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传世极少的南宋官窑稀世珍品

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

在前不久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阔别40年的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重现拍场,以4800万港元起拍,经过多番竞夺,最终以1.139亿港元成交,创下了宋代瓷器的第三拍卖成交纪录。南宋官窑八方瓶的天价成交,也使南宋官窑瓷器再次成为了藏界瞩目的焦点。那么,南宋官窑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瓷器品种,又缘何能够拍出如此的天价呢?传世极少世人珍爱宋代官窑瓷器最早是在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窑场中烧造的瓷器。作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之一,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窑瓷器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南渡,由于逃避战乱,很多北宋汝窑、官窑等北方窑口的工匠南迁,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技术亦随匠师转移到南方的修内司窑、郊坛下窑及其它窑口,而官窑瓷器也随之在南方开始进行烧制。当时为了区分,人们将北宋官窑称为旧官,南宋官窑称为新官。由于传世极少,南宋官窑瓷器历来深受瓷器收藏爱好者的追捧,数百年来也一直为世人所珍爱。价值连城一件难求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大部分南宋官窑瓷器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或海外博物馆,算是博物馆级别的藏品,市场上流通极少。而现在能够确认宋官的完整器物,也是凤毛麟角,极其珍罕。所以,此次香港苏富比春拍中的这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一经出现,便立即引起了藏界的广泛关注,最终拍得高价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回首过往,宋代官窑一直都是以价值连城的姿态笑傲拍场。早在1989年,香港苏富比曾经拍卖了一只宋代官窑洗,当时的成交价就高达2200万港币。这件宋代官窑洗也创造了当时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2008年,同样是在香港苏富比拍场上,一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以6752万港币成交,而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竟然只有22.5厘米,堪称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之宝。紫口铁足多有开片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古朴,器型除日用的碗、盘、洗、碟外,还有陈设瓷和祭祀用器。仿青铜器的造型较多,如贯耳瓶、鬲式炉、盏托、三足尊、出戟尊等等。南宋官窑瓷器的胎质细密、质坚,体重,多呈黑灰、深灰或黑褐色,也有灰白米黄等色,胎土淘洗精细,胎有厚薄之分,因胎的含铁量高,故器物口沿釉薄处与足端无釉处分别呈现黄褐色和赭黑色,俗称紫口铁足。南宋官窑器的釉色以青釉为主,另有淡青、灰青、青绿、米黄等色。釉色幽雅,釉层肥腴莹润、浑朴滋润、厚而晶亮,一部分呈乳浊状,带有酥油光,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玉质感很强,介于丝绸光泽与羊脂般的美玉质感之间,与做旧后的乌光质感绝然不同。此外,往往多有开片,开片中有鱼文、蟹爪纹、冰裂纹,纹痕的颜色以鳝血者为上品。天价宋瓷称雄拍场近几年,包括南宋官窑瓷器在内的高古瓷,在全球拍卖市场上佳音频传,众多高价拍品的出现也引得藏家纷纷侧目。其中,宋代瓷器更是高古瓷板块中的领军者,以五大名窑领衔,龙泉、耀州、磁州等品种也纷繁并立,在拍场上各竞风流。比如,在2012年4月份举行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来自私人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夫人(Mrs.AlfredClark)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就曾拍出2.0786亿港元的天价,这也是迄今为止高古瓷的最高拍卖成交纪录。而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也以1.47亿港元成交,此为高古瓷卖的第二拍卖成交纪录。

扩展阅读

古代瓷器:沈怡萱珍藏南宋官窑瓷器鉴赏


宋朝以文治为重,是以儒雅文人为主轴的社会。宋代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标立了社会政治和谐的美学观念,成为中国文化、美学的巅峰意境。

南宋老虎洞窑双摩羯耳双环瓶

靖康之难,成为宋代美学思潮的重大转折。高宗皇帝举都于杭,给审美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因建炎南渡形成的慷慨悲凉的爱国主义情调;二是杭州山水明秀、民物康阜,弥生出香软浓艳的南方美学风格。它们完整地构合为南宋的审美精神。宋代皇室贵族对美术的重视和爱好,使宫廷美术出现在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南宋郊坛下窑双耳出戟尊式花插

