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款识与瓷器款识的差异略述

紫砂陶器与一般瓷器的款识有所不同。瓷器上一般无制作者的印记,而加明帝王年号,称纪年款识。而紫砂陶器上一般帝王年号,目前只在故宫藏品中发现少量纪年款识,而大多是紫砂制作者的印记。

紫砂款识与古印陶是一脉相承的。印陶,是古代人们用印于陶胚未干之前,用以表明器主姓名或工匠姓名,也有表达地名、官职,以及纪年的。如明代的城砖,其侧面就有烧造者、监制者的名姓和时间纪年。

紫砂陶不挂釉,直接用刀(竹)划刻在紫砂胚体上,或将印记盖在胚体上。用刀(竹)划刻的绝大多数属阴文,泥绘堆画、印板为阳文。印记则有阳有阴。

紫砂陶器型最多的是茶壶,其历史总体不太久远,它不必瓷器,一件作品需几道工序,多人参与,紫砂每件作品一般多为一人完成,故多用个人印记,其时代风格和艺术特征区别不明显。因此,历史上一直以印记的真伪来判别紫砂作者的真伪,然而自从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电脑刻图章以来,仅以印章来鉴别紫砂壶的真赝,就不完全可靠了。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嘉庆瓷器的品种与款识


故宫博物院延禧宫正在展出的嘉庆粉彩御窑厂图大瓶

进入清代中晚期,在经历了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康雍乾盛世之后,随着国力的减弱,瓷器的生产有所变化,虽然有些瓷器还保持有前朝的遗风,但瓷器生产的总体数量减少了。从故宫收藏的情况来看,造型以日用瓷数量为多,陈设瓷明显减少,创新造型不多,器物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波浪釉、菊皮釉明显;釉面白度变灰,坚硬性减小。康雍乾时期很多名贵品种消失,黄地、黄地粉彩器物增多。一些青花的颜色由青翠变为灰暗,仿、钧、官、哥等五大名窑的釉色虽仍烧造,但质量大不如前,烧造数量与规模也不能与前世相提并论;在装饰方面,吉祥图案增加,其他纹饰题材减少,烧瓷技艺减退,款识趋于简单。

嘉庆一朝的瓷器,正处于从乾隆制瓷高峰逐渐走向衰微的时期。早期延续乾隆时期风格,有些粉彩瓷器上甚至仍书写乾隆御题诗句,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记载嘉庆时期烧制的瓷器还有的落乾隆款,有的落本朝款;嘉庆晚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器形显得笨拙。但瓷器的数量和器形、品种、纹饰题材等方面都有所减少,烧造工艺总体上也明显不如乾隆时期精细,瓷器走向衰退的迹象逐渐明显。嘉庆时期瓷器品种多延续乾隆时期的,主要由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青釉、红釉、天蓝釉、霁兰釉、茶叶末釉、窑变釉、哥釉等单色釉以及黄釉、黄地绿、黄地紫、绿地紫等传统品种。

嘉庆时期瓷器造型主要以生活器皿为主,乾隆时期盛行一时的观赏瓷已比较少见,传世器物造型较乾隆时期为少。器形大都与乾隆时期相似,有各式瓶、罐、尊、茶壶、碗、盘、杯等,仍喜饰不同式样的双耳,有些创新造型,如帽筒,官窑烧制的帽筒,一改前朝的圆球形带座冠架,为直筒形,有的还有镂空,此形制一直延续到晚清民国时期。香插、鼻烟壶的烧造也有一定数量,祭、法、供器仍有制作,外销瓷中的汤盆、温盘、盖盒比雍、乾时期为多。嘉庆时期瓷器的胎釉早期还保持乾隆时期特征,制作比较精细,而后略为粗糙,粉彩瓷器还延续乾隆时挂绿里的做法。

纹饰方面直接继承乾隆时期风格,纹饰繁琐,色地粉彩流行,吉祥图案使用较多,开始出现反应窑事内容的题材,传世有斗彩烧窑图折腰碗、粉彩烧窑图四方盆、六方盆及瓶等。乾隆时期常见的各种色地轧道工艺、白花不落地技法以及瓶罐、尊类颈部加饰双耳的做法嘉庆仍然盛行、官窑传统的龙凤碗、十二月花卉杯仍烧制。

