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收藏:鉴定古陶瓷不能只认某特征,仿品可能也有

火石红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垫烧痕迹。旧时在没有火柴的年代,人们取火是使用火镰敲击火石,用所产生的火星来点燃火绒。火石是一种石英岩,表面常常附有一种铁红色的皮壳。古瓷露胎处表面经常会形成类似的斑晕,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其为火石红斑。

瓷器底部的火石红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火石红斑成了鉴定元代青花瓷的一大标准,然而现在的原料和烧成方法都与元代发生了变化。首先元代烧瓷用的“麻仓土”已经枯竭,当代瓷土含铁量普遍较低。其次现在也不用老土做垫饼了,更不会用湿饼垫瓷坯,使用的是更加简便的方法,通过撒氧化铝粉或石英砂来代替垫饼。这种材料对古人来说很难获取,但对掌握现代加工机械的人来说,易如反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景德镇陶瓷仿制者就开始琢磨怎样烧出带有火石红斑的仿品来。尽管如此,仿品与真品之间还是存在明显差异。仿品只是表面功夫,真品是由内而外自然形成的,除颜色差异外,色彩分布也有规律可循。

蚯蚓走泥纹是钧窑器在烧成中形成的特有现象,有许多文章都提到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弄不清楚蚯蚓走泥纹是怎样形成的,把它看得十分神秘,甚至认为今人无法仿制并作为鉴定真假钧窑的标准。其后被一些人奉为圣旨,推而广之,认为所有古代钧窑真品都有蚯蚓走泥纹,没有者均为仿品。诸不知蚯蚓走泥纹仅出现在河南禹州八卦洞古窑址的所谓官钧器上,除此之外,包括元代钧窑在内都未见有蚯蚓走泥纹,与此相反,现代仿品上的蚯蚓走泥纹要远多于古代真品。

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关键是素烧。就钧瓷而言,古代除八卦洞产品进行素烧外,其余产品都是生坯上釉,一次烧成。生坯上釉需要工匠掌握高超的施釉技巧。一是要动作敏捷,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就会因吸水过多造成坯体坍塌变形。二是坯体在施釉前要保持一定湿度,过湿过干都不行,过湿会降低坯体吸水率,使坯体变形或釉层过薄,过干会使坯体遇水后产生风化爆裂。要知道钧窑属厚釉产品,釉面在干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龟裂,特别是经过素烧的陶胎,如果釉料过细或过厚都不行,蚯蚓走泥纹就是因釉面龟裂而产生的。

在经过素烧的陶胎上施釉,很容易出现龟裂现象,为了使釉面保持完好,工匠们会在入窑前用毛刷蘸水刷涂釉面,使龟裂的釉面重新愈合,故宫博物院所藏官钧瓷器釉面上的刷痕就是这样来的。釉面上的龟裂纹经过刷涂只是暂时看不见了,入窑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龟裂纹又会重新出现,当窑温达到1100°C后,釉面开始熔融将龟裂纹再次愈合。如果是龙泉瓷器那种透明釉或半透明釉产品,愈合后的龟裂纹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钧窑属乳浊釉,龟裂部位与釉面会产生色差,人们称其为蚯蚓走泥纹。

在当代人眼里,蚯蚓走泥纹原本是一种釉病现象,但在古代文人眼中它却是优点和特色,属于一种自然窑变现象,能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并化腐朽为神奇,反而成为不可多得的欣赏点。这说明古人比起现代人,更加了解陶瓷艺术的真谛所在,他们不把人为装饰作为陶瓷艺术的最高境界,反而将人力不可及的窑变现象作为陶瓷艺术应当追求的最高标准。元代以来,人们开始把陶瓷彩绘艺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清代康、雍、乾三朝达到顶峰。彩绘瓷器被不懂陶瓷艺术真谛的西方人爱不释手,反过来它又始终主导着近现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清代晚期浅绛瓷的出现,终于把这门艺术领进了死胡同,迫使它与书画艺术合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古陶瓷收藏也有捷径可寻


针对那些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修养,有特定的文化收藏追求而热衷于古陶瓷收藏的收藏之友,笔者总结出古陶瓷收藏三个要诀:收藏启蒙入门阶段要诀:一不收新、可收旧;收藏求知进门阶段要诀:二不收旧、可收老;收藏鉴赏研究阶段要诀:三不收老、可收古。

第一阶段,所谓“不收新、可收旧”,即是指,处在收藏启蒙入门阶段,除了当代特指文革(1966-1976)后的新瓷工艺品不收藏之外,所有旧的、包括老的、古的一律可收;这一时期主要练辨新瓷的眼力,凡崭新出窑的瓷器一律不收。

