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大师陈富强谈紫砂艺术:明快朴质,泽而不耀

陈富强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陈富强向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左)介绍其紫砂作品。

荷蛙壶

陈富强1965年生,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江苏陶瓷艺术名人,江苏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理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宜兴市陶瓷学会副理事长,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客座教授。

陈富强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宜兴陶瓷工业学校。1986年毕业后在宜兴陶瓷公司长期从事产品的创新设计工作。在陶瓷材料,造型装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得过“市科技成果奖”、“市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事迹被“无锡日报”、“宜兴日报”多次报道。

在日本爱知县陶瓷产区的一年进修,使其在陶艺创作上有长足发展,将日本陶艺与宜兴传统陶艺相互融洽,创作出了许多颇受国内处市场青睐的陶艺作品。在日本的陶艺同行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宜兴传统陶艺的传承和创新上,也作了不少的努力。掌握并提升了多款宜兴古老的陶瓷釉工艺。扎实的造型,装饰基础,以及对陶瓷工艺流程的全面熟知,使其在紫砂这方艺苑里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作品"鱼乐壶"获得第四届文博会工艺美术金奖。作品"逍遥竹"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评比铜奖,多款作品获得工艺美术行业评比大奖。诸多作品由于其特有的创意和工艺,颇受陶艺爱好者追捧。

2007年12月被江苏省人事厅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011年被江苏省经信委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瓷协会授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荣誉称号。

紫砂艺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紫砂茶器从产生、发展到登上实用工艺美术的殿堂,跟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紫砂的发展历史,从文化内涵,审美标准,价值衡度,都遵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韵,投靠了传统文化的维度。陈曼生首创的文人壶即是以传统文化的精髓金石、书画、诗歌等元素进行融合创作的产物,托物言志寄情,书画精雅,与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充满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文人趣味。在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中糅合文化的韵味,不仅能打造出紫砂壶深厚的传统美感意识,更能够衬托和提升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因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美感创作方式。

紫砂壶与儒家、道家、释家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它的鲜明特征就是自始至终地推崇一种理智的、灵活的包容主义。无论是陶朱公范蠡被认为是紫砂界的祖师爷,还是苏东坡所创“提梁壶”,可见紫砂壶的源头,不管是有无史料记载,都与文化名流牵扯在一起。除去名人效应,这种现象反映得更多是对某种文化气质的投奔,那便是道的风流。范蠡之浪漫,东坡之潇洒,都是是紫砂人在创作时对于灵性和个人价值的追求方向。

无论是素器的清雅端庄,还是花器的俏丽繁复,除了受紫砂艺人个人的喜好影响外,其流行与否是由当时文人的审美标准来选择的,这其中以儒士居多,“独尊儒术”的历史使得壶中也涵盖了儒家的审美追求。比较典型的是,儒家思想也尚高洁,梅兰竹菊四君子以其卓然不群的形象入诗入画,象征知识分子处事傲然而不混同于流俗。紫砂壶关于这一主题的创作不计其数,许多花货大师的“君子系列”作品灿若繁星,这是儒家士大夫坚贞孤高在壶上的另一种诠释。

紫砂文化胸怀开阔,坚持包容并蓄。所以,无论是儒家的弟子还是道家的信徒,无论是出家的僧人,还是还俗的居士,都可以在紫砂壶的世界里找到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园。这些古典文化思想,若与自然形态的诗意化塑造相糅合,定能碰撞出美妙的火花。大千世界,洋洋万物,都可以激起陶艺家创作的灵感,都可以通过紫砂语言描述物象精神。涌动的流水、散聚的云团、灵性的生物都能在砂土的塑造中,经过诗意化的写意,在烈火的升华中蜕化出活泼的生命。

艺术之工,遂古之初,然道有高低,人有雅俗。都说文以载道,壶亦能载道。艺人倘无半分格调,所制不过俗物耳。从艺以来,我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深谙儒学、佛学、道学之玄机,精神常在书山墨海、古人圣贤间遨游,近天命之年仍求学于华夏传统文化专修学校,并在其中受益良多。故而,在我的作品中,道之风流,儒的雅致,佛的禅意,都可见一斑。

