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宋瓷 ,要等三十年

谈起宋瓷,周继海神情凝重。

“你们中国收藏家恐怕要过三十年才能懂得宋瓷的宝贵。”英国著名收藏家吉赛曾对周继海这样说。作为一名古瓷鉴定专家,这话让周继海心凉了好长时间。但就在最近,故宫碎瓷事件却让国民的注意力投向了宋瓷,有很多朋友问他:“宋瓷有这么好吗,为什么这个破盘子是一级文物,而乾隆时期的许多官窑都定不了一级?”

“宋瓷恰恰是以它破碎的方式提醒国人,是时候来重新认识它的价值了。”周继海苦笑着说。

不可否认的是,在最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无论是元青花,还是明清官窑,都屡屡创下天价,而如今的收藏家大多以市场为导向,自然会忽视宋瓷。

但是,这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悲哀。

先听周继海说说一位国内老资格藏家的故事吧。这位老兄收藏了几百件清代瓷器,对清瓷情有独钟。一次,他跟周继海开玩笑说:“你收藏的那些宋瓷又灰又暗,这清瓷明亮靓丽,就像两位姑娘,一个黑了吧唧,一个又白又嫩,你喜欢哪个?”除了这样的比喻外,他还做了一番“专业”的分析:“宋瓷工艺手法简单,不像清瓷有铺天盖地的纹饰,有斑斓的色彩,有硕大的器形。”最后,他还总结道:“宋瓷不干净不漂亮,没有摆相,起不到装饰的作用,不适应现代生活。”

周继海认为,清代官窑瓷的生产,从成本的投入、工艺的改进、原料的精纯以及品种创烧等方面都是前人无法比拟的。但从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以及作品所呈现的思想性和鲜明的美学观念上,宋瓷的内涵更丰富。

为什么这样说?周继海觉得,乾隆瓷有许多草原文化的痕迹,铺天盖地的纹饰正像草原上万紫千红的花草一样,这种美学表现,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那就是含蓄典雅,平和深邃。

实际上,那位藏家和周继海评价瓷器的最大不同在于,一个只注重表面的工艺水平,一个从文化和时代背景中去考察。

国外藏家如何理解中国瓷器呢?周继海介绍,中国人往往只限于从工艺角度纵向比较瓷器的优劣,如元青花、成化斗彩、清代珐琅彩,这些都是陶瓷工艺发展史上的创新,因而受到尊宠;外国人则喜欢从全球范围的视角去考察,喜欢纵横结合。比如,对于清瓷来说,中国人会说它的工艺水平达到了历代瓷器的顶峰,而外国人会觉得在工业革命都已经发生时,这些手工玩意儿已不算什么了。相比之下,外国人相当佩服宋瓷。在1000年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还没解决陶器到瓷器的转变,也就是无法改良原料,以及无法提高烧结温度。但中国早在两晋时就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在宋代时已经能够做出成熟的瓷器,这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肩的。比利时收藏家马克就评价说:“宋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辉煌期,无论是书画还是瓷器,都出现了许多惊世之作”。

马克还曾用西方艺术理论分析了宋瓷:“它的器形美在线条上,吸收了中国绘画的精髓,有对称的美感;表现手法简洁,只用釉色说话,而少有纹饰,跟西方极简主义的手法有相似点。”

除了这些赞誉之外,宋瓷实际上也成为外国顶尖藏家争夺的热点。周继海介绍,外国藏家收藏中国瓷器偏爱高古瓷,那些在国外拍卖市场呼风唤雨的明清瓷器,买家大都来自中国。

而对于周继海来说,宋瓷早已超出了艺术品的范畴,它带给人的是一种灵魂的震撼。“艺精品高”,是他对宋瓷的简单概括。“宋瓷釉色感觉很自然,比如天青色,像是雨后初晴一般,还有天蓝色,像青藏高原的天空,凝重而柔和,纯真而深不见底。”周继海觉得,在这些釉色上,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观,那就是含蓄而厚重。“观赏宋瓷,其实就是在悟道。”

历代文人都对宋瓷青睐有加,最近的便是“民国四公子”,对宋瓷万分喜爱。宋瓷是秘而不宣伴君侧的御用品,当时就连大臣们都很难见到。

无论是对元青花的追捧,还是对乾隆瓷的热炒,都显示出当今藏家趋同的审美取向,那就是崇尚富丽堂皇的视觉快感。当人们享受视觉盛宴时,却忘记了在消费过后需要有灵魂的反刍和激荡。既然藏家们只满足于浅表化的审美取向,自然难以读懂宋瓷的精妙,无法和宋瓷对话。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当代艺术陶瓷市场这十年


新中国的收藏热,肇始于改革开放之初。民众从物质生活的满足发展为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有了闲情、闲时、闲钱,开始寻寻觅觅,到处寻宝。我所经营的正泰瓷社,就是在这样的形式下走上了经营当代艺术陶瓷的十年漫漫路。

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艺术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审美的体验,同时是作为一种投资获利方式。人们对当代艺术陶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从工艺品到艺术品,逐渐成为精神产品的。最近十年,当代陶瓷艺术在媒体、艺术家、收藏家、包括经纪人的不断推动下已成为市场的新宠,受到海内外艺术家、收藏家的青睐。一些曾经对新瓷不屑一顾的古瓷爱好者如今也转而关注当代作品。市场空前兴旺,收藏、研究、投资现当代陶瓷艺术的群体迅速膨胀。一些知名度高的工艺美术大师、老艺术家及资深教授备受关注,其作品已经由买方市场转化为卖方市场。中国嘉德自2008年春拍之后的四场现当代陶瓷艺术专拍的成功及可观的成交率,充分说明了市场的逐步成熟及藏家的热情。同时一级市场上如陆如、戴荣华、李菊生等大家的作品几乎达到了持币待购的程度。随之带来的是作品价格不断攀升,比如戴荣华作品(以百件粉彩人物瓶为例)2004年价格是4万元,2006年是8万元,2008年是18万元,2009年则达到26万元以上;陆如作品从2005年的2万元至今直逼10万元;李菊生作品自中国嘉德拍卖四连冠后更是起步价即40万元。这说明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是市场给予的。从投资的角度看,先前的收藏者无一例外的成了最大的获益者。

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寒意下,当代艺术陶瓷这个刚刚掘起的艺术品“后生”反而不动声色地逆市上行,如一抹曙光让投资者们刮目相看。作为一级市场自然是同样红火,销售额成倍增长,正泰瓷社的销售势头异常繁荣,因为顶级大家名作云集,引无数有智慧的投资收藏者竞趋门庭。尽管众多古玩店铺门可罗雀,但当代瓷店确经常是高朋满座,这足以说明如今以年代论英雄的判断标准正在慢慢转变,“唯古是取”的思想在逐渐淡化。

