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里赏瓷器(上)

老外赞叹马家窑彩陶

大英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展示中国文物最多的外国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展室多达百余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这里向人们展示的是一部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中国历史上各个年代登峰造极的国宝可谓门类齐全,应有尽有。据说这里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TAOCI52.cOm

徜徉在33号展厅,华夏古代文明的代表作一一展现眼帘:六千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和马家窑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器物,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书画、地图、铜币、丝绸、景泰蓝、漆器、鼻烟壶……展品中陶瓷器占70%左右,凸显出“China”的地位。

从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展出的全是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精品,价值连城,不少器物我还是第一次谋面。厅中央墙上的巨幅壁画尤其引人注目,它来自山西清凉寺。壁画上画有三位菩萨,体现了盛唐时人物绘画风格。壁画前放着三尊三彩瓷雕塑:左为明代的道人,中为辽代的罗汉,右为笑口常开的明代弥勒。其中来自河北易县的辽代罗汉,眉慈目秀,目光炯炯有神。它釉色滋润,高约两米,如此大器之物,实乃稀世珍宝。

马家窑彩陶位于进馆的右侧,我身旁的老外带着孩子,不住地赞叹马家窑彩陶的精美。远古文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几乎都傍水而生。怀着对滔滔江水的崇拜和敬畏,先民们把自己的感受真切地描绘在彩陶上。我喜欢彩陶上那流畅自然的线条,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流动的节奏和妙不可言的韵律,而且透露了先民们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理念。

宋代五大名窑这里也有展示。汝窑瓷器,天下传世品不超过百件,国家的大博物馆里有一件汝窑瓷器就是了不得的事情,因为它在我国南宋时已很难寻求了。但这里一下子展出瓶、洗、碗、茶盏等6尊,且造型典雅,釉色素淡,其高贵精美程度,可与台湾故宫所展汝窑器媲美。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大英博物馆清康熙​釉里红​瓷器!


导读:釉里红是在元代开始烧造的,明初辉煌了一段时间,在宣德就停止了。差不多二百年之后。康乾盛世再度辉煌,随着盛世的结束,釉里红也就结束了。可以说,釉里红的烧造,都是伴随着盛世出现的。清代康熙时,著名督窑官郎廷极,在瓷都景德镇龙珠阁御窑厂用铜红釉仿照明朝永乐,宣德二代精美红釉瓷器,烧制出又一新品种,获得巨大成功,使铜红釉烧得更加出色。从此,自明朝中期铜红釉烧造失传的技术,在200年后的康熙朝重新获得了生产,并且各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后人为纪念其功绩,并把其窑产品以姓氏名义加以称誉,史称“郎窑”。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那样猩红,时人又叫“牛血红”。它光亮夺目,极尽绚丽灿烂,釉面除了大片裂纹外,还有许多不规则的牛毛纹。其最大的特点是器物的口部呈淡白色,器物底边由于釉质的流垂凝聚呈现红色。然而最妙最美的地方,在于釉挂在器物下方,像垂帘般不流至足底,底足泛黄,俗称“米汤底”,无款。而且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甚至包括康熙早期的一些瓷器,都不会写款。就算要写,一般也会写明朝的款。如果一个颜色偏黑的釉里红,上面还落有‘康熙年制’,肯定就不真。可越是这样,反而价值非常高。民国时期,很多收藏爱好都知道,康熙的釉里红可是了不得的收藏。

大英博物馆藏品鉴赏:清康熙时期部分釉里红作品

这些是按照康熙时期查找的,有康熙仿明的,也有后朝仿康熙的,仅供学习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玩元素网进行整理编辑,其他同行转载请声明古玩元素网整理编辑!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鉴定等服务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不仅是被美呆了!


