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欠缺成陶瓷企业渠道建设绊脚石

现在的陶瓷卫浴生产企业及其配套企业数量可谓十分庞大,有关人员分析得出,在新的产业格局下,产能得到急速扩张后的陶瓷产业,由于销售不畅,行业“寒流”急剧上升。而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行业不争的事实。然而在众多产品之中,消费者广泛知晓且认可的品牌屈指可数。甚至有不少中小企业还依赖于“贴牌”生产,仿冒名牌。上游企业的良莠不齐也影响到了商家渠道的建设与开拓。

陶瓷卫浴制造商之所以难以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在于他们缺乏雄厚资金实力做后盾。近两年因为企业迁移、设备更新和产能扩张,加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越来越薄,暂没有形成真正让企业腾飞的资本积累,资本投入乏力严重影响企业产品研发、渠道铺设和品牌建设。

对于很多的中小企业来讲,资金的匮乏更是严重,贷款难、融资难也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企业如若没有形成稳定的销售通路,没有形成完善的销售模式,一旦市场上风吹草动,很容易遭遇销售危机,更无法谈及渠道下沉至二三级市场。

拿来主义仿冒风盛行

为了赢得市场销量和占取市场的主动权,一些大型陶瓷企业往往会投巨资进行产品研发,而这一笔投入的资金往往是中小企业难以拿出手的。然而,大型企业“高成本”的投入却难以获得“高收益”。新产品一经推出,往往就被众多企业直接模仿抄袭,如早前东鹏陶瓷研发的“金花米黄”、简一陶瓷的“大理石”、欧神诺陶瓷的“普拉提”等。

陶瓷企业不仅在产品上模仿,在管理、经营模式甚至品牌宣传上,众多企业也常搞“拿来主义”,跟风经营成为诸多企业得以生存的保命法则。同质化而又缺乏本钱的企业只能亦步亦趋,无法进行市场突围,甚至被淘汰出局。

管理体系不健全

陶瓷行业在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还很传统,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因此,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拥有较知名的品牌和相对完整的渠道。很多陶瓷企业自身渠道和销售管理都明显不够规范,市场网点薄弱,经销商对产品的选择依赖于良好的客情关系。此外,众多企业没有运作品牌的能力,没有系统的经营模式和专业的营销团队,没有准确的市场信息,没有面向客户的服务标准和针对客户的服务体系,没有针对市场的研、产、供体系,资金投入周期长且风险大,所有这些都将成为置企业于死地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一招致命。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论陶瓷企业家形象建设


有人说,国内企业家形象塑造得最好的人士当属联想的柳传志和华为的任正非。他们二人一个通过庞大的媒体机器传播其企业战略规划和企业管理的思想,另一个则通过以企业文本(企业内刊)的形式刊发其立满思辩色彩与商业智慧的文章,而二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也足以证明其魅力非凡。

随着建陶企业集团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一批有思想且经营能力出色的企业家脱颖而出。当前行业背景下,笔者认为,无论是站在企业的角度看还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看,企业家的形象建设问题都已被提上日程。

借鉴一下其它行业的经验,我们可以分享一下企业家形象建设的经验:

其一,要规避过度曝光和过度低调的毛病,过度曝光就会使企业和个人没有神秘感,也容易缺乏深度,过度低调则难以形成品牌的影响力。

其二、我认为凡是有企业家参与的新闻报道,一定要考虑全面,要“讲得有水平”,在文章刊出之前,不妨改了又改,因为它不仅代表企业家的个人水平,也代表着企业的实际水平。

据说在国内能与柳传志打手机问内幕消息的记者也不过三五个人而已;而任总的文章,据说在刊出之前,也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为其审稿。

因而,在众多高手的关怀下,柳总的每一次来访都能打动读者,能上个好版面;而任总的文章每一篇都成为经典,被人反复传阅研读。

这一点陶瓷行业的企业家要学习和总结。通过近四五年来对陶瓷行业的观察,除了极个别企业的形象推广让我佩服之外,说实在的,其它企业在这一方面的功力和火候,特别是通过媒体报道传播企业和企业家形象这一块,还很不够。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在进行操作,但细节上的漏洞很明显。

