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装备业的现状和出路

对于中国陶瓷装备的现状我持下述观点。①这些年来中国陶瓷装备的生产发展为传统陶瓷产品的现代工业化生产进程及一举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关键作用是无人敢质疑和挑战的。当代的墙地砖生产线,从原料、粉料加工到抛光,除少数几台进口压机之外,全是国产的;当代的卫生洁具生产,几乎清一色的使用国产装备,使用进口日用瓷装备的微乎其微了;国外许多新兴的陶瓷生产国也逐步从中国进口装备。②原有分布于七大产区的陶机厂现在已经完完全全的退出或消失,企业和人员都换上新面孔,加工机械、技术、经营、服务水平都有极大的提高,其中不少进入高科技企业行列。③国产装备生产能力基本解决了内需并略有余力搞出口,实用多于满足的赞扬,加工粗糙、寿命、外观质量、性能、必要的配套等等“历史问题”并没有多少改观,君不信,如果有两条生产线摆在眼前,一条是意大利做的,一条是国产的,你一眼就能判别出来这些差距。④陶瓷装备出不了“大老板”,三五个亿的年产值已经很了不起了。

出路往哪里走值得探讨。一个靠产品制造吃饭的行业,过去的实践和未来的发展都将证明专业装备的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①依靠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带动求发展。例如现在出现了大规格尺寸瓷质板材砖,就会带动新型装备的出现是很自然的事;②依靠自主创新求发展。例如方型油缸果真的在压砖机用上,肯定将出现另一种成型局面,并且制品的质量有所提高;③依靠提升和配套开发求发展。例如除铁器的研发如果有突破性的进展,一些被废置的原料将被用上,现有的产品并非尽善尽美,可以通过提升产生新型产品。④依靠产业的延伸求发展。例如开发除尘、防污、环保产品。⑤从国家的产业政策找到新的发展思路。例如当前国家大力提倡节能降耗、环保、节约,研制低质原料的综合利用必将需要一批配套装备。⑥提高陶瓷装备的价值和价格是必要的,当前陶瓷装备的利润空间太小(一般为3-10%以内),严重的制约着对产品研发、质量提高的支撑力。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景德镇生肖陶瓷生产营销现状和出路的调查


现状:生肖瓷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0年,景德镇玉风瓷厂首先开始制作生肖陶瓷产品,准确地为生肖陶瓷产品进行了市场定位,加上推出生肖陶瓷产品的时间较早,紧紧瞄准大众化消费,这条道路走得并不艰难,这个瓷厂的生肖陶瓷产品远销到广东、福建、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圈,销售一度十分火爆。

为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从2002年开始。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开始制作雕塑生肖瓷。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熊光群副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开始运营生产生肖陶瓷产品时,他们进行了一个营销策划。首先,邀请国家级大师设计生肖陶瓷产品样本,以国家级大师的名人效益实现生肖陶瓷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其次,对于生肖陶瓷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在市场价格和需求上,生肖陶瓷产品价格能适应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又有一定收藏价值,从而让生肖陶瓷产品能够走进千家万户。最后,在产品外包装上下功夫,制作出精美的手提盒包装方便携带和馈赠,以精美的彩印包装去提升生肖陶瓷产品的档次。

鼠年伊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设计的生肖瓷雕《财神》、《恭禧》,姚永康教授设计的生肖瓷雕《欢天喜地》,陶瓷雎塑名家涂序生设计的生肖夜光挂盘《恭禧发财》、生肖尺二盘《天趣》彩盘和生肖瓷板画《天趣》,都以其造型活泼可爱、形态逼真生动、釉色丰富自然,而大受消费者的追捧。

据不完全统计,鼠年前夕,由大师们设计的生肖陶瓷产品,已经销售了近万件(套)。

据记者了解,景德镇生肖瓷的生产和销售,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是摸索的阶段。如制作的生肖瓷产品符不符合市场化?能不能适应大众化的需求?一种陶瓷作品该生产多少套(件)合适?如何争取经销商来购买等?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在付出学费后,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第二是经验积累阶段,把第一年的成功与不成功的案例进行总结。以产定销、以销促产,生产营销逐渐走上正轨。

第三是大展拳脚的阶段。通过历年来生产、营销经验的积累、市场的开拓,如今已经开发出许多新的、有较高附加值的陶瓷作品,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从此可以大胆放手一搏了。

分析:生肖瓷为何会受到青睐

中国以龙、蛇、虎、羊、猪、鼠等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属相。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寓意,比如。龙腾虎跃、马到成功、金猪报喜等,都是中国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只要在陶瓷、玻璃、金属、木制等装饰工艺物品上,装饰或镶嵌上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动物,都能受到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青睐。