应该关注的热点及审美取向

古瓷美器当属官窑,而当今收藏者关注当代艺术陶瓷作品实质上是在选择艺术家。

中国自古就是人才辈出的泱泱大国,一个世纪百年,能在中国艺术史上留名的艺术家不过数十位。如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等,更有大批的所谓艺术家随岁月流逝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景德镇艺术陶瓷承载着我国数千年陶瓷文化底蕴,备受世人的青睐,自古以来,为帝王及达官权贵制作官窑贡品瓷器的陶瓷艺术制作者不计其数,然而大部分属工匠而非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不仅靠勤奋努力劳作,更重要的是有天赋和气质,学养深厚,加之多年历练的艺术功底。文化和创造力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仅靠商业运作似乎是制造不出艺术家的。当代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国家级大师仅景德镇就有31位,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更是数量庞大,还有美术、陶瓷院校的教授、副教授。究竟有几位能不愧为被收藏者追逐的大艺术家,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一笔,成为中国的达芬奇、毕加索?明智的收藏者肯花时间去认真考察和研究。笔者认为,德艺双馨是收藏者考察艺术家的首要标准,对于艺术家而言,审美情趣高,品格高尚,眼高才能手高。正如文徵明所说:“人品不高,用墨无法”。郭若虚言:“人品既高,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高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而又神,斯能精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学院教授李菊生曾如此评价陶瓷艺术作品:“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能散发出穿透时空的光芒,能与收藏者产生共鸣,藏者看到她会欢欣鼓舞,心领神会,甚至热泪盈眶,这不仅仅是藏者的心灵感悟,更是艺术的感染力”。鉴赏艺术不可全凭作者的头衔去猜度,要以艺术的尺子衡量。李菊生是在用心和藏者沟通,他的高温色釉作品是将油画,中国画元素结合瓷上绘画,以浓重的陶瓷语言展现,艺绩斐然,为此他的作品才受到了中外收藏界的追捧。

当代艺术陶瓷的艺术风格迥异,流派繁多,收藏者多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选择。

当代艺术陶瓷作品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现,她作为资源匮乏的古瓷的延伸和替代品,起到承上启下、填补空白的作用,相对传统题材、文化内涵深厚且工艺独特的创新作品最容易被收藏者接受。如戴荣华,他从事陶瓷艺术创作50余年,对古彩、粉彩装饰颇有研究,被誉为当今古彩的传人。擅长人物仕女、童趣,兼攻花鸟、山水。作品不浮于形式而重内涵情感,装饰新颖,技法全面,格调高雅,画风独特而自成一格。陶瓷学博士熊寥如是评价:“戴荣华先生的陶瓷装饰瓷画,在当今艺坛中可谓独树一格。他创作的瓷画,不仅具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深层的艺术内蕴,而且还呈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他的手笔,都深深烙下他那独特的审美轨迹,画到如此境界,可谓神矣!”;陆如数十载潜心创作寂寞耕耘,突出的特点是在作品中引入了中国画的气韵与格调。以他国画的笔调表现青花艺术,在陶瓷上展现国画的美感,形象生动,构图巧妙,笔法精到,气势宏阔而不失其巧,意境深邃兼具书卷文墨之气,装饰布局与陶瓷器型浑然一体,具有装饰的连续性和延伸的感觉。美术评论家徐恩存先生赞誉陆如作品神夺天工,韵出造化;李菊生油画造诣很高,中国画也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他的陶艺创作在吸收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巧妙大胆地借鉴了西方绘画技巧,布局空灵,气韵生动而富有节奏感,注重陶瓷语言的锤炼,高温颜色釉作品卓而不群。其落笔生动随意,加之深厚的造型功底,行笔流畅而准确,作品中的形象在简约笔画中极为传神。美国阿芙雷德大学教授、著名陶艺家温·海格比这样评论李菊生:“作品的美显现他在陶瓷上绘画时恰倒好处的捕捉奥妙瞬间的能力,他的卓越艺术才能以及领悟力让我们领略了诗人对世界永恒美的洞察力。他的作品使我们想起了中国陶瓷昔日的光辉也预示了一个无限的前景,他是釉、火和诗人画笔的大师。”还有汪桂英——承前启后的汪派传人,中国山水瓷画大家;周国桢——当代陶艺雕塑之父;邹宝林——将神话典故跃然瓷上的传统技艺继承人。这些艺术家的高超水平和非凡技艺,无一例外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展现,是各自艺术领域内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在当代陶瓷收藏界具有相当高的声望,无论是金融海啸还是通货膨胀,都不能阻挡藏家的热情,追逐的收藏者甚多。收藏他们的作品价格稳定,保守无风险,且价值稳步攀升。

市场走到今天是必然的——当代艺术陶瓷融合了许多中国的艺术元素,反映了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作为一种艺术品,它时尚、前沿,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成为这个时代的符号。但对于相对传统的作品有精华同时有糟粕,不可能全盘吸收或否定,一些题材陈旧,技法不出新的作品尽管带有大师头衔,依然不被藏家认可。

市场是残酷无情的,这说明收藏者绝大多数是理智具备前瞻性的,考察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和能否在艺术史上占有地位。藏家需要的是艺术含量高、陶瓷绘画技法出新、文化内涵深厚、个人风格独特、陶瓷装饰语言浓重,以及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阳春白雪”,而非一味拟古的传统作品。

当代陶瓷艺术的发现与传播者

当代陶瓷艺术品收藏者大凡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艺术修养,理智有主见而不盲目跟风,甚至作充分的调研准备,他们会仔细研究哪位才是真正值得付诸心血和财力的艺术大家及作品。在选对经纪组织及代理商的同时,也是选择藏品及规避风险的关键环节。聪明的收藏者初涉收藏市场的时候,往往选择“借脑袋”和“借眼力”的办法。“借脑袋”就是倾听行家的意见,行家给他出谋划策,提供收藏的思路和方法;“借眼力”是借用行家的知识和经验,去鉴别藏品的真与伪、优与劣,从而保障自己不走弯路,不栽跟头。然而合格的有智慧的代理商经纪人首先是市场的引导者,热爱艺术陶瓷,有责任感和前瞻性的,有能力对作品艺术含量和工艺水平进行筛选,把好进货关。立足投资收藏者,做藏家的理财师,权衡经济利益和名誉口碑孰重孰轻,熟悉作者及其作品艺术、工艺特点,点评解读作品,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传输给藏家,完成作品的最终创作,使艺术家的精心之作能得以传承,更希望给每件作品找到满意的归宿。

