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钠长石在日用陶瓷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陶瓷生产中,按传统观点,长石质瓷坯中使用的熔剂原料是钾长石和钾微斜长石,虽然钾长石中有钠长石或钙长石伴生,但含量均低于钾长石,坯料配方中的化学组成要求kz0a20)3,因而钠长石被长期忽视,但是,随着钠长石质湘玉瓷的研究开发,传统的观点开始被打破,钠长石的作用重新被认识,到现在,钠长石以它资源丰富,低格低廉,能降低烧成温度减少能耗的优势而倍受青睬。

优质陶瓷用钠长石粉用途:主要用于陶瓷、电瓷、搪瓷原料及釉料,钠长石粉主要是降低陶瓷的烧成温度。起助融的作用。也是陶瓷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钠长石(naalsi)是长石的一种,是常见的长石矿物,为钠的铝硅酸盐(naalsi3o8)。钠长石一般为玻璃状晶体,可以是无色的,也可以有白、黄、红、绿或黑色。它是制造玻璃和陶瓷的原料。很多岩石中都有钠长石的成分,人们称这样的矿物为造岩矿物。钠长石矿物除了作为工业原料以外,在陶瓷工业中的用量占30%以上,还广泛应用于化钠长石工等其他行业。

钠长石质湘玉瓷首先应用在工艺美术瓷方面,工艺美术瓷都是以钠长石或其风化物为主熔剂,加入量为30%-40%,烧成温度为1200-2800℃,接着,钠长石开始进日用瓷领域,湖南某大瓷厂,在原来生产配方的基础上引入钠长石,生产日用高级细瓷配套产品,使烧成温度从原来的1400℃降到现在的1280℃左右,已基本获得成功,其中十几家炻瓷厂生产的炻瓷杯,也加入20%-30%的钠长石成其风化物。

总之,钠长石在熔剂中的比例,逐渐提高,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日用陶瓷设计中的“慢”节奏


陶瓷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必定避免不了“慢设计”这一趋势。日用陶瓷直接的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它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慢设计”原则。

景德镇纯手工高档青花玲珑功夫茶具套装

“慢生活”顾名思义,以“慢”为支撑点的生活方式。在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化的普及作为始作俑者,人们的生活开始附庸于机械化时代。“高效率、忙碌、快捷、高速”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或者说这个时代之前的时期的人们生活节奏的代名词。这种快速的生活方式使数字成为衡量事物的指标,生活,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生活全都被密密麻麻的数字所量化。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只有极少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中的乐事。这些人不是富人,更不是无业者,这些人更多的是真正懂得生活,能在人超嘈杂中闲庭信步,能在繁琐工作中闭目养神,能在快餐文化中有所喜好的“偷闲”之人。所以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什么是生命中的真谛。

但是一定要解释下“慢生活”中的“慢”。“慢”并不是让人去故意的把效率放低。不是去鼓励人们去变得无所事事的懒惰。它不再是单纯时间上的定义,没有磨磨蹭蹭,拖延时间的含义。而是去鼓励我们去以慢为支持点进入快节奏的生活中。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找到平衡。让生活更为清晰,更为高效,不至于在嘈杂的忙碌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能给自己因为生活的勇气,去看见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东西。远离我们口中常说的“自杀式”生活。

“慢设计”是从慢生活这一行为方式中所延伸出来的子课题。作为服务于生活的设计也可以加之以“慢”字给以限定。即服务于人们慢生活的设计便是慢设计。所以我们在了解“慢设计”之前,必须对“慢生活”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慢设计”这一具体的概念,最早开始于最早在建筑行业开始使用,由瑞士建筑设计师AtelierPeter Zumthor在《AnythingGoes,But Slow》一书中提出。他最大的特点是区别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简单的功能化设计,现代主义设计中忽视消费者情感的高效率机械式的设计方式在“慢设计”概念中是不被允许的。“慢设计”更加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能够获取可持续性的平衡关系,他正是从可持续发展设计中产生的一种设计概念。它将更加注重消费者物质需求以外的需求,甚至延伸到精神需求层面。让人们在本身快速的生活中能够沉下心来体会生活本来该具有的品质。所以“慢设计”并不是让设计产品的使用效率变低,故意让使用时间变慢,而是在遵循产品设计中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设计中加入更加使人深思,更深层面的人文关怀。能让使用者能享受其使用的过程,感受到这一段时间的价值所在。摆脱高目的性而造成的过程流失的弊病,让人们能弄追求在产品使用时间内的品质生活。

