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拍卖

香港/纽约-佳士得宣布将在今年秋季于纽约及香港举行的拍卖中推出「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拍卖。此系列拍卖的拍品属单一收藏家,共分为3个专场,所包括的中国古代书画、瓷器及工艺品数量达151件,总估价约2,200万至2,800万美元。

这批由戴张萍英女士珍藏的瑰宝,现属戴萍英基金会,当中大部份藏品是由戴夫人的先生戴福保于1992过世前所赠。戴福保先生生前活跃于美国,是一位国际知名的资深亚洲艺术品收藏家及古董商。戴夫人跟其丈夫一样,对中国艺术同样有着极佳的品味及深厚的知识。戴萍英基金会珍藏含括了二十世纪中期盛行于欧洲及美洲等地的中国艺术品,是戴氏夫妇精心搜集及热爱中国艺术的证明。专拍的收益将拨捐戴萍英基金会,此基金会会定期资助不同的慈善机构,包括红十字会、美国癌症协会、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CityMealsOnWheels、光明之家以及Sloane-Kettering纪念医院。

佳士得美洲及亚洲区副主席杜超惠先生表示:「我们十分荣幸被委托拍卖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此批珍品将分别在佳士得于纽约及香港举行的拍卖中呈献。戴氏伉俪的收藏广受世界各地藏家、博物馆及中国艺术品收藏家的重视,是次佳士得能与各收藏家共赏此批传奇的收藏,实是深感荣幸。很多经过戴氏家族鉴藏的瓷器及工艺品现已成为私人及博物馆的收藏,此次专拍亦是藏家收集同源的中国艺术珍品的良机。」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私人珍藏清代瓷器


康乾盛世是一个国力与物质文明达到了空前高度的时期,拥有长达八千年历史的中国陶瓷,在这百余年间,也登上了艺术的巅峰。康、雍、乾祖孙三帝,都对瓷器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热爱,于是帝心所指,景德镇御窑厂的设计、制作和生产,呈现出一个极其繁荣的场面;与此同时,刘源、臧应选、郎廷极、唐英等天才般的设计师和督陶官们也顺势而生,匠意所在,窑烧技法也发展到了炉火纯青,几乎无所不能的地步。无论是刚健的康熙、秀雅的雍正,还是奇肆的乾隆,康乾盛世的官窑瓷器,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缘下,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最后的一座丰碑,帝心匠意的双重推动,使清代窑烧水平和技艺已臻极致,将繁华盛世的帝国印象,永远地留在了瓷器之上。正观堂特展所呈现的25件清代瓷器,均以艺术性、趣味性和罕有性的标准甄选,反映出藏家纯粹的收藏品味与别具一格的趣味,兹选5件简介如下。

来自英国收藏巨擘肯利夫勋爵的青花靶杯,以极纤细的工笔法勾勒出成化风味的缠枝灵芝纹。此杯造型与纹饰均非常独特,曾在1935年伦敦皇家学院的《中国艺术大展》中展出,是迄今寥寥可数的能在私人手中流通的当年展览品之一。肯利夫勋爵以收藏极品明代瓷器著称,所藏三件成化青花宫碗名闻天下,其中一件秋葵碗于2013年香港苏富秋拍中以1.4亿港币成交。

康熙青花山水图铃铛杯,可能是最近20年内出现过的最为精美的康熙青花杯,如手卷般徐徐展开的苍秀山水,蜷缩在莹薄雪白的杯体上,意境深邃的山水与瓷艺的结合,成就了这件康熙青花杰作,实在令人爱不释手。这种铃铛杯形制来自明嘉靖作品,外形优雅,颇有纤弱可人的女性美,传世数量极少,而且每件的画片均不同,应为独立制作而成,绘笔技艺极高,极富四王山水之意蕴,此件为代表作之一。玫茵堂珍藏一件青花花石纹铃铛杯,风格、趣味、笔法同出一辙,应属同组制品。

