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瓷器的价值有那些因素

近年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中国明清官窑瓷器价格屡创新高,古代瓷器价值凸现。对于收藏者来说,如何评价古代瓷器价值,有较大的难度。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一套评价古代瓷器价值的方法。

从收藏角度,如何评价古代瓷器价值?

1.从古代陶瓷发展的历程来评估(即历史价值)。中国古陶瓷发展经历了起源期、成熟期、高峰期(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三个高峰期)、衰落期。

2.从艺术性来评估(即艺术价值)。主要包括造型、装饰、图案三个方面。

3.从研究价值来评估(即科学研究价值)。如有纪年款的瓷器、在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这些瓷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不是评估价值的主体,因此在古代瓷器价值评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4.从其他因素来评估。包括完残程度、尺寸大小、珍稀程度、地域因素等方面。

以上所说的是古代瓷器价值的普遍性的评估方法,不可能完全覆盖,对于有些个例,要具体分析。

如何用这个评估体系来衡量古代瓷器价值?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只中国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1400万英镑成交,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从古代陶瓷发展的历程来评估:此罐为元代瓷器,处于中国瓷器发展高峰期之一的元明清时期,属于价值最高的时期。从艺术性来评估:此罐造型属陈设器范畴;装饰属彩装饰,且为进口钴料;图案为历史人物故事;三方面都体现出很高的价值。从其他因素来评估:此罐高27.5cm,径宽33cm,尺寸大小适中,珍稀程度罕有,品相完好。因此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具有很高的价值。

中国明清官窑瓷器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一方面,它反映了陶瓷收藏市场非常火热,明清官窑瓷器仍然是藏家追逐的热点。同时反映了陶瓷藏品增值很快,特别是明清官窑瓷器有着巨大的升值潜力。

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艺术品拍卖由于受到拍卖现场环境、气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价格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价值。

为什么目前陶瓷收藏的热点是明清瓷器?升值的前景怎样?

从目前的流行趋势和市场热点看,明清陶瓷当仁不让。明清陶瓷成为市场热点的主要原因有:

1.由于年代相对较近,流传相对较多,人们接触相对容易,并且也容易看懂,有较好的收藏基础。

2.这个时期的陶瓷交易在法律上是允许的,有法律基础。中国法律规定出土文物属国家所有,是不允许经营的。但宋元以前的瓷器绝大部分都是出土的,很少有传世的瓷器流传至今,在买卖、收藏上存在法律障碍,操作很难。

因此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明清陶瓷还将是投资热点,而且还会有一段升值期,大众审美情趣也大都停留在这一层面上。

明清瓷器的增值速度很快,高古瓷的投资前景怎样?

尽管明清官窑瓷器屡创新高,火爆异常,然而对广大藏友来讲,只能饱饱眼福,看看热闹,天文数字般的价格,已非一般藏友所能企及。因此收藏瓷器不要局限于市场热点,要拓展视野,着眼于高古瓷和近现代名人瓷的收藏。

1.具有明显价格优势。近年来在海内外藏家推动下,明清官窑瓷器价格扶摇直上,出现超过百万、千万甚至亿元的天价精品。而国内元代之前的高古陶瓷的价格一般比较便宜,收藏资金门槛较低。

2.高古陶瓷一直是海外文物收藏市场的主要品种,宋代官窑、磁州窑等精品的价格早已越过千万元大关。而在国内可以用几万、几十万买到的高古瓷,在国际市场可以卖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升值空间很大。

3.高古瓷虽然没有明清瓷华丽,但它古朴、内涵深刻、艺术境界深远、耐人寻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收藏高古瓷器是收藏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感受,是陶瓷收藏的发展方向。

4.高古瓷历代名窑精品辈出。除宋五大名窑外,越窑、长沙窑、龙泉窑、建窑、湖田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洪州窑等都有精品,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去选择藏品,有利于形成系列。

随着古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有关政策的调整,高古瓷必将表现出更为强大的后劲。未来国内的高古陶瓷市场可能会出现爆发式行情。目前是收藏、投资高古瓷的最好时机。收藏爱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注重选择精品进行专题收藏,定会有不错的收益。

普通收藏者怎样收藏陶瓷?