陶瓷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必定避免不了“慢设计”这一未来趋势。在陶瓷设计的过程中,日用陶瓷设计是常见的,也是占比最大的设计方向。日用陶瓷能够更加直接的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它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慢设计”原则。

在整个陶瓷设计大环境中,虽然我国在建筑陶瓷、卫浴陶瓷等方面在产值和出口中仍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但是艺术陶瓷和日用陶瓷的出口数量却并不理想,有下降的趋势。在我国陶瓷产业随经济迅猛发展的状态下,日用瓷方面显现出很多弊病:

一、 设计结构迷乱。在陶瓷产业工艺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日用陶瓷在设计方面欠缺系统的专业的体系,造成日用瓷设计杂乱无章,设计品牌缺失。就算是有较完善的设计体系的品牌也是凤毛麟角。处了像样的产区外存在着外围的很多小规模生产作坊,他们以低端订单生存,很多这样的工厂,产品质量劣质,缺乏设计环节。

二、销售市场复杂。这样的产品大量投入市场,价格低廉,虽然丑陋但是实用,所以能满足大部分低产阶级使用。我们在认同这种产品的价值的情况下,也不难看到它们所带来的弊端。它们在市场中的生存势必会影响到高端产品的生存模式。消费者不断会在价格和实用上进行比较。这样的市场会让日用瓷产品设计环节消弱,对设计环节的投资和开发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消费者审美,和设计者审美不足。在经济社会下,消费者很难有机会去接受美的熏陶,在沉重的消费观念的驱使下消费者偏向于实用化的审美。而作为设计者而言,专业设计师匮乏,大部分设计者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设计学习,很多产品设计由客户需求所决定,设计过程变成简单的客户喜好的加工过程。更有甚者,专业设计师也不具备深层的文化修养,设计趋于表面和程式化。

所以“慢设计”这一概念在日用瓷设计中势在必行。产业或者设计师在懂得并遵循其原则的前提下进行设计。这一举措的意义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但能够在陶瓷从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给产品找到准确的定位。而且能够潜在的对消费群体进行审美诱导,进行导向性学习消费。更有甚者,它能够起到社会教化作用。好的产品设计能够安抚这个“快”社会中人们的心灵,能够引导人们反思生活。长期以往,成为社会和谐和人们生活平衡美好的催化剂。

在今天国家政策大力强调“匠心”精神的前提下,更加要求日用陶瓷设计要精工细造,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产品外在的使用价值,更要注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慢设计”正是应运而生的设计方向。

做好生活陶瓷的“慢设计”,要求企业加大对设计的重视与投资,引进高水平的设计人才,进行导向性的慢生活设计;在市场运营中进行“慢”生活的生活文化推广,引导多种提高生活品味,让慢生活、慢设计深入人心;做好体验式推广,“慢设计”的用户体验是“慢设计”进入大众生活的起点;抓住切入点,即掌握大众对生活陶瓷的兴趣点和关切部分,使消费者进行层次性的被动接受,最终由消费者的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获取。

在设计师个人方面,慢设计更需要提高个人素养,因为日用瓷的“慢设计”不只是趋于表面的美的装饰和造型,而是深入骨髓的去赋予作品内涵和气质。而这种内涵与气质就需要设计师去不断地通过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在涵养与气质去完成;设计师还应该推己及人,不仅要自己要有慢生活的生活态度,还要努力去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他人去感受这种生活的魅力,这是设计师进行“慢设计”最重要,也是最灵魂的部分,可以称之为“设计师品牌效应”;“慢设计”要求设计是去进行人性化的具有人文情怀的设计,这是进行日用陶瓷设计的入门课。

学术理论知识的辅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慢设计”是人类设计发生以来,最适合人们的设计概念,它不像现代主义设计或者是其他的设计流派是单一的概念,有具体方法可行。而“慢设计”没有具体方法,是一个综合的,广义的设计概念,它可以是西方的方法,也可以是东方的方法;可以是日本的,又可以是北欧的;可以是理性的,还可以是中国玄学的。但有一个目标便是为人的心灵服务。那么这对于从事“慢设计”相关的一切领域的人,这将是一个很重的课题。所以学术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建设,对于“慢设计”的追从者是重要的,不简单的过程。那么这些理论如何建立在日用陶瓷上又是一个艰巨的,必行的课题。

那么日用陶瓷的“慢”设计在陶瓷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在遵循普通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同时,“慢”设计更要求我们在日用瓷的设计中注意细节的表现,文化的渲染,系統化的对生活进行整合,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注入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设计师不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佛家说:“一花一世界”,我们要善于找到生活中所忽略的美。静下心来去关注身边的生活。