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

说到大英博物馆,馆藏之丰富是让人不得不膜拜的,但是它的馆藏珍品来源却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我们的内心非常矛盾。说到馆藏的中国国宝,就更让人不由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历史。

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介绍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这是一个世界顶级艺术品聚集地,汇集了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希腊、罗马和东方艺术的文物宝库,在大英博物馆,你看到的是全人类文明的精华。望着陈列的稀世珍宝,恍惚间仿佛来到了中国的故宫。 徜徉其中,犹如穿越中国上下五千年时空隧道。

宋 瓷

元 瓷

明 瓷

清 瓷

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让我们怀想起那些遥远的记忆,一个民族文明的记忆,先祖的记忆。很多中国参观者看着那些祖先的杰作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何时归故里?

一位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曾写道,参观这里“使人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劫掠的车辙和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或许我们更该做的是通过这些中华文明的伟大瑰宝,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东方文明的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民族的瑰宝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传承。

寻中国陶瓷遗迹-大英博物馆华夏古陶瓷


寻中国古陶瓷文化足迹 赏大英博物馆收藏华夏古陶瓷

大英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作为中国古陶瓷研究者,笔者渴望欣赏那里收藏的中国陶瓷器。在英伦岛国,我决然放弃参观伦敦市容的机会,怀着期待和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了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又称国立历史、考古、艺术及民俗学图书馆和博物馆,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和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并称世界三大顶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早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它的创立年代可上溯至1753年。在长达25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已经突破600万件,来自世界各地。藏品包括浮雕、版画、徽章、钱币、手稿、书籍、陶瓷、青铜器、书画等,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该馆为此设立了古代埃及部、古代希腊罗马部、古代英国及中世纪部、古代西亚部、东方部等10个部门,对这些数量惊人的文物藏品进行管理和研究。

第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文物收藏丰富精彩,令人难忘。这里向人们展示的是一部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远古石器、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及彩陶、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登峰造极的国宝,可谓门类齐全,应有尽有。据说这里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徜徉在33号展厅,华夏古代文明的代表作一一展现眼帘:六千多年前的半坡聚落的红陶盆及尖底瓶,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铁剑,六朝时期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器物,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以及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书画、地图、铜币、丝绸、景泰蓝、漆器、鼻烟壶……展品中陶瓷器占70%左右,凸显出“china”的地位,让人大饱眼福。

从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展出的全是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精品,价值连城。不少器物我是第一次见到,有的虽是多次在图录中看到,如今算是识得“庐山真面目”。厅中央墙上的巨幅壁画尤其引人注目,它来自山西清凉寺。壁画上画有三位菩萨,体现了盛唐人物绘画的风格。壁画前放着3尊三彩瓷雕塑:左为明代的道人,中为辽代的罗汉,右为笑口常开的明代弥勒。中间这尊来自河北易县八佛洼的辽代罗汉,眉慈目秀,目光炯炯有神。它釉色滋润,高约两米,如此大型瓷塑,实乃稀世珍宝。

马家窑彩陶位于进馆的右侧,我在那里站了很久,默默地与那尊富有激情的涡旋纹彩陶罐对话。我身旁的一对老外夫妇带着孩子,不住地赞叹马家窑彩陶的精美,孩子在十分专注地欣赏。远古文明与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那时的人们几乎都傍水而居,整个欧洲的城市也几乎都建在江河海边。怀着对滔滔江水的崇拜和敬畏,马家窑先民把自己的感受真切地描绘在彩陶上。马家窑彩陶上那流畅自然的线条,带给观赏者的不仅是流动的节奏和妙不可言的韵律,而且透露了先民们的生活信息和生活理念。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这里也有展示。汝窑瓷器,天下传世品不超过百件,国家的大博物馆里有一件汝窑瓷器就是了不得的事情。早在南宋时期汝窑瓷器已十分罕见,南宋周《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明清两朝谈及宋代名窑,首推汝窑。正是物以稀为贵,后世谈瓷者对汝窑往往津津乐道。但这里一下子展出汝窑瓶、洗、碗、茶盏等6尊,且造型典雅,釉色素淡,其高贵精美程度,可与台湾故宫博物馆所展汝窑器相媲美。这里还有一件宝物值得一提,即辽代白瓷有翼美人鱼提梁壶,可能是文房用品,也可能是祭祀礼器,器形虽不大,但精巧无比,看得出工匠是费了心思的,让人遐思无限。