正泰瓷社十年来始终崇尚名家代表作的精益求精的原则,不搞笔会,远离笔会作品。每件作品无论大小,均来源于作者本人,为求得精品力作,不惜多次与艺术家交流,怀着虔诚之心审慎为之。与其说经营当代瓷器,不如说是传承一种文化的载体,用特殊的经营模式培养和引导着热爱当代艺术瓷的朋友;实行按揭,只要藏家看中某件作品,尽自己所能付出首付,剩余的可以分期付清,且没有利息;预付定金,藏家和客户付完订金,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前来购买,还是按照当初所定的价格,而不是今天已经涨了几倍的价格;允许退换,只要是藏家从瓷社购买的藏品,如果没有损坏,可以退换或帮藏家找到满意的买家。经常举办艺术家与藏家,藏家及爱好者见面交流,以此增强作者与藏家之间的交流和信任,建立收藏信心,分享快乐。提供多年精心挑选珍藏的众多作品与同好共赏。希冀让朋友们从多方面感受当代陶瓷的艺术魅力与生命神采。正泰瓷社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架起一座连接艺术家与藏家之间的桥梁,传承着艺术——做名家作品的流通,尽心竭力地为当代陶瓷艺术事业的发展做一点点推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日益成熟的市场。

收藏家也要具备专业研究的热情,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任何成名成家的收藏家,都是一流的鉴赏大家。无论是名垂青史的字画收藏家张伯驹,还是中国瓷器收藏家孙瀛洲先生,无一例外。

陶瓷艺术品的创作者需要自觉担负起历史的使命感,从而创作出时代的精品。我们拥有优秀的当代陶瓷艺术家,而当代陶瓷艺术品又拥有那么多的欣赏者、拥戴者,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陶瓷艺术作品投资收藏时代也就指日可待了。

未来市场前景展望

如今,艺术收藏市场成为第三大朝阳投资产业,已经形成世界性的共识。作为当代高端陶瓷艺术品的收藏,未来一定会有相当的资金介入来推动这方兴未艾的市场。收藏是投资而非一般消费,给我们带来的首先是心灵的陶冶,艺术的熏陶和视觉的享受。藏品升值带来的经济利益更是收获,以此检验我们的才智。有时精神上的获取甚至大于物质上的所得,我们享受的恰恰是收藏的这个过程。

相对于古瓷而言,当代艺术陶瓷作为崭新的投资收藏门类,其优势显而易见。现当代陶瓷艺术品以其独特的工艺,强烈的时代性、独创性、学术性以及视觉冲击力征服了藏家,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是其他许多艺术品门类难以比肩的。而且藏家的收藏心态也逐渐成熟,关注更多的是艺术价值。同时,当代艺术陶瓷不存在断代的难题,作品价值的高低显而易见。加上市场刚刚起步,价位依然偏低,未来升值空间较大。

谈价格,是个敏感问题,而参考正泰瓷社近年的销售价格不难看出,尽管这些年大师作品价格不断地上升,但比较当代油画和其他艺术品类,现当代艺术陶瓷依然是个价值洼地。就如同站在三层楼观看地面是有高度,但比较摩天大楼或珠峰则是小巫见大巫了。陶瓷作为一种载体,睹之有型,叩之有声。它的繁复工艺及视觉效果,是任何一种载体也无法比拟的。

另外,中国当代艺术陶瓷也有着宏大的国际市场支撑。目前国际上认可的最大的当代艺术品投资有两大类,一类是油画,另一类就是中国的艺术陶瓷。国内外的美术界都非常重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因此这个投资收藏项目非常值得期待。

当代艺术陶瓷作品不仅接受国内收藏市场的检验和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检验,也需要接受更高端审美品位收藏家的检验。谈到这点,就不能不谈收藏的理念问题。真正的收藏大家是建立在收藏者的个人爱好基础上,且不仅仅满足于个人的兴趣,还要作为一种事业付诸热情,甚至成为一生的钟爱。古今中外大的收藏家更会连续几辈人接续这个事业。如香港著名收藏家、云海阁主人张宗宪,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及古董商,他曾说过,“收藏家绝不是三天五天的收藏,真正的收藏家至少收藏20年、30年,甚至一辈子,并且最后捐给博物馆或相关学术机构,这样才能算真正的收藏家!”他认为,收藏只能是投资而非投机,好的收藏家,首先要有这方面的兴趣,肯学,还要多看、多听、多买。

美国拉斯维加斯娱乐业的显要人物亿万富翁斯蒂芬·A·韦恩,是当今世界级的艺术收藏家之一,他的说法更能代表收藏家的观点——“收藏家他们明白自己所拥有绘画绝对是物超所值,同时他们也知道如果把这些画卖掉了就再也找不到替代品。”对于于收藏家和投资人的不同,韦恩给出的标准是“收藏家对作品的欲望要高于他对钱的欲望。”他们的共同点除了都具备大量收藏资金之外,艺术品还是一种生活的必需,是一种生存的激情,而对更多的收藏家而言艺术品更意味着以上两种价值的结合。因此在当下这个“价值优先”的时代,纠缠于艺术市场将走到多么高的位置?它何时能够发展到顶峰?对于收藏者而言无疑是庸人自扰。而坚持所谓的“价值优先,品质精良”,既是藏家的不二法门,也应该是艺术作品投资人的不移原则。

可喜的是,当代艺术陶瓷收藏者是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发现者。他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研究的热情和水准,建立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收藏体系。更加令人钦佩的是,许多藏家不但倾注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更凝聚了多年乃至一生的心血和智慧,他们以自己的努力成果,积累物质文化财富,作为历史长河中有限阶段的传承和保护者,通过系统的主题收藏,让艺术品经过系统的整合,延续中国文化,焕发新的价值,并最终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功德无量。

专家称艺术品投资还有黄金十年


1月7日下午2:30,东莞中和堂五楼多功能厅高朋满座,热闹非常。因为当天邀请到国际著名艺评家郭浩满博士,与宾客分享他近20年的艺术品收藏投资秘诀。讲座持续了三个半小时,郭博士从书画艺术的创作谈到当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从当代艺术的发展谈到艺术品投资的趋势。整场讲座涵盖了书画、古典家具、雕塑、瓷器等众多艺术品的鉴赏、收藏技巧以及投资理念。郭博士图文并茂谈收藏,有听众直呼过隐。