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讲,收藏瓷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入对门,路子要正。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讲特别重要,一旦路子走错,可能终身都难纠正。我见过花费巨资错买了许多赝品,而至今执迷不悟者。初学者要从瓷片标本入手,不要开始就买完整器,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高起点”。

2.多看少动,戒除贪欲。多看权威书籍、图册,多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多看实物,经常到博物馆去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

3.研究揣摩,提高悟性。搞收藏“悟性”很重要,“悟性”从何而来呢?靠研究、靠比较、靠分析、靠揣摩。对瓷片标本要反复研究、仔细琢磨,悟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你的悟性就能提高。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制作工艺决定现代瓷器收藏价值


古代的瓷器收藏,一直是大连收藏市场中主要门类之一。但由于真正的古件从鉴别和收藏渠道上都有所限制,因此,现代艺术瓷和高仿瓷作为收藏圈里的“新贵”正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关注。昨日,中国文物协会严格监制的20件高仿瓷器亮相大连自然博物馆,就现代瓷器的收藏价值,记者采访了前来布展的中国文物学会任东昊先生。

任东昊介绍,“所谓高仿,是指从瓷器制作的基本材料开始,严格按照原作的胎质、外形、尺寸、釉色、工艺等进行高度一致的仿制。它不同于人们常说的赝品。”不要小看这个“复制”,都是采用和原件一样的瓷土,仍采用当时的制作方法,依样再造一个器型,由高级美术大师彩绘、上釉,在陶瓷大师的监督烧制下出炉,一般成品大都是从百余件中精选出来十余件或更少,这样的精品当然具有欣赏与收藏价值了。

此次高仿的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粉彩八仙渡海图八角瓶来说,它的制胎就非常难,因为它是异型器——八角瓶,而粉彩通常要烧两道,先烧一道白瓷,烧成后再绘制图案,再烧。往往问题就出在第二次烧的时候,瓶子很容易炸,工艺非常困难。这件八角瓶花费了四个多月时间,十多件中才出了一件成品。不但如此,从拉坯、绘画到烧制完成,这一个瓶子最少需要五六个非常有经验的工艺师傅方能完成,这还不算原料和颜料的选配、图版的设计过程。

而判断一件现代高仿瓷器的价值,除了制作工艺外,还应挑选大师们的作品,越是著名的制瓷大师,瓷器的收藏价值越大。此外,注意烧制成品在十余件、五十余件或百余件这三个级别的作品,售价大致在二三千元至万余元,注意索取作品数量及收藏证书。

时尚类型的收藏者可挑选器型别致、绘画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传统类收藏者则可以造型规整、器型传统的为首选,大件或小品则以个人资金与喜好为条件。如果资金允许或兴趣使然,不妨选大师中的某一位的系列作品作为专题收藏。另外,瓷器属于易碎品,存量会越来越少,也使其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瓷器收藏的那些陷阱


中国古代陶瓷品类繁多且制作精美,防制作伪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如何能够正确辨别器物的真伪?杨华告诉记者,“古瓷的纹饰和款识看起来自然流畅,新仿的瓷器仔细看有临摹的痕迹,生硬且不自然;古瓷历经岁月,釉面光泽深沉润泽,而仿品的釉面光泽浮于表面,不够温润,甚至还会刺眼;古瓷的釉面开片紧密,而新瓷的开片呈开裂状的较多。古瓷表面的锈与釉结合紧密,不易剔除,而赝品表面的土锈比较容易剥落下来。另外,古瓷原料中的特殊矿物质也使其显现出了独特的颜色,与仿品有所不同。”