博大精深、制瓷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技艺出神人化,这是全国其它产瓷区所不能媲美的,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长刘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打出景德镇生肖陶瓷牌时,我们是借助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块“金字招牌”,提高生肖陶瓷产品的知名度,当景德镇生肖陶瓷产品进入市场后,就获得了许多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喜爱,景德镇生肖陶瓷产品还有一个吸引广大消费者眼球的地方,就是由国家级大师或教授去设计和制作,精美的陶瓷产品加上响亮的名人效益,从而为景德镇的生肖陶瓷产品争取了更多的卖点。景德镇的生肖陶瓷产品。以价位适中,具有收藏价值,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

据熊光群介绍,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制作的生肖陶瓷产品的价格波动不大。其中一种瓷雕产品的出厂价为140元左右。其它的品种价格比较适中,不会相差很大。

虽然生肖陶瓷产品从出厂到市场,其中间环节有经销商也有零售商,价格虽然会上升,但一般情况,上涨的幅度不会很大,都在大多数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消费范围之内。

记者随机对20位工薪阶层的消费者采访时,他们表示,由于陶瓷名家大师的原创作品价钱太昂贵,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购买能力。而如果花上几百元钱去购买由陶瓷名家大师设计的生肖陶瓷产品,一年中,他们可能会买上一二件作为特色产品馈赠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如有可能,也会收藏一二件陶瓷名家大师设计的生肖陶瓷产品。

声音:成本增加即将面临困境

如何规范生肖陶瓷产品市场,让消费者愿意去购买生肖陶瓷产品,也成为生产者、经销者的当务之急。

在市某陶瓷厂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在广东的一家商店内,一个金猪生肖陶瓷产品的市场售价为680元,而出厂价仅为100多元,而这家商店老板竟发誓说,他从经销商手中拿货的价格在500多元左右,只赚了100元,而店门费、水费、电费等各项开支打进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很大利润空间。

从王先生经历的这件事情可以说明,生肖陶瓷产品的销售渠道存在一定问题,从经销商到零售商的价格非常不透明,其中的价格暴利可想而知。

虽然景德镇生肖陶瓷产品,走进了市场,走上了批量生产甚至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上涨、工资上涨等因素。使得景德镇的许多生产厂家,在生产这种“日渐看好”的生肖陶瓷产品上举步艰难。

熊光群向记者直言,原来每瓶液化气的价格在380元,瓶左右,现在每瓶瓶装液化气需要420元/瓶。随着物价不断攀高,工人工资增加,使得陶瓷企业举步维艰。

“从这几年的情况看,生肖陶瓷产品的销售情况、业绩的好坏与十二生肖动物的喻意有密切联系,比如龙年、马年、金猪年,这些年的生肖属相的喻意非常好,销售形势也随之看好。”一位陶瓷经销商说:“去年是金猪年,生肖陶瓷产品的销售情况不错,但今年是鼠年,‘老鼠偷米、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影响了今年的生肖陶瓷的开发和营销。

观点:打好生肖牌弘扬瓷文化

“生肖瓷”已成为每年厂家使出的一手“招牌菜”,许多陶瓷厂家、私营作坊都在争抢,要从中分得一杯羹,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互相仿冒,申请版权保护陶瓷无疑是使生肖陶瓷产品不泛滥的一个好办法。

如果,有哪一家陶瓷厂家和私营作坊仿冒别人授权设计的生肖陶瓷产品,那么,一旦被发现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版权部门可以依法查办这些冒牌货。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生肖陶瓷各项投入比较大,一个生肖陶瓷产品至少要投5万元钱,包括彩印包装印刷费、原材料成本费用、工人工资费用等各项费用。使投资生肖陶瓷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

有关人士希望相关部门出面抑制燃气费用和物价过快上涨,适当提高产品出厂价格.减轻生产企业所面临的费用过快上涨的压力。

记者认为:生肖瓷在销售方法上,可借鉴日本礼品瓷的销售方法。日本礼品瓷售价在相关部门监督下,会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指导价格,有利于体现公平,有利于扩大市场。减少中间环节的不透明,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在销售产品的证书上,标明该生肖陶瓷作品的市场指导价格,抑制个别销售商贪图暴利的行为。

生肖陶瓷销售要注意地域特点,比如说,香港、澳门的消费者喜欢大红大绿的生肖陶瓷产品,而北京、天津等地,比较喜欢沉着耐看的颜色。不论是大红大绿的颜色或沉着耐看的颜色,作为生肖陶瓷产品都要符合过年的喜庆气氛,所以,一般不宜采用青色或单色。从近几年情况看,红色、橙色、咖啡色等暖色调的颜色,利用色釉窑变产生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色彩。