日用陶瓷装饰中的色彩理念


在日用陶瓷装饰设计中,注重质感和色彩的视觉美感,本文根据陶瓷器皿在装饰中的色彩特点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国外色彩理念来进一步拓展设计师的创新性,从而把艺术与情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为装饰性的色彩元素增添了艺术感。

中国的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为流传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它从一开始诞生,便寄予了前人最朴素的追求,它不仅体现出实用性,还完美的结合了审美观赏性的双重品质。如今,面对着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日用陶瓷器皿,从色彩装饰的角度出发,探究日用陶瓷在装饰上所运用的色彩理念。

色彩装饰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从古代开始便有了最纯的颜色——古代的彩陶文化。原始人类只知道使用彩色陶瓷体表面装饰应用,使它更美丽,这是我们找到的最简单的语言色彩,这样的色彩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参考以便于我们对颜色的深入探究。随着日用陶瓷的装饰概念的变化和不断更新的时尚元素的引入,根据颜色因素的重要性,通过对色彩装饰的研究,开始逐步得到学术界的关注,结合色彩心理学导论,得出的是陶瓷色彩装饰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当今,许多学者普遍认为陶瓷装饰应该具有创新性和醒目性,把艺术与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人们对陶瓷的情感,这样的结果是较为完善的了。

然而,色彩的装饰性运用在陶瓷艺术上的重要性是不可以泯灭的,对于日用陶瓷而言,除了最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装饰则是加强整体造型的首要因素,或是在一定条件下依托造型来展现装饰的意蕴。通过运用不同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设计师主观心理、感情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效果,色彩的感知因素和色彩的心理反应等综合性特点,这种装饰艺术因为色彩元素的加入而显得更加的多元化,最终所表达的寓意也显而易见的更具艺术性。

国外日用陶瓷产品装饰中的色彩运用

目前,日用陶瓷行列已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面貌。纵观国际发展,国外日用陶瓷市场的前景一片光芒,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陶瓷中色彩所带给人们的活灵活现的完美视觉效果。如今,陶瓷产品已步入了一些奢侈品牌的行列,简洁大气的设计理念,既体现了品牌独有的标志,又不失设计的美感,使得日用陶瓷产品档次迫切提升,从而进入了一个奢侈品陶瓷艺术的新时代。

nikko云系列陶瓷

国外的日用陶瓷产品色彩设计理念已经运用的炉火纯青了,如日本的NIKKO品牌,将骨质瓷中的骨粉纯度提升,研制出高清通透的、瓷质更加洁白的骨质瓷产品,造型简单,色泽优雅大方,独特的釉色选材是其品牌独有的特色,以淡雅别致的浅灰色调示人,柔和中带着唯美,自然和简单的感受使得这一系列日用陶瓷器皿突出了主题颜色,让人体会深远。外国设计师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浅颜色装饰瓷器的独特之处,灵活使用浅色系带给人们柔美的视觉效果,所以他们很容易感知,从而设计一系列不同色调的高档日用陶瓷产品。

英国著名日用陶瓷品牌设计大师,以绿色为基本色调,调和装饰不同彩色的线条,构成当代色彩与线条设计的融合,但在这种设计中运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增加设计的乐趣,使得它们的线条再次被其他颜色包围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似乎让绿色跳跃起来,给用餐的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色彩学和色彩心理学分析

如今,装饰性色彩广泛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根据分析调查,不同的颜色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通过微妙的色彩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过程。如鲜艳的颜色会带给人愉悦的心情,使人兴奋,并能达到增加食欲的效果;低沉的颜色会给人带来压抑紧张的氛围,平和的过渡色会给人带来宁静安逸的心境。

在现代社会,许多设计者不仅需要考虑到一些简单的装饰颜色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对人们生活所构成的影响,更多的要进一步的系统分析色彩的基本理论,对不同颜色带给人们微妙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这将是培养艺术设计师良好的色彩理论和色彩心理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掌握色彩的语言表达,丰富色彩的创新性,改变不同色系的类别从而给装饰带来了很强的美感,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挖掘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美感。

