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景德镇 制瓷的开山始祖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坐落于黄山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闻名海内外著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和朱仙镇并称为四大名镇,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宋真宗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由于这里所产青白瓷的质地优良,便以皇帝年号命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至今。东晋人赵慨把越窑的制造技艺带到了景德镇并进行了多项改革,因其为制瓷行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故被后人奉为“制瓷师主”。明朝洪熙元年即公元1425年,镇民在御器厂内修佑陶灵祠即师主庙,赵慨被尊为景德镇制瓷的开山之祖,且詹珊作《师主庙碑记》记述此事。曾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曾作“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的陶瓷历史以及文化,景德镇官方也将他的诗句作为宣传之用。

【瓷器文化】

“CHINA”为中国的英文名称,而其小写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是出自于江西省景德镇的古称“昌南”,由此可见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景德镇位于黄山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有“瓷都”的美名。自汉朝开始烧制陶器,以及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均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著名的诗人陈志岁在《景德镇》一诗中所写“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为青花、玲珑、粉彩以及色釉,以其独特的“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艺术风格闻名于海内外。据相关史料所载,自公元1405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均携带了大量瓷器,尤以景德镇瓷器为主,使得中国的陶瓷名扬海外,更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

【传统习俗】

景德镇自古便以一瓷二茶而远近闻名,随着制瓷行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瓷业习俗中,瓷与茶也是密不可分的。景德镇制瓷做坯古时被分为圆器和琢器,其中以琢器坯房德工人生活最为艰苦,工作没有保障。在每年的岁末,即中国农历的十二月期间,老板都会请被留下的工人去喝茶,而没被邀请喝茶的工人,就表示着来年将被辞退失业,因此以后便将老板年底请工人们所喝的茶叫做“留人茶”。旧时在陶瓷行业中,开工生产被称为“起手”,在开工之后不久,大约于每年的4月间,老板都要请工人们喝一次“起手茶”,或是吃一次“起手面”,并要求工人们努力干活。“留人茶”与“起手茶”均是用来约束瓷业工人们的一种方式,起源于何时已无从可考,但其却是在陶瓷行业中所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传统技艺】

景德镇自古便被称为“瓷都”,其手工制瓷工艺主要分布于景德镇市的城乡各地。早在宋代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最重要的成型工序便已经初步建立,后经过多个朝代千余年来的发展与进步,景德镇的制瓷业已集历代名窑之大成,并融合了各地制瓷技艺的精华,形成其风格独特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有着非常强的专业化程度,极其细致的行业分工,其中最为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及其生产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与东西方各地区经济与文化交流的纽带,已于2006年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艺术】

景德镇民窑陶瓷美术是指景德镇各个朝代民窑瓷器的造型艺术、装饰方法以及纹饰绘画等,是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窑就是指由民间所经营的瓷窑,其是相对于宫廷或是官窑而言的。景德镇地区在很早以前就出现过非常有名的民窑,在明清时期,景德镇的民窑便已经成为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制瓷中心。景德镇民窑陶瓷的美术装饰方法主要包括胎体绘画装饰、釉下彩绘画装饰以及釉上彩绘画装饰,其重点在于对陶瓷纹饰的绘画,主要的绘画题材主要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吉祥寓意以及文字图案等六大类。

精选阅读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发展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技艺制作瓷坯,再采用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法进行装烧。到元代,又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及青花釉下彩绘技术。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进一步发展,"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制瓷手工技艺体系基本完善,采矿、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各方面都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至此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

1、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2、利坯:即"修坯"。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

3、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

4、画青花: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

5、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把匣钵内的坯胎烧成瓷胎。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在汇集全国各地名窑技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自成体系。其行业分工之细,专业化强度之高是其他手工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从御窑厂来说,其生产组织分工相当完备,具备了制坯行业的各种作坊:有舂碓陶土的作坊,有制作大小圆、琢器坯胎的作坊,有制匣钵的作坊,还有各种辅助性的作坊,如泥水作、大木作,船木作,铁作等。许多局部操作大都由专业性很强的工匠担任。同时将烧、做两行集中在厂内,设御窑若干座,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无所不及的大型手工作坊。

