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凭什么让全世界为之剁手?

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图/视觉中国

这里拥有天造地设的制瓷资源。

这里以一镇之力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历史。

这里生产了明清两代99%以上的皇家陶瓷。

这里的产品曾远销亚非欧美

特别风靡于欧洲皇室

这里是名扬世界的陶瓷之都——景德镇。

为了将这里的杰作与一般porcelain区分开

欧洲人给这种精品瓷器起名为china

一座为瓷而生的城市

很多人都听过景德镇的大名,但恐怕多数人不知道景德镇在哪里,甚至不知道景德镇究竟是镇还是市。有幸去过景德镇,则会发现,这座偏处江西东北一隅、赣皖浙三省交界山区中的小城,偏僻、闭塞,飞机一天不过几班、铁路是时速200公里的伪高铁、高速公路因地处山区也大量限速在80、100公里。

但初次到访景德镇的游客不会想到,这座青砖黛瓦、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地下,蕴藏着无数的珍宝。不起眼的丘陵中埋藏的是瓷石、高岭土、釉果、釉灰、耐火土等40余种制瓷原料。一市之内,仅瓷石、高岭土的采矿点就达169处之多。

其中高岭土就是大名鼎鼎的观音土。这种在别处用来充饥的白色粘土在陶工手中化为了瓷器的筋骨。元代,蒙古人信奉“大就是好”的审美原则,阿拉伯顾客则有使用特大瓷盘的需求。为此,景德镇陶工将高岭土混入制瓷原料,创造出陶瓷史上的“二元配方”,解决了生产超大瓷瓶、超大瓷罐与超大瓷盘的棘手问题。

穿镇而过的昌江与南河、小南河等众多支流是景德镇制瓷业的不竭动力,一座座水碓的昼夜摏捣,将深山中坚硬的瓷石碾为粉末,造就了瓷器光洁细腻的坯体。

对大山中的景德镇来说,陆路崎岖、昌江就是这里的交通命脉。昌江上游的祁门瓷土、徽州松柴源源不断地为景德镇供应工业原料。顺昌江而下入鄱阳湖,北出湖口,内务府会负责御窑瓷器的进京之路。南入赣江,跋山涉水,则有一批批中外商人接力,将景德镇瓷器由河海联运销往全球。

在景德镇,一草一木都在为制瓷服务。

走出城市核心区,很容易在路边邂逅狼萁草。将狼萁草与石灰石混合、铺叠、偎烧,再加水与尿液陈腐至少两个月,就是景德镇人制作釉润如玉青白瓷的独门秘诀。宋人将这种瓷器称为“假玉器”,相信他们一定不清楚制瓷的工艺细节。

山间的松木是这座城市的火种。烧窑耗柴,自古窑业有“一里窑、十里焦”之说。而景德镇地处亚热带山区,植被茂密、树木生长迅速,窑火延烧千年后的城市森林覆盖率仍高达66%以上。而根据台湾媒体的说法,今天景德镇山区的森林中还有又长又粗尾部会喷火的圆柱体对着他们。

一家欢喜几家愁

一座城市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景德镇的崛起的主要因素是本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但不可否认,竞争者先后暴卒也为瓷都上位铺平了道路。

五代时,这里还叫昌南镇。为了补贴家用,昌南人从山寨越窑开始了亦农亦陶的制瓷历程。不过这时的昌南镇只是南方众多窑场中平凡的一处。

转机是青白瓷的诞生。中国瓷业自南北朝以来,南方多烧青瓷,北方多烧白瓷。而北宋时昌南镇独辟蹊径创烧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青白瓷。对于丝路不通、玉石原料断绝的北宋来说,这青白瓷器是玉石的完美替代品,因而赞颂青白瓷是“饶玉”,认为“其视真定红磁,龙泉青秘相竞奇矣。”传说正是由于景德镇生产出精美的青白瓷器,宋真宗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名给这座市镇,从此昌南镇改名景德镇,迈入中国第一流陶瓷产区之列。

