育元素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提出解决陶瓷产业困境的有效办法。运用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在梳理古代、现代和奥运体育题材陶瓷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体育与陶瓷可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1、引言

古代体育陶瓷风格简朴,制作相对粗糙,古代体育陶瓷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中国古代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画卷,作品器形设计与构思巧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现代日用体育陶瓷设计巧妙,做工精细,产品附加值高;现代体育艺术陶瓷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辉煌时刻为主题,作品制作精良,技法精湛,更符合体育项目科学性,专业性,体育内涵美得到充分诠释;现代高能体育陶瓷更以其高科技水准直接支持体育事业发展,支持运动员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还有部分仿古陶瓷,虽然做工精细,但总体上受文化氛围和体育发展水平限制,并未实现创新的有效突破。

2、景德镇陶瓷艺术与体育元素的发展现状概述

景德镇陶瓷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景德镇陶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作为一种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见证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景德镇陶瓷对世界而言是艺术瑰宝,对中国而言是国人为之骄傲的优秀历史传统文化艺术,而对景德镇而言更为重要的是生活,是祖祖辈辈的景德镇人赖以生存的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袭来,景德镇陶瓷艺术不管从文化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讲已经显能跟不上当今这个经济时代的步伐。

景德镇奥运特许瓷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现代国际交流活动的又一次盛典,在中国文化体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后人必将为之骄傲。景德镇以陶瓷艺术记录了这一经典历史时刻,“景德镇奥运瓷”及七十三款陶瓷的奥运特许商品等一系列的创作为中国,为景德镇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也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构思注入了鲜活体育元素,拓宽了德镇陶瓷艺术的创作空间,使中国、北京奥运和景德镇陶瓷艺术一起再次成为世界的热点和焦点。这些艺术作品必将成为这一历史时刻永久的见证,成为后人回顾辉煌的考证实物。体育是没有国界,没有政治色彩,没有任何阻碍,通行全世界的文化大名片。景德镇陶瓷艺术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申请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的制作城市,大打体育牌,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揉进体育元素,把体育元素作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题材,丰富景德镇陶瓷艺术,充实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发展创新的成功之路,创新产品随奥运赛事观众走向全世界,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丰硕的销售业绩,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史和体育史的研究和考证提供依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景德镇陶瓷艺术因“北京奥运会”而发扬光大,“北京奥运会”以景德镇陶瓷艺术为载体,向世界传递“新北京,新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等先进奥运理念,向世界宣传和普及其他具有神秘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中国武术和各种民间民俗体育项目,向世界展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国度的神奇魅力。以百年奥运为契机,以千年景德镇陶瓷艺术为载体,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强强联手,景德镇陶瓷艺术和中国体育共同开创了一个“双赢”的格局,是奥运营销的成功案例。

3、结语

陶瓷艺术这个中华民族的瑰宝才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一味的抱着老祖宗留下来的那点东西,在现代社会只会被淘汰。在艺术多样化的今天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艺术性与商品性的关系,陶瓷艺术与姐妹艺术的关系,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同时指出景德镇陶瓷艺术不能只想到曾经的辉煌与繁荣,眼光要放长远点。告诉景德镇的陶瓷人,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哪怕是有千年的传统艺术形式也要考虑现代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不但要有创新的制瓷技艺,还要有先进的宣传和营销的理念,只有这样景德镇陶瓷才能走得好,才能走得远。

景德镇工艺彩绘艺术瓷


每当我们说起锅、碗、盆、匙这些日用瓷,都会叹息景德镇已今不如昔,不要说与英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世界上发达的制瓷强国相比,就是国内的广东、湖南、山东、重庆也已远远超过了它。但是,如要说起青花、釉里红、斗彩、粉彩、珐琅、墨彩绘金等这些工艺彩绘艺术瓷,景德镇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没有哪个国家和地方能超越、取代它的世界著名瓷都地位。

从元代景德镇制出精美的青花艺术瓷,一举成名而取代“五大官窑”至今的800余年,景德镇始终以艺术瓷闻名天下。这一文化“积淀”是历代手工制瓷艺人以及全国一批画家会集景德镇而共同铸就的辉煌艺术硕果,这其中有的是紫禁城造办处专为宫廷烧造的“秘活”、“绝活”,从来没有流传至宫外。所以在景德镇能恢复烧制出珐琅彩、粉彩轧道瓷是近几年的事。