其三、要注意企业家形象的定位及其相关报道话题的设置,比如说行业领袖、行业新秀、企业管理专家等等,并根据这个定位规划一系列的媒体专题报道。一定要注意的一条是,无论是说企业的产品也好,说企业也好,企业家最忌的是给人以自卖自夸的感觉。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

科技 渠道 人才 陶瓷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记者:我们问题大概分三个部分,一个是陶瓷行业的历史现状和以后的发展趋势,另外就是谈谈企业的创新问题,比如说营销、品牌理念还有产品的科技创新等等。还有一个是斯米克08年的发展战略。首先谈一下陶瓷行业的历史现状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萧永晋:我们现在是陶瓷行业的中坚力量,现在出口的部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第二个的话对国内市场竞争很激烈。我们看到的国内市场的竞争有两个状况,第一个是国外的产品进入中国的市场,一个原因是人民币的升值,这是一个进口产品持续的情况,国外的产品会跟国内的产品混合。国内的设计师会跳出来不适用单一的抛光产品,设计的方向是越来越亮的。我觉得过去这个市场还是存在的,他们对于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你知道现在的砖有斑马纹,没有一关系,砖贴上去很透,这个不要求,所以我们认为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消费的市场越来越多,这个会合在一起,这个线会越来越清楚,高消费者不会买差的产品。所以我认为这个市场是朝着这个方向转化的。国外市场看到了国内的对于仿石,仿布,仿皮革,现在就出现了一个仿的趋势,至于这个仿石,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抛光砖也好,都是仿石的。我在西班牙和欧洲跑了一整圈下来,各个品牌对于中国的印象,有一些是好的,有一些是负面的,就看我们怎么样去做。国外对中国的砖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中国的砖永远是便宜的。所以我们想利用我们品牌把这种观念扭转过来,让每一个买中国砖的客户都满意。每一个客户都至少知道,他们又喜欢,又恨这个产品,你为什么要买这个砖呢,就一个目的,就是赚大钱。这个便宜的资本不会再出现了,这样的话就赚钱了。不是像广州的佛山和山东,而是越南,一定要跳出廉价瓷砖的框框,一定要有新的理念,新的品质,要负责到底,不能说你买了这个砖出现了问题就算你倒霉。

记者:中国砖在这一块和国外有一些差距吗?

萧永晋:我们认为这个有一部分在中国生产的有专门的负责线,他们会不希望有下一批砖出来。

记者: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品牌这一块。

萧永晋:我们的价格上不去,利润就很低,但是中国有很多很好的砖。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海外的市场大于国内市场,怎么样把这个扭转过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记者:中国的砖为什么便宜,是不是产品的附加值做得没有外国的好?

萧永晋:我认为中国砖好的也不便宜,你在烤的过程当中烤的不是太透,你要用低的产品,又薄又获利。

记者:我们谈第二个问题就是企业创新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在讲陶瓷这个产品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有这么一种说法,您谈一下企业创新的品牌这个问题。

萧永晋:我认为专业的设计是一个方式,专业在科技的发展,比如说日本人处于一个新的发展过程当中,它这个砖可以呼吸,可以把臭气吸走,把新鲜的气体吐出来。它的功能性在什么地方,是不是防静电,都要体现出来所以我觉得不只是设计的界定,科技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设计一个砖,两个月就可以拷贝走了,这边比你便宜一半,你说怎么办?所以你刚才看到的,我们很多人都在照,我们这个是不允许照的,而且照的话拷贝的也不像。还是需要科技的发展。未来的世界,谁掌握渠道谁就是老大。全美国有254个办公室卖产品,它的出入很大的,很完整,像一个蜘蛛网一样的。它可以卖瓷砖,可以卖马赛克,可以卖地板。

记者:是否是国外的渠道更成熟?

