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艺术馆入驻京城

9月15日,参观者在观赏龙泉青瓷作品。近日,龙泉青瓷艺术馆入驻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市场。该艺术馆汇集了500多件龙泉青瓷的精美作品。

相关资料·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始于南朝。龙泉位于浙西南部,丰富的制瓷资源,使龙泉的制瓷业继越窑、婺州窑、瓯窑之后,迅速地发展起来。据文献资料及当地口头流传,龙泉青瓷分为“哥窑”(哥窑窑址至今未查证)和“弟窑”。弟窑又称为“龙泉窑”。哥窑被列入宋代名窑之一,最早有关其记载是《宣德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龙泉青瓷以釉色装饰见长,尤以粉青、梅子青等釉色著名。南宋是龙泉青瓷发展鼎盛时期,至清初走向衰落。建国以后,在恢复中国名窑的号召下,由省政府组织国内专家,对龙泉窑青瓷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开发,使龙泉青瓷工艺得以完整地恢复,濒临失传的青瓷制作工艺再次得到发展。现龙泉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名。目前,龙泉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生产厂家130多家,从业人数近3500人,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小编推荐

山理工尹干艺术馆、尹干陶瓷艺术中心揭牌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尹干艺术馆、尹干陶瓷艺术中心揭牌仪式暨《尹干刻瓷艺术作品》发行仪式举行。淄博市原市委书记杜祥荣,淄博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在堂,校长张新义,副校长杜瑞成,纪委书记衣玉琛,淄博市文化局、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国陶瓷馆等单位负责人,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及该校师生代表参加仪式。

副校长杜瑞成、淄博市原人大副主任曹在堂、中国陶瓷馆馆长韩克新、山东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常务副会长张志朴先后致辞,对尹干艺术馆、尹干陶瓷艺术中心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贺,对尹干老师致以美好的祝愿。

杜祥荣、张新义为尹干陶瓷艺术中心揭牌,杜瑞成、衣玉琛为尹干艺术馆揭牌。

仪式结束后,张新义、杜瑞成、衣玉琛与到会嘉宾一同参观了尹干油画、丝绸设计作品展。此次展出了尹干创作的陶艺、陶瓷雕塑、手绘花釉、彩绘、刻瓷、日用陶瓷设计及水彩画、中国画、书法等作品五百余幅(件)。

尹干陶瓷艺术中心是山东理工大学和淄博市的艺术亮点,作为展示、创作的平台、载体,对学科的发展和提升、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对外合作交流、大学文化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山东理工大学)

尹干,生于1940年2月,江西赣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2003年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淄博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教授。50年来,在日用陶瓷造型装饰、陶艺、陶瓷雕塑、花釉绘制、刻瓷、青花等方面贵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湖光22头餐具”、“圆形动物组雕”等12项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系列炻器茶具”获中国赴墨西哥技术与产品博览会金奖。陶瓷作品“兰钧釉刻花瓶”、“鱼子兰釉刻花瓶”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出版了《尹干陶瓷艺术》、《尹干钢笔写生集》、《尹干水彩画、山水画集》等7种画集。

龙泉青瓷宁静、含蓄的美


近几年大量藏家盲目出现在陶瓷市场上,对瓷器的审美处于由表面再深入内在的过程,纷纷将资金投向视觉漂亮的彩瓷。作为现代陶瓷艺术精品,龙泉青瓷的收藏目前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但是一些现代名家的作品,已经逐渐成为一些收藏爱好者的新宠,并且价格也不菲。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如今也是进入了艺术丰收期。这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如今的价格空间非常大。从拍卖市场中可看到,同为大师级的职称,很多书画艺术家的作品价位现在已经达到了上百万元,而陶瓷艺术家的作品价位现在也就是在几万到几十万元这个阶段。如龙泉青瓷名家毛正聪的作品“皇后壶”曾在杭州拍出了39万元的高价。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龙泉青瓷大师徐朝兴的“五管瓶”,两年前在北京以70万元的高价卖出,创下了有史以来现代陶瓷艺术品的单件最高价。但即使如此,龙泉大师作品的价格相比景德镇大师的青花作品而言,也不过是其1/3,龙泉瓷的价值还远没有被发掘出来。

