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0万港元!元青花扁壺刷新中国瓷器世界纪

维持了三年的中国瓷器第一高价──2000年10月29日香港苏富比秋拍以4404万港元拍出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竟然在“毫无预警”的情況下被刷新了。日前,纽约Doyle拍卖行,推出了“F·戈登·默瑞尔(GORDONMORRILLCOLLECTION)集藏中国贸易瓷及元明清瓷”专拍,其中编号74的元“青花四系海水云龙纹扁壶”(预估价50万~75万美元),虽然拍前也引起瞩目,但因为此件扁壶“品相”稍弱,谁也没想到能有超乎常情的表现———在伦敦大古董商Eskenazi与伦敦著名藏家JosephHotung的相互较劲下,竟然飙出比预估价高出11倍有余的583.15万美元,约合港币4550万元,最终被Hotung折桂,以“黑马”之姿破了中国瓷器第一高价的纪录。地位无可撼动此次拍卖,再次证明了中国文物市场不论“物”与“人”都是卧虎藏龙,除了苏富比、佳士得两块金字招牌理所当然应该出现顶级名物创造天价外,也不可忽视任何一家拍卖公司的潜能:2002年11月伦敦秋拍上Bonhams拍卖公司推出的“卡立夫集藏(TheCunliffeCollection)中国瓷器玉器专拍”,总成交金额竟然大幅领先伦敦苏富比、佳士得,相距不到一年Doyle再创拍市惊奇,由此可见中国文物在全世界艺术市场的底蕴!其次,老古董商眼中最为珍贵的“早期青花瓷(EarlyBlue)”的价格由此件元青花扁壶再创新高,再次证明了属于中国青花器烧制关键期的元代名物,不论品相如何,其工艺技术和美术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元代国祚极短(1271~1368),在不及百年的历史中,却因创烧青花釉里红瓷器,而在中国陶瓷史上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元青花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中国,又因为精美富丽、工整明净,远超过当时西亚的青花,因而成为最受世界欢迎的贸易瓷,并回销至青花原产地西亚地区,进而大大影响了西亚青花的发展,元代青花瓷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两大故宫皆无重器元代典型成熟的青花瓷器,由于当时是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贸易商品,因此多数精品都散布于海外,再加上元代国祚短,元青花烧制的数量本就不多,更增添了“物以稀为贵”的庋藏因素。就连一直以中国瓷器收藏傲视全球的北京与台北故宫,馆藏中都缺少能与明、清精品同样等级的元代青花瓷器,这更说明了元代顶级青花瓷器的一物难求。据了解,目前中国收藏的最好的一件顶级元代青花瓷器是台湾藏家在1996年7月1日在香港苏富比采取私下投标方式,以1600.41万港元买入的元“青花如意云头与花瓣形开光海水缠枝花鸟纹八角广口梅瓶”(高48.2厘米)。再回头来看这次创新高价的元青花扁壶,这类器形更是稀有,也是中国青花瓷史中元代所独有的器型。元朝,是蒙古游牧民族以强势的武力所建立,游牧民族的生活本就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生活习俗上就与习于定居的民族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也明显地在日用器具上表现出来,元代瓷器中,最具有明显游牧生活痕迹的,就是“扁壶”。传世扁壶只有八件扁壶,器身呈扁长方形,上有筒形小口,卷唇,两侧圆肩上各有龙形或环形双系,有的在肩部和器身有“穿”以供穿带之用。由器型上看,扁壶与辽代的皮囊壶理论上存在一定的渊源,皮囊用以装酒浆和水,是游牧民族用皮革缝制便于携带的酒壶,而辽代瓷器中的皮囊壶,完全是参照皮囊的造型烧制;元代的扁壶则有所改进,即造型已经规范化,一般认为可能还受到西亚金属器皿造型的影响,功用也是便于旅者随身携带的酒壶。扁壶的传世品十分稀少,尤其元代青花瓷器扁壶目前所知仅有八件,除此次纽约DOYLE拍卖公司拍出的元“青花海水云龙纹扁壶”外,还有七件散布于海外,分别为:日本两件:一是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的元青花海水双龙戏珠纹扁壶,高38.9厘米;另一件是藏于日本松岗美术馆的一对元青花孔雀牡丹纹四系扁壶,高39.5厘米。土耳其一件:藏于土耳其托布卡比·萨莱宫殿博物馆的元青花海水云龙纹扁壶,高39.5厘米。此件品相较差,肩上四系皆已不存,壶口亦毁而镶以铜嘴。伊朗两件:一是藏于巴斯坦国家博物馆的元青花孔雀牡丹纹四系扁壶,高39.5厘米;另一件是藏于德黑兰考古博物馆的元青花凤凰唐草纹四系扁壶,高36.5厘米。英国一件:藏于英国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的元青花海水云龙纹四系扁壶,高36.8厘米。还有一件成对的扁壶,则是在20年前由我国台湾知名古董商张伟华为当时的大收藏家远东航空公司负责人胡侗青在香港购得,但胡侗青过世之后,此件名物至今仍下落不明,是所知八件传世元青花扁壶中,惟一成为“悬案”的一件。国宝重器留下的遗憾此次DOYLE拍卖元青花扁壶创下中国瓷器新高,除了惊奇之外,有着更多的遗憾。早期青花艺术性的瓷器史定位,似乎在中国所受到的重视远不如欧美,除了此件扁壶在竞价上全看两位英国古董商和收藏家较劲外,2002年10月30日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也出现一件元代重器,编号270的元“青花釉里红垂肩如意串珠开光式镂空花卉纹大罐”,此件品相状况不差、工艺技术高超的名件,由日本大古董商本五郎经手释出,采议价方式,据知底价应在4000万~4500万港元之间,而且最先是向中国台湾征询购藏意愿,虽有藏家感兴趣,但在价格上却有认定的差距;上拍之后,中国台湾与英国古董商皆在现场,互相观望谁欲出价,没想到竟以流标收场;最可惜的是,流标之后,此件名物立即被英国古董商Eskenazi在会后与释出者达成交易,省去了拍卖佣金并得到会后本就有的降价空间,此件名物因此被精明的英国古董商得手———时隔不到一年,元青花扁壶以不完美的品相竟创天价,再度为英国藏家夺得;两件在中国陶瓷史上不可或缺的重器,又流落异邦。更值得注意的是,此件元青花扁壶虽创下583.15万美元天价,但若以完整性和重要性而言,苏富比的元青花釉里红大罐似乎更胜一筹,当初中国港台古董圈有实力的买家过目时,有的还认为大罐不够漂亮,似乎仍以明、清官窑的品鉴角度作为购藏元青花器的标准,这就忽略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关键时期的重要地位,以致于失去了收藏重器的机会,对华人文物圈而言,令人扼腕。