嘉庆瓷器的品种与款识解析


进入清代中晚期,在经历了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康雍乾盛世之后,随着国力的减弱,瓷器的生产有所变化,虽然有些瓷器还保持有前朝的遗风,但瓷器生产的总体数量减少了。从故宫收藏的情况来看,造型以日用瓷数量为多,陈设瓷明显减少,创新造型不多,器物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波浪釉、菊皮釉明显;釉面白度变灰,坚硬性减小。康雍乾时期很多名贵品种消失,黄地、黄地粉彩器物增多。一些青花的颜色由青翠变为灰暗,仿、钧、官、哥等五大名窑的釉色虽仍烧造,但质量大不如前,烧造数量与规模也不能与前世相提并论;在装饰方面,吉祥图案增加,其他纹饰题材减少,烧瓷技艺减退,款识趋于简单。

嘉庆一朝的瓷器,正处于从乾隆制瓷高峰逐渐走向衰微的时期。早期延续乾隆时期风格,有些粉彩瓷器上甚至仍书写乾隆御题诗句,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记载嘉庆时期烧制的瓷器还有的落乾隆款,有的落本朝款;嘉庆晚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器形显得笨拙。但瓷器的数量和器形、品种、纹饰题材等方面都有所减少,烧造工艺总体上也明显不如乾隆时期精细,瓷器走向衰退的迹象逐渐明显。嘉庆时期瓷器品种多延续乾隆时期的,主要由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青釉、红釉、天蓝釉、霁兰釉、茶叶末釉、窑变釉、哥釉等单色釉以及黄釉、黄地绿、黄地紫、绿地紫等传统品种。

嘉庆时期瓷器造型主要以生活器皿为主,乾隆时期盛行一时的观赏瓷已比较少见,传世器 物造型较乾隆时期为少。器形大都与乾隆时期相似,有各式瓶、罐、尊、茶壶、碗、盘、杯等,仍喜饰不同式样的双耳,有些创新造型,如帽筒,官窑烧制的帽筒,一改前朝的圆球形带座冠架,为直筒形,有的还有镂空,此形制一直延续到晚清民国时期。香插、鼻烟壶的烧造也有一定数量,祭、法、供器仍有制作,外销瓷中的汤盆、温盘、盖盒比雍、乾时期为多。嘉庆时期瓷器的胎釉早期还保持乾隆时期特征,制作比较精细,而后略为粗糙,粉彩瓷器还延续乾隆时挂绿里的做法。

纹饰方面直接继承乾隆时期风格,纹饰繁琐,色地粉彩流行,吉祥图案使用较多,开始出现反应窑事内容的题材,传世有斗彩烧窑图折腰碗、粉彩烧窑图四方盆、六方盆及瓶等。乾隆时期常见的各种色地轧道工艺、白花不落地技法以及瓶罐、尊类颈部加饰双耳的做法嘉庆仍然盛行、官窑传统的龙凤碗、十二月花卉杯仍烧制。

款识上也基本延续乾隆风格,四、六字款都有,以六字篆书款为常见,有书写与刻划之分,多青花、红彩款,少量金彩款。款识字体规整;民窑青花款为主,字体草率。

主要品种简介如下:

青花

青花瓷是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嘉庆时期仍然烧造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器物造型、装饰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大,有些器物与乾隆时期的完全一样,只是款识不同,如官窑中的玉壶春瓶、赏瓶、蒜头瓶、高足杯等不看款识很难区分。有些造型为仿明代的;青花器物中大件器物的比例减少,器物造型的气势也不如雍、乾盛世时的气 魄宏大。

青花器物主要有绶带耳葫芦扁瓶、梅瓶、玉壶春瓶、蒜头瓶、赏瓶、双耳扁瓶、直口瓶、撇口瓶、戟耳瓶、贯耳瓶、洗口瓶、胆瓶、方瓶、葫芦瓶、如意耳尊、灯笼尊、象耳尊、海棠式尊、莲花尊、石榴尊、扁壶、盉壶、执壶、烟壶、茶壶、花浇、薰、灯台、炉、缸、渣斗、壮罐、笔筒、花盆、盒、水丞、色碟、海棠洗、茶托、碗、盖碗、方斗杯、盘等。此外青花系列品种有青釉青花天球瓶、攒盘、盘;青花地白花碗、盘;黄釉青花天球瓶、椎把瓶、碗盘。青花红彩杯盘、青花绿彩罐、青花黄彩碗、盘、青花胭脂彩观音瓶等。

