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瓷器拍出4492万天价

青花六方瓶以449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瓷器拍卖价世界纪录

苏富比春季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日前在香港举行,其中一件青花六方套瓶以449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瓷器拍卖价的世界纪录。

另一件清朝康熙年间御制的铜胎画琺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则以197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御制铜胎画琺琅器的拍卖纪录。

该拍卖会成交总额近2.6亿港元,是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的历年最高成交额。

拍出天价的内青花六方套瓶,造于清朝乾隆二年间。其瓶面青釉无瑕疵,更瓶中有瓶,镂空的外瓶之内藏有一个仿明式青花樽。迄今为止,所知存世的类似瓷器仅4件,3件都由苏富比拍卖,另一件与此次拍卖的套瓶一模一样,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在此次拍卖会上,一位英国收藏家经过多轮竞拍,以4000万港元收货入囊,另加492万港元佣金,刷新了拍卖清朝瓷器的世界纪录。此前的纪录是在去年苏富比拍卖会上所创下的4150万港元。

21年前,这件瓷器在纽约一个拍卖会上被一名亚洲私人收藏家投得,当时的成交价约60万港元。苏富比中国艺术部专家仇国士表示,这件青花瓶在20年间身价飙升,与收藏家品味由明瓷转为清瓷有很大关系。新华社

上图:“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5月2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港币4492万元成交,创清朝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新华社发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雍正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图碗拍卖了4600万天价


12月18日,北京保利2017秋拍上,一件清雍正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图碗现场以1000万元起拍,4000万元落槌,加佣金4600万元成交。

本品珐琅彩粉彩碗纹饰寄冬去春来天地双安之意。碗直口,弧腹,外壁曲线极为柔和、唯美,至底内收,承接圈足,底足修胎完美,其瓷胎画珐琅之质感有明显别于粉彩之效,底施白釉,正中青花双圈内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本品外壁通景式构图绘饰图案,画面疏朗恬淡,简洁凝练,其南天竺枝叶舒展,果实累累,水仙芬芳吐艳,花姿招展,枝条上缀以花苞,盎然生机。石前一双在草丛中觅食的鹌鹑,瞠目尖喙,趾爪翎羽皆刻画细致入微,毫发毕现。

两鹌鹑一俯一仰,静中寓动,鲜明地表达了该画的主题,巧妙的构图既不显得迫塞,亦不空虚,创造了一个不被惊扰的安逸的小世界。且成双出现的景物,鹌鹑寓意安居乐业,多有祝福父子、夫妇、弟兄、君臣双安之意。

雍正时期作为清朝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的瓷器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以隽秀尔雅的制瓷风格著称于世,这件4600万天价拍出的「平安春信」图碗又再次向世人证明了雍正瓷器极高的艺术价值。国家宝藏节目中,也谈到了雍正瓷的“雅”

雍正瓷的秀雅其实跟皇帝的个人审美息息相关,雍正皇帝,登基后就一直忙于政务,唯有在艺术文玩才能寄托清闲,所以对他最爱的陶瓷尤为关注,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

元青花为何拍出天价?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元青花“锦香亭图”罐

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英国佳士得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号,从而震撼了国内学术界、艺术品收藏界和投资市场,至今仍是研究和爱好中国瓷器者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元青花的艺术、科学、历史价值很高,尤其是商业价值,多年来一直屡攀新高,始终受到国内外艺术品投资收藏家和爱好瓷器人们的青睐与追逐。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同样的一件元青花“锦香亭图”罐,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万人民币的高价。该罐上所绘场景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王仲文杂剧《孟月梅写恨锦香亭》,表现了唐玄宗时期才子佳人陈圭与孟月梅曲折的爱情故事,此两罐是稀世珍品——元朝人物故事青花罐八件中的两件。两罐绘画中的主题人物故事虽不一样,但器物的高度、直径等却大致相同。颈部、肩部也都分别绘上了相似纹饰。只可惜“锦香亭图”罐的罐口有了修补,其价值便大大低于“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纹饰大多为牡丹、竹梅,龙纹、莲纹、花鸟等,因此,青花瓷器上历史人物故事的出现,就显得更为珍贵。

我国虽早在唐代就已经烧制青花瓷,但成熟的青花瓷器诞生在元代。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开始大量生产青花瓷器,而且质量很高。青花瓷器从此成为景德镇窑乃至整个中国瓷器生产中的最主要产品,被人们誉之为“国瓷”。同时,元朝还在景德镇设立了全国唯一一所管理陶瓷机构——浮梁磁局。但由于所存资料和器物有限,因此,我们对于元青花的研究和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人们常说的元青花主要是指元代晚期(1341——1368)的至正青花,至正青花是元青花的杰出代表,但并不能涵盖整个元代青花瓷器。元青花的存世量少,主要与多年来的征战,以及明初统治者野蛮焚毁元代器物有关。

