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考试基础知识要点归纳: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脱胎于陶器,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始于商代,东汉出现青釉瓷器,唐时“南青(越窑)北白(河北邢窑)”宋代繁盛。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河北定窑:刻画印雕装饰丰富;河北磁窑:结合传统工艺,为彩绘奠定基础;元代景德镇:青花瓷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景德镇青花玲珑瓷】

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种年间的历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它显得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

【景德镇青花瓷】

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明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粉彩瓷】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正、乾隆年代,日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烧煅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既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

【颜色釉瓷】

“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

钧窑瓷器: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以其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最著名的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翠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相传以胭脂红、葱翠青和墨色为难得之佳品。“钧瓷无双”

欣赏钧瓷要关注以下几点。

造型: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

釉色:釉色窑变,千变万化。

纹理:钧瓷烧造,工艺独特,在色彩斑斓的釉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纹路,

汝窑:

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莲花式温碗

汝窑的釉色:

青如天: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

面如玉:关键是半乳浊状的结晶釉,这种结晶釉对色与光极敏感,青绿釉却能从内反射出红晕。釉质肥厚莹润若堆脂,釉面因施釉不匀、显高低不平、久平整,并有少量气泡和缩釉现象

蝉翼纹:用“蝉翼纹”来形容汝官釉面的开片最为形象。前人用“蟹爪纹”来形容,蟹爪纹,形容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

晨星稀: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

棕眼:釉面的气泡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鱼子纹:鱼子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有片状泛黄有异于汝瓷天青釉面的色块。

德化窑:

今福建德化,故名。宋、元时烧制青、白瓷。明代达到高峰,是当时著名民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白玉,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建白”、“中国白”等,为当时中国白瓷的代表作品。产品以人物塑象最为突出,如观音、达摩等。其它如梅花杯、八仙杯、仿青铜香炉、花瓶、文具等,均名传于世。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釉色不似明代的白中微微闪红,而是白中透青。“洁白如玉、光润如境、扣声如磬、薄如蝉翼”

淄博美术陶瓷:

盛于宋代“居人相袭善为陶”,遂有“瓷城”、“瓷都”的誉称。淄博陶瓷是淄博陶瓷和琉璃的统称

研制生产出了“两点瓷”(也称“油点瓷”或“天目釉”)、“茶叶末釉”等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的稀有瓷种。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雨点釉陶”。

绍兴越瓷:

越瓷的故乡浙江省绍兴市,被认为是我国青瓷的著名发源地。越瓷是我国陶瓷艺术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早在商朝中期,古越人民就率先彩叠压的“龙瓷”,烧制印纹硬陶,釉色绿中泛黄,具有一定的光泽度,这就是历史上的原始青瓷。目前仍保持传统制作工艺“变色釉瓷器”

唐山瓷器:

骨质瓷简称骨瓷,是世界公认的最高档的瓷种。唐山是中国北方瓷都,该地生产的骨瓷属中国首创,填补了中国高档瓷生产的空白。质地轻巧、细密坚硬、不易磨损及破裂、在灯光的照射下晶莹、白皙、透亮,色泽成天然骨粉独有的自然奶白色。骨瓷的特色是白度高、透明度好、光泽柔和、装饰效果极佳、声音特别悦耳。

扩展阅读

明代---形成全国烧制中心


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取得了更高的发展。凡前代已有的品种,此时应有尽有;大量新工艺、新的装饰手法,也先后涌现。如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的永乐、宣德青花;鲜红莹亮,色若朝霞,灿如霁日宣德霁红;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纸、莹如玉、吹之欲飞的永乐薄胎甜白;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五彩;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绿、深沉幽净的霁青,娇艳柔美的浅黄,呈色稳定的矾红等等,都创始于明代,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尽态极妍。

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其时镇内官窑有58座,民窑达数百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足见当时生产规模之宏大。在全国十余省开设的四十多处瓷窑场中,除浙江龙泉窑仍以青瓷为著,其他窑场多因技艺停滞而萧条,或因战祸困扰而沉没,惟有景德镇为“天下窑器所聚”,抑人之短,扬己之长,形成全国的烧造中心。

“中国瓷谷”法库陶瓷名扬东北乃至全国


2011年以来,法库县陶瓷产品连续三年在国家监督抽查中合格率100%,每家企业产品的尺寸偏差率、表面质量、吸水率、破坏强度、断裂模数、放射性等项目完全按照国家标准GB/T4100-2006执行,完全杜绝了不合格产品出厂。通过各级质监部门的跟踪抽查,法库陶瓷砖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日日顺、浩松等陶瓷企业荣获辽宁名牌产品称号,王者、新恒丰等8家陶瓷企业获得沈阳名牌产品称号。而今,法库陶瓷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名扬东北乃至全国。在“沈(阳)法(库)经济走廊”上,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授予“中国瓷谷”称号的陶瓷产业集群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去年年产值实现550亿元,获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中国瓷谷大市场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批发零售市场。为实现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法库县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金地阳陶瓷、王者陶瓷等30余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高档仿古砖、全抛釉地砖和微晶石地砖、3D喷墨内墙砖等高端产品陆续诞生。“我们的陶瓷品质已经超过了佛山!”陶瓷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自豪的说。今年,法库将继续推进循环化改造,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生产。取缔自制煤气发生炉,目前红太阳陶瓷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已改用集中煤制气和天然气。同时,综合利用陶瓷废料,实现再利用,现已引进晟和景观瓷业、中法环保建材、利永盛新型建材等5户企业利用陶瓷废料生产发泡陶瓷耐火转、空心砖和广场砖;此外,同步实施改造干燥塔、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等。去年,法库陶瓷文化创意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法库艺术陶瓷在中国艺术陶瓷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该项目占地近3.5万平方米,分为创作展示馆、标准化厂房两部分。创作展示馆中已有美国陶瓷大师PHILIP·READ先生、香港陶瓷艺术大师何善影女士、中国陶瓷工艺大师李尚哲先生进驻;来自荷兰代尔夫特市、英国斯托克镇、日本大仓陶园、深圳永丰源、鲁迅美术学院的国内外名师也纷纷来法库考察。标准化厂房已有台湾新永德陶瓷刀、辽金源日用瓷、台湾台华窑、沈阳鸿蒙艺术品加工等项目纷纷落户。

陶瓷知识:天价瓷器背后的千年沉淀


有人形容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近5000年的中华大地几乎每个时期都与陶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秦汉以前的陶瓷古朴自然、唐代瓷器雄浑大气、宋代瓷器精致内敛、元代瓷器一枝独秀,而明代瓷器浓艳多姿、清代瓷器彰显繁缛富丽,到了民国时期瓷器则良莠不齐。可以说能从瓷器上找到每一个时代的影子,这就是文物收藏的史料价值所在。

在当下艺术品投资市场遇冷的行情下,陶瓷收藏投资市场的现状如何?是否能成为促进艺术投资发展的新主力?