渭水河畔直钩钓鱼的姜子牙与樵夫武吉的故事,用清透明丽的粉彩画在浅碗上,呈现出雍正瓷器秀雅精致的艺术风格,彩的晕染和过度,处理得精湛绝伦,尤其是云影的绘染,尚带有康熙月色花影的风味,但改用了釉色的处理,倍添清丽浪漫的艺术效果。雍正早期的粉彩作品,仍保留着康熙硬彩的遗韵,这件来自意大利的旧藏,说明了雍正瓷器的魅力寰宇共赏,意趣无穷。

清三代单色釉瓷器,为收藏家们一致视为清代瓷器的最高艺术成就者,尤其是性好逸静、潜心佛道的雍正帝,对单色釉器的偏爱与关心,更是直接刺激和提升了雍正窑各色一道釉瓷器的制作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技艺高峰。雍正早期的白釉模印夔龙如意纹小香炉,出自著名的英国单色釉收藏大家E.T.HALL霍氏旧藏,无论是独一无二纹样的古意设计,还是甜润无瑕的釉色处理,都使这件尺寸娇小、造型简约的小香炉成为一件玩家梦寐以求的书斋珍品。

康熙窑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恢复了自明宣德以后因烧造难度而逐渐停烧的高温铜红釉。诞生于康熙二十年的开国大造官窑瓷中,豇豆红瓷出炉成为了传世经典。这种运用复杂而精巧的上釉技术烧成的名品,讲究的是红霞绿水的微妙效果,成为清代官窑瓷器中最富有人文色彩的作品,在收藏界久负盛名。这件盈盈一握的小印色盒,出自美国大亨百事饮料公司总裁彼得华伦先生的珍藏,深浓的绯红掺杂斑驳的绿苔点,釉色变化万状,耐人寻味,无愧康熙名品。

乾隆唐英敬制款白釉观音(清乾隆)


乾隆唐英敬制款白釉观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1736-1795),高19.5厘米、宽21厘米、厚13厘米。

观音像呈半跏趺坐,头戴风帽,束黑发高髻,眼帘自然下垂,眉目清秀,形象端庄,身体比例匀称,衣纹线条流畅。高19.5厘米、宽21厘米、厚13厘米。袒胸,胸前佩戴璎珞,身上交补襟披袈,内穿抹胸,为汉式装饰,给人以娴静、端庄、肃穆、安详之感。背部竖式长方框内暗刻阴文“唐英敬制”四字篆书款。

唐英(1682-1756年)是清代著名督窑官,制瓷家、篆刻家、书画家、剧作家。曾侍奉过康雍乾三朝皇帝。他长期在内务府任职,于雍正6年始至乾隆21年主持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督陶事宜,因成绩显著深得当朝皇帝的垂青。

观音像原被供奉于皇室佛堂,是乾隆皇帝内宫礼释的圣物。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附《乾隆朝唐英督陶纪略》注:12年(1747年)“太监胡世杰交观音木样一尊,随善财、龙女二尊,传旨:交唐英照样造填白观音一尊,善财、龙女二尊,尽力烧造窑变更好……送到京时装严安供。于13年7月12日烧造得……持进”。13年(1748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江西照现烧造的观音菩萨、善财、龙女再烧造一份,得时在静宜园供”。耿先生还标注:甜白釉涂黑发坐观音,洁白莹润,背后刻篆书“唐英敬制”。传世品见有两件,一落天津,一落上海,后者由故宫征集入院。

琳琅阁珍藏 清雍正瓷器收藏鉴赏


琳琅阁珍藏 清雍正粉彩福禄寿软棒槌瓶

开门雍正粉彩福禄寿三星软棒槌瓶,非常典型的画片,高43厘米,绘画彩头甚为精美,胎釉彩明显的清早期特征,画工细腻,出自名门,流传有序,是一件精彩漂亮器物。

软棒槌瓶,是与硬棒槌瓶相对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烧制的一种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圆滑。常见青花,五彩。清光绪及民国时期方棒槌瓶的仿品较为多见,然胎体较厚重,口边较薄且不规整。