中国日用陶瓷在新加坡潜力大


中国作为陶瓷生产大国,精美的中国瓷器早已享誉世界。新加坡作为亚洲少有的几个发达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社会,陶瓷及其制品在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新加坡陶瓷业的黄金时代,当时新加坡的陶瓷批发店多达七、八十家。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日用品逐渐由塑料、不锈钢及其它材料所取代,陶瓷的日用价值逐渐转向艺术价值,新加坡陶瓷业也较以前衰弱,但陶瓷的市场规模依然较大。目前新加坡的瓷器批发商仍有四、五十家,他们经营的日用陶瓷包括: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壶、杯、碗、碟、汤匙……种类多达千种,此外还有瓶、钵、盘、缸等日用器皿。据2001年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统计,新加坡主要从中国、日本、英国、德国、香港、丹麦、法国等国家进口日用陶瓷。新加坡进口日用陶瓷额为12277.9万新元,从上述国家进口日用陶瓷的比例分别占46.7%、8.1%、6.0%、5.3%、55.0%、3.0%、1.7%。其中,从中国进口596.9万新元(约合340万美元)的日用陶瓷,几乎占新加坡日用陶瓷市场的一半。另外,新加坡进口的日用陶瓷,三分之一用于转口,主要转口国家为比利时、新西兰、马来西亚、毛里求斯、韩国、西班牙等,转口额分别占23.96%、16.1%、14.3%、6.8%、5.4%、2.89%。根据调查,新加坡主要从西方国家进口较高档陶瓷,从中国进口中低档日用陶瓷。新加坡陶瓷商经营的西方陶瓷主要为日本的Narumi\Noritake;英国的Wedg-wood、RoyalDoulton;德国的Villeroy、Meissen;法国的Bernar-daud、Haviland;丹麦的Royl-Copenitagen、Arabia;意大利的RichardGinori。相比之下,中国日用陶瓷在新加坡市场上虽然没有自己的品牌,但也具有相对优势。第一,中国陶瓷价廉物美;第二,花样品种繁多;第三,质量不断提高;第四,色彩丰富,包装精美。新加坡陶瓷进口商有八成是潮州人,因此他们经营的货物,主要来自中国,其中又以潮安产品为大宗。二、中国日用陶瓷开拓新加坡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从新加坡2001年进口日用陶瓷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日用陶瓷占新加坡总进口量的近一半。为了巩固中国日用陶瓷在新加坡现有的市场分额,进一步扩大市场,促进中新日用陶瓷贸易,中国陶瓷业不断改进、提升。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市场开发的力度。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我国陶瓷产品的知名度。新加坡作为国际旅游都市,其旅馆餐饮业相对发达,这无疑为中国高、中档日用陶瓷的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新加坡人元气GDP相对较高,一是三餐在外用餐的人数很多,因此加大了中、低档餐馆对日用陶瓷的需求量。再有,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大都市,积聚了一批鉴赏家和收藏家,对陶瓷工艺产品也有相当的需求。我国陶瓷生产厂家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和新加坡市场的需求,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推广和宣传,从而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第二,实施品牌战略,推出中国名牌产品。据新加坡瓷商公会会长介绍,近几年欧洲各式陶瓷产品不断进入新加坡市场的主要原因,就是依靠他们的品牌优势。他认为,虽然中国日用陶瓷的产量居世界之首,但由于中国陶瓷缺乏知名品牌,特别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因此,中国陶瓷产品只能以价格优势进入新加坡陶瓷的中低档市场。为此,中国相关部门要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动中国陶瓷产品的品牌战略,帮助企业培育和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陶瓷名牌,尽快完成从量到质的飞跃。第三,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生产绿色环保陶瓷产品,经得起国际标准的检验。据了解,中国日用陶瓷的含铅量略高于欧美国家,而且易碎。目前,欧美陶瓷先进生产国已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制陶过程,增强日用陶瓷的结实度。这就要求中国日用陶瓷要在质量和技术含量上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只有这样,中国的陶瓷产业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国际中、高档陶瓷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第四,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陶瓷展。新加坡是国际旅游业中心之一,中国陶瓷界积极参与在这里举办的展览,不仅可以吸引大量来自东南亚地区及世界各地的商业人士及游客,而且可以广泛宣传和介绍中国新一代陶瓷产品及陶瓷艺术,在世人面前展现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学习世界同行业的先进技术,进一步促进中新之间经贸合作的发展。

开片原理在古陶瓷鉴定中的应用


古陶瓷釉面开片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掌握开片的形成原理和各种陶瓷开片特点,在古陶瓷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关开片的定义,简单地说就是陶瓷釉面的裂纹。根据开片形状的不同特点,开片有着不同的称呼。小片细碎的称“鱼子纹”,大片稀疏的称“蟹爪纹”,开片纹路繁密较为细碎的称“百圾碎”。