第二阶段,所谓的“不收旧,可收老”,即是指处在收藏求知进门阶段,辨新器眼力已练就,接下来要练辨“旧器”的眼力。这里的“旧”,文物商店经营行业里特指新中国建国初期至“文革”(1949-1966年)的藏品,行话俗称“旧货”,因为1949年前的藏品就直接称民国货了。也就是说,处在第二阶段,除了新货、旧货不收外,可收“老(器)”,即民国、清朝、明朝的器物,而更“老"的“古器”,指的是元朝以前的器物。这一时期主要练辨“新器”、“旧器”的眼力,凡“新器”、“旧器”尽量不收。

第三阶段,所谓的“不收老、可收古”,即是指处在收藏鉴赏研究阶段,辨“新器”识“旧器”的能力早已解决,鉴定明清民国瓷器也非常在行,接下来就要向元以前的高古瓷器进军,即向晋唐宋元的瓷器收藏进军。“可收古”,即主要收元以前的“古瓷器”,文博专业术语叫做“高古瓷器”,古玩业行话叫做“老窑瓷器”。唯有真正懂得收藏鉴赏研究晋唐宋元瓷器的收藏家,才有可能成为学问渊博、历史修养高深的古陶瓷收藏鉴赏研究大家。而很多企业家型的瓷器收藏家收藏到明清官窑瓷器就停滞不前了,这是因为他们还缺乏深厚的古陶瓷收藏的历史文化修养。

至于古陶瓷收藏鉴赏研究阶段的进一步延伸,继续向前推进,专题收藏鉴赏研究秦汉陶俑,春秋战国、商周原始青瓷,史前彩陶者,属于更有学术收藏境界者。

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修养,有特定的文化收藏追求而热衷于古陶瓷收藏的收藏之友,或刚接触古陶瓷收藏的收藏文化人,只要记住上述三个古陶瓷收藏要诀,寻找同行藏友交流,敬拜高人为师,循序渐进,踏实收藏,三年、五年走过收藏启蒙入门阶段;五年、八年走过收藏求知进门阶段;十年二十年走进收藏鉴赏研究阶段。尔后总结收藏经验,写下收藏心得并著书立说,就会成为古陶瓷收藏圈内一名高手、一介名流,再回报收藏社会,你真的就可以大写收藏人生了。

洪宪瓷辨伪不能只认“款” 应多分析其工艺


梁先生:最近看到了很多卖洪宪瓷的,请问洪宪瓷的落款到底应该是“居仁堂制”、“洪宪年制”还是“洪宪御制”?

天津文物博物馆学会张志华介绍:这三种落款都可以。所谓的“居仁堂制”是因为当时袁世凯的住所在居仁堂,所以底下有这个落款的都是特供给袁世凯的。而其他的洪宪年制或者御制,则是在袁世凯的八十三天短命政权结束后,由于洪宪瓷受到重视开始走俏,所以景德镇工匠为了生计加制的。虽然并非特供给袁世凯,但是从工艺上讲还是有很多精品的,而且也与“居仁堂制”并无太大差异,也是民国瓷器的优秀艺术品。所以并非某种落款的就一定是真的,或者是假的,落款并非是判断洪宪瓷的主要依据。

判断洪宪瓷要看一件瓷器的器形、工艺、绘图是否符合。洪宪瓷都是粉彩和珐琅彩,其中珐琅彩是以前清宫造办处引进的西洋珐琅料,在白瓷上作画后入炉烧制而成,后又加入了适量色素,因此不同于其他瓷器,是洪宪瓷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征。后期的劣质仿冒,釉色有红有蓝,与精美的洪宪瓷差别很大。

综上所述,判断洪宪瓷的真伪不要只凭落款,应多分析其工艺,从鉴赏艺术品的角度出发才是正确的。

收藏现代瓷不能只看景德镇


去年广州曾举办过多次现代瓷展览,专家认为收藏者要多看这些展览积累经验知识。

目前石湾公仔作品的设计较过去更为多样与时尚化。

有人误以为现代瓷独指江西景德镇名人瓷;有人只知河南禹州钧瓷出众,不知汝州汝瓷同样优秀;有人对动辄数万元、十多万元的大师作品望而生畏,却不知同样出自大师之手的德化白瓷只需几千元便可拥有……近日记者了解到,国内不少收藏爱好者对现代瓷的收藏存在误解。对此,广州一些专家表示,收藏现代瓷不能盲目跟风,而应关注“代表或表现现代、当代文化、艺术与社会精神的陶瓷,因为其必然成为组成中国陶瓷史的重要一环”。

市场现状

现代瓷大师作品受市场追捧

如今在陶瓷收藏领域,古瓷已不再独步天下,一些做工精美、价格较低的现代瓷越来越受到收藏爱好者追捧,成为艺术品投资“新贵”。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现代瓷,一般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生产的瓷器作品,这些作品尤其能反映新中国制瓷艺术品水平,同样具有收藏、投资的价值。

目前,工艺美术大师的现代瓷作品受到市场的追捧,包括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刘远长、戴荣华、何叔水、赖德全等人作品。在新近举行的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近现代艺术陶瓷专场”上,王锡良的一件56cm×32cm的黄山瓷板被藏家“抢”至123.2万元成交,较起拍价28万元高出数倍;张松茂的一件36cm×28cm的雪景昭君出 塞瓶则拍出95.2万元高价,同样较起拍价高出近两倍;而何叔水的一件富贵大顺瓷板则以39.2万元拍出……此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也同样受欢迎。

