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乾隆青花瓷器

清乾隆青花八宝纹盉壶

乾隆一朝(1736—1795)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号称“太平盛世”。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当时的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作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乾隆帝素好风雅,艺术造诣很深,对瓷器尤为喜好,亲自过问干预瓷器生产,对造型、釉色、纹饰都提出修改意见,有时也为当时烧造的瓷器取各类雅致的名称,许多内廷稿样往往经过他的认可方可烧造,并直接委派督陶官督造,这些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有大量翔实的记载。乾隆帝的审美情趣,对当时的瓷业生产、风格变化具有很大影响。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宏大,乾隆二十年以前在督陶官唐英及七品库掌老格的管理下,不遗余力,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经过仔细筛选,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酥油灯

那么对比康熙雍正两朝,我们来看看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有什么特点:

一、胎、釉的特征。青花瓷器,乾隆比康熙、雍正时期的胎壁略厚,这是质料粗糙之故。如果三朝相比,康熙瓷胎壁最薄,雍正次之,乾隆再次。乾隆青花的白釉,和雍正时的一样,分青白釉和粉白釉两类。青白釉技师高于粉白釉。所以,官窑瓷器多用青白釉,民窑则多用粉白釉。青白釉与康熙、雍正两朝相比较,其闪青程度显得略轻,且多现桔皮纹,也称“浪浪釉”,显得“肥腴而坚致”。粉白釉的洁白度和莹润度,一般比康熙瓷略差,与雍正瓷相比,则显得更洁白。

清乾隆青花龙纹缸

二、青花特征。乾隆初期的青花,呈色鲜艳而不稳定,多有晕散现象,和雍正时青花差别不大。乾隆中期,色性稳定,用料浓厚,鲜艳明快,蓝色纯正。常用于仿明康乐、宣青花,但没有康乐、宣时所用的“苏泥勃青”钴料的自然流畅的凝聚效果,所绘的花纹,只用人工积点方法,显得生硬做作,黑色斑点不像永、宣时下凹,侵入胎骨,而是浮在上面,用手抚之,没有凹凸感觉。乾隆中后期,青花呈色“蓝中泛黑,纹饰虽往往层次不清,但色泽仍然凝重沉着”。白釉面也比不上前者莹润肥厚,白中闪青的程度也略差。乾隆晚期,还有一种用料略薄、呈色灰暗的青花。这也是清代瓷器逐步衰退的一种体现。还有一种“浆胎青花”,胎质较松软,细幼而不坚硬。叩之,音带瓦声,胎色微黄,青花呈色有浓有淡,但都较为明艳,略带紫色倾向,白釉带乳白色,开细纹片,莹润明亮。

清乾隆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一对)

三、造型和款识。乾隆时瓷器造型非常丰富,比康熙或雍正时都有增加。它既继承了传统的式样,又有自己独特的创作。其式样之新颖,制作之精美纤巧,都胜于前朝。其繁多的型制,真可谓千姿百态。常见的类型有:瓶、樽、觚、罐、炉、壶、盘、碟、杯和文房瓷制用具,如笔筒、笔竿、笔洗、印色盒、镇纸、水盂等,品种多样,型制丰富。精巧的鼻烟壶也非常盛行,造型有圆形、长圆形、方形、多方形、扁形、葫芦形等。

清乾隆青花福寿纹扁瓶

乾隆瓷器的年款式相当多,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两行围双圈竖式楷书款,也有“乾隆年制”四字两行围双方框楷书款,有六字双行围双圈竖式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竖式楷书款数量极少,是乾隆初期年款的一种。篆书款是乾隆年款的主流。这时的官窑篆书款,书写笔划均匀,粗细得宜,以直角笔划居多,字体方正,给人以清秀工整的感觉,仿品的笔划则非过粗就是过细,缺乏神韵。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铺首尊