作为市场化批量生产的生肖陶瓷产品,以市场为准绳成为了一种共识,即便是大师设计的作品,为了符合市场的需求,也要作局部更改。

刘远长大师设计的瓷雕鸡不喜欢在鸡的下颌部加鸡冠,但市场比较喜欢生活中的真实原貌,于是生产者又请刘大师重新加了两片鸡冠。张育贤大师笔下的寿桃,叶子处理很简练,但市场不太认可,根据市场反馈意见,又请张大师重新加了几片叶子上去。

打好这张生肖陶瓷文化牌看似简单,但有很多的门道。只要多观察、多试验、多创新,全方位大胆探索,大手笔精心策划。这张“牌”难打也不难打。

记者希望景德镇生肖陶瓷在鼠年发鼠财,明年发大财,为千年瓷都争光添彩,让进人千家万户,走向五湖四海。

中国陶瓷技术装备的发展模式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机械与装备)是一对传统合作伙伴。这是为中国传统陶瓷发展过程所证明的。二十多年前,机械与设备落后,陶瓷制品生产也上不来,即便现在装备上来了,没有陶瓷生产的拉动,装备也上不来。就算生产与装备都上来了,还是需要相互补助,工艺与装备也才算能达到完善。二十多年前,中国陶瓷装备刚起步的年代,我便提出,纵观世界陶瓷业,凡是陶瓷生产发达的国家,也是陶瓷装备发达的国家,而且又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德、意、日、英均如此。那个时候的这些企业,也已经预见到发展传统产业,要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有经济的支持、科学技术的支持。

中国陶瓷装备起步时底子是很薄的。几乎没有一间像样的陶机厂;2.5吨的球磨机算大的了,现在普遍使用的大型原料加工装备、滚压机、等静压机、全自动压砖机、辊道窑、自动施釉线、抛光磨边机等等全部是后来开发的;机械与设备是分开的,干燥器、窑炉算设备,球磨机、成形机算机械,因为那时候没有联成生产线。

这些年的中国陶瓷装备业发展可概括为如下几个特点:①体制变了,现在的陶企全是民营的,数量由原来的十多家增至大大小小几十家、上百家;②在竞争中求生存,大浪淘沙,形成了当代的中国陶瓷装备业大、中、小并存格局,各得其所,既竞争又合作又互补;③走现代科技自主开发之路,尽可能的将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用服务于传统产业;④装备业从机修到行业到产业化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每年的办展、论坛、行业组织、进出口等都有了;⑤多元化发展,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向能源装备、深加工业、跨行业方向发展,立足于装备制造业这个更高的层次上;⑥不涉足陶瓷制品业,几乎没有一个装备企业办陶瓷厂的。为什么?让人费思量,留待人们去评说。

装备业与陶瓷制品业的发展道路不相同,也不能相同,但装备业一举成为世界强者,是应受到尊重并从中得到启迪的。我以为,中国的陶瓷制品业应向装备业学习、借鉴。

价格战绝非中国陶瓷后出路


600cm×600cm的抛光砖每平方米仅卖2.85美元?本届广交会上南海一陶瓷生产企业的报价让国内其他参展企业感到了压力。据透露,这类产品出口的价格一般是在4美元左右,而在欧洲,同样产品卖价却高达20美元以上。业内人士痛心地称,陶瓷业的价格战已从国内打到国际,中国陶瓷业必须“刹住”价格战,经营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美国市场30元出口仅3元

2.8美元一平方米的600cm×600cm的抛光砖的利润空间甚微,几乎陷入了恶性竞争。价格低廉似乎成为我国陶瓷竞争的惟一优势,这种价格战已让业界不少人感到头痛。在昨天广交会举办的“中国陶瓷出口研讨会”上,与会人士介绍,一平方砖以3美元的价钱从中国卖出,在美国市场上就可以卖到30美元。据统计,我国出口日用瓷平均单件换汇价格仅为0.3美元左右,只有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1/7。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陶瓷产品的质量已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肯定,即使将价格提高依然能找到买家。

