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陶瓷文化走向成熟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唐三彩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铜官窑”:釉下彩走向成熟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历史发展规律,大体说来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发展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发展到釉上彩,并逐步形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品种。唐代陶瓷工艺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工艺的成熟运用。虽然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釉下彩瓷为江苏南京出土的六朝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但由于同时期的釉下彩器仅发现一件,因此它很可能是偶然现象,所以唐代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瓷的成功制作在古陶瓷工艺发展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

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又称“铜官窑”。早期的长沙窑继承岳州窑的特点,以烧青瓷为主。至盛唐以后,逐步烧制白釉、绿釉以及釉下彩绘瓷。其彩瓷装饰由烧制青釉褐彩,发展到烧制青釉褐绿彩,以及白釉绿彩和白釉褐绿彩。

长沙窑的瓷器造型十分丰富,除碗、盘、壶、罐、洗、枕、盏托、盒等日常用具外,还有镇纸、滴砚、笔洗、砚台等文房用具,以及鸟、狗、猪、羊、马等玩具。其器物造型,前期丰满端庄,线条柔和,后期形态趋于秀丽。以长沙窑典型器的壶为例来看,前期腹体圆浑,短颈,短流呈棱柱状,单曲柄,显得丰腴稳重。至晚唐五代时期,其腹部变为瓜棱腹,颈部细长,流呈圆管状,柄为双曲柄。而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绘罐一般为长圆形,鼓腹,腹的最大直径在中部,肩部与颈部间,往往对称有条形或半圆形系。

长沙窑前期器物的胎质较粗松,胎色为暗红色,后期的胎质细密,胎色多呈灰白或灰青色。釉色前期黄中带青,黄的成分略重,胎釉结合不好,常有剥离现象。后期釉色青而微黄,色调稳定,胎釉结合紧密。长沙窑瓷器的胎质,由于原料含铁量较多,烧成后胎色略深,实际上不利于彩画,因此往往先施一层化装土,然后绘画,最后罩釉烧成,这种装饰方法,在南方青瓷中还不多见。

向新型工业化转变 中国陶瓷业真正地走向成熟


站在21世纪初的时间平台上回眸过去中国陶瓷的历程与境况,联想今天,会发出一声感叹,中国陶瓷行业开始成熟了。

存在宇宙的一切,大至星球小至微生物,都遵循一个中国人易说易懂的话,“顺者昌,逆者亡”。作为这个星球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的陶瓷行业,顺着时势生存下来了,而且在宋、明、清几个朝代之后又一次达到一个高峰。其标志就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其经济总量不算很大,但很实用,很能给人的生活一种方便和亨受。当代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用或没听说过陶瓷的,电视台“国宝挡案”栏目很多是陶瓷话题。吃饭洗浴很多用到陶瓷,城乡商铺没有不摆设陶瓷的。总之,陶瓷已经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不成熟的行业、产业是做不到这样的。所以,陶瓷也第一次进入国家的“十二五”了。

陶瓷业的生存发展讲究“价值重于数量规模”的观点受到认同。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带有关键性的转变。有此基础,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提到日程上来,就可以讲些实事做些实事,如资源节约,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等等。

陶瓷行业重视教育办学之风的兴起。二三十年前,大学本科设陶瓷(硅酸盐)专业的就只有华工、南化、清华、天大、武汉建材学院等。后来才有轻工的学院等,现在佛山市禅城区政府、湖南天欣集团、沈阳法库等产区都开始办陶瓷教育。中国陶瓷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比以前更有把握了。

“环保、艺术、材料”、“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论点在陶瓷界的高层人士、大师、专家、论坛、文章等各种场合成为一种主题。这是一个行业产业成熟的标志。

中国是对世界陶瓷业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世界陶瓷发展的轨迹走过了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路途,现在的中国陶瓷又一次做到做成了全球化的产业。产品可以出口,企业可以国外办,外资可以进来,展会可以遍及全球开。

