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料胎瓷露“端倪” 看细节辨古陶瓷

清乾隆五彩在当时虽不算最名贵的瓷彩,但由于清三代瓷器工艺普遍精湛,因而它们在中国瓷品收藏历史上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如果有幸觅得存世极少的孤品,价格会因此连翻好几倍。

佛山市民冼先生收藏着一件轻易不示人的“镇宅之宝”:不怒而威的剑眉、狭长的星目、高挺的鼻梁……神态安详的唐太宗身穿青色龙袍,手握酒杯盘腿斜倚在龙榻上面。

据冼先生介绍,这尊名“唐太宗”的清乾隆五彩瓷器精品,全部由硬彩制作,从其衣服纹饰来看,胸口、背后以及肩膀的衣服上,均有盘龙缠绕,可以肯定是皇帝身份。而从这尊瓷像的制作及完美程度来判断,可能是件孤品。

从朋友处淘得“镇宅之宝”

谈起这件宝贝的来历,冼先生说它是在2002年时从朋友处淘来的,当时的价格是9500元。

他说判断古代瓷器的价值,主要应该看工艺与存世数量,一般观赏性较强的工艺品,价格比普通用具要贵很多,且数量越稀有越珍贵。如目前一件批量生产的瓷碗,市场价格在1万多元左右,而如果是花瓶,40~50cm的应该就可以卖到2~3万元,但如果是孤品,价格则可以翻3~4倍以上。

硬彩制作泛出玻璃光泽

乾隆时期五彩纹饰,主要以龙凤、花卉为主,基本都是采用硬彩制作,且立体感非常强,手摸上去有凹凸感。

据陶瓷收藏业内人士梁先生介绍,乾隆五彩比当时最名贵的宫廷御用珐琅彩要低一个档次,颜色也不如珐琅彩漂亮,但经历过数百年的自然氧化之后,乾隆五彩一般都会透出一种晶莹温润的玻璃光泽。

据梁先生介绍,当时珐琅彩的釉料全部由国外进口,只为皇家烧制瓷器,而民间只能使用国产釉料加工的硬彩和粉彩等。而当时的硬彩釉料虽不是从国外进口,但也是用矿物质与植物混合而成后,再放到柴炉中烧制,较之现代瓷器,烧出来的云朵、草木更加逼真、更加鲜艳,且釉料多出了一股温润天成的玻璃质感。

古陶瓷胎瓷密度高

仿品与真品,价值相差巨大,收藏者该如何鉴别真假呢?专业人士建议收藏者,鉴别陶瓷首先要了解当时的文化、纹饰风格,其次是看釉料、色泽,再看胎瓷,一般古陶瓷胎瓷密度高,普遍比现代仿制品要重,且多采用松脂柴炉烧制,因而釉料的油润感要强。

“纹饰可以模仿,但釉料与胎瓷是绝对没法模仿的。”陶瓷鉴别专家梁先生说,他说古陶瓷釉料经过数百年氧化后,光泽会发生自然改变,如乾隆五彩会出现玻璃光泽,珐琅彩会出现自然“裂璧”等,这是现代陶瓷无法模仿到的。

因此,在进行鉴别时,收藏爱好者一定要多看、细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且还要深刻了解当时的文化,如以上的“唐太宗”乾隆五彩,绝对不是普通民窑能大批量制作的,很有可能就是大户人家制作的,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延伸阅读

陶瓷刀具:外柔内刚露锋芒


陶瓷刀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些刀怎么都是白色的,是上面贴了一层薄膜吗?好用吗?”近日,面对某刀具展销柜台前工作人员的演示,家住北京丰台区的胡大妈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一直用的都是金属刀,这种白色的陶瓷刀还真没使过。”

对于使用习惯了传统金属刀的一些消费者来说,这种白色的陶瓷刀还真是个新鲜玩意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低碳环保的趋势,刀具市场也迎来了创新和改革,陶瓷刀就是这样一款新材料的绿色产品。

“之所以叫它陶瓷刀,是因为它使用精密陶瓷高压研制而成,目前市面上的陶瓷刀大多是用一种纳米材料氧化锆加工而成。”刀具展销台前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用氧化锆粉末在2000摄氏度高温下用300吨的重压配上模具压制成刀坯,然后用金刚石打磨之后配上刀柄就做成了。陶瓷刀具备高硬度、高密度、耐高温、抗磁化、抗氧化等特点,所以这种刀也叫‘贵族刀’。”