由于国内企业激烈的价格战,将利润空间让给了国外经销商,自己辛辛苦苦将只是为外国经销商“打工”,从而不得不受制于经销商的种种要价。

中国陶瓷(香港)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蒲鼎新认为,价格战再这样持续下去,价格低于成本的现象很容易发生,一旦价格低于成本,两种后果将会随之出现:一是降低成本,这样质量就有可能滑坡,而一旦质量动摇,客户和市场便也随之动摇;二是即使没有低于成本价,但买方也会单方认为我方低价倾销而反倾销。去年11月,我国建陶即遭到印度反倾销,中国的陶瓷企业因此失去一块大市场。由于反倾销引起的一个市场或多个市场的联合抵制,对中国的陶瓷出口行业无疑是致命打击。

主动出击做大做强品牌

陶瓷源于中国,在历史上曾有多项产品在国际上获得金奖,但发展到今天,在世界知名陶瓷品牌中,没有一家属于中国。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认为,近十年来,中国的陶瓷质量已显著提高,但在国际上售价低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已有意大利的建陶厂商逐渐到中国来做“OEM”(“贴牌生产”),这正说明了中国的陶瓷质量已可堪称世界一流。到会的多位专家及企业都认为,惟有品牌输出才是最佳出路,只有品牌打响了,价格才会像意大利建陶名牌那样卖高价。

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边程说,我国陶瓷业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这是因为人工成本、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低。但在成本低、质量优的前提下,却缺乏品牌知名度,那么国内厂商在与客商讨价还价之时就只能永远在价格上受制于人。例如同样是一块普通的抛光砖,意大利的名牌可卖到20、30美元,而我国的建陶出口价仅为4美元。“与其等别人来勒着你脖子讨价还价,还不如主动出击,在国际市场上做大做强品牌”。他认为,中国的陶瓷行业应该出来一批有实力的“领头羊”企业,花大力气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国外,把自产陶瓷的出口价格提高,换来的也就是高利润,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陶瓷出口价格。

做大品牌先要做好“通路”

上海斯米克建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克俭认为,意大利是一个时尚流行的创造高手和品牌经济“高手”,其陶瓷之“高价值”体现在质量与品牌两方面。而我国已经具有一个很好的陶瓷技术基础,现在只需要加上精心的营销策划,即可创造出国际著名品牌和高价值的产品。

有人士认为,在开拓品牌方面,专卖店的经营方式是一种可借鉴的品牌代理方式,专卖店即代表了该企业的品牌和形象。

另一方面,厂商结合也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国陶瓷(香港)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蒲鼎新认为,陶瓷生产厂商还可以“借力”于专业营销机构经营自己的品牌。由于这些专业营销机构有一庞大的营销系统和固定的销售渠道,有雄厚的市场营销、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实力。

高安建筑陶瓷业的现状及对策


在以佛山为主的建陶业大迁徙所带动的资本浪潮的巨大冲击下,高安建筑陶瓷业发展浪潮迭起,短短一年时间,合同引进资金达110亿元,引进陶瓷及配套企业50家,拟建生产线153条,成为全省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可以看出以高安为中心的未来产业集群的核心价值所在。如此庞大的资本金冲击未来市场,必然会重整高安经济格局,促成各类要素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市场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走高。今年7月14日,高安产区荣升为国家级产业基地,意义非比寻常,高安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死"劫"。在这种局部激进式扩张和国际国内经济一度低迷的形势下,高安产区如何杀出乱局,冲出重围呢?笔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粗略分析和探究。

一、发展环境分析

从今年上半年的运行趋势看,喜忧参半。高安虽持有国内一系列知名品牌和王牌军,可以应对未来更为严峻的市场挑战和生存风险,但受全球经济形势低迷、油煤价格持续上涨、资源能源危机日益突出、房地产市场缩水等因素影响,生存空间萎缩,企业后续投资风险加大,发展不容乐观。

1.从大环境上看,国内陶瓷产业重型化的格局仍没有改变,加大用地审查,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力度,加大陶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性调控手段,将促成建陶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结构性过渡,国内陶瓷企业面临新的建仓调整期和“拐点”。事实上,国家政策性调控预期的出现已经给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政策调整使得企业前期发展的弊端毫无保留地暴露。受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的影响,大部分陶企面临选择性困境,市场策划出现动荡和不安,中小型企业面临破产倒闭。据民间调查,沿海广东等省市现平均每天有数十家陶瓷及相关企业关停并转,广东瓷及华东瓷更新洗牌大势所趋。在外贸出口渠道不顺畅,国内一级市场日趋饱和的前提下,二、三级市场将成为未来名企逐鹿的主战场。实际上,这次大范围的产业转移是国内建陶企业品牌升级、技术革新、资本重组、文化定性的绝佳时机,而背靠背的江西则是这次“候鸟迁徙”计划的首选“金巢”,精明的企业家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所作为。