这时北方的定窑、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吉州窑是景德镇的主要竞争对手。不过,对于景德镇来说,两宋的失败史就是一部景德镇竞争对手的遭难史。靖康之变,让景德镇的北方竞争对手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绝迹于南方市场。

很快,景德镇的南方竞争对手们也要倒霉了。宋蒙战争爆发对南方无疑是一场浩劫,龙泉窑所在地浙东、吉州窑所在地吉安先后成为战场。尤其是吉安,作为抗元领袖文天祥的家乡曾有被元军屠城的记录。龙泉窑、吉州窑同遭大难。

唯独偏处赣东北一隅的景德镇,由于地处山区、远离交通要道,平安度过了这场大战。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南宋尚在广东进行最后的抵抗。元世祖忽必烈就已迫不及待地下令在未受战火波及的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在此烧造专供官方使用的枢府瓷器。m.TAoci52.coM

也正是在元代,景德镇创烧了影响世界的青花瓷。作为世界上唯一能烧造高质量青花瓷的城市,景德镇从此走上镇生巅峰,中国制瓷业由百花齐放变为景德镇一枝独秀。元末乱世,景德镇再次躲过战乱。大明洪武二年,明太祖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从此确立了陶瓷之都的绝对地位。

今天,翻开任意一本中国陶瓷史,会发现存在着两种叙事方式。明清以前陶瓷史以地域和窑系为主线,章节名一般是越窑、定窑、汝窑等等。从明代以后,却是以时间为主线,章节名只有永乐瓷器、万历瓷器、雍正瓷器、乾隆瓷器等,一般只在最后一节简要叙述“景德镇以外的陶瓷生产”。

洪武釉里红是朱元璋最得意的杰作。“奉天靖难”的朱老四与他的好圣孙则最偏爱青花,后人称永宣青花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刘益谦2.8亿拍下的成化鸡缸杯则代表着景德镇明代彩瓷技艺的一座高峰。

清代,康雍乾盛世也是景德镇瓷业的盛世。爱好西洋文化的康熙帝引进欧洲技术,创造出珐琅彩,将中国彩瓷工艺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仿古小达人雍正帝的直接督促下,景德镇先后仿烧成功龙泉瓷、定瓷、汝瓷等,“宋以来名窑均可逼真仿制”。中国历史上所有知名窑口的精品,从此成为了景德镇千百种产品中的普通一员。

“十全老人”“史上最高产诗人”“题词爱好者”更是对景德镇情有独钟,通过画样、木样、瓷样、通信等多种手段,亲自指导御窑陶瓷生产。对于未按其要求生产的产品还会禁止督陶官报销费用,自行赔钱。

一座让世界剁手的城市

仅仅是“窝里横”远不足以让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作为18世纪中叶以前,世界上唯一的高档青花瓷产地。幽蓝神采对世界各国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

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1428年,宣德皇帝赐给朝鲜世宗青花大盘5个、青花小盘5个。朝鲜世宗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的谢恩表,表示“何期使命之至,又荷天贶之加?……青花满盘,光照弊邦之陋!揆分踰望,举国腾欢!”并为这几十件瓷器上供了“黃細苧布、白細苧布、黑細麻布各五十匹、白細緜紬三十匹、人参一百斤、松子二百斤、杂色馬十六匹。”更夸张的是,据《明实录》记载,正统时光禄寺招待女真使者时,竟被窃走580多件青花盘碗。

随着海道大通、大航海时代的到来。青花瓷更为狂热的欧洲私生饭也登上了历史舞台。1497年,达·伽马驶过好望角。欧亚大陆两端,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葡萄牙以澳门为据点,经印度洋、好望角跨越半个地球将景德镇瓷器运回欧洲。而西班牙人则以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在今墨西哥)为据点,跨越另外半个地球定制。有学者估算,三个世纪中,大约有3亿件景德镇瓷器销往欧洲。

