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而过,浓淡相间——“青花分水”技法

青花分水,又叫“分水皴”法。早在元代和明末的青花瓷上就可见她素雅的面容,然而直到清康熙时期,青花分水这一技法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康熙青花瓷的一个典型特征。

景德镇的青花料分五色,有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分水青花在操作过程中讲究用水之法,即根据画面的要求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分为高水、中水和低水。只有分水,才能做到疏密有致。一笔而过,于瓷坯之上呈现出深浅浓淡、变化丰富的艺术形象。既有对比,又很协调,体现出了青花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从而达到了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的视觉效果。你看,通过分水,一朵牡丹只用一种青料就能达到千变万化、层次丰富、水料相融的艺术效果。

纵观历史,具体说来,青花分水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平水,其色度不同,每种色块匀净平整,尽量没有水与水相接的水迹纹。这种手法多用于图案工整、细腻、精致的器皿纹样上。

二、水迹纹又称浪头水,指的是一笔水和一笔水之间相互压住一点头,重叠的部分形成深一点的水迹纹。这种手法保持了手工痕迹的随意性,民间味甚浓。

三、晕水,指根据画意,色泽深浅互变、渐然过渡。其笔肚含饱水,笔尖留一小水珠保持在坯体上,慢慢晕下去,坯体随着笔而吸收,笔尖停留的时间越长,水色越浓,这种色阶变化不大,感觉柔和匀净。

四、洗水,笔尖蘸得浓水,毛肚含淡水,迅速一划而过,色阶变化较大,画面效果流畅、痛快。如康熙时的青花、分水就多采用此手法,一笔下去,色分几种,色度变化非常之丰富。

五、点水,是用分水笔在坯胎上,分出小点,一点之中,色泽略有变化,形成衬托的视觉效果。

而今,青花分水的技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像利用甘油这样的小工具来使得分水的效果愈加润泽。另外它也吸收了如吹喷、浇洒、抖水、皱擦等多种独特的装饰手法来不断的丰富着青花分水的艺术效果。

在我们的展厅里,徐国琴老师的瓷瓶——釉下青花牡丹十分惹人之怜爱。她笔下的牡丹用的即是青花分水的技法,一笔而过,浓淡相间,牡丹花儿盛放眼前。虽是写意的笔法,却将牡丹仙子的神韵全然托出。颜色的渐变之中,花儿的姿态立体生动;青花的静雅褪去了色彩的繁华,反而更加凸显了花中之王——牡丹的高贵与典雅,令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扩展阅读

陶瓷泡菜坛彩绘技法离不开国画技法


陶瓷泡菜坛彩绘技法离不开国画技法,可以说任何一种陶瓷泡菜坛彩绘技法都根植于国画技法。国画与陶瓷粉彩泡菜坛、新彩泡菜坛山水的创作结合,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这是陶瓷与国画艺术文化的完美结合,其意境和艺术效果无疑是全新的。就目前陶瓷艺术创作而言,其形式、主流仍然是唯美的国画风格,是国画艺术在陶瓷载体和工艺上的生动再现。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创作感受谈些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粉彩泡菜坛与国画的创作结合

粉彩泡菜坛被誉为“国之瑰宝”,历经300多年而不衰,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泡菜坛装饰表现力强,它色彩晶莹,透亮细腻,高雅清新,粉润飘逸。粉彩泡菜坛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淡雅柔和的色彩、精致的画工、清新典雅的风格闻名世界,深受大众喜爱。其山水系列题材种类繁多,可谓是丰富多彩。粉彩泡菜坛山水画的耐放、耐温的永久性是其它画种不可比拟的,尤其是它的造型是宣纸画所不具备的。画面依附在陶瓷器型上,并和谐一致,不但显示瓷画山水的美感、质感,且充分展示出瓷艺的材质美和冲击力。