泥土与火神的结晶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是李清照著名的《醉花阴》,想必大家并不陌生,那么瑞脑、金兽、玉枕这样的陶瓷器物,究竟长什么模样?

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 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就是“瓷器”了。可以说,在陶瓷上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最为丰富了,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彩陶就记载了大量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和精神追求的图画;如唐代的长沙窑瓷器身上带有大量的诗文,特别是唐诗;再比如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唐诗宋词,还画有反映百姓市井生活的图案等……这些文字和图案都是我们学习了解历史的最好实物资料。

“黑马”彩瓷

提到瓷器,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青花瓷。但是在陶瓷收藏市场里,粉彩在近十年来身价翻涨,正成为新的瓷器收藏热点。

“贵逾珍宝明如镜,画比荆关字比苏”,这是郭沫若笔下的彩瓷。粉彩瓷,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在五彩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其创始于康熙年间,与五彩相比,颜色更加丰富,增加了桃红、广翠、不透明的玻璃白及雪白等色。尤其是玻璃白和雪白的运用,因其具有乳浊作用可使彩绘表现出浓淡粉润、凹凸的变化,层次感和立体感极强,从而增加彩绘的表现力。从手法上对形象的描绘除了用线,还用彩、笃、拍等手法,填色也从平填丰富到洗染、接色等。相对于五彩的坚硬质感被称为“软彩”,具有粉润柔和、秀丽雅致、颜色丰富等特点。

当今名家艺术瓷的价位逐年走高,例如前一两年的景德镇某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一件代表作不过三四千元人民币,随着作者职称、名气的提升和技艺的日趋成熟,如今同等大小、同等水平的一件作品已逾万元人民币,其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确实不可小视。正因为此,许多收藏家已逐渐把目光从原来的古瓷收藏移向越来越繁荣的当代艺术瓷市场,其中尤以色彩丰富、雅俗共赏、极具表现力、市场前景看好的粉彩艺术瓷备受青睐。

以国礼大师占昌赣的代表作《粉彩三绝》为例。2001年占昌赣的粉彩作品价格仅为1万元人民币,到了2011年,他的作品《蕙质兰心》在拍卖会上拍得88万元人民币,十年连涨80余倍,使得彩瓷一时间成为了瓷器收藏市场上的大黑马。

钧瓷作品《万山红遍·蝶恋花》

“红色”钧瓷

今年夏天的国博双年展上,中国陶瓷工艺大师刘红生入选2016年国家博物馆工美双年展的一件钧瓷作品《万山红遍·蝶恋花》以8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成为该届双年展最大的亮点。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宋瓷,看起来正在逆势而起。宋瓷里,不得不提的就是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著称于世,被列为五大名窑之首的钧瓷了。

黄金有价钧无价。钧瓷之珍稀,自明代断烧后愈显。清雍正、乾隆皇帝曾亲自下旨,费尽良工予以仿制,之后再次断烧。清末,皇家珍藏的钧瓷首次外流,震惊世界,受全世界收藏家的疯狂追捧。民间流传着众多关于钧瓷收藏的传说:“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雅室无钧,不可夸富”;“片瓷值千金”等。因钧瓷的完整件鲜有,时人常常收集钧瓷碎片,于是用钧瓷碎片拼成的挂屏,都价值不菲,可见钧瓷在收藏圈的地位非同一般。

近年来,钧瓷的拍卖记录一路攀高,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受瞩目。2011年,钧瓷成为五大名窑中,第一个价格突破5000万元人民币的窑口,成交价高达7010万元人民币。其中,禹州国营老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红色”钧瓷系列产品,受到市场的疯狂追捧。2012年,一批1000件该年代原钧瓷国营厂的产品,在澳门拍卖会以8625万元人民币成交,平均每件8.6万元人民币。而到了2015年,每件作品的价格已经涨至惊人的132万元人民币。3年时间,平均每件产品升值达123.4万元人民币,涨幅高达1500%。刘红生的《万山红遍·蝶恋花》也属于“红色”题材。其创意源于毛主席词《蝶恋花》,器型源自映山红,取自经典红色名曲《映山红》,象征着对红军、对长征精神和伟大革命领袖的歌颂和热爱。最后,由中国钧瓷窑炉博物馆官方出品,是2016年的红色巨制,属于纪念大作,拍卖出高价自然不足为奇。

“不衰”青花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中国最具汉族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青花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后一次烧成。景德镇青花瓷在原料、工艺、设计等领域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使得无数藏家“竞折腰”。

截至目前,今年瓷器拍卖排行榜中拔得头筹的是一件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成交价高达1.58亿港元。宣德一朝的青花器物历来被收藏家所喜爱,认为是青花烧造的一个高峰期。无论是在烧造数量还是器物质量上,在青花瓷史上均有着不可小觑的位置。该大罐青花发色淡雅翠绿,且浓处有铁锈斑痕。其源于一个法国宗族,代代相传直至今日。这类大罐当与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收藏的一对青花五爪龙纹梅瓶相同,为成对烧造,然历久保留不易,现知仅此孤例。

在2016年春季拍卖会上,瓷器类上拍量达到95000件左右,成交50895件,成交率53.57%。总成交额达到95.87亿元人民币。成交率同比上涨10.45%,占到了中国艺术品整体拍卖市场40%的份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从以上数据和成交的拍品中可以发现,现在各个拍卖行对于拍品的征集和选择变得更加挑剔,但是真正的珍品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挑剔,也是瓷器市场能够领跑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关键。秋拍就要到来,青花瓷、钧瓷和彩瓷的表现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民国瓷器是指从清朝覆灭的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之间制作的瓷器。

众所周知,在中国瓷器史上,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林林总总的瓷器书籍图录,也极少将民国瓷器作为一个专类来记叙。业内专家分析原因称:一是因为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陶瓷总体质量良莠不齐,不值一提;二是一般文物界及收藏界对短暂的民国瓷器重视远远不及他们对其他时期瓷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追求的程度。

虽然民国瓷器远不及古瓷器收藏火热,但目前,随着近年来古瓷价格虚高,当代瓷器质量低下的现状,曾被市场冷落的民国瓷器精品已经在慢慢升温。对此,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主任荆志忠也向《经济》记者表示,虽然民国时期不稳定的社会环境造成手工艺品档次不高,但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时期,其瓷器价值在于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并且,曾经在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民国瓷器全场成交率达到了72.73%,“珠山八友”之一王琦绘制的瓷版画《糊涂即是仙》以100.8万元成交,一度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民国瓷器亮点多

在有收藏瓷器十余年经验的武先生看来,民国瓷器收藏最大优势是其精品刚被市场所重视,价格不高但未来潜力巨大,处于“价值洼地”。

例如,与古瓷器、当代大师作品相比,民国时期的浅绛彩作品价格还处于劣势,其稀缺性还没有体现出来。其次,民国瓷也在易于流通的市场中体现了价值。其来源较多、花费相对不高,普通藏家也容易玩起来。并且从收藏角度来说,收藏民国瓷比较容易成规模成系统,但古瓷如今在普通藏家手中能够发现几件已经不易了,不可能形成收藏规模。

不难发现,以上只是民国瓷器日渐火热的客观条件。那么,其自身又有哪些收藏亮点?