图案纹饰:一、主要有龙纹、夔龙纹;二、花卉题材:有缠枝莲、勾莲八宝、灵芝、博古;三、人物纹:以婴戏十六子居多;四、文字:梵文、诗句,瓷器上的御制诗装饰仍有烧制,多见于茶壶、茶碗、茶托上。

还有些仿明初永宣时期的造型,如玉壶春瓶、梅瓶、贯耳瓶、执壶等,纹饰有海水蕉叶纹、竹石芭蕉纹、开光折枝桃等纹饰。

绘画方法流行一种淡描双勾不填色,民窑多见,有凤尾尊、罐、粥罐、盖缸、烛台等。纹饰多为缠枝花纹。有的缠枝花中饰喜字,有的为缠枝花蝶样花卉。青花色调大多还保持稳定,但一些青花开始出现色调黯淡漂浮的现象。

釉里红

釉里红器物有各式瓶:葫芦瓶、直颈瓶、天球瓶、碗、盒等;釉里红色趋于黯淡。还有些青花釉里红器物,两种色彩对比也不如雍乾时期水平。

颜色釉

颜色釉瓷器除红釉、蓝釉、冬青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炉钧釉与前朝大致相同外,其他釉色质量开始下降。主要器形线条不流畅,施釉不匀,釉中多见黑疵,器底波浪釉明显。其中制作较好的有青釉月牙罐、灯笼尊等,与乾隆时期同类相似,有些粉彩中的黄釉的制作也保持了一定水平。

彩瓷

彩瓷大量制作,品种有粉彩、五彩、斗彩、素三彩、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等;除上述彩瓷仍流行外,还盛行描金装饰。红彩瓷器嘉庆时期也比较流行,有茶壶、盖杯、托盘、水丞纹饰有诗句、云龙、桃蝠等。嘉庆时期还在广州烧制广 彩瓷器。

粉彩

粉彩数量较多,造型有:梅瓶、双耳瓶、双耳扁瓶、撇口瓶、直颈瓶、盖罐、茶壶、盖杯、烟壶、帽筒、多穆壶、长方盒、葫芦形壁瓶、香插碗、盆、碗、盘等;纹饰以山水、花草、瓜果居多。花卉纹饰有牡丹、莲花、宝相花、缠枝花、花鸟;人物多婴戏题材、婴戏以开光图案最多,动物中鹿纹常见,多与花卉组合为吉祥纹样题材。如桃鹿、鹿莲等;其他吉祥纹样有蝠寿、桃蝠灵芝、三阳开泰、勾莲寿字等;色地粉彩多开光式布局或局部为色地,主题纹饰为粉彩,色地上仍有轧道工艺,但总体上不如乾隆时期的精细。龙纹、夔龙仍有烧制,龙纹与宝相花、灵芝组合,也赋予了吉祥的含义。嘉道瓷器上常出现无双普内容的诗句见于粉彩盘、碗、杯、瓶上,以民窑器物为多,构成了清代中叶瓷器纹样中用文字作装饰题材的新特点,无双普内容广泛,文人、名将、节妇、烈女,凡人们崇拜的对象都可以在文中得到表现。

斗彩

斗彩瓷器嘉庆时期仍有少量制作,器形有梅瓶、双耳瓶、撇口瓶、盖罐等。纹饰有飞凤牡丹、花卉蝙蝠、缠枝瓜蝶、莲蝠、折枝花等。梅瓶的形制、纹饰完全模仿乾隆时期的斗彩造型,只是形体略小。总体风格与乾隆斗彩相似。有的不书款,但大多为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

广彩瓷器

广彩为“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清代时主要用于外销。广彩瓷是将景德镇烧好的白瓷运至广州,根据需要和来样施加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因大量使用金彩,故名。这种瓷器目前国外流传较多,国内以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最为丰富。广彩瓷器创烧于康熙晚期,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嘉、道以后延续烧造。其特点是:色彩丰富,大量使用金彩,形成华丽的艺术风格。与其他彩瓷相比较,借鉴同时代的五彩、粉彩等彩瓷的绘画技法,原料有小部分是景德镇的原料,大部分是本地配制的料彩。如水青(似青花)、西红(似胭脂红,浅而鲜)、大红(似矾红)、大绿(翠黄明亮)、麻色(绘西洋题材)、金彩、紫彩(水青、西红配制,色较淡)等。从绘画技法来说,五彩多用单线平涂、粉彩没骨法、广彩似工笔重彩。广彩器物造型有传统与外来风格两种各 式瓶、罐、缸、碗、盘、盆、奶杯、双柄杯及动物形盒子。纹饰也有中国传统图案,花卉、山水、人物、动物题材;另外有外国风景、 人物、纹章、徽章、文字、西洋花卉等。构图上受五彩、粉彩影响,喜采用开光装饰。