面临赝品冲击的不仅仅是古瓷,当代艺术陶瓷同样也四面楚歌。瓷器藏家张先生告诉记者,“大师作品被‘贴花’成批生产的现象最具‘杀伤力’。那些在拍卖市场上成交价动辄成百上千万的大师作品,最易被‘贴花’批量生产。这些赝品成本低廉,以次充好进入市场后其标价却高达数万元,如果进入拍卖市场,会损害市场秩序。还有一些工艺美术师,让学生代画作品,却署上自己的名字销售。即便是有收藏证书的名家作品也存在作假现象。藏家在购买之前最好还是请大师本人进行鉴定。除了仿品之外,名家名作的复制现象也要格外关注,批量生产的是商品不是艺术品。另外,对于那些低于市场价格销售的大师作品,藏家尤其要谨慎。”

高仿瓷器的那些人那些事


高仿品

搞字画鉴定,自己写写画画对实际鉴定有帮助。这个办法稍加变通也适合搞瓷器鉴定,有条件的可以亲手做,没有条件的也可以到现场看人家做。景德镇是中国瓷都,去那里现场观摩一件瓷器从和泥、拉胚、装饰绘画、上釉到最后装窑烧成,对于鉴定瓷器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多次去景德镇观摩瓷器制作,触动很大。鉴定瓷器一定要上手掂一下分量,以前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在景德镇亲眼看到瓷器烧造,才彻底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正常来说,一件瓷器,在制胚后的尺寸跟烧成后的尺寸是有出入的,都会产生收缩,如果想做一个一尺高的瓷器,胚胎的高度就要一尺多高。过去仿造瓷器最大的难点就是尺寸上的把握,多大的瓶用多少分量的泥,这都是有数的,只有行内的高手才能掌握其中的关窍。

所以鉴定瓷器,上手一掂感觉太轻或者太重,这就一定有问题,超过了真品在分量上的感觉,马上就可以判断这是赝品,是造假者对原料的用量没有把握准。而在具体操作上,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赝品不是拉胚制成的,是用模子压制的,这样造出来的瓷器的胎子很结实,同时重量也会变大;另一种情况是赝品的胚是用模范注浆做成的,把原料和成泥浆倒进去,这样做出来的瓷器就很轻。因此,一件瓷器如果器型、尺寸都对,但是上手后感觉太重或者太轻,就一定是后仿的。

我经常去的地方是古窑场,经理叫张国强,人很热情,不仅带我在场里随便参观,还介绍我认识了景德镇上一些造假高人。其中一个专门仿造乾隆官窑瓷器,那时还是个小姑娘,她写“大清乾隆年制”官窑款是一绝,靠写这六个字,发了大财。她只仿造乾隆官窑瓷器,都是小件,香港、台湾很多做古玩生意的人都来包她的货,做多少要多少。她的窑厂在一座小山的半山腰,手下只有几个人。第一次去的时候,她拿出一个研墨时用的水盂,做得非常精致,图案画的很漂亮,上面的“大清乾隆年制”官窑款让人难辨真假。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水盂她卖200块,不还价,就这样还供不应求。抱着把玩的心态,我买了10个,5个青花5个彩绘的,回到济南后谁看谁说好。

济南古玩圈子里有个号称“瓷器大王”的人,号称什么都懂,其实也就是对瓷器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天来文物店让我拿好东西给他看。被他纠缠不过,我就把那10个水盂拿出来了。他一看就两眼发亮,问我多少钱能卖,我就想考验一下他的眼力,说你看着给吧,少了不卖。他说一万二买一个怎么样?当时我心里就笑了,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说一万二有点少,至少要一万五。他就说,得得得,都是熟人,就一万二吧。因为这个人不是真心搞收藏,基本都是买进卖出,所以最后我就一万二卖给他一个。连“瓷器大王”的眼睛都能瞒过,由此可见,这个小姑娘的造假水平真是很高了。

博物馆有一个专门做大件瓷器的人,叫黄云鹏,对明代青花瓷研究很深。他在博物馆后面建了一个小窑场,专做宣德青花瓷盘。刚改革开放那会,国外很多拍卖会上拍出的宣德青花瓷盘都是他做的,我去他的窑场看过。