欧洲人有多疯狂?在国王们看来,只要有瓷器,天天都是双十一。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修建了一座中国风格的宫殿用以展示他的陶瓷收藏。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格斯特二世不但斥巨资建立工厂、仿制瓷器,还以600名龙骑兵为代价,换来了151个景德镇青花瓷瓶。销售中国陶瓷的瑞典东印度公司则是一夜暴富。仅第一次航行,公司就赚了90万克朗,而那时瑞典整个国库只有100万克朗。

景德镇的影响也渗入了欧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时的欧洲家庭眼中,景德镇瓷器就像是来自地球另一端的极品盲盒;画家会在作品中把作为异域珍宝摆放到显著位置;景德镇陶工所绘制的图案甚至被欧洲建筑、壁纸、家具所模仿。

这一切造就了景德镇的全球市场。赣东北山区的这座市镇,同时与江户、马尼拉、巴达维亚、德里、伊斯法罕、开罗、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等地进行贸易,根据各国需求制作符合当地品味和需求的瓷器。

为了进一步窥伺景德镇的隐私,1709年,一名天主教传教士殷弘绪费尽心机,凭借与江西巡抚的私人关系来到景德镇,在发回欧洲的书信中相近描绘了这座18世纪国际城市的图景。他在信中写道,为了满足全球陶瓷市场需求,三千座窑炉遍布全镇,烧造着各式瓷器。近百万居民每天需要消耗超过一万石白米和一千多头猪。

景德镇的产品“传播世界各地、博得人们高度赞赏”,“事实上,其他省,如福建、广东等地也制作瓷器。但是,即使是外国人也绝不会把它们同景德镇的瓷器加以混淆。”信中说,在这座山中市镇,人们熟悉皮阿斯特尔,这种欧洲银币可以在景德镇的市场上直接流通。

21世纪的手工业城市

1949年后,为扩大陶瓷生产规模、提升机械化水平。政府曾将景德镇民营手工业作坊合并为建国、人民、艺术、光明、新华、景兴、红星、红旗、宇宙、为民、雕塑、曙光等十几家大型工厂,景德镇人一直习惯统称“十大瓷厂”。

现代工业在大批量生产工业化产品的同时,也在摧残着景德镇的手艺传承与艺术创造。值得庆幸的是,十大瓷厂时代,景德镇传统手工艺虽然在国内没有市场,却依然在国际上拥有一批拥趸。国家出口创汇的需要为景德镇保留下一大批制瓷艺人。

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国营瓷厂经营不善、先后破产,对景德镇人来说无疑是一段灰色的回忆。因祸得福的是,经过下岗潮的阵痛,景德镇人自发回归传统组织起各式私人手工作坊,这座城市重现出其手工业城市的本来面貌。其他地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的“传统工艺”,被这座城市的人们当做是日常谋生之道。

得益于遍布街巷里弄的专业作坊,在这个后工业时代,景德镇保留下了最完整的手工艺生态圈。手工艺基因为这座城市吸引到无数艺术“景漂”。今天,在总人口160万,市区人口仅40万的景德镇,有着超过4万名外来艺术家、设计师作为景漂在这里创作,其中国际艺术家就达5000多人。

据统计“景漂”们在这里开设了4000多家创意工厂、艺术工作室,仿古专家、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当代陶艺家、创意设计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创作空间。这里有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也有最为先进的3D打印,一切技术在这座城市只为制造陶瓷服务。

山谷中的三宝国际陶艺村,曾种下景漂最早的种子。由留美归国的陶艺家李见深改造而成的这个艺术聚落,是中国最早开展艺术家驻留项目的区域。从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有几百名外国陶艺家来这里创作、交流、访问。三宝目前有陶艺博物馆、陶艺研修院、餐饮旅舍、画廊等几部分,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完整艺术空间。

最能反映景德镇厚重历史的,无疑是明清以来的城市中心的御窑厂。这里外表其貌不扬,却是自明洪武二年至袁氏窃国延续烧造五百余年的皇家瓷厂,是中国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品类最多、工艺最精的官窑。故宫中所收藏的精美陶瓷,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的孪生兄弟。