宋代工艺美术具有极高的双向发展水准,皇室士大夫和民间的审美也经纬分明,这种二级分化反应了皇室的清澄淡雅物态化和民间反应自然花卉动物的具象化的审美。这就是汝、官、哥、定和八大民窑的根本区别。

南宋郊坛下窑宫廷刻款新吟花口盘

南宋官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呈现出纯净的高品质。正是当时社会审美情趣的反映,折射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成为宋时代皇宫和上流社会的时尚。南宋官窑达到了宋朝文化底蕴所展现的美学巅峰,更可说是真正登上了青瓷之尊无可动摇的地位。明代高濂曾表达其审美感受:每得一睹,心目爽朗,神魂为之飞动,顿令腹饱。

南宋老虎洞窑苍青釉簋炉

南宋官窑已经发现老虎洞和郊坛下两处御用的皇室窑场。由于窑址完整的挖掘报告及展示,使得我们能够更方便和更近距离地观赏到青瓷巅峰期产品的容貌。

南宋郊坛下窑大盏托

南宋官窑瓷器崇尚釉色素雅、釉质润洁,体现了玉一般的感觉。由于胎体使用了高铁高铝的二元配方,薄釉处透露出了紫色,厚釉面映出深邃的天青。加上后期多层施釉和采取厚釉薄胎法以及窑工们细致纯熟的工艺,使古朴简练而内蕴的釉色十分唯美,体现了宋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准,是其他窑口、各朝各代无所能及,就是特意仿造也未有法逾越其鸿沟。

南宋郊坛下窑大盏托

两窑瓷器的总特征皆为紫口铁足、澄泥为范、釉色莹澈。从鉴赏角度出发,根据两个窑相对独立和先后烧造次序等不同,大致可以加以区分:

第一,厚胎薄釉、厚胎厚釉的器物大部分出自老虎洞窑,这和老虎洞是南宋官窑的首座窑有很大关系;而郊坛下窑一开始就仿照汝窑瓷器,虽然挂薄釉,但总体胎也比较匀薄。

第二,老虎洞窑是源于祭祀器皿而设立,郊坛下窑是之后约八至十年设立,因此老虎洞前期主要担当了祭祀件的烧造,许多大件都出自老虎洞窑;相对而言,燕饮之器多出自郊坛下窑,包括日常用品中的瓶、洗、碗、盘等。

第三,由于两个窑的总体烧造温度不同,老虎洞窑平均烧造温度为1150-1260度,较郊坛下的1100-1220度高,所以,老虎洞的器具表面光泽感强、有玻璃釉的感觉;郊坛下窑器具表面乳浊感强,并有部分生烧器物。

第四,虽然两座窑的胎土均采自同一处,但老虎洞窑器物胎的含砂量明显多于郊坛下窑,这样会导致胎体疏松、气孔增多等问题。

第五,老虎洞窑普遍有支烧和垫烧并用的装烧方法,而郊坛下窑就很少使用。

南宋老虎洞窑葵口碗

判别一件器物是否为南宋官窑出品,首先是对器型的甄别。看它的型和夏三代青铜器的差别,和《宣和博古图》的异同,和唐宋金银器的比照。那些纯粹杜撰的、奇怪的、比例失调的均不可轻信。

其次看它的釉面。真正的南宋官窑釉面是灵动的、有生气的。看多了真品就能够一眼觉察到仿品那种如同化过妆、毫无生机的釉面。

再次是看胎。过湿过干都不对。过湿了,是因为没有使用官窑的胎土配方,后朝仿的胎土其二氧化硅的含量高于官窑用胎土,二氧化硅是显示湿性的主要原因;过干了则是现代仿品。仿造者为了追求南宋官窑的胎效果,刻意多加入高铝瓷土和现代元素,使胎看起来又干又木。