经张国强介绍,我又认识了艺术瓷厂研究所的所长老潘。老潘的瓷器活属于家传,从他爷爷那一辈起就一直搞瓷器,他爷爷在解放前就是研究所的所长。那次我去找他,想看看他怎么做,他拿了一个玉壶春瓶给我看,我一眼就看出这个器型在某个拍卖会上出现过。他笑了,说这些东西是一批,都是他做的。有人下了单子,让他做了60个,涵盖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各个朝代,都是一个器型。因为看着实在是好,我想买他一个,他拒绝了,说这些都是给人家定做的,合同上规定了只能做多少个。

他屋里还摆了一个仿乾隆的青花罐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卖到四千一个。至于下家能卖多少钱,他也不得而知。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在一次拍卖会上看到了老潘做的仿乾隆青花罐,拍价居然达到了二十万。老潘告诉我,这种仿乾隆青花罐由买家提供样子,他负责高仿,一共做了20个。听他这么一说,我也动了心思,何不借此也让他仿造一些,有利于以后的研究?后来再去的时候我就从文物店里带了几个器型让他仿造,最后做出的赝品让我很惊叹,因为跟真品几乎一模一样。如果再做旧了,一般人是很难鉴别的。老潘“十项全能”,什么瓷器都能仿,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对各种瓷器的收胀系数都掌握得很准确。

老潘告诉我,如果想做旧,还要另外加钱。我是为了研究,又不想卖假货坑人,当然就不需要他做旧了。不过我倒是很想弄明白他是怎么将新瓷器做旧的,老潘笑着晃了晃脑袋,说这是行内的绝密,死活不告诉我。后来通过别的途径,我还是了解到一些做旧的办法,大致就是用稻壳灰拌上酱油、醋等,和成泥巴糊在新瓷器上面,糊上一定时间后再取下来。这个手法就比以前的做旧手法高明多了,最早做旧是用细砂纸把新瓷器上的贼光打磨掉,那个仔细看就能发现打磨过的痕迹。

在做旧上还有更高明的,那时上海博物馆就有这样一个高人。因为他的本职工作是瓷器修复,顺带着也就悟出了一些做旧的诀窍。他的方法更复杂,在一口大锅里放上骨头和各种草药,加水煮开后把瓷器放进去煮,一煮好几天。这样一处理,新瓷的贼光没有了,还有油润的感觉,经过这样做旧的瓷器更难鉴定。我后来才知道,很多拍卖会上都曾拍过经他做旧的瓷器。

由于造假手法的高明,瓷器越来越难鉴定,做这一行如果经历不足眼力不够,是很容易被打眼的。有些搞收藏的人以为拍卖会拍出的就一定是真货,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好多拍卖会上拍出的藏品不少都是新做的。(口述崔明泉撰稿本报记者李剑波)

联珠纹瓷器有多大的收藏价值


联珠纹,顾名思义,是珠子串联起来的形象,一般是组合成长条形或圆形,通过珠子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富丽精致的气度,是中国瓷器中经典的装饰图案,所以联珠纹瓷器也是很受收藏家们青睐的。那联珠纹瓷器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又有多大的收藏价值呢?

从发展沿革上来说,联珠纹是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隋朝发展,盛唐流行的。而圃一问世,联珠纹就颇受重视,缘何如此?正是因为联珠纹的宗教含义。在隋唐时期盛行的祆教装饰图案中,联珠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纹饰,在祆教的服饰、法器上,都可以看到精美繁复的联珠纹,往往还是众星拱月的形态,以联珠纹围绕着宗教图腾,壮丽美观,为之后的联珠纹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而联珠纹在瓷器上的广泛运用便是在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联珠纹往往是被作为主纹饰绘制在瓷器上,端丽优美,并且有着显著的异域风情——一个是因为其所带的宗教色彩,另一个则是因为其本身的纹饰内容就有很多西域特点:比如高飞的鸾凤、带有翅膀的骏马、生动精致的野猪等等,这些意象都不是中国本土的,而是从欧洲传入的吉祥纹饰,而用联珠来表现这些丰富的形象,更是惊艳。所以联珠纹瓷器最大的特色就是颇具异域美感,这一时期的联珠纹瓷器也是较具收藏价值的。