在中国陶瓷城、国贸陶瓷市场、陶瓷大世界、南郊陶瓷苑这4个景德镇“主力”陶瓷市场,万余个经营户的瓷器中,绝大部分为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艺术陈设瓷,而能烧制珐琅釉、粉彩轧道瓷、墨釉描金这些宫廷“官窑”器的却是凤毛麟角,仅有三家。他们的制作技术和绘制艺术,从制坯、素烧、喷釉、轧道,到再素烧、贴纸、勾线、绘画、填色、写字、写章等近20道工序一一看来,与当年清宫造办处秘档的详细描述基本一致。

粉彩轧道瓷、珐琅彩瓷这两种官窑器是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发明,工艺重,用料十分讲究,釉料是进口的,烧一件瓷器价格十分昂贵。如今也一样,同样一件艺术瓷,如青花或斗彩,它们的成本仅为粉彩轧道瓷的1/3,投入成本低且成功率高。这些都决定了粉彩轧道、珐琅彩瓷始终是价值连城,存世量少。

中国景德镇,世界传统陶瓷艺术文化的根


古老的中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远在九千年前,黄河流域就兴起了人类史上的艺术,一种带着东方色彩,含着象形文字特色,淋漓尽致表现民族特点的陶的文化诞生了。当陶与瓷交汇在华厦大地,当世界许多地方留下瓷的神韵时,人们不由地赞誉中国的景德镇。人们在追寻着丝绸之路上陶瓷的神韵,在寻找高岭土的密径,在破译瓷之都的神奇。不论岁月悠悠,唐宫里白瓷的光泽,宋廷中影青的靓丽,元区内青花的光耀,明时彼岸刮起的瓷风和清园里瓷的娇媚,无不像一幅画,一首诗,久久地回荡在人们心中。中国的陶瓷为何的如此巨大的魅力,景德镇在向人们讲述着这个美妙的故事。

瓷器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它是由远古的陶演变而来。旧石器代,我们的先祖就开始了制陶,“印纹硬陶”就是我国陶文化的佐证,到东汉,景德镇就出现了制陶业。

南北朝时,公元583年,陈朝大建宫殿于建康,诏新平以陶础贡,巧而弗坚,再制不堪用,乃止。隋朝大业中(公元605-617年)“始作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此,景德镇开始了人间最早的瓷器制作。

望着魏胜耀的《寒江独钓》,不由得想起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饶州府元崔进奏的情景,尽管柳宗元的好友刘禹锡在《柳河东集》中将进奏的时间记为元合8年(公元813年),这种一千多年的误笔,不可能改变柳宗元(805-814年)被贬永州的历史,他十年后才回长安,回京一年后又被贬柳州,在柳州为官五年回京的路上去世。终年47岁,那么805年前或815年间呈奏是最符情理的,这些学术上的问题将留给史学家去证实。不论怎样,柳宗元代元崔进奏的事实,证明了景德镇的瓷器已忧为当朝的贡品,形成了当时瓷器“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局面。

现在我们虽然找不到“陶窑”、“霍窑”的痕迹,但假玉器莹缜如玉,献于朝庭的传说,久久地回旋在瓷都人们的心中。并且唐代的瓷器上就出现过底款,并标明价格、时间。到五代,景德镇陶瓷进入了一个普遍兴烧的鼎旺时期,至今在市区、近郊仍然留有许多古窑遗迹。如湖田古窑址,堆积面积约40万平方米,杨梅亭古窑址是五代古窑的代表作,近郊的湘湖街、南市古窑址等丰富的遗产,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景德镇窑场的风彩。此时,“七死、八活、九翻身”的窑彦出现了,吉祥的中秋之夜,燃起了太平窑。

因为唐末宋初战乱,很多能工巧匠选择了这块四面环山、平和的土地作为避战所,大批的陶瓷文化精英在此汇聚,并在这里创建了人类陶瓷文化的一个又一个丰碑。北宋,青白瓷以胎薄质坚、釉质晶莹、声音清脆,具有透影性而名噪京华。宋真宗景德年间将新平易名为景德镇瓷都的地位。

可曾知道,在世界广袤的区域,出土的中国文物中,青花瓷是如此之多,这是元朝勤劳智慧的景德镇人对人类的奉献。在元代,景德镇制瓷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出现了内质如“玉骨冰肌”,外貌如“美人肤色”的陶瓷产品。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在人类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时期烧制了世界上最多的最具影响的绝代佳品。由于大量的外销,在包装上形成了茭草业。遥远的人们通过瓷器瓷器开始了解中国,从此,瓷器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可以想象,元代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最高峰。