一、 开片形成的原因

开片形成的原因有多种,按其特点可分两类。一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者人为有意制作的开片,这类开片一般形成时间较短,较有规则性。古代的哥窑、官窑、明清仿哥釉瓷器以及现在新仿瓷器的开片即属于此类。这种开片是由于瓷器的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在烧成冷却过程中产生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另外,有的研究者认为,瓷器在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到分子的排列,可能也是开片形成的原因之一。瓷器开片本来是瓷器烧制中的一种缺陷,但是当人们掌握了开片形成的原理和规律以后,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把它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装饰。开片釉,就是利用釉层与坯体冷热收缩率的不同来使釉层开裂,制造出各种纹路优美的裂纹。清代康熙、雍正时期的浆胎瓷器,用精细的泥浆制成的坯胎,由于胎体的粘性较弱,烧出的瓷器更容易形成开片。这种开片形似龟裂,开裂都在胎骨里面,开片的大小可以使用不同的釉料来实现。

另一种开片,是器物经历时间的洗礼,由于热胀冷缩和自然老化等原因形成的,这种开片称为自然开片。陶瓷的釉如果经过较长的岁月,它的弹性自然会变小,因而很容易发生裂纹。同时,在夏热冬寒的季节交替过程中,器物表面会发生伸缩变化,由于釉面和胎体的膨胀系数不同,器物表面也会产生开片现象。一件器物的开片与釉的成分、胎釉的结合紧密程度、烧成的火候,以及器物的保存环境有关。器物的开片形态差别很大,有的器物开片比较明显,有的则不明显,不能一概而论。有经过几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仍不断发生龟裂的,也有的器物不开片。相对明清瓷器而言,高古瓷器有开片是较普遍的现象。掌握自然开片的特点,是鉴定陶瓷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这种开片不是短期间内所能形成的,在鉴定陶瓷器的新旧时,这一点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 自然开片与新仿器物开片的比较

自然开片,形成时间长,是多次不连续形成的,一般十分自然,无规律可循,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自然开片往往大小分布无规律,有的器物的开片若隐若现,一般大开片中夹杂着小开片,大线条与小线条交错,有深浅粗细不同的层次感。有的开片里有沁色,沁色也有深浅层次的不同。

新仿器物的开片,形成时间短,往往是一次形成的。这种开片大多呈方格状或网状,有的太过于规则,有的又太杂乱,无深浅的层次感,缺少力度感和自然的美感。新仿器物的开片,有时也能人为做出沁色,但沁色往往深浅层次较一致。总体而言,新仿器物的开片让人感觉不自然。

三、 各种瓷器的开片特点

早期青瓷的开片,一般细密均匀,大小交织,纵横交错,无规律,无主次线条的区分,层次感较弱。这种开片的特点,与当时釉的玻璃质成分有关。

唐三彩的开片,一般细密如羽毛状或称蝇翅状,分布于器物全体。原因在于,以硅酸铅为主要成分的三彩釉,在经过很长的一段时期以后,由于釉质变化,最后会形成无数细小裂纹充满全体。而新仿制的唐三彩,由于釉质尚未发生变化,所以缺少真唐三彩那样的蝇翅状小开片,即使有开片,一般都是呈网格状的规则开片。所以,鉴定唐三彩,仅需通过对其表面开片的观察,即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值得说明的是,现在的一些唐三彩仿品,有的也能精心做出细密的开片,在鉴定时需要特别小心。

宋元影青瓷器的开片,一般以纵向开片为主,有的开片内有浸色,由于釉质较好,一般难以形成纵横交错的细密开片。新仿影青瓷的开片一般成网格状,线条无主次粗细之分。

哥釉瓷器的开片,以一次性开片为主,同时也有后生的多次不连续开片,往往会有两种开片夹杂的层次感或大小相间的特点。一般来说,后生开片较少、较细。现代新仿哥釉瓷器的“金丝铁线”,是在仿制瓷器烧成开炉时,趁器物温度还很高,用含盐的水往器身浇洒,便可生成开片。待器物冷却后,再用染色的方法做出所谓金丝铁线。哥釉瓷器开片的鉴定,一般比其他瓷器的鉴定难度要大一些,需要仔细观察开片的浸色、器物的磨损使用痕迹等其他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钧窑瓷器的开片一般大块较多,力度感较强,细小开片不多见(火候不够的生烧器物例外),釉面一般有较大的稀疏气泡。

青花瓷器一般不开片,但是从元代到明代中期的青花瓷器,由于烧成火候的原因,部分器物上的开片却较明显。这些青花瓷器的开片,一般是以纵向开片为主,交叉一些较短的横向开片,纵向开片一般是从器物的腹部拉到器物的底足。

