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之美:定窑瓷器艺术

定窑,古属定州,因而得名。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包括涧磁村、北镇村和东、西燕川村、野北村两个区域。创烧于唐代中期,勃兴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北宋,历经金代的繁荣,衰落于元代。以精美白瓷著称于世,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9月21日至12月2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与河北省文物局主办,北京艺术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河北省曲阳县文物保管所、河北省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北京市海淀区博物馆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和之美——定窑陶瓷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展出198件(套)定窑瓷器文物,以时间为序,全面而生动地介绍了定窑由创烧、发展、鼎盛、繁荣及至衰落的过程。

定州静志寺和净众院两座塔基出土定窑瓷器为亮点之一,其白釉、绿釉、黄釉瓷器件件精美,堪称珍品。它都部是北宋早期佛教信徒献给寺庙的奉佛品,尤其是带有纪年款的瓷器,烧造年代明确,成为了,极其难得的鉴定标准器。另一大亮点是20世纪80年代及2009年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包括唐至元各个时期的标本、窑具、支具、模具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这些精美的刻花与印花白瓷,五颜六色的色釉瓷及惟妙惟肖的瓷塑作品,生动再现了定瓷的精致典雅与高贵华美。而带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东宫”等款的一些瓷器,除了富涵艺术欣赏价值外,还有力地说明了该窑瓷器在当时社会生活、国家典礼、朝贡进奉、边境贸易等诸多方面起到过的作用,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了定窑与定瓷的魅力,开阔了研究的思路与欣赏的视角。

唐代中期——瓷业创烧

唐代中期是定窑的创烧时期,主要生产粗胎青黄釉、青釉、黄釉、黑釉瓷器以及少量白瓷。销售范围及品种均很有限,是仅供当地一般百姓使用日用器皿。典型器物有青黄釉碗、青黄釉钵、青黄釉注壶、青黄釉长颈瓶、青黄釉席纹注壶、青釉双系罐、黄釉双系罐、黄釉席纹注壶、黄釉戳点纹注壶、黑釉钵、黑釉三足炉、白釉玉璧底碗、白釉盘口壶、白釉注壶、白釉龙柄注壶、白釉奁等。造型敦厚朴拙。主要采用支钉叠烧法烧造而成,碗类器物内底留有3个支钉痕。胎色灰白,胎质较粗,含有杂质,有的施白色化妆土。釉质较粗,釉面不匀,带有开片。呈色不稳,普遍施大半截釉。素面为主,个别带有装饰,图案简单,以席纹和戳点纹最为常见。

晚唐五代时期——瓷业发展

晚唐五代时期是定窑瓷业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生产出了品质较高的精细白瓷。其中带有刻划“官”“新官”款瓷器应是当时的贡瓷,专为皇宫内廷及上层社会烧造。精细白瓷普遍使用漏斗形匣钵进行单件装烧。这一时期窑址出土有带孔的碗片,有的外酱釉内白釉,这是窑工用来检测窑室内温度及烧成气氛的火照。

瓷器造型多样,有碗、盘、杯、盏托、茶具、钵、壶、罐、炉、瓶、枕及人物、动物等瓷塑玩具。受金银器造型工艺的影响,多以捏塑、压印等技法在盘、碗、盏托、钵类器物的口沿做出花边,或在壶、罐、盘、碗腹部做出瓜棱。光素为主,个别带有划花或印花装饰,图案常见划花弦纹及模印蝴蝶纹和鱼纹。胎色洁白,胎质细腻,釉面光润,釉色白中闪青,近底处及底足部位不施釉。晚唐时期典型器物有白釉碗、白釉花口盘、白釉印花双脊盘。晚唐五代典型器物有白釉花口钵、白釉花瓣形高足杯、白釉注壶、白釉凤首壶、白釉唾壶、白釉“官”字款罐、白釉弦纹葫芦瓶、白釉瓶、白釉穿带瓶、白釉兽形枕座、白釉双“官”字款长方形枕、白釉凤首壶等。

