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更无柳絮因风起欣赏

诗词是语文的启蒙老师,诗词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学习语文,有没有值得大家深入专研的诗词?本站精选整理的《{宋词:更无柳絮因风起欣赏》或许对你诗词释义学习有所帮助。

摘要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出处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原文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月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

更:再;向:随。

更无柳絮因风起

赏析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也没有柳絮随风飘扬,只有葵花向着太阳倾斜。

诗句写初夏景色,借以表达诗人的品格。当时司马光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深居洛阳,这两句诗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态度。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小编推荐

唐诗:柳絮欣赏


摘要

《柳絮》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不舍之情。白诗描写了暮春三月柳絮飞舞缠绵、行人头发因落满柳絮而变白的画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白诗把黄莺、杨花人格化,安排黄莺给杨花捎信,让杨花牵缠住春天的脚步,不让它归去。

[唐]白居易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柳絮

唐诗:柳絮随风欣赏


摘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春江一作:江春)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去一作:舞)

柳絮随风

译文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注释

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宋词:西江月 阻风山峰下欣赏


摘要

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写了这首词。《宋六十名家词》题作《黄陵庙》,个别语句亦稍有出入。

宋代: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西江月 阻风山峰下

唐诗:风生云起鉴赏


摘要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嵩山天门歌

唐代:宋之问

登天门兮坐盘石之嶙峋,前漎漎兮未半,下漠漠兮无垠。

纷窈窕兮岩倚披以鹏翅,洞胶葛兮峰棱层以龙鳞。

松移岫转,左变而右易。风生云起,出鬼而入神。

吾亦不知其灵怪如此,愿游杳冥兮见羽人。

重曰,天门兮穹崇,回合兮攒丛,松万接兮柱日,

石千寻兮倚空。晚阴兮足风,夕阳兮赩红。

试一望兮夺魄,况众妙之无穷。

风生云起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唐诗:踉跄孤风起详细解释


摘要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黄鹄下太液池

唐代:贾岛

高飞空外鹄,下向禁中池。岸印行踪浅,波摇立影危。

来从千里岛,舞拂万年枝。踉跄孤风起,裴回水沫移。

幽音清露滴,野性白云随。太液无弹射,灵禽翅不垂。

踉跄孤风起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唐诗:风的古诗欣赏


摘要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的古诗

【注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简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宋词:风徐来详细解释


摘要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双柳

宋代:苏辙

我作新堂,中庭萧然,

双柳寺峙。春阳既应,

千条万叶,风渥雨洗。

如美妇人,正立栉发,

发长至地。微风徐来,

掩冉相缪,乱而复理。

垂之为缨,绾之为结,

屈伸如意。燕雀翔舞,

风徐来

蜩蜇嘶鸣,不召而至。

清霜夜落,众叶如剪,

颜色惟悴。永愧松柏,

岁寒不改,见叹夫子。

聊同渊明,攀条啸咏,

得酒径醉。一廛粗给,

三黜不去,亦如展惠。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宋词:霜风详细解释


摘要

《霜风》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作之一。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宋]陆游

霜风近海夜飕飕,敢效庸人念褐裘。

关吏虽通西域贡,王师犹护北平秋。

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

愿补颜行身已老,区区畎亩亦私忧。

霜风

唐诗:荷风送香气欣赏


摘要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出处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原文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荷风送香气

注释

送:吹送。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风吹送来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竹露滴在池面上清脆好听。诗句表达了“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的境界。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