有藏家认为,现代瓷能直接从工艺美术大师手中购买,不存在赝品一说,安全性高。该藏家表示:“古瓷虽有价值,却是赝品泛滥。即使是有一定的眼力,在这个领域行走,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而广东省收藏协会副主席、收藏文化与经济研究委员会主任、文化艺术收藏网营运总监陈庆彰认为:“陶瓷艺术在中国是不会"断代"的,是薪火相传、代代有繁荣的。故现代、当代陶瓷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时至将来,现当代艺术品自然会成为古代艺术品,成为古董。所以说,现当代陶瓷若收藏得当,价值足现。”

投资建议

除作者名气还要看艺术性

但同时,陈庆彰提出,在当下浮躁的市场风气影响下,需要对现代、当代陶瓷艺术的价值作出正确判断。“制作者的荣誉称谓、职称不是死标准!真正的"收藏价值"来源于文化内涵和视觉欣赏等精神需求,还有世代传承与市场金钱判断的物质需要。”陈庆彰说:“我特别力荐代表或表现现代、当代文化、艺术与社会精神的陶瓷,因为其必然成为组成中国陶瓷史的重要一环。收藏价值不应以作者现时名气所定。”

而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长谭伟彬指出:“景德镇国家级大师的作品,目前一件大概是十几万到二十几万元。个别出名的大师,一件作品可以换套房子,这个价位已经很高了。不过要注意,有些大师虽有大师的职称,但未必有大师的水平,部分作品价格虚高,水分比较大。”据悉,从2003年开始,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每年大约都要举办10场当代工艺品展览,当代陶瓷是其中的主要门类。

日用瓷精品也有收藏价值

“现代瓷收藏非名人瓷专美,凡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精品都具有收藏价值。”谭伟彬认为,日用瓷器价值未必低于艺术瓷:“现代瓷收藏领域里,可能很多人没有想过日用瓷的位置。事实上,当年清宫留下的很多东西都是日用瓷,其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并不低于今天的国家级大师作品。当然这里面还有历史价值、材料价值等因素,比如当代的"毛瓷",就是日用瓷,但它在制作上特别选用了最好的原料,制作也集中了景德镇最好的人才,具有了珍稀性,也就具备了收藏的价值。”

谭伟彬说:“收藏一看珍稀二看精品,具备了好的材料和做工,具有了不可再生的属性,也就具有了收藏的价值。目前广东部分藏家在实践中已经体会到,一些日用瓷精品碗盘也有艺术品位。”

了解整个行业才能找准方向

“事实上,除了广为人知的江西景德镇名人瓷外,中国作为历史悠久陶瓷古国,许多地区传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优秀制瓷工艺。只要多了解陶瓷行业,就可以寻找到更具升值空间的投资洼地。”

在现代瓷投资方面,谭伟彬比较推荐陕西的耀州青瓷、河南汝州的汝瓷,以及福建德化白瓷。“就青瓷而言,自古就有“南有龙泉瓷、北有耀州瓷”一说,耀州瓷就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它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现时名气稍弱。正因为这样,一件值得收藏的比较好的耀州瓷作品只要一千几百元就能买到,非常有升值潜力。此外,像德化白瓷,出自省级大师之手的原作也只是卖数千元。”

记者日前从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获悉,“第二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将于今年8月4日至7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行,届时,专家、学者、陶瓷艺术大师将亲临现场,向市民讲解陶瓷艺术。展会现场还将举办陶瓷制作表演,以及“第二届紫陶杯”紫砂陶瓷艺术作品评选活动等。

日前该艺术节相关负责人何敏思告诉记者:“其实,现代瓷器的收藏范围非常广,不仅有深入民心的江西景德镇名人瓷,还包括诸如湖南醴陵的釉下彩瓷、河南禹州的钧瓷、汝州的汝瓷、山东淄博的刻瓷、河北唐山的骨质瓷、河北曲阳定瓷、陕西耀州青瓷、浙江龙泉青瓷、福建德化白瓷、潮州描金彩瓷,以及广州的织金彩瓷等等。普通市民对整个行业有所认识,方可找到正确的现代瓷投资方向。”

专家建议

新入行者勿盲目追求大师作品

现代瓷大师的作品价格普遍较高,那对于初入行的收藏者来说,收藏现代瓷应该从哪里起步呢?