明清单色釉瓷器的开片一般都不明显。观看这类器物的开片,需要对着釉面哈气,然后转换角度进行观察。因为开片的线条散水快慢与周围不同,在雾气散去的过程中,能够看到隐约的开片。这时可以通过观察开片的形态,结合开片的规律特点鉴定陶瓷的真伪。

四、 开片规律的学习和应用

学习和认识开片,要从真器的开片入手进行观察(没有整器,瓷片亦可),熟悉认识不同窑口陶瓷的开片特点,对于断真伪,甚至断窑口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开片不是千篇一律的东西,具体而微的细节不可言传,只能在感性和实践中具体掌握。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开片特征不明显或无开片的器物,一般不宜采用开片原理进行鉴定。开片在古陶瓷鉴定中一般是作为一个参考依据,如能熟练掌握,有时也能作为鉴定的主要依据。开片原理可以用于鉴定器物的真伪,但是对于器物断代的参考作用却较小。

浅析日用陶瓷技术改造 产品定位很重要


产品定位

任何新建陶瓷厂或老企业技改后所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售对象是谁,是投资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产品是针对大众市场,则属中低档产品,就不能花大量的资金采用大量的高新技术和设备来生产中低档产品。如果是以国内外星级宾馆、大酒店或大百货公司为销售对象,则需花较大的投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整体水平,保证企业投产后生产出的产品是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这样的企业才可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低档产品低投入,高档产品高投入。

市场需求是企业改造的依据

从我国日用陶瓷产量和年利润总额来讲,既是陶瓷生产大国,又是陶瓷出口大国。日用陶瓷生产总量为115亿件,人均占有量达9件,供大于求。其中出口45亿件,出口金额为14.6亿美元,出口数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二,而出口额只占世界总出口额的四分之一,这说明我国日用陶瓷出口数量大,产品质量不高,极大多数为中低档产品,日用陶瓷平均单件出口价格,只有0.32美元,德国为1.09美元,日本为2.08美元,英国为2.11美元,世界平均单件出口价格为0.87美元,这反映我国能占领国际市场的高档产品不多。从总体上来讲,我国日用陶瓷产量多、企业量多、职工队伍多、资源消耗多,产品质量低、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低,最终反映在企业经济效益低的“四多六低”,因而中低档产品过剩,能占领国际市场的高档产品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宜在低水平上再扩大生产规模,应立足高起点,把产品质量和档次定位在销售给国外星级宾馆、大酒店和大百货公司的基础上,力争产品平均单件创汇11.2美元。

技改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技改不是单纯的扩大再生产或者简单的复制,按原有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以及旧有管理模式进行扩大生产规模,生产低档产品,这种技术改造往往是改造一个死一个,也就是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早改造早死”。而现在的企业技术改造应从控制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对现有企业加以改造、调整,充实、提高,转变重产量轻质量、重产值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深化的陈旧观念。对全国或大多数企业来讲,应控制生产总量,优化产品结构,立足于高起点,不要搞那种浪费资源,又恶化市场形势的重复投资和低层次的循环建设。在技改中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要防止技改周期(不是建设期)太短而频繁改造,技改投资还没有收回,新的技术方案又出笼,投资重复,这种超前性不强的技改,往往深度不够导致刚刚技改完的项目没过多久又落后于时代,被迫再次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定位定在什么位置,就应有相应的整体水平。如果我们将技改的产品档次定位在高级市场的产品,那么我们所采用的原辅材料工艺设备和管理都应该是高标准的。有的企业在技改中由于某些原因而忽视或缺乏整体配套高水平的建立,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局部高水平而忽略了整体高水平,其结果则是受到某部分或几个部分水平差的制约,而不能生产出高档产品或者效率低下,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就是说一流的产品,必须是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管理,就像一台机器,要正常高速运转好,各零部件需要同步协调,才能发挥其效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提高整体水平

产品定位定在什么位置,就应有相应的整体水平。如果我们将技改的产品档次定位在高级市场的产品,那么我们所采用的原辅材料工艺设备和管理都应该是高标准的。有的企业在技改中由于某些原因而忽视或缺乏整体配套高水平的建立,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局部高水平而忽略了整体高水平,其结果则是受到某部分或几个部分水平差的制约,而不能生产出高档产品或者效率低下,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就是说一流的产品,必须是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管理,就像一台机器,要正常高速运转好,各零部件需要同步协调,才能发挥其效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实行战略转移

对于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公司,今后应通过技术改造、设备重组和资产重组,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将现有中低档产品逐步转移到兼并企业或乡镇企业中去生产甚至边远地区而充分发挥公司本部的优势,通过技术改造生产符合欧美标准的高档瓷以及目前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的具有极高附加值的特种陶瓷,比如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特种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擦、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和特殊的光、电、声、磁等特殊功能,是一般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法比拟的,它是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空间技术、核能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技术、激光技术、通讯技术、交通技术、红外技术、高温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少不了它,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材料。