十大瓷厂已经消失,但遗留下了包豪斯风格的老厂房。在原宇宙瓷厂改造的陶溪川文创街区,保留着工业时代的煤烧圆窑包、煤烧隧道窑、十大瓷厂公章墙。

园区中的陶溪川美术馆,不经意间就会邂逅一场顶级陶艺展览。得益于严谨的学术研究与国内外收藏家的支持,由独立学者黄清华开办的唐英学社,是了解中国陶瓷历史的绝佳窗口。几百米外的3D打印实验室则在用最先进的工艺重复着土与火的试验。

由陶溪川再东行数公里,雕塑瓷厂中由乐天陶社组织的乐天创意市集代表着中国青年陶艺的最高水平。周日,在厂内一街之隔的明清园,也会举办明清园市集。顺着雕塑瓷厂的主路走向后门,两旁陶艺小店以外人难以想象的底价销售各式陶瓷文创产品。

这就是景德镇以一种产业,撑起一座城市,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昨天的工艺在这里传承,明日的创意在这里迸发,土与火之歌,是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也是明天。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世界陶瓷精品汇聚景德镇


200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10月18日至22日举行

你不用再看各国陶瓷而飞向世界各地,在景德镇就可以了。下面由的小编为你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景德镇因瓷而名,“瓷之魅”引来四海宾客。10月18日至22日,200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举行,此次博览会共设标准展位达1200多个,参展企业达600多家。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大产瓷区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参展商、采购商等3800余名中外来宾欢聚一堂,共同参加和见证了这一全国陶瓷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专业性、国际性的陶瓷盛会。

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自2005年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江西省政府联合主办,已成功举办了五届。

记者在2009景德镇当代国际陶艺展上看到,这里展出了中国、美国、法国、、韩国以及非洲等24个国家的知名陶艺家200多件创意佳作,各种具有新观念、新造型、新材质、新装饰的现代陶艺,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现代陶艺创作新趋势的窗口。瓷博会期间,除开展经贸洽谈外、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千年窑火传递暨“瓷业三圣”公祭等一系列活动之外,还举办了首届“唐英杯”陶瓷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流大会、当代国际陶艺展、中国收藏2009年十大陶瓷名品评选暨当代艺术陶瓷收藏高峰论坛以及全国知名陶艺书画作品景德镇邀请展等与美术相关活动。

据景德镇文联副主席詹明荣介绍,每年来到景德镇尝试陶瓷艺术创作的外地画家数以千计,他们将书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相结合,往往会摸索出不少艺术新样式,从尝试到喜欢再至着迷,每年都会有不少外地画家在景德镇安家落户,给景德镇陶瓷艺术注入新风。

景德镇:世界艺术陶瓷的“圣地”


