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辨识不同种类的蝴蝶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狭义上指仅装饰蝴蝶纹,广义上包含以蝴蝶为主配以其他内容的纹饰。 

由于受到宋代花鸟画的影响,蝴蝶纹开始盛行。宋瓷上蝴蝶纹多取蝴蝶对飞纹样作圆形构图。内蒙古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越窑青釉洗、河北定县北宋塔基出土的定窑白釉花口洗,都在洗心划刻细线双碟纹。宋吉州窑剪纸凤梅蝶纹盏,以剪纸贴花手法将与双凤相配的双蝶纹表现得形简神传。明代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上,蝴蝶多与花卉组成主题纹饰,表现蝶恋花的意境,习称“花蝶纹”。M.TaoCI52.COm

蝴蝶纹也有作为辅助纹样点缀在花鸟画面中的。典型器物有明成化斗彩图蝶纹罐、万历五彩花鸟花碟纹蒜头瓶等。清代釉下五彩瓷器、粉彩瓷上的蝴蝶纹,有图案风格的团蝶纹,也有写实风格的飞蝶纹。康熙五彩蝴蝶纹瓶,采用散点式构图法,在瓶体上绘画成双成对或三只两只聚集飞舞的蝴蝶,清丽新巧。还有一种在冰裂纹地上绘画彩蝶翻飞,装饰手法别具一格。雍正粉彩团蝶纹碗,以草花与双飞蝶构成的5组团蝶纹均匀环布碗壁,精致美观。雍正以后瓷器上还盛行一种瓜碟纹,即以瓜蔓与蝶纹相配,谐音“瓜瓞”,习称“瓜瓞绵绵”,寓意子孙万代连绵不绝,典型作品有乾隆粉彩瓜蝶纹瓶。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瓷砖的种类有哪些 不同种类瓷砖的特点是什么


瓷砖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种类瓷砖的特点是什么?瓷砖是家庭装修不可或缺的建材之一,市面上瓷砖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种类的瓷砖特点也不同,那么瓷砖分类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瓷砖种类有哪些:

瓷砖种类,按其制作工艺及特色可分为釉面砖、通体砖、抛光砖、玻化砖及马赛克。不同特色的瓷砖当然有各自的最佳用途,对瓷砖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可以在装饰居室时做到有的放矢,物尽其用。

1、通体砖:

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因此得名。通体砖比较耐磨,但其花色比不上釉面砖。分类分为防滑砖、抛光砖和渗花通体砖。适用范围被广泛使用于厅堂、过道和室外走道等地面,一般较少使用于墙面。

2、釉面砖:

釉面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一般来说,釉面砖比抛光砖色彩和图案丰富,同时起到防污的作用。但因为釉面砖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砖。适用范围厨房应该选用亮光釉面砖,不宜用亚光釉面砖,因油渍进入砖面之中,很难清理。釉面砖还适用于卫生间阳台等。

3、抛光砖:

抛光砖就是通体砖经过打磨抛光后而成的砖。相对于通体砖的平面粗糙而言,抛光砖就要光洁多了。这种砖的硬度很高,非常耐磨。适用范围除卫生间、厨房外,其余多数室内空间都可使用。

4、玻化砖:

玻化砖是由石英砂、泥按照一定比例烧制而成,然后经打磨光亮但不需要抛光,表面如玻璃镜面一样光滑透亮,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但是玻化砖也不是完美的,它的缺陷就是经过打磨后,毛气孔暴露在外,灰尘、油污等容易渗入。

5、马赛克:

马赛克是一种特殊存在方式的砖,它一般由数十块小块的砖组成一个相对的大砖。耐酸、耐碱、耐磨、不渗水,抗压力强,不易破碎。分类它主要分为陶瓷马赛克、大理石马赛克、玻璃马赛克。适用范围它以小巧玲珑、色彩斑斓被广泛使用于室内小面积地、墙面和室外墙面和地面。