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

日用陶瓷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工序多,绝大多数企业为手工加工机械,生产手段简陋,影响产品质量的人为因素很多,往往由于工艺流程不合理,操作人员不慎,加大产品的破损和增加产品的人为缺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高档瓷生产中,应注意提高整体的自动化水平,缩短工艺流程,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人为因素降到最低点。

推广二次烧成工艺

二次烧成工艺具有增加坯体强度,减少釉面针孔,提高产品的透明度和光泽度等一系列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通过多年来的开发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已具备了采用二次烧成工艺的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一是燃料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煤制气,提供了较洁净的冷发生炉煤气,有的地方还可提供优质的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为窑炉燃料。二是开发了许多优质的耐火材料和窑具,如各种陶瓷纤维和以堇青石、莫来石、碳化硅,甚至重结晶碳化硅等为材质的优质窑具。三是陶瓷窑炉技术的进步,可提供先进的节能性窑炉,如辊道窑、宽断面隧道窑和抽屉窑等窑型。由于上述技术的发展,使烧成时间缩短,能耗大大降低。

精心设计

人们往往忽视设计这一环节,设计是我国基本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能否体现,设计是否切合实际、安全适用,能否节省投资、缩短建设周期,技术是否先进可靠,并保证最终能否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日用陶瓷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工艺流程较长,人为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设计要特别慎重,工艺流程畅通、紧凑、合理,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影响产品质量的人为因素,密切关系到产品等级率和实物质量的提高。仅有先进的设备,而把它们孤立地摆地摊一样放在车间内,不很好地采用有效措施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结果必然是产品档次上不去或产品等级率不高,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设计是基本建设中决定工程成功与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投资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日用陶瓷选购


日用陶瓷制品的消费时尚目前,城乡居民对用陶瓷制品的消费趋向正在发生变化,已由过去单纯的实用型,转向如今的既要实用又要有审美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喜欢瓷质精细化产品。居民家中传统的粗瓷制品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瓷质精细且镂金描彩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美感的薄胎餐茶制品。追求造型工艺化产品。居民所购日用陶瓷器皿,款式变化由简趋繁,由平趋异,逐步转向注重外形线条、款式美。追求制品成套化。从整个日用陶瓷的消费结构来看,已是“化零为整”,趋向系列化、成套化,因而普通的单件产品销势减弱。日用陶瓷制品的选购方法日用陶瓷制品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美观、易洗刷、价廉等优点,但由于瓷器易碎,家庭中需要经常补充。在琳琅满目的日用陶瓷制品中,怎样选购呢?首先,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决定购买档次,其次再从外表挑选出自己喜爱的花色品种。从自己选定的造型和花色品种中,一件件里外查看,看表面是否破损、光滑、有无斑点、气泡。然后把瓷制品放在手掌上,用手指或小物件轻轻敲几下。如声音清脆,说明质量好;如声音沉闷或沙哑,则表明破损或没有烧好,是劣质品。看外形是否周正,把瓷制品放在平面上观察,要求平稳且变形小。看装饰花面是否美观大方、和谐,挑选有金、银装饰的瓷器时,还要用手擦一擦,看是否减色脱金。选购成套陶瓷制品时,要看每件的釉色、画面、光泽、式样是否一致匀称、协调。薄胎陶瓷制品在太阳光或灯光下照看,要有透明感,既薄又轻,且厚度均匀。微波炉用瓷必须选用标注“微波炉用”字样的制品,以免在使用中发生炸裂。釉下彩、釉中彩陶瓷制品画面鲜艳、光亮、柔和、永不褪色,价格虽贵一些,但档次高,家庭使用显得高雅。尽量选购名牌大厂家的产品,因为这些厂家有严格的检测手段和标准,铅镉溶出量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对人体无害。日用陶瓷制品的安全性个别报刊曾登载过“日用陶瓷炊具和餐具析出有害人体健康的铅和镉,不能盛食物,不能用来煮食物”等误词。人所共知,日用陶瓷制品主要由矿物原料组成,并经1000℃~1400℃煅烧而成,形成的新矿物组成是稳定的,使用过程中不会有铅镉析出。即便用陶瓷锅在明火上熬汤煲粥时,水也只能达到沸腾温度。日用陶瓷餐饮具铅和镉毒素主要来自釉上面的纹图案, 这种花纹图案是通过在制品白坯(于1200℃左右煅烧后)上再贴花纸和手工加彩并经烤烧而成的。当烤烧温度超过750℃时,铅、镉已基本挥发掉,故也不存在毒害问题。当然,我们不排除有粗制滥造的陶瓷贴花纸和颜料含有超标的铅和镉,从而使陶瓷餐饮具的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要求。一般说来,日用陶瓷的杯、碗、壶类产品与食品、饮料的接触部位是没有花纹的。盘碟类产品在盛装食物部位有花纹图案,为慎重起见,应尽量选购花纹少而在边沿处的产品,或无图案的白坯。不要用满布花纹的广彩或粉彩盘碟,因为这是陈列装饰瓷制品,禁止装盛食物。