另一方面,联珠纹瓷器很讲究对称性,不仅是器型端方对称,从联珠纹本身来说,也是左右匀称、大小高低合宜的。并且丰富的题材也给联珠纹提供了很多变化,比如拜占庭元素的加入使联珠纹呈现出恢弘大气的美感:骏马双面呈祥、飞羽高扬如火把,再加上珠纹秀逸,共同组合成独特的画面;中国本土因素在联珠纹瓷器上的运用也是生动明畅,一般以花卉纹与动物纹作为辅助装饰,这是唐朝联珠纹瓷器的一大特色。

总的来说,联珠纹瓷器中,最具有收藏价值的就是唐代所出的,融合拜占庭风格,颇具异域风情的瓷器,这样中西融合,既有西方传统意象、又有中国文化底蕴的联珠纹瓷器,一直是收藏界较为特别的一个版块,品相佳的唐联珠纹瓷器,价格甚至可以比普通的联珠纹瓷器翻几番,所以,在鉴赏联珠纹瓷器的收藏价值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几个要点。

瓷器里的那些款儿


五代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刻划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国古代在陶瓷上所落的款识,大致可以分为刻划款、书写款和印制款这三大类。在这三大类落款方法之中,又可以细分出更多不同形式的落款。虽千变万化,但不离其宗。

在这三类款识里“刻划款”出现的年代应该相对最早。在陶器上用硬物刻划出痕迹的技术要求很低。烧制之前在湿软的陶胎上,树枝草棍随便一划就可以完成。就算是在烧制完成的硬胎上刻划也不算什么难事,完成的只是物理的变化。但是在陶器上书写款识的难度相对就要大一些,起码要等到有适合的颜料和类似毛笔一样的工具出现之后才能达到。经过考古发掘的研究,人类早期烧造和使用的陶器都是单色的红陶、灰陶等。复色的彩绘陶和彩陶直到新时期时代晚期才逐步出现。所以用另外一种颜料在陶器上用书写的方式落款较之刻划款的出现一定更晚。

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彩陶钵

虽然人类在陶器制作当中很早就使用了印制的方法,比如印制一些简单的绳纹或者麻布纹作为装饰。但利用印制的方法落款,起码要等到人类有意识、有要求的大批量生产同一类陶器的时候才会出现。否则为几件陶器专门制作一个落款的印章,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印制的目的就是利用工具复制,提高效率,保证一致性的同时节省人力。

另外印章的出现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实物就是商代的,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但是这两枚印章由于缺乏出土资料的证明,年代尚有很大的争议。目前普遍的认为印章的使用流行年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距离我们今天已经很近了。

中国的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之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直至东汉、三国时期才逐渐成熟。早期的瓷器也像陶器一开始那样,都只是单颜色的。要使用其它颜色的彩料在瓷器烧制之前落款,当时还是达到不了的。即使是用书写的方式落款,也只能是等瓷器烧好后用墨汁拿笔去写。不过这种方式很难长久的保存下来。

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带有准确纪年款识的最早的一件瓷器,是一件越窑的青釉虎子。1955年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赵氏岗一座东吴时期的墓葬。如今被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还被列为了第三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国宝之一。在这件虎子的器腹当年的工匠用利器刻了“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十三字的铭文。“赤乌”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的第四个年号,“赤乌十四年”准确的记录这件虎子制作于公元251年,距今已有1766年。

至于在这件越窑虎子之前,究竟还出现没出现过书写款和印制款的瓷器,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确凿的实物证据,不得而知。目前我们只能认为,瓷器在最初落款的方法就是刻划,在此之后才又慢慢的出现了书写款和印制款。