萧永晋:因为它有一个完整的群,有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我们中国是比较散的渠道,我卖一个出去,只要能赚钱就感觉渠道不重要。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方法。这个渠道你要有分公司在里面,当你这个分公司在里面的时候,厂家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卖给零售店,一层一层的扒。你买这一层扒过来,你会赚到多少的利润,这是一个往下走的过程。这个市场部容易倒。最终是两个消费者,一个是工厂,一个是零售。省去了很多的中间的环节,但是很少人做到。国外设计分公司的做法,都是用到大企业当中,小企业的话整合再去做。中国要整合的话很难。所以我认为从三个方向来说,第一个是渠道,第二个是新科技。我觉得设计部分还好,第三个就是人才的培育。人代表一切,人就是资产。我们跟西班牙的团队在聊,他们一共有五条窑,47个人一班。西班牙是我们的15倍,去年好象是14倍,四五年前是20倍,现在是14倍,再过个两三年就不是14倍了,而是10倍。《劳动法》现在出来了不得了,未来的世界人才化是一个趋势。第二个每一个员工平均工龄是11年。他们有很好的福利,把人当人看,很多的公司包括台湾的企业都不把员工当人看,所以员工就走了。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三个部分是重点,科技、渠道、人才,这就是我的看法。比如说我像喝一杯水,效果很高,再比如说我们喝水的话,把这个杯子逛一圈再喝,效果就不高了,为了控制而控制,为了管理而管理。

记者:有一些事情根本没有落到实处?

萧永晋:对。我们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事情,目标很清楚。

记者:有没有一些以后的具体的发展战略?

萧永晋:第一个我们有一个新产品的发展,它的目标很清楚,就是找新的产品,一贴上去要花多少时间卖。黏合剂是一个问题,非常的贵。比如说你在广州,到了40度的这个黏合剂会软,这是它的一个缺点,要把这个东西改成优质产品。我觉得你不一定要把它变薄怎么样,很多东西要取代现有的东西,可以更环保,身体更好,而且我们一直在往这个方向走,新的产品,新的东西,我们可以再加上国外的东西和国内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未来的趋势。你花的投资,三个产品,全部都卖单回来了,一个产品可以海捞十年。

陶瓷企业品牌建设浮躁症表现日益显著


说起陶瓷业中的品牌,让人不胜枚举。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上运作的陶瓷品牌超过6000个,可谓泱泱大国。单就品牌个数而言,透视出两个显性现象:一是陶瓷业竞争可谓相当激烈,二是陶瓷业还没有达到成熟程度,市场尚需整合,行业亟待规范。

品牌的作用日益突现,品牌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焦点和胜负筹码,已成为众多陶瓷企业的共识,因而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纷纷启动品牌建设、提升战略,以求短平快地打造出享誉市场的知名品牌。但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也非一蹴而就,许多陶瓷企业愈发表现出在品牌建设中的浮躁症。

一些陶瓷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张,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推出了多品牌战略,几个品牌、甚至十几个品牌的现象屡见不鲜。“多子多福”的品牌理念,让陶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了更多的市场和利益,但品牌间的市场定位有冲突,系出同门却为争夺市场而反目,多品牌稀释了企业的有限资源。虽能带给企业短期的利益收获,但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陶瓷品牌的持续发展甚至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多品牌战略,只是让陶瓷业在热闹的华丽背景下,获得昙花一现的荣誉,多路出击,跑马圈地,反映出陶瓷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浮躁心理。

近几年中,越来越多的陶瓷卫浴企业把品牌打造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明星代言之风在陶瓷卫浴业愈刮愈烈,越来越多的陶瓷卫浴企业选择明星代言作为提升品牌的突破口。通过明星的人气和影响力,带动并提升陶瓷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双赢之举。但问题是,明星代言成风,折射出陶瓷业品牌建设的浮躁,更反映出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和重要性,这对行业发展是一个可喜的进步。明星代言是一柄双刃剑,且只是一种表象,更多的还需要陶瓷企业在品牌建设的其他方面,如品质、创新、管理、营销等方面倾注更多的心血。