日用陶瓷分类


日用陶瓷(亦指餐具或者家瓷)顾名思义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瓷。那日用陶瓷是怎么分类的?下面由小编为您介绍“日用陶瓷分类”。

(一)按瓷种分类。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有日用细瓷器、日用普瓷器、日用炻瓷器、骨质瓷器、玲珑日用瓷器、釉下(中)彩日用瓷器、日用精陶器等。

(二)按花面装饰方法分类。按花面特色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色釉、未加彩的白瓷等。

釉上彩是指在陶瓷产品的釉面上用陶瓷颜料进行装饰,再经700~850℃烤烧而成的产品。因烤烧温度没有达到釉层的熔融温度,所以装饰图案未沉入釉中,只紧贴于釉层表面,装饰图案的光泽与釉面的光泽有较明显的差别。

釉中彩的装饰方法与釉上彩一致,但烤烧温度比釉上彩高,达到了陶瓷产品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覆盖,装饰图案的光泽与釉面的光泽一致。

釉下彩的装饰是在泥坯上进行,经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这种产品和釉中彩一样,装饰图案被釉层覆盖,装饰图案的光泽与釉面的光泽一致。

色釉瓷是在陶瓷釉料中加入一种高温色剂,使烧成后的产品釉面呈现出某种特定的颜色,如黄色、兰色、豆青色等。

白瓷通常指未经任何彩饰的陶瓷。

不同的装饰方式带来不同的装饰效果,釉上彩产品的装饰效果色彩鲜艳、丰富多彩,釉中彩产品和釉下彩产品一般比较素雅,色彩的艳丽程度不如釉上彩产品,消费者可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装饰方法的产品。

兔的寓意及在瓷器中的应用


兔是一种温顺可爱的草食性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天性柔顺又敏捷灵活,兔子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被赋予了许多吉祥的寓意。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中有玉兔,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故玉兔、金乌分别象征月亮与太阳。根据((周礼))记载,天子在隆重场合穿着的礼服叫“衮服”,其饰有“十二章”图案。“衮服”作为天子祭祀天地、宗庙、社稷以及正旦、冬至、册拜等重大活动时穿着的礼服,上面饰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种图案,谓之“十二章”或“十二章纹”,其中象征日、月的图案就是三足乌和玉兔,兔纹象征皇权。按照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金乌属阳性,代表太阳之精,玉兔属阴性,代表明月之精,我国古代“金乌西坠,玉兔东升”的说法,除了寓意月升日落、时光流逝外,也代表了道家天地周转、阴阳轮回的哲学观念。

兔子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动物,因此兔子也被视作“多子多孙…家族兴旺”的象征。在十二生肖中,兔子排名第四,对应地支中的卯,属兔的人往往被认为具有兔子温和、文静、机敏、耐心的特点。总之,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兔子的形象也经常被用于各类艺术品的装饰。

中国古代陶器中以兔为题材的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瓷器上兔的形象大约出现在六朝时期。东汉后期,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日趋成熟,已经能够烧制造型复杂的器皿。三国两晋时期,将动物形象与器物相结合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手法,出现了诸如鸡首壶、熊形灯、神兽尊、蛙形水盂、兔形水盂等新颖别致的新器型。

除了单独的兔纹外,磁州窑还有表现鹘鹰捕兔的画面。一只白兔在奋力奔逃,天空中鹘鹰收拢翅膀俯冲而下,随风摇曳的芦苇使气氛显得更加紧张。整个画面简洁生动,动感十足,真实地再现了“兔起鹘落”的场景。

清康熙朝以后,随着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巩固,礼数更加的严格,景德镇窑工在瓷器上已经没有了绘制纹饰的自由,象征皇权代表月亮的兔纹不能再随意用于瓷器装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浅析钠长石在日用陶瓷中的应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浅析钠长石在日用陶瓷中的应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