二、新彩泡菜坛与国画的创作结合

新彩泡菜坛是陶瓷装饰的又一个门类,起源于十八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清乾隆时传入我国,并被陶瓷艺人逐渐地吸收应用,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釉上泡菜坛彩绘的陶瓷装饰种类。因其是舶来品,故被称为“洋彩”,后被正名为“新彩泡菜坛”,俗称“新花”。其特点为:使用面较宽的釉上彩装饰形式,颜料品种丰富,色彩附着力强,发色稳定,泡菜坛彩绘技法多样,艺术表现力强,生产成本较低,易于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新彩泡菜坛的装饰材料,是用着色元素和化合物经过化学处理制成色基,然后加溶剂调配而成的。新彩泡菜坛山水在我国陶瓷装饰中发展很快,其中很重要的是得益于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国画传统山水形式的影响。在表现技法上,吸收中国绘画的没骨法、工笔画法及写意画法。无论是构图立意还是运笔设色及表现技巧和装饰风格,都要淋漓尽致。其创作要素一是把握发色沉稳;二是掌控好其范围较宽的烧成;其三是多次重色敷彩,获得色彩丰富而厚重深邃的理想效果。

三、三者合一的独特性

本文中所展示的粉、新彩泡菜坛陶瓷泡菜坛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三者合一的完整性和独特性。瓶型为稳重大气的现代梅瓶,画面以山水秀丽的风景为主题,运用国画中的皴擦点染等绘画技法,表现出山石自然的结构和肌理。瓶身主体采用通景作画,再以建筑物等树木来为主点使作品具有生命力,这里面涵盖极高的立体构图元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赏,都会看到一幅独立的山水图。转动瓷瓶,画面无一断处,连绵不绝。色浓艳丽,透着温蕴俊秀。瓶身莹润剔透,画面高度立体逼真,达到了国画艺术和陶瓷技艺的完美结合,让人领略到两种中国国粹艺术的生命力和真谛。陶瓷、国画技艺和色彩、山水多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其艺术中独到的和谐安逸之美。

四、创作的意境和感悟

国画强调天人合一的效果和意境,山势流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场景,表现出追梦、惬意、闲适、淡雅的境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笔者一直从事山水画陶瓷制作,通过笔墨可以表现出作者的个性与审美观,同时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意境。

在创作中要把控好画面整体色调的取向与营造,体现好自己的性格与艺术风格有关。用笔墨来造型,通过不同的画法展示出不同的效果。山水画的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中锋运笔,笔管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侧锋运笔,手掌向左偏倒,由于侧锋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画出的笔线粗壮而毛辣,此法多用于山石的皴擦。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藏锋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常用来画屋、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露锋运笔。逆锋运笔,笔管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可运用于树干、山石的勾勒、皴擦中。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画出的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陶瓷山水画很有工艺美术的特点,如釉下青花为表现点、线、面、浓、淡之分,多采用分水工艺,釉上山水多采用洗染,经高温烧制后,这些浓淡不一、色泽艳丽的山山水水就生动地表现出来了。陶瓷山水工、写兼备,神、形结合,是一件永不褪色的艺术瑰宝。

意境是中国美学范畴,是作者的情思与景物、生活画面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其中积淀着中国独有的文化心理因素。既有大自然的美好,又有人文巧思。各个优秀的民族,优秀的作品都是讲究境界的。思想境界和立意,这个在山水画当中是最为强调的。这是绘画的一种生命,绘画是形式的艺术,是笔墨的艺术,更是思想的艺术,也就是所谓的境界。古诗里面“满目青山夕照明,群峰无语立斜阳”,这二个诗句写的时间条件地点是一样的,但写的意境是完全不一样。前句表现的是绚丽光彩,后句表现的却是安静荒凉。所以能够最后让人感动的就是境界。创作者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构思,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样才能让他人产生共鸣,尤其是绘画中技术性的留白,更是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和神秘感。

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在继承前辈们留下的传统技法的同时,珍惜和充分利用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山水画艺术,通过不断地思索、创新而创造出更多的陶瓷泡菜坛精品!