相关推荐

浅说元青花


元代青花瓷,目前散见在海外的不多,内地博物馆的传世品也几同凤毛麟角,总数不足百件。

北京《艺术市场》介绍美国纽约拍卖一件元青花扁壶价达4700余万之巨。在国内,1999年夏,西安的马广彦教授为求元青花的一块碎片,售者索价以万计,使教授念念不忘。可见中外对元青花的贵重,到了何等程度!

元代统治中国97年,令人可憾的是元代雄浑的青花瓷,六百年来几乎淹灭无闻,一片空白。

1929年,英国霍布逊首次向世界公布,达维特基金会收藏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青花云龙象耳大瓶一件。此瓶高63.6厘米,上署:“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霍布逊的发现,直至二十余年后的五十年代初,美国波普博士以此“至正型”为标准,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伊朗阿别尔清真寺的藏品中,甄别出74件元青花瓷。

从青花料的色别,元代有进口与国产的区别,而明代自洪武、建文就未见进口料的使用,即洪武与前者至正、后者永乐、宣德的区别。元青花与永乐宣德青花,虽同是进口料,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元青花的进口料艳丽浓重,正视或侧视有泛紫带红的感觉。但在永乐宣德的进口“苏麻离”青中,是绝无元青花特征的。近代有称元青花进口料也作“苏麻离”青者,则尚无考证。

近年,景德镇的高手们用现代科技,制造了大量的仿元青花瓷,造型色泽几可乱真,一时鱼目混珠,充斥市场。其实,有仿明官窑成化斗彩而几使苏富比上当者,则此也不足为怪了。初涉元青花,如坠云雾,那是因为:

一、元青花瓷的胎浑重易仿。

二、毋需写款。写字本就难,就避开了难题(也见有题款大元至元年制的笑话)。

三、文字记载少,六百年来无史可嵇。

四、元青花图案纹饰粗犷,大写率意。

五、元青花也有国产料一种的存在,充斥市场的仿品大都浅淡灰暗。

六、仿元青花虽用进口料,但典雅浓亮仿不成。

总之元青花比永乐宣德青花凝重。画工率笔为之,其工细一路,亦无滞疑之弊,胎体浑重大气。有以明宣德画龙为威猛,然元青花之龙则风驰电掣,也不解这些工匠,来自何方高手?总之,元青花不论进口料与国产料,虽呈色有异,其画工风规一律。凡纤弱、软疲、停滞、顾前瞻后者,必假仿无疑!正是:元风如烈酒,明清为醇雅。辨得个中味,方可说真假。

饱满雄健的元青花 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为国人所识不过20年,却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三千宠爱在一身”,一件扁壶曾经拍出4700余万元人民币天价。1999年夏,专家马广彦教授为求一块碎片做研究,被索价万元,而在当时,古窑碎瓷数百元一片已属高价。马广彦至今念念不忘。

它就是元青花,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人们把青花瓷比作瓷器舞台的青衣,素雅高洁、蓝色纯净。这是一种用钴料在瓷胎上作画,盖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宛若一幅传统的水墨画。

“伊人”来自何方?唐、宋,还是元?我国瓷学一代宗师陈万里先生曾将其列为“中国瓷器史上十五大难题之一”。唯一可以定论的是,青花自元朝至正年间臻于成熟。

元青花的出现成为我国制瓷工艺划时代的事件,不仅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中国陶瓷学会副会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老先生告诉记者:“元青花最突出的特点是气势宏大、饱满雄健,从器物造型到装饰都有一种阳刚之美,其独特的品类、造型、纹饰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元瓷工艺从原料、制作、绘画到烧成的完美程度。”

“元青花大器有一种震撼力,景德镇陶瓷馆的专家第一次看到它时都被迫得往后退。”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欧阳世彬回忆道。

从缠枝牡丹、龙凤麒麟,到“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元青花可谓无所不画。李知宴先生认为,与后代青花瓷器相比,元青花的绘画笔法最令人震撼。它挥洒自如,有时锋芒太露、不究细节,一笔点化往往越出边线。尤其是人物,运笔急速,但求神似。但其沉着痛快、爽利劲健却为后世青花远远不及。

元青花另一奇为“纹饰繁密”,却繁而有序、层次清晰。“元代的画工在这类青花瓷上真是费尽心思。假如把一件元青花大盘上遍布的装饰花纹拿下来,重新组装后再贴上去,肯定做不到那么恰到好处”,李知宴先生说。

元青花的器型有多美?李知宴先生举玉壶春瓶为例:“那个瓶胆就像一滴摇摇欲坠的水滴,肩收得非常大气,仿佛铁线游丝顺势弯下,弹性、自然的线条,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你再看道光以后的玉壶春瓶,肩脖臃肿,毫无高雅端庄的气质。”

景德镇虽然成功烧制出元青花,但由于史籍缺载,又缺乏有明确纪年的实物佐证,600年多间,世人对它的认识与了解一片空白。中国到底有没有元青花?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这些历史之谜直到半个世纪前才刚刚揭开。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东方陶瓷》上率先披露了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瓶颈上用青花书了长达62字的题记。至正十一年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号之一。在元代以前,中国瓷器还没有形成书写纪年款识的惯例,这件青花瓷第一次向世人宣称,中国元代景德镇烧造过青花瓷器。

由于霍氏的报道过于简单,当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位博物馆馆长波普博士以这对带款青花瓷为标准器进行对照研究,得出一个令世界文博界震惊的消息:伊朗阿特别尔寺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皇宫托普卡比博物馆秘藏着上百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元代青花瓷精品,正名曰“至正型”器。波普这本32开的黑白图集,一举改写了世界陶瓷史。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英国、日本也先后出版了土耳其所藏中国瓷器著作。