从民窑来说,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镇制瓷业烧、做两行便开始分立。"陶 食工,不受艺佣,帚赁窑主,以相附合"。清代才出现兼营烧做两行的"烧囵窑户"。同时,民窑业也具有完善的生产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不同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其行帮组织,他们既各自独立经营,又处在经常的互相联系中。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这对工匠的工艺水平的提高和技艺的娴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为新工艺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景德镇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成就,是与景德镇瓷业生产分工细致的特点分不开的。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传承


兩年前,景德鎮市的市民滿懷激情地為這個著名的世界瓷都慶祝千歲生日。目前,正在公示的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景德鎮陶瓷製作技藝榜上有名,原因是這門古老的技藝雖然精彩卻面臨失傳之虞。

笔者日前看到一份「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項目申報書」,其中專門列出了陶瓷傳統技藝的「傳承譜系」。這個「譜」根據目前健在老藝人的考証,列出了拉坯、利坯、施釉、畫坯和燒窯等5項手工制瓷工藝的傳承譜系共13位老者。

這個譜系中目前僅健在6人,其中有2人已轉行。另外,譜系列到第四代、第五代時,出現的絕大多數都是「下傳徒弟不詳」、「以下未授徒」。

72歲的王炎生老人從1945年從事陶瓷技藝至今,已經手工拉坯60年了,他也是目前健在的最早的手工拉坯師傅。

在景德鎮市古窯瓷廠,王炎生會給遊客們表演絕技:在轆轤車頭放一團瓷泥,他雙手相桴,隨著車盤的旋轉,5秒之內,一個碗的雛形就在他的手中出現了。

景德鎮傳統制瓷技藝還包括利坯、畫瓷、上釉、入窯等。據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一只普通的杯子細分起來工序達72道之多。煉泥的只管煉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繪者也是畫者畫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畫,如此明細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也使景德鎮瓷器博得了中國歷代皇家的寵愛。

字串7

全國、全世界手工制瓷工藝保護如此完整的城市,可能只有景德鎮了。」景德鎮市文化局局長江華介紹。

上世紀70年代末,景德鎮市政府將老城區內的部分古作坊、窯房遷移至郊區,專門成立了陶瓷文化博覽區,並調集有特長的老藝人以「帶子傳藝」的方式生產、獻藝,以期達到「融文物保護、手工制瓷工藝展示與生產、旅遊於一體」的目的。

盡管這些舉措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無法從本質上起到承傳遺產、弘揚傳統的作用。在被推荐進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景德鎮傳統制瓷、安徽省界首市彩陶燒制技藝、陝西省銅川市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等12項陶瓷燒制技藝中,他們或多或少都面臨著瀕危,對其發掘與保護的工作迫在眉睫。

「機械化、現代化讓大量傳統的手工制瓷工藝及相關器具和設備被淘汰。」老藝人王炎生遊歷過國內眾多產瓷區,對傳統制瓷方式的丟失非常痛心:「大量的老藝人、老文化人紛紛故去,他們的技藝、他們的經歷連同他們的所見所聞都煙消雲散。」王炎生有個徒弟13歲跟他學藝,但已經故去。王炎生從此沒找到合適的傳人。「現在的年青人連當地的傳統文化都瞭解不多,技藝傳承自然危機四伏。」他說。

為了挽救景德鎮陶瓷業的頹勢和重現歷史輝煌,在中央有關部委和當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景德鎮開始打造中國陶瓷產業的「教育、科研、產業、流通」四大基地。

目前,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景德鎮已初步建成了全亞洲獨一無二、完善的陶瓷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每年培訓各類陶瓷專業人才上萬人。

瓷都景德镇简介及陶瓷文化


景德镇的陶瓷蜚声中外,是瓷业的发祥地,在陶瓷的发展史上是最具有成就的陶瓷艺术王国,景德镇之所以被称为瓷都,因为景德镇的瓷器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属性。