郭博士表示,本来,中国是艺术品藏品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我国的艺术品一文不值。20多年前,龙的画才40元一幅,现在要30万一平尺。这几十年来,艺术品的价格上涨了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郭博士还谈到,中国的艺术珍品,尤其是绘画艺术早在古代就达到崇高的地位,中国优秀的字画和其它艺术品一直为历代帝皇、官贾及老百姓高度重视并收藏。绘画艺术则由于经历从晚清至文化大革命这近百年的折腾,都被贬值到黄土的价格。直至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艺术品才走上了正常的轨道。目前艺术品的价格还处于黄铜时代,未来10年才可能达到黄金时代,而目前很多艺术品的短期价格上涨周期一般只有两三年,价格上涨空间和回报周期都值得期待。虽然目前的艺术家队伍很庞大,但真正能达到收藏价值的并不多,也就300位左右。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目前还在市面上流转,几十个亿就全面搞定了,市场份额并不大。所以说,投资需要选对时机、把握机遇。

在艺术品收藏方面,郭博士还给投资者一些建议。他认为,作为艺术品投资者,首先一定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要先学习、了解当前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了解其创作的过程和艺术家的独特风格,选对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来进行投资,这样才不至于吃亏上当。另外,选择艺术品市场的“原始股”作为投资对象,升值的空间会更大。而所谓“原始股”就是具有独创性的,不可替代性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在当、现代艺术家中更加广泛。

耐心等待二十年


饶中亮收藏了近一百位瓷器大师的作品,并且守候了近二十年,以见证当初自己的判断。

“耐心等待二十年”,这是饶中亮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之所以要把时间放到如此之长,他告诉我自己有过惨痛的教训。上世纪八十年代,月薪过万的饶中亮在外企做高管,“那时候我想买谁的书画都行,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我有好多呢!”饶中亮边收边卖,平均每件作品收益大概20%。但是随着书画市场的成熟,他逐渐发现自己卖出的作品升值空间非常大,而自己的工资又很难赶上资本市场的步伐,也就是说卖出很容易,买进却难了。尤其是到后期,他的藏品量直线下滑。“后来我决定重新开始,收藏瓷器。”

在饶中亮看来,现在很多人收藏的出发点太过功利,太急于短期的资金流转,这样很难留住好东西。十年前,四十出头的赖得全还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发明了珍珠彩绘方式,但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他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彩料的吸附性,采用喷、洒、浇、涂等技法,充分调动了陶瓷材料的晕染机能,使画面呈现出水彩画般的瑰丽斑斓。”但是,有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创新,反而说这不过是将水彩单纯地移植到陶瓷,而且由于是釉上装饰,且彩料看起来很薄,不可能历久弥新。为此,饶中亮专程拜访了赖德全,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细心的研究,加上实地的采访,使我认定了他在陶瓷装饰语言上的创新,而创新才是艺术发展的不二法门,于是就收藏了他的珍珠彩映日荷花别样红瓷板。”画面上,大片的黑墨像荷叶灵动飘洒,而几朵鲜艳的荷花,分外夺目,国画的佳构与陶瓷材制之美达到完美的结合。饶中亮以后又陆续收藏了他的四件作品。而现在,赖德全是景德镇最年轻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之一,其行业地位已经非常显赫。

饶中亮还有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资深教授钟连生的作品。他早年曾经和周思聪等著名画家一同办展,是绘画与陶瓷双栖的艺术家。“但早年教授的作品在市场上流通的不多,也颇不受重视。我就先后收藏了他的女童和男童两块瓷盘。他将儿童特有的天真形态,用瞬间的造型定格下来,让人看后忍俊不禁。”更巧的是两件大小相同的作品放在一起,显现出两个儿童左右顾盼的关系,实在是一件趣事。

饶中亮说,收藏家的眼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陶瓷产区。他向我介绍了上海著名画家陈家冷在上海设立的“冷窑”。“他自己研制釉料,形成了独特的陶瓷语言。”饶中亮收藏的“小鸟”瓷板,构图看似单纯简单,但是小鸟羽毛的肌理以及树叶的质感,经过高温颜色釉形成的窑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很多当时并不为人重视的作品,现在都已成为了饶中亮的重要藏品。“我给了自己二十年的时间,那么我将是多么从容啊!我可以慢慢研究和欣赏,慢慢去观察,看看谁在技艺和理念上有所创新。”

饶中亮格外将注意力放在有创新艺术家上。“因为创新才是艺术发展史的主线。如果这些创新性的艺术家在一段历史时间内,不为市场所公认,那便是收藏的绝佳机会。这样的机会,越早发现,收藏的成本就会越小,收获就会越大。”另外,饶中亮还建议,在艺术品市场上不要频繁地进出,“好的艺术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藏品留在手中,会迫使你研究它,比较它,使你的下一次收藏更加理性和成熟。”

耐心等待二十年,收藏更多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简单的投资行为。这种生活方式从容平和,摒弃了市场经济的浮躁与功利。从最初看五次再买,到现在看二十次也不一定买,明显增加的是阅历——阅读藏品的经历和阅读生活的经历。

十年价格上涨10倍 民国瓷行情上演节节高


昨日,记者从武汉各大藏市了解到,目前民国瓷已渐成市场热点,10年内价格上涨了十多倍。

5年前,本地一位藏家花了4000多元收到一个海鹤添寿粉彩一品锅;2年后卖了2.5万元;去年,他花了3万5回购;今年的市场价已达5万元。

据了解,10年前,古陶瓷藏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民国瓷,并形成了相当稳定的民国瓷收藏队伍。无论是新粉彩还是浅绛彩,民国瓷的大多数品种身价都涨了十倍以上。

业内人士介绍,中国瓷器在“清三代”时达到顶峰。但如今,那个时代精致奢华的官窑和民窑精品却在市场难得一见。而且,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已形成了相对稳固的高价市场。因此,相对低廉和常见的民国瓷顺理成章跻身藏市,成为众多古陶瓷玩家的“新宠”。

虽然“节节高”行情已经上演,但对民国瓷的前景,业内仍有争议。

一般说讲,陶瓷的半衰期为60年,经历两个半衰期后,才能看出陶瓷的老气来。而1911年-1949年期间的国民瓷,基本上只经历了一个半衰期,在不少人看来,民国瓷属于现代瓷的范畴,不应成为玩老货的古陶瓷藏家追逐的对象。

一些专业人士则表示,民国期间,专为皇室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御窑厂停办,为了生计,一些制作瓷器的名匠高手流落到民间,烧制出堪比晚清官窑的瓷器作品。一方面,这些名家对清代瓷器起了传承的作用,另一方面,这其中也不乏艺术价值相当高的精品。所以,民国瓷收藏热潮的兴起绝不是偶然。

记者发现,近几年,民国瓷在国内拍卖会上的表现也相当强势,甚至超过晚清官窑精品瓷。尤其是“珠山八友”等画师创作的新粉彩瓷,以工见长,作品浓艳俏丽,成为市场高度炒作的话题。