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瓷砖的种类有哪些和不同种类瓷砖的特点是什么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难题,可以参考一下这些方法,希望这篇文章对你们有所帮助。

马赛克瓷砖的种类 不同种类马赛克瓷砖优缺点


马赛克瓷砖的种类?不同种类马赛克瓷砖优缺点?房屋装修中瓷砖是不可或缺的建材材料,市面上瓷砖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现在很多家庭会选择马赛克瓷砖来装饰,那么马赛克瓷砖的种类有哪些,马赛克瓷砖的优缺点又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马赛克瓷砖介绍:

马赛克是一种特殊存在方式的砖,它一般由数十块小块的砖组成一个相对的大砖。耐酸、耐碱、耐磨、不渗水,抗压力强,不易破碎。分类它主要分为陶瓷马赛克、大理石马赛克、玻璃马赛克。适用范围它以小巧玲珑、色彩斑斓被广泛使用于室内小面积地、墙面和室外墙面和地面。

不同种类马赛克瓷砖的优缺点:

一、水晶玻璃马赛克

优点:美观,单块玻璃马赛克的背面应有锯齿状或阶梯状沟纹,这样铺贴会更牢固。

注意事项:有条纹等装饰的玻璃马赛克,其装饰物分布面积应占总面积的20%以上,且分布均匀。所用粘贴剂除保证粘贴强度外,还应易从玻璃马赛克上擦洗掉,所用粘贴剂不能损坏背纸或使玻璃马赛克变色。在自然光线下,距马赛克40厘米左右高度目测其有无裂纹、疵点及缺边、缺角现象。随机抽取九联玻璃马赛克组成正方形,平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在距其1.5米处目测其光泽是否均匀,若光泽不均匀,在潮湿的卫生间易整体褪色,破坏墙面外观。

二、不锈钢马赛克(不锈钢片+垫底陶瓷颗粒+背网)

优点:不锈钢板成本低,产品价位中低档;耐磨,可地面装饰。

缺点:颜色单一,多为金银色,表面工艺仅拉丝、镜面;表面仍易氧化而色泽暗淡,劣质者有锈斑。不锈钢表皮、陶瓷颗粒、背网三者粘贴,颗粒易剥落,较重,安装需刷泥填缝。

三、铝塑板马赛克(铝塑颗粒+海绵背胶)

优点:铝塑板颜色丰富,表面工艺有拉丝、闪光、图画、镜面、石纹、木纹等多种;颗粒表面有树脂层保护,色彩光泽始终如一;颗粒与海绵背胶直接粘贴,最轻;工程简单,直接粘贴,无需刷泥填缝。

缺点:表面是树脂保护层,不能做地砖;价位中高档。

四、铝合金马赛克(铝合金颗粒+背网)

优点:颗粒全铝,强度有保证,可二次加工,做镭射、幻影、旋圈等效果;耐磨,可地面装饰。

缺点:颜色单一,无图画或其他材质效果,表面工艺限拉丝或镜面;较重,安装需刷泥填缝。价格高档。

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马赛克瓷砖的种类和不同种类马赛克瓷砖优缺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难题,可以参考一下这些方法,希望这篇文章对你们有所帮助。

什么是菊花纹?怎么辨识不同时期的菊花纹?


菊花,古代又名节华、更生、朱赢、金蕊、周盈、延年、阴成等别名。菊花是我国的传统花卉之一。《山海经·中山经》:“岷山之首曰女儿之山,其草多鹅”。菊花是“长寿”之花,据传在G县以北河岸上芳菊丛生,其水颇秀,有个叫胡广的人得了病,常饮此水,后大病痊愈,竟长命百岁。还传说朱孺子常饮用甘菊花和梧桐子泡的茶,后成了神仙。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令人长寿有征。菊花还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隐逸者”,并赞它风劲斋逾远,霜寒色更鲜。故常喻为君子。菊和兰都是文人极喜爱的花,将菊花纹样赋予多种多样的含意。

