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店文化陶器的艺术特色 古代瓷器知识

陶罐辛店文化,1956年甘肃临洮郭家坪出土。

辛店文化是西北地区一支重要的文化遗存,其遗址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搀有石英砂、碎陶末、蚌壳末和云母片等搀和料。陶质粗糙、疏松,火候较低,器表多磨光,有的施红色或白色陶衣。器型以罐为主,有鬲、盆、杯、鼎、豆、盘等。彩陶的数量较多,彩与陶胎结合不紧密,易脱落。多圜状凹底器,主要器型有罐、盆、鬲、盘、钵、杯。纹饰别具一格,笔触粗犷,以双钩纹、S纹、太阳纹、三角纹为主,还有少量的动物纹犬纹、羊纹、鹿纹、蜥蜴纹等,反映出了畜牧生活的特色。m.tAOCI52.cOm

编辑推荐

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器 古代瓷器知识


陶豆大汶口文化,1974年山东胶线三里河出土。

陶器盖大汶口文化,1963年山东曲阜西夏侯出土。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已发掘的典型遗址有泰安大汶口、滕县岗上、曲阜西夏侯、邹县野店、兖州王因、邳县刘林、大墩子、诸城县呈子、日照县东海峪和胶县三里河等遗址。

大汶口文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40前224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大汶口文化的制陶技术较前已有很大提高。陶质有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四类。陶器装饰以镂刻和编织纹最具特色。常见的纹饰则有锥刺纹、附加堆纹、弦纹、划纹和篮纹。彩陶不多,以黑彩和红彩绘平行线纹、弦纹、叶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几何图案。陶器盛行三足器和圈足器。器形有罐形鼎、钵形鼎、壶形鼎、背壶、长颈壶、深腹罐、高柄豆等。高柄杯和白陶器是大汶口文化中最具特征的陶器。

在早、中、晚3期中,陶器的陶色、纹饰、器形都略有变化。陶色早期以红陶为主,兼有一些灰陶与黑灰陶。中期红陶减少,灰陶增多,兼有一些黑陶和白陶。晚期黑陶大为增多,并有少量红陶、灰陶和白陶。陶器的制法,早期以手制为主,到了晚期轮制逐渐增多。陶器纹饰,早期有锥刺纹、划纹和少量彩陶。彩陶上多为黑彩线条纹和叶脉纹。主要器形有釜形鼎、钵形鼎、小口带柄壶形鼎、敛口平底钵,也有在上腹部饰彩的陶钵、高柄豆、高柄觚、双耳壶等。中期又出现了附加堆纹、篮纹、压印纹和镂刻纹,以及施黑赭色和红色的彩陶。彩陶纹样有直线、斜线,弧线组成的花瓣纹和八角星纹等。中期的陶器器类较早期明显增多,主要有小口深腹罐形鼎、钵形鼎、盂形鼎、小口深腹罐、平底盉、三实足鬹、敛口钵、高柄喇叭形座豆,小口长颈带鼻壶、圈足尊、高柄杯、盆、簋、勺与漏器等。晚期陶器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篮纹、镂刻纹等,彩陶则以涡汶为主。器类有罐形鼎、瘦腹背壶、宽肩壶、高柄豆、袋足鬶、三实足盉、高柄豆、带把杯、长颈壶等。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 古代瓷器知识


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1982年青海民和阳山墓地出土。

锯齿纹彩陶鼓马家窑文化,1982年青海民和阳山墓地出土。彩陶鼓近鼓面处有一圈乳丁,以便蒙包兽皮。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村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皿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其制陶业非常发达,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等。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彩陶的大量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制陶的社会分工早已专业化,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工匠师。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也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积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关注,逐渐形成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半坡遗址出土陶器 古代瓷器知识


半坡遗址出土陶器

席纹陶钵和布纹陶钵仰韶文化,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据考古发现,半坡人已有了专门的制陶区,说明那时陶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并且制陶工艺也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出土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陶器表面多饰以绳纹、锥刺纹、弦纹、指甲纹和附加堆纹等,在许多陶器的底部发现有席纹、布纹和其他编织印纹。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