琳琅阁珍藏 清雍正青花一束莲绶带耳抱月瓶

雍正仿永宣青花一束莲绶带耳抱月瓶,器连座通高28.9cm,净高26.1cm。

瓶身扁圆,两侧微鼓,正面观似满月,两面绘一束莲纹;束颈、蒜头型小口,侧附绶带如意双耳,细砂底小方足; 发色浓艳入骨,画风清雅洒脱,胎质细腻致密,为雍正仿明永宣青花精品。为追求永宣苏泥勃青料风格发色,此器由人工使用国产青料浓色堆点来体现黑斑和晕散,做工甚为精致逼真。更难得老配红魔底座,雍容华贵,典雅大气。抱月瓶向来是藏家热捧的对象。

祖传珍藏多真品 市场执嚟流嘢多


免费鉴宝现场,市民反应热烈。现场鉴宝。

现场鉴宝。

市古玩协会举办民间免费鉴宝活动受热捧鉴宝大师解析收藏热现象—

文\记者陈杰图\记者陈卓达

由市古玩协会举办的民间免费鉴宝活动受到藏家市民的热捧,单前日下午就有20多名藏家拿了上百件藏品来鉴定,包括瓷器、玉器、书画、沉香等,鉴定现场也是有喜有悲,一些藏家兴致勃勃带着众多藏品而来,却被告知大都属于赝品;还有一些藏家在藏品被鉴定为真品后,心情则异常激动。在真真假假的古玩背后,呈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近些年市场上淘来的藏品,许多都是赝品;而祖传的藏品,大多是真品,收藏价值较高。

在前两天的鉴定活动上,区叔收获很多,他带来的3件藏品,经过专家的鉴定,都是清朝的真品,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区叔说,这些藏品都是祖传的,从祖父到父亲再传到他手上。而另一位藏家李先生的多件沉香藏品也得到专家肯定,认为颇具收藏价值。李先生称,他的沉香也是祖传的。

与祖传藏品真实度很高不同,一些近年从古玩市场收藏的藏品的真实度要低很多。前来鉴宝的一号藏家带来的7件瓷器,竟然没有一件是真品。据他介绍,他这些藏品都是近些年从古玩市场淘来的。

在鉴定现场,两位30多岁的女士小心翼翼地拿出包装精美的小盒子,将两颗豆粒大小的红色宝石呈现在文化部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黄绍南面前,但经鉴定,收藏价值不高。

黄绍南称,从藏品的正面看像是天然红宝石,但通过放大镜细看内部,却发现里面有一些水泡形状的物质,估计计是被染色的结果,并建议两位藏家去广州华林国际做专业的珠宝鉴定。两位藏家介绍,这两个红宝石是他们前几年前往缅甸旅游时买的。

“做旧”造假技术

让经验不足藏家栽倒

黄绍南说,现在古玩市场假古董多,诱因就是巨大的炒作空间带来的利润。古玩市场还不很规范,收藏的人多,但收藏的水平却没有提升,对古玩物品的鉴定能力有限,导致造假的商家特别多。其中主要的做法就是“做旧”。像瓷器做旧,就是要把新瓷器表面的光泽去掉,采用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涂在瓷器表面上,让新瓷器呈现旧感觉。瓷器做旧的另一道工序是“开片”,让新瓷器表面有细细裂缝,然后再把这些瓷器长时间埋在土里,或调配相应的材料,将去光、开片后的新瓷器长时间煮,让新瓷器看似古远。

黄绍南说,曾到过一个瓷器藏家家里,其收藏了一大屋瓷器,基本都是假的,他都不忍心告诉该藏家。“对于古玩爱好者,甄别古玩真假的知识都需要实践和摸索,否则收藏了赝品就当是"交学费了"。”

瓷器鉴别方法

对于古玩瓷器,古今拍卖行瓷杂总监谢中文认为可以从5个方面来甄别:造型、瓷胎、釉色、工艺和光线。光线分“贼光”和“宝光”之分,其中“贼光”较为刺眼,而“宝光”较为柔和,新瓷器多为“贼光”,古玩瓷器应是“宝光”;而造型方面不同年代有所不同。他曾鉴定的一个玉器,是个鸟头与人脸的结合,藏家说是某某年代,但该年代没有这类的造型出现。看釉色要关注色泽的肥润、不同年代,其釉色脱釉、开片也不同;工艺方面古人十分讲究,作品蕴含阴阳五行的布局。

