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详细解释

文字发挥到极致应该就是中国的诗词了,学习诗词的重点在于诗词释义,有些诗词值得大家重点学习与鉴赏的?本站精选整理的《{唐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详细解释》或许对你诗词释义学习有所帮助。

摘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处

唐•杜甫《春望》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干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家书:家信;烽火:就是战火;抵:是指值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赏析

诗句意思是:战争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在战乱中若是能收到家书,实在是比得到万金还令人兴奋欢欣。战乱中家人四散飘零,一封家书,带来家人的音信,这比任何事都值得高兴。“家书抵万金”常用来形容异乡游子思念亲友的热切心情,或是指收到家书的欢欣喜悦。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精选阅读

唐诗:三月三日天气新下一句详细解释


摘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出自唐代杜甫的《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三月三日天气新下一句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译文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

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

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饰呢?翡翠玉做的花饰垂挂在两鬓。

在她们的背后能看见什么呢?珠宝镶嵌的裙腰多稳当合身。

其中有几位都是后妃的亲戚,里面有虢国和秦国二位夫人。

翡翠蒸锅端出香喷的紫驼峰,水晶圆盘送来肥美的白鱼鲜。

她们捏着犀角筷子久久不动,厨师们快刀细切空忙了一场。

宦官骑马飞驰不敢扬起灰尘,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

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动鬼神,宾客随从满座都是达官贵人。

有一个骑马官人是何等骄横,车前下马从绣毯上走进帐门。

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

杨家气焰很高权势无与伦比,切勿近前以免丞相发怒斥人!

唐诗:十月详细解释


摘要

此诗中的“玉壶银箭”指计时刻漏,玉壶实际指刻漏的铜壶,以它贮水,放在箭壶内,壶内有刻度,水漏刻见而计时——“日夜鼓声催箭漏,昏复昼”。难倾是因水已稍冻,李白写秋夜是,“金壶银箭水漏多,起看秋月坠江波。”“缸花”,缸其实是釭,是灯盏,釭花即灯花。韩愈写冬夜用“玄帷隔雪风,照炉钉明釭”也很美,炉火与摇曳的灯盏间,用了一个“钉”,这个“钉”是“张”,张灯。 烛龙”是游走的灯烛。罗幕、珠帘都是静,“金凤刺衣”本是绣衣,却寒透。最后一句,月照宫女,“斗弯环”指月初弦未弯上,眉曲而长时,即“蛾眉月”。早司马相如用“长眉连娟,微睇绵藐”,睇是斜视,流盼,于是魏宫女都好长眉。李贺写美女因此好用“长眉”:“长眉越沙采兰若,桂叶水葓春漠漠”,兰若:兰草杜若,都是香草;水葓是一种开红花的水草。这首时中的宫女对月,能想到南朝梁高爽的《咏镜》诗:“初上凤凰台,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唐]李贺

玉壶银箭稍难倾,釭花夜笑凝幽明。

碎霜斜舞上罗幕,烛龙两行照飞阁。

珠帷怨卧不成眠,金凤刺衣著体寒。

长眉对月斗弯环。

十月

唐诗:月夜/夜月详细解释


摘要

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作者]刘方平 [朝代]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

唐诗:小暑金将伏详细解释


摘要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作者】武元衡【朝代】唐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小暑金将伏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宋词:观书有感详细解释


摘要

《观书有感》是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

作者: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

唐诗:峨眉山月歌 李白详细解释


摘要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