今年上半年,由于面临煤电价格上涨、资源危机、人民币升值和政策调控压力,业内资本链运行速度放缓,行业市场出现持币观望和谨慎态度,新一轮发展面临空前压力,而外部压力的客观存在迫使企业间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

2.从局部环境上看,高安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后勤服务保障。新明珠、新中源、英皇卫浴等国内外名企抢滩进驻,引来候鸟纷至,群雄争霸,致使资本访问率、劳动力就业参与程度和中心辐射力大大提高,陶瓷配套化建设能力和市场吸纳力大幅上扬,超出预期想象。高安在区域化经济中举足轻重。

在能源涨价、成本上扬、市场萎缩、产品提价难的状况下,谁都不会轻言放弃,无情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规律最终迫使大批落后产能,缺乏先进管理经验的中小企业面临破产转产。所以,在前期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本土企业有暂时性的依托优势,但随着规模龙头外企资本金的不断注入和产品入市,这一优势会丧失殆尽,根本性的变革势在必行。

二、行业内部权衡

(一)比较分析

从外资企业的发展模式来看本土企业,差距之大,超乎想象。从内部构成看,大型企业注重品牌锤炼,营销策划,市场细分,文化推介和职工培训,调整迅速,反应灵敏,生存和带动力强;本土企业品牌意识弱,重视制造,忽视创造,营销思路不明晰或没有策划,交叉错位严重,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意识弱,生存能力差,一旦市场动荡,就茫然不知所措。这与前期积弊和融资能力差有关。加之不重视人才培训和企业文化内涵的构建,致使人才流动频繁,企业创新受挫。所以,本土企业如不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乘势调整,只有死路一条。

目前,高安产区已成相当规模,产业转型升级处于绝佳时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虽面临危机和压力,但只要调控管理适当,企业积极参与,仍可保大盘不失。从已入驻基地的50家企业来看,5亿元以上项目有8家,亿元以上有17家,占产区项目的34%;省外企业25家,省内企业25家;高安以外32家,本土企业18家;从资本构成上看,亿元以上项目占资本金总量的90.9%,亿元以下占9.1%;其中本土企业占15.7%。强弱并存,优劣不一,各有所长,是前期中国建筑陶瓷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微观显现,是梯队和团队创业的动机反映。

(二)发展预测

根据国内陶瓷产业布局走向,沿海高能耗产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大规模“候鸟迁徙”行动仍将持续2~3年,之后进入稳定的创业期。在这次产业转移升级过程中,高安无疑是最大赢家,高安产区将成为对接广东佛山瓷海国际等国际外贸平台的重要基地之一。届时,时空的概念会在两地频繁的贸易互动往来中模糊消失。高附加值产业要素的聚集,创新型交易模式的建立将为高安未来走向世界舞台插上腾飞的翅膀。如何打造两地良性互动平台,破解产业布局、环保、物流、配套建设等高端策划难题,疏通发展瓶颈,是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面对的命题。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只有从体制内外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高安经济才会有迅速崛起的可能。

三、对策

(一)把握宏观经济走向,制定积极稳健的应对策略。

高安产区融合了多元发展元素,体现了国内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诉求。高端研发、中低并存的产业市场正处在结构性转型的重大关口,中国制造正逐步向中国创造过渡。夸大危机和盲目乐观均不是思维定性的导向,关键是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全面客观分析,做出正确决策。为此,政府应加强宏观导向运作,企业应积极主动介入市场,摸清家底,找准战略投资方向,企业间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探求新一轮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政府宏观发展计划和行业内部策划,创新创建行业协会,深度促进专家、高管、协会、媒体对话机制,强化团队意识,积极应对风险。

从市场角度看,城市一级市场角逐激烈,大型品牌企业研发能力和竞争力强,持有较大份额的市场占有度;中等品牌和小型企业相对较弱,无法和大型企业硬拼,未来只能起到填充和市场辅助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大型企业可以在维持国内市场份额的前提下,继续走高中端路线,同时关注国内市场动荡和宏观经济走势,为各级政府施政提供决策参考。

农村市场悄然隆升,是现今及未来中小企业和本土企业关注的重点,由于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必将更大地刺激农村消费市场,释放出广泛的发展空间。因此,强调性价比的低附加值产品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适合农村胃口。侧重挖掘农村市场,走中低路线,避开发展暗礁,在房地产市场整体缩水和经济形势低迷的今天,这一对策无疑是生存突围的绝佳良策。尤其是本土企业,要利用风土优势,借鉴身边典型,扩大思维视野,尽快换脑换胎,实现原始积累型向科技创新型、依托型向自主型的转变过渡。