荆志忠告诉记者,民国瓷器有四大种类具备高收藏价值:

其一,洪宪瓷。袁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监督窑务。洪宪瓷选料精细,胎骨颇薄,主要用于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落款为“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

但因袁世凯称帝仅83天,时间短,这批洪宪瓷烧制数量并不多。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诸多瓷器收藏类书籍中对洪宪瓷特别注明:现市场中大部分“洪宪年制”与“洪宪御制”均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窑所烧制的仿制品。

其二,“珠山八友”流派。1928年瓷板画开始流行,为了便于接受订货,在王琦倡导下8位画师成立月圆会,称为“珠山八友”。前后共十位画师参加,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

“将艺术创作载体从宣纸转移至瓷器上,留下一批各有千秋的作品成为近几年拍卖会上的新宠,其精品目前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荆志忠说道。

其三,浅绛彩瓷。浅绛是中国元代开始出现的一种山水绘画技法,浅绛彩瓷则是清代晚期景德镇生产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民国初期从事浅绛彩瓷制作的艺人大多有较高艺术修养,通书画,能诗擅文,制作浅绛彩瓷时,从图稿、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来完成,使画面自由洒脱,充满了艺术表现力。但因后期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加之浅绛彩瓷低温烧制,彩料在釉面上黏连不牢固,色泽不够鲜艳,彩绘大多容易污损、脱色、掉彩、磨失,所以浅绛彩瓷在民国时期逐渐被色彩鲜艳而不易脱落的新粉彩所替代。

其四,仿古瓷器。清朝的覆灭,使得一批原来供职于官窑场的能工巧匠另谋生路,在民间仿制了大量的历代名窑瓷器。例如目前收藏市场中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隋唐五代的白瓷,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明、清的官窑器等。荆志忠表示,虽然这些瓷器是仿制品,但质量比较高,现在收藏市场上很多人将民国仿制瓷器当作明清官窑的真品。

除此之外,从民国时期开始,陶瓷创作者开始在作品上署名,因此创作者的思想体现更加强烈,特点也更加鲜明。

逐渐被抬高的身价

曾经民国瓷在收藏市场被称为“地摊货”、“边角料”,处于陪衬地位,在学术上并未得到充分认可,价格也非常低廉。武先生告诉记者:“在前几年,民国瓷器市场十分暗淡,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但如今去文玩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这个时期的真品。”

无独有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收藏瓷器的范青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十年前,在文物市场还有一半真文物时,民国浅绛彩最为低廉。当初买50件浅绛瓷花了3万块钱左右,后来再买100件的时候,大约花了将近30万元。现如今,想收藏浅绛瓷花,估计一件出价30万元也未必能在市场上找到。”

的确,随着近几年大众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看好,媒体的报道,相关研讨会、论坛通过交流、鉴赏、参观等多种方式探讨民国时期瓷器的历史地位和收藏前景,使得收藏界对于民国瓷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记者发现,近年来,民国瓷器逐渐成为了各大拍卖会主角之一,其最高成交价甚至突破了亿元大关。

例如,2014年安徽艺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粉彩花鸟笔筒以13440元成交。

2014年9月份,中国嘉德四季第39期拍卖会,民国时期王步绘青花花鸟纹小笔筒以92万元成交。

2011年4月份,苏富比拍卖行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民国粉彩瓷器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以1800.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18亿元)高价落槌,创下迄今为止民国瓷器最高世界拍卖纪录。

……

对于近两年来民国瓷器价格不断上涨现状,荆志忠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精品民国瓷器与低质量但被抬高价的古瓷相比,前者性价比要高于后者。换言之,按一般市场行情来说,资金走势一定顺着低投入、高回报方向。

例如以晚清光绪官窑的赏瓶和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精品为例,两者价位均在50万元左右。但是,晚清官窑质量无法与鼎盛时期的清三代相比肩,历来也不被古玩业内称之古玩,而精品民国瓷画意比较浓、文人气息比较强烈,在当时被达官贵人、收藏界所看好。毋庸置疑,此时的精品民国瓷器就成为一个能捡漏的好门类。

每年涨幅至少在30%

荆志忠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收藏队伍日益扩大,未来民国瓷器收藏市场每年涨幅至少在30%以上。

究其原因,荆志忠认为,除了上述提到高性价比外,另一方面是民国烧制的瓷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其中景德镇瓷画家及当地瓷名家作品为例,其多出自清代官窑场能工巧匠之手,这部分人在摆脱官窑束缚后,借鉴了古人优点,加工生产出来了从造型、釉色、艺术性上都堪称为一等的作品,同时也是对古代瓷器传承发展最好诠释。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仿制宋元时期的龙泉瓷。深受日本人喜爱的龙泉瓷器在民国时期大量销往日本。“目前正值文物回流热,但发现从国外回流的许多瓷器绝大部分都是民国时期仿制水平较高的龙泉瓷。”武先生说,“一件真正元代民窑生产的龙泉青瓷大盘,目前市场价大概要上百万左右,而一件民国仿品价格则数十万左右。那么,两者质量相差不多,数十万的民国仿品自然比数百万的元代正品增值空间高。”

据记者了解,目前民国瓷器收藏区域也逐渐扩大。曾以江西、广东等地为主要民国瓷收藏区域也逐渐被北京、山东、东北等地分占市场。

收藏高门槛是知识

那是否说明民国瓷器的市场已经走向盛世了?