各式各样的品牌评选,既为陶企品牌建设工作推波助澜,更映射出陶企的品牌浮躁症。各种品牌称号与荣誉满天飞,品牌价值更是水涨船高,与时俱进。陶瓷业中的中国驰名商标日益增多,中国名牌却遭遇尴尬,其他各类评选、评比从未间断。评选机构的不规范,“周瑜打黄盖”的游戏规则,更令陶瓷企业无奈和彷徨,以致让企业发出“品牌是什么?神马都是浮云”的慨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并不是哪家机构评选出来的,而是消费者的认可、认知,陶企或许有难言的苦衷,但品牌不是评选出来的,这是真理。

陶瓷企业为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品牌营销上更是煞费苦心,积极创新。从大展厅营销到品牌形象店建设,从创新品牌形象店到体验馆、生活馆、时尚馆的升级版,从下沉营销渠道到拓展二三级市场,实施陶瓷下乡的深营销,从创新营销模式到实施体育营销、广告植入营销、节日促销的具体行动,不仅反映出行业竞争之激烈,让陶瓷企业不得不挖空心思,全力以赴扩大营销提升品牌,更说明品牌建设的不容易和浮躁心态。品牌究竟在哪儿?

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综合体现,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至高阶段。陶瓷企业应祛除浮躁,丢掉浮华,扎实推进品牌大厦一砖一瓦的建设和打造。品牌需要时间的积淀,持之以恒是不变的信念;品牌需要营销的增值,日积月累是不变的追求;品牌需要创新的推进,基业长青也是品牌的梦想;品牌需要管理的提升,管理出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更是品牌得以持续发展,走向知名、走向国际市场、走向百年的有力保证。

重点考察陶瓷建设项目 支持企业发展


7月20日上午,冒着炎炎烈日,市委书记许爱民深入该市部分重点陶瓷项目现场,察看项目建设情况,了解相关工作。许爱民强调,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完工、早投产、早见效,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服务力度,为项目建设的加快实施创造最佳的条件和最优的环境。市人大副主任尧市委秘书长余振泰,副市长黄康明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随同考察。许爱民一行先后考察了江西辰道纳米碳酸钙尧汉索夫尧乐华等三个陶瓷项目。在江西辰道纳米碳酸钙项目现场,许爱民对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并详细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

许爱民要求项目施工人员争分夺秒,埋头苦干,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在汉索夫项目施工现场,只见挖掘车、铲土车、运土车穿梭不停,施工人员挥汗如雨,整个现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场面。许爱民和项目负责同志亲切交谈,鼓励他们要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完工尧早投产、早见效。在乐华陶瓷洁具公司考察时,许爱民深入企业车间厂房,察看企业的生产和新设备的安装情况,询问企业对部门服务有何要求,并希望企业早日实现规模化生产,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考察时,许爱民认真询问了上半年全市陶瓷项目引进和建设的总体情况。他强调,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对做大该市经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各项目建设单位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埋头苦干,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力争早完工、早投产、早见效。各有关部门要把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多深入现场,多关心企业,为企业解决困难,在情感和措施上给企业以支持,为项目建设创造最佳条件和最优环境,为实现瓷都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生产工人、设计师成陶瓷企业抢手岗位


佛山陶瓷界举行节后首次招聘大会

2月24日,正月十一。佛山迎来了春节后第一场招聘大会。上午9时许,中国陶瓷城广场设置的招聘区域外已经不少企业聚集在签到处等候入场,几十位应聘者也已经手持简历等资料在购票处排队购买入场券。在随后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开放的应聘场地已经人山人海,在每个企业招聘摊位之间行走变得非常困难。

生产工人、设计师成陶企抢手岗位

此次招聘会是中国陶瓷城春节之后的首场大型招聘会,一共有200多家企业参与招聘,向社会提供4000多个职位。其中陶瓷企业以及陶瓷相关配套的机械化工等企业共有50多家参与招聘。