(二)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寻求国际生存的更大空间。

我国建筑陶瓷产品的出口80%集中在亚洲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不到6%,欧洲、中东极低,美国几乎为零,总出口量不到其产量的10%,这一业绩与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很不相称。其中虽有产品质量和消费习惯等多方因素在内,但主要与中国入世后遭遇欧美等发达国家刻意制造贸易磨擦,提高关贸壁垒是分不开的。中国向前的步伐已经给发达国家的发展形成压力,“国际妒忌”现象已给中国陶瓷制造的走向提出挑战,冲破茧缚,放马狂奔,是中国陶瓷企业和外贸流通领域的重大责任,是国内陶瓷产业扩张欲望的必然。

在贸易“通关”这一块,大型品牌企业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民族产业逐步走向世界的必然。要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伸品牌魅力的基础上,提高国际市场的调查分析能力和捕捉国际风云变化的信息的能力,策划和构建跨国营销网点,为进军国际目标市场打好铺垫。企业内部、行业协会应介入智囊策划、法律咨询、传媒中介等服务系统,优化网络升级,完善整体运营机制,构建团队精神,创建行业文化,为后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国内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和国家外经贸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积极应对挑战,提出对策,理顺产业链发展脉络,疏通国际贸易瓶颈,打开国际贸易大门,使国内日趋饱和的扩张潜能高效释放。高安产区虽处于国际贸易仓储后端,但依托大型企业品牌带动力和广东沿海等地创建的国际贸易舞台,进军国际市场指日可待。

(三)进行服务观念的大解放,积极引导社会自由元素的最优化整合。

10多年的工业体制改革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力量崛起的主流,在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工业体制改革的政策驱动下,政府直接掌控营销领域的策略几乎没有可能。这就决定了高效、绩优、和谐的服务市场构建将成为政府辅佐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调控和执行重点应放在企业内部掘能、科技创新、文化延伸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建设上来。一是加强宏观调控的引导,帮助企业提高应对政策性风险和市场变化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加大“框架”工程的构建力度,做优产区规划布局、信息传媒、仓储物流、基础配套等工程,渗透环保理念,引进评价机制,介入专家论证,力促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大培训大转换机制,促进人才高效有序流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家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先进的管理水平,依靠的是人才和技术。要通过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用工信息、商务信息网络发布平台,促进信息和文化交流,促进国内尖端人才向产区的高度聚集,促进区域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就业水平提升和企业运营能力的提高;四是加快部门专业服务领域的反应速度。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积极主动介入国际国内专业领域,摸清行业标准和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疏通外贸渠道,为企业主动迎接挑战提供前沿参考。

艺术陶瓷历史现状和前景分析


“石湾瓦,甲天下”,在佛山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石湾公仔显得“与众不同”,它已成为年销售量达1亿元的工艺品产业。石湾公仔申报“国遗”领导小组副组长、艺术陶瓷(石湾公仔)专业委员会会长、石湾美术陶瓷厂副总经理陈月华在回顾石湾公仔的历史、分析其现状、展望其未来时指出,石湾公仔重在创新发展,通过申报“国遗”可进一步提升知名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梅文鼎表示,石湾公仔前景很好,但其以后的发展中不能单纯继承传统而需不断创新,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思维。

历史:有钱人的奢侈品和收藏品

据陈月华介绍,石湾艺术陶器属以出口为主的地方性工艺品,其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数百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之为“石湾公仔”。全盛时期,石湾共有陶窑107座,男女工人6万余人,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支奇葩。唐宋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公仔就开始远销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明代以后石湾公仔的生产进入鼎盛期,产品种类繁多,逐步分支为人物、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园林陶艺及微塑五大类,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工艺品。

石湾公仔经历了唐宋两代的成长壮大阶段和明清时期的成熟发展阶段后,至建国前已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行业。当时石湾陶业行会已细分为26行,各行均有自己的地域进行生产。建国后,石湾美术陶瓷厂成立并集中了全石湾所有的石湾公仔从业人员,但此后的30年中,石湾公仔的创作和生产一直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虽经千百年的积淀,石湾公仔形成了造型生动传神、釉彩浓厚朴实、技法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但也长期被国人认为是平民艺术品,难登大雅之堂,艺人的地位也不高,甚至受人歧视。又由于石湾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石湾公仔大部分都出口到海外各国,成为有钱人的奢侈品和收藏品,这也造成了石湾公仔在国外的影响大于国内。

现状:年销量仅1亿元

“由于石湾公仔源于民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加上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增加了,在政府的扶持下,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石湾陶艺又进入了全盛时代!”陈月华说。