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仔细比对了一下陶瓷刀,因为是陶瓷材料的质地,又全部用手工打磨,所以其每个面都向内呈均匀弧形,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刀的强度,同时又保证了切削时的流畅。刀刃及刀面均匀一致,光洁度高,极易清洗,而且由于采用高科技纳米氧化锆为原料,陶瓷刀具不怕强酸强碱,长期使用也不会腐蚀,这就避免了金属刀具在切蔬果的时候会出现的氧化现象。

“大家来看看,以前用的刀切洋葱会呛得你泪流满面,可用陶瓷刀切时不会辣眼,切蔬菜水果时不会留有金属气味,切过的土豆和苹果等表面也不容易被氧化,不信亲自来试试。”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吆喝,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注意。

据了解,新型陶瓷刀具的出现,是人类首次通过运用陶瓷材料改革机械切削加工的一场技术革命的成果。早在上世纪初,德国与英国已经开始寻求采用陶瓷刀具取代传统的钢刀具。陶瓷材料因其高硬度与耐高温特性成为新一代的刀具材料,但陶瓷也由于人所共知的脆性受到局限,于是如何克服陶瓷刀具材料的脆性,提高它的韧性,成为近百年来陶瓷刀具研究的主要课题。陶瓷的应用范围亦日益扩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到目前为止,用作陶瓷刀具的材料已有氧化铝—金属系陶瓷、氧化铝—碳化物陶瓷、氧化铝—碳化物金属陶瓷、氧化铝—氮化物金属陶瓷及最新研究成功的氮化硼陶瓷。就世界范围讲,德国陶瓷刀具已不仅用于普通机床,且已将其作为一种高效、稳定可靠的刀具用于数控机床加工及自动化生产线。日本陶瓷刀片在产品种类、产量及质量上均具国际先进水平。美国在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陶瓷刀具研制开发方面一直占世界领先地位。我国陶瓷刀具开发应用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陶瓷刀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受欢迎的绿色产品之一。如今,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陶瓷刀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网上已经有多个陶瓷刀品牌,不仅款式多样,水果刀、菜刀、刨刀、还有套装,大小尺寸。手柄也有3大材质可供选择,塑料手柄、木手柄和陶瓷手柄。使用最广的是塑料手柄,其次是木手柄,木手柄多用在高档的陶瓷刀中,陶瓷材质的手柄易容破碎。

‘一分价钱一分货’,目前陶瓷刀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使得不少消费者蒙受欺骗,所以懂得鉴别陶瓷刀真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天猫商城经营着一家品牌陶瓷刀具的吴小姐说。一要看表面:优质的陶瓷刀表面光滑,其光可鉴,没有瑕疵,纹路细致,手感舒适,韧性高,刀片厚。劣质的陶瓷刀表面污点多,有灰点、裂纹、针孔,手感粗糙,刀片较薄。二要看刀刃:高品质陶瓷刀的开刃线光亮精细,均匀一致。质量不高的陶瓷刀开刃线较粗宽,不均匀且有断续。三要看材质:陶瓷刀的材料是氧化锆粉。优质的陶瓷刀采用粉粒直径比较大的氧化锆粉制作,因而刀刃会呈现明显的锯齿状。而且优质的陶瓷刀其氧化锆的纯度也比较高,高纯度的粉粒使得刀刃看起来通透如玉,圆润纯粹,而劣质的陶瓷刀因为氧化锆粉中掺入了铝粉,刀刃光感暗哑,甚至有黑点。四要触刀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手指甲轻摁刀刃,优质的陶瓷刀不会发生碎裂,而低劣的陶瓷刀则会承受不了小小的压力而发生崩裂。

漫话当阳峪绞胎瓷


焦作,因“焦家作坊”而得名,与陶瓷业的关系甚为密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而修武又是黄帝所封陶正(主管制陶之官职)宁封子之诞生地,是我国陶瓷文化根源所在。怀川大地,古属“三河”地区之“河内”,“九州”中央之“冀州”,太行山南之“山阳”,是黄帝统一中原、百族交汇融合、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自古以来,我国陶瓷种类可谓洋洋大观,大凡陶瓷工艺,或色釉变化运用,或彩绘装饰、雕刻、镂空、捏制、圆塑,或由于火焰、火候、火温不同而发生釉料色彩之美妙变化,工艺体现尽达极致,各种造型种类不可胜数。在诸类陶瓷中,有罕为人知的独特瓷种,其品位超群,堪为诸瓷之首,这就是始于我国唐代的、将仿犀皮漆器工艺特点运用到瓷器制作中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瓷种———绞胎瓷。