总之,鉴定时千万不可马虎,一定要认真分析其造型,胎质的坚硬细腻程度,白釉的肥厚莹润,纹饰绘制,青花的发色,同时也要注意年款的书写用笔与神韵、器物的手感与重量等。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清乾隆时期青花瓷器特点


清代瓷器到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乾隆之后瓷器不再有康雍乾三朝的辉煌,可以说乾隆时期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的最高峰,也是最后的辉煌的节点,今天介绍一下清乾隆时期青花瓷器特点。

清乾隆青花瓷器青花色泽明快,青花发色沉稳,绘画流畅,纹饰精致,胎地细致洁白,胎体厚重,釉层厚薄均匀,胎体紧密坚致。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牛头尊 高44.5 口17 底25.3厘米

尊作圆唇、直口、斜肩,肩两侧有对称变形螭耳,鼓腹,矮圈足。外壁口沿饰雷纹,直口处绘锦地团寿纹,直口下绘如意纹一周,腹部通体绘缠枝勾莲纹,口下及足上饰莲瓣忍冬纹;全器造型古朴规整,重心稳定,白釉光润莹亮。底青花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篆书官窑款。牛头尊非实用器,以形似牛头,故名,一般适合于室内条案之摆放。此对官窑牛头尊纹饰华丽,布局对比鲜明为乾隆朝之精品青花瓷器。

清乾隆青花勾莲纹双耳瓶

高67.8 口29.8 底24厘米

圆唇,盘口,长颈,颈部两侧有对称的双兽耳,筒式腹,底足外撇;外壁青花图案自上而下共分九层。盘口处绘海水波浪纹,颈部绘蕉叶纹、串珠纹、如意纹,肩、腹部主题纹饰绘缠枝莲,中间海水波浪纹相隔,胫部绘仰莲瓣纹,圈足外绘折枝和如意纹等。

清乾隆青花勾莲纹双耳瓶青花色泽艳丽,釉面莹润清亮,器型高大,造型规整。图案布局合理,画工流畅,纹饰虽饱满却不失层次分明;造型、纹饰、图案布局均是典型的乾隆青花瓷器风格。

乾隆时期青花瓷的鉴赏


乾隆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制瓷业的发展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乾隆青花在继承了雍正时期的仿古之风的同时又兼具了本朝工细新巧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乾隆时期青花瓷的鉴赏知识。

首先,我们来说说器型。乾隆青花的造型端庄规整,比例适宜,制作工艺水平极高。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新奇的器型,精细灵巧而且工艺精湛,是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其次,我们来说一下胎体。乾隆青花瓷胎的胎质极其精细,胎骨洁白,在足际接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的一圈小锯齿痕迹。器足圆滑,足脊多成泥鳅背状。而之后的一些仿制品多事整齐,机器工艺明显。

再者,釉面。乾隆青花的釉呈青色,且釉面光滑、肥腴。青花色调在不同时期虽有所不同,但还是以稳定的正蓝色居多。现代仿制品的青花呈稀薄浅淡,缺少真品的深沉,另外,真品青花浓处可见的黑色斑点仿品是没有的。

最后,我们说说纹饰。乾隆青花纹饰繁缛华丽,内容丰富,多以福、禄、寿等寓意的画面和歌功颂德的题材为主。纹饰线条娴熟流畅。

清朝的瓷器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集大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瓷器也是收藏品市场上的珍品,因而,后期的高仿瓷器制品也颇多。所以,收藏品爱好者在收藏时一定要注意辨别真伪。(石墨)