嘉庆广彩瓷器造型主要有盘、碟、盆之类,器形种类比前朝减少,纹饰有西洋风景人物、人物、花鸟、花卉、婴戏、山水、纹章等。从装饰纹样来看,有些还保持乾隆时期繁复的纹饰风格,如广彩人物风景盘、广彩人物风景花瓣式碟、广彩山水风景盘等;有些纹饰如花鸟、花卉纹、纹章的绘制比较简洁,如纹章花卉盘、广彩花鸟纹花式碟、广彩花卉纹花式盆。纹章花卉盘,口沿用黒、金彩绘边饰,盘内壁及底周边绘花卉两周,中心为葡萄牙皇室贵族曼努帕斯·德·山德阿·卡斯特罗的纹章。

款识

嘉庆朝款识以朝代款为主,也有一些堂名款,书体楷书稍有增多,篆书仍占有相当比例。形成楷、篆并用,六字、四字款都有,以六字款为多,以青花、红彩款为常见,此外也有金彩款。

青花款多在青花以及白地粉彩极少量色地粉彩瓷器上出现,以六字款为常见,款字的排列方法延续乾隆时期的六字三行的排列形式,无边框,字体书写规整,笔画较为纤细。

红彩款识一般用在彩瓷上,大部分器物底部施有松石绿釉,在书款部位留出白釉,在白釉上用红彩书款,无边框。少量彩瓷底部不施松是绿釉,直接在白釉上书写红款,字的排列仍延续乾隆时期最常见的六字三行的方式。也有少量金彩款识,如白花不落地彩瓷上书写庆宜堂制,外围以双方栏。

除朝代款识外,嘉庆时期还有堂名款,主要见有懋勤殿、彩华堂制、种芝堂制、志勤堂、庆宜堂制、寿颐堂制、诚信堂、王庆堂制、嘉荫堂斋古山人造、嘉荫堂制、嘉荫堂藏、一善堂制、植本堂、、润碧轩制、澄怀轩藏、春江花月楼、永茂源记、永源成记、完颜氏、俊公自制、福海珍藏。多书写于文具、餐具、祭器等器上。干支纪年宽有嘉庆年制、嘉庆元年、嘉庆戊午事敬堂制、嘉庆已未年、嘉庆己巳年子恬造、嘉庆癸酉行有恒堂制、嘉庆廿三年九思堂等。

民窑书喜字的罐较多,一般民窑款 识楷、篆并用,有四、六字之分,字体大都草率,有的带有双方栏。与乾隆民窑一样,有的款字难以识别。

瓷器款识


纪年款 纪年款是在器物上用写、刻、印等不同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我国古代瓷器款式,大部分属于纪年款。

纪年款可分为两大类:书以当时的帝王年号者称年款;用六十年周而复始的甲子表明年号者称干支款。明清两代的年款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六字款常书二行,首二字为朝代名,中二字为年号,末二字则为“年制”或“年造”二字。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

四字款则缺朝代名,首二字即为年号。如“成化年制”、“雍正御制”等。干支前加上当时帝王年号,如“大明成化元年乙酉”款。单纯使用干支的并不多。另外,也有只书朝代,而缺年号者,如“大明年造”、“大清年制”款,属于特殊现象。

纪年款的款字,多用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圈、双线方框或单圈,个别也有无圈框或用双长方框的。无论何种形式,款字均为竖写,极少横排书写的。

纪年款以官窑瓷器运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尤其是景德镇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略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康熙御制)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斋名和“清赏珍玩”之类的文字烧在瓷器上,作为私家烧藏的标志,这种铭款就是堂名款,或称私家藏款、室名款、斋名款。堂名款内容包括堂名、居名、斋名、轩名、室名、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制品之人有封建帝王、皇亲显贵、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和少数良工名匠。

堂名款在明代以前极其罕见,明代的亦多见于后期。入清以后则各朝皆有,尤以康熙、乾隆时盛行,且形式多种多样。同纪年款一样,堂名款也多见于官窑制品。(翠竹轩信卿)