在各家陶瓷企业打出的招聘岗位上,普工、技师、设计师等是目前最为需求的职位,此外,销售、跟单等也是多家企业急需的空缺。

参与招聘的恩平荣高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年后工厂对工人的需求大幅上涨,尽管有不少工人是在年前就已经辞工,工厂也有相关准备,但年后招工的情况也不太乐观。各地用工难、招工难的情况在佛山同样存在。

在点石机械的招聘场地前,两位负责人在等待着应聘者前来应聘。他们介绍,现在工厂缺乏工人不只是一家企业的问题,很多企业在开年后都有10%~20%不等的工人缺口。他们已经通过多种方法渠道招工,希望缺工状况能尽快得到缓解。

相对工厂的缺工情况,很多企业总部则对设计师的需求更为迫切。平面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展厅设计师都成为这些企业放在招聘宣传的首位。而对经验的需求也适当放宽,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也纳入这些企业的选择范围。不少企业还在招聘宣传上直接公布薪水,多在3000~6000之间。

据了解,此次招聘,几乎每家陶瓷企业在待遇方面都比2009年上调了10%~20%左右。 

用工环境变化,薪水上涨不足以成为“吸金石”

招工难已经成为2010年国内热点的话题之一。珠三角、长三角等以加工型业态为主的地区对工人的需求在经济恢复、订单上升的趋势下日益增长,然而各地的调查和招聘现状让人不免感到担心。

在对企业的采访中发现,随着80、90后逐渐成为国内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很多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年龄都会在35岁以上。“我们也想招聘正处于求职黄金期的年轻人,哪怕是新手,进行一段时间培养也行,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会选择在家发展而不再外出。我们提供的待遇并不差,即使新手在培养阶段也是与上岗时期同样的薪水。”一位招聘负责人说。

然而,新生代的农民工们似乎并不太愿意待在流水线上进行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他们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实现。薪水在几百元之间的差别已经不足以成为他们离开家乡外出“寻梦”的动力。

不仅是工厂的工人,几乎大部分的80、90后求职者,都将发展空间、学习成长放在求职条件的首位。

王小姐,80后代表。遇到她时刚从一家知名的陶瓷企业展位上应聘出来,拥有两年销售经验的她希望能进入一家品牌不错、而且能提供良好发展机遇并能稳定一点的企业。“品牌是我首先考虑的,学习和发展也是一定要的,至于收入,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以后会达到自己所期望的。”

刚从东北电力大学环艺专业毕业的佟同学从东北过来佛山参加招聘会,对于刚刚面试完的展厅设计师这个职位很满意。在聊到工作待遇时,她说工资可以低点,但是要求社保要比较完备,并且能稳定些,希望转正后月工资有两千左右。

专家解析:用工难实质是“人才荒”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月24日发布的《部分城市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20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8%的返乡务工人员不愿再外出打工,“没前途”、“学不到技术”、“与家乡收入差距不大”等原因成为他们不外出的主因。而在人力成本方面,2010年企业预计工资涨9%,而员工则期望涨14%,“5个百分点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用工荒。”人社部调查称。

开篇提到的招聘会,几家陶企在上午11点左右就在几个岗位后写上了“已招满”的字样,但大部分的岗位依然虚位以待。中午过后的招聘会渐渐冷清,更多的企业并未在这次招聘会收获更多,有企业表示当前不仅仅是工人紧缺,设计师、销售、跟单、人力资源等职位也并没有满意的人选。

华夏陶瓷博览城高级顾问、资深品牌研究专家张有卓教授认为,用工难对于佛山陶瓷企业来说,实际就是“人才荒”。他表示,随着国家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在下降,劳动力成本提高是必然的趋势。企业在今后的成本构成与控制中,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势必需要陶企在其他方面精简成本。