乾隆青花瓷器的鉴定及鉴定要素


一、从技术视点看

1、外型规整,份额适合,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美丽,但仍比嘉、道期间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美。前期器型和雍正时相同适可而止,后期则显呆滞。尔后各朝的外型个性,除嘉庆初尚能遵循乾隆款式,余者皆为顺次递减,日薄西山。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乾隆青花瓷质前期与雍正根本相同,胎质皎白细润,晚期略显差劲,官窑与民窑无多大差异。釉面仍以青白色为主,匀净光润,也有呈粉白色的釉面,民窑中多见。微度的波涛釉偶有呈现。浆胎青花康、雍、乾三朝均有。浆胎是指明、清两代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胎体轻浮、色如米浆的一种瓷胎。康、雍、乾浆胎青花自成一体。康熙时胎体微泛土黄色,釉面多为粉白或浆白色,有细碎纹片,纹饰较通常青花细腻,底款"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或秋叶等图记款识。雍正、乾隆时浆胎青花胎釉与康熙无大不同,少数有釉面不太平坦的,青花纹饰则渐趋规则图画化。清晚期多仿康熙浆胎青花,但胎质粗松,呈灰白色,釉面多有杂质斑驳,似感硬度不如真物而欠莹润。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体现,但以安稳的纯粹兰色居多。前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彩均沉着,纹饰明晰。 乾隆青花呈色安稳,前期与雍正时无甚差异,常有晕散出廓的表象,中期则构成正蓝呈色明快的个性,晚期则呈色略显青灰。民窑中落斋堂款的,无论技术或青花呈色,均可与官窑比美。

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书印章款,单个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书印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6、制造技术水平极高、精巧、秀美、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稀有。

7,乾隆青花六字款有显着的针眼感,青料有些仿拂针刺相同。

8,乾隆青花釉面大多有橘皮纹。

二、从纹饰视点看

1,乾隆青花通常在果实,叶瓣部位用点青法上色,深浅层次不同明显。

2,乾隆青花云纹大多选用勾边拔白绘法,葡萄叶则选用勾边填色拔白绘法。

3,乾隆青花的松树大多为挺立挺拔的巨松,而且针状叶十分棉密,很少象康雍青花那样的片叶矮松。

4,乾隆青花中的鹤,大多为休息松枝或散步松下的懒鹤。

5,乾隆青花中的鱼尾巴很少开叉,象一块梯形木板,木板后边吊两根尾线。

6,乾隆青花中的鹿纹,大多在身上留有白点斑,仿拂梅花似的。

乾隆青花瓷器的鉴定要点及价格


一.从技术视点看:

1、外型规整,比例适合,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美丽,但仍比嘉、道期间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巧。前期器型和雍正时相同恰到好处,后期则显板滞。尔后各朝的外型个性,除嘉庆初尚能遵循乾隆款式,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日薄西山。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乾隆青花瓷质前期与雍正根本相同,胎质皎白细润,晚期略显差劲,官窑与民窑无多大差异。釉面仍以青白色为主,匀净光润,也有呈粉白色的釉面,民窑中多见。微度的波涛釉偶有出现。浆胎青花康、雍、乾三朝均有。浆胎是指明、清两代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胎体轻薄、色如米浆的一种瓷胎。康、雍、乾浆胎青花自成一体。康熙时胎体微泛土黄色,釉面多为粉白或浆白色,有细碎纹片,纹饰较通常青花细腻,底款"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或秋叶等图记款识。雍正、乾隆时浆胎青花胎釉与康熙无大不同,少量有釉面不太平坦的,青花纹饰则渐趋规则图画化。清晚期多仿康熙浆胎青花,但胎质粗松,呈灰白色,釉面多有杂质斑驳,似感硬度不如真物而欠莹润。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体现,但以安稳的纯粹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彩均冷静,纹饰明晰。乾隆青花呈色安稳,前期与雍正时无甚差异,常有晕散出廓的表象,中期则形成正蓝呈色明快的个性,晚期则呈色略显青灰。民窑中落斋堂款的,无论技术或青花呈色,均可与官窑比美。

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书印章款,单个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书印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6、制造技术水平极高、精巧、秀美、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稀有。

7,乾隆青花六字款有显着的针眼感,青料部分仿拂针刺相同.

8,乾隆青花釉面大多有橘皮纹.

二.从纹饰视点看:

1,乾隆青花往往在果实,叶瓣部位用点青法上色,深浅层次不同明显.