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长谭伟彬支招:“不要急于下手,更重要的是多看、多走、多听。”具体来说,多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多看权威机构举办的展览,多比较实物,从而最终领悟出来,这些瓷器好在哪里;另一个方面是看书,把各个种类,包括历史进行对照。多走,就是要到产地去,多了解当地陶瓷的发展状况。多听,即多听取有经验的行业专家讲解,积累经验。

“新入行者勿盲目追求大师作品,无需一步到位,切忌好高骛远。”谭伟彬说:“先不讨论"有名无名的假大师",即便是有水平的真大师, 作品也不一定全部都是精品。因此,收藏重在看作品,要了解材质、做工,更要结合作者的情况来分析。我认为,刚入行的收藏者买东西不要在乎大小,价格多高,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手工不错的,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也可以从日用瓷精品,如茶具、碗等介入,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可以装点、美化家居。”

相关报道

石湾公仔近年价格猛涨

广东佛山石湾陶塑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公仔”最受市场欢迎,高度写实与适度夸张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令石湾公仔兼有生活趣味和艺术品位,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

“4~5年前,购买具有高级职称的中青年陶艺家作品,即使是“原作”也只需万余元/件,如今普遍升到10万元以上,名气大的甚至达到30万~40万元/件。”广州市收藏家协会理事、紫金堂艺术中心总监张启新告诉记者,不仅老一辈陶艺家的作品价格上扬,中青年陶艺家作品的价格也逐步上升:“不过参照当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价格,石湾公仔普遍价格还不是很高,尤其是中青年陶艺家的作品还有上升的空间,属于“潜力股”。”

张启新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石湾公仔的认识不断加深,消费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就消费群而言,呈现三大特点。其一,过去,石湾公仔比较受中年人士欢迎,如今连年轻人也喜欢上这种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陶艺作品;其二,不仅南方人喜欢收藏石湾公仔,越来越多的北方人也迷上了石湾公仔的收藏,但他们更为钟情“原作”;第三,惟妙惟肖、生动有趣的石湾公仔深受外国人青睐,以在美国纽约的售价为例,一般可以与中国大陆市场的数字标价持平,即在佛山买1万元人民币的,在美国纽约可以卖到1万美元。”

日前记者在广州芳村越和工艺品市场看到,石湾公仔作品的设计较过去更为多样与时尚化,而尺寸方面趋向大体积,甚至有如成人般大小。“一般来说,2000~3000元价格区间的中级职称陶艺家作品“精品”(限定一定生产数量),销量最大。而“原作”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收藏现代陶瓷不能只停留在景德镇


现代陶瓷的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江西景德镇的名人瓷,最近几年价格涨得让人咋舌,一些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动辄过十万元,这让一些人开始慨叹:“现代瓷也收不起了。”

事实上,除了广为人知的江西景德镇名人瓷外,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陶瓷古国,许多地区传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优秀工艺,比如湖南醴陵的釉下彩瓷、广东的石湾公仔、河南禹州的钧瓷、汝州的汝瓷、山东淄博的刻瓷、河北唐山的骨质瓷、河北曲阳定瓷、陕西耀州青瓷、浙江龙泉青瓷、福建德化白瓷、潮州描金彩瓷,以及广州的织金彩瓷等等。只要多了解陶瓷行业,就可以寻找到更具升值空间的投资洼地。

醴陵名人瓷价格只有景德镇的一半

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现代瓷,一般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生产的瓷器作品,这些作品尤其能反映新中国的陶瓷艺术品水平。而要论知名度,能与景德镇名人瓷相比拟的就是醴陵瓷器,自清代就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著称,新中国成立之后,醴陵瓷更是受到青睐,成了为毛泽东烧制瓷器的“官窑”。

在近日入驻广州玉鸣轩艺博城的红官窑广州旗舰店记者看到,同样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艺术陶瓷,醴陵名人瓷的价格不到景德镇名人瓷的一半,价格更容易被工薪阶层所接受。

近年来醴陵名人瓷也正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2006年前,醴陵只有两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2010年就有14人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省级大师也有几十名。

日用瓷精品是否也有收藏价值?

但醴陵瓷最负盛名的还是“毛瓷”,目前在拍卖市场上,1974年版“毛瓷”的拍卖价已经过百万元,而且一瓷难求。

据红官窑瓷业有关负责人介绍:1974年,醴陵群力瓷厂(红官窑前身)为毛主席烧制了一批釉下彩薄胎瓷,当时一共烧制了两万多件成品,有关部门从中精选了件上乘佳品带走。对于成绩突出者,各发一件“次品”作为奖励,其余的全部销毁,这为“毛瓷”蒙上了一种神秘色彩。目前存世的醴陵“毛瓷”大部分收藏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南海丰泽园、红官窑釉下五彩博物馆等处,流落民间的不足200件,所以在收藏界珍若拱璧。

2008年,为献礼毛泽东同志诞辰周年,红官窑瓷业启封现已绝迹的1974年留存的雪峰山多水高岭土,按照1974年毛瓷工艺再造1893套毛瓷。目前在拍卖市场上,1974年版毛瓷的拍卖价已经过百万元,而且一瓷难求。2008年版毛瓷的价格比发行价也涨了近一倍,今年3月,一位浙江商人就出价380万元从红官窑一次性收购了200套2008年版的再造“毛瓷”。