公元1004年,中国宋朝的真宗皇帝,用自己的年号“景德”冠名一座江南城镇。1000年后,“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已经成为世界陶艺界的“圣地”,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艺术陶瓷爱好者前来“朝圣”。12日,来自世界7个国家11个产瓷区的市长在景德镇签署的《景德镇宣言》中提到,“一千年来,景德镇创造的璀璨陶瓷文化和艺术,给予地球上的人们太多享受和愉悦。作为人类共享的财富,景德镇不仅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作为中国陶瓷产地中的翘楚,景德镇在宋代就和海外建立了贸易往来。几百年间,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将被海外视为“神奇奥秘”的景德镇瓷器和制瓷技艺先后传到高丽(朝鲜)、安南(越南)、暹罗(泰国)、日本、波斯、非洲和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说,当时欧洲人到东方来最想得到的不是黄金,而是比黄金还要昂贵的“白色黄金”――景德镇瓷器。菲律宾的史书显示,当地人曾经认为景德镇瓷器能够除病。“行于九域,施及外洋”的景德镇瓷器还直接影响了近代欧洲瓷器的产生和发展。清朝人郑延桂的诗句“九域瓷商上镇来,牙竹花色照单开”是景德镇历史辉煌的如实写照。在过去的10个世纪里,景德镇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始终将生产高档艺术陶瓷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在景德镇5428平方公里土地的下面,至今还埋藏着历代皇家“官窑”遗址和不可胜数的古瓷碎片;遍及景德镇的各种陶瓷博物馆、研究机构和工作室里仍然收藏着大量的艺术陶瓷珍品、绝品。目前,景德镇生产的高档艺术陶瓷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同时,这个历来重视打造瓷器高贵品质的城市也开始寻求将艺术生活化的可能,更多地介入日用陶瓷的生产。日本最早出产青花瓷的有田町町长江崎干夫12日在景德镇举行的世界著名产瓷区市长高峰论坛上说,作为“世界瓷器的原点”,景德镇给世界陶瓷文化带来的影响至今仍然“十分强大”。在景德镇“三宝陶艺村”的作坊里,现在仍然完整地保存着人工粉碎淘洗的瓷土矿石、拉坯用的轱辘车、以松木为燃料的小柴窑等等景德镇延续千年的制瓷工序。据陶艺村的主人李见深介绍,这个成立4年的沙龙式民间陶瓷艺术交流机构,每年都吸引100多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的艺术家来访问学习。接受过正规西方雕塑教育、目前定居海外的江西人李见深说,“保留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是他兴办这个陶艺村的初衷。一位多次来此采风、已经获得景德镇“荣誉市民”称号的外国陶艺家这样描述他对这个城市的看法,“这是个适合涅槃、能够激发人创作灵感的城市”。美国陶瓷协会理事哈里·史蒂文森1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当他还是学习陶瓷技术的学生时,就知道景德镇发源了制造陶瓷用的“高岭土”,并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40多年后第一次来到景德镇,史蒂文森感觉“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根”。他说:“这是一个为陶瓷而存在的地方。只有来到这里,才能亲身感受深入这个城市血脉的、对于悠久陶瓷传统的骄傲和自豪。”

还是多到景德镇看看为好


山东济南召开的“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早已落下帷幕,但是有关这次会议得失的讨论却不断见诸报端和网络。能引起人们如此关注的会议无论其直接成果如何,起码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会议召开期间,正值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第二期古瓷鉴定研修班,元青花的鉴定与辨伪也是其中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人作为中心的负责人,无法参加济南的会议,愿意结合研修班中涉及的内容,谈点个人的意见。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特别是所谓“精品大器”,即通常所说的“至正型”元青花,烧造数量不多,时间也不长,其中还包括元末(1361年以后)朱元璋势力范围控制时期。从造型和装饰风格看,这类瓷器主要是销往伊斯兰地区,国内对青花瓷的认识并不看好,如明初曹昭《格古要论》就说:“近世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但也不是绝对的,元青花作为日用瓷,除外销以外,在国内必然也会部分流通,这从建国后国内窖藏、墓葬出土的典型元青花可以得到证明。传世的(元青花)民间收藏也不能排除,如上世纪70年代景德镇陶瓷馆从江西丰城县征集的元青花缠枝花梅瓶以及各地博物馆馆藏元青花的报道,多是民间征集的。但是可以肯定,这类民间收藏的传世品,数量极为有限,而且其收藏下限必须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20世纪)70年代以后收藏元青花,则必须有高超的辨伪能力和准确掌握其流传序列,否则,上当受骗没商量!