“由于升值空间大,市场关注度高,民国瓷的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陷阱,这要引起藏友们的警惕。”一位资深藏家提醒。

如何投资及鉴定民国瓷

投资民国瓷,应从哪些方面入手,鉴定民国瓷有什么样诀窍?昨日,武汉四知堂资深藏家李险峰表示,收藏者应该多关注浅绛彩和定烧瓷。

他介绍,民国瓷器投资前景看好,但选择投资对象时,仍要避免盲目性,民国瓷仿前朝的东西价值不高,比如青花;反映本时代特点的瓷器艺术水平却很高,比如浅绛彩和定烧瓷。因此,应将兼具艺术和文物价值的精品作为投资重点。

浅绛彩发端于清中期,在民国期间早期达到高峰,其制作者大多是以前清宫的画师,工艺水准与晚清官窑不相上下。加上文化气息浓,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20世纪20年代景德镇瓷器中,出现了以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刘雨岑等八位顶级画师为领军人物的新粉彩工艺,后人称之为“珠山八友”,其作品是对浅绛彩的继承和发扬,在造型、线条、色彩、光线等方面,均吸收了近代绘画的营养,显得别有洞天。

定烧瓷在民国瓷中独具魅力,包括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专用瓷器,一些达官贵人、地主富商、社会名流定制自用和相互馈赠的礼品瓷。这些瓷器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有独特的历史研究价值。

李险峰提醒藏友,鉴别民国瓷要从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综合鉴别。

一是器型。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二是胎质。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手感较重。三是釉质。“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很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四是描金工艺。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

宋瓷漱玉


北宋至明初,龙泉青瓷经历数个世纪盛衰历程,窑场主要分布于浙南山区。玉琮是古代重要礼玉,《周礼》:“以黄琮礼地。”宋龙泉青釉琮式瓶是古玉琮文化艺术的衍生。瓶高26.8厘米,满施青釉,蕴古玉之灵,渲陶瓷之华,泻鸿儒之志。宋人以龙泉青釉之洁莹致缜,嬗化古玉之静穆恬雅,恰是华夏先贤“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思想的物质传承。

青白釉瓷宋代极为盛行,赣、浙、闽、皖等地窑场分布广泛。南宋青白釉蟠龙瓶,高41.6厘米,胎色灰白,质地坚硬,瓷化程度高。器外满施湖绿色青白釉,玻璃质感较强,透明度较高。泥条盘圈足,圈足宽实,足脊圆润。颈修长,盘口较深。腹部刻、划画水波、蔓草纹,线条酣畅淋漓。颈部蟠龙蜿蜒,倨足雷稴。瓶型秀颀雅适,貌似简洁,实则寓意隽永。

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景德镇附近的湖田等窑场,将影青瓷制作工艺推向历史巅峰。湖田窑影青兽镇的工艺特色,标志着当时陶瓷雕塑制作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兽镇高14.2厘米,圆形底座上塑昂首傲立之猛兽,龙首狮身,似猊似虬。怪兽四足踞地,五趾锐利,竖耳拭眦,纵目扬眉,咧嘴啮牙,相貌可畏。头颈镂刻鬈鬃虬髯,背、腿部刻、划画短茸顺髦,颈前簇点梅花斑点,缀铃铛三枚。造型夸张生动,刀法犀利,手艺娴熟。瓷胎细白坚致,釉质湖绿洁莹,胎釉结合紧密,瓷化程度完全达到近现代瓷的标准。

南宋湖田窑影青双鱼瓶,高度仅仅6.8厘米,造型却栩栩如生,惹人喜爱。双鱼瓶以极细腻的胎泥,手扌延模拓两片泥模黏合而成,阴干后刻、划画圆晴弧鳞,饰双环为系,荡极细薄的影青釉。形似双鲤合欢,吻圆体腴,憨态可掬。

南宋湖田窑影青娃娃莲子纹斗笠碗,直径20.2厘米,壁厚仅1毫米有余,口广胎薄,工如神助。此时瓷石原料精挑细选,澄湛工艺完善严格,拉坯成型娴熟老到。尤其采用旋坯工艺,使瓷胎薄腻坚致,造型规整秀美。碗内壁刻、划画娃娃纹、莲纹、水波纹等等,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始烧于晚唐而终于元末。五代至北宋时期,规模不断扩大。北宋中期至南宋,汲取南北窑场制瓷经验,顺应当时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把中国古陶瓷的釉面装饰艺术推向历史巅峰。尤其是窑变釉中的鹧鸪斑、玳瑁斑、虎斑、兔毫纹等,在宋元陶瓷中独树一帜。据宋代吉州名士欧阳盺《杂著》和清代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等著录记载,吉州窑有些品种当时就非常名贵,“几与哥窑等价”。

玳瑁斑高腰双系罐,高23.5厘米,口径16厘米,胎呈灰白色。玉璧底,底径10厘米,底心较宽,略圆凹。自底向上渐形成高腰丰肩,再斜收至颈部,直颈外翻唇口。器形宛若盛妆的唐代仕女,腴腰丰肩,婀娜多姿。胎上先涂刷淡而薄的酱色釉,再施厚的酱黑色釉。釉面上以蛋黄色半透明窑变釉似点似画、似涂似洒,形成黄黑相间的斑块,艳丽异常,宛如真玳瑁覆贴而成。器内随意荡刷酱黄色釉,釉质明显与器外不同。

虎斑鼎式炉,高10.5厘米,口径6.8厘米.胎呈赭红色。三足矮实,圆鼓腹,直颈撇口。双耳贴颈,随外撇口折向两侧斜向上冲天,耳外侧有阳纹图案,器型敦实可爱。外施带青灰色的黄釉,釉面上以乳浊酱釉涂画不规则线条,纵横阡陌,井然有趣。未点画处,黄色釉上有大小不一的铁锈斑析晶,满布器身,使器物更显得古朴自然。

窑变釉剪纸漏花壶,高9厘米,口径5.7厘米,胎色垩白带灰。平底内凹,底径6.2厘米,鼓腹直口,腹部有明显接痕。流出肩胛处,流口斜平。执与流等高,两侧有双系小孔。先施淡酱色釉,再施窑变釉,正面剪纸贴折技梅花,背面贴两朵梅花。面釉底色赭红,窑变月白色散布器身,贴花呈酱色。同系色彩变幻纷呈,谐和谙雅。