南宋老虎洞窑弦纹樽炉

了解南宋官窑的生产工艺和制作方法是鉴定其真伪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揣摩就能区分出南官的许多特别制作手法和工艺特点,为鉴定南宋官窑带来许多方法。

南宋郊坛下窑四方盘式洗

经过对南宋两座官窑窑址的挖掘考证发现,事实上官窑绝大部分的底足制作方式和同时代民窑是不同的,舍弃了简单易操作的转盘挖足工序,而是采取接足、贴足方法,这也与唐宋金银铜器的圈足冷接工艺相似。按常规想,盘、洗之类拉胚制作又方便、又规则、又快速。但实际上为了制作规范,南官就是这样不厌其烦用范模制作然后接足的。

瓶觚之类比较复杂、比较高的立件器物也不是一次拉胚到底的制作,而是分拆成几段用范模制好再接胎而成。相对明、清仿宋官的仿制工艺,其器型线条锐利挺拔、接胎分上下两部分工艺以及不同的贴底做法,就有了分辨的依据。

南宋郊坛下窑黄釉菊瓣洗

南宋郊坛下窑叠盒式洗

相对于明清官窑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存世量,宋代官窑所遗留下来的应只区区数百分之几而已吧!就算把南宋官窑两座窑场已经可以拼复成器的一并算入,目前资料显示其数量可能只有数千件。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回顾以往国际上的南宋官窑拍品,基本上是难得出现的。南宋官窑整器真品很少,绝非轻易可遇可得。在坊间经常出现的数量不少所谓的南宋官窑,想来似乎更需要仔细、谨慎观察。

南宋老虎洞窑长颈瓶

在这么少的存世量中,除去两岸故宫观赏之外,要怎样去鉴赏和收藏呢?残器和瓷片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一般爱好者,在没有条件与机会上手馆藏完整器的情况下,残器和瓷片标本就是鉴赏和了解掌握南宋官窑鉴定的最佳途径。尤其是那些残器,既能够有瓷片包含的资讯,也能从一定的角度观赏到南宋官窑的器型之美,是相当珍贵的高端收藏。

南宋老虎洞窑乳足双耳炉残器

由于南宋官窑的极其稀有,就算国际大拍公司也好几年才难得出现一次上拍机会。现存各类标准件、标准器物的多重性和多样性具有较大的离散性,需要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掌握这些资讯。

南宋老虎洞窑花口青瓷盘

《谦和儒雅的官窑青瓷》沈怡萱著作

这部《谦和儒雅的官窑青瓷》所收录的器物,绝大部分系从南宋帝都杭州工地所出而流散至海外,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对近30年杭州旧城改造出土流失南宋官窑的一个抢救与总结。这一点只懂守着两座官窑遗址的杭州官方文博机构没有办到、杭州的官窑圈人士也没有办到。现在,让沈先生办到了!沈先生对杭州的文化保护是有巨大贡献的!这是非常值得杭州人钦佩与深思的!

这部《谦和儒雅的官窑青瓷》所收录的器物资料,可以说多为南宋宫廷御用正品,弥补了杭州两座官窑遗址所出多为次品与半成品的不足与遗憾,更是对两岸故宫所藏南宋官窑青瓷的有益补充与参照!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沈怡萱先生这部《谦和儒雅的官窑青瓷》是新时期南宋官窑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必将对以后南宋官窑的研究发挥积极作用而留名于中国古代官窑研究史!

明清瓷器:传世的明代洪武官窑瓷器


传世品中有一部分明代洪武时期烧造的官窑瓷器,这部分器物,过去一直鲜为人知,直至上世纪中即1964年南京明故宫玉带河遗址出土的许多明代瓷器标本中有一部分被确定是明初洪武时期烧造的官瓷,这一真相才为世人了解。实际上,传世品中有一大批景德镇瓷器是洪武瓷器。这些瓷器分藏于国内外一些大博物馆和相关机构内,也有部分在私人藏家手中。这里拟对这部分瓷器作一统计和简述。