菊花纹是瓷器装饰纹样之一。菊也作“鞠”,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为极佳的观赏花卉,并可入药,农历九月开花,花色繁多,千姿百态。菊花在百花凋零之际盛开,被文人视为不畏强暴、坚毅的象征,多在瓷器画面上有所反映。

宋代菊花纹:宋代形式上刻、画均有,刻花以耀州窑为代表,画花以磁州窑系为代表。宋代的菊花比较写实。

元代菊花纹:元代菊花纹以青花瓷上为典型,特点是花瓣多不填满色,留白边。花蕊多,多画成网络状葵花形,或成由内而外旋的螺旋纹。大多菊花画成缠枝画花。

明代菊花纹:明初菊花还用得多,花单独用。明后期多同有关人物画在一起,如陶渊明爱菊图之类。明代菊花的特点是:花瓣变得比较小,花蕊变大作旋涡状。

清代菊花纹:清代菊花纹亦有画者,但无多少特征。雍正粉彩盖碗上所画菊花生动形象,色泽娇艳。(

怎么辨识哥窑瓷器?


怎么辨识哥窑瓷器?传说在南宋时,处州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两个在浙江龙泉县建窑制瓷,兄建造的窑为哥窑,弟建的窑为龙泉窑。哥窑极负盛名,同汝、官、定、钧并为宋五大名窑。据查,哥窑列入宋代名窑,始于明宣德年间《宣德鼎彝谱》。其窑址迄今未被发现,其“身世”扑朔迷离,成为我国陶瓷史上的“历史之谜”。哥窑属官办瓷窑,供宫廷用,主要为陈设礼器之类。

器型

从传世品看,哥窑瓷器器型丰富,制作规整,但鲜见大器。陈设瓷有尊、瓶、罐、鱼耳炉、三足炉、葵口洗、贯耳瓶等,多仿商周秦汉时期古铜器型制;日常用品有盘、洗、碗、杯、花盆、哥窑茶具等。哥窑制作规整精良,器型古朴典雅。因胎体较厚,釉层饱满,其器表外观要比汝、官窑瓷器显得厚实。哥窑器物底足挖削工整,足端圆润,多采用裹足支烧,很少用垫圈,常伴有支钉痕和黑褐色“铁足”。支钉痕较汝窑略大,较官窑略小些。

胎釉

哥窑瓷器胎质有瓷胎、砂胎两种,因其胎骨含铁量较高,故烧成后呈现黑灰色、深灰色、浅灰色等。哥窑胎质坚密,足底多露胎。其施釉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亮,釉层凝重,无光,失透,既不及汝窑莹润,亦不如官窑平静。釉表均为失透的乳浊釉呈现酥油光泽,釉色常见的有奶白、米白、粉青、奶酪黄、灰绿等。釉面大都有纹片,开片呈“金丝铁线”状,大者如冰裂,小者如蚌纹,纵横交错,自然变化,大纹片粗似铁黑褐色,小纹片细浅呈黄色,恰如金丝,为瓷器之美化构成特殊效果。哥窑器物多数为“紫口铁足”,但并非每件器皿都有,一般来说胎质黑灰、深灰色的呈铁足,而多数浅灰色、白黄色器物或满釉裹足者则既无“铁足”亦无“紫口”。所以,我们在鉴定哥窑瓷器时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纹饰等方面综合判断。

哥窑真仿鉴别

哥窑制作精致,釉色莹澈,深受世人珍爱,为历代藏家所重视。其仿品最早始于明代永乐末年。据《皇明纪略》载:明仁宗当太子时,因偏爱哥瓷,曾令人成功地仿制,署成化款,在北京、台北两地博物馆均有收藏。清代的仿哥窑产品多出自江西景德镇,以白瓷土为胎(注:宋哥窑无纯白瓷胎),造型比例失调,呆板无灵气。20世纪80年代大批现代仿品充斥市场,其胎体过重或过轻,胎质过细或过疏,釉光“火刺”明显,器型轮廓生硬,多为粗制滥造,无收藏价值。