本世纪初开始的中国传统产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变,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的规划设想已经在中国传统陶瓷行业得到初步的体现。也标志着中国陶瓷业真正地走向成熟。

中国陶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渐走向成熟


在任何一个建陶生产大国、强国,作为陶瓷行业的上游产业,陶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下游产业的需求拉动,世界建陶生产大国——中国也不例外。作为当今全球最大的建陶生产供应国,中国建筑陶瓷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对陶机装备的强劲需求,带动了陶机行业的急剧发展,迅速形成一个年销售总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庞大产业。

尽管中国陶机产业发展至今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建陶强国的陶瓷行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以科达、力泰、美嘉和科信达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陶机产业短短的20年时间里能在原料制造装备、成型装备、烧成装备以及智能化自由布料系统等领域取得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绩,我们就不能否认国内陶瓷产业在国产化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意大利等国的陶机制造技术到新世纪初大体实现国产化,中国陶机产业在改革开放政策大环境下通过引进、模仿和创新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30吨以下球磨机、干法造粒机、7800吨压机以及瓷质砖抛光设备等设备的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对于新时期正在发生转型的建筑陶瓷产业的稳步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当然,我们从海外的各大陶机装备展会也可以了解到,国内的陶机设备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在功能设计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陶瓷产品一样,国内陶机产品本身在设计上存在技术短板,不少媒体均有报道指出,国外强国知名陶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先进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单一设备还是整体配套应用,他们都融入了自己独特而又先进的设计元素,并强调在整合资源基础上对产品质量的保障。例如在釉线设备设计上,欧洲陶机企业除了钟罩淋釉、甩釉、平面印花以外,还多了一道或多道胶辊印刷,使印刷技术增加到10次印刷以上了,再加上磨釉器、喷墨打印、打点等一系列装饰工艺技术的应用令产品丰富多彩,使得陶瓷产品的技术很难模仿。相形之下,我国装备行业配套能力不完善,设备配套没有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各大小企业“各自为政”,为“分一杯羹”而不惜通过拼价格等来扩大短暂的市场份额,从而最终影响陶机领域“madeinchina”品牌的国际声誉。

近年来,由于我国陶机生产制造商在政府指导下积极主动“引进来,走出去”,在扩大技术交流、拓宽出口范围方面取出长足的发展。那些企业与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一批出口导向性企业已形成派送由技术员、设计师和销售人员组成的队伍参加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国的陶机设备展观摩学习等活动的习惯同时,国内企业借助一年一度的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这个高端平台广泛邀请国外商客前来展销、考察与交流,这直接吸引来自意大利等国的部分著名品牌企业着手在华投资建厂参与在中国市场的生产销售,或在中国各大主要建陶产区设立办事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陶瓷生产厂商开始转向采购物美价廉的中国陶机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内陶机制造商加大研发力度推陈出新,在设计、营销和服务等多个环节再度力求突破以解“内忧(下游建陶产业节能减排需求)外患(海外同行巨头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如此反复便促使国内陶机产业在成长中走向更趋理性健康的成熟。

艺术陶瓷的成熟壮大


艺术陶瓷的成熟壮大

从近年来的拍卖会上,我们所看到的拍卖的艺术陶瓷当中,大多数的产品的主题都不太新颖,比如说像传统的龙凤呈祥等作品仍然还是拍卖会上的焦点,这也与我们现代生活的风格等方面不能够达到和谐的地步。

比如说在我国其它的地区所产的艺术陶瓷制品,也是极其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一些产品,像宜兴的紫砂,像景德镇的青花等,这些艺术陶瓷都是比较同质化的。其实引起这些方面的原因也比较多,比如说有的陶瓷企业所采用的生产的工艺还是传统的工艺,还有的是很多的工艺师傅为了方便起见,所以就会选择同一种材料,同一种工艺等进行陶瓷的制作,结果生产出来的艺术陶瓷仍然是属于同一种风格的产品,没有多大的个性化。而引起这些有另外的原因,就是我们在陶瓷的学习上面没有达到创新的水平,没有通过学习国外乃至世界上的陶瓷的技术工艺,只是要将我国的传统工艺给继承下来,并没有达到超越的地步。