青瓷以釉色作为表现形式,包含了宁静、含蓄的美,这种中庸的特性可以想象在未来崇尚复古、传统的时期,当人们的审美回归本来,将会真正被人们所喜爱,这也使龙泉青瓷具备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专场“逸翠凝芳——日本所藏重要宋代官窑青瓷及古画”,整个专场只有两件拍品,其中的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最为引人注目,此件拍品最终以6753万港元成交,创下宋瓷的拍卖新纪录。

对瓷器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拥有一件上等的龙泉青瓷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因为龙泉青瓷不但烧制需要经过80多道工序,而且一件上乘的青瓷艺术品更是大师们几十年的技能经验和艺术修养的结晶。

龙泉青瓷名声大噪始于北宋后期,发展到当代,历经了宋元时期的辉煌和明初的下滑。时至今日,龙泉青瓷仍保留其优良的工艺,并加以创新和完善,融入了现代气息元素,不管在技艺层面上还是在思想观念上更加精彩绝伦。

青瓷的原料取之于土,经过柴火的烧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必须使用大量纯净的水,而青瓷的品质往往由土坯和釉彩中所含的微量有色金属元素来决定,制成的青瓷,其价值与黄金等值。土之料,木之助,火之艺,水之纯,金之值。5大元素之综合,便成就了青瓷。

在位于东四十条桥西南角南新仓文化街二层的翠峰青瓷会馆汇集了夏候文、徐朝兴、毛正聪、陈爱明等10位大师作品,其中国家级大师夏候文的力作《庄子秋水:子非鱼乐图》青瓷大瓶,国家级大量毛正聪的哥弟珍珠梅瓶,陈爱明大师的中南海紫光阁收藏珍品《泉》等都是精品中的珍品。在欣赏这些精品龙泉青瓷时,你会发现青瓷不像别的艺术品,容易让人一见钟情。无论哪件青瓷作品,不论你盯着它看多久,你的眼睛都不会感到疲累,而你的心情,也会越来越平静。此外,龙泉青瓷有“雍容之量”,但没有“华贵之俗”。她有“诗风之纯”,有“楚骚之情”,有“建安之骨”,有“唐诗之秉”,有“宋词之意”。这便是龙泉青瓷的美学特征。十一长假期间,翠峰青瓷会馆将举办青瓷大师鉴赏会。会馆内梅兰吐幽,可一边用青瓷茶具免费品尝龙泉名茶,一边欣赏名家名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龙泉青瓷则恰恰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全部精要。一个静穆精美的龙泉青瓷,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工艺品,更不是一个无生命的摆设,即使是一片青瓷碎片,也在阳光下述说着中国多难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翠玉龙泉梅子青正色 之龙泉窑青瓷


·龙泉窑

哥窑享有大名,尽人皆知,再回过头来说说弟窑。

弟窑的产品胎骨厚实,釉层饱满丰润,釉色青碧柔和,有如翠玉,代表龙泉,梅子青正色。粉青、梅子青被誉为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

·龙泉窑

采用多次施釉法,釉层比粉青更厚,入窑后经高温强还原焰烧成,釉色莹润青翠,犹如青梅,故名。梅子青是南宋龙泉窑创制的杰出青釉品种。。是南宋龙泉窑青瓷釉色新品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梅子青”胎釉测试结果表明,胎土内掺有适量的紫金土,降低胎的白度,成为灰白色,并采用石灰碱釉多次施釉法,使釉层厚而不流,釉面光泽柔和,烧成温度提高到1250-1280℃,在强还原气氛下烧成,呈色青翠滋润。

·龙泉窑

龙泉窑于南宋时期创烧的品种。釉色浓翠莹润,如青梅色泽,故而得名。梅子青釉与粉青釉同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 烧制梅子青釉时对瓷胎的要求较高,釉料采用高温下不易流动的石灰碱釉,以便于数次施釉以增加釉层的厚度。在1250--1280摄氏度高温和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造,釉层厚而透明,釉质莹润,苍翠欲滴,色调可与翡翠媲美。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

诗人说,龙泉青瓷“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她“夺得千峰翠”,色本自然,有天地之大美;她“温润纯朴色形备”,不必有所附丽;“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她独立成景,又意味深远,情景交融。