元代前前后后还不到一百年,作为一个王朝,它虽然短暂,但元青花却是我国瓷器中璀璨夺目的一颗珍珠。有趣的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如明、清直至民国,仿元青花瓷器几乎没有,因为元青花瓷器当时资料和器物都很缺乏,况且看到的元青花瓷器上也很少书写纪年款识。因此,在元末明初青花瓷器的断代界限上,也每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了明朝永乐、宣德时期,又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峰之一,后人中爱好者和牟利者都很关注明朝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却忽略了元青花才是真正一座尚未开发的宝藏。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仿元青花瓷器才出现。

元青花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大量销往海外的中东地区。它的器型以大件为主,如大盘、大罐、梅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长颈瓶、高足碗等。而盘、碗、杯、小罐等小件器则多行销到东南亚一带。在当今世界上,元青花收藏最多的是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和伊朗国立考古博物馆。此外,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亚的日本,以及西亚、非洲、欧洲、北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发现与出土了元青花瓷器。

越窑青瓷大洋彼岸拍出天价


最近,在美国举办的一个中国古代瓷器拍卖会上,一只长20厘米、高10厘米的西晋时期出土的越窑青瓷连体狮形器拍出1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这引起绍兴古玩界的震动,一个小小的青瓷,为何能拍出如此天价?为此,记者走访了浙江越窑青瓷研究会的张先生和越窑青瓷的收藏者郑先生。

越窑青瓷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历史和文化艺术背景。据省越窑研究会会员张先生介绍,绍兴陶瓷,历史悠久,名窑迭出。早在7000年前,越族先民已学会烧造陶器。从绍兴马鞍、仙人山遗址发掘大量陶器制品证实,新石器时代晚期,绍兴地区已能广泛烧制质量较高的陶器。晚商至东周时期,绍兴陶里、富盛一带开始生产原始青瓷。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进入鼎盛时期——当年越国京都东郊吼山建有专门烧造原始青瓷的窑址。

越窑青瓷的收藏者郑先生,经过多年的努力,收藏了鸡头壶、虎子、蛙形水盂等典型的越窑青瓷。问及越窑青瓷,他侃侃而谈。在历史上,越瓷享有崇高的声誉,颂扬的诗篇不计其数。《茶经》以“类玉”、“类冰”作比喻,赞美越瓷品质之高雅,并把越窑列为全国名窑之首;诗人陆龟蒙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诗句形容越窑色泽之优美。东瀛国日本对越瓷也倍加赞赏,作诗称道越瓷“亮地鉴毛发,莹澈犹明铛”。可见越瓷深受人们喜爱的盛况。

目前,真正品相完整的古代越窑瓷存世不多,特别是越窑青瓷中的官窑产品,像当年专供皇宫贵族使用的秘色瓷更是稀罕之物,而且制作秘色瓷的工艺今已基本失传。所以越窑青瓷在美国拍出天价就不足为奇了。

(沈标桐文并摄)

图为:鲁迅故里这家古玩店中的越窑青瓷碎片要卖到300至500元不等,可见其珍贵。

圆明园瓷器 乾隆蝴蝶瓶拍出五千多万


被推估是“孤品”的圆明园流出瓷器“清乾隆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昨日开拍,虽然看的人多,竞投的人少,但终因为有两位买家争持心头好,把成交价推高至五千三百多万元高出估价成交。

这件蝴蝶瓶为佳士得秋季“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拍卖部分中的拍品,该瓶曾是十九世纪英国享负盛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莫里森(AlfredMorrison)之放山居(FonthillHeirlooms)旧藏,事前估价四千五百万元,是今次秋拍的焦点之一。

传为圆明园流出“孤品”

昨日拍卖场内,站满了观战的人,但看的人多,实际参与竞投的人少。拍卖官以二千六百万元起价,然后每口价二百万元将价钱逐步攀升,但当叫价至四千万元时,只余下一位电话竞投者,与场内坐在前排的亚洲竞投者相争,两位买家态度都很审慎,每叫一口价都要考虑片刻,当场内竞投者叫至四千五百万元时,电话竞投者本已示意放弃,但在拍卖官临落槌前他再叫价四千六百万元,可是仍被现场的竞投者反叫四千七百万元,电话竞投者最终决定放弃,连佣金计,该蝴蝶瓶成交价为五千三百三十万元。