但这种日用瓷精品是否也有收藏价值?对此收藏界人士分析认为,现代瓷收藏非名人瓷专美,凡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精品都具有收藏价值。事实上,当年清宫留下的很多东西都是日用瓷,目前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并不低于今天的国家级大师作品。在现代瓷的收藏领域里,目前日用瓷被严重忽略。

石湾公仔也可比肩景德镇名人瓷

而盘点广东本地陶瓷,能够比肩景德镇名人瓷的当属石湾公仔。由于历来是民窑烧制,石湾公仔的制作方式不受约束,经过近千年的积淀和发展,技艺更是日趋精妙。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虽然近年来石湾公仔的价格也有了大幅的增长,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庞文忠近日在出席广州友谊商店的收藏沙龙时表示:“现在仍是收藏石湾公仔的时候。

1977年的时候,一件刘泽棉的原作只卖4000元,现在至少60万元。但其他很多国家级大师,一件原作都不超过20万元,省级大师的原作更是只有几万元。这与景德镇名人瓷没得比,与福建德化白瓷的价格也差很远。正因为石湾公仔一直未被暴炒,所以目前的收藏价很多工薪阶层都能接受,未来的升值空间很大。”

如何选择有收藏价值的石湾公仔?庞文忠说:“价值最稳固、升值最快的当然是名人作品,但如果经济实力一般,也可选择有潜力的中青年陶艺家作品,关键看作品题材是否独特、创新。目前石湾公仔也分原作、限量品、精品、普通品,价格和收藏价值都是依此递减。”

具体来说,石湾公仔原作只有一件,从创作到制作完成都由陶艺师全程负责;限量品是在原作的基础上,以模具复制出来,最后由陶艺师把关,数量一般数十至过百件不等;若没有注明数量多少,则只能算是精品,精品是由陶艺师授权,经流水线注浆倒模生产出来的,胎体较薄,只有5毫米左右,艺术价值当然跟原作没得比,行内人一眼就能看出,也称为“注浆品”。原作、限量品都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印章和收藏证书等“身份证明”。普通品无签名无证书,偶有印章,仅具欣赏价值。如已故的中国工艺美术师庄稼的作品《丝绸之路》,普通品标价才2500元,原作至少需数十万元。

元代青花瓷器仿品特征


对于鉴别高仿品确有一定难度,必要时,还要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鉴定,但就一般仿品而言,只要熟练掌握古陶瓷工艺知识,就能作出明确判断。以下列举代仿品中的常见问题,凡具有下述特征之一者,就必定是现代仿品。

(一)瓷胎过白,过细或过密者:景德镇产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质与宋代青白瓷的胎质相似,只是氧化铝含量比后者高出约1.5%,其中含有微量铁元素,看上去白中泛灰。

元代青花瓷器原料加工过程中,除去在粗加工时使用水碓粉碎外,其余均是手工操作。它与使用球磨机和真空练沿线机加工出来的现代材料相比较,无论是细度和密度都有明显差异。一般中低档仿品为降低成本,都使用机械加工原料生产,其胎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密。[10]

(二)底足露胎部位有人工涂抹或喷洒的氧化铁锈色者:社会上曾普遍认为元代青花瓷器的露胎部位均有“火石红”现象,并将此作为鉴定标准。其实不然,“火石红”现象仅存在于部分元代青花瓷器上,有相当数量古代真品上没有“火石红”现象。

大量实验证明,“火石红”现象的出现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坯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游离铁,二是坯体在入窑时含有足够数量的水份。只有这样,在窑炉起火升温的初始阶段,随着坯体之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将游离铁带到坯体表面形成“火石红”。

一般来讲,第一个条件属于内因,是元代青花瓷器普遍具备的,而第二个条件是外因,不是元代青花瓷在烧制前的必备条件。有的器物在烧制前已经“干透”,甚至装窑时使用的“垫饼”也已不含水分。尚若如此,所烧器物的表面就很少出现“火石红”现象。由于低档仿品的坯体内不含游离铁,仿制者就用涂抹或喷洒氧化铁锈的方法来造假,实际上是欲盖弥彰,它与真正的“火石红”和“糊米底”存在明显差异。

(三)内壁光滑无纹者:元代器物多采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工艺,在瓶、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流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如果在器物的内壁没有发现指纹和旋纹就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工艺生产的低档仿品。

我们仔细观察这类器物内底靠圈足部位还会发现一圈凹下去的“注浆印”。如果是带双耳的器物,其双耳也往往是空心注浆而成,在其下方隐蔽处存在有排气孔。注浆成型工艺是在民国中期以后由欧洲传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普遍用于工艺瓷器的生产。

(四)内壁有修坯刀痕者:凡是了解制作工艺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

“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条刀”仅仅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才有的。换句话说,就是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修整内壁。有些仿制者不了解这点,只是根据图录进行制作,经常画蛇添足修整内壁。