进入明代,景德镇制瓷业逐步走出原始的纯手工制作模式,发明了成型的利坯车,以铁刀代替竹利坯,它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胎薄而易成型,施釉采用了口吹的方法,使釉汁均匀,瓷色秀美,瓷器装饰由单一的色釉发展到多种,由釉下彩发展到釉上彩,色地加彩,青花斗彩等多种装饰技巧。特别是明初景德镇设陶厂,后设御器厂,专烧宫庭用瓷,朝廷内府年年提出式样,委派中宫督造,制品有极高的成就,同时,民窑发展很快,产量高,质量高,并形成了皇家派员督烧与民间自由经营并举的“官搭民烧,官民竟市”的兴旺局面,这个发展与当时萌发的资本主义思想是有关联的,同时萌发的资本主义思想对景德镇陶瓷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此期,青花、白瓷、彩瓷、单彩瓷产品都取得卓越成就,出现了“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之说。生产规模的扩大,能工巧匠的会聚,产品数量的剧增,制作瓷器的精美,销路之广,均居当时国内名窑之首,从而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称赞,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

清代,宫廷采取了十大鼓励瓷工发挥聪明才智的措施,使景德镇的瓷业有了新的发展,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有青花、五彩、红釉、素三彩、粉彩、斗彩、珐琅彩,以及各种颜色釉,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些精美的制品出身于当时著名的藏窑、郎窑、年窑、唐窑等官窑,也有许多出处自于民窑,特别是清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景德镇陶瓷发展的上鼎盛时期。民国的建立,旧的封建制度的废除,给景德镇制瓷业带来了新气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的成就。民国15年景德镇杰出的陶瓷艺人潘陶宇英年早逝,享年不到40岁,他是景德镇第一位以文人画的形式绘制陶瓷作品的艺人。1915年27岁的王大凡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为我国拿回第一枚陶瓷国际金奖章,1928年搂由王崎、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程意亭、毕伯涛等先后十人组成了“月圆会”,人称“珠山八友”,从而真正开始了文人画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同时涌现出“青花大师”王步、“雪景大师”何许人、“山水大师”汪大沧等一大批优秀的陶瓷艺人。此后,由于战乱,景德镇瓷工流离失所,瓷业一片沉寂。

1949年6月前,景德镇陶瓷全市烧瓷窑103座,只有8座开窑。1949年10月全市窑厂66座,坯厂826家,瓷业、模子业、匣钵业共2279家,生产工人11558人。

建国后,1954年由中央文化部拨款筹建的景德镇陶瓷馆于元旦开幕,陈列了历代和建国后本市的优秀陶瓷作品4000件。1954年8月4日,本市第一部脚踏旋坯车在人民铁工厂试制成功,并在建国瓷厂灰可器车间投入使用。该年12年1日,新办的市陶瓷美术学校第一期正式开学,学校的开办改变了陶瓷史上以师徒传承为主的继承方式,将新的美学观念融入陶瓷艺术上。该校设粉古彩、新彩、青花、雕塑班,学员104人,参与教学的有梅健鹰以及王大凡、张志汤、黄海云等20余人。对近代中国陶瓷发展的影响极大深远。

1955年5月16日市人民委员会批准34户私营瓷厂实行公私合营,共有职工2660人。12月25日,第一部注浆机由第九瓷厂工人试制成功,这项重大改革,使生产效率比手工操作提高了两倍。1955年张松茂被评为“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在人民大会接受表彰,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与会代表。

1956年元月,全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手工业实行了合作化。6月25日,市瓷业生产采取推广煤柴合烧窑,使用注浆法,试验低温釉,成立研究室。从而加强了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从此陶瓷的烧制工艺有了开拓性的改变陶瓷上有了更高的、更全面的发展。9月7日各瓷厂5495件陶瓷作品在波兰、印度尼西亚等10多个国家展出,这是景德镇第一次正式在国外举办的展览。当年共出口瓷器84648箱,产品远销越南、蒙古、印度、缅甸、芬兰、瑞士、埃及、瑞典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1957年12月,由陶研所、工艺美术合作工厂建造的第一座隧道锦窑试烧成功,市第四瓷厂新建原型倒焰煤窑。1958年6月28日,江西陶瓷学院改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陶瓷工程系、陶瓷艺术科。至今已发展成为设有材料工程系、美术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工业管理工程系和基础课程、社会科学部、体育部,共有17个专业,有542名教职员工,在校学生2800多人的综合性学院。7月24日,市机械厂试制真空炼泥机成功,每小时可炼你5吨,改变了千年来打杂工人“三道脚板二道铲”的手工操作的历史。7月25日,第九瓷厂试制高级耐酸瓷成功。经陶瓷研究所化验,耐酸性能达99。3%,超过非金属陶瓷耐酸物国际标准1。3%。