一、上海博物馆藏洪武官窑瓷器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洪武官窑瓷器不算太多,但品种较丰富,这使得我馆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陶瓷陈列”就已使明清景德镇瓷器部分有一个良好的展示开局,尽管最初有一些器物被定为元代,后来,新的时代概念出现,洪武瓷器成为展厅中十分引人注目的部分。

明洪武釉里红花卉纹大罐上海博物馆收藏

展品中的主体是釉里红瓷器,有大罐、大碗、大盘、梅瓶、双环耳瓶、碗和盏托等。其中大罐的引人注目是毫无疑问的,这件高48.8厘米的大件作品,是馆藏洪武瓷器中最大的作品,这种器物在传世和出土洪武瓷器中也应是体量最大的。同类型作品国内外有多件,1994年景德镇珠山东门头明代御器厂旧址出土了与此器造型纹饰相同的青花带荷叶形盖的大罐,经修复后基本完整复原。但同类型釉里红器未见发现。

明洪武釉里红花卉纹大碗上海博物馆收藏

还有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大碗,口径40.4厘米,可说是古代瓷器碗类中的超大型作品了。内外都绘釉里红纹饰,呈色较好,外壁的缠枝扁菊纹为洪武瓷器的最常见装饰纹样。在传世品中,相同风格或相似尺寸的釉里红大碗有多件。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菱口大盘,口径45.5厘米,是洪武釉里红瓷中的大口径瓷盘。在元代景德镇瓷器中,有一大批青花大盘,其中也有菱口盘,所以,洪武时期出现这种大盘显然毫不奇怪,它们是元代瓷盘制作的延续和发展。当然,在整体风格上已与元代作品存在明显区别了。洪武菱口大盘有青花和釉里红两种。由于配方和烧造及造型、纹饰等具有差异性,因此,洪武菱口大盘有着明显的独特风格。这种大盘在国内外保存有一定数量。各地收藏的相同造型作品,纹饰大同小异,烧造质量也有差别,发色好的作品与发色差的作品相差很大。

当然,上博洪武藏品中最有特色的应是釉里红云龙瓶,此瓶高45.5厘米。瓶的样式可在元明铜器上见到。传世品仅见两件,除此件外,另一件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两件作品造型、纹饰完全一样,但有趣的是旧金山那一件器身所绘龙纹与上海博物馆这一件完全相反,前者龙头向右,后者则向左。过去曾认为这两件器物应该是成对作品,造型、纹饰和釉里红色泽均基本相同,龙头的向左和向右说明它们是配套制作,笔者也同意这样的说法。但现在看来,这样的认识可能不一定完全。

对这类作品,有的专家认为可能是永乐时期的产品,因为景德镇御器厂旧址曾出土过署有永乐元年和永乐四年年款同类风格洗口器的口沿残片。但从那两块碎片的风格看与这种作品还有区别,碎片的洗口较高,款识就写在口外缘,颈部莲瓣纹也较宽大。传世完整器洗口较高,一周绘花纹,颈部莲瓣纹较细长。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样的作品可能在洪武末至永乐初年均有烧造。

青花春寿瓶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还藏有青花云龙纹“春寿”瓶一件,高37厘米。这种瓶通常认为传世共有4件,目前大家较熟悉的有上博藏品和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及英国格拉斯哥博物馆藏品。这些作品的造型、纹饰基本相似,均为同时期制作。此类瓷器有两个特殊的方面,一是器身有青花“春寿”二字,这在景德镇瓷器上是独特的。

“春寿”瓶的造型与常见的明初或元代梅瓶不十分相同,似乎没有可比性,束腰身的风格几乎难以找到相同者,而底部内凹的则更是少见。从青花画面和烧造风格看,似更同元代景德镇瓷器接近,尤其是云纹的画法,与一些元青花的绘画风格是一致的,可以说此类瓶的烧造年代,应该说具备的是元末明初特征。