五代时期,支垫具种类增多,主要有三角支钉、三叶支钉、垫环、圆形垫饼等,主要在器物之间及器物与匣钵之间起到间隔作用。典型器物有自釉花口盘、白釉荷叶形盏托、白釉“新官”款花式碗、白釉花口碗、白釉束腰花口碗、白釉敛口碗、白釉瓜棱注壶、白釉穿带瓶、白釉大口瓶、白釉炉、白釉茶炉、白釉长方形枕、白釉云朵形枕、白釉塔式宝珠钮器盖、白釉花边器座等。

北宋时期——瓷业鼎盛

北宋时期是定窑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产品仍以精细白瓷为主,兼烧黄釉、绿釉、酱釉、紫釉及黑釉瓷器,品质优良,产量大。继续为官府和皇室烧造贡瓷,且数量增加,影响力提升,白瓷名窑由此诞生。

北宋早期,定窑采用碗形支圈进行支烧。器物造型十分丰富,除盘、碗、钵、杯、盏、盒、壶、罐、净瓶、熏炉等日用器外,还有很多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瓷塑作品。胎色洁白,胎质细腻,胎体坚薄,个别的还具有透影效果。器物外壁带有修坯、轮制痕迹。釉色白中泛青,釉面莹润光亮。大多外壁满釉,底足无釉。1 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和净众院两座塔基出土的定窑瓷器数量众多,品种齐全,且有着明确纪年,故堪称这一时期定窑瓷器的标准器。

这一时期,瓷器装饰技法多样,有刻、划、印、模印、贴塑等多种形式,尤以刻花与划花最具时代特色。刻花乃偏刀深挖,线条犀利,具有浅浮雕装饰效果。瓷器上装饰的多重莲瓣纹主要是以该种技法制作而成。典型器物有白釉“官”字款与“孟”字款刻花莲纹碗、白釉刻花莲纹盖罐、白釉刻花莲纹龙首流净瓶、白釉刻花莲纹长颈瓶等。划花多与刻花配合使用,浅划而成,线条纤细,灵动流畅,主要用以表现图案的细节部位。典型器物为白釉划花法螺、白釉划花“官”字款蝉纹盘等。模印工艺娴熟,图案与造型一次完成,工序简单,成品率高。以白釉柳斗杯为典型代表,器物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柳斗纹”模印花装饰工艺。柳编图案是仿造柳条编织斗状工具而设计的,极具时代特色。

模印贴花工艺取得进步,其步骤是先将特定的装饰图案用模具印制出来,然后粘贴在未干的坯体表面。典型器物有白釉五足熏炉、白釉贴佛像纹双耳炉、白釉贴兽面纹双耳炉、白釉贴绳纹盖罐、白釉贴花提梁壶、白釉贴花提梁壶等。除了白釉制品,还有各种色釉与褐彩装饰的瓷器,以绿釉划花净瓶、黄绿釉桃形器、黄釉狮形枕、黄釉划花盖罐、黄釉鹦鹉形壶、白釉褐彩轿等为典型代表。

北宋中晚期新创支圈覆烧工艺,采用该工艺不仅减少了器物变形,保证了产品质量,还增加了装烧密度,提高了产量。是古代制瓷工艺的一大进步,也是定窑对陶瓷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

北宋中晚期,定窑白瓷的装饰工艺与艺术风格完全成熟,产品以盘、碗、洗等圆器为主。造型轻巧规整、典雅秀丽。胎色洁白,胎质细腻,胎体坚薄。釉面匀净莹润,釉色白中泛黄,呈现出温润柔和的牙白色。由于采用覆烧工艺,盘、碗等圆器芒口无釉,其余部位满釉。