契丹族的特色器具——鸡冠壶 古代瓷器知识


图1.褐釉瓷马镫壶辽,1956年北京复兴门外出土。此壶为扁体双孔壶,胎质粗硬、坚致,遍施褐色釉,晶莹光亮,壶身边缘堆塑泥条以仿造皮革接缝,并装饰以清晰逼真的针脚纹,形如皮囊,极具游牧民族特色。

图2.绿釉皮囊壶辽,绿色是草原的颜色,绿釉陶瓷也为契丹所常用,此器物是一件颇具契丹特色的瓷器。

图3.白釉暗花皮囊壶辽

在契丹族的特色生活用器中,鸡冠壶是最具契丹族游牧色彩的器物。

鸡冠壶又称皮囊壶或马镫壶,由契丹族盛水用的皮囊演变而来,伴随着契丹民族的发展历史也不断变换着各种造型。早期的鸡冠壶上部有一个孔,方便系上绳子挂在马上或挎搭在人身上。因为单孔不便固定,逐渐发展成双孔,同时为了防止壶在运动中滚来滚去,壶身下部也从浑圆型演化成了扁平型。

随着城市和农业的发展,契丹族更多地过上定居生活,鸡冠壶不再需要随身携带,而是摆放在家里的常用器皿,因此带提梁的鸡冠壶逐渐取代了带孔的鸡冠壶,而且壶底部多做成圈足,方便放在地上或桌上。

尽管契丹人过上定居生活,他们仍然将鸡冠壶做成逼真的皮囊形状,寄托了他们不忘游牧生活的民族感情。今天我们看到鸡冠壶,自然就会联想到储水的皮囊,想到契丹族马背上的游牧生活

古代瓷器:大汶口文化陶器欣赏[图片]


大汶口文化陶器欣赏

彩绘背水壶

彩绘贯耳壶

彩绘壶

彩绘壶

彩绘贯耳壶

彩绘双系壶

彩绘壶

彩绘大涡纹壶

黑陶奢沿尊

白陶出戟尊

灰陶奢沿弦纹尊

白陶出戟尊

黑陶尊

红陶奢沿出戟尊

灰陶尊

出戟鼎

红陶雕塑

黑陶镂空单台高柄杯

黑陶镂空双台高柄杯

黑陶弦纹三足高柄杯

黑陶印纹高柄杯

红陶镂空高柄杯

黑陶高柄杯

黑陶镂空高柄杯

黑陶镂空高柄杯

黑陶镂空高柄盖杯

黑陶胆式把杯

灰陶彩绘杯黑陶尊式杯

褐陶黑陶缸式杯

灰陶V形杯灰陶直壁奢沿杯

大汶口文化分布于山东和苏北。年代约为公元前40402240年。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因遗址分布在堡头村西和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以大汶口墓群最具代表性。出土陶器均匀规整,纹饰较少。多数为手制,晚期出现轮制。晚期陶器,相当精美。典型器物有陶背壶、鬹、杯、大镂孔豆等。装饰技法有彩绘、镂孔、刻划、压点和附加堆纹等,其中以彩绘和镂孔最具特色。彩陶大多施以红色陶衣,颜色丰富,早期用色主要是黑彩,中期常见红赭和白色等,晚期黑白兼用。早期纹饰运线较粗,布局不甚严格、协调,晚期线条匀称,作风趋向工细。以几何形纹为主,花瓣纹、勾连回旋纹与庙底沟型的很近似。早期多红陶,中期灰陶增多,晚期仍以灰陶为主,同时出现白陶。

古代瓷器:明代何朝宗观音瓷塑的艺术特色


何朝宗渡海观音泉州海交馆藏

何朝宗坐莲观音

一、何氏观音的艺术特色

何朝宗的观音瓷塑历来为人称道,现以渡海观音和坐莲观音这两件作品为切入口,分析何氏观音作品的艺术特点:

1.材质美

德化白瓷的洁白可爱不仅让中国人的爱不释手,西方人也对之颇为喜爱。德化白瓷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是中国白瓷的一个里程碑。德化瓷中有一种白瓷白中泛黄、温润典雅,人称猪油白。何朝宗的作品里多见此种材料,这种猪油白赋予了何氏观音瓷塑一种别样的美。白瓷温润的色调使人心里感到温暖与亲切,这犹如少女白里透红的肌肤,充满活力与生机,让人喜爱不已。这样的色调拉近了远离尘世的观音大士与百姓的距离,仿佛这位女神进入了世俗的生活,她少了一些神秘,多了一些亲切。这样的感觉在渡海观音像中体会很深,这位观音泛着温润的光泽踏浪而来,进入凡尘,保佑万民,颇具亲和力。

2.造型美

何氏观音的造型美主要体现在观音身躯的曲线美、观音服饰的线条美及丰富的造型。

身躯曲线美在何氏的站姿观音中十分明显,以渡海观音为例,有人称之为梅瓶式身材,颇为形象。《饮流斋说瓷》有言,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而渡海观音与梅瓶相似至极,其口若樱桃,浑厚饱满;肩部宽圆,线条流畅有力;腰部以下,向内稍狭;在足部向外侈开。总体来说,造型设计紧凑而精心,这样的体态美为渡海观音增添了一份雍容优雅的神韵。如此造型在其他站立的何氏观音中也是常见的。

何朝宗渡海观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线条是基本的造型原素之一,其主要服务于二维的造型艺术,因此在中国的绘画和书法创作都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得益于毛笔这种对线条极有表现里的工具,中国的古代绘画和书法中已经有了完整的线条表现技术和理论。但是在瓷塑方面,主要由于工具和制作技法的限制,在之前还没有人能像何朝宗一般完美地运用以线为主的塑造手法。何氏的线条造型手法在观音服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酣畅的线条造型处理,和书法草书中体现的流畅奔放的势颇为神合。以坐莲观音为例,她的衣服纹路如此之多,但衣纹的走向总与塑像的每一部分体积结构相衬,使得这些纹路有序的体现了观音的动态形象,其衣褶上还运用反S型线条,此源于古代太极观音以各种形象出现于其中,帮助唐僧师徒西行。在民间,观音的品格几乎完全世俗化了,除了神通广大之外,观音在心境上已与一般世俗人无异。德化瓷塑中对于这些故事也有体现,何朝宗的持鱼篮的观音瓷塑则与道教中的神龙王有关。

与儒道这两大深植中国社会的思想融合无疑是观音信仰流行的关键,何氏观音则作为一个载体,对这一融合进行了忠实的记录。

3.妙善公主

观音的女性形象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观音性别的转变无疑是其中国化过程中最为成功的一步。观音变性始于六朝,发展于唐代,定型于宋,其形象转变中一个重大事件是中国人抛开印度宗教中观音为不旬太子和莲花童子的身世,另立他说,如老子的再传弟子尹喜等,但其中最著名的是妙善公主的故事,妙善有童子善财作为侍从。

关于妙善和侍从的形象被忠实记录在了何氏的瓷塑里。此外,将观音形象定位为女性,既增加了观音的亲和力使之广为流行,还方便了送子观音的出现,从而在中国这个以孝为先的国度里为观音信仰争取了一大批虔诚的女信徒,德化民众亦不例外。

何朝宗送子观音2013年5月16日伦敦邦瀚斯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三峡博物馆所藏的一尊何氏观音被学界认为是男身,这可以说明何氏的对观音本初男身有所了解?还是还将观音广行方便的男相化身加以记录?笔者以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何朝宗如意观音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当然观音信仰的流行还有其灵感方式便利,直面现实苦难,观音入世解救众生与儒家的入世思想不谋而合等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总之,观音信仰的流行,为何氏观音的出现提供了一片沃土,极大的推动了德化瓷塑中观音形象的发展,而大量观音瓷塑的出现又进一步加强了观音信仰在当地的传播。