1959年5月4日,景德镇市宇宙瓷厂建成两组大型土洋结合的水波池,提高了陶瓷原料的精制能力。9月12日,市新平瓷厂首创万件加大柳叶瓷瓶成功,瓶身高达八尺九寸,用青花装饰“鸳鸯戏莲”大型画面,是陶瓷美术家王步采用青花釉里红斗彩的方法设计并绘画的。色彩鲜明,具有民族特色。9月29日,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曾龙生、王大凡、王步、毕渊明、刘雨岑、张志汤、余翰青、周湘甫、徐天梅、蔡敬台、黄海云、周国桢、王锡良、张松茂、张景寿等33人“陶瓷美术家”称号,同时授予55名“陶瓷美术设计师”和105名“陶瓷美术设计员”。12月30日,市红星瓷厂制成双刀压坯机,使剐坯工效提高一倍。

1959年以曾龙升为主创作的《大龙船》瓷雕高56厘米,长120厘米,宽30厘米,船上塑造了150多个现代各族人物形象,是一件惊世珍品。

1960年11月2日——4日,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景德镇视察工作,并作有《初到景德镇》诗一首。这是国家主要领导人第一次对景德镇市的视察。此后,康克清、陈奇涵也曾前来视察。

1962年12月30日,全市“以煤代柴”烧炼瓷器取得显著效果,全市新建圆型倒焰式煤窑200多座,除保留市建国、人民、艺术瓷厂的10多座柴窑外,已基本实现了瓷器烧炼煤窑化,初步改变了一千多年来以松柴烧炼瓷器的历史。

1964年8月,市红星瓷厂于1958年革新创造的双刀压坯机,是我国成型生产中的先进设备之一,在全国陶瓷生产中推广使用。9月5日,中共江西省委批准在我市成立江西省瓷业公司。

1965年7月5日——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郭沫若副委员来市视察工作,并应陶瓷馆、艺术瓷厂、陶瓷研究所的要求,分别提诗、留言,并书写了“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这一时期,我市各瓷厂机压成型生产迅速发展。采用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共达246个,使整个器具和品种规范化、标准化。工效提高一至四倍,统一了产品规格,提高了产品质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幅直径十米的巨型瓷板肖像画《毛泽东像》由艺术瓷厂章文超创作完成,这是我国第一幅大型瓷板肖像画。

1973年2月7日-11日,邓小平同志及夫人一行5人于7日下午乘专车到达本市,先后到十大瓷厂考察瓷器发展历史和瓷业生产过程。

1978年,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创立。

1979年,轻工部陶研所王锡良被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景德镇市第一位获此殊荣者。

1979年,由省陶瓷公司、艺术瓷厂、部陶研所等单位24名技术人员绘制,中央美术学院祝大年教授设计的彩色瓷板画“森林之歌”启运北京,镶嵌在北京国际机场。

1980年8月7日,我国第一座压力喷雾干燥塔试产成功,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日本伊奈公司设计的喷嘴使用寿命长三分之一。

1981年10月24日,由陶瓷公司设计的我市第一台CYG32型辊道烤花窑在宇宙瓷厂安装投产。刻窑彩烧瓷器质量好,产量高,是我国第一流的新型彩烧窑炉。

1982年6月25日,我市第一座分层垂直的联合生产厂房――人民瓷厂青花瓷生产联合厂房建成投产,从原料到成瓷全部在一个厂房内操作,全年可产青花瓷650万件。人民瓷厂青花梧桐餐具在国际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

1986年雕塑瓷厂工人蔡敬标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前往北京接受表彰。

1994年6月,市委市政府向24户“陶瓷世家”颁发了荣誉证书。

1994年曾维开与其子曾亚林合作的高1.88米的瓷雕《天女散花》烧制成功,现存放于景德镇陶瓷上海艺术中心。

1994年程元璋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为其题写“古雅彩”“瓷苑新艺,景德明珠”。