(五)具有均匀细密线状刀痕者:明代以前的修坯刀是在铁匠煅打成型的基础上,再用磨刀石磨制而成。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钢锉传入我国。

景德镇的陶瓷工匠很快发现用钢锉加工出来的刀具要优于磨制刀具。钢锉加工刀具的刀口呈锯齿状。使用它修坯省工、省力又耐用。于是,这种加工刀具的方法在清代康熙年间迅速普及,并流传至今。与此同时,景德镇的陶瓷工匠还发明了各种形状的条刀。使用这种刀具修整的瓷坯,留有均匀细密的线状刀痕。

(六)釉色过白者:俗话说:“衣对骨必对”。这里的“衣”是指瓷器的釉,“骨”是指瓷器的胎。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质都白中泛青,特别是早期产品与宋代青白瓷的釉色基本一样。

这种透明釉的颜色往往与胎质有关,在烧制过程中,胎中的铁元素会在高温的作用下向釉内扩散,加之窑炉内的还原气氛,致使成品的釉面呈现出亮丽地青白色。大部分仿品的胎都含铁量不足,其釉面看上去都青色不足。

(七)釉面光滑平整或釉质稀薄者:瓷器釉面的平整度与施釉方法有直接关系。由于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缺。

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清代以后景德镇普遍采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较前朝大有提高,现代又采用电动空气压缩机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釉面过于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现代吹釉产品。

(八)青花中的铁元素浮于釉表者:古代使用的“苏勃尼青”是一种天然矿物材料,其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铁与钴相互融合,均匀分布。

在高温的作用下“苏勃尼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斑点。它们一般不会浮到釉子表面上来,形成所谓的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只是在国产青花产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也不作高温煅烧处理,所以氧化铁不可能均匀地融合在氧化钴中,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矿渣状斑点。

(九)青花色泽过于灰暗或鲜艳者:国产青料与“苏勃尼青”比较,除铁含量偏低外,锰含量又明显偏高,前者是后者的60~300倍。如果不能有效祛除国产青料中的锰,只是一谓加铁,青花的色泽就会显得灰暗。如果直接将化学工业中的氧化钴用作青料(俗称“洋蓝”),其色泽就会显得过于鲜艳。

(十)所绘纹饰有破绽者:观察纹饰是鉴别的基础。一般来讲,仿品的纹饰与真品都十分接近,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仿”了,往往需要仔细观察才有可能发现破绽。

(十一)器物造型与时代或工艺特征不符者: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造假者追求新奇,好让收藏者摸不着头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万一是最近出白的“绝品”,可就捡了大“漏儿”了。另一种是仿制者的功夫不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觉不自觉地就作走了样。

(十二)器物的口沿和足圈线条生硬或过于规整者:使用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备的原料。就陶瓷成型工艺而言,现代景德镇流行的说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这就是说,器物的形状主要是靠修工用刀修出的。

元代工艺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有人认为是技术问题,其实不然,主要是由于现代泥料的可塑性已大不如前。由于元代泥料可以拉得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因此,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

(十三)器物的体积与重量之比明显超常者:器物过轻或过重都说明有问题,过轻者往往是采用“注浆”成型工艺。采用手工拉坯成型工艺的器壁,是上薄下厚。

而前者是上下一样厚,如果器物口沿部位厚薄合适的话,下半部就显得薄了,一般又不易察觉,只有通过重量来体会。过重者又往往是由于泥料的可塑性差所至。可塑性差的泥料会给拉坯成型带来难度,薄了,器型不准,厚了又重量超标。就是仿品的壁厚与真品类型,它也会显得比真品重,因为仿品胎质的致密度一般都高于真品。

(十四)成型工艺与时代特征不符者:前面所说的“注浆”只是成型工艺中的一种。曾有一件青花条案,是用坯板拼粘而成,景德镇称作“镶活”。收藏者仅根据青花纹饰就说它是元代真品。事实果真如此,就是国宝级珍品。遗憾的是元代根本没有“镶活”这种成型工艺,只是到清代景德镇才采用“镶活”工艺。

(十五)垫烧工艺特征不符者:当前景德镇普遍使用石油液化汽窑烧制瓷器。为了防止器物与碳化硅棚板粘连,要在两者之间撒上石英砂或氧化铝粉。仔细观察器物的足圈,如果上面粘有上述两种材料且十分牢固,必定是现代仿品。不仅是元青花,明清瓷器亦如此。古代根本不用石英砂和氧化铝粉作垫料。

(十六)表面有明显人工作旧痕迹者:要想使仿品招摇过市,就离不开“作旧”工艺。人工作旧痕迹与古陶瓷的自然旧貌有着本质区别。

(十七)采用X荧光检测,指标元素超标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釉面的光亮度会逐渐减弱,它是由于釉质本身“脱玻化”所至。为了降低仿品釉面光亮度,向釉内添加锌、锆、钛等氧化物作消光剂,是现代仿制者的常用手段之一。采用X荧光分析可以无损地检测出各种元素在胎和釉中的含量。如果上述某元素超标,既是现代仿品。