同时,陶瓷行业的结构调整也导致了佛山本地招工难的情况。各地产区形势红火,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工人们不再需要外出打工也能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内地经济发展的势头也同样使其他类型的人才有相同想法。

智通人才市场总经理夏仕权也告诉记者,尽管佛山陶瓷企业因为工厂外迁保留总部,相对其他制造行业来说对工人的需求缺口没那么大。但因为总部经济对全国行业的隐性控制力增强,则需要更多能适应这种控制力需求的人才。“总部类型人才的需求才会是佛山陶企接下来招聘的重点。”

张友卓教授还认为,以前人才的成本太过低廉,但企业、行业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便宜的背后是人才的缺失”,劳动力价格低意味着没有人才。企业的提升、品牌的塑造都是以人为基础。陶瓷企业要发展、做品牌,少不了优秀的技师、设计师等一大批人才。而陶企以往“以产定销”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对人才的重视、对员工的关心必须成为企业文化的关键。

“年轻人的问题,现在大家也都开始关注到了。他们对价值观伦理的变化,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这也使得企业必须在培训、提供更多机会方面益加完善。”张有卓教授非常同意80、90后人对职业发展规划的需求,也呼吁企业能给员工更多舞台,把他们当作有抱负、有理想的“合作伙伴”。

他说,只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产品,也才会有满意的市场和满意的老板。“金字塔的奇迹已经证实是自由人所创造而非受到压迫的奴隶”,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什么是叱石成羊


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初办,吸收民窑优秀瓷工、画工入厂,使得官窑瓷器制作锦上添花,新添异彩。此杯即为一例。

青花叱石成羊图杯,直径7.2厘米,“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杯体轻薄,白釉晶莹,外壁绘青花皇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人物绘画生动,青花分水层次清晰,于小尺寸杯壁之上描绘人物性格精妙,极为少见。此杯曾经为美国Goldshmidt夫妇收藏,流传有序,十分难得。

叱石成羊,语出晋朝葛洪所著《神仙传》中皇初平的故事。皇初平,后称黄初平、黄大仙,浙江义乌人,后于金华得道,今香港黄大仙庙即供奉此君。现以“叱石成羊”成语来比喻神奇、圆满修成正果后的道行。

《神仙传·皇初平》记载,皇初平是丹溪人,在他15岁时,家里人让他天天牧羊,有道士见他良谨,便将其引至金华山石室中,40余年没能回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皇,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其兄初闻即随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初平说:“近在山东耳。”初起往山东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告诉初平说:“山东无羊也。”初平答:“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石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

擅用“景德镇” 七家本地陶瓷企业成被告


擅用“景德镇”惹侵权官司

在收到法院传票之前,林静德(化名)安静地经营着他那家不大的陶瓷店,店里所有的瓷器都是自家烧制的,底部都打上了“景德镇制”的底款。在陶瓷界,“景德镇”就意味着品质和专业。

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这三个字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直到法院送来了传票。

其实在传票送到后好几天,林静德也没有明白过来,这从祖辈手上延续下来的做法怎么就成了商标侵权了?

被告的不止林静德一家,这次,景德镇国际贸易广场共有七家规模不一的陶瓷企业收到了法院传票,原告都是协会。成为被告的共同理由是,都在商品显眼位置擅自使用了含“景德镇”或“景德”字样的标识。

然而,消息传开后,在坊间却引发了一场关于老祖宗创下的品牌是否大家都能用的争论,还有人拎着花瓶皱眉瞅着底款,担心着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被告。

有商标使用权企业仅200多家

常驻国际贸易广场的陶瓷商家中,有很多情况和林静德相似的,经营一家不大的店铺,所售陶瓷几乎都是自产自销,同时也把标明产品出自景德镇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在景德镇人看来,“景德镇”这几个字就是祖宗传下的“金字招牌”!