荆志忠不以为然。他向记者表示,文物收藏市场的门槛依旧很高,但目前阶段,这个门槛指的不是金钱,而是知识。

荆志忠进一步解释道:“目前收藏市场有个怪象,就是文物本该越来越少,但市场中流窜所谓‘文物’却越来越多。”

“这就是赝品在其中作祟。”荆志忠介绍说:“目前收藏市场上流窜很多假‘珠山八友’或其他名家原作的东西,从画风、落款方面来看与原作差别并不大,但实际上多数是当时学生、专业造伪人士临摹出来的。”

“民国时期的瓷器近些年才逐渐被大家所认同,并且在时间推算上也属近当代作品,这就导致仿制容易且可以借鉴的真品参照物并不多,所以作品的真与假很难准确去评判。”荆志忠表示,这种模糊情况极大影响了市场的良性交易。

对此,荆志忠强调,目前收藏民国瓷器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中国收藏家急需对文物收藏内涵、产生历史原因相关知识的补充。“虽然这一点在过去的十年中有了很大改变,但还远远不够。”

荆志忠最后总结道:“只有等我们的收藏家群体将眼光从只看名气、追求潮流回归到注重它的艺术性和学术性时,才是民国瓷器市场价格真正到位的时机。”

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2011年,澳门中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估价3亿港币(折合人民币2.45亿元),成交价8.4亿港币(折合人民币6.85亿元)。

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21亿元)成交……

《经济》记者梳理近15年的天价瓷器价格发现,其价格浮动区间最低为8344万元,最高为6.85亿元。几乎每年都有一件天价拍品。纵然似乎每年的拍卖市场总有让人不惜重金追逐的瓷器,但是否有人想过把这些天价瓷器抬下神坛,使其不仅“可以远观”,还可以“亵玩”?

天价瓷器之路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使元青花驰名海内外,也掀起了国内收藏热。其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主次分明,浑然一体。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笔笔精到,正如著名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所说:“元代瓷器‘精者颇精’”。

文化艺术品金融资产化课题组组长、天禧阁博物馆馆长陈旭向记者分析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是首拍效应的典范,即元青花第一次在完全公开的国际市场上亮相,具有不可替代的里程碑价值。后续市场操作将难以逾越。”

对于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其折合人民币的成交价格是鬼谷子的数倍,综合分析国际经济形势、通货膨胀因素,以黄金比价在同一时点计算,“萧何”的价格约为“鬼谷子”的两倍。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原因?陈旭认为,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再创新高有其历史必然性。他进一步分析说,首先,艺术品市场6年为一个提升结点,其次,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市场价格奠定了比价基础,最后,选择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作为突破点,直接来源于《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号称10亿元人民币也不卖的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的报道。此外,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的器型规格、艺术水准,以及《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的知名度远高于鬼谷子下山。

实际上,继“鬼谷子”、“萧何”之后,元青花难以再现热点。其原因是民间大量同题材元青花涌现,造成市场价格处于无限下行通道,丧失首拍效应的同题材藏品难以上拍成交。

再看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天价之路。其传承几十年,拍卖前国内外媒体大肆炒作,拍得此藏品则预示着奠定行业地位和大幅提升知名度。许多买家志在必得,也因此一举成名,乃至招致《成化斗彩鸡缸杯真伪考》、《2.8亿鸡缸杯背后的合法洗钱》等争议。“买卖双方成功的事件炒作,投入十亿广告费用都无法达到如此持久的效应,其商业价值不可估量。”陈旭说。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实际上是玫茵堂藏品成功增值的重要案例,直接刷新了中国成化瓷器世界拍卖纪录。玫茵堂珍藏以其艺臻技绝的御制瓷器举世闻名,为史上最精炼的御制瓷器收藏之一。其收藏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历朝瓷器中的最上乘珍品,被认为是在西方私人手中最好的中国瓷器收藏。玫茵堂从世界各地收购中国瓷器,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传承”,通过国际拍卖公司进行拍卖,获取超额利润。

谈及此,不得不提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瓶的天价之路。2013年6月,玫茵堂正在“传承”姊妹藏品“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瓶”,准备进行破纪录炒作,但澳门中信预展“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瓶”惊动了玫茵堂。

因为根据事前判断,此藏品存世仅一只,藏界有“珐琅彩无双”的说法,珐琅彩本身就极具稀缺性,又是御制皇家珍品,雍正珐琅彩又是极品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价值,是最有可能挑战元青花霸主地位的古瓷器。陈旭表示:“澳门中信拍品的横空出世,打乱了玫茵堂的总体战略。”玫茵堂决定紧急收购“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瓶”,通过事前多方协调,以9315万港元成交,此事件直接导致2014年4月8日,冲冠天价藏品的“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瓶”紧急下架。

上述几个案例可以看出,拍卖场上的天价价格并非看起来那么容易,“首拍效应”、“孤品”等都会对天价成交有一定影响。

天价之后,如何传承?

说起传承,少不了要先了解这件物品的价值。天价瓷器更是如此。一方面其大部分都有特殊背景,另一方面,其不能用比较法直接进行等价评估。

以古瓷器为例,其评估就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第一,要考虑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成交背景、不同经济环境下历史成交情况,综合判定古瓷器市场平均价格。第二,要考虑古瓷器市场总量、货币流通总量,可投资资产总量之间的比值。第三,要考虑古瓷器各品类数量分布。第四,要考虑因鉴定技术、市场需求、市场稳定性需要等因素造成的古瓷器释放速度,在此过程中,应假定古瓷器完整器优先上市。第五,要考虑古瓷器与其他文物品类、文物艺术品衍生品、现代艺术品的价值比较关系。

这只是宏观层面的价值评估,当涉及单个天价瓷器,还需细分工艺标准、艺术标准、社会标准、商业标准、拟制标准等因素,包括年代、规格、材质、工艺、等级、经典性、美感度、美誉度、稀缺性、传承性、炫耀性(受追捧程度和特别购买目的)、环境性、目的性、增值性等。

陈旭认为:“天价拍品对产业发展能起到引领作用,不仅可以以各种方式参加到实体产业中,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制造陶瓷衍生品。每个时期的陶瓷都有其艺术精华,这种精华的文化概念可以从其所在的文化范畴去审视。明清瓷器的造型、釉色质感相比唐宋瓷来说,缺乏内敛和雅气,但是元明清时期陶瓷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时期,也是器物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求新求变的历史时期。“从整个大的文化范围来审视其发展过程,以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视角去审视中国各个时期的陶瓷艺术品,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本身就是全维的审美观念,与西方单一的焦点透视审美体系有本质区别。因此,做古陶瓷的复制品,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走向国际化。”陈旭说,比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交后,根据原物复制出10000只复制品,按照目前的陶瓷工艺,每只制造成本80元,以每只8000元价格销售,文化价值让瓷器升值了100倍。

第二,博物馆孵化。各大博物馆都有镇馆之宝,如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汝窑水仙盆,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等都家喻户晓。在天价瓷器的传承中,把其注入博物馆体系中,能起到世代相传的作用。玫茵堂在孵化博物馆时,除了匹配与企业文化相符合的系列藏品外,还会配以镇馆之宝,如玫茵堂禅茶博物馆镇馆之宝元蓝釉白龙纹梅瓶,内藏700年元代原浆酒。