1994年8月,乔石同志视察景德镇。

1995年11月,李鹏同志视察景德镇。

1996年5月,朱镕基同志视察景德镇。

1997年8月,吴邦国同志视察景德镇。

1997年7月1日,由8位工艺美术大师共同构思,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意制作的《紫归牡怀图》代表江西省人民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8年7月1日,由8位工艺美术大师共同构思,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意制作的《紫归牡怀图》代表江西省人民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8年7月,余小康制作的直径111.3cm的薄胎碗,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隆夫及其子王安维进行装饰设计,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薄胎碗,创吉尼斯世界记录。

近半个世纪来,景德镇陶瓷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从勘探、开采到原料精制,从成型到装饰,从包装装璜到内外销售,以及陶瓷机械、科研、教育形成了一个布局完整、配套齐全的陶瓷工业体系。联合国官员戴维约翰在其考察报告中赞扬景德镇:“已生产出、并且仍在生产一些世界上最优雅、无可超比的瓷器”。

特别是陶瓷艺术方面,以周国桢为代表的现代陶艺在此朝间开创,以黄海云为代表的扁笔新花技法从此诞生,以曾龙生、蔡敬台为代表的传统雕塑有了开拓性的发展,以王锡良、戴荣华、陈庆长为代表的文人瓷画,以唐自强、张育贤、刘远长为代表的现代瓷雕别具特色,以李林洪为代表的陶板画,以程元璋为代表的“古雅彩”,以戚培才为代表的陶瓷指画,以赖德全为代表的亚光珍珠彩,以宁勤征为代表的现代刷花山水技法,以余乐坚、江和平为代表的陶瓷刻瓷技术相继出现。除青花装饰上无人超越王步的造诣外,釉上粉彩、新彩、釉下五彩、色釉综合装饰,陶艺,瓷雕,颜色釉等方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不论您怎样看待世界陶瓷的发展,传统的陶瓷艺术的根,就在中国,就在景德镇。正因为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拥有了世界最优质的陶瓷原料、最精湛的制瓷技艺、最聪慧的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和能工巧匠,才使景德镇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

中国古代陶瓷文化之景德镇陶瓷艺术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制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难以企及的。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现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风格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景德镇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装饰风格丰富多样,现代景德镇陶瓷在保留传统工艺特色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从而使其焕发出新的艺术活力。在影响陶瓷艺术风格的诸多元素中,陶瓷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瓷器是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伟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其中,流播海外的景德镇陶器更以其悠久的制作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产品等令全世界人赞叹不已。下面,我们具体谈谈景德镇陶瓷的分类及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我国流播海外的景德镇陶瓷的类别

1.青花瓷

青花瓷烧制始于元代。青花瓷是用色料描绘纹样于坯胎上,然后在纹样施釉后再经高温烧制而成。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如下:素雅、剔透、釉色晶莹。青料溶于胎釉之中,尽管色泽单纯,可是发色青翠,感觉饱满,历用多年而不褪色、不碎瓷。

手绘青花旗袍美女人物造型花瓶

2.景德镇陶瓷中的粉彩瓷

粉彩瓷别名软彩瓷,创烧于清朝康熙晚期,完善于雍止、乾隆年间。其法:将图案轮廓勾勒于白胎瓷器上,再涂抹色料于其上,然后移入700摄氏度以上温度的磁窑烧制而成。粉彩瓷色泽柔美,绘画工整细腻,具有国画风味;此外,浮雕感强,民族特色浓郁。画的内容有:(1)中国神话故事;(2)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3)自然清新的山水;(4)栩栩如生的花鸟草虫;(5)对称工整的几何图案等。

3.颜色釉瓷

颜色釉瓷的制作方法为:在釉料里掺合某种金属氧化物,高温烧制后釉料会自然呈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此即为颜色釉瓷。颜色釉瓷的颜色受制于下列诸多因素:(1)在釉料中起色剂媒介作用的特定氧化物金属;(2)釉料粒度大小;(3)烧制温度的高低;(4)烧制氛围等。值得一提的是,诸如“祭红釉”之类的颜色釉,在配料工艺与烧制工艺等诸多方面均难度很大,故“祭红釉”素有“千窑一宝”之誉。