支招

真正的哥窑器表除上述特征外,器口大多有水渍,即口沿在高温下釉有熔化的流淌痕迹;“金丝铁线”粗黑而上下行,细线黄褐自左右走;观哥窑气泡,如同官窑,小泡零乱不均匀,大泡层浅缺变化;釉面出汗,汗线左旋,这是哥窑的最大特点,也是区别宋其他窑口主要特征。

污渍种类不同 瓷砖清洁方式大不同


瓷砖易脏,有碍美观,是很多家庭头疼的难题。其实,瓷砖需要保养,得及时清理上面的污渍,而不同的瓷砖种类处理污渍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釉面砖和玻化砖的处理方法吧。

一、釉面砖的污染清理方法:

对于釉面砖而言,陶瓷砖面的釉层是非常致密的物质,有色液体或者脏东西是不会渗透到砖体中的,这种砖面的污染物使用抹布沾水或者加一些洗涤灵擦拭砖面即可清除掉砖面的污垢,如果是凹凸感强的瓷砖,凹凸缝隙里面挤压了很多的灰尘的话,使用刷子刷,然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清除砖面污垢。

二、玻化砖的污垢清理方法:

对于玻化砖而言,就家庭常用的污染物,可以使用下列的相应的清洗剂进行清理:

1)污染类型:日常的清洁

清理方法:可以使用墩布,然后使用洗洁精、肥皂水即可进行清理。

2)污染类型:茶水、冰淇淋、油脂、啤酒

清理方法:可以使用纯碱溶液清洗即可。

3)污染类型:沉淀物、铁锈、灰浆

清理方法:使用硫酸或盐酸溶液。将其滴在砖面,静置几分钟后进行擦拭,注意将手作好保护。有一种专门的瓷砖清洁剂效果也相当不错!如果是石灰、腻子粉、白乳胶滴落砖面,使用刀片小心的刮除即可。

4)污染类型:油漆、绘图笔

清理方法:可以使用松节油、丙酮擦拭,家中使用的牙膏也有很好的去污效果。

5)污染类型:酱油、醋、碳末

清理方法:使用洁厕灵效果比较好。

6)污染类型:墨水

清理方法:可以使用瓷砖清洁剂或者牙膏清除。建议:如果玻化砖表面被污染,建议立即采用相应的清洗剂进行清理比较得好!

怎么辨识珐琅彩瓷器?


怎么辨识珐琅彩瓷器?珐琅彩瓷亦被称为瓷胎画珐琅,是由铜胎画珐琅即掐丝珐琅演变而来。清康熙34年,宫廷工匠开始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移植到瓷胎之上,并成功创烧出瓷胎画珐琅这一新的瓷品种。珐琅彩瓷的鼎盛期是雍正到乾隆时期,其中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水平最高,且工艺最美,至乾隆时期之后便慢慢转向粉彩,出现珐琅彩和粉彩共存的瓷器。

因而也可以认为,珐琅彩瓷终止于乾隆后期。珐琅彩瓷的一般制作流程为,先由景德镇烧出瓷胎或精细白瓷,然后送到北京宫廷造办处,用珐琅彩绘制烧成。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讲,民国之前的珐琅彩瓷器均是为清宫皇室烧造的御用器。民国以后,开始出现仿烧品,并流入社会。

瓷胎。珐琅彩瓷的胎质应细腻薄透,用料及修胎规则及其考究,讲究完整无缺。

造型。珐琅彩瓷的造型多为碗、瓶、鼻烟壸等日用的小瓷件,或是一些动物摆件。因而多为小件瓷品,过一尺的则十分少见。

底釉。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为满地铺彩,色彩浓烈。雍乾之后,则白地渐多,底釉为纯白釉,不青不黄。釉面洁净,毫无瑕疵。