已故的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曾说:“亲自到土耳其考察中国早期青花瓷,对中国陶瓷史至关重要,我的老师陈万里老先生曾怀有这样的梦想,对此我也朝思暮想。”冯先铭最终没能实现夙愿。

社会科学报社长兼总编辑,赴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考察的专家之一许明告诉记者:“那些元青花都是土耳其国宝,赴托普卡比之路漫其修远。从1992年到2000年,在土耳其三任驻华大使的努力下,特别是当时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土耳其后,为增进双方的文化交流,土耳其才将考察提上日程。”

2001年3月底,在土耳其总理特批下,托普卡比博物馆迎来了费伯良、李辉柄、汪庆正、刘新园、许明等7位陶瓷专家。据说一连三天,大展厅旁的临时库房中,荷枪实弹的土耳其军警站立一旁,早已由其他秘藏地点转来的大批国宝被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打开。

这些藏品中元青花达40件,其器型硕大、通体满绘、色泽艳丽浓翠,堪称世界之最,为国内出土器罕见。中国专家们纷纷忘了不能上手的约定。追寻元青花大半辈子的老收藏家费伯良不胜感慨:“初看再看咽声细,一抚再抚赞不停。”

在艺术价值为世人所识后,这些曾经两三百元就可以从古玩市场淘到的元青花,紧接而来的就是经济价值的飙升。

80年代中期以后,元青花逐步为大陆私人收藏家青睐。到了90年代初期,元青花瓷器的热度在小圈子内不断上升。许明自述在京的20余年,“收藏界朋友均以收得一件元青花为荣、为珍宝。一件元青花高足杯,有冲(指修补过),私下转让也要10万、20万。”

世界首创玉瓷让岫玉30万吨废料变废为宝


沈阳6月4日电日前,由中国岫玉研究所和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研究试验,终于开发出了一种具有玉石自然特性的专利产品玉质陶瓷———玉瓷。此项专利,不仅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是首创。彻底解决了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开采岫玉的废料和加工后边角余料问题,30余万吨岫玉废料变废为宝。据了解,过去岫玉每年开采的废料和加工后的边角余料高达5000多吨,历年的废料累计多达30万吨以上。由于没有合适用处,废料大都散落于山间地里,不仅浪费了土地、玉料资源,而且给环保造成了很大影响。为变废为宝,鞍山市岫岩多方组织人力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最近,由中国岫玉研究所和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研究试验,终于开发出了一种具有玉石自然特性的专利产品玉质陶瓷———玉瓷。玉瓷具有声如玉石,白里透绿,晶莹剔透、光润如玉等特点,硬度与天然玉相似,特别适合制作日用餐具和建筑装饰材料。它的出现,一举解决了岫玉废料问题。岫玉管理局一负责人对记者说:“长期困扰岫玉生产企业的废料问题,随着此项专利的研究成功,目前迎刃而解了,这给岫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据悉,目前鞍山拥有该项专利技术的一家企业,已经投资1200万元在岫岩建厂,专营玉瓷生产,年处理废料可达2000吨左右。随着玉的医疗保健、环保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绿色保健玉瓷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该厂以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的口号,把目光瞄准了北京的建筑用材料市场。(完)

清代官窑瓷器对世界的影响不如外销瓷


对于“中国陶瓷影响了世界”的说法,可能不会有任何人提出疑问。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评价极高。在西方,中国瓷器一度价抵黄金,被欧洲皇室贵族视若拱璧、竞相收藏。

可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提出,这些闻名世界的中国瓷器,究竟是官窑瓷还是外销瓷,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回答了。

官窑瓷器不会大量出口

中国古陶瓷专家胡雁溪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认为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仅是针对官窑的,实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更是中国古陶瓷收藏领域的一个严重的误解”。

事实上,1860年之前,欧洲皇室、上流社会收藏的中国瓷器就是清代(包括明代)的外销瓷。那些被他们所大量仿制的中国瓷器也是明清外销瓷。

胡雁溪说,中国的官窑瓷器过去根本不会大量出口。除了极少量赠给外国皇室或使节的礼品瓷,即使在中国国内,普通臣民也是见不到的。

中国官窑真正流传到西方去,包括日本人见到中国官窑,要到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烧毁圆明园以后。中国官窑瓷器大量流失到西方则更晚。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掠夺了大量中国皇家文物。民国以后,清室岁入不足,将很多瓷器抵押给银行,最后由银行进行拍卖。此外,内务府也曾进行过古董拍卖。加之内廷种种盗窃行为的发生,才造成了官窑瓷的大量外流。