所以,当有人告诉他们,这块祖传招牌以后不能随便用时,景德镇人陷入了困惑。

据了解,景德镇市于1999年将“景德镇”申请为注册商标,委托协会代为管理。“这意味着,从‘景德镇’成为注册商标的一刻起,凡是未经协会许可而使用‘景德镇’、‘中国景德镇’、‘景德’、‘中国景德’这种相关类似的标识的,都涉嫌商标侵权。”11月3日,协会市场部部长王淑敏说。

据统计,目前,在景德镇经景德镇市陶瓷协会许可使用“景德镇”商标的企业仅有两百多家,还有两千多家陶瓷作坊、陶瓷工作室和陶瓷企业在侵权使用“景德镇”商标。

“用了几辈子凭啥现在要收费”

李女士就是这个庞大的“非法使用”群体中的一员,但她并不是这次被告之一,可她也曾被陶瓷协会提醒过,“去年他们来找过我,告诉我不能用‘景德镇’作底款,除非交商标使用许可费。”李女士说,经许可使用“景德镇”商标的企业,每年要向协会交纳5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商标使用费。这也是很多陶瓷企业不愿意申请许可的重要原因。

“开家小店原本就利润微薄,”她顺手拿起一只红色花瓶,指着“景德镇制”的底款说,“要再为这几个字交几千块钱,谁受得了?”

隔壁店铺的老板也凑过来说:“我们都是地道的景德镇人,用‘景德镇’用了几辈子都没事,凭什么现在用就要收费?”

“收费是为了保住‘金字招牌’”

王淑敏一再强调,“景德镇”商标所有权并不是为了收费,“收费只是手段,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规范市场,保住这块‘金字招牌’”。

景德镇市场上销售的陶瓷鱼龙混杂,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如期待中完美高贵,品质良莠不齐。

另外,还有些外地生产的陶瓷制品也在使用“景德镇”标识,“这大大毁损了景德镇的形象。”王淑敏说,协会几年前就曾因此起诉过上海一家陶瓷企业。“这次起诉这七家陶瓷企业,也是为了给其他的陶瓷企业发出信号。”

七家被告瓷企中,有两家是景德镇本地企业,其他都是外地瓷商。“这并不代表我们重点针对外地瓷商,侵权的有很多,我们这次只随机抽取了七家。”

王淑敏介绍说,根据《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的规定,使用了“景德镇”商标的瓷器须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即它必须是从泥到生产再到出厂,全一手地在景德镇加工生产技术。

对使用了“景德镇”商标的陶瓷企业,协会每年都要联合相关执法部门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陶瓷企业将被取消使用“景德镇”商标的许可。陶瓷协会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最终达到规范市场的目的,“保住我们这块‘金字招牌’”。

困难重重的商标保护路

然而,王淑敏也承认,这是一条充满艰辛漫长的道路。

“有很多现实问题,首先就是人手不够,而且作为景德镇瓷局下属单位的协会并没有执法权,我们的工作方式只能是告知和劝阻,”王淑敏告诉记者,“对执意不停止侵权行为的商家,陶瓷协会只能选择向有关部门申诉或直接向法院起诉,我们收取的商标使用许可费基本都用于处理这类问题了。”

事实上,景德镇市政府2008年12月7日颁布实施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中,明确要求景德镇市瓷局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办公室,经常性地组织相关单位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打击。不过,截至记者采访时,这个办公室尚未成立。

另一个大问题是“大多数陶瓷企业商标保护意识还不强”。记者从国际贸易广场了解到,许多商家对“商标侵权”的说法也很不理解。

“其实,现在情况已好很多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注册自己的商标或向协会提出‘景德镇’商标的使用许可申请。”王淑敏对这项工作的前景很有信心。

最后,王淑敏还告诉记者,这次被告的七家陶瓷企业已有六家和陶瓷协会达成调解协议,同意交纳商标使用许可费,“还有一家情况确实比较困难,我们正在考虑是否减免其部分费用”。

是否侵权关键在“是否作为商标使用”

