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唯有相思似春色鉴赏

诗词是语文的启蒙老师,诗词的学习也是语文的一大重点,学习诗词怎样才能快速高效?下面有关诗词的内容希望你能够喜欢!

摘要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出处

唐•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原文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

惟:只。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的相思之情就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诗句想象奇特,感情蕴藉深厚,将自然界的春色比以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唯有相思似春色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扩展阅读

唐诗:相思详细解释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诗:长相思·其一欣赏


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唐诗:长相思2赏识


摘要

这首诗歌与上一首并非同一时期的作品,虽都是诉述相思之苦,但第一首以秋声秋景起兴,时在秋;此诗以春花春风起兴,时在春。

《长相思·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词之一,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与前一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

长相思2

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这首诗也是诉述相思之苦,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凄清怨苦,感人至深,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诗用乐府古题,而在传统思妇之怨题材的描写上又有新意。

原文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①初停凤凰柱②,蜀琴欲奏鸳鸯弦③。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释

①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瑟:弦乐器。

②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③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蜀桐实即蜀琴。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翻译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

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

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

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

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

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

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诗歌与上一首并非同一时期的作品,虽都是诉述相思之苦,但第一首以秋声秋景起兴,时在秋;此诗以春花春风起兴,时在春。这首诗写了一位因思念在外征戌的丈夫,面对着大好春光,却引起了无限春愁的女子。诗歌浅显易懂,音调和谐。第一、二句写景。“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描绘了从黄昏到深夜,思妇辗转反侧不能成眠,轻烟笼罩的花树和皎洁如绢的月色,勾起她阵阵的相思之情。只两句,季节、时间、环境、情绪就全出来了。

三四句描写相思之苦的女子只好鼓瑟弹琴来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古代赵国的妇女善鼓瑟,故称赵瑟,蜀中有桐木宜作琴,相传司马相如曾奏蜀琴取悦卓文君。凤凰、鸳鸯都是雌雄相从,暗喻夫妇成双;鼓瑟弹琴也都隐喻妇女对丈夫的思念:而“初停”欲奏则隐含悲农之意。

五六句写将相思凭借春风寄送到燕然山。把满怀心事托与春风,希望春风能把因凤凰柱、鸳鸯弦带给她的那深切的别离之苦捎给远方的心上人,由此顺带出第七句“忆君迢迢隔青天”。

最后四句极有韵味,写出女子的一片痴情,将思夫的情感描绘得惟妙惟肖。“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两句想象奇特,以夸张手法写出女子思恋之深,旧日的那对顾盼灵秀、眼波如流的双目,如今却变成了泪水的源泉,可知二人分开之后,女子除了长夜无眠和深深叹息之外,竟是常常以泪洗面。末两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使这个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了。

此篇整体看来短小精练,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集描写、抒情、叙述于一体,处处真情流露,质朴自然。音韵协调,朗胡上口,文字浅显易懂但不落俗套。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年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唐诗:唯有门前镜湖水赏识


摘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在四周春色中唯有镜湖的水波一如既往。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物事人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出处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原文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

唯有门前镜湖水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在四周春色中唯有镜湖的水波一如既往。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物事人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公元695年(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字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唐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作者鉴赏


摘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飘泊一生像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天涯的感伤,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出处

唐•杜甫《旅夜书怀》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飘飘:飘泊,飘零。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作者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飘泊一生像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天涯的感伤,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词:美似鉴赏


摘要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减字木兰花

宋代:王观

才鸣□鼓。曲奏仙时如乐府。美似梨园。一派箫韶列玳筵。

使人清耳。满尘宾朋皆欢喜。劝饮金荷。祝寿延长福更多。

美似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

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

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

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唐诗: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鉴赏


摘要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唐诗:春风似剪刀详细解释


摘要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公元695年(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

唐•贺知章《咏柳》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似剪刀

注释

似:像,如同。

赏析

诗句把春风比作剪刀,裁剪出丝丝碧柳,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以美的启迪。比喻新巧自然,赞美了春风之力。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公元695年(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字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唐诗:宝镜似空水解析


摘要

诗文仿效古人的风格形式。如 汉 扬雄 拟《易》作《太玄》,拟《论语》作《法言》,以及《文选》中的“杂拟”等。后成为诗体之一。

作者:李白:年代:唐

融融白玉辉,映我青蛾眉。

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出门望帝子,荡漾不可期。

安得黄鹤羽,一报佳人知。

宝镜似空水

唐诗:二月春风似剪刀解析


摘要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