二、国内外收藏的洪武官窑瓷器

传世共有多少洪武官窑瓷器?过去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字,大家只是认为数量不多而已。经过此次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的明代洪武瓷器学术研讨会后,我们对国内外大约收藏了多少件洪武官窑瓷器已有一个较清晰的概念。据国内外已发表和相关研究机构已公布的洪武官窑瓷器数量统计,可能超过230件,分藏于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藏家手中。其中北京和台北两家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最为丰富,根据蔡义和黄卫文先生的报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洪武官窑瓷器75件,而据廖宝秀女士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40件。两院合并总计有115件左右,约占全部传世品总数的50%。当然,目前的数字肯定是不完全的,国内外还有一些收藏未进入我们的统计视野,也有的可能还未被确定为洪武官窑瓷器。

明洪武釉里红花卉纹盘南京博物院藏

综合国内的其它收藏情况,除了上海博物馆外,南京博物院也有部分收藏,釉里红大盘就藏有5件。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等都有传世品收藏,另外,地处祖国边陲的西藏博物馆也有收藏,显然是当年中央政府的赏赐之物。在港台地区,香港艺术馆、天民楼等也有洪武瓷器收藏,台湾的鸿禧美术馆等也有收藏。

在国外,洪武官窑瓷器的流传也较为广泛,收藏的区域以欧美和日本为多。

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至少有十数件高质量的洪武官窑瓷,还有托管该院并展出的大维德基金会藏品中,也有同时期的官窑作品。另外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等也都有收藏。瑞士保尔博物馆、瑞士玫茵堂、荷兰海牙市立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文物博物馆等。这中间,有的收藏为我们所熟悉,也有过去不十分了解的,如瑞士玫茵堂的历代陶瓷收藏十分丰富。

美国的洪武瓷器也有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如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洛克菲勒中心、华盛顿佛利尔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堪萨斯艺术博物馆等都有收藏。

在中东地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沙莱博物馆,以收藏众多元青花瓷出名,同时,该馆也拥有多件洪武官窑瓷器。另外,同样有着不少元青花器收藏的德黑兰伊朗国家博物馆也见有洪武青花瓷。

纵观国内外的收藏情况,各地收藏的洪武官窑瓷器,各有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风格不变。

景德镇明代御厂遗址出土红绿彩盘残片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综合传世及出土的洪武官窑瓷器品种,计有青花、釉里红、高温红釉、蓝釉、白釉、绿釉、酱色釉,还有外红里蓝、外酱里蓝、里黑外白、里蓝外酱的高温两色釉以及白地红彩、白地红绿彩的釉上彩等。目前,传世品中最多的是釉里红瓷,青花器较少,但在已发现的景德镇御器厂旧址出土的青花瓷器碎片较多,可能在当时有较大量的生产。过去一般都认为洪武釉里红瓷是当时烧造最多的品种。至于那些绿釉和白地红彩、白地红绿彩的器物,目前未在传世品中见到,只有出土的碎片标本。

洪武官窑瓷器在专业人士和收藏圈中被认识,也有一个较长的认识过程,专业人士对洪武官窑瓷器的深刻认识,首先主要是那些有这样收藏的博物馆和相关单位对景德镇官窑瓷器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很快,海外专业人士和收藏圈也开始重视洪武官窑瓷器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洪武官窑瓷器在艺术品市场上的强劲走势,曾不知不觉的达到了历史上瓷器拍卖的最高峰,它们与其它最有竞争力的明代官窑瓷器一样,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珍藏品牌。目前在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的这些数量不多的传世洪武官窑瓷器,是见证明清收藏历史的重要名品。

两岸故宫博物院是洪武官窑瓷器的主要收藏代表,历史上的天灾人祸没有摧毁宫廷中全部的洪武瓷收藏(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破坏,如北京四中出土的许多洪武瓷标本,可能就是当时被损毁的结果),而其它收藏机构能够收藏洪武官窑瓷器也是幸运的,尤其是在早期没有人知晓洪武官窑瓷器之前,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偶然收入这样的作品,实在是难得的。当然,现在要收藏洪武官窑瓷器这样的作品,难度显然很大,因为传世品本来就较少,绝大多数已被收藏于国内外文物机构中,市场上出现的少量作品,早已是凤毛麟角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