绞胎瓷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的瓷泥制胎,形成了不同色彩的纹饰图案,其色彩纹理使瓷质体现有着本质的不同,北方民间亦称之为“透花瓷”。这种本质内外变化如一的特殊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北宋时,绞胎瓷在焦作当阳峪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其他地方也少量生产这种瓷器。《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记载:“当阳峪窑,宋代北方民间瓷窑。窑址在河南修武当阳峪,故名。”绞胎瓷釉色光润莹亮,装饰技法有刻花、半画半刻、填彩、三彩式绞胎等,其中以绞胎技法最具有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焦作当阳峪现存大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是我国目前现存三大窑神碑之一,记载了当年当阳峪窑业之繁荣。碑文记述立庙之因:“……遂益蜀日发徒,远迈耀地,观其位貌,绘其神仪,而立庙像于兹焉。”“世利兹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由此可见当阳峪窑场繁盛之状况。

江南提举程筠为百灵庙作歌序,全诗34句(七言)。程筠是北宋景德镇管理烧瓷的地方官员,对当阳峪瓷器倍加赞赏:“当阳铜药真奇器,巧匠陶钓尤精致。三日不余方可热,开时光彩真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由此可知当年当阳峪瓷技艺之精美。

上世纪40年代,日本考古学家小山富士夫在一篇考察焦作当阳峪窑的学术报告中指出:“在焦作古窑址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俗称为绞胎瓷的美丽瓷片,它是用白色的瓷土和红色的瓷土搅和在一起做成的。这种瓷器可能是一个特别有名的陶工的作品。绞胎瓷不管是在部落里还是在古窑址都能发现……在修武窑既烧制唐代风格低温色釉的绞胎瓷,也烧制白色有点暗带点灰色的东西,一直被称为唐代绞胎瓷,其实感觉像北宋时期的瓷器。总之,修武窑烧了相当长时间的绞胎瓷。”他当时把修武当阳峪窑命名为“修武窑”。

著名陶瓷考古学家冯先铭先生和叶吉吉民先生在调查当阳峪窑时,把绞胎瓷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宋代绞胎装饰瓷器除当阳峪外,河南宝丰、新安及山东淄博也有发现,但都不如当阳峪的精致……”

著名考古学家陈万里先生考察当阳峪窑时提出:“总之,当阳峪窑的作品,向来是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如此一个重要窑场,竟被忽略了。我以为,黄河以北的宋瓷,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以外,没有一处可与当阳峪相媲美。磁州的冶子窑以及安阳的观台窑(在漳河两岸)终逊当阳峪一筹。”

可见,当阳峪绞胎瓷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珍贵价值。史学专家对于当阳峪窑和绞胎瓷工艺失传之因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宋“靖康之变”后,随着北宋战乱、金兵入侵,当阳峪窑火衰退,至元时绝迹,绞胎瓷工艺由此失传。

198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两件当阳峪宋代绞胎瓷,引起中央工艺美院梅健鹰教授的极大兴趣,他亲临实地考证、试制,对失传的绞胎瓷工艺中几种不同的绞胎纹理进行开发,使其得以复苏。

2001年,河南省科技部门对焦作当阳峪失传的绞胎瓷工艺重新认定并高度重视,将其列为省、市科研攻关项目,对当阳峪绞胎瓷工艺进行全面开发。焦作市金谷斋文化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这一重要科研课题,通过科研攻关和反复试制,最终全面恢复了绞胎瓷工艺。

2003年2月,该公司在焦作当阳峪宋瓷窑遗址上创建了当阳峪绞胎艺术瓷博物馆,并独创出把绞胎瓷传统工艺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的绞胎艺术瓷。

新开发的不同风格的绞胎瓷不仅工艺精湛,技法精巧,而且更具有艺术特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观后,挥毫题写下“中国绞胎艺术瓷”。