据其介绍,现在佛山已有近10家大规模的企业和200多家小作坊在生产石湾公仔,年销量1亿元。创作人员的地位逐渐提高,创作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石湾先后出现了7位中国工艺美术师、4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以及一批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这些大师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石湾陶艺的发展,使石湾公仔成为收藏家们争相抢购的对象。

“在生产的同时,我们也很重视石湾公仔的文化建设。”陈月华说,现在石湾有石湾公仔博物馆、公仔街、刘传大师纪念馆,有中国现存的唯一的石湾公仔古灶等,还获得了中国陶瓷名镇的称号。同时为了促进石湾陶瓷产业有序发展,去年市政府把各个陶瓷行业整合到一起,成立了佛山陶瓷行业协会,其中就有艺术陶瓷(石湾公仔)专业委员会。

前景:可发展成综合产业

“石湾公仔现在要走适用与艺术相结合、适合大众审美口味的道路。以石湾公仔的知名度,年销量只有一个亿,这样的发展速度是远远不够的。”陈月华说,在石湾公仔以后的发展中还需要政府的宣传、行业自律和企业创新。

要扩大石湾公仔的销售市场,光靠企业或民营作坊的宣传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包装。这次申报“国遗”就是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中国石湾陶艺展已经被政府列入了亚洲艺术节的演出内容,这就是政府提供给石湾公仔的平台,它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世界!”陈月华说。

评论:装备先行是中国发展传统陶瓷的特色


这些年来,中国传统陶瓷的现代化进程和产业进步,是从装备做起,是以技术引进、吸收、国产化、自主创新的手段做起的,是装备界对行业的一大贡献,更是一个实践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启迪。

1、陶瓷是中国的原生产业,不是外来的,中国几千年的陶瓷生产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如果没有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很难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走向强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之后陶瓷砖、洁具生产的现代化,最核心的就是解决工艺与装备问题。

2、在日用瓷、陶瓷砖、卫生洁具、电磁四大传统业产品中,由于国内日用瓷技术装备开发力度长期不足,而陶瓷砖生产装备有自主创新的发展,产生两种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陶瓷砖装备的强大,不但支持了砖产品的开发与发展,也有出口,更成为世界陶瓷装备的先进国家。

3、纵观世界的陶瓷业,凡是高水平的陶瓷生产国,往往也是经济发达、装备制造业先进国家,意、法、日、英等国均如此。也说明陶瓷的发展,需要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的支持。

4、当前陶瓷界议论的很多问题,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等等,实际上也是新装备的开发问题。没有节能电机、节能窑炉、高效除尘系统、好的除铁器等新装备的普遍引入和使用,均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5、装备是先进的技术工艺得到体现和转变为生产力的保证。大规格薄板型陶瓷砖的开发是最好的例证。中国陶瓷人想做此产品多时,当外国不卖国内又不会做,再好的愿望和技术都只能束之高阁。

6、装备的研发带动了新科技成果的引入,不同产业的交流、新材料的运用、人才的培育等众多的提升和进步。

中国是世界陶瓷生产大国,一定也要是装备的生产强国。这是特色,也是国情。

陶瓷业投资萎缩致机械装备企业遇冷


近期,受国家房地产调控、陶瓷产销出现整体下滑趋势影响,陶瓷上游机械化工等配套企业销售均有所下滑。

四大产区配套企业销售呈现出不同程度下滑

记者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2012年一季度泛高安产区抛光砖、仿古砖、瓷片等三类产品基本保持了产销平衡。2012年包括江西宜丰县、江西上高县等在内的泛高安产区新签约、开建及明确表示今年要加线的窑炉为15条左右,其中还有少数企业处于观望中;在原料化工领域,以该区域为销售市场的配套企业均以稳定优质客户为核心,加之在中间商的维持下,该区域化工企业均稳定住了自身销售,但随着行业传统淡季的日渐来临,总体而言2012年形势仍不容乐观。

同时记者了解到,2012年四川将新建成生产线5条左右,其中包括:夹江外墙砖线2条、乐山市沙湾区抛光砖线1条、丹棱仿古砖线1条、达州内墙砖线1条,在当前形势下,一向以四川产区为主要销售市场的窑炉企业将目光转向了四川省周边地区。而对色釉料企业来说,今年总体销售下降幅度达到了20~30%,这使得企业纷纷以现金采购、优质客户优先、中间商销售等形式来应对。