第三,增资扩股。即把天价藏品注入企业信用提升体系。一方面将其计入企业资产能使得文物艺术品资产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公众的认知,便于文化推广与传播。比如,当这些天价藏品计入企业资产之后,可采用股票发行方式来进一步固定企业文化。

第四,艺术金融。文物艺术品可以作为抵押贷款、质押融资、资产包组合的标的,为企业融资起到润滑剂和信用担保作用,不仅支持了实体产业发展,还能大大降低金融机构风险。而采用天价藏品更加利于其保值增值的稳定性。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天价拍品的价格也仅仅是一个价格,2017年将是下一个时间窗,到底是否有藏品能突破十亿大关,收藏家们会十分关注。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藏品的文化价值和后续惠民的方式更有吸引力。

曾经风行全国的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


在中国古瓷中有很多名号,像三彩和五彩就是用彩料的种类数量来称呼,软彩、硬彩则是以彩料的质感来区分,而“浅绛彩”则是按绘瓷的彩料的颜色来命名。浅绛彩瓷曾因为画面新颖,价格也比较廉价,所以一时脍炙人口。但是经历几十后,浅绛彩瓷已因各种原因慢慢消逝于陶瓷历史中。

从烧制工艺角度看,浅绛彩所用之彩料与粉彩大致相近,烧成温度也一致,然而它们之间仍有质的区别。据刘新园先生《景德镇近代陶人录》所言,两者区别在于:

⑴ 粉彩所用之黑料为纯度较高的钴土矿,而浅绛彩所用黑料,称之为“粉料”(即在钴土矿中加入铅粉配制而成)。由于粉料含铅,纹样画出后不用“雪白”(一种含钴料)覆盖便能烧成。故粉彩之黑深而亮,浅绛之黑浅而淡,但烧成效果似水墨浑化,别有韵味;

⑵ 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含砷的不透明白色料)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则无;

⑶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故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⑷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放”。

除上述之外,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等到民国初年时,浅绛彩瓷已经完完全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了。虽然浅绛彩已经退出历史,但是它的画技和创造力并未消失,在其他领域里继承发展,其流风余绪至今未绝。

必须注意鉴定南宋龙泉窑瓷的要点


鉴定南宋早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坯料仍用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加上坯料淘洗后没有认真捣练,胎质不够致密,有较多的气孔。胎色呈灰或浅灰色。

2.釉仍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质感。

3.纹饰与北宋明显不同,以刻花为主,划花、蓖花少见。碗类出现葵口,有图章式的文字,如"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

鉴定南宋中晚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石中掺入适量紫金土,使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弯度,高温下不易变形,使胎坯变薄,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缺点,使器物造型轻盈秀美。

2.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使釉色出现粉青、梅子青、豆青、米黄、蜜蜡、鹅皮黄、乌金等色,其中黑胎青瓷呈色较深,墨绿色是黑胎青瓷特有的颜色。

3.器型丰富多彩,除日用器皿外,有罐、盒、灯盏、渣斗、熏炉等。文具有笔筒、笔洗、水盂、笔架等,及多种仿古铜器、古玉器的瓶。这时期的新产品有堆塑龙瓶、虎瓶、琮式瓶、荷叶盖罐、葫芦瓶、五管瓶等。

4.由于改进了胎、釉的配方及烧造技术的提高,烧造出与南宋官窑相类似的黑胎厚釉瓷器及白胎厚釉瓷器。黑胎厚釉瓷器釉色深沉,开片,釉色透明,表面有浮光。白胎厚釉瓷器釉色淡雅,呈粉青、梅子青、豆青等色。

5.此时的瓷器通体施釉,光色无纹,以釉色与造型取胜。

6.器物修胎讲究,圈足修得很薄,在底足刮去细细一线的釉,烧成后出现朱红色一圈细线,俗称"朱砂底",使青瓷显得特有韵味。

7.龙虎瓶代替北宋的多管瓶和盘口壶。

8.梅瓶(宋代称作"径瓶",是一种贮酒器),北宋时期肩腹比较丰满,器型较大,外壁刻缠枝花、莲瓣。到南宋,梅瓶高度减低,下腹瘦削,有的梅瓶有盅型盖倒扣瓶上(可作酒杯用)。

9.鬲式炉系仿商周铜鬲式样,其肩与腹部的凸楞称"出筋",是美化瓷器的一种装饰。

10.一种用模子成形的水注、小罐、瓜型壶,腹部有模印的菊瓣、莲瓣、云纹、龙纹等纹饰的,多数为龙泉溪口窑所生产。

总之,南宋龙泉青瓷,其造型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而矮,纹饰以刻划花为主,印花、贴花少见。纹饰多见云纹、水波纹、游鱼,还印有"金玉满堂"、"河滨遗范"等铭文。印花游鱼有单鱼和双鱼,单鱼时代稍早,双鱼为中期,两鱼同一方向者,一般要早于相向者。南宋晚期的莲瓣纹较前期肥硕,瓣脊明显清晰。

鉴定清中期民窑瓷应注意的要点


在藏友沙龙上,鉴定专家舒章铭介绍,鉴定清中期民窑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2、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无圆润秀美之感,胎体渐厚显笨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主流还是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色调沉着不飘浮,纹饰清晰,到后期青花呈色有青蓝、淡蓝、灰蓝等各色。

4、施釉较厚为多,薄釉较少。

5、嘉庆青花色调较稳定,但有的器物出现青花暗淡飘浮的现象,而且青花品种减少,质量降低,尤其是青花釉里红产品,普遍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青花也有散现象。

6、道光青花瓷呈色与嘉庆基本相同,蓝色不甚鲜亮,无凝聚斑点和散现象,有飘浮感。

7、嘉、道两朝在装饰绘画上类似,出现画面层次少,画意呆板,尤其人物只是有形却无神。

古瓷鉴定基本知识


另外,各时代的一些独特的而又称著的器形,应一一牢记其特征,因为它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如明代永乐的压手杯,成化的鸡缸杯,清代康熙的凤尾尊、乾隆的百鹿尊、转心瓶等。只有熟记了真品的器形特征,赝品便可一眼识破。