色彩。珐琅彩瓷的色彩鲜艳且柔和,一般不会使用纯色调,因而多为粉彩型的藕荷色,且达数种,其釉面不会出现蛤蜊光。

色料。珐琅彩瓷的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因而表面光滑,有玻璃质感和光亮感。一般彩料凸出底釉1mm左右,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够看到细小的开片纹。

绘画与纹饰。珐琅彩瓷的绘画方式多用工笔的画法,很少用到写意的画法。康熙时期的纹饰为多色地,有花无鸟,色彩调配稍差于雍乾时期。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发展最为成熟。乾隆时期则没有雍正时期时严谨,出现了珐琅彩与粉彩兼容的瓷器。

款识。珐琅彩瓷的款识有严格的制式,主要为白地书“乾隆年制”的4字蓝料图章款及少数赭色料款。一些小器由于无边框,也有蓝料,少数用红彩。其次,还有在松石绿地上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款或“乾隆年制”4字款的款识。

唐宋越窑瓷该怎么辨识?


唐宋越窑瓷该怎么辨识?

越窑,是生发在浙江的一个古代名窑。从唐代到五代,是越窑瓷器的兴盛时期,到北宋还在继续延烧,然已开始走下坡路。北宋中期以后,其地位逐渐为龙泉窑所替代,到南宋就停烧了。越窑的窑址是以浙东慈溪的上林湖窑为中心,包括上虞窑的寺前、帐子山、凌湖和慈溪的上岙湖、白洋湖一带的产地为代表。同时,绍兴、诸暨、鄞县、奉化、临海、黄岩等也都一直在烧造着青瓷。初唐时的越窑器,仍处于中国青瓷的低潮时期,其基本风格与南朝和隋朝相类似。中唐以后质量逐渐提高。产品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之誉。尤其是当时生产的青瓷茶瓯,被当时写《茶经》的陆羽推举为越窑之首。五代时,一部分产区为钱鏐的吴越国宫廷所垄断,成为我国最早的官窑。其典型的产品,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从唐代中期就开始烧造的所谓“秘色瓷”。唐宋时期的越窑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海外。现在在印度、伊朗、埃及、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考古发掘中,经常有唐宋时期的越窑器被发现,这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要辨识越窑青瓷,可以从胎釉的变化入手。从总体而言,越窑青瓷的胎色呈灰白色,从唐到宋,变化不大。只是唐代早期由于对胎土的粉碎、淘洗均不够精细,胎质中含有不少沙粒。从唐代中期起胎质显细腻,不再含沙粒。北宋时越窑器的胎色仍是灰白色,但已变得比较浅了。宋时的胎质比较紧密,内含杂质较少。越窑青瓷器都是拉坯成型的。在这一点上,仿制者很难做得十分到位。他们虽然也可运用拉坯方法,但重量和厚度掌握不好,往往是过重或过厚;也有用模制泥浆灌注方法来仿烧。这种器物,一是重量偏轻,二是只要看到是模制泥浆灌注,就可以排除,因为,当时还没有这种工艺。另,现代仿品在胎质上不一定能掌握得好,仿北宋的胎质过松,仿唐代的胎质过紧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不到位的地方。胎色上,过白或过灰都有,也须仔细辨别,找出其与时代的不合之处。

在施釉上,从唐到宋所施的都是石灰釉,这种釉,光泽度好,透明度高,但粘着力不强,薄而易流淌。唐代早期,釉层薄而不均,有流淌,少光泽,施釉不到底,器底和圈足常有露胎。釉色有青黄、青灰和淡青等多种;唐代中期至五代釉色以青黄多见,还有青灰、青绿等。特别是晚唐起,釉色偏于黄色,或青中闪黄,以艾色为贵。后逐渐改进到清水般的湖绿色。这段时期,釉层均匀,光泽滋润,呈半透明状,有玉质感。唐代早中期的真品,一般来说,器身均有细小的开片,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在开片中可看到土沁和一些爆裂的痕迹。北宋越窑的釉色以青灰和青黄釉为主,也有少量施青釉和青绿釉的。釉质不如五代时期精细,釉面虽也光亮,但已表现不出唐、五代时期釉面的那种滋润感。特别是晚期产品由于采用明火装烧,加上制作粗糙,在施釉上不大匀净,故釉色普遍灰暗,无光泽,质量较前要差得多了。仿品釉色虽大致相近,但一般釉层要较真品显厚,光泽强而刺眼。有的器物经过做旧,釉面不刺眼了,但也没有了滋润感,出现了无光泽、显干燥的现象。