此时期的定窑白瓷装饰以精美的刻花和印花见长。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定州花瓷琢红玉”诗句。清代《南窑笔记》:“出北宋定州造者,白泥、素釉有涕泪痕者佳,有印花、拱花、堆花三种,名定州花瓷是也。”由于胎体较薄,故刻花采用的是浅刀刻划法,线条流畅,自然灵动。图案题材丰富,有花卉、水波鱼、龙、凤、螭龙等。典型器物有白釉刻花莲纹折腹盘、白釉刻花双鱼纹花口碗、白釉刻花龙纹盘、白釉刻花牡丹纹温碗、白釉刻花牡丹纹龙首流执壶、白釉刻花牡丹纹龙首流执壶、白釉刻花牡丹纹五管瓶等。划花常与刻花结合使用,主要用来表现图案的细节。它使用的是一种篦状多齿工具,因此表现叶脉、水波等细节时都是数条浅细的平行线,有规范化的形式美感。典型器物有白釉划花托盏、白釉划花莲纹葵口碗等。此外也有模印花装饰,以2009年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白釉模印花螭纹方炉和白釉模印花兽面纹炉为代表。

造型与装饰均仿自古代青铜器。白釉微泛黄,内外均施满釉。细白胎微泛青,胎质细密,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器物口沿包镶金属边的做法流行,称“金装”定器,材质有金、银、铜等。金装的装饰手法在北宋早期即已出现,主要装饰于精品瓷器上面,是供应上层社会而特别加装的。

北宋徽宗时期(1101~1126年),定窑开始为宫廷生产带有“尚食局”“尚药局”款瓷。这一时期设立了专为皇室服务的“六尚局”。《宋史职官志》载:“殿中省凡总六局,掌管供奉天子玉食、医药、服御等事。尚食,掌膳馐之事;尚药,常和剂诊候之事。”明曹昭《格古要论》中也有记载:“古定器俱出北直隶定州,土脉细,色白而滋润者贵,质粗而色黄者价低,外有泪痕者是真,画花者最佳,素者亦好,亦有绣花者次之。宋宣和、政和间窑最好,但难得成对者。”明谷应泰《博物要览》则进一步指出:“定窑器皿以宣和、政和年造者佳,时为御府烧造。”典型器物有白釉“尚食局”款刻划花螭龙纹碗、白釉“尚药局”款盒盖及白釉“尚药局”款盒等。

金代——瓷业继续繁荣

金代是定窑瓷业继续繁荣时期。北宋中晚期新创的支圈覆烧工艺在这一时期十分流行,并进而演进为以环形为主的支圈覆烧法。该工艺的采用不仅减少了器物变形,保证了产品质量,还增加了装烧密度,提高了产量,是古代制瓷工艺的一大进步,也是定窑对陶瓷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具体做法是平放一枚支圈,然后将一个口沿无釉的坯件(盘、碗等圆器)扣置在支圈内的垫阶上,接着在支圈上叠置一个与其规格相同的支圈,照样在支圈垫阶上扣置坯件,如同码放蒸笼,依次上叠,数量不等,然后将支圈连同所承装器物置于筒状匣钵内装烧。展览中展示的粘连窑具的瓷器标本,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装烧方法的实际操作情况。产品有盘、碗、钵、瓶、罐、执壶、枕等。精品胎体洁白细腻,一般产品胎色白中泛灰。由于圆器烧造时采用覆烧法,装烧时器物口部向下,接触面积大,受力均匀,不易产生变形,因此胎体大多薄而坚致。器物口部与支圈接触,因此口沿无釉,底足满釉。釉色以牙白为主,光亮温润,釉层薄而透明,胎体上的图案突显。

金代定窑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剔花、白釉褐彩等,尤以印花工艺最为盛行。图案构图严谨、满密,富丽堂皇,题材丰富多样,有花卉、鱼、龙凤、摩羯、蟠螭、狮、鹿、鸳鸯、仙鹤、游鸭、婴戏等。典型器物有白釉印花莲池纹花口盘、白釉印花三鱼纹盘、白釉印花鸳鸯荷莲纹菊瓣盘、白釉印花龟鹤纹盘、白釉印花花卉纹盘、白釉印花狮子滚绣球纹盘、白釉印花凤穿牡丹纹碗、白釉印花花果纹花口碗、白釉印花牡丹纹花式碗、白釉印花莲纹碗、白釉印花摩羯纹盘等。