以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和雕塑等为代表的传统名瓷,造型典雅,装饰精美,极其丰富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是人类艺术宫殿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景德镇不但拥有完整的陶瓷工业体系,近年来,汽车、制冷、食品业也迅速崛起,昌河轻型汽车和华意无氟制冷压缩机为世人瞩目。电子、航空、机械、化工、建材、医药等工业相继建立。景德镇市现已发展成为多门类的、新型的工业城市。

景德镇市人杰地灵,从秦汉以来先后出现了“长沙王”吴芮、 南宋忠臣洪皓、南宋赋税改革者李椿年、南宋著名高僧佛印、明朝“黔宁王”沐英、明朝薄胎高手吴十九、清朝武状元汪道诚、革命志士余金德等一大批古今名人。唐朝文豪白居易、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南宋名将岳飞、品茶高手陆羽、清朝督陶官唐英等大批古今名人、文人墨客纷纷踏至而来,在这个城市留下了足迹。

千年的窑火,造就了景德镇丰厚的陶瓷文化的沉淀,使它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众多的陶瓷古迹、精湛的陶瓷技艺、秀美的自然景观、清澈的河流,别致的韵味,使景德镇成为我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成为海内外旅游新热点。

景德镇市的交通十分便捷。皖赣铁路穿境而过,206国道贯穿 其南北,4 C级罗家机场开通北京、 上海、广州等航线,昌江航道客货轮可直达长江,邮电通讯四通八达。社会环境安定,旅游配套设施齐全。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来景德镇投资、 商贸、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朋友创造了一份更好的条件。

景德镇是陶瓷的发祥地,很多喜欢陶瓷的人都被吸引来到景德镇,各种各样的陶瓷用品,让人流连忘返,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也吸引着很多艺术家。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近代景德镇瓷业


[摘要]: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皆习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彩绘以仿康熙青花为佳,仿乾隆五彩为多。颜色釉仿制更为突出。雕塑瓷在发扬原有的堆雕、玲珑、镂雕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雕塑的技法,取得新的成就。

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皆习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彩绘以仿康熙青花为佳,仿乾隆五彩为多。颜色釉仿制更为突出。雕塑瓷在发扬原有的堆雕、玲珑、镂雕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雕塑的技法,取得新的成就。

清末民初兴起的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文人派浅绛彩瓷,一改前朝华缛浓艳的面貌,追求一种简约淡雅的清新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此开辟了陶瓷彩绘文人画派的先河。稍后,以王晓棠、潘宇为代表的文人派改用粉彩颜料绘瓷,从而大大地扩大了色彩领域。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0年)前后,文人派的新粉彩瓷便成为景德镇美术陶瓷的主流。

瓷苑名家王琦于一九二八年邀集数位志同道合者组成“月圆会”,每月十五聚会一次,研讨画艺,绘瓷作画,时人雅称其为“珠山八友”。“珠山八友”一说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八人:另一说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八人。尽管说法不一,然而,这十位艺人在当时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珠山八友”等人各有所长,风格迥异,技艺精湛,艺术成就名噪海内外。他们的成功,把景德镇的粉彩瓷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瓷”名天下的景德镇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浙赣皖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之一。在这里,巨幅的瓷壁画勾勒出瓷都气派,连大街上的路灯柱、红绿灯竟然都是青花瓷做的。而琳琅满目的瓷器店更是富丽堂皇,走进去,即便什么也不买,也觉得很有收获,像参观了一回瓷器展览一般。这里的陶瓷甚至被用作了建材,精美的柱形陶器将围墙装饰得别有风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专题性陶瓷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珍品重器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包括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种精品陶瓷等,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

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此外还收藏了许多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近现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精品是该馆独有的。

从景德镇陶瓷的起源、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再到各个朝代不同的代表瓷器。很全面地介绍了景德镇陶瓷的各个方面。景德镇,一座以单一陶瓷产业支撑一千多年发展与繁荣的城市,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反映瓷都景德镇陶瓷历史与工业文明的电影


一部酝酿数年、反映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活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御窑根》(暂名)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我市开拍。“五一”前夕,市委书记许爱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玉玲分别会见了剧组主创人员。