可以说,20世纪初期之前,西方人甚至没见过多少中国官窑瓷。包括日本在内,西方社会对中国陶瓷的所有美誉其实都是针对通过贸易而来的中国外销瓷。

直到1710年之前,欧洲还制造不出真正的瓷器,只能从中国进口。在几个世纪中,包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都大量仿制过中国瓷器。他们仿制的样本也是中国外销瓷。

据胡雁溪介绍,各国仿中国外销瓷都有自己的特点,质量也不错。荷兰代尔夫特是其中仿制水平和名气都比较高的。仿制品种主要是青花和釉上彩。

这些西方仿品和真正的清代外销瓷在鉴别方面难度不大。因为烧造方式不同,仿制瓷器和中国外销瓷区分明显。前者的瓷胎、釉面颜色,尤其是纹饰方面也与后者有所差别。可以想象,国外的画师在瓷器上绘制中国画的时候,和从小就有深厚毛笔功力的中国画师,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清雍正粉彩仕女采桑图盘

清乾隆粉彩西厢故事图盘

高档外销瓷画工堪比官窑

“看瓷器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研究瓷器要研究它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胡雁溪特别提到,如果从瓷器上所反映的题材宽泛度、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反映的丰富信息来讲,官窑瓷是无法与外销瓷相比的。

虽然官窑瓷的精湛工艺众口皆碑,但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却很狭窄。官窑仅供皇家御用的特性,造成了它的局限性。养在深宫、基本上并不外传又使得它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极其有限。

清代外销瓷的影响力则是世界性的。这些外销瓷包含巨大的信息量,传达出的历史学术资料远比官窑多。通过它们,甚至能了解到当时人们的一些生活细节。

此外,“官窑除极少数像珐琅彩瓷和一些陈设瓷外,因有固定模式,往往不但某一纹饰在一朝是成批生产,而且同一种纹饰可能延续本朝十几代皇帝,几百年不变。而外销瓷是商品,必须不断更新求异,追随变换不休的不同国别、不同阶层、不同时尚、不同客户的需求,因此早有所谓‘岁无定样’的记载。即使保守地估计,清代外销瓷纹饰的多样性也会高于同期的官窑百倍之上。”

从工艺上看,清代外销瓷中有一些非常精美的高档瓷器。目前正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清代外销瓷展》中的《清雍正粉彩仕女采桑图盘》即是其中一件。胡雁溪认为,该盘绘图极其精美,众多仕女神形兼备,配景中的房舍器具、树石围栏无不精细入微,“画工的水平比官窑不差,完全就是一个很高明的画家的一幅画。”

记者手记:国外更重视清代外销瓷

胡雁溪致力于中国古陶瓷研究已近三十年,现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陶瓷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顾问。对于中国古陶瓷的痴迷,使他即使在生病期间,也没有放弃过对清代外销瓷的学术研究。

在记者采访他的过程中,胡雁溪谈得最多的是明清外销瓷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对于这些曾经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功臣”,直到现在都没有引起国内文博界的足够重视,胡雁溪觉得十分惋惜。

他告诉记者,在国外,很多博物馆都收藏有精美的清代外销瓷。国外对中国外销瓷的重视程度、研究的总体水平都比国内要高。“毕竟历史上,这是他们皇家、贵族使用过的。”

据胡雁溪介绍,国内还没有一家博物馆中的明清外销瓷数量超过千件。收藏中国外销瓷最多的广州博物馆,据2005年的统计,也不过700余件,故宫博物院只有不多的几百件。资料有限、交流有限使得人们不能对清代外销瓷有一个足够的认识。

还有人提出,中国外销瓷存世数量大,有100万件、甚至1000万件。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在收藏界自然就变得不值钱了。胡雁溪说,这种看法不是从学术性、艺术性出发,而是从市场出发,“不懂得它的文化含义。只知道拿钱衡量一个东西的价值。其实价格并不真正等于价值,几百万、几千万元一件的赝品,价格不可谓不高,又有什么价值?可喜的是清代外销瓷的价值正在不断被人们认知。”