我的代表作《鱼乐壶》是庄子式的逍遥,是“趣闲鱼共乐,情恰鸟来驯”的生活情致,若是模仿司空图诗品,这一品当是“含蓄”。壶身圆润,嘴小肚大,心胸宽广更当藏愚守拙。壶嘴恰似鱼儿逐波,优哉游哉。壶把做得像一“意化之鱼尾”弹空开合,欲拨欲振。壶嘴与壶把之间,壶身线条流畅轻盈,一气呵成,如鱼鼓腹,穿波顺水,怡然自得。点睛之笔当属壶钮,一尾抽象化了的小鱼,犹如半月映泉,藏头潜尾,半露于水面,似国画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上手把玩,有观鱼之雅趣:“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进一步探究,“鱼乐”谐音“予乐”,有祝福美满之意,至此,此壶虽在造型上做了减法,形神意趣上却愈加充盈完善。此壶并没有刻意地去表现鱼的具体形态,只是自然而然地使曲线交合。“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这种顺其自然也是道家所追求的境界。

另一把《荷蛙壶》则是高度的效法自然、提炼自然,将大自然中的物体符号巧妙地融入紫砂茶具形体,再加以诗情画意的萃取,让自然之魂与艺术之魂交织在一起,产生超越实体的隐喻之美。壶身是荷花,莲蓬作壶盖,卷曲的嫩叶弯成壶嘴,荷枝弯成壶把,大片的花瓣舒展铺盖于壶肩,壶盖上栖息着一只稚态可掬的青蛙,周围镶嵌着五颗莲子,青蛙的眼睛与莲子均可活动,十分逼真。色彩热烈而不娇艳,灵动而不妖冶,那是千锤百炼后的至真至美。完整圆满,以大为美,这些中国民间典型的审美形态,在工艺美术造型中是常见的。荷花与莲子向来被古人比喻为百年好合多子多孙,我选择它们做题材,还因为它们出淤泥而不染,有一种质本洁来的高雅。

中国传统文化对紫砂创作内涵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我的个人创作中,也都有意无意地遵从了传统文化遗留给人们的审美,这种文化的脉搏纵贯古今,一直在我们的体内跳动。紫砂艺术应当怎样从中国传统文化里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精华以及怎样处理好创新发展与保留传统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摆在当今陶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紫砂工艺师应当积极努力,不轻易放弃任何一次有利于紫砂艺术发展的机会,为紫砂文化传播得更为广阔、发展得更加快速而不懈努力,紫砂艺术必将成为一种具有当代审美思想的艺术表达方式,也相信紫砂艺术的明天会更加的灿烂与辉煌。

延伸阅读

引用高温色釉 陈棣获"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我市画家兼陶瓷艺术家陈棣在日前结束的2007年度山东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中,高温颜色釉窑变作品“中国神”系列获得一等奖。并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山东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这也是青岛市首个被授予此称号的艺术家。

陈棣在景德镇把高温色釉作为色彩的主题语言,引用到现代艺术绘画创作中。高温色釉绘画是经过高温烧炼下的二度创作,是利用自然界的金属氧化物为色剂,将硅、钙、钾、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科学配制成釉料,涂附在陶瓷坯体上,经过1300多度高温形成的液态玻璃质,其交融、渗透、流畅,形成变化莫测的肌理与晶莹绚丽、斑驳厚重的色彩而受瞩目。把色釉的颜色、流动基本控制在创作的主观意图中,用色釉进行现代艺术绘画创作是十分困难的。独特的主题选择,多元的画面构成,与富有抽象色彩的高温色釉窑变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鲜明个人风格的陶瓷艺术语言。他的釉下高温色釉现代陶瓷艺术作品同景德镇传统的陶瓷绘画产生强烈撞击和鲜明的对比。由于其偶然性、不可重复性,是真正的不可复制的艺术品,成为国内外各界收藏追捧的热点。

简谈紫砂陶艺鉴赏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於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 完美、丰富,如何监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於紫砂陶 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 美问题。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 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技法,区别於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 化层次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己具备的审美因素。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如何来? 加以监赏呢?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着名的品种形式,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在每件器形的结 构中,根据造形艺术的理论和法则,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把、囗、 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各个方面的比例恰当与否,外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 明暗面的技法(即制作手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做为无 穷的推敲,使对象(器皿或壶)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抽象地讲紫砂陶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成,即形式的美,是 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 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 刚、柔、方、圆的各种座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但这 里又要区分“理”和“趣”的两个方面。若壶艺之爱好者偏於理,斤斤的较量於壶的容积的 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盎或平,壶身的是高或矮,侧重从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 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 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有趣才能产生感情,怡养性灵,百 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後才始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 态度作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通爱好砂艺界的共呜。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品,它的适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 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要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身的容量, 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作为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历史地看紫砂陶的工艺技术监赏,一向是区分着三个层只:一、高雅的陶艺层次。它必 须是合理有趣,形神兼备,制技精湛,引人入胜,雅俗共赏,使人爱不释手的佳器,方能算 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形式完整,批量复制面向市场的高档次商品;三、是普通产品, 即按地方风俗生活习惯,规格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制技一般,广泛流行於民间的日用品。