2,乾隆青花云纹大多选用勾边拔白绘法,葡萄叶则选用勾边填色拔白绘法.

3,乾隆青花的松树大多为挺立挺拔的巨松,而且针状叶十分棉密,很少象康雍青花那样的片叶矮松.

4,乾隆青花中的鹤,大多为栖息松枝或漫步松下的懒鹤.

5,乾隆青花中的鱼尾巴很少开叉,象一块梯形木板,木板后边吊两根尾线.

6,乾隆青花中的鹿纹,大多在身上留有白点斑,仿拂梅花似的.

一件乾隆期间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

该梅瓶烧造于乾隆前期,是乾隆青花梅瓶重要而珍罕的代表。器物上的应龙制作精巧,将帝王的威武与奥秘庄重的形象隐喻化地出现,生动地展现了众多海洋与神龙共生的物华诗境。

据介绍,这尊梅瓶一出场即遭到买家火热追捧,以3500万元起拍后,通过近20分钟比赛,终究以85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总成交价到达9775万元。

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曾拍出2.078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67亿元);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清乾隆葫芦扁瓶也拍出1.0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615万元)的高价。

此间分析人士以为,虽然现在拍卖商场受经济等许多要素影响而有所调整,但品相无缺且珍稀的拍品,仍会遭到商场追捧,拍出破纪录高价并不意外。

略谈乾隆官窑青花瓷


青花瓷是用钴料在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图案。清代是青花瓷走向衰落的一个时代,只是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在工艺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一次回光返照,乾隆以后几乎不见精品,之后再也没有辉煌过。下面介绍一下乾隆青花瓷的基本特点。

(1)在造型上,乾隆官窑造型规范,制作精细,整器线条古拙,无柔和感,大件器物不变形,厚薄均匀,工整;胎制较粗,做工精致;底足打磨后呈泥鳅背状,手感滑润;器形无所不包,大到桌子,小到掌中玩物小鸟食灌应有尽有,多仿明宣德,且不留款,如果见到一件无款宣德青花瓷器,很有可能为乾隆时所仿制;清代青花瓷造型因循守旧,如盘、碗、樽等许多器物,从康熙到宣统,款式、尺寸都从未改变过;乾隆青花瓷也是这样,《钦定皇朝礼器图式》“盛大花瓷碗,口径一尺一寸七,高五寸三分……”凡是不符合钦定尺寸的青花瓷,就要考虑是否伪器,鉴定时应特别注意。

(2)在青料上,乾隆官窑用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鲜翠,分不清浓淡层次,多仿宣德,人为的在青花中点染铁锈状黑斑,与宣德青花中的铁锈斑相比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以品种取胜,可谓百花齐放,其种类大致有青花矾红彩、外豆青里青花、外酱色釉里青花、哥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淡描青花填绿彩为乾隆首创。

(3)在纹饰上,乾隆官窑仍有明代遗风,内容繁杂,勾染并用,线条挺直,生硬,画笔工整;纹样守旧,拘谨,呆板,缺乏生气;在器物上画的很满,部分仿成化,布局疏朗;其纹饰内容主要有缠枝、折枝水果,云龙纹,山水,人物,花卉以及各类吉祥图案,如三星图、百子图、荣升、福寿、百福、麒麟送子等;另外,乾隆喜欢将自己的诗词烧制于青花瓷上,为乾隆青花瓷在纹饰上的重要特征。

(4)在落款上,乾隆多伪托款,亦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所仿明款得心应手,真伪难辨,但与明款相比显得软弱无力,拘谨,不及明款豪放,多用铁线篆写成,字迹工整纤细,娟秀无力,为馆阁体;帝王年号款较少,为“大清乾隆制”,书款规范,极少草篆。