书画鉴定方法

书画方面,黄绍南提供了一个甄别方法。书画大家书画作品材质都很好,墨、纸或绢都很讲究。真正的古玩书画尽管年代久远,但字体、图样依然亮丽,而不是灰暗、无神的样子。可以观看墨色是否“透底”,年代越久远,透底越厉害,如果字的墨色依然像浮在纸上,就有问题。宋元以前的书画,都以绢为纸,绢含有蛋白质成分,年代久远会散开,用手轻轻扣,会形成一层灰样的物质。

罗桂祥先生珍藏紫砂壶轶事


一次,罗先生在伦敦的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了一把清初著名艺人邵旭茂的壶,他喜不自禁,也没多看就当即买下,小心翼翼带回香港。回家打开一看,壶里竟然还有几片已经发黄且已破碎的纸片,上面的英文笔迹还是羽毛笔写的。他觉得这是十分珍贵的资料,赶紧让裱画家把里面的碎纸片拼好,裱了起来。原来,这纸上记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英军侵略印度时,战到最后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久攻不下,这个抵抗时间最长的土王(相当于部落酋长),对英国侵略者恨之入骨,专门设计了一种象形老虎的机关,逮着英军就送入虎口,将头活活“咬”下。后来,这个土王被英军希斯亭(译音)将军打败,他的财产被全部掠回英国,其中就有一把是邵旭茂制的茶壶。希斯亭晓得英国皇帝佐治四世很喜欢中国的瓷器,他为了讨好皇帝,表示自己打仗英勇,就把这壶送给了皇帝。英皇把它放在伦敦郊外波利敦的皇宫(相当于中国皇帝的行宫),这是一个具有中国色彩的宫殿。

过后不久,风流成性的佐治四世,将这把壶送给了他的一位情妇,这位情妇后来将壶传给了她的女儿,她女儿就将这把壶的来历写成文字,记述了下来。至于这把壶是怎样由中国传到印度的,后来又怎样从皇帝情妇的女儿家流传出来到古董店的,就不得而知了。如今,这把壶放在香港茶具文物馆内,记录这壶的一段流传经历的纸片也原样放在壶内,它将和壶一样,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还有件趣事是,就在罗先生第一次到宜兴之际,他知道蒋蓉是一位当代紫砂花货作品的领军人物,清代历史上陈鸣远也是杰出的花货开山祖,他却偏偏收到了一把陈鸣远的光货作品,他把壶底钤陈鸣远印鉴的《虚扁壶》带来请蒋蓉鉴定,他原先认为这是陈鸣远最具光货造型特点的名作之一。壶型极扁,适合冲饮绿茶。器型线面屈曲和谐,泥质用粗砂调制,配比恰当,肌理质感与形制十分和谐,目视有粗砂感,手抚则很细腻。浑朴之中有峻拔之势。蒋蓉一见就觉得眼熟,她仔细一看,不觉怦然心动,原来这把壶竟出自她自己之手,那是40多年前她在上海为古董店老板仿制的壶,当时虽不能在仿制的名人壶上打自己的印章,但十八岁的林凤小姑娘却耍了个小聪明,即在每把壶的壶把下端做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小小印记。这把壶让蒋蓉感慨万端;世界就这么小,人生竟如此巧合。罗先生也兴奋不已,他执意要把这把壶送还它的真正主人,而蒋蓉坚持不肯接受已经属于别人的心爱之物。最后是蒋蓉以自己的一把小佛手壶与之交换,成为紫砂收藏界的又一段佳话。

罗玉其与他珍藏的“毛瓷”