越窑的器物形式多样,多见的有碗、盘、洗、碟、杯、盒、罐、钵、缸、釜、瓶、灯、盂和执壸等。以罂和茶瓯最为突出。器物的造型不同,可为辨识提供帮助。如,壸类器物的流上,唐代的必定短流,时间越晚,壸上的流则越见伸长;另,如越窑器的支钉撇足,应是五代到北宋早期的特征。宋代中晚期,应是立足。在装饰上,唐代以素面为主,有的器物有堆贴和少量的划花图案。五代有少数堆贴和刻划花的纹饰,并出现釉下褐彩的装饰图案。到北宋刻划花装饰较多,纹饰取材于唐代的金银器。但后来逐渐减少,器物就不太讲究用花纹装饰了。有的还保留一部分五代时的装饰花纹,有的就是光素无纹。同时,碗盘类器的口沿出现花瓣形的装饰。对此类器,可以以“唐四、五五、宋六”来区分,即在通常情况下,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不排除也有例外。在越窑器上,特别是在宋代越窑器上,常有文字题记出现在器身和器底之上。这些文字大致可分为姓名、数字、记事和其他文字等几类。了解这些文字,对于辨识和断代有好处。如,出现“太平兴国”或“太平戊寅”4字年款的,即可断定为宋太宗时期所烧。仿制品在装饰上常不到位。一是线条多不如真品流畅。刻划线条显得呆板,没有生气、灵气。划划的线条常比真品要粗。二是由于知识的局限,花纹的时代常常会出现早晚颠倒的现象。如盛行于北宋早中期的水波纹,常会错误地装饰到五代的器物上。

熟悉越窑烧制技术的资深人士告诉我,从装烧工艺上,也可以来辨识瓷器的新老。越窑瓷装烧主要是二种:明火烧或匣体装烧。不管哪种方法,为防止粘连,均要用泥点来做间隔。不同时代,用泥点的部位有变化。唐至五代,泥点的部位用在器底边缘和圈足的足端。为避免泥点被粘,在放置泥点的地方要刮釉。器底刮釉部位呈暗红色,泥点会留下痕迹。仿品较之真品颜色要深暗。五代晚期至北宋,采用垫圈间隔装烧,因此,泥点移至外底,使足端包釉完整。但泥点往往被粘连。真品泥点较疏松,用手指甲扣,即易脱落。伪品泥点坚硬,不易脱落。泥点的形状:唐代早期,呈不规则三角形;唐中期起,多呈松子状;五代起,圈足变窄,泥点也随之变小;北宋时,早期为长条形,中晚期变环形。因此,仔细观察器物上泥点的有无,其位置、形状和粘着情况,对照器物的胎釉、装饰特点,就可以为判断真伪提供更多依据。

宋代建窑黑釉瓷怎么辨识?


宋代建窑黑釉瓷怎么辨识?兔毫盏是建窑当时烧造的一个主要品类。真品典型的兔毫盏为翻边束口,底足无釉的。胎为乌泥色。釉面呈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之尖。兔毫分黄、白、褐、蓝等几种窑变色,分别称为金毫、银毫、蓝毫等。也有叫玉毫、异毫、兔毛斑、兔褐金斑等名称的。

要鉴识真伪,先看造型。真品造型敦厚古朴,大小适宜,线条自然流畅,修胎随意大方。端在手上,散发出一种古意盎然的气息。仿品上手,感觉比宋盏要略大些。外观过于规整,胎釉比真品要显单薄,制作过于灵巧。总之,古韵嫌不足。多看真品,不难感受。