2、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堆、捏、印、贴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方面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等。由于装饰是随着造型、工艺、材料、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平凡、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重要。以景德镇的釉上五彩瓷来说,它出现了元代中后期,当时仅有红、黄、绿三色,画法和元青花一样,以勾、搨、点画成,笔致粗犷豪放,生动自然。明初除继承元代画风外,洪武时出现了双面矾红彩。永乐、宣德时有青花斗矾红彩,纹样气魄雄伟,彩色凝重艳丽。成化风蜚的斗彩,笔致工整,纹样生动,彩色丰富而深古。成化斗彩的施彩方法也多样,有点彩、覆彩、染彩、加彩、填彩等,但均为平涂,"花无阴面,叶无反侧",有轻盈优美之貌。嘉靖、万历的五彩主要是用釉上色料绘纹样。用青花绘纹样局部,但所占比例很少。此时还新创翠色,用胶水调黑料勾线,但黑线中部微微带褐色。纹样布局比成化斗彩繁茂,用笔草率中见拙朴。清康熙的五彩,深受明代与清初的版面插图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形象概括。夸张,线条柔中藏刚,色彩明净莹澈,大红大绿、古色古香。康熙五彩中的黑色,漆黑光亮,不再微带褐色了,并开始用油来调黑料和矾红,本金也多在五彩中使用。康熙的五彩深深地影响后世,清嘉、道后多仿,但都不及康熙五彩生动自然,古拙优美。

3、胎、釉;由于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对胎、釉的原料选择、配方、精制不尽相同,成型和施釉方法上存在着差异,烧成温度和气氛不完全一致,使产品的胎釉各具特征。如景德镇宋中期的影青瓷,胎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釉面晶莹透明,如水似玉,和同时代的其他窑口的影青瓷质有着明显的差别。又如明代永乐的甜白釉瓷,胎骨微带肉红色。成化时则瓷胎迎光照映显牙白或粉白色。清代康熙的胎骨给人细腻,坚致感。雍正瓷胎迎光照映显微青白色。这些特征都为后世仿品所不可及。鉴定时细察产品胎度的色泽、粗细、松紧、坚脆、厚薄、透光与敲打声等亦很重要。

4、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瓷工艺和装烧方法也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伴随新工艺的出现和新窑具、新装烧方法的使用,使产品面貌产生变化。如景德镇五代时采用"多支钉迭烧"的无匣装烧方法,使器物的圈足和器内底留下了约7-18颗支钉痕迹。北宋初以三、四颗支钉垫在器物的底足上,再装入匣钵(一匣装一器)入窑烧成,产品底足留下了三、四颗支钉痕迹。接着扬弃了支钉,采用了小于圈足内径并约高于圈足的垫圈式垫饼装在器物的圈足内底上装入匣钵,使产品圈足内底留有垫圈或垫饼的痕迹。北宋晚期因覆烧出现而产生了芒口瓷等。又如元代至明洪武时,大件瓶罐的器底是另接的,洪武后则不采用,元与明洪武的高足把杯的高足是用泥与上部的杯相接的,洪武后则改用釉接;明代瓶罐成型时所产生的接口多而明显,清代因工艺技术提高,则接口少而不明显。这些因工艺、装烧所致的细小特征,也是鉴定时不可忽视的。

5、款式。景德镇瓷器从明代永乐官窑瓷开始,就正式有帝王年号款,宣德十分普遍,从此款式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赞颂语款,吉言款,题画款,花押款,窗棂款等。由于明清御窑厂有专门的落款陶工,对字体、笔致、排列形式、落款位置以及写款的彩料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所以,鉴定明清御窑产品时,看款式特征是重要一环,民清御窑产品落款则各尽其态,笔致随意,鉴定时要次于御窑瓷款式的作用。

6、看瓷器的总的时代风格:瓷器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地方风格、个人风格融汇于时代风格之中,但又是时代风格的构成因素。因此把握好我国各时代瓷器的总体艺术风格,对鉴定也是十分有利的。如我国宋代瓷器造型挺秀精巧,纹样精美典雅,具有轻盈、俏丽、沉静雅素的格调,而景德镇宋代的影青产品也融汇于这一时代风格之中,我国元代瓷器胎体厚重,造型雄伟端庄,装饰豪放有力,而景德镇的元青花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时代气氛。

总之,任何时代的真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有许多方面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尽管后仿赝品繁多,或有"乱真水平",但"它毕竟是另一时代的仿古产品,总会留下仿制时代的蛛足马迹,只要我们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所调"乱真"的赝品也不能逃其鉴。

五、古瓷和新瓷的一般区别

1、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如玉;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但仿古瓷往往作去浮光的处理,主要方法有:(1)用稀酸涂或浸,但釉面苍白,在放大镜下见伤痕。(2)用兽皮打磨,但在放大镜下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状纹。(3)用茶水加少量食碱久煮或烟久薰,但釉色不正。(4)入土久埋。

2、出土的古瓷土锈入釉,伪造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浸洗即去之。

3、瓷器纹饰,真者用笔(刀)流利自然,伪者则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

4、古瓷的金色日久磨损,易变色,或只留下痕迹;新瓷金色鲜艳,光泽耀眼。

5、古瓷中的低温铅釉,釉面可见一层银色,瓜皮绿釉较明显,新瓷则无。

6、釉上彩瓷(五彩、粉彩、古彩)一般达一百年的,在光照下彩色的周围有"彩虹"般的光晕,有的仅隔60年的釉上彩瓷也会出现此现象,但年岁愈久则愈明显。

7、旧胎后挂彩自光绪以来多见,解放后很少。是否属后挂彩,着重看如下几方面:(1)釉上彩色是否有当时彩色特征;(2)纹样的布局、形象、用笔等是否有当时的风格。后加彩多画得拘谨、呆板、纤细、缺乏当时的风格。(3)纹样是否压着了釉面伤痕,有这种现象的必然是后加彩;(4)后挂彩的彩色一般光泽度强。此外,后加款、换底、换款、换口、补彩、修补器物残缺等现象也在鉴定中常遇见,都必须认真发觉。

钧窑的历史文化知识


钧窑创烧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因宋徽宗在夏朝建都的禹州“钧台”设立官窑而闻名天下。“钧窑”所产之瓷曰“钧瓷”。她始烧于唐代,鼎盛于北宋,金元时期影响北方诸窑,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为我国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之一。遗址遍布禹州西部山区及禹州城内,现已发现窑址150多处。保留完好的为禹州市钧瓷研究所院内“北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和神后镇瓷区。主要游览观光的遗迹有“古钧台”、“禹王锁蛟井”、“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钧神庙”、“火龙庙”、“神后镇钧瓷文化区”等。