而在国外对于艺术陶瓷的烧制,它们所选的材料不同,烧制的温度不同等方面的因素,就在这样情况下烧制出来最具有特色的,最具风格的,最具个性化的艺术陶瓷,像这样的艺术陶瓷的收藏价值会更高。所以说我国的陶瓷技术能够更加的成熟更加的壮大,让陶瓷产品有所创新,走向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能够制作出语众不同的艺术陶瓷。

评论:浅析华东陶瓷产区发展走向


原材料涨价、化工料涨价、燃油涨价、燃煤涨价、电费涨价且电力供应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新劳动法开始实行,这些都给建陶企业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华东陶瓷产区一线品牌近日涨价10%左右。从一些主要卖场的调查情况来看,诺贝尔、斯米克等一线瓷砖品牌价格都有所上调。其中诺贝尔瓷砖的调价幅度在单片十元以内,最高的一款单片价格已经上涨了近40元,涨价幅度之高令人咋舌;而“斯米克”的涨价幅度则基本维持在10%左右。

目前,笔者浅析“华东砖”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随着一线城市建设的饱和,以高端市场为主要目标的“华东砖”已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压,市场容量的急速下降将迫使其开始思考寻找新的出路;二是各地陶瓷企业掀起的新一轮扩张浪潮也必将改写陶瓷产区旧有版图,尤其是诺贝尔、斯米克选址江西的做法,意味着“华东砖”从此将失去“华东”金字招牌为其所带来的加分作用。而与“广东砖”、“福建砖”在产地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将会是“华东砖”未来品牌经营的不可忍受之痛。其三,广东等地企业以灵活多变的市场推广手段对“华东砖”发起全面挑战,尤其在向二三线市场下沉中积极以“性价比”应对华东品牌的“优质高价”!广东品牌适销对路的“规模化”优势及多品牌效应,也给“华东砖”聚焦竞争对手及市场增添了难度。其四是当广东品牌不断占领高端市场并积极依靠“性价比”向二三级市场下沉时,其实质也是“华东砖”的中间市场被不断压缩的过程。尤其是目前全国高达300多条新线的上马,其惊人的市场爆发力无疑会成为阻止“华东砖”实施“大众化”品牌策略的一道“柏林墙”。五是华东企业中部分品牌的区域性形象越来越明显,尤其与广东砖相比,渠道网络的缺失及在终端展示与推广上的“缩手缩脚”,也已经成为其走向规模化与全国性品牌的致命硬伤。

华东企业近两年来积极实施的异地扩张及资本运营等“高点”动作,其实质是想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保持甚至拉抬“华东品牌”与其他产区品牌竞争的区隔优势。但形势比人强,在“华东陶瓷”的高端形象不断遭受侵蚀,广东等地陶瓷企业也纷纷扩张,在资本市场上“施展拳脚”时,可以想见的是,2008年将是“华东陶瓷”“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的关键一年。

北流陶瓷从“制造”走向“智造”


依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北流的日用陶瓷正走在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大道上。

北流日用陶瓷生产历经1000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该市工业中的支柱产业。为使陶瓷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北流除了每年以优惠条件招聘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到北流就业外,还加大市陶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和培训产业工人的力度,至今已为陶瓷企业培养和培训了1.28万名合格的员工,还与学院合办景德镇学院成人教育北流函授站,培养陶瓷专业人才。全市现有陶瓷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70多人,工艺美术大师6人。拥有广西唯一的日用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日用陶瓷检测中心、省级陶瓷工业园区。