11月4日,景德镇市工商局商广科科长葛渭华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市场是一个“经常性的流动市场”,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对于这类商标侵权案件,除非接到投诉,工商局一般不主动介入,“但至目前为止,接到的这类投诉并不多,商标权人一般会选择直接向法院起诉”。

将景德镇这样的行政地名注册为商标,是否会对当地商家造成不便?这条红线拉得太宽会否导致商家举步维艰、稍不留神就碰到商标侵权的雷区?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熊时升指出,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关键在于“是否作为商标使用”,“若仅是作为产地或产品介绍的内容,如在产品上注明‘本件制于景德镇’等,则不构成商标侵权”。

将县级以上行政地名注册为商标的情况在我国并不多见,熊时升说,目前国内的此类商标大致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注册于新《商标法》制定实施以前,另一种是表明产地,如“南丰蜜橘”,其他情况一般不被允许。

记者在景德镇市瓷局采访时曾听到“‘景德镇’是证明商标”的说法,对此,熊时升解释说,证明商标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不过这个概念目前仅存在于法理上,我国法律对此尚无明确规定”。

江西陶瓷企业艰难过寒冬 减少研发经费成主流


受成本、环保、市场以及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影响,2008年是陶瓷行业竞争与生存大考验的一年。面对市场残酷的考验和竞争,江西各陶瓷企业正在经历着“冬天”的寒冷和煎熬。

赣州斯登达陶瓷有限公司是今年10月份新投产的企业,主要以生产西式琉璃瓦为主。该企业于去年下半年破土进行生产线建设,当时整个江西的琉璃瓦产品非常好销,产品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但在今年,整个形势却是极速回转。从6月份后,高安、景德镇等地很多琉璃瓦生产企业出现产品积压仓库的现象,这在往年是从未出现过的。尽管斯顺达公司投产很顺利,产品质量也都控制得相当好,但由于受今年整个市场经济的影响,其市场的需求量却很小。该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西琉璃瓦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江浙、湖南、安徽等地,由于赣州距离这些消费市场的距离比较远,产品的运输费用较高,导致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没有价格优势,销售是举步维艰。现在产品出现大量的积压,为了缓解企业的生存压力,该企业计划将生产线改做其他的产品。

在江西地区的琉璃瓦企业里,除了新红梅、鹏飞等企业多年前就占领市场终端优势外,其他的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库存和积压。在江西周边地区,如湖北、安徽等地的琉璃瓦生产企业也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导致产品出现大面积的积压,整个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尽管如此,在今年7、8月份企业普遍举步维艰的时候,一些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还是做了部分的调整,产品涨幅在3%-5%之间。

除了调整产品的销售价格外,内部挖潜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江西东方王子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小平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市场的考验,今年公司多次专门举办了企业内部质量效益大比武活动。通过活动的带动,促进了广大员工开源节流的意识,不仅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更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面对日益高涨的原料,该公司改变以往的付款方式,常用的原料改为付现金,镁质土由以前的34元/吨,下调到现在的25元/吨,仅此一种原料一年就节约十多万元。

减少研发经费成为陶瓷企业的主流。今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转折点。从建陶企业,到配套产业链都经受着考验,丰城斯米克公司一位市场部人员告诉记者,市场冷淡,投入的研发费用相对减少也是正常的。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还通过引进国内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淘汰现有落后的生产工艺,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面对市场的疲软态势,众多陶瓷企业的老板都忧心忡忡。江西鑫鼎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文贵告诉记者,为了调整单一的产品结构,公司高层决定新上一条生产线,但现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企业不知道该上什么产品生产线。

记者感言

微利时代是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产业(产品)必须经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综合实力将决定最终谁能生存下来。单一方面的优势并不能长久立足。有很强的资金后盾,但没有优势产品,有很好的相对优势产品,但没有资金和完善的销售及服务网络等等,都会失败。最终,企业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实力,才能挑战寒冬,否则将会死于寒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资本欠缺成陶瓷企业渠道建设绊脚石》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资本欠缺成陶瓷企业渠道建设绊脚石》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原石瓷砖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