那些天价成交的精美瓷器


就清代而言,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制瓷业,官窑、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可以说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然而乾隆之后,由于国势渐弱,瓷器生产开始由高峰走下坡。嘉庆朝的前阶段,基本上仍保留着乾隆遗风,但从整体来说,已不如乾隆时期的盛世了。当时的粉彩和青花器还有一些精品,特别是珊瑚红地粉彩,描金器较突出,其时士大夫阶层风行鼻烟壶,瓷胎制鼻烟壶除粉彩外,青花和白釉镂雕数量也不少,在图案上更盛行风景山水及人物等图案。及至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官窑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已趋向没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不少,但品种造型,亦已大为减少,产品以莲花形的盘、碗较为突出,有少量“慎德堂制”款,此外尚有著名的陈国治的黄釉仿象牙雕刻瓷器是这一时期的突出作品。

就市场上康熙的五彩、珐琅彩、粉彩及雍正的粉彩、珐琅彩,乾隆的珐琅彩、粉彩、单色釉等官窑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其身价都在港币百万元左右。康熙、雍正、乾隆之朝的官窑名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一直扶摇直上,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中国瓷器拍卖价格排名中,前20名中大部分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在历年官窑瓷器价格排行(截止2004年4月)中高居榜首的就是苏富比2002年5月拍卖的清雍正“粉彩蝠桃《福寿》纹橄榄瓶”,成交价为4l,500,000港币;在前十名排行榜中除了第三和第六名以外,其余器物都是这一时期的粉彩、珐琅彩官窑作品。成交价格均在一千五百万元以上。

至于晚清官窑成就基本上无法与清初及清中期相提并论,没有重要的名品出现。

官窑最新拍卖成交价格

宋北宋官窑深腹碗6000-6000万20700万2012/12/28

南宋官窑琮式瓶1800-2500万2016万2008/4/27

明成化仿官窑琮式瓶1500-1800万1960万2008/6/7

清雍正仿官窑穿带瓶800-1200万1960万2008/6/7

南宋官窑青釉龙耳瓶1500-1800万1800万2010/12/25

官窑双龙耳扁瓶1600-3200万1800万2014/7/26

南宋官窑琮式瓶800-1000万1650万2006/6/26

北宋官窑粉青釉长颈瓶1200-1500万1600万2011/5/28

与8月中拍协发布的《2014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下称《年报》)相比,artnet与中拍协合作的这份报告数据来源非常广泛,囊括了海外市场以及一级市场情况,在藏家习惯于全球探宝的今天更具参考价值。但同时,“仅仅在排列拍卖企业名单时,数据并没有将结算问题考虑进去,而是根据企业填报给中拍协的数据来做统计。因为海外拍卖行在结算上遇到问题的只是少数。”吕宁告诉第一财经。由于结算兑付是拍卖行业尤其是中国拍卖业的顽疾,这些数据的运用或会导致一定的统计误差,关于兑付的信息可以参考8月份中拍协所公布的报告。

artnet发布的报告称,2014年,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下行,全球成交额同比上年下降了79.0亿美元(505.7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的市场繁荣期下跌了31.3%。

在解读中国市场的下挫时,为《年报》执笔的艺术经济学家安德鲁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没有影响高净值人群的产生,所以,宏观经济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极有可能被夸大。“中国高端富裕阶层的增长带来了更加严重的贫富差距:处于财富金字塔前十分之一的人口持有的财富由2000年的49%上升到2014年的64%。”在报告中,她写道。同时,她也指出,尽管如此,中国“百万富翁”的比率依旧不高,能够恒久参与艺术品市场的人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民国瓷器市场有收藏价值的三类瓷器