许爱民在市委常委会议室会见剧组主创人员时指出,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深厚,制瓷技艺独领风骚,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工业城市之一。要反映好这座世界名城、千年瓷都的故事,需要一个强大的创作班底。他要求剧组主创人员要突出主旋律,把握好时代脉搏,深入研究景德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选好主题,找准切入点,打造出反映瓷都景德镇陶瓷历史与工业文明的影视剧精品。

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总编辑施建中说,作为摄制方,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精心打造这张不仅仅是景德镇的“名片”,也是中国的“名片”。

马玉玲在剧组下榻宾馆看望剧组主创人员时勉励大家深入生活,精心创作,不断挖掘,努力打造,早出成果。

据金盾影视文化中心影视部主任、制片人娄红平介绍,电视连续剧<御窑根》是由景德镇“草根编剧”程勤、吴国珊原创,金盾影视文化中心倾力打造的一部弘扬主旋律的文化大剧。这部经典剧目,得到了公安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已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2008年奥运会期间全国公映的重点献礼剧目。届时将向国人和更多的国际友人展示景德镇陶瓷历史文明与瓷都风情。目前,正在组织北京专业编剧与原创编剧对剧本进行精心修改,全剧暂定为25集,由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海湾集团全额出资摄制,计划今年8、9月间在景德镇开机拍摄。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Diy诉瓷都魅力。


“玩陶瓷很开心,来学校一年多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陶瓷体验活动,这四天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来体验,真的学到了好多。”一位身着深蓝色工作服的同学边收拾着工作台上的零碎物品边说道。

近日,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了以“魅力瓷都 融情陶瓷 走进陶艺 我形我塑”为主题的“瓷心瓷语”陶瓷DIY活动。12月4日至7日每天上午8.30-11.30和下午的2.00-5.00,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实训中心格外热闹,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们有关注浆成型、手工拉坯、滚压成型、素烧、施釉等陶瓷制作工艺过程,让很多非陶瓷专业的学生近距离接触了陶瓷的制作过程。该活动吸引了近五百名同学的报名参与,每天还有慕名前来参与到同学。

“老师,这个瓶口怎么切啊?”身边传来同学询问指导老师的声音。“拉坯就感觉在玩泥巴一样,虽然没有捏成形,但是过程很开心。”满手沾满泥巴的一位女生一边拉坯,一边笑着说道。一道工艺的完成,不仅要投入时间,还要投入热情,过程远远比结果来的更重要。“这些东西很新奇,吸引着我,制作的过程很开心,作品成型之后很有满足感。”一位女生咧开嘴笑着说,袖口还沾着点点泥巴。

一步步看着自己做的作品成型,同学们总是一脸满足。“参加这个活动,体验了陶瓷的制作过程,也能寻找到一份自己的成就感。和同学们一起玩陶瓷很有趣,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都有很耐心的解答,感觉收获了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一位同学满脸欣喜的看着自己的成品,一边和记者分享着。

“参加活动的人很多,他们玩的都很开心,感觉这几天大家辛苦的付出没有白费。通过近距离的体验,同学们可以感受到陶瓷文化的魅力,同时能够把陶瓷文化与大学生实践相结合,也是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丰富,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活动负责人蔡祥发认真地说道。

景德镇青花瓷分类


景德镇青花瓷主要分官窑青花、景德镇窑青花、和民窑青花等多种,这里景德镇窑又是个名词,并不是所有在景德镇的窑厂烧制的磁器都叫景德镇窑瓷,其所指的就是收藏者熟知的镇窑瓷器。除官窑和景德镇窑瓷外,没有特别注明的均属民(间)窑瓷器。