为确保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北流每年投入5000万元以上用于陶瓷产业的科技创新、科技开发、新产品设计、工艺创新的能力建设,让传统的日用陶瓷产品由“制造”向“智造”蜕变。结合地方实际,先后成功开发了煤改气、煤改电、燃煤窑炉烟气湿法脱硫除尘技术等多项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现在,北流陶瓷行业已获授专利229项,其中国内实用新型专利5项,国内发明专利2项,国内外观设计专利188项,国外外观设计专利34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励26个,有力地推动了自主品牌建设。目前,北流市已有40多家陶瓷企业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3家获得输美资格认证和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出口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洲的美国、加拿大,非洲的南非,亚洲的日本、印度、阿联酋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约占70%,其他地方约占30%。三环集团日用陶瓷产量和销售收入自2001年起连续10年在全国同行中名列第一,出口创汇除2009年度排名第三外,其余均排第一位。

陶瓷鉴定走向仪器时代?


陶瓷鉴定相信眼力还是相信仪器?这是收藏界长久以来的争论。昨日,记者获悉,伴随中南古陶瓷鉴定中心在汉成立,这个话题和温州藏家林志勤一起成为新的焦点。

一次被骗30多万

十几年前,爱好古玩的林志勤开始在上海淘宝。那时候,自己的生意做得不错,一有闲工夫,就会跑到城隍庙、豫园等古玩市场逛逛。

他手头常提着一块“砖头机”,很惹人眼。再加上刚入行,一些骗子很快盯上了他。

这天,一位中年人走上前向正在看货的林志勤搭讪,说手头有真东西,看他眼力不错,想让他看看。

他跟着中年人进了一家店,在店里,已有一堆人围着一个大罐子评头论足,林志勤走上前看了两眼,说是明代青花,一群人都夸他眼力不错。店家开价35万元。看其他人也在动心,林志勤赶紧先交了5万订金,又回去拿了30万现金才把青花罐拿到手。

一次,他把瓷器拿到中科院上海硅酸研究所,结果检测出来的数据与明青花对不上。一怒之下,他举锤砸掉了35万元淘来的东西。

林志勤表示,他光买仿品就花了近300万元。

国家级专家也用仪器

前10多年,林志勤遍访名师,一方面让这些专家鉴定,一方面也学着增加些眼力。

随着眼力的增强,林志勤渐渐发现,现在的仿品真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国内不少陶瓷鉴定大师,都有看走眼的时候,甚至个别人惹上了官司。

有一次,他去北京鉴定一件藏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位老专家看完东西后,仍觉得拿不定主意,就把瓷器拿到一个大仪器中,用X射线分析出其成分,拿出一份资料对照,根据结果最后才下出结论。

后来,经过多方了解,他才知道,这是一种EDXRF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国家权威机构根据光谱仪建成一套陶瓷检测体系,并配有专门的数据库。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几个知名博物馆都在用这种仪器。

一狠心,他也花数十万搬回来一台,在武昌租了间房子,一边收瓷器,一边搞起用仪器鉴定陶瓷的研究。

“用仪器不是否定专家”

“仪器鉴定并不是要否定专家的眼力,而是把科学检测和专家的眼力结合起来,为藏友提供一种更准确的鉴定方式。”一见面,林志勤就一直强调用仪器鉴定的初衷。

他介绍,这种光谱仪的工作原理是,用X射线分析出瓷器里釉的组成成分,主要是铁、镁、钙、铝等微量元素,然后与数据库比对,数据库主要是我国古代窑口生产的瓷器胎、釉的化学成分数据,与哪个年代的窑口对得上,就可基本判断这个瓷器的年代与窑口。

在国内权威的雅昌艺术网,他的光谱仪和鉴定过的瓷器一登上论坛,就被网友骂了个狗血喷头,一些网友直接称他为骗子。

对此,他很理解,“大家被骗子骗怕了,有了新事物先质疑不是件坏事,没有质疑声才奇怪呢。”他希望有朝一日,这种光谱仪能真正走进收藏界,成为藏友甄别真伪的利器之一。

“现代胎土中的个别微量元素,是古代没有的,或者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即使乱真的高仿,如果出现了这些微量元素,就能一票否定。这方面,光谱仪比专家更有眼力。”对光谱仪的可靠度,林志勤深信不疑。