在这里着重讨论的是艺术品。在一件器物的内容和形式上,它包含着多方面因素的内在 联系,形式的完美与制技的精湛固然是第一要素,其次是在完整器形上加以装饰,使作品有 锦上添花地丰富观感。首先要审视纹样的适合,其次是装饰的取材(一是指题材和内容;二 是指用何种材料),以及制作的手法,这些都是具体而细微维系到创作者的素养水平与监赏 者的着眼力。

简约地举一些例来阐明,譬如说:砂艺的传统装饰“陶刻”,首先思考反映铭题的内容, 必须是体现出切情切理的文学词藻,书法和绘画的美妙以及格调的高超,镌刻刀法、金石韵 味的精到,能使人对器物的欣赏玩味无穷。而且真正由名画家,绘画之茶壶,必须是一个画 面一个壶;若经过反拓,或批量印刻已失去意义,那要视乎经营者的信誉以及作者本身的艺 术素养。

诸如摹仿自然界形象性的雕塑制品,兼及装饰在几何形体上的浮雕、贴雕,图案的刻印 板,以及釉料彩绘,其它材质的镶嵌,抽象的陶艺构思。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是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这样居高临下地来看待品评砂艺和监赏砂艺,使作者与热衷砂艺的爱好者,相互 感触以便领悟制壶艺术的真谛。

近年来随着对砂艺热潮的兴起,传统的茶文化与陶文化的推广,热爱紫砂艺术的人士日 益众多。较高档次的佳作生产,究属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各界人士玩赏上的需求,尤其高 雅名作,更是稀少。因此出现社会上极少数缺乏艺术道德的工匠,串通一些肯不讲商业道德 的狡商市侩,不择手段地乘机猎取暴利,假冒名家印监,各种等级的劣质膺品,充斥市场, 蒙蔽众多热衷砂艺爱好者的眼睛。所以有必要讨论一下辨伪问题。识别砂壶的真假,一如监 定书画,首先从提高理性认识,理性即培养自已的学识素养,以资提高审美观感;第二是多 方交流,互相观赏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探讨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风格形制,技巧手 法,艺技擅长,使用原料泥色的习惯性,印章的规格特徵,把握关键性的依据,逐渐累积经 验。明眼人自然而然地不难识别真假的。在任何一种艺术行当中,一个有所成就的佼佼者, 都一定会有他的独到一面的硬工夫,这是指艺术的和技巧的两个方面。这些内在的要领,就 是所谓个人的风格和韵致,也就是所谓灵感。作伪者是绝对不易得其要领的。倘若说一个存 心作伪的人,如果能够有超越的领悟,那麽他自身已是个了不起的大家了,又何必要假冒别 人而湮没自己呢?所以我敢大胆地说,真的,生来就是真的,假的永远也真不了。只有没出 息的作假货者。作假的这种行为是绝对可耻的。

另外尚须附带约略讨论砂艺历史上的仿古作伪问题(十九世纪中叶以後至二十世纪初期), 也曾出现过一阶段摹仿古代名家作品的热潮。有以名人传器摹仿复制的;有凭古玩商人根据 砂艺史籍记载的品名,通过艺匠地臆测构思设计制作,签署历代名家的名款或伪仿印监加戳 的。诸如此类的作品,在笔者从业数十年来的观感研究所得,总结如下数点:其一、凡是意 仿明代作家类型的壶,无论在技艺上、泥色都是远远超过历史原作。因为社会是不断地向前 发展的,事物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更是长足地提高着。所以将摹制品与明代传器相比较, 都显平出後代摹仿作品的优越水平。至於清初延至中期的几位杰出的大家,如陈呜远、圣思、 邵大亨等的旷代佳作,尽管复制者技巧有多麽精工,终觉得在神韵上有所不逮,不免宥於玉 与燕石的差别。但是这类作品流传至今日,一旦偶为好事者所获得,当然还是很有赏玩珍藏 的价值的。它应当有别於现代的假冒的伪造的膺品,亦更异於近年出现的借图谱伪造再仿的 技低质劣产品的假中之假,用以自欺欺人。好事者诚然不可不千虑慎辨,以免受骗上当。否 则,将沦为“玩物丧志”。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拉拉杂杂,提出以上的一些主观的见解, 公诸砂艺同道以及热衷於砂艺的人士供作叁考,并广闻博识的同仁们,有以教我,实厚望啊。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