老窑瓷:温润如玉的龙泉窑青瓷


·龙泉窑青瓷

龙泉窑是今浙江省南部丽水地区龙泉市及其周边地区众多古代生产青瓷窑场的总称,因龙泉所在地区自宋代以来一直属处州管辖,所以古代文献中对龙泉窑及其青瓷产品,又称“处州窑”、“处瓷”或“处器”等。迄今在龙泉及其邻近的庆元、云和、景宁、遂昌、松阳、丽水、缙云、武义、永嘉、泰顺、文成等县,发现各期龙泉青瓷窑址四百余处,其中龙泉市的龙泉溪和秦溪两岸瓷窑最多。这些古代窑场普遍烧造一种风格类似的绿色调青瓷,其中以龙泉境内的大窑和金村窑场最有代表性。

·龙泉窑青瓷

龙泉窑青瓷属于南方青瓷类型,北宋早期产品风格主要受越窑影响,釉面常采用刻花装饰,并辅以蓖点或蓖划纹,釉色呈淡青色,器物造型以日用瓷为主。北宋中晚期龙泉青瓷釉色逐渐转为青黄色,产品虽仍以日用器皿为主,但造型变得更加规整。此时,釉面装饰普遍使用刻花、划花、印花等手法,纹饰主要有花卉、游鱼、飞雁以及婴戏等。北宋晚期还盛行浅浮雕莲瓣纹,一些器物印有“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文字。

·龙泉窑青瓷

南宋时期是龙泉窑生产的第一个高峰,其青瓷制作工艺的最大成就在于改变了早期青瓷使用的石灰釉,而发明了石灰碱釉。石灰釉的特点是高温下黏度小易于流釉,因此早期青瓷往往施半釉,釉层普遍较薄,釉面玻璃质感较强。而石灰碱釉的特点则在高温下黏度大,釉不易流淌,器物不仅可以施满釉,釉层也可以施得厚一些,因此南宋龙泉窑采用了多次上釉法烧成了釉面质感温润如玉的粉青釉、梅子青釉等青瓷史上的一代名品。随着宋室南迁至杭州,龙泉境内的溪口窑等地即出产一种在器型釉色以及开片装饰等方面与南宋官窑器十分相似的黑胎厚釉青瓷。

·龙泉窑青瓷

南宋龙泉窑青瓷在釉面装饰上,多采用堆贴装饰,形成一种浅浮雕效果。同时更加重视器物的造型设计,以此突出釉色之美,造型不仅出现了炉、瓶、渣斗、盆等许多新器形,而且每种造型有许多变化,如瓶类器形就有胆式瓶、龙虎瓶、鹅颈瓶、琮式瓶、盘口瓶等,此外炉的形制亦有奁式炉、三足炉、桶形炉等。盘、洗、碗则出现了双鱼盘、折沿洗,菊瓣碗等器物。

宋代龙泉窑青瓷的“支钉及工具”特征


一般认为,龙泉窑烧造工艺史上不存在支钉支烧法,然而笔者在收藏龙泉窑瓷器以来却收集到一些带支钉痕的龙泉窑青瓷残片及相关的支烧工具,这些残片和窑具都是宋代龙泉窑的产物。

残瓷原器可能为四足炉,灰黑色胎,施青灰色厚釉,釉层有开片,四足呈如意形,底部有六个支钉痕,支钉痕迹向外凸出,比较粗大,根据其排列位置,支钉应呈椭圆形排列。该器出于龙泉溪口窑。

残底,圈足外撇,胎色较白,施粉青厚釉,裹釉支烧,底部施釉较器身单薄,有五个支钉浅痕,间隔距离不太规则。

原器形可能为盘,卧足,近足处隐现莲瓣纹,施青釉,玻质感较强,成色不太均匀,釉层有开片。底部裹足施釉,根据其现存的两个支钉比例,原器应有五个支钉痕为宜。

残片为一平底器残底,施青釉,釉面有风裂纹,有两个支钉痕迹。

折沿洗残片在杭州建筑工地所拾,施青釉,从其圈足及底裹釉来看,应为支烧。

圆口小洗也在杭州建筑工地所拾,经修复,口径10.5、高3.5、足径7.4厘米,器形十分轻巧规整,圆唇外翻,直腹,浅圈足,薄胎厚釉,釉层局部有开片,呈冰裂纹,裹釉支烧,底部施釉较器身单薄,底部现留四个支钉痕,按分布比例看整器应有五个,支钉痕迹较浅较细,且间隔均匀。