古代瓷器:原始陶器欣赏


在世界所有文明的早期阶段,几乎都经历过一个陶器的时代,中华文明也是如此。早在距今大约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陶器。最早的彩陶出现在黄河流域。

彩陶

彩陶即在坯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画图案,然后焙烧的陶器,多属泥质红陶。因其图案经过烧制,故不易褪脱,这与先焙烧后画图案的彩绘陶不同。

网纹彩陶船形壶造型似船,壶腹绘网纹。难免令人联想起先民驾船撒网捕鱼的场景。

鱼纹彩陶盆半坡类型常见这种圆底,折腹部以黑彩绘出三条写实的鱼纹互相追逐。

同心圆圈波纹彩陶盆马家窑类型彩陶的盆、钵、碗常内外彩绘。此盆装饰流畅而富韵律,绘画技艺高超。

旋纹彩陶壶马家窑类型晚期彩陶常见壶。旋纹饱满流畅,网纹等直线又颇严谨,装饰颇富变化。

花瓣纹彩陶壶沿海地区的创作往往灵秀。此壶造型小巧,装饰秀美,图案可见仰韶彩陶的影子。

三角纹彩陶大耳罐齐家文化的彩陶数量有限,彩绘多用褐红色完成。此器的双耳上有镂刻的人面纹。

彩陶弦纹陶文饰简洁明快,朴素大方,有很强的装饰性。此类弦纹是马家窑文化中马家窑类型彩陶常见的文饰。

黑陶

黑陶在强还原气氛的窑炉里烧成,烧成温度一般高于同时同地的红陶和灰陶。多数黑陶内外皆黑,少数则在灰陶或红陶外,施加黑色陶衣,即所谓熊皮陶、黑衣陶。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含有黑陶的文化不少,较著名的有大溪、屈家岭、大汶口、龙山、马家浜、崧泽等文化。而从艺术史的角度讲,更重要的是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

猪纹黑陶钵刻划手法稚拙。这是中国艺术中最早的猪的形象,表现的应是家猪。

黑陶高柄杯采用了轮制方法,器壁较薄,素面磨光,配以镂空等多种工艺手法,制作十分考究。

黑陶盖罐器物挺拔向上,造型线优雅流畅。圈足上有三组镂空装饰,盖和身还绘红褐色宽带纹。

白陶

白陶以白色黏土或高岭土作胎,因其胎料所含氧化铁仅在1.6%左右,比一般黏土低了许多,故烧成后,表里皆白。浙江桐乡罗家角的马家浜文化早期遗址距今约7000年,从中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白陶标本,其上还有刻纹。在晚期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广东石峡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也有白陶。部分作品虽带有刻划、印捺等装饰,但效果并不理想,反不如素面者耐看。

白陶鬶鬶为炊煮器,中空的袋足可加大受火面积。根据《礼记》,有专家认为这类鬶应称为鸡彝。

白陶盉胎质纯净细腻,器表刻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等各种精美图案。

陶器的影响

原始社会陶器的发展不仅自身成就巨大,还对后世影响深远。简单概括为:功能和美观的统一、技术对艺术的制约、形式法则的创造、经济原则的发明。

举例说明:例如装饰与造型被承袭。许多鼎、釜等陶器造型被商周陶器延续,也为青铜器采用;陶鬻的袋足成了鬲的标志;陶盆、陶碗的尺度和比例在后世仍为经典;陶器以及由它载东汉演化出的瓷器,则始终是应用最多的容器类型。

中国还长期是制造陶瓷器的唯一国度。在古代,能与中华文明抗衡的文化出现在西方,而西方会造瓷器还需推后到18世纪。在其他国度不能制作和制造之初的时代,中国的瓷器曾长期是域外同类或类近制品的典范,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世界性影响。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