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日用瓷在呻吟

瓷都人祖祖辈辈靠瓷器生存发展,以至于有今天的瓷都景德镇。无可非议,瓷都还要发展、要前进,要建江南都市、经济重镇,仍然离不开陶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近些年来,我市的日用陶瓷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进言:要保持瓷都景德镇的地位不动摇,必须刻不容缓,下猛药整治当前日用瓷的现状,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日用瓷搞上去。那么,究竟现状如何呢?

一、汪洋大海式的陶瓷作坊遍地开花。据粗略统计,包括分散在市边缘地段及市郊的陶瓷作坊最多时超过4000个。这些作坊从一开始就是为“吃饭”而开办的。资金不足,产品档次低,生产经营行为完全由“小市场”(国内市场)而左右。原来的那种产品系列化、配套化的优势完全失去了。二、传统优势正在消亡。日用陶瓷中的青花,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瓷一直以传统优势而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一席地位。随着人民瓷厂、光明瓷厂、红旗瓷厂、建国瓷厂、艺术瓷厂的改制,这类产品除光明瓷厂的玲珑瓷尚保留很少一部分生产能力外,其他基本都退出了市场。现在要配上一套粉彩或青花梧桐或颜色釉的一般家庭用的且质量达到二级品的餐具都很困难。三、产品质量和档次下降。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是矿料原料和釉料及色料花纸质量的下降。二是烧成工艺的改变。比如原来的煤气隧道窑烧成,窑车的底层都有棚板垫底,目的是有利通火。现在为了增加烧成量,棚板全卸掉了。还有,一般的煤气隧道窑的设计烧成能力为每班15—16车,可现在一般都要烧到18车甚至更多。三是成型工艺的任意缩减。这主要是一些作坊老板为了节约劳动力成本随意砍掉固有的成型工序。四是对既定的产品器型标准任意改变。比如玉风瓷厂生产的“玉风杯”曾畅销国内市场。而一些私营作坊老板为了达到既不侵权又要仿冒之目的,就对“玉风杯”改头换面,使不伦不类的“玉风杯”充斥市场,败坏了瓷都的声誉。五是包装无标准,粗制滥造。

四、景瓷的“宏观管理”无所适从,行业管理出现真空。一家一户的陶瓷作坊老板谁也管不着,只要哪种品种能换到现钱就生产什么。现在我市日用瓷80%的能力都在生产中低档次的国内饭馆用的白瓷,谁也不去想,也不会去想搞什么出口单子,整个生产系统处于一种以“我”为主体的无序自由竞争状态。

上述状况带来的后果是市场萎缩,特别是出口一块,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单件瓷换汇率都明显下降。更令人遗憾的是,有外商来订货,也由于生产规模不行没人敢接。

有比较才有鉴别,不妨来看看外地产瓷区的情况。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陶瓷产区通过调整分化组合,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基本上走向了良性轨道。比如广东潮州生产的宾馆饭店用的白瓷系列是算早的,后来由于景德镇、河南、山西等一蜂而上挤占这块市场。于是,他们及时调整策略,一方面在新产品开发和档次上下功夫。现在他们生产的骨瓷和兰彩瓷正在抢夺高档酒店宾馆的市场。另一方面一些私营企业通过多年的原始积累,其生产规模已完全可以接受外商100万美元以上的订单。也就是说其体制已经到位,渠道已经疏通,资金已经具备。福建德化则抓住西洋工艺瓷这一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政府大力疏导支持并加强“宏观管理”,2002年该产瓷区陶瓷产值达45亿元,其中出口货值31亿元。该区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36家,陶瓷出口量去年占全国陶瓷出口总额的六分之一。美佳集团是该区最大的民营企业,经过10年创业,该企业已发展成为资产1.5亿元,员工近7000人,年产值5亿多元,年创汇5000万美元的外向型企业。

由此可见,重新整合日用瓷生产资源,找准定位,上批量,上规模,在创新和质量上下功夫,是景德镇日用陶瓷发展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关推荐