残底,二层台式圈足,黑胎,粉青厚釉温润如玉,莹净柔和,做工细腻规整,裹釉支烧,底部现留两个圆形支钉痕。该标本系大窑杉树连窑所产。另,大窑叶坞底也发现过带支钉痕的黑胎、灰白胎青瓷。除了带支钉痕的残片,还有支烧托具。笔者收藏的托具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三叉形支具,比较粗糙,系手工搓捏而成,支钉呈圆锥形,较细长,三个支钉成叉形,托面基本呈圆台体,此种支具承受重物有限,但适用于支烧高度较高的器物。另一种托面为碗形,敞口,弧腹,小平底,口沿平,支钉排列于口沿,亦呈圆锥形,但较钝,支钉数3-6个不等,表面呈朱红色,色泽较浅者可能夹杂砂质。与三叉形支具相比,碗形支具制作较规整,且用淘洗过的瓷土做胎,素烧而成,胎细质坚,口沿支钉则另外添置,并可灵活调整。笔者在龙泉市博物馆也看到两例支烧具,其一亦为三叉形支具,另一支具为饼形,饼体较薄,上面有五个支钉(只留下一个,其他四个已缺),呈环形排列。这两个支烧具系从龙泉窑址采集而得,为龙泉之物无疑。

总的来说,龙泉窑支烧现象并不普遍,支钉类标本的数量非常少,但并不局限于一处,溪口、大窑均有发现,用支钉支烧的器物有黑胎,也有灰胎、白胎,有厚胎厚釉者也有薄胎厚釉器,支钉痕形状大多呈圆形,有粗有细,图6圆口小洗类似汝窑芝麻形的支钉风格则十分罕见。以标本精细程度及风格结合支钉痕来看,支烧类器物的质量水准并不在一个层次,具体烧制时间上应也有先后之别。如图7杉树连窑支烧标本,质量为诸器之首,其二层台式设计可使足底部更稳,更有利于支烧成型。黑胎青瓷由于紫金土含量较高,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瓷胎容易变形,尤其是乳浊厚釉产品,支烧难度非常大,二层台式圈足很可能是专为支烧所作的特殊处理,一般的支烧器如图2标本,只是简单将器底施以薄釉便于脱开支钉,未免有些“得不偿失”。关于支钉,最为著名的自然是汝窑,因其支钉痕小而稍扁,一头有尖,形状酷似芝麻而被誉为“芝麻挣钉”。不过,采用包釉支烧的方法并不始自汝窑,早在五代,北方的耀州窑和南方的岳州窑都已使用支钉包釉支烧,可见支钉支烧这一工艺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基础。但历次文物部门对龙泉古瓷窑遗址发掘中,迄今也未发现支钉托具支烧的例子。这也说明龙泉窑采用支钉支烧工艺只是个别现象,而且也没有专门用支钉支烧的独立窑口,就象龙泉黑胎一样,数量不多,且与白胎青瓷兼烧。从龙泉窑的发展历史来看,也是没有支钉支烧这一工艺传统的,龙泉窑早期深受瓯窑、婺窑、越窑等周边窑系的影响,从五代北宋后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装烧方面一直以垫烧为主,垫具有垫环、垫圈、垫饼等,垫饼形状最为丰富,有碗形、浅碟式、臼状、浅盘式等等。垫烧的位置,或外底不施釉,在圈足内放小垫饼垫烧;或外底上釉,用大垫饼垫置于圈足下;或外底部刮去一圈釉,用垫圈或垫盘垫烧。而采用支钉支烧只在南宋出现过,在之后也没有被传承下来,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龙泉窑支钉的出现很可能是受到外界制瓷技术、风格冲击的结果,最有可能的就是受北方汝窑的影响。北宋皇宫对汝窑青瓷十分偏爱,所以南宋官窑“袭故京遗制”,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沿袭汝窑裹釉支烧的工艺特征。如果从这一角度着眼,我们还可发现:1、以上所述的支烧具在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也有发现,虽然不是很典型;2、黑胎带支钉残底更是一个集中体现,黑胎的出现在龙泉窑内部发展脉络中也找不到相应的发展轨迹,却与支钉一样和南宋官窑有着微妙关联;3、由于这些残片较破碎,难以复原从而得以更全面的了解,但从修复的圆口小洗来看,此种器形在南宋官窑器中殊为常见,且做工精细,与普通民窑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器大不一样。杉树连窑黑胎支烧残底的二层台式圈足更是罕见而高明的设计,普通产品只能望其项背。