这一时期,定窑继续为金皇室生产御用瓷器。据《大金集礼》记载:“天眷二年(1139年),奏定公主礼成,依惠妃公主例外,成造衣袄器物等物……定瓷一千事。”根据文献记载,金代皇室服务机构也有“尚食局”,定窑遗址出土的“尚食局”“东宫”(金代皇宫宫殿名称)。款识瓷片也说明了金代定窑仍在烧造具有御贡性质的瓷器。

除自釉外,酱釉、黑釉、绿釉等色釉品种也继续烧造,质量较北宋时期有所下降。大多光素无纹,个别装饰刻花与印花图案。酱釉典型器物有印花折枝花卉纹碗、酱釉白里浅腹碗、酱釉瓜棱罐、酱釉四系瓶、酱釉卧狮形枕、酱褐釉“官”字款鸡腿瓶;黑釉典型器物有黑釉剔花腰鼓、黑釉卧狮形枕、黑釉划花腰圆形忱、黑釉双系盘口壶;绿釉瓷以游鸭纹腰圆形枕为代表。

元代——瓷业走向衰落

元代是定窑瓷业的衰落时期,产品质量明显下降,表现为胎质粗松,胎色灰白,釉色青灰,釉面欠光润,造型不规整等。典型器物有白釉高足杯、白釉双耳炉、酱釉碗、黑釉双系罐、白釉印花盘、白釉褐彩“长命富贵”文碗。其产品工艺、造型与装饰学习磁州窑,总体风格与磁州窑相似。这一时期的定窑已经退为地方一般窑场,名窑地位不复存在。

小编推荐

哥窑之美


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的身世最为扑朔迷离。其窑址迄今尚未得到准确认定。根据文献记载,大约有两个线索:一个说法是,宋代的章氏兄弟在龙泉窑烧制青瓷,哥哥章生一创烧了哥窑;另一个说法是,南宋修内司官窑附近,民间窑场烧制了哥窑。

196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特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所提供的宋哥窑实物标本进行化验,结果证明其化学成分、纹片颜色和形式皆与龙泉青瓷有所不同。研究者因而推断,宋哥窑似应出自南宋修内司官窑,只是因当时的官窑对民间保密,弃窑时又作了处理,故其窑址迄今未能发现。2011年9月,龙泉市召开了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研讨会,根据近年来溪口窑的挖掘整理情况,初步判断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明清文献中所述的哥窑。 哥窑的特征有三: 1. 金丝铁线开片。哥窑釉层有网状开片,或重叠如冰裂,或细密如鱼子纹,俗称百圾碎;黑色大开片与红、黄色小开片交织重叠,形成金丝铁线的视觉效果。 2. 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哥窑釉水肥厚,釉中气泡密布,如珠隐现,含蓄内敛。 3. 紫口铁足。哥窑胎体中含铁量较高,胎体为较厚的釉层相裹,口沿釉薄处隐现深紫色,底足露胎处呈深褐色,俗称紫口铁足。目前所见宋代哥窑瓷器,以传世品居多。这些传世品哥窑大部分集中收藏于两岸故宫、上海博物馆、英国大威德基金会等著名博物馆中。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哥窑胆式瓶

哥窑青釉贯耳瓶

哥窑青釉弦纹瓶

哥窑青釉鱼耳炉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哥窑八方碗

哥窑瓷器体现出宋人那种喜好不事雕琢、追求清丽秀挺的审美风格。宋瓷本身非常讲究轻松灵动的美感,这是古人的尚玉精神在瓷器制作上的反映。哥窑瓷器的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最为流行。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罐等,均为宫廷用瓷式样。哥窑瓷的外观光洁莹澈,釉内虽多有气泡,却如珍珠般隐现,神奇而美妙。行内将这种工艺现象称为“聚沫攒珠”。哥窑瓷器的纹片也是多种多样,就纹道而论,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如果从纹形的角度看,就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它们还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为“百极碎”。