收藏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收藏者得到一件可心的藏品时,往往都会激动不已而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忽略或者不情愿去找破绽,甚至人为地造出种种“理由”维护其藏品的可靠性。其实这是文物收藏的大忌。济南会上专家与藏家意见分歧,就反映了这种心态。有一种说法认为,精品元青花是无法仿制的,这是一种误解。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元青花是景德镇仿古者的主攻对象之一,高仿品从胎釉、造型、厚薄、底足、纹饰、青花发色特征等等,无一不仿而毕肖,并造就了多位元青花仿古高手,连专家往往都难辨真假。马来西亚一位著名收藏家魏先生就辗转收藏了一大批元青花,后转销美国被发现为伪品而遭官司之苦,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专家、鉴赏家的意见可以听,但要作具体分析。例如专家在辨伪中找规律时,有时会将个别现象当成普遍规律,有时又刻意强调真品工艺上的完美性而贬低仿品。实际情况是,真品有高低粗细之分,仿品也有高低粗细之分,古瓷辨伪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景德镇的仿古高手,大都磨练成了古瓷鉴定专家,你掌握的鉴定要诀,他也同样知道,并在仿制中予以关注和克服,只是掌握的分寸不同而已(有的是现代制瓷工艺的局限性),也许从中就会留给我们很多破绽让我们去识破。

笔者十分不解,作为元青花的原产地和膺品发祥地的景德镇,有关它的研讨会却数次远离景德镇召开。与会者或走马观花来过景德镇,或仅仅在书本上了解景德镇,对陶瓷生产状况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如何能将研讨会引向深入?所以,笔者热忱希望有志收藏元青花的朋友们多到景德镇来看看。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愿意为他们提供方便,甚至承办类似的研讨会或研修班。我们可以邀请全国知名的古陶瓷专家讲课,更可以组织仿古瓷高手讲课和现场表演,还可以将真品和膺品进行对比研究,帮助大家找出膺品的破绽,这样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景德镇窑有什么特点?


中国传统的陶瓷可分为三大类:龙窑(倾斜式隧道窑)、阶级窑(倾斜式冷底多室窑)以及景德镇窑(平焰窑)。景德镇窑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窑。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近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则逐渐狭窄矮小,故有"鸭蛋窑"之称,全长约15-20米,容积为300-400立方米,是以松柴为燃料,火焰长而灰分少,因不含硫黄或者含量极少,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传统瓷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可装烧高火、中火、低火的瓷坯。因窑内腔较高(最高高度不超过6米),便于装烧大件制品,适合多品种生产的条件。因此,景德镇窑(在景德镇也叫柴窑)单位公斤瓷的燃料消耗量小。另外,其结构简单,镇窑建筑速度快,基建费用少,产量大,周转期快,可以快速烧成和快速冷却,适应于景德镇附近制瓷原料的特性和瓷器的传统风格。对南方某些瓷窑来说,在控制烧成气氛和瓷器质量,以及燃料(松柴)消耗等方面,镇窑均较龙窑、阶级窑和倒焰窑等优点。

景德镇瓷器有什么特点?


景德镇瓷器有什么特点?。

景德镇以生产瓷器闻名我国,其被誉为我国的“瓷都”。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制作的瓷器精美绝伦。那么景德镇瓷器有什么特点呢?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烧造瓷器,并在宋代和元代迅速发展,唐宋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大多用作日常生活和摆设,其中最具特色的为白瓷,品种齐全,瓷器质量上佳,造型也很轻巧,纹饰图案多样,当时的人们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来形容景德镇白瓷;北宋时期,景德镇效仿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烧了一种新瓷--青白瓷,其质地轻薄细腻、色泽滋润,胎釉隐约泛出青色,故其又名为“影青瓷”。到了元代,人们改革了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在原来烧造青瓷、白瓷、青白瓷的基础上,创烧了含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我国瓷器时代也从单色釉进入多色釉时代。

我国景德镇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四大特点。

白如玉我国唐朝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中,尤以白瓷最为出名,其胎质细腻洁白、胎釉颜色润泽。