(十八)采用波谱分析,釉质老化系数在0.10以下者:釉质本身随时间推移会产生“脱玻化”现象,又称其为老化。老化系数在0.10以下者必定是现代仿品。

如何识别古瓷仿品


多年来,国内收藏爱好者大幅增加。琳琅满目的古瓷尤为藏家所钟情。于是古瓷器仿品也逐渐增加。故而收藏爱好者要擦亮识珠的慧眼,多多了解近十几年仿品的变化并掌握仿品的鉴别要点。

仿品的沿革

一、世纪年代末及年代初,国内收藏领域涉足者日多,收藏方面书籍频频出现。先行进入收藏领域的人员大多来自高文化群体。瓷器方面的书籍插图以官窑名器为主。藏家希望按图索骥,获得官窑珍品,对见到珍品的极低概率并不太清楚。所以当时的赝品几乎都是仿最有名的官窑器。市场上常可见到的是有底款的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仿品,其次才是清初的仿品。当时仿品以尺以内青花花瓶为常见。当然也有书籍提到的魂瓶(皈依瓶)、等琢器以及仿宋哥窑带纹片的瓷器,有的器型是书籍上没有的臆造品。收藏爱好者误买几个,与书籍上的图录对照一下,即可加以区别。

二、年代中期,收藏爱好者水平有所提高,加上农村中古玩小贩增多(他们财力有限),仿品已开始向无底款的仿官窑器及民窑精品方面发展,仿民窑中档品的也有。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品拍卖行业热络,民间收藏持续升温,也为仿品带来机会,这一时期瓷器仿品以仿清三代为主,不少器形做得比真品还要高大,且以青花为主,当然也有仿民窑大件精品的。据做这方面生意的人讲,他们是赚有钱人的钱。这些赝品大都销给一些有不明来源收入的人和送礼的人。前者的钱既不敢存入银行,也不敢买业置产,又怕通货膨胀,只想通过买入古玩保值升值。送礼的人买古玩送礼,与收礼人一样可避嫌,双方皆大欢喜。这些人大多没有多少古玩方面的知识,又想充当儒商、儒官。此种生意只兴隆了一段时间。当赝品的面目被识破后,这类高大的东西就少见了。一般收藏爱好者在付出很高学费后,深切地认识到,现时获得一个官窑器或民窑精品的机会已极少了。

三、年代后期,古瓷器的仿品以仿清代、明代民窑的普通品为主,青花香炉、碗、盘较常见。收藏人员中也有一些人注重人物图纹,于是出现一大批粉彩花瓶仿品,如高厘米左右,开光内为女子或母女游玩画面,画工也较精细,底款以清代民窑纪年款为主。也有一些同样高度的青花花瓶仿品,以无底款为多。还有一些豆青地青花花瓶仿品,大瓶以花卉图纹为多,小瓶多人物图纹。

四、进入世纪,各地纷纷扩建古玩市场,古玩书刊漫街塞市。民间的古玩来源逐渐趋向枯竭,连低档的瓷器也少了。如湖南农村中原来常见的麒麟送子图瓷罐也见不到了。在一些古玩市场上,只剩下图纹简单的瓷和碟碗。赝品几乎充斥了地摊古玩市场,而且以最低档的日用瓷器为主,花纹极简单,青花为多,也有粉彩。色泽仿真水平提高。年以来,仿元青花的较大件器增多。仿明代青花器也多见,连明代初期陪葬用的碗也有人仿了。在湖南,仿醴陵釉下彩瓷品大量出现。也有大件五彩、粉彩赝品,用网印(喷)工艺做图纹,图纹以折枝花为主,圆周均布,各折枝花完全一样,毫无笔意。

古瓷器市场已面临转折点,特别是地摊市场。赝品的充斥已危及其存在的基础。

仿品的鉴别

一、多年来,一些收藏新手盲目入市,购买大批仿品还沾沾自喜。他们往往粗读几本古玩方面的书籍,浅尝辄止,并未把握辨伪识真的真谛,投资收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按图索骥,不在仿品变化时与时俱进,结果上当吃药,留下沉痛的教训。

二、近几年来低档瓷器仿品的鉴别是一个新问题。这是因为古玩书多为大型博物馆名家所著。这些博物馆一般是不收藏民窑低档瓷品的,即使是官窑和民窑精品,有裂纹的也不予陈列。这些书上几乎没有涉及民窑日用低档瓷器的鉴别。而现今古玩市场上不少仿品都是仿民窑日用低档瓷器。因为仿者能找到的范本也大多是这些瓷品,而且纹饰简单,不需要绘画者有多少国画基本功,造假成本很低,而且一旦出手,就能得到可观回报,这对他们有极大的诱惑力。