大英博物馆仅藏14只元青花,挨个数!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元青花稀有,但不知道原来这么少。排名世界第一的大英博物馆里,数了数,共收藏有14只元青花瓷器。

大罐子:

1

高30.2cm

直径33.4cm

重量7.45kg

2

高48.3cm

3

高39.4cm

4

高33cm

盘子:

5

直径16.1cm

6

直径45.8cm

7

直径47.1cm

高8.2cm

重量4.1kg

8

直径42.4cm

瓶子:

9-10

至正型元青花大瓶一对

高63.8cm

11

梅瓶

高44.5cm

12

玉壶春瓶

高29.6cm

13

玉壶春瓶(残件)

高27cm

小罐子:

14

高8.8cm

资料来源:大英博物馆官网

快来博物馆看看 明朝瓷器上竟写有老公


8月6日讯5日,“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在青岛市博物馆开幕,近600件来自明代商船“南澳I号”、“万历号”的文物集中亮相。中国最早的油画木美人、写有“老公”字样的景德镇瓷器、德化窑观音像等一批明代珍品令人大开眼界。

市博连续三年引进精品大展

《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分为“序篇:中国海洋贸易黄金时代的到来”、“碧海沉舟-东西洋沉船的发现”、“货通万国-海洋贸易物品”、“时间胶囊-流动的社会”和“东西汇流:大航海时代”五部分。观众通过展览可以了解这一段作为中国海洋贸易黄金时代前奏的绚丽图景。

该展览曾荣获2015年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在今年3月份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结束后又开启了全国巡展之旅,青岛是巡展的第二站,自8月5日展至10月7日。这也是青岛市博物馆继《天山往事》和《戈壁驼铃》之后,连续第三年在暑期黄金展季引进国内省级博物馆反映“一带一路”悠久历史文化的特展。

展览现场展出了大量明代景德镇窑、漳州窑和广东石湾窑的精品瓷器,其中以景德镇窑和漳州窑居多。由于明代隆庆时期海禁的解除,海外贸易迅速繁荣了起来,万历时期中国瓷器大量出口到西方,成为那个时代显著的特征。

近年来,“南澳Ⅰ号”的发现成为水下考古的一大亮点。据介绍,南澳岛是从广东、福建一带港口出海的必经之地,南澳海域位于海上东亚古航线的十字路口,向北航行可到日本等,向东可抵达菲律宾群岛,向南越过印尼等国,可抵达欧洲、非洲。“南澳Ⅰ号”上装载的瓷器主要出自福建漳州,此前在东南亚或非洲北部肯尼亚也发现过大量风格类似的瓷器,由此推断,“南澳Ⅰ号”很可能是从漳州附近出发,目的地是东南亚、非洲或印度洋。

在展厅前,很多观众对一个写有“老公”字样的青花瓷器很感兴趣,这个“老公”和现在常用的老公是同一种含义吗?广东博物馆专家表示,“老公”应该是当时对太监的俗称。

那么老公老婆的说法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据考证,女人称呼另一半为“老公”早在唐朝就开始了。从元代开始,白话小说中也大量使用“老公”一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中有“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个小老公。”明代世情小说《金瓶梅》中,也有“老公”的说法,《西游记》第三十五回中有“这样个宝贝,也怕老公,雌见了雄,就不敢装了。”

展品中还有“油画木美人”,是两幅在厚木板上的古代仕女图像。画面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的西洋美女,身高均160厘米,穿低领汉式襟衣。两位“木美人”鹅蛋脸,鼻梁高挺,眼窝凹陷,立体感很强,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且都梳着高耸的发髻,并似戴有抽纱类盖头。画像面部保存较完好,仅有少许新裂纹。油画因受过烟火熏烤,已经看不出服饰的颜色。

装下200多件瓷器的大瓮长啥样?