明如镜尤指形容景德镇生产的骨瓷,将骨瓷器皿对着光线观察,可以发现瓷器胎质细腻、通透,釉面光滑,釉质晶莹剔透。

薄如纸景德镇出产的骨瓷胎壁较其他地区产瓷器的更薄,犹如一张纸一样。

声如磐敲击景德镇瓷器,能听到“咚”的声音,就像乐器奏出的美丽的罄声。

景德镇为北京市民搬来家底


7月20日,“景德镇名人名瓷和宫廷御瓷精品展”在朝阳区文化馆正式展出。记者在此前的预展上获悉,该展原定在今年11月举办,但因近期景德镇和潮州关于“中国瓷都”之争而“紧急”提前。“我们要捍卫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的名誉,这就是实际行动。”展览方负责人周文辉告诉记者。主办方想通过此次展览证明“中国瓷都”在景德镇

据悉,该展出将持续到8月11日,市民可免费参观。展览期间,制陶技术人员将展示陶瓷烧制过程,并教观众制作陶瓷。

“瓷都”之争促生此次展览

据了解,今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广东潮州市,而呼声最高的景德镇靠了边。随即,潮州市政府于6月19日将“中国瓷都”的牌匾扛到北京公开宣传。

“景德镇素有‘中国瓷都’美誉”,美术大师汪桂英对此愤愤不平,“景德镇的陶瓷地位早有定论,李先念主席曾亲笔题名‘中国瓷都景德镇’,著名诗人郭沫若则盛赞景德镇‘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难道称号靠评就能改变吗?”

他表示,瓷都的名誉毕竟不是说出来的。“我们就是让有文化收藏习惯的北京市民自己鉴定一下,景德镇的瓷器大师的作品到底怎么样?够不够得上中国瓷都的称号?”

展出大师级作品600余件

记者在现场看到,代表景德镇瓷器工艺水平的大师作品基本都陈列出来了,而且都有大师的作品证书,近代粉彩山水书画家、有珠山八友之称的汪野亭的女儿汪桂英的作品《青花山水四方瓶》,形状奇特,技法精湛,带有其签名和照片介绍的证书让参观者信服。

策展方“春林陶瓷”的负责人周文辉表示,“作为景德镇的陶瓷工作者,我们必须用实际行动来捍卫‘千年瓷都’的美誉。”“为此,我们紧急行动起来,四处征集‘大师精品’,到江西陶瓷研究所、圈内有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家中‘订做’,包括珠山八友汪野亭的女儿汪桂英、十大陶瓷美术师张玉贤、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徐庆庚、刘远长,明清人物新彩大王黄海云等人近600多件作品都带来了。”

技术人员用带有底款的明朝官窑与民仿官窑瓷片进行真假底款比较

现场鉴定瓷器真假

同时,展览方的技术人员陈孟还拿出带有底款的瓷片向观众介绍瓷器文物真伪的秘密,“景德镇出的瓷器一般只留一件,剩余的瓷器就在专人安排和监视下捣毁,这造成景德镇地下有众多明清等朝代的瓷器文物碎片,成了众人必争的好东西。有些人用盗挖的瓷片结合现代工艺制成完整的瓷器,在国际陶瓷拍卖或文物销售市场以假乱真,谋取利益。”

一位展方负责人也有点痛心地说,“随着景德镇瓷器日益频繁的展出,确实出现了一些鱼龙混杂、冒名顶替的情况,给它的品牌带来一些不好影响。”(胡劲华)

[讨论]拿什么来拯救景德镇?


为了千年庆典的推广,景德镇市政府启动了打造全国陶瓷“教育、科研、产业、流通”四大基地的工程,几个规模过亿、主题相同的陶瓷交易城已经在景德镇落地生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笔钱有很大一部分从银行低息贷款,其余来自民间融资。

一名地方官员解释说,景德镇复兴的希望,是“千年瓷都”的品牌和大量尚未开发的土地,“它们是更现实的资金来源”。据资料显示,如今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在本市的经济产值中仅占8%的份额,远远落后于房地产业,后者已经成为当地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用土地换发展,这的确是更为实用主义的决策选择。”白发苍苍的陶瓷专家欧阳世斌说,“但对景德镇来说,它可能是一次危险的救赎”。