先说官窑瓷,实际上到毛主席用瓷(7301瓷),也是严格地按照烧官窑瓷的方法炮制的。7301瓷现存仅三套,每套的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制瓷作者在《昌南对话》电视节目中谈到,成瓷以后,他本人也可以奖励到一套7301的,但他说不想要,这一句“不想要”现在就值一百多万。这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收藏品,足见在升值空间景德镇瓷的不可企及。7301瓷不是青花瓷也不属於官窑瓷。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官窑瓷只出产在御窑厂,现景德镇中心位置已搬迁的市政府所在地。随着清宣统帝的退位,官窑瓷就以其不可复制、不可再生,存世数量只减不增而成为收藏界的抢手货。但御窑厂盗挖出来的官窑碎瓷片和以上三点并不起冲突,其原因就是:天子独一无二,御窑磁器除精心挑选运到紫禁城的,另一些是为保证瓷的质量陪烧的,这些落选的御窑瓷自然没有第二个人敢用,因此摔碎后成批就地掩埋。一朝一代往上累加,御窑厂的土层就成了一部官窑瓷的实物历史。中共建国以后,官窑瓷碎片盗挖现象疯狂,很多人在御窑长廊附近开一爿小店,并不做生意赚钱,为了什么,大家心知肚明。你到景德镇旅游,坐在珠山中路卖小孩子吃的肯德基,千万千万别用脚跺地,地底上可能就有一张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盗挖的通道可以一直延伸到马路的斜对面御窑遣址处。即使是官窑瓷的碎片,因其摔碎掩埋时未经特别处理,现今挖出来后几乎都可按原样拼接和修补,在景德镇就有专门从事修补古瓷行当的,鄙人的母亲就会修补磁器。千万别以为我娘是补鞋出身的,你那是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片中有手艺人拿金刚钻补碗的特写镜头,那是用鞋钉补一支粗瓷碗(低温瓷)。古瓷的修补若用心不良,说白了就是在造假,摔碎的磁器先修补再重新用炉火烧,能补得让外行看不出一丝一毫曾经破损过的痕迹来,景德镇人厉害吧。有不法份子,盗挖了两瓷篓的官窑瓷碎片,暗地找手艺人修补,光修补的费用在前一、二十年前就得花上两、三万元,足见倒卖官窑瓷的利润能有多大。对普通百姓来说,收藏官窑、官窑青花瓷那肯定是不大现实的。

再说民窑瓷,民窑瓷也有精品,尤其是民窑粉彩,“月圆会”(即珠山八友)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份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这其中江西人除外,王大凡、何许人、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最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分别是徽州黟县、徽州歙县、和安徽太平人。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鹤仙,珠山八友实则是十个人,这并不前后矛盾。正如“江西诗派”也并不全是“江西人”一样,“以味不以形也”。月圆会“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千禧年我在深圳看到的行情,“珠山八友”的作品拍卖价格也就在八千元到壹万元上下,当然这“八友”的作品升值空间我是敢打保票的。但一件普通的青花瓷叫价万元,你可以大胆地告诉那些奸商,滋味听了会很不高兴的。如果奸商谎称有“珠山八友”的粉彩作品,你也顺便让他们背一背上面那些聱牙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祖籍、寄居地和谁作画神速谁擅长翎毛花卉谁画雪景见长谁又在景德镇享有“鱼王”的美称。若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至少还是个勤学的景德镇人在蒙你。

说到民间青花瓷,不能不提王步,王步是比刘雨岑早一年辞世的艺人(王卒於1968年,刘卒於1969年)。在景德镇,王被看作是同珠山八友齐名的艺人,并享有“青花王”的美誉,依我看,称其为“在瓷器上作画的八大山人”也不为过。王步一生“著作”颇丰,60余年的瓷艺创作,作品达万件。王步的作品距今至少是四十年到百年间,因此可用鉴别古瓷的方法鉴别王步的青花瓷。其他的现代青花瓷,卖价在千元左右,商家已经是有利润了。别轻意相信名家名作,站在景德镇大街上甩块砖,砸到十个人,其中有九个就是陶艺界的名家——只要他上了岁数。真正的名家名作,都是些当大官的耀武扬威开着光荣的纳税人为他们配的小轿车亲自到景德镇名人家中寻访。

在市面上选购一件青花瓷,主要注意磁器是贴花的还是手工描摹的,前者就是用一张现成的花纸蘸上酒精端端正正贴在磁器表面扔进窑炉烧成的,数量上几乎到了要泛滥的地步,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仔细端详。景德镇人看得多了,凭直觉就能辨认出贴花和手工描绘瓷。当然买起东西来还要看个人喜好,尤其是女性,如同张爱玲看上胡兰成,王八看绿豆,看上眼了,自己喜欢就行,也就用不着这么费脑子的。