吉言款 在瓷器上烧上具吉祥意义的词句或短语,以表示祝愿的款识,称作吉言款。早在三国西晋时的青瓷上,就可以见到“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宜子孙,作吏高,其乐无极”等字样。宋元时期则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佛光普渡”、“家国永安”等吉言款。

明代的吉言款多出现于晚期,且以民窑器上最为流行。如正德时的“天下太平”;嘉靖、万历时的“万福悠同“、“长命富贵”、“福寿康宁”、“食禄万钟”、“三元及第”等等。还有只题一、二字的,如“双利”、“吉兴”、“福”、“寿”、“万”、“贵”、“善”等。

清代吉言款,一般沿袭明代,也常见于官窑器,如康熙六旬庆典七寸碟,四周围以淡赭饰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有的礼器,则题“喜”字款,以有署以“庆”字或以蒙古文作吉言款识的。

吉言款款试亦多种多样。像“福”即有单、双线方框或双圈内草书“福”字的,有无圈框而用粗笔道在碗内底大书一“福”字的。“长命富贵”款写法也有两种,一是双圈内书写两行;一为钱形,四字对书于穿孔四周。“万寿无疆”、“永庆常青”款则往往采取以花捧字的形式。(福)

赞颂款 赞颂款即赞颂、欣赏瓷器的款识。虽然早在唐代的长沙窑就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赞颂款铭,但它的流行却是在明清两代。

明代的瓷器上有“玉堂佳器”、“上品佳器”、“昆山美玉”、“昌江美玉”等四字款;也有“美玉”、“雅珍”等二字款;一般都在款识之外环以单圈或双圈,圆圈大小各异,个别也有无圈者。晚明赞颂款,多带“佳器”二字。清代有赞颂款的瓷器,多属私人,故又称私家款,如“美玉雅玩”、“奇珍如玉”、“珍藏”、“雅玩”、“玉”、“古”、“珍”等;字数比较多者,则有“奇玉宝鼎之珍”、“其石宝鼎之珍”等等。(从来佳茗似佳人 仲芳 )

花样款 用含有寓意的纹样图案作为款识,呈“花样款”,亦称“记号款”。

花样款多为民窑所用。明代已流行,到清代则形式更为繁多:一、博古图案。如八卦、太极图、八宝、琴棋书画、八音器、及礼服上所绣的十二章等。二、佛教符号。如八吉祥及转轮王的七珍。三、道家符号。最著名的为八仙所持物,汉钟离的还魂扇,吕洞宾的宝剑,李铁拐的葫芦,曹国舅的绰板,蓝采和的花篮,张果老的渔鼓,韩湘子的笛子,何仙姑的荷花(笊篱)。

四、“豆腐干”款。在双圆圈中心绘双线方框,框内再绘横竖相间的线条。五、“四朵花”款。在双圈内绘不太规整的“四朵花”,简单的仅绘四个“×”或四个有如眼睛的“花”。六、其他花样。动物类的如龙、凤、鹿、鹤、龟、还落,植物类如松、竹、梅、蟠桃、瑞草、灵芝、树叶等。

陶人款 在瓷器上署以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或陶店名号的款识,称“陶人款”。

陶人款在早期青瓷上即已出现,但常常与纪年、赞颂、吉言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铭文。单独陶人款,直到明清时才可见到,而且比较少,特别是官窑器上更为少见。清初官窑器可偶见督陶官的款识;乾隆以后,督陶官形同虚设,陶人姓名才见于款识。

陶人款的格式,一般是在匠人姓名后加一“造”字。也有光书姓名、姓氏或店号的。(时大彬制)

仿款 仿款,就是在当代所制的瓷器上,仿写前代的款识。有些仿款并不一定是存心作假,而是因羡慕前代著名瓷器或其他原因。如清初的康熙、雍正两朝曾有过仿写前代款识的旨意。仿款由明正德年间开其先河,

以后无论官窑民窑,仿者越来越多。入清以后,制瓷技术迅速提高,为仿古瓷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当时统治者嗜古成癖,使仿古之风更加盛行。