如果从横向角度来看,如慈溪上林湖越窑寺龙口窑址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其南宋地层“出土的月白、天青釉瓷器,以支钉垫烧,釉面滋润而含蓄,呈半失透状,器类有觚、炉、玉壶春瓶、花盆、鸟食罐、象棋等,其胎质釉色、器物造型、烧成方式及仪态风神均与越瓷的传统风格大相径庭,却与北方的汝官制品颇接近”(《越窑考古又获重大突破》,中国文物报1999年1月20日)。这不失为宋龙泉窑支钉现象的一个参照例子,在越窑的发展历史中,虽早在东汉三国时期,就曾大量使用支烧工具,但当时的三足支钉主要作为碗、钵、碟等叠烧的间隔具,使用时,支钉向下,托面向上,以便上面放碗、盅等坯件,支钉只是起间隔作用。而后来越窑使用最多的恐怕是用泥条泥点托烧,寺龙口窑址支钉的出现与龙泉窑一样都是很突然的,都是“类北宋汝窑”、“南宋官窑”的一个重要表现。再就支钉工艺本身而言,支钉支烧虽然能使底足裹釉不影响美观,但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支钉受力面尖而细,压强增大,所以承受压力非常有限,一般来说,一件匣钵只能装烧单件器物,这样一来,制作成本就大大地提高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无法承受这一高昂成本的。事实上,当时民窑器中比如碗盏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器,一般都是采用叠烧等方法来提高产量的,如南宋溪口窑所出的芒口碗。而象龙泉安仁一带的民窑,由于专烧日常生活用器,叠烧现象非常普遍。另外,支烧法从汝窑搬到江南注定存在着诸多缺陷,尤其对于浙江本土的窑工来说,他们对支烧法这一外来工艺不仅需要摸索经验,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以改造。考古发现表明,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中,支烧工艺并不是唯一的装烧法,还有垫烧和支垫烧结合的方法。从器物上看,郊坛下官窑,使用支烧具的器物大都是薄釉器,而厚釉器几乎都采用垫烧,可见支钉支烧当时就存在局限性。随着南宋的灰飞湮灭,元代龙泉窑已彻底抛弃支烧工艺,再看不到带支钉痕的器物,除了刻意的模仿。这是否也从反面说明了支烧工艺的使用只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偏好,并没有扎根于本土,所以也没有被传统龙泉窑吸收接纳,而一旦消除了朝廷的干预,这一工艺也很快被淘汰。这一工艺虽有可取之处,但没有建立在节约成本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之上,并不经济实用。相反,它占用空间,增加烧成费用,而且在烧制厚釉器物,大件器物方面都是很有局限性的。所以到了元代龙泉窑,大件器物开始流行后,小小支钉根本不能承受之重,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顶级博物馆赴会 百亿身价艺术珍品金秋登场


艺术节:顶级博物馆首次参展

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昨天宣布艺术节展(博)览项目将包囊20多个国家参展机构和艺术家的作品,分别在全市18个展览场所展出。其中,《从提香到戈雅: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油画精品展》、《伦勃朗与黄金时代》馆藏精品展,提供者均为首次来华、并参加艺术节的世界顶级博物馆。

“名人名馆精品展”是本届艺术节着力打造的精品项目,世界三大美术馆之一的普拉多博物馆提供的《从提香到戈雅》展览已经先期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画作总价值接近几十亿元,是迄今为止沪上总价值最高的展览。自9月12日开展以来,每天参观者逾6000人次。主办方预测国庆长假及艺术节开幕期间,每天参观者将超过9000人次。世界十大博物馆之一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提供的《伦勃朗与黄金时代》馆藏精品展,将通过享誉世界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收藏的油画、版画、银器、瓷器等珍贵文物,真实展现荷兰共和国在十七世纪这一黄金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展品中包括伦勃朗、德·霍赫和扬·斯滕等大师的名作。

此外,艺术节上亮相的重量级展览还包括《日本浮世绘名作展》、《日本当代摄影作品展》、《迎世博2007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琉璃工艺精品展》等。首次来沪大规模展示的《神秘的青海———青海省文化周展览系列》,将通过百余件珍贵文物和艺术珍品全面反映青海古代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