禹州制瓷业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陶器,商周有原始青瓷。到了唐代,制瓷业更加繁荣,盛产一种以黑褐釉为主体,局部施以兰白色斑的“花瓷”,被识为钧瓷的前身,称之为“唐钧”。到了北宋初年,政治稳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文化艺术得到社会需求。钧瓷也从技术上和艺术上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独特风格,成功烧制出窑变兰色乳光釉和铜红釉,打破了瓷器单一颜色一统天下的历史,受到世人青睐。到了北宋末年徽宗时期,钧窑受到宫廷重视,把“钧台钧窑”垄断为“官窑”。集中能工巧匠按照宫廷设计,不计工本,精工制作。其造型端庄古朴,胎质坚实,工艺严整;釉色五彩缤纷,莹光玉润,变化神奇自然;挑选严格,残次品一律砸碎深埋,禁止流入民间。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对钧窑的制作工艺、烧制技术、艺术品位起到了升华作用,从而钧瓷由一般的日用瓷上升到纯粹的艺术瓷,钧窑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金元时期,由于钧窑的独特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加之宫廷垄断的解禁,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影响遍及河南、河北、山西、内蒙等地,在我国北方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钧窑体系。明清时期,钧窑风格影响到南方,出现了各种仿钧的瓷种,如广东佛山的“广钧”、宜兴的“宜钧”、景德镇的“祭红”、“釉黑红”、“卢钧”等,以及受钧釉影响而创新出的各种高温颜色釉。

新中国成立以来,钧窑得到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其故乡河南禹州蓬勃发展,经过几代艺人、科技人员的不断继承和创新,钧窑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颠峰,走到了民族文化艺术的前列。今日禹州已成为以钧瓷为龙头,各种艺术瓷、日用瓷、建筑陶瓷共同发展,规模巨大的主要瓷区。2003年禹州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钧都”称号,是钧瓷文化旅游观光圣地。

钧瓷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的奇特“窑变”而独树一帜。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在釉中铜铁等多种金属氧化物为呈色剂,通过氧化还原的特殊烧成方法而烧制出五彩渗化的窑变釉彩,结束了中国陶瓷单一釉色的历史,开创了我国彩釉瓷的新局面,对世界陶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古代钧窑的造型多以器皿为主,盘、碗、鼎、炉、洗、尊、盆、钵等,式样繁多,品种齐全。造型古朴、端庄、线条流畅、曲直得当,装饰质朴简约、吉祥如意。民间钧窑釉色以天青、天兰、月白、月白加红斑为主,釉面莹光玉润,精光内蕴,幽雅自然,加斑者,或红或紫,或红紫相间,窑变天成,潇洒自然,极富装饰之美,非人之所能为,“钧官窑”钧瓷釉色以窑变紫红釉为主,变化丰实自然,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彩霞。古人曾用“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彩色之美。在其美丽的釉色上又窑变出珍珠点、兔丝纹、蟹爪痕、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流纹,似人物、似动物、似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这些釉面非丹青之手所能描绘,真是鬼斧神工,绝妙无穷,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钧窑瓷器的独特艺术风格,与其特殊的工艺有关。钧瓷原料为禹州所独有,西部山区的“一活土”。硅、铝、钾、钠、铁的含量适当,就此一种原料就可成瓷,形成胎质致密瓦灰,铜口铁足的外观。釉彩瓷药适当含有铜铁磷钙,是形成钧瓷窑变的主要内因,钧窑的烧制方法为二次烧成,多重施釉,经氧化、还原的复杂过程,高温烧制。入窑是同施一种釉土,出窑后万紫千红,各显形态,真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钧瓷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她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其神奇的自然窑变与北宋崇尚道家返朴归真,意趣天成的审美思想相吻合,成就其千古不朽的艺术魅力,深受世人所崇,收藏和观赏钧瓷成千年时尚。

今天,这一千年绝技日臻成完美,当代钧窑与时俱进,在尊重吸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审美趋向和精神需求,运用艺术、工艺、科技三位一体的创新理念,在钧瓷的造型艺术、釉料选取,成型工艺、烧成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研究,有着唐钧的活泼大胆,宋钧的端庄大方,元钧的粗犷豪放,清钧的小巧精美,又具有现代个性审美的各种现代陶艺和时代作品。钧窑恰逢当今盛世,焕发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在我国艺术苑里大放异彩。

胎釉知识——缩釉与爆釉


缩釉与爆釉是瓷器研究的一个小课题,仔细研究,我们发现缩釉和爆釉与原材料的应用和生产工艺有直接关系,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瓷器的鉴定有一定的帮助。

缩釉的形成曾经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因胎体上粘了油污,所施釉面无法覆盖胎体而引起缩釉。另一说法是烧窑时冷却过快而引起缩釉。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说法均有误。前者,瓷器的烧制温度为1200°C以上,而油污在500°C已蒸发,此时釉料尚无熔融,无法引起缩釉,此说难以成立。后者,窑内瓷器的冷却是胎釉同时冷却,冷却快大多是产生釉裂或胎釉同时爆裂。热胀冷缩是一较普遍的物理现象,冷却能缩釉,但它是整体冷缩不是引起缩釉点的主要原因。

瓷器的胎体主要是经过瓷土(或瓷石)与高岭土粉碎、漂洗、沉淀加工而成。瓷土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高岭土的成分中氧化铝的含量稍高一些。瓷釉由石英、云母、钠长石等物质组成,自然界里称作釉果,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硅酸盐,但瓷釉中还加一些碱性助熔剂。除此之外,明清瓷器中一般都加入了由草木灰和氧化钙加工而成的釉灰。

瓷器的釉面有高温釉与底温釉之分,但我们却很少研究高温胎与底温胎的区别。高低温胎体的温差不大,一般为100°C左右。高温胎的胎体中的氧化铝的成分较高,它的烧结温度在1280°C-1330°C之间。由于温度高,胎体大多能烧成我们所说的糯米胎,胎体晶莹、透亮。如果胎体内加入少量的含氧化钛成分,那么胎体就显出玉白色,有玉质感。

在高温胎体涂上了粘度较高的青白釉料,就会产生针眼状的露胎缩釉点,其原理如下:当窑温升至1300°C左右时,胎体中部分原料进行化学反应,并逐步完成烧结。反应中产生较多的气体,主要是氧气、二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硫。在胎体加温至1300°C的同时,胎表面的釉料同时在1300°C的温度下,并进入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釉料呈液膜,紧贴在烧结状的胎体表面。当胎体内释放出的气体逸出釉面时,即在釉里产生大量气泡。如果气泡聚集较大,釉的粘度又较高,逸出的地方就产生露胎的缩釉点。有的呈针眼状,在瓷器的转角处积釉很厚,缩釉面会较大。