“如果把专家认定的古陶瓷拿来让光谱仪再瞧一瞧,结论的可靠性就相当高了。”他说。

50万买仪器为建博物馆

买光谱仪,缘于林志勤立志建成一个古陶瓷博物馆。

根据他的规划,古陶瓷博物馆将建在杭州,陈列的将是他这10多年来从各地收来的上千件陶瓷。

“总不能把假东西摆在博物馆吧”,于是,他花几十万把光谱仪“请”回了家。在别人看来,这是个疯狂的举动,投资太大。他却觉得很划算:买错一件就可能是这个价钱。

作为温州人,他从商经历丰富,办过电子厂,开过房地产公司。前些年赚过不少钱,后来都投进了收藏中,前后竟有6000多万元。

“对我来说,已不在乎自己收的瓷器值多少钱,也不会拿光谱仪作为赚钱的工具,去伪存真,建成一个没有仿品的博物馆,让喜爱中国古陶瓷的人受益,才是以后要做的大事。”

唐朝著名的瓷器是什么


唐朝是瓷器制作的蜕变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瓷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不仅更加精美,也标志着中国瓷器时代的真正到来。在过去,中国的陶瓷是不分的,到来唐朝之后,陶与瓷才真正的区分开来,汉代时期虽然也有瓷器一说,但因为当时的烧制温度不高,瓷器非常脆弱,只能算是原瓷,只有到了唐代之后,瓷器的各个方面才发展成熟,最终进入瓷器时代。

唐朝最着名的瓷器是什么

唐朝最着名的瓷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唐三彩,它虽然是陪葬品,但色泽鲜艳,而且以黄色、绿色、青色为主釉色,因而被称为是唐三彩。唐三彩在当当今时代的价格极高,有的甚至有市无价,这样的宝贝在最开始时并不受国人的喜爱。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比较迷信,对于一些逝者用的东西都比较忌讳。

而唐三彩正因为是逝者的陪葬品,因而最初众人得到唐三彩的时候都会觉得晦气,有的甚至会直接砸碎。也因此,中国的唐三彩大量消失,到现在能够看到的极少。

唐三彩的分布区域主要在长安和洛阳,在长安被称为是西窑,洛阳则被称为是东窑。因为唐朝时期盛行厚葬,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是这样,因此,即使再贫瘠的家庭,也会陪葬一两件唐三彩作为陪葬品。再加上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人死之后,回到另一个世界,为了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过的舒服、过的富裕,很多家属都会给逝者陪葬人物、动物、碗盘、家具、房屋以及其他用品等,以期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过的更好。

唐三彩的造型中以马俑为多,造型也是多种多样,扬足飞奔、徘徊伫立、引颈嘶鸣等,各不相同,但都栩栩如生,让人看了赞叹不已。

至于人物造型,多以妇人、胡俑、文官、武将以及天王等为主,这些人物等级和社会地位不同,因而刻画的性格、色彩也是不同的,妇人一般都是面圆,色艳,梳着各种发髻,穿着非常艳丽的衣服,文官看起来彬彬有礼,武官则威武霸气,胡俑高、深目,天王怒视,气势威严,是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也是瓷器中的经典。

唐三彩值多少钱呢?