“南澳Ⅰ号”船载瓷器中,以漳州窑青花为主的瓷器种类主要为大盘、大碗、钵、罐以及杯、盏、瓶等。此次展出的酱釉堆塑凤纹六狮系瓮,上面的贴塑形象是典型的明代陶瓷器上的形象,高66厘米,口径16.8厘米,最大腹径49厘米。据介绍,当时海洋运输为了节省空间,装载更多货物,会把小件器物放到这种大型器物里,出水时瓮内装有漳州窑系青花碟259件、玉壶春瓶5件。

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世界博物馆日”活动


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下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了“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副市长熊皓,市文旅局、市卫健委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并为景德镇援鄂援新余抗疫的医护勇士赠送抗疫纪念杯。

熊皓在致辞中首先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瓷业高峰是此都”展获得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表示祝贺。并表示,在这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特意邀请了援鄂援新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共同出席“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活动,可以说,陶瓷文化所彰显的自信、价值和能量,也正是我们医护人员在抗疫斗争中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希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和教育功能,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立足景德镇,放眼全世界,向着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目标迈进。

据了解,疫情杯的设计借鉴了中国版图的造型,带着医用手套的手象征着医护人员,柔弱纤细的手寓意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白衣天使的守护;蜂鸟是坚韧、生命力和活力的象征;鲜花喻示温柔呵护,甘泉更代表着爱如泉水,泉水落地生根化为蔓藤,是给予力量与信心的象征;疫情杯的反面是一首诗歌:“白袍雪甲破楼兰,仁心医者平安还”,每个疫情杯都对应着每位医护逆行者的姓名,致敬抗疫逆行者。

赠送仪式结束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邀请景德镇学院客座教授王志刚为抗疫的医护勇士作了一场《大美无言花光永祚——中国陶瓷文化漫谈》专题讲座;全体参会医护人员参观博物馆常设展览。

“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乱象


河北冀宝斋博物馆被网友称为“奇葩博物馆”,舆论很有一副发现博物馆领域“新大陆”的架势,有网友在评论中说“笑倒在地”,也有网友说“当笑话也看不下去”。但实际上,在国内,这样的“奇葩博物馆”还有很多,如果大家每看到一家“奇葩博物馆”都要笑倒,估计到最后根本就爬不起来了。

新闻中的“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的普遍乱象。

这第一乱就是民营博物馆的藏品乱。台湾著名收藏家曹兴诚曾直言,各地民营博物馆越建越多,里面不少东西却是假的,“我去中国大陆南方,参观了几家民营博物馆,发现里面很多东西都不对,其中一家博物馆上下两层摆的全是假货。”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纯古代艺术品类的民营博物馆里,特别是书画、陶瓷、玉器等门类,往往是赝品集中的“重灾区”。(2012年11月29日《中国商报》,下文有关资料、数据也来自《中国商报》))

第二乱是发展乱。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自1996年中国批准私人建博物馆开始,中国的民营博物馆在政府部门注册的已达400余家,占到博物馆注册总量的13%。在民营博物馆发展进程中,有些人建馆心态特别急躁,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举例说:“有人刚参加完一个慈善晚宴买了一幅画,就跟我说,要建一个博物馆,我建议就叫‘一张画博物馆’。”某些民营企业家急于为自己藏品建馆的动机“不纯”。一位媒体人士透露,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些人“瞅准时机”,表面是建设民营博物馆,实则有圈地之嫌。所以,“博物馆藏品的质量如何,并不是他们的关注点,能圈多大的地才是关键。”