民国瓷器现在已经是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因此我们可以从拍卖会的成交结果来分析其情况。笔者统计了近几年各大拍卖公司拍卖的民国瓷器价格前100名的分布情况,其中署“大清雍正年制”款4件、“大清乾隆年制”款35件、“居仁堂”款9件、“静远堂”款8件、“怀仁堂”款2件、“珠山八友”款10件、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6件、其他款26件(内有无款的,有个别书嘉庆、道光、光绪款的,有书其他堂名款的,有书其他人名款的)。

从以上分布可以看出,市场行情比较好的瓷器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除了少部分写雍正款的粉彩瓷器外,绝大部分是写乾隆款的粉彩瓷器,而且,全是瓶类(少量罐类)。这些粉彩瓶做得都比较精美,比较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观。如果是真正的乾隆官窑的话,每个都可卖到几百万。这些精美的仿乾隆、雍正官窑的瓶类瓷器,可能是清朝御窑的工匠在清朝覆灭后他们流落到民间的作品,水平是很高的,因此虽是民国的仿品,卖的价钱也不低,也有的可以卖到几十万,最低的也可卖到五六万元。

2、书“居仁堂”“怀仁堂”“静远堂”“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的,实际上都是葆昌(或托他的名)为袁世凯制的瓷器。此人原是袁世凯的管家,在袁准备登基当皇帝的时候,曾模仿古代皇帝烧制官窑瓷器的先例,派他到景德镇前清官窑厂烧制的先例,派他到景德镇前清官窑厂烧制瓷器。它本人对瓷器兴趣很大,所以工作比较负责,使得自乾隆以后官窑器质量每况愈下的情况几乎来了个回光返照,烧出了一批质量相当好的完全可媲美于官窑的所谓“居仁堂制”瓷器(袁世凯当时居住办公都在中南海居仁堂)和款识为“洪宪年制”“洪宪御制”的瓷器,这批瓷器基本上都是粉彩器,件件造型规整,胎釉洁白,彩质纯净,绘画精美,几可与真正的雍、乾官窑的粉彩瓷器一争高低。据说当时一共只烧制了6000件。由于烧制时间非常短,数量又不多,所以流传到社会上的这批瓷器就非常稀少,当时亦非常珍贵。现在拍卖会上如有这种瓷器出现,一般的都会引起注意。但奇怪的是,这段历史虽然离现在并不长,100年都不到,但却众说绘纭,究其因,可能和郭葆昌本人语焉不详有关。总的来说,这段时间比较精细的一些粉彩瓷有人就说是郭葆昌制的,价钱一般可以卖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还有一种,就是“静远堂制”款的,现在各种资料都说是当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大总统徐世昌定制的,也相当精美,现在价钱起码也是几万元。但根据笔者看到的资料,实情并非如此。郭葆昌当年不仅烧制和收藏瓷器,而且,收藏古代的书法名画,着名的乾隆皇帝收藏的3件书法稀世珍品(即三希堂法贴)中的两件,即《中秋贴》、《伯远贴》都落在他的手里。解放前夕由其子带到了香港。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派人接洽,以35万元港币(当时是天价)购回大陆,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郭当年印了一本他的藏画名录,书名为《觯斋书画录》,觯斋是郭的号。此书当时是请徐世昌作的序。序曰:“觯斋精鉴别古今名人书画,虽然收藏未富,而考订皆精确。其于宋元以来制瓷,考证尤精慎。其督九江关时,仿造康、乾年间器皿,几可乱真。余曩在京师,见所制有‘静远堂’款识者,亦为当时所准许。近百年来,考办瓷者,世无其匹。”“静远堂”瓷器也是郭葆昌所制,而不是徐世昌定制,徐世昌只是在北京见到过这种瓷器。