4.雕塑瓷

景德镇瓷雕制作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代已经出现“象”、“狮”大兽等瓷雕制作。而今的景德镇瓷雕工艺丰富多彩,瓷雕艺术更加精湛。比如有色泽艳丽、造型优美抑或雄浑的浮雕、镂雕、捏雕、园雕等。

二、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

宋代,皇帝宋真宗曾将年号景德赐予今天的景德镇,景德陶瓷于是誉满天下。之后,景德镇陶瓷历经元、明、清三代而赢得“天下窑器所聚”之誉。至清康、雍、乾三代,享誉更甚。景德镇瓷器素有“声如磬,明如镜,薄如纸,白如玉”之盛誉,更兼具熔古典诗词、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等于一炉,因而享有“书比荆关字比苏,贵逾珍宝明逾镜”之盛誉。乾隆年间,景德镇瓷窑除官窑之外,尚有分布广泛的300多处民窑以及数以万计的工匠。这一时期制作的青花瓷画面干净清晰,色彩光艳翠蓝,呈现出清新雅丽的特征。其中,五彩瓷器色调鲜艳,态势富丽堂皇。较之明代的陶瓷,更显得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这一时期的陶瓷,还因为将西洋油画勾勒于瓷胚之上,再将之入窑烧制成珐琅彩瓷器,呈现出融汇中西风情的艺术风格而成为御用之品。上述风格各异、美不胜收的名贵瓷器,或者沿着“丝绸之路”抑或沿着海上“陶瓷之路”而“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开展中外贸易与传播中华文化艺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丰富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现代景德镇陶瓷装饰风格

我国现代景德镇陶瓷在装饰风格方面有两个巨大的突破:(1)现代艺术家们摒弃了清代以来浮躁、华贵、满饰、繁縟等“宫廷”风格,代之以明快、淳朴、空灵、简练的艺术风格,从而彻底摒弃了此前刻板生硬、沉闷拘谨之时弊,代之以灵便鲜活、活泼生动的艺术特色。(2)打破了康熙以后纸画与瓷画互相重合的艺术风格,代之以百花竞艳、个性强烈、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崭新的艺术风格。现代艺术家们讲究因材施艺,讲究随型赋彩,追求虚实结合、工艺装饰创新、立体感强的陶瓷艺术效果。

在装饰构图上,既保留了传统的装饰形式:(1)主题独幅装饰;(2)图案边脚装饰;(3)锦地开光装饰;(4)正反主次装饰等。还创新了别开生面的装饰形式:(1)分层平地装饰;(2)综合构成装饰;(3)毛地开窗装饰;(4)书画合壁装饰;(5)阴阳对应装饰;(6)图地相衬装饰;(7)自由缠枝装饰;(8)旋转斜纹装饰;(9)通景压幅装饰;(10)通体连接装饰;(11)散点满布装饰;(12)分格条块装饰等。

在装饰表现形式上,既保留了传统写实法,更创新了兼工带写与抽象和写意并存的艺术手法。写实艺术细致严谨,绘画对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凸显出艺术家写实技艺的精湛与高妙;写意艺术气势磅礴、雄浑大度,寥寥几笔即令写意对象形神皆出,凸显出艺术家的笔墨神韵和潇洒气度;抽象艺术意蕴深邃且独运匠心,将形式与创意融溶化,留给人们更多的联想空间,令人觉得余味无穷。

四、影响我国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的诸多因素

陶瓷艺术家在创作陶瓷艺术作品过程中体现出的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陶瓷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我国古代素有“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之说,说的就是艺术家的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瓷的艺术风格。

俗话说的 “书如其人”或者 “文如其人”等,是指艺术家的气质与风度,也即其个性。这种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主导陶瓷艺术风格的方向。然而艺术家的性格与艺术家的气质、风度等并非一回事。艺术家的性格在很多时候具有很多非确定性因素。所以,随着艺术家情绪的波动,陶瓷艺术的风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陶瓷艺术家的个性气质决定了他利用媒介塑造形象传达情感时,往往有与其它人不同的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就是人的心理动力特征(气质)的鲜明体现,而不只是个别技巧。当他成功地将他所要表现的题材制作,成为美的产品的时候,无形中自身也凝冻在作品中了,于是便形成作品独特的风貌,这就是艺术风格。