失传800年绞胎瓷在冀再现


失传近800年的陶瓷品种─绞胎艺术陶瓷近日在河北省易县研制成功。其研制者张保军介绍说,他将现代抽象设计融入到绞胎工艺中,使点、线、面、色彩、虚实及现代构成在绞胎中得以体现,使绞胎这一古老单调的陶瓷品种升华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出绞胎艺术创作的无限性。

据新华社石家庄3日电,张保军说,绞胎是唐代诞生的一种名贵的陶瓷品种,它是用红白两种泥料糅合在一起,拉坯形成,再入窑烧制而成,其花纹似木纹和旋转纹。任何一种陶瓷艺术均是在表面进行处理和装饰,而绞胎艺术则是在陶器还未形成之前,其创意图案已经设计存在于泥土之中。拉坯成形后的图案贯通于陶器的内外壁,工艺难度很大。绞胎的制作工艺于宋代“靖康之变”后失传,保存至今的绞胎文物只有数件,仅在北京故宫和上海、陕西有保存。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组织力量研制开发这一工艺,都未获成功。

张保军1986年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开始了绞胎工艺的研制。他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认真分析总结了前人失败的原因。他认为,绞胎是古代了不起的发明,仅靠恢复和仿制传统的几个绞胎品种绝没有出路。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绞胎工艺技法和艺术表现力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把现代审美情趣和艺术设计融入其中。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多次对原料和设备工具的调整、改进,通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张保军近日终于创作出一批理想的绞胎作品。前不久,他还研制成功了绞胎风景系列作品,从而结束了绞胎工艺“可遇不可求”的历史定论,使绞胎这一古老的陶瓷品种升华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评完“瓷都”评“首都”


广东潮州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封为“中国瓷都”后,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抹不过“面子”,要为此打官司,以夺回“瓷都”之誉。此事被媒体捕捉,顿成新闻热点。今天登“正方”的意见,改天登“反方”的观点,煞是热闹。这不,7月15日的《江南都市报》又“一追到底”,采访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杨自鹏会长,爆出了杨会长为化解和景德镇方面的矛盾,欲“给景德镇一个‘千年瓷都’称号”的新闻。原以为看完这则新闻会如杨会长希望的那样“心里就会踏实”许多,可是半晌过去了,心里不但没踏实下来,反倒觉得堵得慌。

笔者孤陋寡闻,不清楚景德镇原先这个“瓷都”称号(恕我冒昧,景德镇在未夺回“瓷都”称号之前或未给“千年瓷都”之前,已不再是“瓷都”了)是被古代哪朝的陶瓷工业协会或联合会评选出来的,评选标准是不是如现在的产量或经济指标抑或别的什么。我想现在的中国陶瓷协会或其他团体掌握了这些珍贵的资料吧?不然,他们也不会去评选什么“中国瓷都”的。果真如此,就请将这些“秘笈”展示出来,以消除人们的误解,让景德镇人心里服气,毕竟这评比古已有之,现今只不过是效法古人罢了。当然,或许这“秘笈”尚未出土或早已失传,但有一条,这“瓷都”之誉决不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使用者、收藏者评出来的,决不是中国老百姓或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叫出来的。

真佩服这些社会团体的领导们的“创新思想”:国家明令禁止给企业评奖排名,那我给城市“封都”总是可以的;一个“瓷都”摆不平,就创新出“中国瓷都”、“千年瓷都”等美名来。既免去了潮州被夺走“中国瓷都”的危险,又给景德镇一“千年瓷都”的封号,让景德镇人心里快慰了不少,哼,我们是千年的瓷都!意即谁能与我争雄。“瓷都”封完了,笔者揣测,下一步可能要评“首都”了吧?你别以为北京就是当然的“首都”,按人口或经济指标,还不一定赶得上上海呢;论历史,“六朝古都”南京是最具竞争力的,还有西安……还有……总之,如今都市场经济年代了,谁能想当然?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南昌/方言(公务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