乾隆青花瓷碗辨伪要诀


清廷入关后,经过10余年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使得经济迅速复苏,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清代制瓷业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这个名字更是与瓷器联系到了一起,继续成为中国的瓷业中心,代表着中国古瓷器的最高烧制水平。至康雍乾时期,清代的制瓷业发展已至鼎盛,从种类上看,清代瓷器各色品种齐头并进,创造了许多瓷器新品。但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烧制水平上看,清代瓷业还是以青花瓷为主,在烧造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目前,市场上青花伪瓷比较多,本文就着重谈论一下乾隆时期青花瓷碗的特点,以供参考。

从造型上看,乾隆时期的青花碗比较规范,制作精细,线条古拙。大件器物厚薄均匀,底足打磨后呈泥鳅背状,底较大,器形以敞口深腹碗最多。青花碗也多有仿宣德器,但不留款,如果见到一件无款宣德青花碗,那就很有可能是乾隆时期仿制的。另外,从青花碗的大小上看,乾隆青花碗的大小有一个大致的规范,如《钦定皇朝礼器图式》中所述“盛大花瓷碗,口径一尺一寸七,高五寸三分等”。而这一规定从康熙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看来在清代御窑烧制的青花碗的确在大小上有相应的规定。不过,民间青花碗的造型较为多样化,完全符合这个规定的碗不多,而且碗的大小也不一,商业用的青花碗,其腹部较浅,目的是为了少盛一些饭食,这样利润会大一些。

从青料上看,乾隆青花碗多用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鲜翠、艳丽,分不清浓淡层次,多仿宣德,人为地在青花中点染铁锈状黑斑,与宣德青花中的铁锈斑相比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均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的碗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乾隆青花瓷以品种取胜,可谓百花齐放,其种类大致有青花矾红彩、外豆青里青花、外酱色釉里青花、哥釉青花、豆青釉青花,其中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淡描青花填绿彩为乾隆首创。

从纹饰上看,乾隆青花碗仍有明代遗风,内容繁杂,勾染并用,线条流畅,画笔工整,纹样守旧,缺乏生气,在器物上画得很满,部分仿成化则布局疏朗,其纹饰内容主要有缠枝、折枝水果、云龙纹、山水、人物、花卉以及各类吉祥图案等。另外,乾隆喜欢将自己的诗词烧制于青花瓷上,是乾隆青花碗在纹饰上的一个重要特征。乾隆青花碗上还很喜欢用梵文作纹饰,一般都装饰在青花碗的外壁上。

从落款上看,乾隆青花碗的官窑款为“大清乾隆年制”,分篆书和楷书两种写法,书写规范,很少草率,线条相当的流畅,应为书法功底深厚之人所书。民间也多有仿制,但从字迹模糊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另外,乾隆青花碗的款识还多伪托款,亦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款,所仿明代款识得心应手,真伪难辨,但与明代款识相比显得软弱无力、拘谨,不及明代款识豪放,多用铁线篆写而成,写迹工整、纤细,娟秀无力,多为馆阁体。

唐青花瓷器


唐青花被认为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青花瓷,打破了青花瓷器起于元代的说法,但是唐青花并非真正的青花瓷。唐青花极有可能是与同期的唐三彩一样,采用先烧制出素坯,再施釉重新入窑烧制的二次烧造方法。

唐青花的陶瓷特点

唐青花的胎体是由较细腻的黏土制成,多呈米灰色或浅黄白色,烧结不很致密,略显疏松,吸红。釉呈青灰色或浅黄白色,略显乳浊,釉层较薄,釉面布满细小开片,胎、釉之间施有化妆土,化妆土与釉烧结不很紧密,容易出现剥釉。青花发色浓艳,蓝中泛紫色,晕散效果不甚明显,纹饰着色较浓处呈深蓝色,没有黑色铁锈斑点,所用钴料为高铁低锰类,来源于当时的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唐青花的施彩工艺方法是,先在胎体表面施一层透明釉,然后用钴料在釉面上描绘纹饰图案,最后在纹饰图案上再覆盖一层透明釉;青花纹饰图案是在上下两层釉之间,属于釉中彩而非釉下彩。