失传800年绞胎瓷在冀再现


失传近800年的陶瓷品种─绞胎艺术陶瓷近日在河北省易县研制成功。其研制者张保军介绍说,他将现代抽象设计融入到绞胎工艺中,使点、线、面、色彩、虚实及现代构成在绞胎中得以体现,使绞胎这一古老单调的陶瓷品种升华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出绞胎艺术创作的无限性。

据新华社石家庄3日电,张保军说,绞胎是唐代诞生的一种名贵的陶瓷品种,它是用红白两种泥料糅合在一起,拉坯形成,再入窑烧制而成,其花纹似木纹和旋转纹。任何一种陶瓷艺术均是在表面进行处理和装饰,而绞胎艺术则是在陶器还未形成之前,其创意图案已经设计存在于泥土之中。拉坯成形后的图案贯通于陶器的内外壁,工艺难度很大。绞胎的制作工艺于宋代“靖康之变”后失传,保存至今的绞胎文物只有数件,仅在北京故宫和上海、陕西有保存。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组织力量研制开发这一工艺,都未获成功。

张保军1986年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开始了绞胎工艺的研制。他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认真分析总结了前人失败的原因。他认为,绞胎是古代了不起的发明,仅靠恢复和仿制传统的几个绞胎品种绝没有出路。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绞胎工艺技法和艺术表现力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把现代审美情趣和艺术设计融入其中。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多次对原料和设备工具的调整、改进,通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张保军近日终于创作出一批理想的绞胎作品。前不久,他还研制成功了绞胎风景系列作品,从而结束了绞胎工艺“可遇不可求”的历史定论,使绞胎这一古老的陶瓷品种升华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细节决定成败 瓷砖安装必须注意的细节


现在装修中对瓷砖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仅从瓷砖的样式,在质量和贴砖要求上消费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里我们就对瓷砖的选择、铺贴技巧等做了总结,看看小小瓷砖中有多少学问。

细节决定成败 瓷砖安装必须注意的细节

Part1:购买瓷砖的选择技巧

1、看产品包装

合格的瓷砖一般都用纸箱包装(而等外品、处理品通常不用纸箱包装,而是直接用泡沫、绳子固定),在包装箱上应印有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尺寸、级别、重量、色号和数量等。特别要注意等级是否跟购买时谈的一样,防止商家用一级充优等或用合格品充当,色号是否一致,一般同一种产品、同一色号在同一空间铺贴,防止出现色差(为塑造特殊效果除外)。

2、看产品外观

国家标准规定,优等品的表面质量应该在0.8米外垂直观察至少95%表面无明显缺陷,当然,如果按这一标准,大多产品都能达标,但我们主要不是看95%,而是要无明显缺陷。从包装箱中任意抽查几块瓷砖,看产品表面有无下列缺陷:波纹、斑点、釉泡、磕碰、裂纹、缺釉等等。每块瓷砖背面有瓷砖商标,看底标是否吻合,在背面和侧面不许有黏结的附着物等。

3、贴瓷砖之后

铺贴1小时后,应及时将留在砖面的水泥、填缝剂或其它粘污物体抹擦干净,因为像填缝剂附着四个小时后是比较难清洗的。

铺贴12小时后,应敲击砖面进行检查,若发现有空鼓声的应重新铺设。砖铺贴完成24小时后方可行走,彻底擦洗,以清水混合清洁剂,彻底将瓷砖清洗干净。

Part2:安装留缝、勾缝技巧

1、装修常用瓷砖的留缝建议

无缝砖等墙砖、抛光砖在铺贴时,留缝的大小一般来说应该在1--1.5㎜左右,不低于1㎜。可以以气钉来作为参照物。仿古砖一般的留缝稍宽,一般是3--5mm。阳台的外墙文化砖一般留缝5mm左右。

2、勾缝

瓷砖在铺贴的过程中,必须留缝,留缝的大小就要看具体的产品了,一般来说,瓷砖在铺贴后需要勾缝,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勾缝所使用的材料和勾缝的时机的问题。

3、勾缝时间的选择

一般勾缝选用的时间在贴砖24小时后,即瓷砖干固之后,勾缝时间太早,将会影响所贴瓷砖,造成高低不平或者松动脱落。另外,在勾缝之前,需要将瓷砖的缝隙里面的灰土杂物给清理干净。

现在常用的勾缝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水泥、勾缝剂、腻子粉等。这几种材料中,腻子粉、白水泥是比较传统的采用的材料,现在作为勾缝材料主要是阳台的文化砖使用的比较多一些,比如铺贴阳台砖很多就直接使用普通的水泥沙浆也可以。

腻子粉、白水泥的防水性能、耐擦洗性能要差一些,现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在厨卫的墙地面、客厅地面的瓷砖勾缝中一般不采用,现在基本上选择专业的瓷砖填缝剂(也称勾缝剂)。

陶瓷釉料的类别与用途,了解一下!