哥窑碗

哥窑葵花洗

哥窑五足洗

哥窑葵口盘

哥窑葵口盘

哥窑葵口碗

中国茶器之美,瓷器浅说


青瓷——烟雨飘荡的美好

青瓷的鼎盛时期是宋代,当时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远销各地。而到明代时,青瓷茶具更加细腻、纹案秀丽端庄、造型典雅温柔。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兰西,轰动整个欧洲,被视为稀世珍品。

青瓷最适合冲泡绿茶,青绿交融,就像被灵气浸湿的江南般美好。

白瓷——纯净衬托的雅色 

唐代,白居易曾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说明当时白瓷已经深受人们的喜爱。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中国书画,励志抒情。

白瓷坯质透明细腻、色泽洁白、能很好的衬托茶汤色泽,所以白瓷茶具的使用率是最高的。

 

黑瓷——浓厚席卷的记忆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这是因为自宋代流行斗茶,而至明朝后逐渐流行泡茶法,所以黑瓷“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宋代时期,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建盏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美丽异常。

彩瓷——色彩勾勒的中国

彩瓷最出名的就是青花瓷。元代中后期,青花瓷开始成形发展;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 

到了清代,青花瓷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加上康熙帝时期研制成功的珐琅彩,茶具开始变得五光十色,受世界瞩目。不得不说,小小的彩瓷上勾勒出的是整个中国。

国宝级美瓷,诠释中国制造瓷器之美


中国古代的瓷匠有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不仅仅追求精湛的技艺,还有着奉献精神与济世情怀,创造了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

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成化斗彩三秋杯

(这是一只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翩跹起舞。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然而这恰恰是明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这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或“差紫”。该杯由著名的陶瓷收藏家、鉴定家——孙瀛州先生于1956年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所制造的精美瓷器,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精湛的技艺更是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

明万历五彩荷塘鸳鸯图蒜头瓶

(蒜头瓶是万历朝的经典品种,因口部造型似蒜头而得名,瓶式古雅,秦汉时期已流行。通常尺寸较大,有五彩、青花两种装饰,题材包括龙凤纹、鸳鸯荷塘纹、鱼藻纹等。两岸故宫、上海博物馆均有此品种收藏,其中尤以绘龙凤纹者相对较少。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此件明万历五彩荷塘鸳鸯图蒜头瓶以428.24万元成交。)

明 彩釉大罐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誉为是“瓷器之国”。不妨通过下面这些国宝级美瓷,领会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清乾隆 蓝釉描金大罐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六方瓶

清雍正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

清乾隆御制黄釉青花跃龙捧寿纹六方瓶

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六方瓶

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缠枝花卉纹尊

五彩加金花碟纹攒盘

清乾隆 粉彩八吉祥盖碗

清乾隆 粉彩百寿纹表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纹大碗

清乾隆粉彩蕃莲纹花觚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纹大碗

清乾隆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乾隆 粉彩果蝠纹葫芦瓶

清乾隆粉彩花果大碗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葫芦瓶

清乾隆 粉彩竹石花鸟灯笼瓶

清乾隆黄地青花花果纹盘

清乾隆炉均釉唇口瓶

清乾隆窑变釉卷口六棱瓶

清乾隆 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

清乾隆 蓝釉描金龙花口瓶

清道光红彩绳纹状元红酒坛

清康熙 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尊

清乾隆 茶叶末釉描金蝙蝠纹带葫芦瓶

清乾隆 粉彩九老图灯笼瓶

清乾隆 黄地绿彩八吉祥五蝠捧寿图折沿盘

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花卉龙把多壶

定瓷之美


陶瓷文明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之一。中国陶瓷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上名窑名品不胜枚举,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已名扬海内外,其中的定窑就是河北大地孕育出的艺术奇葩。 白瓷的产生是中国古代瓷器产生和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对世界文明史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白瓷的发展史中,定窑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定窑是我国宋金时代北方生产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贡御时间最长的瓷窑场,是中国古代白瓷生产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杰出的窑场。