兔毫纹茶盏,高4.3厘米,口径11.6厘米。胎色灰白,碗壁斜直,口部直收。先施淡酱色釉,再施酱黑釉,表面施窑变釉。口沿釉色黄褐,向碗心月白渐次浓密。纵向流淌的月白釉交错重叠,形成放射状兔毫纹束。碗心有月白色釉水垂流集结。器外亦施窑变釉,近底足处明显可见淡酱色釉、酱黑釉及月白色窑变釉形成的三圈环线。

黑釉白花茶盏一对,高11.7厘米,口径5.5厘米。胎色灰白,碗壁斜直。口部泥条加厚,口沿一圈碗内起弦线装饰。先涂刷酱色釉,再施黑釉。碗内壁以灰白釉绘折技梅花,似写似画,生动写意。灰白釉局部有月白色窑变,使画面更加韵致灵动。

酱釉洗口蟠龙瓶,高23厘米,口径6.9厘米,胎呈灰褐色。平底浅圈足,向上渐开,腹壁相对平直,平肩长颈,盘口直而薄。接腹处器外侧手捏一圈丝带飘忽状泥条装饰,既加固接缝,防止烧裂,又显轻盈素雅。颈部蟠龙奋趾张目,悍武有力。飘带装饰有如祥云涌动,蛟龙大有腾云而去之势……

青花-《瓷器鉴定三十讲》选摘


明洪武:

1、色片暗淡

2、除玉壶春及大腕各器为糙底,

3、图案单调

明永乐:

1、釉面肥亮,白中泛青,少有开片,

2、青花晕散,器型丰富,底多施釉,底足平削,

3、纹多留白,双勾填色

明宣德(区分永乐):

1、年款不同,

2、两种青料,

3、深浅笔触,无一笔涂抹,

4、釉色白中泛青,

5、部分器底无釉,

6、矮足为多,多种削足方法,

7、大器分段结合,

8、器型丰富多变,

9、图以缠枝花、折枝花为多见,

10、有蓝地白花的青花,

11、青花印花同饰一器仍见

空白期三朝:

1、大多色暗淡,少有浓翠,

2、复古橶耳、带座器,

3、胎釉不精,削足不正,

4、图案以缠枝、折枝、动物、星象为主,

5、不见官窑款

明成化:

1、平等青料色淡雅而无铁班,

2、双勾线条,一笔涂抹上色,

3、少厚重大器,

4、图纹多云龙、衔龙、夔龙、飞凤、海兽、团龙、团风、团花、莲花八宝、十字杵、婴戏、花草、花鸟等

明弘治:

成化之延续

明正德:

1、胎细体重,

2、釉亮偏灰,圈足底釉亮青,

3、青料偏灰,双勾填色,

4、器型繁多,

5、图多缠枝和龙

明嘉靖以后各代趋于衰败,作者所述详尽,不再概括重论。

而清朝由于其他彩瓷和颜色釉的创烧和发展,青花已是一器领军,百花齐放,介于此特征,笔者将其合在鉴定要领中一并列举。

对于明清瓷器虽不能归于考古研究,但对当今社会文物艺术品流通收藏指导意义重大,所以就作者所论鉴定要点笔者简概,希望以此更促进自己的学习。

明洪武:

1、玉壶春外它器底无釉,

2、平削足,

3、梅瓶口直而稍翻唇,

4、龙为五爪,

5、青花印花同饰一器,

6、莲叶不是葫芦形,

7、牡丹细瘦随便,

8、图多缠枝花、折枝瓜果,

9、玉壶春瓶釉厚而成淡青斑,

10、“永乐年制”隶属款,

11、气泡大小不同,

12、永宣相比永薄轻、宣厚重

明宣德:

1、釉面桔皮纹,

2、气泡大小不一且成群,

3、足多棱边感,

4、大盘足内墙自上而下外斜削,

5、多有铁班,

6、无一笔涂抹作,

7、盘塌底而盘心下凹明显,

8、大器分段拼接

空白期三朝鉴定特征同前青花所述,不再赘述

明成化:

1、胎细釉纯抚似玉,

2、外足与身釉色一致,

3、青花多淡雅色调,

4、斗彩鲜艳,

5、仅“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造”六字楷书款,

6、气泡小而密集,

7、“米糊底”是特征

明弘治:

1、胎洁釉润,釉有泛青,

2、底足较矮,无高足器,

3、盘类塌底,

4、款中“治”字三点水低于“台”

明正德:

1、胎粗瓷厚,

2、釉肥亮,色偏灰,

3、气泡小,密集如鱼子,

4、青花青中偏灰,

5、大碗等器釉厚而青

明嘉靖:

1、大器接痕明显,

2、盘多变形,

3、圈足自上而下内敛,呈倒梯形,

4、透明釉泛灰青,底釉亮青,

5、胎釉接合部有橙黄色,

6、青花浓艳无铁斑,

7、彩瓷无硬亮感

明隆庆:

无明显特征,款多“大明隆庆年造”两行六字楷书

明万历:

1、胎体厚重,

2、琢器底粗,

3、釉泛青,光泽强,

4、盘塌底,

5、回青料致色不同,

6、青花五彩有旧器加彩或后仿,注意器形、釉色、图案

明天启:

1、多民窑器,

2、胎粗釉灰,

3、盘底有疵,跳刀痕明显,

4、盘碗底填砂粘明显,釉底器足削整齐,

5、后期常有窗格纹,

6、青花有些有指捺水印纹,

7、盘外有青花五彩组合的变形花饰,

8、出现题词

明崇祯:

1、釉闪灰青,光泽不强,

2、粗器底有填砂痕,底釉发青,

3、多酱口,底有跳刀痕,

4、青花发灰,

5、隶书题字

清顺治:

1、胎釉较粗,釉色发青,

2、口沿一层酱色,

3、盘底有裂痕,

4、双圈足,

5、炉等为饼底实足

清康熙:

1、特有器物:观音尊、棒槌瓶、金钟杯、笠式碗、凤尾尊、马蹄尊等,

2、圆底器见旋纹痕和黑疵,

3、青花有明显水印指捺纹,

4、五彩瓷彩周围有蛤蜊光圈,

5、立体器内外壁釉色一致,

6、笔筒束腰,底向外斜,

7、圈足内外削成尖状,

8、人物脸歪斜不正,

9、双圈足外高于内,

10、三层台器,折角挺直

清雍正:

1、器仿永宣,

2、釉面桔皮纹,

3、圈足“泥鳅背”,

4、碗深圈足、大圈足,

5、民窑瓶、杯、碗足高深外撇,底无釉而有明显旋痕,

6、仿永宣特征:

1)青料一笔涂抹,

2)加重点料冒充铁斑,

3)仿永乐甜白釉器底完全透亮

清乾隆:

1、装饰有堆贴、彩绘、镂空、包釉于一器,

2、釉多桔皮纹,

3、圈足“泥鳅背”,

4、底釉呈破浪纹,

5、青花雅丽,有层次感,

6、豆青、仿哥、茶釉釉胎相接处有锯齿纹

嘉庆至宣统朝国弱政衰,战乱兴起,瓷器业已衰落,同明末似,作者所论已尽足详。

明清除青花外其他瓷器如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单色釉等书中尽述满足了解,适应了入门学习的要求,景德镇以外除书中所提及龙泉、德化两瓷窑外,笔者个人认为,我们不妨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全面了解中国陶瓷史上这最后的华章是如何结局的。

宜兴紫砂是一种陶器,作为几乎未论及陶器的这本瓷器鉴定教材似乎本就应袖手旁观,但其精致的造型、名贵的品种不亚于瓷器的地位,可以说是明清以来如唐三彩釉陶一般重要。

紫砂以壶闻名,其壶有七大优点:

1、泡茶不失味,

2、久用自出茶味,

3、茶味不易变质,

4、耐热好,

5、传热慢,

6、经久用,

7、泥色多变,耐人寻味。

琉璃器是石英釉陶,法华器是牙硝釉陶,部分是瓷胎。这两种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从物质文化发展角度应当被我们所重视。

另一处值得关注的陶址当属广东石湾窑,其仿钧窑变十分成功,仿中有创,展现生机。

明清瓷器的一大特点是有正式的官窑款,所以款识成为明清瓷器鉴定十分重要的一项,作者对这一部分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的论述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运用。

明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其瓷业兴盛是历史进步、技术发展,同时也是唐宋大盛世之后的回光反照之比,中国古代瓷器伴随着政局的变动走向了最终的衰落和最后的结局。

宋瓷的盛况与反思


纽约苏富比2013年春拍中的宋代瓷器

在3月中旬举办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中,来自中国宋元时期的瓷器成为最大亮点,在本次艺术周出现的作品均以高价成交,除了几家拍卖行征集所得外,展销交易商甚多。这种情况引起一些人的误解,宋元瓷器的异常火爆是西方交易商布局,但事实并非如此。众多欧美学者、鉴藏家以及一些中国学者、鉴藏家等人均有共识:这种现象是尊崇宋元器物,其代表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高点,这种认识在西方是长期形成的,既有美学原因,又源于历史成因。

宋元瓷器引爆收藏市场

宋代艺术之美直入人心,其典雅高逸的品位影响深远。如宋代中国禅文化流入日本得以演变,进而影响后世现代美术设计学的“诧寂”美学思想。法国学者埃狄纳亦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又以美国学者BonnieSmith的总结较具代表性:“由于宋朝艺术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现代品位,宋代瓷器、绘画、书法和丝织品无一不传递出有节制而不失驾驭能力,微妙而不失洗练的韵味。”

此次亚洲艺术周的宋瓷交易,表面上看似人为布局,引发成交火爆,其实是一种理性回归。事实上,优秀宋瓷作品的行情从未下跌,如2008年的纽约春拍中,一件南宋龙泉窑青瓷双鱼耳瓶斩获228.1万美元;而在2007年纽约春拍中,一件同样是龙泉窑的明代青瓷刻牡丹纹葫芦瓶,高达56.5厘米,但成交价仅为42万美元,足见宋元瓷器与明清瓷器的区别。在2012年的伦敦春拍中,一件南宋仿哥釉海棠式小碗(应为南宋龙泉窑作品),形制规整拙朴,釉色与开片宋韵十足,拍卖公司相关负责人标注此作品仅为宋代作品,但不保证为哥窑瓷器,故估价仅为20万英镑至30万英镑,但成交价却高达80万英镑。宋瓷市场受到追捧都缘于其强大的感召力,早在乾隆时代,宋瓷就受到自上及下的无比尊崇,更不要说当代。

最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宋瓷,一部分经由百年以来较著名的收藏家递藏,成为行业内所谓的传承有序,另一部分虽然未必有名声显赫的收藏家递藏,但只要是精品,无论名家递藏与否,都成为深受市场追捧的“生货”。只是若由专业经营者与收藏者经手把关,其品质或许会较为可靠。由于宋瓷年代久远,故于清代至后世所出现者,其面世之初多非流传有序。以清宫旧藏宋瓷为例,乾隆所藏的宋瓷,无论是真品抑或后仿,其大多由各地偶然出现或出土后再经督抚将军、大员进贡所得。此外,自宋以降流落到海外的宋元瓷器却不在此例,由于宋朝的商业活动、商业氛围远高于唐朝,流落在外的瓷器数量自然也较大。

本次艺术周的清代官窑艺术品价格大幅归位。但无论宋元明清,优质真品、精品货源日渐稀缺,市场唯有愈加珍视真品,或退而追求次一类乃至二、三类作品,如一件中国北宋定窑白瓷碗,原为2007年纽约一居民在某家车库甩卖活动中以3美元购入,但竟然被伦敦交易商艾斯肯纳兹以220万美元的高价竞得;I.M.Chait画廊一件不十分典型或不“开门”的中国元代民窑景德镇北岸窑青花人物罐拍出134万美元高价。

宋瓷收藏的思考

汉学家、国际宋史研究之开创者、法国学者埃狄纳·巴拉兹曾言:“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宋史研究与宋瓷收藏对中国乃至世界也变得具有非凡意义,这也是本次纽约艺术周宋瓷热门所带给人们的思索与启示。有鉴于世界经济与艺术市场格局发展的趋势,亚洲与以宋式文化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势必成为艺术市场的未来与重点。

诚然,宋代文明与宋式文化是华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巅峰,但若不知珍视其如西方文艺复兴般伟大意义和善加研究参考,则文明发展和复兴便近似于空话。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似乎比西亚落后,但是后来此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跃居于世界最前列。也正是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始得以向前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宋代是最具魅力的时代。这个时期所占据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之于西方历史。百年以来世界艺术中心仍在欧美,艺术市场亦以欧美更为成熟,乃因其较中国自身反而更为重视之故。

因此,对于艺术创作与收藏也就更需要特立独行的前瞻意识,不盲从、不跟风方为艺术审美与收藏的正确态度,更何况中国亦绝无必要全盘接受外来文化,中国艺术市场所走的路应是独特中国化的。宋代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黄金时代,宋代艺术所追求的简单朴质和返璞归真与所表现的典雅高逸,乃为艺术审美之较正确方向。如果美丑不分,则实际上贬损了高尚典雅,或只是一味缺乏正确审美价值地追求浮华媚俗,那便是偏离了审美方向。能否坚持较正确的美学方向,是关乎中国当代及未来艺术审美观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另类中国投资:【宋瓷?天青】