说到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现在是非常注重采用先进的釉料技术,如今国内一大批专业性很强的陶瓷釉料和陶瓷熔块、色料公司已经成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釉料的重要提供者。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所用的釉料是丰富多样,对于陶瓷所使用的釉料产品,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它的类别和用途,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铅釉与无铅釉,在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产品使用的铅釉配方中,铅的来源出自偏硅酸铅或硼硅酸铅熔块。可使釉产生最低溶解度。如果增加碱性氧化物和氧化硼的含量,可导致熔块中铅溶解度的增加。锶釉在取代铅釉方面表现出不俗的效果,除了烧成范围宽,烧成温度低和可形成光泽釉表面外,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因此锶釉成为一种很好的无铅釉。

生料釉与熔块釉,生料釉内含有矿物溶剂,如长石或霞石正长岩,外加粘土、石英、碳酸钙、白云石、氧化锌和硅酸锆作为常用原料。由于陶瓷生料釉组成内不使用熔块,所以它们仅限于最高烧成温度大于1150℃时使用。通常可用做生产硬质瓷器、玻化卫生瓷、炻器、电瓷及各种低膨胀坯体的施釉。

一次烧成釉与二次烧成釉,一次烧成非常有利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大件卫生洁具,或大型绝缘子。但二次烧成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拣选并剔除某些有缺陷的半成品,也能生产出高质量与低成本的产品。

颜色釉与无色釉,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一般采用颜色釉进行装饰,从而使其在满足使用时也带有可欣赏的美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无色釉的应用仅限于很小的产品范围(如特殊用途瓷砖产品)。

透明釉与乳浊釉,建筑卫生陶瓷普遍使用乳浊釉料,由于透明釉缺乏遮盖力,难以掩盖不洁的砖面,而环保工作又要求尽量采用低质原料制坯,因此透明釉使用范围变得更加窄了。陶瓷企业使用过的釉料乳浊剂经历了氧化锡、氧化锌、二氧化钛、磷酸盐、直到硅酸锆等过程。

结晶釉是指釉内出现明显粗大结晶的釉,它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釉,源于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结晶釉区别于普通釉的根本特征在于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可见结晶体(即我们所能看到的釉面上或釉中的晶花)。

鉴定古瓷的方法


鉴定古代瓷器,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造型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工艺、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因此生产的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点。为鉴定工作提供了依据。除了掌握各时代、各地区瓷器的造型特点以外,还要观察其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沿、腹部、底足、耳、流、柄、系等都要细致观察,总结出规律。

(二)看胎釉

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的不同,烧造的器物质地、胎色、釉色各不相同,成为鉴定的重要依据,鉴别胎色、胎质主要是观察底、口和器身缩釉露胎处的颜色和质地,注意其特征。鉴定釉质则要注意观察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的疏密等特征。

(三)看工艺

器物成型工艺不同,烧造方法不同,烧成温度和燃料不同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应特别注意。

(四)看纹饰

每个时代、地区的器物纹饰,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其不同主要表现在花纹题材、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艺术欣赏、生活习俗、制作技术等的不同,成为鉴定时参考的重要因素。

(五)看彩料

带釉彩的瓷器,各时期、各瓷址往往各具特色。由于所用彩料成分不同、配制方法不同、烧制条件不同,因而彩料的呈色也有区别,有些区别是十分细微的,要仔细观察才会发现。

(六)看款识

刻、划、印、写在器物上的文字。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文字内容、书体、笔法、结构、书写位置、字数等。这些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对一些款识笔法的细致之处,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特征,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才能看出真伪。

总之,必须对瓷器上各个方面的风格和特点都了解,才能找出鉴定古代瓷器的依据。但是,我们鉴定古代瓷器时不能孤立地去观察某一方面的特征就妄断真伪,必须综合造型、胎质、胎色、釉彩、工艺、釉色、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