定窑白瓷在唐代时就堪与邢窑媲美,北宋时期,定窑取代了曾在唐代盛极一时的邢窑白瓷的地位,一跃成为“天下第一”的名牌产品。定窑烧制以白瓷为主,釉色多白中泛黄,呈现出象牙般的质感,给人以柔和悦目、温润恬静之美感,因此也被世人誉为“中和之美”。除烧制白瓷外,还兼烧白釉黑彩、黑釉、酱釉和低温铅绿釉、铅黄釉两色釉彩瓷等,还生产三彩器物。黑酱、芝麻酱色釉瓷即是文献记载的“黑定”和“紫定”,更受时人的欢迎,价格皆高于白定。

定窑瓷器的装饰手法多样,主要有塑贴、刻花、划花、印花和描金花等。此外,定窑模制器物,剔花,黑剔花也有少量生产,以金代的装饰手法最丰富。纹饰丰富多样,有花卉纹、莲瓣纹、海水纹、云龙纹、禽鸟、游鱼、走兽等。其装饰构图简练,线条明快,层次分明,纹样清晰,图案布局富于变化,独具一格。定窑装饰技法中,印花最为人称道,在宋、金时期所有使用的印花装饰的瓷窑中,定窑以高超的技艺独占鳌头,被推为“印花之冠”。

定瓷之美有目共睹,其釉色温润,纹饰精妙,造型精美,迎合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注定成为当时上层社会人们所关注和青睐的瓷器,并成为御用珍品。 随后,定窑瓷器被各地瓷窑纷纷仿烧,如山西的介休窑、平定窑、北京龙泉务窑等窑场,甚至江西景德镇、四川的彭县窑等,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综观定窑的巨大成就和深远影响,定窑遗址无疑是一座宝库,一座丰碑,它沉淀和蕴藏着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和独特的艺术与美学成就。

残缺之美“冰裂纹”


美学原理有一个残缺之美的重要法则。残缺之美在艺术上表现为结构或内容的不完整,却能给人奇异美感和无穷意蕴。

市面上通常冰裂玻璃有夹胶,灌浆,打胶这3种制作方式。其中打胶方法效果最差,几乎没人用。夹胶最好,灌浆次之。夹胶和灌浆的在价格上约差40元/平方。

常见冰裂玻璃的规格为4+4+4,5+5+5,8+5+8。就是有三层玻璃组合而成的。4+4+4就是12厘的,夹胶230元/平方,灌浆的200元/平方;5+5+5就是15厘的,夹胶280元/平方,灌浆的240元/平方。如果前后两面玻璃还要钢化的,另加钢化的钱。

“冰裂纹”大小一般为5+5+5,共15mm,中间为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击碎后碎片的大小取决于玻璃钢化的用时以及强度,玻璃钢化的时间越长或者强度越大,击碎后碎片的大小就越小,反之玻璃钢化的时间越短或者强度越低,击碎后碎片的大小就越大,订做“冰裂纹”的玻璃时应注意这点。

陶瓷色釉涅槃之美


景德镇陶瓷名扬四海,尤其是经过窑火煅烧过的釉色,像烈日的火焰,像皎洁的月光,像清澈的泉水,而色釉的窑变更是千变万化,似乎可把人带入仙境,时而是高山瀑布,时而是雾中峻岭,时而又像一望无际的沙洲……

生活中的美景在运动中变换,可陶瓷的釉面是千年来艺人一代又一代的积累,是他们用双手、智慧、汗水甚至生命浇灌煅烧而成,且永恒不变。据说祭红就是一位美丽的少女用自己的身躯投入熊熊的窑火烧制而成。