艺博会:法国大师《天使》助阵

将于11月15日至19日在世贸商城举行的上海艺术博览会,将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家画廊参展。艺博会组委会日前宣布,法国著名雕塑大师苏泰先生创作的大型雕塑作品《天使·荣龟》入选成为今年艺博会的主题雕塑。

据悉,艺博会开幕时,这件重量级雕塑作品将被放置在世贸商城的大门口,美丽的“天使”将为艺博会“守门”。雕塑《天使·荣龟》由上海罗浮紫艺术典藏画廊提供参展,全作高达4米。作品中,一位纯情少女神情安详地乘坐在意蕴顽强生命力的龟科动物上,亦静亦动。作品隐约地表达了花季少女对生命的眷恋。生动的饰物,纤细的身姿,又将少女的青春活力与气息缓缓释放。

该作作者、64岁的法国雕塑大师苏泰被誉为“法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他的作品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世界的融合”———东方、西方、阿拉伯世界、远古、中世纪、复兴时期、新文艺、尖端科技……所有这些都毫无矛盾地结合在一起,让他的每件作品都显得特别和神秘。

这位年过六旬却童心未泯的艺术家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他收养了两名中国孩子,并将他们养育成人。渴望对中国文化进一步了解的苏泰非常珍视此次艺博会之行,他通过经纪人转达自己兴奋的心情:“‘天使’的涵义深远,她似乎是时尚之都上海的形象使者,同时也是上海这座世界艺术公民家园的天使。”

国际博览会:展品价值百亿

展品总价值达百亿、世界35家一流博物馆和收藏机构参加的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将于10月1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该活动总策划、上海博物馆邢晓舟先生向记者介绍说,此次博览会将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商带来二十世纪绘画大师的传世名画。其中包括:毕加索1956年的布上油画《沙滩上的男人和女人》,夏加尔作于19世纪60年代的水彩作品《充满鲜花与情人的村庄》,印象派大师雷诺阿1908年的布上油画《带花冠的少女》,比利时超现实画家玛格丽特的代表作《消失的眼睛》、印象派大师莫奈1889年的布上油画《夕阳下的村庄》等。此外,展出的雕塑作品从古代非洲到当代欧洲,古董从西方壁毯到中国古代青铜,甚至包括王室成员、电影明星、名人贵族的私人珠宝,异常丰富。

据悉,作为上海乃至亚洲首届国际性艺术精品博览会,本次盛会还将在10月17日举行慈善晚会,588位国内外名流将莅临这个“艺术奥林匹克”之夜。

中国特色传统瓷器珍品 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龙泉青瓷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传统瓷器珍品,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制造青瓷。在南宋时龙泉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使龙泉青瓷达到颠峰。

·龙泉青瓷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凌,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从窑址的瓷片来看产品有白胎(灰白)和黑胎厚釉两大类。其中白胎青瓷约百分至九十几,黑胎青瓷只是少量的,但质量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与南宋郊坛下官窑瓷器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应是南宋绍兴元年至绍兴十九年时及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

·龙泉青瓷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生活用具为主,有碗、盘、杯、壶、瓶、罐等,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蓖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从111项申报项目中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76个项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榜上有名,是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将在今日美术馆举办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景德镇与陶瓷的负面报道,不断出现在各类型媒体之上,让陶瓷艺术这门中华文明的母语艺术,蒙上了一层阴影。

自宋以来,中国陶瓷艺术就是世界艺术范畴里,独具魅力的重要篇章。但不论从历史的原因还是从文化的角度,中国陶瓷艺术始终停留在民俗艺术的狭小领域中。景德镇出现所谓的“大师瓷”,也仅仅是中国陶瓷艺术从旧民俗向新民俗的一种简单转变。自2005年以来,“大师瓷”天价上涨的背后,从根本上与文化的关系并不大,与通货膨胀、人为炒作、以及一轮经济大环境的上涨密不可分,实际上,“大师瓷”的天价故事,只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突变。

国际热钱的涌入,让中国所有的题材商品,都进入疯狂上涨阶段,伴随上涨的,是一个又一个人为编造的故事与谎言。先是资本市场的疯狂、接着是当代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木材家具、珠宝玉器……