西夏陶瓷的装饰技法


西夏日常生活用的陶瓷器皿,除统治阶级所需的部分高级瓷器,是通过贸易从宋朝输入外,大部分民用瓷器是西夏自己烧造的。西夏陶瓷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剔刻釉、剔刻化妆土、印花、点彩和镂空等。其中剔刻釉占突出地位,是西夏瓷的一大特点。

1.剔刻釉:剔刻釉即指剔釉和刻釉。剔釉是在施釉的胎体上用刻刀剔去纹饰以外的部分,留下的釉面形成主体纹饰;刻釉是在釉面上刻出花纹。一般情况下剔釉和刻釉技法多结合使用。西夏剔刻釉装饰主要在褐釉、黑釉的经瓶、扁壶、钵上,个别的在白釉瓷上。剔刻花常见用于开光内的主体纹饰,开光外则为地纹。剔刻釉由于剔出地胎而露出灰黄的胎色,达到烘托主题纹饰的目的,并使纹饰具有浮雕感,艺术效果很强。

2.剔刻化妆土:是在施化妆土的胎体上剔刻出花纹,然后罩以透明釉。烧成后,剔花部分在浅青色地上呈现出白色花纹,刻花部分则在白色地上显现出浅青色花纹,而两者结合于一起,给人以素雅之感,很具艺术特色。

3.印花:是用瓷土烧成的印模压印而成,多用于姜黄色釉和青釉的碗、盘上。 

4.点彩和镂空:这两种装饰法在西夏也有发现。点彩多在白釉或青釉的碗、盘上,用褐色颜料在胎上点成梅花斑点纹或菱形点纹,然后再罩透明釉。镂空较少,仅在金刚杵、如意轮等佛教用品及陶瓷雕塑上发现。

陶瓷装饰技法——化妆土


化妆土是在灰白或者深色瓷胎上所施的一层白色浆水,上化妆土时不能一次上的太厚,要分2-3次完成。在瓷胎上罩化妆土是为了遮盖颜色较深的胎色,同时填补胎体上的气孔和疵点,减少粗胎对釉的色泽与质感的不良影响。烧制白釉瓷的釉是透明釉,白釉不是釉色而是衬出了白胎或者化妆土的色泽。唐代邢窑、宋元时期的定窑和景德镇窑是白胎,不用上化妆土。明清时期有的景德镇民窑用粗质渣胎土做青花 碗、盘,胎色发灰,故青花的白釉地也发灰。 最早使用化妆土的是浙江婺州窑。唐宋元时期,许多北方窑口都使用化妆土。如果胎上使用了化妆土,在它的剖面上,胎和釉之间可以看到一线白浆层。唐青花的工艺特征之一是使用化妆土。唐青花的生产窑口是河南巩义窑,该窑的胎子为浅灰色,上化妆土后, 再绘青花和罩透明釉,在透明釉下显现出对比明显的白地蓝花。

黑石号出水的唐巩义窑青花花卉纹盘,沉船上一共仅出土了3件青花盘。它们的内壁都绘有白地青花花卉纹,都有受海水侵蚀的痕迹,也可以看出胎上有化妆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3只盘子内壁都有出筋,这是仿制唐代金银器的造型。

北宋磁州窑精品白地黑花开光黑地白花花卉纹罐,磁州窑的胎俗称大青土,灰色,这件罐的装饰工艺是在灰胎上先罩化妆土再涂黑彩,然后刮去黑彩,露出白色化妆土而形成纹样,最后上透明釉烧成。

北宋磁州窑赭地剔划白花花卉纹执壶。磁州窑也有直接用化妆土形成纹饰的品种,其装饰工艺是先在胎上罩化妆土,再刮去纹样的空白处,露出深色的胎,然后罩透明釉,最后入窑烧制完成。所以,这件执壶的白色花纹是白化妆土所成。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