该蝴蝶瓶为粉红釉底,彩绘廿四只姿态各异的蝴蝶,据称该瓶是八国联军时,从圆明园流出,在传世乾隆御瓷中,该类花瓶未见先例,所以推估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被当赝品封存30年 清代古瓶拍出天价


据《中国日报》报道一名瑞士女收藏家30年来一直将一个青花瓷瓶当作“杂物”堆放在衣柜中,令她目瞪口呆的是,日前专家鉴定发现,这个瓷花瓶竟是产自18世纪中国清代的珍贵古董,并拍出了280万英镑(约4200万人民币)的天价,一举创下清代文物最高拍卖纪录。

据英国媒体11月8日报道,这只被拍出天价的中国文物是一个蓝白色相间的青花瓷瓶,它大约高46厘米,瓶身上绘有中国龙的图案。30年来,它一直被一名瑞士女私人收藏家当作“杂物”放在家中衣柜的最底层,瓶身上堆满灰尘。

不久前,该收藏家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一个古董展览会,她注意到有一件古董瓷瓶和她家中的那个很相似,便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伦敦索思比拍卖行的中国古董专家吉布森。专家鉴定后发现,这个瓷瓶是产自18世纪中国清代的珍贵古董,它的生产年份大约在1736年到1795年之间。由于上面的图案设计独一无二,它成为目前世界古董市场上最好的一种中国瓷瓶。

11月7日,索思比拍卖行举行拍卖会出售这只瓷瓶,7名竞拍者展开激烈竞争,最后以282.05万英镑的天价被一名伦敦艺术交易商买走。据报道,这一价格打破了此前中国清代文物250.0314万英镑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鸡缸杯拍出天价 鸡公碗流落谁家


一只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日前在香港拍卖会上竟然拍出了2.8124亿港元的天价,引来了社会各界关注。河源市众多市民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这只画有公鸡的天价鸡缸杯时,都感觉“好眼熟”,和平县多位读者告诉记者:“我们客家人的村庄以前许多家庭都有使用鸡公碗,还有专门的村庄制作”。

近日,记者赴河源和平县大坝镇鹅塘村和与之相邻的石井村,先后找到这两个当年大量制作鸡公碗的村庄,然而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当地已经有10多年不再生产“鸡公碗”了,只留下了另一种“皮钵”的制作。

讲述:鸡公碗仍在使用

记者近日在和平县大坝镇鹅塘村、石井村看到,当地村民家中目前仍在使用这种口大底小的鸡公碗,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碗里画的“公鸡”,因“鸡”在客家话中与“吉”同音,所以有“吉祥”的意思。当地村民称,鹅塘、石井两个行政村在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都有生产这种鸡公碗,当时的零售价每只一角钱不等。

据大坝镇石井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振基介绍,他的祖父刘芋中和父亲刘启明都是村里有名的制陶师傅,据其祖辈口口相传,早在清朝顺治年间,该村与相邻的鹅塘村村民就开始大量生产鸡公碗、皮钵(有人也称“钵皮”)、泥鸡、水壶、汤匙等陶制品,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全村制陶业已达到鼎盛时期,2个村1000多户人家就有500多户村民参与手工制陶业的加工与生产,当年的制陶品主要以“鸡公碗”为主,刘振基称,从清代到现在,屈指算来,当地制陶业的历史迄今已有370年的历史了。

清代“鸡公碗”最远卖至东南亚

和平县大坝镇毗邻江西省,又有东江水路直达珠三角,刘振基称,大坝镇境内拥有丰富的优质白瓷土资源,可以在山上随意挖出白瓷土,加上当地水力资源丰富,这是当地制陶业古时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石井村与鹅塘村在清代鼎盛时期曾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刘振基告诉记者,要烧制成一件皮钵、鸡公碗等陶器成品,需依次进行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上釉和烧窑等多道传统的制瓷工序,其中烧制鸡公碗还要画坯,而在制陶过程中,村民首先要将山上采挖到的白瓷泥用最原始的水车舂碎成粉,并在水池搅拌沉淀数天后取出泥浆晾干备用,之后将半干的瓷泥拌成泥团、揉成泥条、拍打泥坯,然后再在特制的石膏模具制成皮钵或鸡公碗,晾晒后再上釉并在瓷窑焙烧至成品出炉,一窑陶器从制作到成品出炉,需要半个多月甚至一个月时间。

大坝镇鹅塘村村民谢石海、谢石明、谢石金、谢石雄、谢石伟等五兄弟是该村目前唯一一家生产皮钵的专业户,谢石雄告诉记者,村里烧制的鸡公碗,在清代期间就通过东江水路运输,将产品出口远销至东南亚。