景德镇的大师瓷果然是陶瓷艺术独具代表性,值得历史性收藏的艺术品吗?从以上大环境的简单梳理我们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热钱在不同题材的特殊商品之间的轮番进出套利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去看景德镇所谓大师瓷的“值钱”问题,对于背后的资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但这个笑话对于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对于景德镇这种世界级陶瓷文化的圣地来说,就是一场彻底的悲剧。

许多人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不惜贷款评大师,而“大师利益链”催生的腐败与混乱,则必将给中国的陶瓷艺术的发展,留下历史性硬伤。

整个景德镇,至今仍沉迷在资本游戏制造的幻象当中无法自拔。中央的反腐运动居然会让一种艺术门类出现危机,这是一种匪夷所思的现实。“大师们”还在拼命批量生产所谓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师级”花瓶。期待中央反腐风头一过,继续讲述高价暴富的故事。这个从经济总量来说,根本属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根本没有意识到一旦热钱撤退,或者炒作题材更迭,他们将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寒冬。一个构建在经济泡沫上的城市,又如何真正担负起传承乃至发展中华文明母语文化——陶瓷文化的历史性重任?

打开文化的视野,才能真正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文化进步的角度,重新认识陶瓷文化对于中国的真实意义,它不是单纯地体现出商品属性与价格这么简单和具体。

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当下,中国要想真正崛起为一个世界级政治经济大国,其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以及在构建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的题材选择,是极关重要的事情。

如同当年中国作为东方大国时,陶瓷、丝绸迅速风靡西方贵族世界一样,欧洲的崛起,让欧洲艺术迅速成为世界级艺术,歌剧、油画、芭蕾、等等艺术门类,迅速成为世界级艺术的贵族。而美国的崛起,让美式艺术也迅速成为影响世界的艺术门类,不论是后现代观念、波普艺术,还是电子艺术、好莱坞电影。

事实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定伴随着文化话语权的争夺,而用于争夺文化话语权的,都是自身最为优势的文化和艺术题材。

纵观中国历史,其影响世界的文化题材中,陶瓷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已然具有世界级影响的艺术,其影响之深远,普世意义之广大,是其他艺术门类所目不能及的。

但随着中国在近代的衰落,陶瓷这门艺术的话语权,也逐渐旁落他家。现代陶艺的崛起,是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的一个具体的案例。随着世界进入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格局,如何站在千年的陶瓷文化传统之上,重新获得陶瓷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这不是简单地绝决地坚持所谓的“中国陶瓷文化的经典样式”就可以完成的。

文明对文明的影响,重在对话与交流。

如今世界范围内,一谈到现代陶瓷文化,基本与中国无关,对中国陶瓷文化的承认,仅仅停留在古代,这个问题若无法解决,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就错失了一个无可比拟的重大题材。

中国陶瓷文化,正处在一个固步自封还是包容交流的历史性关口。“大师瓷”这种变异的文化“奇葩”,如果还霸占着历史的舞台不肯下场,中国陶瓷文化想要重新确立其话语权与世界级地位,基本属于痴人说梦。

2014年3月2日,北京今日美术馆将迎来年度首场艺术大展——《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策展人子贺与制作人涂睿明,历经近一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全新意义上的陶瓷艺术的盛宴。

当时策展人在提出这样一个展览的时候,今日美术馆馆长甚至认为这将是一个工艺美术的陶瓷展,属于一个“瓶瓶罐罐”的展览,“放在美术馆新搞的一个设计馆展一展就可以了”的展览。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学术桥头堡级的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几乎不看好这样一个展览能有什么学术性。

但当策展人带着策展书去美术馆正式申报展览的时候,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一言不发,听完展览陈诉之后,转身离开。不久,拿着一份美术馆重要学术展厅的排期表过来,“2014年3月1号到15号,只有这个时间才有可能,但问题是我们美术馆需要做一个重大选择,2014年是中法文化年,这个时间原本是我们美术馆专门留给法国重要当代艺术家卢奥的,你们等等我的消息”。

一周之后,策展人子贺接到美术馆通知,正式推掉卢奥的中国首展,承办《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

中国陶瓷艺术,从此一改其工艺美术的地位,正式被学术界接纳,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性的时刻,它预示着中国的当代陶瓷艺术,从此走出工艺美术的工艺史窠臼,开始进入一个严肃的艺术史阶段,预示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迎来一个重新与世界对话的新纪元。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