五、结 语

景德镇陶瓷艺术有着灿烂的历史和辉煌的今天,在这块土地上孕育成长的大批对陶瓷艺术执著追求的陶瓷艺术家们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以更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陶瓷艺坛,竞放异彩。

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分析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消费结构的转变,居民对艺术品等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艺术品投资产品种也不断增多,有利促进了艺术品市场投资及其金融化的发展,使艺术品市场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之后的又一重要投资领域。在国内艺术品需求旺盛与投资热的影响下,景德镇因地制宜,通过采取一系列针对措施来推动陶瓷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结合,很好地推动了陶瓷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发展。

陶瓷花瓶艺术品-室内装饰花瓶

一、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分析

(一)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优势

景德镇作为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的名镇,具有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天然优势。一方面,景德镇资源要素禀赋丰富。在近千年的陶瓷历史文明里,景德镇形成了丰富的陶瓷艺术品制作工艺氛围。同时,依托于众多的陶瓷艺术创作室和国内唯一的陶瓷高校等基地,景德镇拥有无法比拟的陶瓷艺术品技术、人才和品牌等资源优势。另一方面,陶瓷艺术品市场投资收益显著,规模巨大。当前,景德镇依靠拍卖会和集市交易等场所,大力推动了陶瓷艺术品产业的发展,使其初具一定的投资规模。同时,在当前传统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重要投资领域表现不佳的背景下,陶瓷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投资收益较高,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二)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劣势

当前,景德镇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首先,陶瓷艺术品缺乏合理有效的鉴定和定价机制。景德镇陶瓷艺术品的鉴定和定价主要由拍卖公司和画廊等机构决定,由于这些机构多数同时扮演着艺术品买卖的双重角色,缺乏必要的鉴定及定价管理规定,使得陶瓷艺术品鉴定和定价不合规现象常有发生。其次,景德镇缺乏艺术品金融化专业人才。景德镇虽然拥有丰富的陶瓷艺术品创作人才,但缺乏既懂得艺术又了解金融的专业人才,使得陶瓷艺术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的割裂。最后,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交易机制不完善。目前,景德镇陶瓷艺术品金融化市场虽有一定的规模,但其投资交易工具和品种仍然较少,且退出渠道单一。

(三)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机会

中央已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江西省和景德镇市也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来推动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都为陶瓷艺术品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为重大任务,大力推动高附加值、低消耗的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符合国家的总体部署和经济发展规律。此外,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靠近长江经济圈和古代瓷器产地代表的景德镇,发展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威胁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和复苏充满不确定的背景下,景德镇陶瓷艺术品产业也受到了金融危机一定程度的冲击。其次,陶瓷等艺术品市场缺乏系统性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陶瓷艺术品金融化市场管理缺少必要的依据。同时,景德镇陶瓷艺术品金融化市场的日常监管混乱,缺乏统一与协调管理,容易造成监管错位和缺失。最后,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陶瓷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具有其特有的市场风险特征,特别表现在投机性强、流动性差和信息高度不对称等方面,不利于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快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市场体系

首先,景德镇应构建合理的陶瓷艺术品鉴定和定价机制,使得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交易得到基本保障。景德镇可以依靠现有平台,通过岗位分离和责任追究等措施,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第三方鉴定和定价机制。其次,景德镇应该结合金融工具和陶瓷艺术品市场特征,进一步开发和创新陶瓷艺术品金融化市场的交易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投资退出机制,推动投资便利化。最后,景德镇应在国家政策规定之内进一步加强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规章制度建设,并完善市场的监管和管理方式。

(二)培育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专业人才

一方面,景德镇可以依靠区域内高校和陶瓷研究所的资源,开设和扩展艺术与金融结合的课程体系,如艺术管理学、艺术经济学等新型课程,加强艺术与经济金融的联系,积极培育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专业人才后备军,满足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急需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从事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景德镇机构可以加强与陶瓷高校、陶瓷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展陶瓷艺术品鉴赏和投资相关培训项目活动,提高员工的综合知识技能。此外,景德镇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区域合作,引进艺术品金融化专业化人才。

(三)建立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风险预防机制

首先,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投资者应该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通过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经纪机构或其他渠道加深对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认知,结合自身状况,谨慎投资,切忌盲目跟风。其次,作为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从业机构和自律团体,一方面应对投资者进行教育管理,建立投资者档案记录,同时通过岗位分离、责任制等方式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与管理。此外,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对于突发状况和即时重大消息进行即时有效应对处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