1989年,唐三彩在英国以495.5万英镑的价格成交;2013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唐三彩以1298.9万港元价格成交,2014年,另一件唐三彩以2029.9万港元成交。

从这三条拍卖记录可以看出,唐三彩的市场价格极高,且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如今,唐三彩已经成为国际上有名的艺术品,它也被称为是东方艺术瑰宝,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

唐朝精品瓷器赏析:

1:唐彩绘陶骆驼及骑驼俑,尺寸:高60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6,100,000 ,成交时间:2017.11.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骑驼俑为一汉人,头戴幞头,着宽袖长袍,脚蹬高靴,侧身而坐。骆驼立于陶踏板上,胎呈白色,色调以赭、黄为主,其仰天昂首,双目圆睁,张口露齿,舌抵上颚作嘶鸣状,头顶、颈背及两腿上部饰有鬃毛。

唐代骑驼俑大量的出现在这个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代写实雕塑艺术的高峰。相较于其它以描绘粟特人或突厥人一类的胡人俑而言,这件汉人骑驮俑着实少见。

2:唐三彩马,尺寸:高30厘米,估价:HKD 3,600,000 ~ 7,200,000,成交价: HKD 5,760,000 ,成交时间:2018.01.17,拍卖公司:香港荣盛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3:唐三彩立马,尺寸:通高65厘米,估价:HKD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1,610,000 ,成交时间:2012.11.24,拍卖公司:香港大唐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秋季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昂首前视,四肢踏在无釉拱起的四方踏板上。身躯肥硕雄健,骨肉坚实,披鬃缚尾,四肢刚劲挺立。以白釉为基调,配合黄绿粉彩,装束打扮华美,气质非同一般。马背绣有白色牡丹朵花的障泥上,置有一绣有粉色宝相朵花的鞍鞯。胸前股后络以鞅和秋等革带,系有小铃。头上辔饰俱全,口内衔勒,嘴角带有角形镳。笼头上的装饰与鞅秋同。颈上插有小旗。

4:唐三彩印珍珠地簪花绶带纹海棠式盖盒,尺寸:宽9.8厘米,估价:HKD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HKD 1,000,0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5:唐-五代·定窑四系穿带壶,尺寸:高16厘米,估价:RMB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862,500 ,成交时间:2017.12.23,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定窑素以精美的白瓷著称于世,自晚唐至宋代,白釉一直是其最主要的品种。由于瓷质精良,釉色洁净,纹饰秀美,一度被选为宫廷用瓷。穿带壶外翻唇口,直颈、折肩、长圆形扁腹,肩、下腹各安放穿带孔两个,大圈足。通体施白釉,胎体细白,釉层匀净。此器制作规整,形制浑厚稳重,胎体洁白细润,是定窑白瓷精品。穿带壶又称穿带瓶、背壶、背水壶、携壶等,因瓶两侧有穿带绳索的环耳、沟槽而得名。瓷质穿带壶为仿唐代波斯金银器制品,唐宋时期多个窑口烧制,如北方的定窑邢窑、唐三彩,南方的越窑等,为世家贵族的高等级用瓷。

6:唐(618-907)巩县窑绿釉绞胎镶嵌如意形「杜家花枕」,尺寸:长24厘米;宽16厘米;高11厘米,估价:HKD 20,000 ~ 50,000,成交价: HKD 849,600 ,成交时间:2016.11.2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瓷枕如意云头形,造型周正圆润,枕面前低后高,中间微凹,背部中央靠上有通气孔。通体满施绿釉,底部可见小支钉痕。釉层见细密开片,釉面柔和光亮。米白色细陶胎,粉质感。此枕的装饰风格独具,采用绞胎、镶嵌、刻划的工艺,繁复异常,费时费工,且成品率低。枕面的主题纹饰以绞胎贴片方式完成,中间一朵五瓣团花,下方左右两侧各一朵蘑菇状花纹,上方左右两侧各一圆形。空隙处密布三角形、拱形、圆圈等各式几何图形排列组合而成的图案,都是通过戳印、填嵌异色化妆土的工艺实现的。枕墙一周密布的放射性小太阳花,亦如此。底部满饰短促的篦划纹,不同方向,相交相背,中间刻划「杜家花枕」。这类瓷枕在当时还有个专门的名字「花枕」,如本品及上海博物馆藏品底刻「杜家花枕」(参见《中国陶瓷全集·5·隋唐》,页199,图215)。也由此可知,虽然制作难度极高,仍有多家作坊在竞争生产,釉色有黄、绿两种。此类花枕的年代以前定为唐代,理由大致为枕面的绞胎图案和唐代巩县窑绞胎枕十分接近。但是随着更多资料及实物的出现,也有认为是此类枕的年代上限应为晚唐,下限可延至北宋早期,巅峰时期为五代,或为一说。绞胎制器难度大,存世少,如此件又结合镶嵌工艺,更是稀罕。胎釉上乘,品相完整,艺术效果奇特,具视觉冲击感,虽为唐宋制器,但装饰效果颇具现代感,表现力丰富至极,代表着唐宋人审美的极高标准。