三、由于科技的发展,窑温控制更容易,釉料成分及发色机理已为人们掌握,仿品在胎和釉彩上已仿得很逼真。如仿光绪瓷品的带紫色青花,仿嘉庆瓷品淡雅清丽的青花。款识用照相或扫描制作更是难以鉴别,况且民窑器上款识原本就没什么严格规范,非一人专写。至于造型,仿得也无话可说,不过凡事百密必有一疏,鉴别古瓷器仿品,可借用鉴别古画常用的一句话:如果九处像真,只一处不合,都是假的。

乾隆粉彩的特征与仿品特点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的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

第四,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第五,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主纹是缠枝花,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仿佛西洋花卉。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案。

第六,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为乾隆时期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注意事项现在社会上出现许多仿制的乾隆官窑粉彩,与传世品相比,水平相差甚远。仿制的品种多样,见到的有粉彩九桃天球瓶、粉彩鹌鹑天球瓶、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碗,各种色地的粉彩缠枝花卉瓶、花觚以及镂空转心瓶、镂空套瓶、紫地粉彩爵杯,也有仿其他工艺品的,如仿铜器、仿唐代银壶等等。众多仿品中有粗细之分。粉彩九桃天球瓶可谓高仿品,造型、色彩、纹饰都已达到逼真的地步,非常精美,是一件可收藏的现代珍品。与传世品相比,主要缺点显得过于漂亮。其他仿品中有的显然颇费工时,如转心瓶、交泰瓶、爵杯,但与传世品相比差距很大,显得板滞粗糙。综合起来,现代仿品的缺陷有以下几点:一、造型的整体结构比例不谐调,虽然高度或口径与书本上的尺寸相同,但器物腹部的弧度不准,不是扩大就是缩小。二、胎体有的过于轻薄,也有的过于厚重。三、作旧痕迹突出,如未作旧又很光亮。还有的为了表现是旧物,在器物底或罐的口边涂抹一些灰褐色的泥巴。四、器物口部和足内的松石绿釉,有的过于浅淡,有的过于浓艳。浅淡者釉薄光亮宛如浅湖色釉,浓艳者釉厚开细小纹片,釉面呈波浪釉状。这些现象与传世品的特点相比差距较大。更别出心裁的是,一些牟利者自造出一些乾隆款的彩瓷迷惑人们。在几次鉴定会上都出现诸如银灰色地雕花开光大碗、大罐,开光内彩绘山水人物,器底雕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款,让人感觉仿佛是乾隆的银彩器,实际不然,这种器物胎体厚重,工艺粗糙,纹饰绘画水平也很低。类似低劣的仿品实在是举不胜举。

古陶瓷也有“身份证”?


“第一我们成分分析,看有没有现在的成分在里面;第二我们看高温还是低温烧制出来的;第三个就是我们技术的关键,用拉曼光谱检测古陶瓷有没有一个老化物质,叫羟基。”日前,在香港皇廷2016秋拍北京巡展上,香港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负责人李港龙如此讲解古陶瓷检验技术。

众所周知,古陶瓷高仿品泛滥,令人防不胜防。据李港龙介绍,传统鉴定方法通过眼观、手摸、耳听等感官方法鉴定陶瓷,“皇朝遗珍古陶瓷综合鉴定技术”,采用“科技加人文”鉴定模式,通过检测古陶瓷釉面成分,以及对文物的羟基分析,从而判定历史年代后给出相关数据参考。随后,专家根据对比和经验分析,最终给出古陶瓷的年代与真伪的参考报告。将拉曼光谱仪运用于古陶瓷检测,不但对陶瓷无损害,鉴定出来的年份也可控制在50年左右。

目前,这种创新性技术并不多见。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经多年对古陶瓷研究及与世界考古研究机构合作交流,理解古陶瓷固有特性后,结合“历代古陶瓷综合数据库”,建立“皇朝遗珍古陶瓷综合鉴定技术标准”并取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研究院冯松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唐恺教授、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承焕生教授等专家学者,对该项科鉴技术及其古陶瓷鉴定结论表示认可,并认为可为收藏界在古陶瓷鉴定方面提供依据。

皇廷拍卖总经理李晶告诉记者,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有年轻化趋势,这项检测技术,也能让那些刚“入门”投资者,欣赏到古陶瓷的魅力和价值。

在此次巡展上亮相的19件古陶瓷,全部通过“DNA”认证,均附有检测报告,有自己的“身份证”。19件古陶瓷古色古香,以宋瓷为主,也展出了元朝、清朝的古瓷精品。其中,值得关注是,南宋青釉冰裂弦纹瓶为南宋宫廷赏器,存世稀少。有业内人士表示,其釉色粉青中微微发蓝,为南宋皇室追求的极致色彩,可与汝窑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釉色媲美,超越了同时期其他官窑釉色。南宋青釉冰裂弦纹瓶在开片上,呈现典型百极碎冰裂纹,此种开片在南宋只有溪口窑能烧制出来,而其他窑口都是以大开片呈现,或大开片加细小开片,但不能形成冰裂的层次感,顶级百极碎冰裂纹给人古朴而至美的视觉体验。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