清康熙青花欧洲加彩仕女图瓶

清光绪彩釉雕瓷四季花鸟纹方瓶(欧洲改为台灯)

链接:“中西合璧”瓷得到肯定

清代外销瓷内容丰富,有些外销瓷是“中西合璧”,中国外销瓷运到欧洲后再由当地工匠加上各种装饰。一些外销瓷被镶嵌上了贵金属,一些则在原有图案上加彩绘画。

胡雁溪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欧洲人为了使中国瓷器更适合当时欧洲人的欣赏口味,所做的一些改良。中国人比较喜欢淡雅色调,而欧洲人喜欢浓烈色彩。中国人绘画讲究意境,喜用抽象笔墨,欧洲人绘画则追求写实。不同的审美取向,使得欧洲人将运来的部分中国外销瓷进行了“加工”,绘制上他们感兴趣的图案。

比如,中国青花瓷运到欧洲后,有一段时间非常受到欢迎。但随着时尚的变化,欧洲人开始追求强烈的色彩。于是,有些青花瓷上就被当地人增画了许多内容,比如在空白处加画了彩色的菊花,加红、描金,营造金碧辉煌的效果等。

这种“中西合璧”的瓷器过去被认为是画蛇添足,但现在,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已经被当作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和结合”,被当成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给予肯定。“在一件瓷器上既能看到欧洲人的文化审美,又能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胡雁溪说,这没什么不好,对它们的收藏价值,人们的看法也和过去不一样了。

浩瀚的瓷砖世界


我们的家居建材领域里实在是博大精深,对于之前从未了解过的我们来说,如果在装修时,便会遇到各种不知所措所引起的纠结。面对一种产品,市面上就有非常多的种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选中符合自己所想的那一款呢?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关于瓷砖这个浩瀚的世界。

瓷砖实在是有很多的种类,小编都有些目不暇接了。按照瓷砖的工艺来看的话,大致是如下:

1、玻化砖:是一种强化的抛光砖,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可以达到全瓷化,是最硬的一种瓷砖。玻化砖的表面不需经过抛光处理,耐磨性能好,但缺点是容易渗脏,很容易会?入茶水等水渍并且无法进行复原。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厂家在玻化砖的表面做了抗污处理,但玻化砖的抗污性还是较釉面砖差很多。

2、抛光砖:是采用通体砖坯体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而成的,是通体砖的一种。抛光砖坚硬耐磨,表面光洁,但缺点是不耐脏,防滑性较差。所以一般不用于洗手间和厨房。

3、釉面砖:是在胚体表面经过加釉烧制而成的,是装修中最常见的瓷砖,其表面可以烧制各种花纹图案,美观实用。其优点是耐脏防污防渗透,可用于卫生间和厨房,因此釉面砖被广泛使用于墙面和地面装修。

4、通体砖:是一种表面不上釉,且正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的瓷质砖,防滑性和耐磨性好。多用于客厅、过道,很少用于墙面。

5、陶瓷锦砖:又名马赛克,规格较多,外形较薄且小,质地坚硬,耐磨防水,耐酸碱,抗压力强,色彩较为丰富。

6、仿古砖:源自欧洲的上釉砖。仿古指的是砖的效果,通常会将样式做旧营造出古典怀旧的氛围。仿古砖是由彩釉砖演化而来,与普通的釉面砖区别在于釉料的色彩上。其特点是防水防滑,耐磨抗腐蚀。

小编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不同的瓷砖,它们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呢。

1、地砖:按花色还可细分为玻化抛光砖、仿西班牙砖、釉面砖、防滑砖、渗花抛光砖等。

2、墙砖:按花色可细分为玻化墙砖、印花墙砖。

3、腰线砖:多为印花砖。腰线砖的规格一般为60mm×200mm。

小编想要提醒大家一点,对于家中防潮,或者卫浴间使用的瓷砖来说,瓷砖的吸水率是尤为重要的。

1、陶质:即陶瓷吸水率≥6%的产品,主要用于墙面装饰。

2、半陶半瓷:指陶瓷的吸水率≥3%而<6%的产品。

3、全瓷:指陶瓷的吸水率<3%的陶瓷产品,主要用于墙面和地面装饰。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