多么神秘的故事,多么值得探索研究的事业——配釉!20多年,从景德镇老鸭滩全市只有五座窑开始,到涨大水迁到景德镇雕塑瓷厂,我陪伴在父亲身边,他搞创作,我配釉,那时我简直着魔了,每当推窑车进窑的时候,我总会放几块“照子”以试制色釉的变化,在我的记忆中,慢慢地从一块釉果、一块长石、一块高梁(陶瓷原料)、一两氧化铁、二两氧化铜……在不断试制中揭开了色釉的神秘——原来釉就是用不同的无机矿物、泥巴、金属等,经过科学的配制、反复的高温氧化焰或还原焰煅烧而成。但配釉实在太麻烦了,不是配好了就可以烧成,因为这里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火的作用,什么釉用怎样的火,那是很讲究的,并不像煮饭那么简单:红釉要还原到位,青釉要氧化恰当。面对这些变化纷繁、无可捉摸的色釉,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宫。当我回过头来看明清古瓷的时候,更感到古人的伟大,他们把泥土和釉色变得比黄金还珍贵。景德镇传统的釉在没有烧之前,基本是土灰色,只是经过了高温还原煅烧后才使它们变成光亮夺目的色釉,在窑变过程中有它的必然规律,又有它的偶然性,窑变的效果是不能重复的,当然这里不包括氧化焰色剂釉的烧成。所以每次窑变烧成的釉都有所不同,被称作“天人合一不可多得”。

陶瓷色釉美在何处?从她的外在美而言,窑变的色釉具有一种幻化之美,能使灰扑扑的泥坯成为艳光四射的瓷器,有青白釉的光亮之美,有亚光釉的温柔之美,还有无光釉的粗犷厚实之美。从釉的内在品格而言,釉的色彩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如影青釉给人宁静的感觉,祭红釉给人热情似火的感觉,花釉则给人万紫千红、色彩跳跃的感觉……正因如此,众多的陶瓷艺术家在创作时充分运用釉的内在品格,使作品的立意和主题能够得以充分的表现,使作品不仅美,而且美得有文化含量,这种釉是很有价值的。釉的稳定持久性则是色釉特有的优势,无论是油画色彩、国画色彩、漆料的色彩都是无法与瓷釉色彩这一独特性相比的,我们从出土的千年陶瓷文物,或从海底打涝起来的百年陶瓷花瓶上就可看到,尽管在土里、海水里沉睡了成百上千年,但它们的釉色仍是保留着崭新的色彩。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在陶瓷这个领域,釉的品种也是层出不穷。为了适应装饰的需要,现在已不限于古代的那些色釉,如五代的白釉、北宋的影青、元代的卵白釉、明代的霁蓝釉、清代的茶叶末等釉,又增加了暖色调、冷色调、综合色调,底釉、面釉等等数不胜数的现代色釉,品种真是丰富极了。

不论是什么釉,都是为艺术家的创作服务,都是从创作的内容、审美情趣的需要出发,从社会的需求出发。在运用的范围中,从观赏性的艺术瓷、实用性的日用瓷,到建筑用瓷都需要不同的色釉来装饰。陶瓷色釉已进入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在不同的空间散发着美的光彩。

《收藏秀》:寥若晨星之定窑黑釉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宋定窑以白瓷著称,但也烧造高质量的黑釉瓷器,称为“黑定”,又称“兔毛花”。黑定胎与白瓷胎一样,均为白胎。《格古要论》:“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

定窑瓷器装饰方法多样,图案独具一格、秀丽典雅,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刻花和堆花手法。

本期节目就为您展示了一件稀少而珍贵的北宋定窑黑釉盏。黑釉的定窑,是定窑当中的一种特少的釉,它的珍贵程度,可以说是:十年不出一件。

本期嘉宾分别是著名律师陈旭先生,央视的节目主持人王良,和饰演和珅管家的著名演员张春年。1号藏宝人身怀绝技,邀请嘉宾王梁秀舞,怎奈王梁语出“拿我当电线杆子使呢”,爆笑全场。另有藏宝人讲述鬼故事,惊悚气氛弥漫全场。节目中究竟是谁语出惊人,得罪了和大人和张春年这主仆二人。“管家刘全”又带来了自己珍藏的黑釉瓷器,真假结果如何?