景德镇工艺彩绘艺术瓷


每当我们说起锅、碗、盆、匙这些日用瓷,都会叹息景德镇已今不如昔,不要说与英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世界上发达的制瓷强国相比,就是国内的广东、湖南、山东、重庆也已远远超过了它。但是,如要说起青花、釉里红、斗彩、粉彩、珐琅、墨彩绘金等这些工艺彩绘艺术瓷,景德镇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没有哪个国家和地方能超越、取代它的世界著名瓷都地位。

从元代景德镇制出精美的青花艺术瓷,一举成名而取代“五大官窑”至今的800余年,景德镇始终以艺术瓷闻名天下。这一文化“积淀”是历代手工制瓷艺人以及全国一批画家会集景德镇而共同铸就的辉煌艺术硕果,这其中有的是紫禁城造办处专为宫廷烧造的“秘活”、“绝活”,从来没有流传至宫外。所以在景德镇能恢复烧制出珐琅彩、粉彩轧道瓷是近几年的事。

在中国陶瓷城、国贸陶瓷市场、陶瓷大世界、南郊陶瓷苑这4个景德镇“主力”陶瓷市场,万余个经营户的瓷器中,绝大部分为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艺术陈设瓷,而能烧制珐琅釉、粉彩轧道瓷、墨釉描金这些宫廷“官窑”器的却是凤毛麟角,仅有三家。他们的制作技术和绘制艺术,从制坯、素烧、喷釉、轧道,到再素烧、贴纸、勾线、绘画、填色、写字、写章等近20道工序一一看来,与当年清宫造办处秘档的详细描述基本一致。

粉彩轧道瓷、珐琅彩瓷这两种官窑器是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发明,工艺重,用料十分讲究,釉料是进口的,烧一件瓷器价格十分昂贵。如今也一样,同样一件艺术瓷,如青花或斗彩,它们的成本仅为粉彩轧道瓷的1/3,投入成本低且成功率高。这些都决定了粉彩轧道、珐琅彩瓷始终是价值连城,存世量少。

景德镇瓷器之皇帝瓷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很多用品都是专门为皇帝生产的,瓷器也不例外。而在景德镇专门为皇帝生产瓷器的几百年间,有成千上万名窑工在官窑中劳作了一生,而“景德镇”这个名字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和皇帝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景德”就是宋代一个皇帝的年号,虽然那时候宋代的官窑还没设在这里,但这里所生产的青白瓷已有“冰肌玉骨”的声誉,深得宋真宗的喜爱,于是在景德年间,宋真宗下令将这里所生产的瓷器进贡给朝廷,景德镇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在景德镇关于御窑,关于皇帝的瓷器有很多传说,但流传最广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奉皇帝的旨意要烧造一批青花大龙缸,由于烧制的难度很大,所以久烧不成。一个叫童宾的窑工在万般无奈之下纵身跳入窑内,以骨作薪,赴火而亡。几天后开窑一看,大龙缸居然烧造成功了。后来,朝廷就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了“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从此“风火仙师”就成为景德镇窑工们每年都要祭祀的一位神。

当明朝政府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的时候,就派来了督陶官。此后的几百年间,有很多督陶官被派往景德镇,专门负责监督御用瓷器的生产。在景德镇的历任督陶官中,清代的唐英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浓重一笔的督陶官。唐英初到景德镇时对陶瓷是一窍不通,于是他就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拒绝了所有官场上的应酬,深入到坏房窑厂,和陶工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参加绘画等等,很快就熟悉了制瓷的各种工艺,由一个外行转变成内行。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直接干预宫内制瓷事务。他不仅对宫内瓷器的用途、形状、纹样等屡屡过问,亲自审定画样,甚至对于瓷器的烧制过程也极感兴趣。唐英就奉乾隆皇帝的旨意编纂了《陶冶图》,书稿图文并茂,详尽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被后世誉为“集厂窑之大成”,唐英历经了雍正和乾隆两朝,在景德镇前前后后待了20多年,由他领导的御器厂被称为“唐窑”,这个时期也是景德镇为皇帝生产瓷器的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