7:唐白釉褐彩鞍鞯纹皮囊壶,尺寸:,估价:HKD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850,000 ,成交时间:2014.10.09,拍卖公司:邦瀚斯拍卖行,拍卖专场:香港十月专场拍卖会。

壶提包式,上窄下宽,形似袋囊。顶端一侧为短直小流,中间有一曲柄,另一侧饰一曲尾。壶两侧饰仿皮鞍鞯纹,壶身转折处饰以贴花饰仿皮囊之缝合线纹,壶流下方贴花饰花朵纹。此壶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釉面光润。整壶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工艺精湛,相当忠实的仿皮革状装饰,犹如皮革制品。邢窑的中心窑场位于今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因这一地域在唐代隶属邢州管辖,故名。始烧于隋代,唐代为繁荣期。盛产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唐代陆羽撰《茶经》中有邢瓷「类银」、「类雪」的记载。唐代邢窑白瓷曾一度被朝廷纳为贡品。皮囊壶,其器形是仿自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容器而得名。由于多发现于契丹人的墓葬或窖藏之中,因此被认为是辽代最为典型的造型之一。

8:唐三彩牛,尺寸:高14厘米;长20厘米,估价:HKD 600,000 ~ 900,000,成交价: HKD 690,000 ,成交时间:2012.11.24,拍卖公司:香港大唐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秋季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昂首,张目,注视前方,双角横伸,颈部粗短,长尾下垂,肢体健硕,伫立于地。全身施加棕红色彩,头部施泛黄的白彩,身体装饰白绿相间的彩色斑块。形态朴实,憨厚生动。

9:唐越窑秘色瓷碗,尺寸:高6.2厘米;直径17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747,500 ,成交时间:2019.07.06,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碗广口,斜腹壁微内收,玉璧底。通体满施青釉,釉薄均匀,半透明状。足部露胎,有支烧痕迹,胎壁轻薄,胎质细腻致密,呈灰色。玉璧底碗盛行于唐代中晚期,越窑、邢窑、定窑等均有烧造,且样式基本相同,事实上它就是《茶经》述及的专用于饮茶的瓯。陆羽《茶经》中云:“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秘色釉为晚唐以来较为高档的青釉品种,故而秘色瓷常为全素装饰以彰显釉质精纯。玉璧底亦为晚唐越窑常见制式,时代特征明显,易为断代。“秘色”一词最早出自晚唐诗人 陆龟蒙诗篇《秘色越器》。周辉《清波杂志》云:“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过去一直把胎釉俱佳、釉色青翠的越窑称为秘色。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其中亦有玉璧底碗,碗内外以金银品脱为饰。在物帐上这批瓷器记载为“瓷秘色”,从而揭开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纱。2016年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窑址成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与法门寺地宫秘色瓷相同的越窑瓷片、残器,从而明确了秘色瓷的烧造地点。同类器可参阅内蒙古赤峰耶律羽之墓出土越窑青瓷碗,耶律羽之为辽朝宗室,大臣,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堂兄弟。

赏析搜索

复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唐朝:陶瓷文化走向成熟》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唐朝:陶瓷文化走向成熟》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