3、近代瓷器第三种比较有价值的就是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主的一批艺术家所制的新型的粉彩瓷器。他们把文人第一次引入了原来以工艺画为主的瓷器中来,其中最为着名的当数王琦和王大凡,这两人都是以画人物着名。特别是王琦,乃珠山八友之首,先以沪上着名画家钱惠安仕女画为蓝本绘工笔粉彩,中年后学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改画写意人物,用笔挥洒奔放,线条古劲绝伦,造型准确(可能也受西画的影响),名冠一时,其瓷绘作品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细观其瓷板画,人物神情刻画惟妙惟肖,山水清旷,意境淡远,再加上精妙的草书题诗,用印亦颇合法度,实在是一幅精妙的中国文人画。王大凡是另一人物画名家,如果说王琦的画风特点是潇洒豪放,那么王大凡的画风就是神形兼备,风格严谨,他同样也获得过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总的来看,王琦的画较雅,而王大凡画风更接近民众一些,相对来说比较“俗”一点。当时还有一位与二王一起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瓷器画家,即创瓷器画青绿山水一派的汪野亭。其时,珠山八友除以上三位外,个个身怀绝技,邓碧珊的游鱼,何许人的雪景,徐仲南的竹,毕伯涛、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等人的花鸟,至今看来,仍然生气勃勃。特别是邓碧珊的游鱼和何许人的雪景,似乎到今天也无出其右者。珠山八友的瓷器作品以瓷板画比较多,也有一些瓶子,但不多,盘子更少,这也是民国瓷器的一大特点。清代只有晚清有不多的瓷板,1949年以后也不是很多。而民国时有钱有地位的几乎家家挂瓷板画,这也是时代风气所致。像珠山八友这种景德镇有名的瓷板画家,当时的身价就相当的高,需要他们的作品一般都要预先定制。和他们同一档次或稍逊一筹的瓷板画家,当时还有程门、金品卿、周筱松、汪晓棠、潘陶宇、李明亮、汪大沧、邹文侯等人。珠山八友的作品目前市场上真品极少,即使上海、北京等很正规的大店,或者大拍卖公司,所卖也大部分是假货。如是真的,价格都在几万或者几十万,甚至过百万元。例如2002年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拍卖一对汪野亭的瓶子卖了41.80万人民币,一对王大凡的瓶子卖了19.80万人民币。一块不大的邓碧珊的瓷板也卖了4.62万元人民币。比珠山八友晚一些的号称青花大王王步的一块瓷板,也卖到20.35万人民币。但在1995年上海朵云轩的拍卖会上,王琦的四块瓷板(四扇人物屏),从照片上看,不仅是真品,而且应该是王琦的不可多得的精品,却只卖了6万人民币,实在令人不解。

元代瓷器里的那些百变造型


元黄釉刻花玉壶春瓷瓶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虽然在今天看来,瓷器已经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之一。但在古代,瓷器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不仅是文人墨客热衷收藏陈设的器物,还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今笔者整理了一组精美的元代瓷器,以期更为直观地感知我国悠久的瓷器文化。

元黄釉刻花玉壶春瓷瓶:口径6.8厘米、高23.8厘米。此瓶乳白胎,茶黄色釉,外釉至下腹部,釉下刻花。侈口,细颈,溜肩,垂鼓腹,圈足。肩部与腹部两周弦纹,其间刻花卉。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其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最初为装酒器,后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釉色、纹饰华丽丰富。玉壶春瓶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中的一种典型器物。

元青釉刻花瓷瓶

元青釉刻花瓷瓶:口径8.5厘米,底径13.7厘米,颈高5.1厘米,高19.6厘米,最宽处19.8厘米。此瓶侈口,细长颈,宽折肩,大腹,大平底。通体青釉,腹部暗刻折枝花卉。青釉亦称“青瓷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青釉包括豆青、东青、粉青、仿龙泉釉。其中豆青为上品。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统称为“青色”,青釉特点为釉色古雅、沉稳,釉面均匀、滋润,釉质坚致、细腻。

元孔雀蓝釉梅瓶

元孔雀蓝釉梅瓶:口径4厘米,高19厘米,底径7.6厘米。此瓶小侈口,束颈,宽圆肩,瘦小腹,平底。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因其口小只能插梅枝被称为梅瓶。“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也可统称为“翠蓝”。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