现状

鸡公碗已停产 皮钵仍有市场

刘振基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现代制陶业的崛起和玻璃、塑料以及不锈钢等器皿大量冲击市场,大坝镇手工制陶业开始衰落,镇里的陶瓷厂也因管理不善而倒闭了,至1999年底,鸡公碗在当地停产并全面退出市场,只有皮钵这一制陶工艺在石井、鹅塘两个行政村4户村民家中“坚守”下来。

刘振基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鸡公碗这种朴素的民俗餐具现已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人收藏鸡公碗更多的是为了怀旧。

“不过,好在皮钵这一制陶手工艺还有多户村民坚守下来,”刘振基告诉记者,由于皮钵可以用来蒸饭、蒸汤,而且用皮钵蒸出来的米饭、猪肉汤,其口感清甜香醇,如今在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以及赣南、梅州、河源等客家地区仍大有市场,再加上皮钵的烧制温度比鸡公碗1000摄氏度以上的烧制温度低一半左右,一般的木柴、火炭都可以满足皮钵的煅烧需要,这也是村民能坚持制作皮钵的原因之一。

探索

将制陶作坊组合成旅游线路

“为让祖辈代代传承下来的皮钵手工艺制作技术不至于失传,大家都想将村里的制陶业与当地的旅游业结合起来,让传承了数百年家庭作坊式的制陶业再振雄风,”刘振基说,目前计划拟定方案,对石井村和鹅塘村的4户家庭式制陶作坊组合成一条旅游观光线路,将村里生产的泥鸡、皮钵、水壶等陶制品以及停产但仍有大量库存的鸡公碗,对外地游客进行展示和销售,以此带旺当地的手工制陶业的经济发展。

寻亲

鸡缸杯还有个“亲戚”?

明代成化年间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被拍出上亿元天价,近日引来河源各地网友的热议,一些眼尖的网友看到瓷器上那标志性的大公鸡时,不觉异口同声地惊呼,这只鸡缸杯的外形怎么与咱们和平县大坝镇的鸡公碗如此相似?

一名河源网友告诉记者,每逢村里聚会,村民都会在祠堂里沿用公家之前集体购买的“鸡公碗”装盛饭菜,用来招待亲朋好友或远方的客人。

释疑

“杯”“碗”存天壤之别

据河源市民间收藏家蒋鸿介绍,鸡公碗和鸡缸杯两者的收藏价值各异,鸡公碗工艺粗犷,民间存量较大,目前还没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是瓷器里的“名品”,工艺精细,民间存量稀少,现存于世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只有19只,其中4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其余均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绝大多数收藏家都梦想着拥有一件鸡缸杯。蒋鸿称,鸡缸杯的数量越少,其市面价格就会越高,所以它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景德镇建国瓷80万起 拍出105万高价


《猫趣》

近日,在徐东古玩城举行的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珍品专题竞卖会上,一件建国初期瓷器作品《猫趣》拍出105万的最高价。

这是景德镇珍品瓷器首次批量登陆江城,共有69件陶瓷艺术珍品参与竞拍,流拍作品8件,总拍卖金额高达700万元。《猫趣》作者为我国首批美术大师章鉴,以陶瓷肖像艺术闻名遐迩,作品开创了独特的陶瓷写真艺术风格。记者在现场看到,80万元的起拍价被几位竞拍者多次追加至105万元成交。

竞拍得手的何女士说,她预期价格是80万左右,没想到大家的竞拍热情如此高。“建国瓷升值空间大,这件藏品显示了大师的深厚艺术功底,多了20万也值了。”

不过,整个拍卖会上,多人竞价的场面并不多见,多数作品以底价成交。展出时倍受关注的程门作品《浅绛彩通景山水镶器发口方瓶》,以及已故“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的《粉彩花鸟笔筒》,最后分别以底价10万和30万成交。

北宋汝瓷拍出2亿港元天价 刷新纪录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4月4日,香港苏富比春拍结束为期五天的拍卖,也在最后一天以2.0786亿港元天价拍出此次春拍的重点拍品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不过,较之于瓷器板块的好消息来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所回落,不容乐观。

稀有汝瓷亮相,刷新宋瓷纪录

3月31日开始香港苏富比春拍举槌。昨日(4日)上午举行的“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专场拍卖上,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上拍让公众再次见识到藏家对精品的追捧。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是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上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此次拍卖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由于现存汝瓷极为罕见,除本品外,仅有六件属于私人收藏,因此该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一亮相,便引起现场激烈竞投。8位竞标者相持15分钟,拍卖由第一口价4000万港元开始,经过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成交,并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指出,此次汝瓷的高价成交在目前相对平淡的瓷器市场中是个孤立事件,其他东西并不见得会跟着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朝瓷器拍出4492万天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朝瓷器拍出4492万天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朝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