罗玉其在挂满藏品的家中鉴赏精美“毛瓷”。

在前不久举办的深圳文博会湖南主展馆有位面色红润、怀抱“宝贝”的老先生很引人注目,他是来自长沙的收藏家罗玉其,人称“毛瓷罗”。他带到深圳的宝贝,是他珍藏了30多年的毛主席用瓷。

“白如雪,润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回到长沙市天心古玩城的罗玉其向记者描述“毛瓷”的特色。“毛瓷”,特指1974年湖南醴陵和1975年江西景德镇专为毛主席研制设计的一批瓷器,均用如今已近枯竭的特种泥土烧制而成,汇集了当时能工巧匠高超的工艺,可谓瓷中极品。据悉,毛主席用瓷共生产了1555件,除379件保存在韶山毛泽东遗物馆外,目前流散在民间的凤毛麟角。正巧一位市民捧着家中收藏的杯碟前来讨教,罗玉其拿出自己的藏品对比,在灯光下,他手中的瓷碗通体透亮,瓷质晶莹如玉,壁厚不足一毫米。记者小心翼翼地接过感受了一下,碗身轻若无物,不像是盛饭的瓷碗,倒像是稀世的宝玉,这便是以超轻超薄著称的“梅花”系列瓷碗。“一只碗仅有124克,里外都有花,轻巧耐用,毛主席第一次拿到这只碗时就很高兴,连声称好。”罗玉其开心地说,他从1979年开始收藏醴陵制造的毛主席生活用瓷,30多年间共收藏268件,在收藏界享有“毛瓷罗”的美誉。

在罗玉其的收藏中,既有难得一见的20厘米梅竹大碗,又有朴素、端庄的青花瓷食品缸,藏品绝大部分为生活用瓷。罗玉其介绍,其实“毛瓷”也并不是每件都是精心定制、巧匠打造而成,毛主席常年所用的很多瓷器款式普通,百姓家中也都在使用,像朴素的青花瓷食品缸就是一件很亲民的生活用瓷,毛主席生前用它来盛放家乡人民赠送的橘饼,这恰恰反映了一代伟人简朴的生活习惯。

在深圳文博会上,许多藏家求之心切,追着他要购买,因此宝贝只展出了一天罗玉其便赶紧将其收起,“收藏要看缘分,好东西卖一个少一个,我收藏‘毛瓷’只进不出。”罗玉其说。作为曾经的房地产商、香港罗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如今身家过亿的他放着海边别墅不住,豪车不开,住在长沙市太平街做一个快乐的“罗嗲”。“我是湖南人,只有守在湖南才收得到这么珍贵的‘毛瓷’。”豪爽、诚信、爱管闲事,痴迷收藏的罗玉其是整条街都知道的“名人”。现在他正着手规划一个占地10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专门陈列自己的收藏品。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罗玉其还有一个梦想是能开个毛主席遗物博物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培育下一代的爱国热情,也让更多人领略到我们制瓷工艺的精湛技术,从这小小杯碗中看到湖湘文化独有的深厚底蕴和岁月沉淀。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元代瓷器!


故宫陶瓷馆坐落在文华殿内,安静低调,国宝重器汇聚于此。

整个陶瓷馆逛一圈,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陶瓷史,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从个人兴趣出发,这里选取一个时间段,只关注元代瓷器。

元代建国时间没有超过100年,行色匆匆。但在中国陶瓷史上,却留下了诸多划时代的贡献与创新。其中,透明釉的广泛使用,可以说是里程碑性质的,掀开了中国瓷器史上的又一新篇章。

蒙古族当时的生活方式落后于汉族广大地区,但手工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有一定技能的工匠,其地位可以世袭。

在元王朝统一中国的前一年,元代朝廷即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烧造官府用瓷的“浮梁瓷局”,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得以向景德镇集中,为景德镇制瓷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而高岭土的发现和使用,则使景德镇的瓷胎由单一的瓷石配方改为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成为景德镇瓷业发展的新里程碑。

元青花,谁也绕不过去——

元 青花飞凤麒麟图盘

元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

元 青花凤穿牡丹图执壶

元 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图花口盘

2005年7月12日,这一天对于元青花乃至中国瓷器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鬼谷下山”元青花罐创下了中国古代艺术品新的世界纪录。元青花也从此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 青花花卉纹鼎