再观其胎体。真品上手较沉,有压手感。乌泥胎胎质坚致,修胎随意有力,虽粗糙却自然。圈足虽是玉环式,但较浅而近于平底。由于宋代施釉常用浸釉之法,工匠须手捏圈足,盏口朝下,浸入釉浆。这样,在圈足边缘的胎面上,有时会留下工匠以手抓捏的手指痕,这也是真品的一个特征。另,圈足内沿可常见少许浅黄色的垫饼残迹,因高温烧造而粘附于上,不易脱落。这一点,也是真品的特征之一。胎底于放大镜下可见呈肥腻状,这是时间造成状态,所以无法做出。仿品在放大镜下是做不出肥腻的玉质感来的。常见的仿品胎土的加工过细,修胎过于整齐。胎壁稍嫌薄。圈足弧度过圆,底足常挖得稍深。由于配比掌握不好,胎色不够深,不似宋代真品的粗、紫、黑、坚,有一种沉重感。

很主要的一点是观其釉面。真品的黑釉盏,由于运用浸釉法施釉,盏放正之后,釉水会从上到下呈自然流淌状。高温烧造后,口沿釉水较薄,多呈黄褐色。从上到下釉水渐次变厚。兔毫流淌下垂,呈现出一种浓淡深浅,上浓下淡,曲弯而不规则的状态。纹理流畅而均匀。阳光下黑色釉面闪烁出金红色的光点,兔毫发出金、银,或蓝色的光芒。釉色肥厚,有玉质感。仿品因胎釉提炼不够,杂质偏多,因此,釉较难烧出应有的光芒和色彩。仿品黑釉窑变的效果勉强,兔毫的感觉不强。釉面显干燥,放大镜下感受不到肥腻的玉质感。窑变的兔毫条应是向下快速流动的痕迹。但仿品因胎釉配比和窑温控制不当,铁质过多(真品胎中铁质含量在9%以上,烧造窑温在1300度以上),导致流淌受阻现象。真品垂流痕迹有如烛泪,厚而没有规则,参差不齐。仿品过于薄,过于整齐,不自然。

宋代黑釉盏一般都是出土器。经过千年土中腐蚀,釉面用手摸起来应有一种扎手感,放大镜下可见坑坑洼洼的麻子状和条状的侵蚀痕迹,严重的可见露胎之处。另,褐色兔毫比黑釉更易受浸,因此,用手摸之,可有凹凸不平之感。放大镜下可见兔毫凹陷于黑釉之下,这就是时间的烙印。仿品常釉面平滑、光亮,黑釉和兔毫在同一平面之上。也有用强酸腐蚀处理,使整个釉面受损,变得木死无光,没有温润之感。也有用金刚砂或砂纸打磨口沿做旧,仔细观察,可以识破其做假伎俩。

同样,鹧鸪斑油滴盏也可大致运用上述方法来鉴定。真品的油滴盏器身布满斑点。呈金色、银色、蓝色、黄褐色等,大小不一,排列有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在盏的束口处放大镜下可见呈色干燥,有自然开片。釉面上的油滴处,在放大镜下可见玻璃质结晶状,也有开片。但黑釉底色上则没有开片,这也是建窑黑釉的一个特征。底足露胎,虽粗糙,却有肥腻感。仿品釉水垂淌常显无力,有火爆气,或经做旧后,木死无光。放大镜下常见不到开片,底足也没有肥腻感。油滴的色彩变化不多。而真品的色彩变化丰富多彩。这种窑变现象的不充分,说明仿制者还没有真正掌握古人的窑变技术。油滴盏仿制较难,因此,市场出现仿品,鉴定较之兔毫盏要容易一些。仔细辨别,不难分出真假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怎么辨识不同种类的蝴蝶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怎么辨识不同种类的蝴蝶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的种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