要分辨仿款和真款,必须仔细观察款识的风格、笔法、字体、位置、款色、和字数、结构,并结合器物的造型、胎质、釉色、装饰等方面互相印证,认真推敲。

辨伪,首先可以从研究各代款识不同风格入手,将真假款识相互对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款字的书写笔法、字体结构、排列形式、落款的部位。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其次,注意款识的用料和颜色。以青花写款为例:元代和明初的颜色深厚下沉,有黑色结晶斑点和凝而不舒的现象;尤其宣德时,蓝色中有黑、灰等色杂夹其中。成化款则舒展清晰,蓝色优美;嘉靖事青中泛紫,十分浓艳;万历以后色调匀净,但发色不深,清初作品也大抵如此。康熙款色调明快,幽倩艳丽;道光以后则蓝色涣散,浅淡上浮。(实烧年代:明代嘉靖年)

陶瓷的款识


仿款,就是在当代所制的瓷器上,仿写前代的款识。有些仿款并不一定是存心作假,而是因羡慕前代著名瓷器或其他原因。如清初的康熙、雍正两朝曾有过仿写前代款识的旨意。仿款由明正德年间开其先河,以后无论官窑民窑,仿者越来越多。入清以后,制瓷技术迅速提高,为仿古瓷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当时统治者嗜古成癖,使仿古之风更加盛行。

要分辨仿款和真款,必须仔细观察款识的风格、笔法、字体、位置、款色和字数、结构,并结合器物的造型、胎质、釉色、装饰等方面互相印证,认真推敲。

辨伪,首先可以从研究各代款识不同风格入手,将真假款识相互对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款字的书写笔法、字体结构、排列形式、落款的部位。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其次,注意款识的用料和颜色。以青花写款为例:元代和明初的颜色深厚下沉,有黑色结晶斑点和凝而不舒的现象;尤其宣德时,蓝色中有黑、灰等色杂夹其中。成化款则舒展清晰,蓝色优美;嘉靖事青中泛紫,十分浓艳;万历以后色调匀净,但发色不深,清初作品也大抵如此。康熙款色调明快,幽倩艳丽;道光以后则蓝色涣散,浅淡上浮。

款识


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汉书·郊祀志下》 :“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颜师古注:“款,刻也;识,记也。”此外还有三说;-、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突起者。二、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均见《通雅》卷三十三所引。后世在书、画上标题姓名,也称“款识”、 “题款”或“款题”。画上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代,始记年月,也仅细楷,书不两行。惟苏轼有人行楷,或跋语三五行。元人从款识姓名年月发展到诗文题跋,有百余字者。至明清题跋之风大盛,至今不衰。可见,款识,有二义:一、指书画作上的署名后款,二是古代神鼎彝器上铸刻之文字。

陶瓷的款识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性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款识表达的内容可分为:纪年款,堂名款,陶人款,吉言款,赞颂款,花样款等六大类。

按书写部位分,主要有底里铭和额铭。将款字写于器物底部的称底里铭,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定窑口和辨别真伪都有重要作用。

纪所款如:“大明宣德年制”,“成化年制”等。

堂名款 如:“正和堂制”。

陶人款 如:“某某造”(在匠人姓名后加一“造”字)

赞颂款 如:“美玉雅玩”,“昌江美玉”等。

吉言款 如:“金玉满堂”,“寿山福海”等。

花样款:用含有寓言的纹样图案作为款识如双鱼,白兔等。

明代瓷器的款识特征


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四字为篆书,四字双竖行,印、刻写或书写于器里心。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四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

永乐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一种形式。凡见楷书四字、篆书六字或楷书六字,皆为伪托款。四字篆书款后来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识的字体笔道多为生硬折角,无柔和圆润之感。

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字体由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发展到隶、草、行三种写款皆有。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

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书也有篆书,其中楷书占了绝大部分。字数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为主;有六字双竖行加双圈,也有六字一行(横竖均有)、四字一行横写或双竖行。款识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刻写的。

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划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

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

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四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民窑器的款也较多,但较简单,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者。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四字双行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横行、六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边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的。除写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

万历款识以书写六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四字双行、四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

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

明末天启、崇侦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浅谈明代瓷器的款识


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四字为篆书,四字双竖行,印、刻写或书写于器里心。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四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

永乐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一种形式。凡见楷书四字、篆书六字或楷书六字,皆为伪托款。四字篆书款后来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识的字体笔道多为生硬折角,无柔和圆润之感。

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字体由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发展到隶、草、行三种写款皆有。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

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书也有篆书,其中楷书占了绝大部分。字数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为主;有六字双竖行加双圈,也有六字一行(横竖均有)、四字一行横写或双竖行。款识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刻写的。

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画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