宋代五大名窑之定窑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五大名窑之首,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窑址

定窑窑址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窑场,分布在今曲阳县涧磁村北一带,这里有十几处高大的堆积,最高的15米,堆积着众多的瓷片、窑具、炉渣、瓷土等。从遗址地层叠压关系看,遗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个时期,198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到20世纪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历尽艰辛,通过上百次研究实验,在仿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美术、日常三大系列工艺产品200多种,产品在国内展出屡屡获奖,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品种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器形

定窑生产规模宏大,品种繁多。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数量极少,主要是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儿枕”,是定窑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釉质与胎质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独特技术

宋代瓷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定窑就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体。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对促进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装饰纹样

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秀丽典雅。印花图案,自然形态经巧妙变形,构成严谨;刻划花,较印花更活泼生动,别具一格。划花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协调,这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刻花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生动自然,有较强的立体感,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的立体感。

印花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形态经巧妙变形,繁而不乱,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

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式,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主要有牛、鹿、鸳鸯、麒麟、龙凤、狮子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的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

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影响

由于定窑的风靡与流行,其造型、装饰、烧造方法为各地瓷窑所仿效,北宋年间各地纷纷仿制定窑。这就诞生了“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仿器。许多地区的产品质量不逊于河北曲阳。定窑对我国后世的制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名扬天下的景德镇深受其影响,北京龙泉务窑、山西平定等形成了定窑系;埃及、欧洲、东南亚的文物遗址中都有定瓷的遗物。

瓷塑的造型之美


瓷塑是瓷器家族中相对小众的一个品类,也是造型艺术的最佳见证。与普通瓷器通过胎、釉、彩绘的装饰来达到艺术美不同,瓷塑是以丰富的造型设计来展示外观美——匠人经过充分的事前构思,用瓷泥捏制、雕刻做成胎坯,再上釉烧制。而且,瓷塑多为纯艺术性的作品,以陈设欣赏、供人把玩为主,增添人们的生活情趣,故在设计上具有更多的美学元素,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上,也更能吸引收藏者的眼球。

古人很早就发现烧制瓷器的高岭土,有很好的黏结度和可塑性,并有一定的承受力,故在制作日用瓷器时,会有意识地添加一些审美元素作为装饰,构成不同的视觉效果,演示人与器物的崭新关系。到了唐宋时期,瓷器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时人也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瓷塑遂被分离出来,成为专用于观赏审美的艺术品。如瓷塑的唐代骏马、骆驼、瓜果、人物、亭台楼阁,其属性已经从实用性转为了艺术性,是被作为陈设品供人观赏,愉悦身心,勾起怡乐的兴致,成为雅致生活的点缀。

瓷塑的成型方式有捏塑、范制、雕刻几种。捏塑是最常见的工艺形式,工匠以瓷土为载体,以搓、揉、捏、剔、拼接等手法,做成各种艺术造型,上釉后或直接素胎进窑烧制。其特点是构图简净饱满,线条清晰流畅,从作品的设计布局、制作工艺以及反映出的文化内涵,都是制作者的文化积累、艺术审美力、灵感起点的展现。形态各异的瓷塑艺术品,实际上闪烁着制作者洞察世事的智慧。

范制是依照设计的规格、形状先做好模具,烧干成型,再把泥坯贴在模具上,获得想要的纹饰及造型,然后将泥坯烧制成瓷。其特点是巧形巧工、变化多端,而且可以大批量制作。雕刻是在半成品的泥坯上,进行二次深化加工,多种技法同时施行,为表现的题材服务,力使细节更为鲜明生动,动静的微妙变化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特点是作品的创意性强,很少会有重复,基本上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具有很强的增值潜力。

瓷塑的造型题材很广泛,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气息。如佛道神仙、十二生肖、历史人物、静物山水,都携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意象,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而上世纪50年代及文革时期的瓷塑作品,则有着不少的创新题材,如杨子荣、白毛女、雷锋,带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并不惟传世的瓷塑作品才具有收藏与投资的价值,近现代的瓷塑作品,很多也是出自美术大师之手,加之真实性高、赝品少、容易辨别真伪,在藏品市场上也有着不错的交易名声。越过文化的时钟,瓷塑艺术与历史、现代都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