第三乱是收藏途径乱。拍卖会、文物商店、收藏市场、藏友转让、社会捐赠等途径是当前民营博物馆入藏的通行方式。其中,个人从古玩艺术品市场“淘宝”最为常见。由于藏品市场鱼龙混在,收藏者们可以信赖的鉴定专家队伍水平又不容乐观,再加上收藏者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艺术修养以及对于收藏文化认识千差万别,不少“淘”来的藏品难免良莠不齐多奇葩。

第四乱是监管乱。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10%左右的民营博物馆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于政府对设立民营博物馆的审批门槛高,有多达九成的民营博物馆无法登记,无人监管。而依照《博物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因此,民营博物馆的“赝品”应该在博物馆创立之初就被文物行政部门给予验明正身,出现了“假货展览”的现象应属于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而且,目前在我国很多民营博物馆是收取门票以及参观费用的,若是欣赏者饱览的是一件件赝品,甚至是虚构出来的文物,此时的博物馆经营者就已涉嫌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开博物馆不是开杂货铺,不是炫富,而是传承历史文明,展示文化。对于民营博物馆的诸多乱象,我们有必要进行体制性反思和整肃。

景德镇:“博物馆+”让博物馆活起来


2019年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6家国有博物馆、12家民办博物馆和1家行业博物馆,紧紧围绕“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活动主题,一改以往的主场模式,活动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以观众为中心,以社会为导向,广泛服务于社会,提高群众对博物馆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市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博物馆热”正在成为社会文化的新时尚;“博物馆+”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博物馆正在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新空间。

管理层面的重视

5月17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占兴华。他告诉记者,从这些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对博物馆的管理来看,从数量到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对此,占兴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要辩证地看待传统和未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发扬,但博物馆要活起来,也要与时俱进,要将科技融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中,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占兴华看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博物馆热”和“博物馆+”可以使博物馆得到延伸发展,衍生出新的文博产品。

形式多样的展览

5月18日,记者在我市各大博物馆采访时,真实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国际博物馆日的丰富活动,更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意义。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举办国有博物馆展览7项,非国有博物馆展览5项,国有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7项,非国有博物馆宣传活动10余项。

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图片展”、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景德镇民窑制瓷宣传展”和浮梁县博物馆的“博物馆进部队——文物保护图片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精选出近170幅反映民国时期制瓷资源、制瓷技艺、瓷业建筑和解放后计划经济时期陶瓷发展、城市风貌的老照片进行集中展示,目的是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瓷都工匠精神,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景德镇力量”,同时配以免费定时讲解,为公众系统梳理了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和景德镇民俗博物馆联合外展“启明气象——景德镇御窑出土洪武官窑瓷器特展”,本次展览从珍贵的文物中挑选出92件洪武官窑瓷器精品,通过此次展览向参观者展示明代洪武官窑的辉煌成就。同时,民俗博物馆提供的系列窑具、古代传统制瓷用具等也在展览中展出,并现场展示了包括传统手工成型工艺、陶瓷绘画工艺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观众参与体验,通过文物静态陈列与技艺动态展示结合,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传统制瓷工艺,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的创新

景德镇厚森青花瓷博物馆举办了“开拓与探索——文化青年创业展”,旨在通过讲述文化及相关领域青年创业的故事,探求文化及相关领域创业的方法与思路。景德镇十大瓷厂博物馆和景德镇景东艺术陶瓷珍品博物馆于博物馆日,举办以“当代文创产品展览”“景东文化创新产品展览”为主题的展览,将陶瓷历史与现代艺术创新相结合,通过当代创新型文创产品,让观者在特色各异的展品中感受传统与创新。我市各博物馆围绕活动日主题,发挥各馆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布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搭建博物馆公众展示、普及文化的平台。

通过“5·18国际博物馆日”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让公众了解和熟知博物馆,增进了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博物馆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充分讲好瓷都故事、传播好瓷都声音、诠释好瓷都特色,充分发挥文化中枢的作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大英博物馆里赏瓷器(上)》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大英博物馆里赏瓷器(上)》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上打孔

上一篇:古瓷造型之鼎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