鉴赏这种瓷器的釉面时我们能在放大镜下看到大小不等的多层气泡,小气泡托着大气泡。以上现象在明代和清早期的瓷器中表现得较为明显,民窑瓷器更多,可以作为鉴定瓷器的一个参考。此外,另一种情况也能产生缩釉点,主要是胎体坯子落了灰尘,上釉前没吸干净,灰尘的小颗粒可引起缩釉,但这现象很少出现。原因一是坯子上釉前都有一个“上水”的步骤,灰尘很少,二是一般有灰尘,大都是在釉上引起一个黑点而不引起缩釉。灰尘引起的黑点和缩釉点的瓷器大都是民窑,在道光、同治年以后生产的瓷器更多一些。

高温胎与低温胎是相对的,即使低温胎,瓷胎的烧结温度也要1200°C左右。原始瓷大都是低温胎,从胎体不结实、较为疏松的现象看,它的烧结温度应在1200°C以下。这些瓷器胎釉结合不牢固,胎厚釉簿,欠观赏性。

道光以后的瓷器烧结的温度也不太高。主要是康乾盛世后,经济的发展使瓷器民用普遍化。乾隆后期已有五件套作为姑娘的嫁妆,嘉道后盛行。所以瓷土的需求量很大,精细的原料仅能用于官窑。道光以后瓷土质量欠佳,主要是精品高岭土减少,胎中氧化钙的成分增加,降低了瓷胎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200°C-1250°C烧结固化。嘉道以后在烧制陶瓷用的釉料中增加了碱性助熔剂,在温度近1300°C时釉料熔融,但较前期的粘度低,较稀薄。但这种较稀薄的釉料均匀地渗入烧结的瓷胎中,所烧制的瓷器也很漂亮。此种瓷器胎釉结合尚可,釉面较薄,有的可见胎痕。釉内气泡较小,少有层次感。

康熙时期的亮青釉是最好看的釉面,其器胎料中高岭土的成分达到50%,氧化铝的成分达到25%-30%,而且胎体用料淘洗得十分干净。由于胎体烧结温度高,胎的表面和釉的内层面在高温下产生共熔现象,这样的瓷器胎釉结合紧密。用放大镜看瓷片的断面,有的可看到胎釉呈锯齿型的互熔面。此时康熙瓷器釉料中适当增加了釉灰以及釉料中氧化钾和氧化钙的含量增加,在温度控制较好的情况下,釉面特别致密、肥亮,玉质感极佳。

我们在一些瓷器表面看到形状各异,有的像虫蛀一样大小不等的小孔,即是因爆釉形成的。收藏界一般均认为爆釉是和瓷器碰撞引起釉面开裂有关,但实际上形成爆釉的原因很复杂。有的瓷器没有经过碰撞,还有的新烧的瓷器产生了爆釉。而有的瓷器釉胎均碰坏,时间很长也不爆釉。笔者认为,爆釉和胎体的原材料有很大的关系。胎体的烧结是多种原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结构较为复杂的混合盐的一个过程,当胎体原材料中氧化钙的含量过高时,瓷器烧结后会在局部析出多余量的氧化钙(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氧化钙在遇水后体积膨胀生成熟石灰。一般来说,在釉的保护下,氧化钙是碰不到水的,但在器物的棱角处,釉面较薄的地方,难免有一些细孔。有的瓷器虽没毛细孔,但年代久了表面磨损或有磕碰,也会产生细孔。当细孔或裂痕吸入水后,胎中的氧化钙体积大大膨胀,使釉面爆裂,即我们看到的爆釉。

爆釉的瓷器在各年代都有,但从清初到嘉庆早期较好的瓷器很少爆釉,道光至光绪初期生产的瓷器爆釉较多,以后在民国中后期到解放初期也有这情况。已故的中国古瓷学会会长汪庆正先生认为:瓷器鉴定是一门边缘科学,它同化学、物理、人文科学关系十分密切,古陶瓷的鉴定要知道器物的产生年代,产地在哪里,当时采用什么原材料和用什么工艺……所以,我们在鉴定一件瓷器时,除了常说的器型、纹饰、款识等因素外,多研究一些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相关的胎釉知识很有必要。

知识分享:各类陶瓷餐具的保养


餐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物品。不锈钢的、玻璃的、塑料的、陶瓷的,各式各样的餐具充斥在市场上,满足我们各样的需求。在众多材质的餐具中,陶瓷是我们使用最广泛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该如何做好各类陶瓷餐具的保养吧。

陶瓷类餐具的保养:

1、尽量用手清洗,不使用洗碗机。 

2、餐具带金边的,不要放进微波炉,以免腐蚀。 

3、清洗时的水温不超过80℃。 

4、若是餐具是热的,不要直接浸入冷水中,以免温度迅速改变而损伤瓷质。

5、刮花时,用牙膏略微打磨。 

6、有污渍时,用柠檬汁或食醋清洗。 

骨质瓷餐具的保养:

1、外观染上油渍时,用温水清洁,水温在80℃以下。

2、油渍不易清洗时,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即可。 

3、不用洗涤剂清洁。

4、外观画面刮花,用少量牙膏轻轻打磨。

5、平时使用湿布或手清洗时,力度适中,避免刮花瓷器。 

6、加热后的餐具不要直接放入冷水中,避免温度迅速改变而损害瓷质。

金银餐具的保养:

1、金银餐具会因长时间的使用不当而磨损掉金银层,因此使用时要小心尽量避免刮花、碰撞。 

2、采用适当的堆放方法,避免碰撞和刮花。 

3、清洗时选用中性优质的洗洁精。 

4、清洗时采用全棉类织物轻柔擦洗。 

5、在允许的条件下再过一次70℃—100℃的热水,使餐具表面自然热干,不带水痕,易于保存。

6、长时间不使用时,用保鲜袋或塑料容器排放封好,避免与空气接触而氧化。

7、每天使用后放在塑料碗篮内,避免接触硬物体,防止腐蚀表面。8、存放环境干爽,空气干净。

不锈钢餐具的保养:

1、餐具使用过一段时间后,表面会有一层雾状物,用软布沾些去污粉揩擦即可。 

2、不能用小苏打清洗。

3、带木柄或胶柄的不锈钢餐具,不能用水烫,用锅蒸,以免木柄、胶柄发胀损坏。

4、使用后不可长时间用水浸泡不洗,应及时清洗并擦干,不能让其自行干透。 

5、表面出现渍痕,用蜡涂擦。

玻璃餐具的保养:

1、除标有可进洗碗机的玻璃餐具外,用手洗。 

2、不要用金属质清洁球刷大力划擦。

3、温水清洗,水温在70℃左右为宜。

4、一般不用清洁剂即可清洗干净。

5、若污垢油污多,用柠檬片或茶叶渣擦洗。

以上就是为大家所分享的各类材质餐具的保养方法了,餐具只有做好保养,才能更好的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