“一千年的庆典当然是大喜事,但欢喜骄傲之余,更应唤起的,是人们的忧患意识!”学院图书馆馆长陈雨前说。

对于景德镇能否再次复兴,陈雨前始终持乐观态度。他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景德镇涌现了无以计数的陶瓷瑰宝,拥有众多身怀绝技的制瓷工匠,以及完整配套的陶瓷体系。这种文化积淀,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更是国内其他瓷区所不可比拟的。

“消极论者说景德镇已无人才优势可言。但我要说,景德镇民间所蕴藏的陶瓷人才,仍然足以让世人惊叹。如果能激活这巨大的人力资源,不愁景德镇的陶瓷业不成。”陈雨前说。

陈雨前认为,振兴,目前关键是要在以下两方面取得突破:一,既要重视作坊意识,又要克服作坊意识,这就是走工业化、产业化之路;二,陶瓷和其他产业联姻,再也不能“会做不会卖。”

“景德镇从来都不缺优秀的工艺师,缺的只是能把工艺师们的工艺产业化规模化的企业家。”如今,这已经成了景德镇人的共识。

“振兴景德镇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任。如果把这一问题留给我们的后代去做,那可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陈雨前说。

景德镇“科教兴市” 为陶瓷发展推波助澜


近年来,景德镇市以实施国家陶瓷科技城区域创新试点工程为契机,建设了以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陶瓷研发基地,以学院为基础的陶瓷人才培养和教育基地,以工业园区、火炬计划新材料及产品产业基地为基础的陶瓷产业化基地,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切合景德镇市实际,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陶瓷传统产业的新路子,推动了陶瓷产业快速发展。陶瓷产业总产值由前几年的20亿元发展至突破了100亿元,陶瓷规模企业数量突破100家,逐步形成了大陶瓷格局,实现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涪具陶瓷、高技术陶瓷、艺术陶瓷“比翼齐飞”的局面。

景德镇被确定为“国家陶瓷科技城”之后,以工业园区、火炬计划新材料及产品产业基地为基础的陶瓷产业基地成为吸引企业投资和规模发展的热土。2010年新引进项目16个、新投产企业8家、新开工企业10家、大规模以上陶瓷企业达107家。以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陶瓷研发基地成为创新科学技术和孕育成果的源泉,先后与22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横向技术转让和合作关系,并将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推广。

据统计,共签署技术开发(委托)、技术转让合同50多项、纵模向科研经费4200余万元,尤其是在陶瓷与艺术设计领域产学合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合同经费达1700余万元,创历史之最。以为基础的陶瓷教育基地成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的温室,以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及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中国城等为基础的陶瓷交流基地成为打造科技合作成果展示的平台。

去年4月14日,江西省首个陶瓷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景德镇市正式成立。该联盟致力于江西省陶瓷产业技术的创新与技术进步,聚集并整合省内外相关科技资源,形成联盟内成员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的机制,以创造知识产权和重要标准为目标,以创新产品,改进工艺,节能减排为重点领域,解决江西省陶瓷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及共性问题,提升联盟成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陶瓷产业技术进步与升级,全面提升陶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景德镇市还积极发挥科技会展作用,推介陶瓷科技成果。近年来,在南昌举办的中部博览会上,景德镇市组织了10多项科技成果进行推介,其中大多数为陶瓷科技成果,在深圳高交会上,景德镇市组织了纳米环保陶瓷刀、剪切模高频谐振器用压电陶瓷材料及元件产业化等6个高升技术项目参中高新技术成果展,引起良好反响。

此外,在陶瓷科技工作中,院地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强。景德镇市与中科院南京分院的科技合作从单一的陶瓷领域拓展到飞机、汽车、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目前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传热传质研究中心与景德镇神飞特陶有限公司的“高性能毛细微槽冷却装置”项目正式开展合作。景德镇陶院充分发挥本院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工作。近几年来,先后有4个项目与国外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合作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凭什么让全世界为之剁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凭什么让全世界为之剁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