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青花

什么是青花?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之一。在窑器"以青如尚",单色青釉为主的基础上,界的陶工们创造性地吸收了外地经验,改革了色釉,并且不满足于刻花、印花纹饰。他们丢掉了使用过许多世纪的刻花刀、印花模,把我国人民最善于驾驭的毛笔用到瓷器上,使它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历史上,在景德镇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丰富多采的陶瓷装饰中,尤以"青花瓷"的影响为大。它是中国瓷器中突出的产品,在陶瓷工艺美术史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青花瓷的出现据说陶工们曾用毛笔彩绘了黑花和釉黑红,经过辛勤的劳动实践,找到了钴土矿,陶工们又用毛笔把它彩绘在坯件上,再在绘了花纹的坯件上罩了一层白釉。这样,比以往的印,刻花更鲜明的"青花",就在景德镇特有的瓷器上出现了,这就是青花瓷器。青花所用的钴青料,最初是一种自西域输入的称作"Smalte"的含钴的琉璃色的玻璃,后来才改用一种天然出产的黑祸色矿物(即钴土矿,我国叫它作"珠明料",日本称作"吴须"),把这种原料磨得极细加茶水使其成为墨汁般的乌黑东西,然后在坯上绘画。

扩展阅读

青花瓷分类方法——按装饰技法分类


按青花瓷的装饰技法,可以分为: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叠彩三类。

元明特别是明代以后彩绘瓷器进入多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除釉下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传世作品外,还有素三彩、釉下青花釉上五彩以及斗彩等。现简单比较一下元明以后各类似的主要彩绘瓷器装饰技法的特点。

(一)青花

青花是指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其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由于它具有蓝白对比,色彩鲜明而典雅大方的特点,因此从元代晚期迄今的六百多年中,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从其釉下彩绘的工艺和所有青花钴料来看,已有悠久的历史。

(二)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的一种。俗称“青花加紫”。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以色彩绚美著称。始于元代。由于烧成难度大,青花釉里红器,被视为古瓷珍品。青花釉里红是元代结合以上青花、釉里红二种装饰技法创烧的一个品种,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气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单一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又显得特别名贵。

(三)青花叠彩

青花叠彩瓷器装饰技法和青花五彩、斗彩相比是基本相同的,它也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它先在胎上用青花画好图案的主题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瓷器上用褐彩叠绘辅助题材,再入烘炉中低温烘烤,即成青花叠彩。

青花叠彩采用了釉下青花和釉上褐彩,釉下青花是构成整个叠彩画面的主色,釉上褐彩只是略加点缀而已,和青花五彩、斗彩有所不同的是:青花叠彩一般用了二种色彩,绘制了釉下和釉上二幅画,其表现的是二个题材,更具有立体感、层次感,由于釉上青花、釉下褐彩,相映成趣,给人以丰富的、鲜明的层次感,二幅画、二种色彩都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而青花五彩和斗彩则采用了多种色彩,在釉下和釉上绘制了同一幅画,表现了同一主题。

青花叠彩瓷器它是以釉下青花为主色调,图案中的蓝色主题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绘,上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用褐彩绘其辅助题材部分,最后入炉低温烘烧而成。主辅题材叠绘在一起,很具有立体感、层次感。就其装饰效果来说,用褐色所绘的老树藤将青花瓷器紧紧地包裹起来,就象给瓷器增加了一层保护外套,别有一番艺术效果。

青花叠彩瓷器青料使用进口纯苏麻离青绘制,青料呈宝石篮;青料少铁锈斑痕,少晕散,非常适合人物山水绘画。

青花叠彩瓷器使用透明白釉,釉面细腻滋润;胎体轻簿适中,釉胎结合严密;胎土淘炼精细,底足无釉,但有釉斑,釉斑自然,砂底细腻,底足无釉处有大片铁石红。

青花瓷器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佳,已经延续了千年历史。

与陶瓷发明有关的传说


陶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伟大的事件之一。在中国,凡是古代重要的发明,往往把它和“圣人”联系在一起,把这发明本身也当作“圣事”或者“圣迹”。这一点,在《考工记》里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陶的发明,也同样被称作“圣人”之作,当作“圣事”,“圣迹”。这在众多古籍中,记载着有关圣人发明陶器的传说。

女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始见于《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

神农:神农制陶器的文献,记载在《周书》一书中。据清马啸《经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而种之,作陶冶斧斤”。清朱琐所著《陶说》卷二引《周书》:“神农作瓦器”。宋《太平御览》卷八百之十三亦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字串9

舜:《墨子·高贤下》载:“瓦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其它如《韩非子·难》也有类似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舜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宁封子:据《列仙传》载:“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炉,犹有其骨。时人葬其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