最早发现唐代青花瓷为1970年代,在对江苏扬州唐城遗址的发掘中陆续出土了唐青花残器(片),解决了“青花瓷”最早是在唐朝还是宋朝出现的争论。以后在杭州、洛阳也陆续发现唐代青花瓷,但多为小件或残片。1980年代初期,考古专家专门对在扬州出土的唐代青花进行分析,推断扬州城出土的青花很可能是巩义唐代窑烧制的。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巩义市黄冶村大片耕地和民宅下发现唐代的青花瓷片和接近于青花的蓝彩白瓷。当今,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唐代青花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鱼藻纹罐。1999年,在印尼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出土了4件唐青花瓷和大量的白釉绿彩器,这些器物产自何处,引起了中外陶瓷界的兴趣。随后,有专家认为白釉绿彩是河北邢窑生产的,而此次发掘,专家认为巩义黄冶窑不仅生产唐三彩,同时也生产唐青花瓷和白釉绿彩。

唐青花瓷器文物

唐代的巩县窑就开始使用含有钴的蓝釉彩来装饰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还不成熟,而且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还一度中断。中国的青花瓷在唐宋开始萌芽,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国际上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得到了来自于波斯的优良青花料苏麻离青,中国的青花瓷器才开始成熟并被规模生产出来,到元代青花瓷达烧造技艺到了巅峰。

什么是青花瓷器中的反青花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知名的釉色品种,在元朝时期达到青花瓷的鼎盛时期,但是青花瓷也有进口釉和国产釉料,其中有一种反青花风格的瓷器,你知道什么叫反青花吗?

“反青花”叫“青花留白”,这样大家更容易理解它属于青花瓷一脉相承的,它的烧造技术与普通的青花瓷,也是用钴蓝料在釉下的瓷胎上描绘,只不过是把普通青花留白处理的地方,全部拿钴蓝料涂上,把普通青花着重描绘的地方留白处理,留白中个别局部再用钴蓝料描绘,使瓷器上的图案更加淡雅脱俗,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反青花工艺也在元代青花瓷鼎盛时期就出现了,反青花瓷器绘制工艺对画工的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提前就设计好细节。有的是在局部绘制,有的整体都是用反青花的方法绘制。

反青花青地白花的纹饰的三种画法

反青花装饰第一种是用细线勾勒纹饰,纹饰外用青料涂抹,形成青地白花。这种装饰方法以暗衬明,深沉中见亮丽。

第二种是用细线勾勒纹饰,纹饰外以细密线条勾勒海水纹或花卉纹,常用于器腹的开光或器肩的云头中。例如江西高安出土的青花牡丹纹梅瓶,云肩内莲花纹用细线勾勒,纹饰外绘稠密的海水纹。和青料涂地相比,这种方法深沉中透空灵。

绘画装饰:以瓶盖花苞钮尖为中心,青花绘花苞脉弧线,外壁绘覆莲纹一周,莲瓣内填云头托垂珠纹。梅瓶主要纹饰大致分三段,腹部为主体纹饰绘缠枝牡丹纹一周;肩部绘四如意云肩纹,内以海水纹地、蓝地白花荷叶及荷花纹为饰,云肩纹间以折枝灵芝纹;胫部仰莲纹一周,莲瓣内填绘变形花头及垂珠纹。段与段之间,分别用卷草、菱形纹、弦纹、双弦纹相间。该梅瓶主次纹饰多达十层。

元 青花云肩牡丹纹带盖梅瓶

第三种是模印纹饰后青花涂地,类似于第一种反青花绘画方式,这种方法在西亚青花瓷器中尚可见到。

反青花瓷器也比较浪费彩料,中国钴料本来就少,这就使得反青花成本又增加很多。所以反青花器物的产量与普通青花瓷器相比,要稀有珍贵的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