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

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四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民窑器的款也较多,但较简单,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者。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四字双行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横行、六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边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的。除写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

万历款识以书写六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四字双行、四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

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宋代瓷器主要款识


越窑,所见的纪年款基本上都是北宋的,年号有“太平戊寅”(978年)、“淳化二年”(991年)、“熙宁四年”(1071年)等,这种四字纪年款与后代的同类款只已无多大差别。也有款识文字较长的,如绍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收集的一件北宋越窑粮罂瓶,腹壁划有“上虞窑匠人项霸造粮罂瓶一个献上新化亡灵王七郎咸平元年七月廿日记”31字,说明它是北宋初(998年)上虞匠人项霸造的一个“粮罂瓶”,内装粮食给王七郎的随葬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定窑:定窑瓷器款识多达十数种。有刻“官”、“新官”字款,大多数是碗、盘,也有少量的瓶、壶和罐。出土及传世品的定瓷中,有刻“尚食局”、“尚药局”款的,以“尚食局”为多。字铭均刻于盘底,但早年流散国外的一件平底碗,碗外壁由右向左横刻“尚药局”三字。宋代殿中省下设6个局,尚食局是管宫廷伙食的机构,沿药局是宫廷的医疗机构。带有“尚食局”款的器物当是放食品的,带有“尚药局”款的当为放置药物所用。定窑瓷器中还有刻“五王府”“〓定”以及与宫殿建筑有关的“奉华”、“德寿”、“慈福”等款铭的。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定窑小杯,内用红彩书写“长寿酒”三字,十分少见。

钧窑:宋代钧窑器带款铭的很少,主要是刻一至十的数目字。从对钧窑窑址的发掘和研究中,找到了数目字的确切用意,即数目字越小,器物越大。“一”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十”是最低或口径最小的。钧窑器中还有刻“奉华”,“省符”字款的。

汝窑:汝窑瓷器仅见两种款识。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另一种款识刻一“蔡”字,刻“蔡”字款的无疑是物主的姓氏。

磁州窑:磁州窑瓷枕带作坊款最为流行,如“张家造”、“张家枕”、“张大家枕”、“张家记”、“古相张家造”、“李家造”、“赵家造”、“王家枕”等等,以“张家造”字款为多。此外,磁州窑系瓷器中,还见有“家国永安,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1071)年字款瓷枕以及用黑彩书写“醉乡酒海”、“清沽美酒”等字句的。

景德镇窑:宋代的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闻名,已有制作盒子的专门作坊,大都在底部印有作坊主的姓氏。已发现的有十几种,如“蔡家合子记”、“许家合子记”、“张家合子记”、“吴家合子记”、“段家合子记”、“段家子大”以及“程”、“徐”、“汪”、“朱”、“蓝”诸姓。

龙泉窑:以碗心印阴文“河滨遗范或“金玉满堂”多见。德化窑:德化窑青白瓷盒子上有刻“颐草堂先生雕造功夫”9字款的,“功夫”又作“工夫”,是宋代手工业中的习惯用语。

建窑:宋代盛行斗茶,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适于斗茶,因此一度为宫廷烧制供斗茶用的黑盏,底足刻“供御”和“进〓”字款。此外,还见有临汝窑瓷器内印阳文“童”或阴文“吴”字,吉州窑瓷器印有“吉”、“记”、“山”等字样的,表明作坊主或工匠的标记。宋代黑釉加金彩瓷器上,还有书写“寿山福海”吉祥语的。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辽瓷的款识,纪年款有“轧二年田”、“轧三艾廿一”等。“轧”和“艾”都是契丹文,分别为汉文的“乾统”和“月”。乾统为辽帝耶律延禧的第一个年号,乾统二年即公元1102年。款识中还见有“孙”、“徐”等汉人姓氏以及“官”字款。文字都是刻划在器物上的。

金代瓷器款识以墨书为多,也有刻划的,款 位置大多在器物的底足部。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年白瓷瓶,底足上刻“时皇统元年(1141年)三月二日造”;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白釉黑花鸟纹虎形瓷枕,枕底墨书“大定二年(1162年)六月六日□家造”;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白釉黑花罐的罐腹墨书“佛光普渡大安二年(1210年)张泰造”。另外,还发现书有“泰和”、“正大”等年款的金加彩器物。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紫砂款识与瓷器款识的差异略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紫砂款识与瓷器款识的差异略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清瓷器款识鉴别诀

上一篇:八仙图案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