元代的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花自不必说,釉里红和红釉、蓝釉也都是元代始创。艳丽异常,过目难忘——

元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 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

元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元 釉里红转把杯

草原民族对于鲜艳色彩的追逐,结束了宋代以来制瓷业崇尚玉质的传统。并且通过发达的贸易通路,将青花瓷和各类颜色釉瓷传播到全世界。

元 蓝釉白龙纹盘

除了景德镇窑以外,元代人继承了前朝那些著名的窑址,如龙泉窑、钧窑、磁州窑等,下面等待出场的是元代钧窑,亭亭玉立,惊鸿一瞥——

元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带盖梅瓶

元 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

接下来,龙泉窑亮相,看看洗里究竟是几条鱼:

元 龙泉窑青釉塑贴四鱼纹洗

龙泉窑的造型和色彩,几乎是完美的,看到下面这把壶,忍不住要哼唱这样的歌词:“你所拥有的是你的身体,诱人的美丽;我所拥有的是我的记忆,美妙的感觉。”

元 龙泉窑青釉执壶

最后还有,粗犷率性、快意恩仇的磁州窑——

元 磁州窑白地黑花云凤纹四系瓶

福讯珍藏——珐琅彩美人教子笔筒


珐琅彩美人教子笔筒

清代(乾隆)

高17.2cm口径21.5cm底径20.6cm

腹身圆柱形,内壁陡直,施豆青釉,外壁绘美人带子图案,侧面绘蕉叶纹,余地填六角蒲纹,底部玉璧形底足,内有矾红款六字无框篆书款。

清代瓷質笔筒简介:

瓷制笔筒自明代起便开始烧制,但工艺相对简单,到了清代,随着制瓷业的高度繁荣,清代瓷器笔筒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工艺水平之高、品种涉猎之广,前所未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清代瓷器笔筒品种繁多,青花、釉里红、墨彩、五彩、粉彩、斗彩等工艺异彩纷呈,百花奇放,体现出瓷器烧制的极高水平。

解析:

青花笔筒:由于当时的青花工艺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不仅发色纯正、颜色亮丽,而且分水法的出现也使得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清代瓷器笔筒中以青花绘制的笔筒数量很多,而且其上的装饰题材也极为丰富,包含绘画或诗词歌赋,观赏性极强。

釉里红笔筒:虽然釉里红最早出现在元代,但当时的艺术水平并不高,到了清代,釉里红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清代瓷器笔筒中颇具特色的一个代表,而且还涌现出许多新品种,如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加彩等。故宫所藏釉里红笔筒,主要是一些题写辞赋,或书写百寿字之器。

墨彩笔筒:该种品类在清代瓷器笔筒中独树一帜,墨彩工艺以铁和锰等矿物质为主要呈色剂,在烧好的素胎上绘画纹饰,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它的艺术表现力非常强,特别是在白釉色地的衬托下,图案更显得黑白分明,浓郁晶亮,此品种一直延续烧至清末和民国时期,但后世墨彩均为轻描淡写,远不及康熙时漆黑厚重。此类笔筒的装饰效果非常突出,一些器物往往一面以墨彩加绘五彩绘画纹饰,一面以墨彩题写诗文,或整篇以墨彩题写诗文。

五彩笔筒:五彩是釉上彩绘的一种工艺,“五”是言其色彩丰富。清代瓷器笔筒中的五彩笔筒以其淡雅的色调、精湛的绘画,在陶瓷史上独领风骚。在清宫旧藏康熙五彩笔筒中,以白地五彩为主,纹饰多为山水人物、花鸟虫鱼。

釉彩笔筒:在清代瓷器笔筒中,釉彩笔筒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此类中包括青釉、红釉等单色釉装饰而成的笔筒,此种作品青者葱翠鲜亮,红者明艳绚目,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而洒蓝釉、珐花釉等更是将笔筒的装饰效果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展现出当时高超的制瓷工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