最新一期,由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和胡润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3高净值人群另类投资白皮书》显示,在高净值人群(个人资产在600万以上)的投资方向中,另类投资的投资比例达到了56%,排在第三,仅次于房地产(76%)和股票(65%)。

另类投资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不仅能帮助高净值人群分散财富风险,还能提升家庭和个人的生活品位。但是,另类投资比较复杂,需要具备大量的特定背景知识。同时,另类投资的风险,也体现在交易费用较高、流动性较弱、市场不规范等方面。

在中国,另类投资的主要方向包括艺术品、珠宝玉石、酒和钟表,而其中在艺术品投资中,中国瓷器和书画是最为重要的投资品种。截至目前为止,拍卖价格最高的十大中国艺术品均为该两类,比如宋代黄庭坚《砥柱铭》手卷(成交价4.368亿元人民币)和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成交价4.255亿元人民币)。另类投资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最高的当属中国瓷器了。

中国瓷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其分类较为复杂,例如:按历史年代,可分为唐、宋、元、明、清等;按烧制地点,可分为定窑、均窑、哥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等;按烧制方法,可分为唐三彩、青花瓷、粉彩、斗彩和珐琅彩等;按照使用者,可分为宫庭使用的官窑和民间使用的民窑。名扬天下的景德镇长期以来就是官窑最主要的生产地。

无论何种年代何种类型,官窑瓷器的价值必然高于民窑,这是因为其每一件均是不惜工本地打造。如果制成品稍有瑕疵,就会被立刻销毁,所以每一件作品堪称完美。目前占据十大最高价艺术品榜首的便属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成交价5.541亿元人民币)。

在所有朝代中,宋代瓷器因其炉火纯青的技术工艺和空前绝后艺术成就,而成为中国陶瓷史上颠峰。宋瓷最为著名的窑址有汝、官、哥、定、钧等。宋瓷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其中的汝窑、官窑的青瓷“汁水莹润如堆脂”,象青玉一般的质地;钧窑天兰釉,象天空般湛蓝;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品种,都巧夺天工般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所以说宋时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笔者将自己的部分研究心得,写成文字,顺带赞叹一下老祖宗们的造化之功。

有两句流传甚广且至今仍被奉为鉴定品赏汝窑的口诀,一句是“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另一句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第一句被传为宋徽宗赵佶说的,但其实这段话是后周世宗柴荣指令建造柴窑的传说。与上句话接近,有准确的来源记载的是清代蓝浦所撰《景德镇陶录》:“土细润如铜体,有厚薄,色近雨过天青。汁水莹厚若堆脂,有铜骨无纹,铜骨鱼子纹二种。”

追溯宋瓷的美学渊源,得上溯至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哪儿。作为“五代第一明君”,世宗柴荣的喜好多少影响了两宋官府的审美趣味和时代风尚。传说柴荣在位时,一日,有大臣问:皇上,这批皇宫用的瓷器要烧成啥颜色?柴荣一沉吟,挥笔写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可惜,他39岁过世。活着的时候,未见柴窑出天青。

在宋徽宗之前,北宋重启礼制,用瓷器代青铜玉石仿商周国器。宋人原推举定窑白瓷,但徽宗崇道,认为“定白有芒不堪用”,更向往“雨过天青云破处”。而这样的天青色,传说来自宋徽宗的一个梦。痴人说梦,因为徽宗的痴,天青般的瓷器居然被汝窑的匠工们烧造出来了。从此,一个无人能及的青瓷梦想就落地了。

我能领悟的,雨过天青和雨过天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美。你若见过四月的天,那种雨刚过天刚透,阳光还来不及灿烂,花蕊和叶子尖还有未滑落的雨滴,这便是那种青。一种不露锋芒,但自由荣光,难言风华的天然之色。这种微妙到极致的美,精密细微到一分一毫,以有宋一代的技术和工艺,早已不只是苛刻。因为,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分析和手段,从配料、人工,再到窑变,这其中的难关何止重重。也许,这就是造化弄人,宋徽宗无法挽救他的江山,却创造出无人比肩的「雨过天青」瓷器。

对这种’淡雅如仙、雨过天青”的颜色的追求,几乎成了后世艺匠们一生中的最大梦想。我自己也一直在找寻古文、瓷器、小说、自然乃至现代科学中的描述和论证。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写刘姥姥游大观园,众人到了黛玉的潇湘馆。贾母嫌窗纱旧了,要凤姐找一段“软烟罗”换上。贾母说软烟罗有四种颜色,“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清曾朴的《孽海花》第二十一回中也提到:“﹝珠官儿﹞身上穿件雨过天青大牡丹漳羢马褂。”

有着“现代通俗文学第一人”之称的张恨水,在《金粉世家》的第三十二回中也写过,金燕西为冷清秋到绸缎庄挑绸缎,因不喜欢太热闹的颜色,一老伙计便拿出一匹料子:“燕西看时,只见他手上悬空拿着雨过天青色的绸料,上半截是纯青的,并无花样。但是那颜色,越下越淡,淡到最下,变成嫩柳色,在那地方,有一丛五色花样,就如绣的一般。”

后世公认,南宋官窑青瓷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现代科学发现,那种如脂如玉的青色,正好和人眼对色光敏感的平均峰值一致,每个人见了它,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那是最接近自然的色调啊。如果把它放到大时代的聚光灯下观看,南宋官窑青瓷所呈现的审美品位竟然非常前卫,称得上是现代极简主义的先锋。

青瓷到了两宋才登峰造极,这与当时皇帝的失意颓废、以及信奉道教、力求返璞归真的精神取向有莫大关系。宋朝一代追求的是“天工与清新,疏淡含精匀”。因此,韩拙在《山水纯全集》写过:“霞不重以丹青,云不施以彩绘,恐失其岚光野色自然之气也。”甚至,当时的皇家宫苑也“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

因此,宋瓷讲究细洁净润,色调单纯,韵味高雅。汝窑、官窑、龙泉青瓷无一不追慕静穆素雅、粉柔晶润的青色,以及清幽深邃的神韵,如冰似玉的美感,和青釉的内在装饰。我觉得,宋之后,中国再没有找回来这种端庄正统,朴素大气的民族审美情趣了。

每每想到这里,我扼腕。宋瓷的「雨过天青」只属于那个时代,它孤独的存在了100年。它的那份清风拂柳、古曲悠扬的肃穆优雅,婉转简洁,从此在神州大地踪迹夭无。雨过天青过后,世间再无第二场简约风雅之美,只是留下那几件寥落晨星的稀世珍品,与后人发古之悠,叹古之美。

附图: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