在淄博产区,由于当地政府已经不再批建新生产线,因此窑炉企业销售增减幅度的变化对市场的反应并不具备参考价值。

据记者了解,淄博产区大型陶瓷企业销售均有30~40%的下降,中小企业销售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50%左右。受此影响,淄博本地化工企业销售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淄博化工企业业务涵盖了山东、河南、江西甚至广东产区,因此其销售下降幅度只有一成左右。

地域性不强的机械企业也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佛山某知名陶瓷机械设备制造企业销售部负责人表示,他们目前掌握的信息显示,今年全国各大产区的陶瓷生产企业不可能像以往一般大规模扩建新线,与去年相比,今年压机的销售额预计会下降40%以上。

“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原来那种一个电话即接到几千万甚至上亿订单的日子将不会再有了。”该负责人表示,指望陶瓷企业扩建新线提高压机销量,今年已经不大可能。“如果没有之前就已经谈好、今年就要交货的订单,估计连去年一半的销量都难保。”该负责人说道。

另一机械配件企业称,2012年形势下企业艰难程度远甚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今年对业务人员的任务考核,只需完成原定任务的6成即可达标。

节能环保与个性化是未来配套企业革新方向

“摆脱传统市场的束缚,寻找全新的市场领域将为未来配套企业寻求新利润的方向。”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经理付青菊表示,2012年对上游机械企业来说,窑炉、压机等设备的出货量将受到较大影响,此时企业应当将利润的增长点放到全新的领域来,如对科达机电来说,2012年的窑炉、压机销量将受市场环境影响,此时公司的战略将放在诸如自动打包机、抛光机等设备上。

而对于陶瓷企业来说,有条件地转移战略重心亦是2012年企业利润的增长点之一。企业可以扩大自身的产品线,在自身条件允许范围之内丰富产品线。

对于无条件大规模扩大产品线的企业来说,将市场空间大、受大环境影响小的产品生产纳入公司产品线,亦能有效地缓解企业自身销售紧张的现状。

“2012年注定将是传统产品竞争激烈、单位利润不断下降的一年,因此寻找新的突破点将成为陶瓷行业上游配套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手段。”对于如何应对当前的形势,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管火金如是表示。

“在当前的危机下,陶瓷企业既要节能减排又要适应市场生存,产品薄化是最好的选择。”管火金建议,2012年陶瓷行业的创新点之一可以放在产品“减薄”上来,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家政策及企业降低成本等要求。

管火金强调,企业在销售旺季都不会注重产品的创新,而到了淡季创新成为了企业应对危机的最好方式,作为上游企业,为陶瓷企业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是企业的责任所在。

佛山市远泰陶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巫汉生则表示,以往在产业增长的阶段,不管是行业处于哪个环节链上的企业都将提高产量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随着行业低迷期的到来,企业产能紧缩将成为必然,此时摆在企业面前的唯一选择就是创新与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迎接全新的市场复苏期的到来。

“配套企业需要创新,更需要负责任地创新。”巫汉生强调,就化工企业来说,只有为陶瓷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创新性产品才能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行业内存在着大量的中小配套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把握度严重不足,却为了自己利益需要,将价格优势明显却不够成熟的产品提供给陶瓷企业,短期来看是降低了陶瓷企业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损害的却是双方的根本利益。

对于上游配套企业的创新方向,巫汉生表示,行业的“红海”市场已经相当成熟,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对于节能环保及诸如薄板等的个性化产品的市场空间还有待开发,因此开辟行业“蓝海”将成配套企业创新的方向。

中国陶瓷节能装备技术论坛广州召开


2012中国陶瓷节能装备技术论坛暨陶瓷砖能耗调查启动发布会,5月28日下午在广州琶洲展览中心B区1号会议室召开。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叶向阳、秘书长缪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曾令可以及来自众多企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论坛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窑炉分会秘书长管火金主持。

缪斌在介绍今年国内陶瓷行业形势和实际情况时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具备由大变强的基础;但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特别是生产成本、环境及资源因素的制约日益显现。在当今能源日趋紧张、价格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节能减排已成为陶瓷行业发展的唯一动力。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曾令可针对当前陶瓷窑炉节能减排的发展态势,就陶瓷窑炉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吴俊良作了“未来新型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报告,对挤出陶瓷板、中空板、半干压薄板等项目进行了前景展望。中鹏机械总经理万鹏、科达机电粉体工程事业部总经理段高峰、中窑窑业副总经理洪晓丹、中亚窑炉董事长徐胜昔、艾米陶机董事长冯智明、金刚企业集团董事长冯斌等在发言中分别介绍了在窑炉节能减排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陶瓷装备业的现状和出路》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陶瓷装备业的现状和出路》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贴花和印花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