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 纹饰主要有三类

昨日,就如何鉴别元青花,本报向读者支了7招。今日,就元青花瓷的主要图案纹饰特点,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再为读者支招。

他说,元青花除以彩绘装饰为主外,也有采用镂雕和堆贴等附加装饰的。元青花的主题图案纹饰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整幅图画为主题,如鱼藻图、人物故事图、庭院花鸟、芭蕉竹石图等,多见于大罐、大盘、梅瓶、玉壶春瓶等;二是动物纹饰,以龙纹为主,亦有凤凰、孔雀、狮子、天马、麒麟,多见于大盘、梅瓶、扁瓶、双耳瓶、执壶等;三是花草纹饰,以缠枝牡丹、缠枝莲使用最多,常见于罐、盘、高颈瓶等。

元青花瓷器多数图案花纹密布全器,分多层次布局,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圈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有什么关联,毫不相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指出的是,元梅瓶、罐、玉壶春瓶等大件器物近底部大都绘有仰莲瓣纹,其特征为每瓣分开描绘,入明后每瓣不再分开而借用边线;莲瓣边框有均匀的青花涂抹的粗线,入明后则用细线条双勾边框,且其中不再涂施青料。缠枝牡丹的叶子元代十分规矩,入明后则变形。缠枝莲叶瓣元代呈葫芦形。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定瓷早期釉色主要有几种


定瓷以定窑白瓷而闻名,其实定窑瓷器早期不是从白瓷发展起来的,从定窑古窑址出土及采集的瓷片标本看,定窑瓷器釉色有黄褐色、黑色、白色等几种,而且早期的定瓷胎釉比较粗糙。介绍一下定瓷早期釉色主要有几种。

(一)黄釉瓷

碗,多数为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平底或玉璧形底,胎质粗松厚重,含有大量砂粒等杂质,多为灰色或灰黄色。碗外壁上半部施黄釉,釉色以青黄为主,也有青绿或褐黄色。内壁及器口施白釉,釉色多为灰白或白中泛青色,也有少数呈乳白色。碗心均有三个支钉痕。有一种内外均施黄釉的大碗,造型与内施白釉的浅腹碗相似,只是口沿向外撇。此外还有一种数量较少的直口深腹碗,玉璧形底,胎质灰黄粗松,釉色青绿,玻璃质强,有开片,碗心有三个支钉痕。

钵,敛口,平唇或圆唇,均为平底。灰色胎粗松厚重,淡青或青黄色釉,有的有开片。

罐,直口,折肩,深腹,平底。胎质粗松。施褐黄色釉。一种圆唇,短颈,球腹,平底。胎质较细,施黄色釉,釉质较好。

盆,侈口,折沿,宽圈足。胎体厚重,呈灰黄色。外施淡青色釉,内施白釉,釉质较粗。

执壶,侈口,深腹,少数器腹由上向下渐大,颈肩之间安双泥条曲柄,肩部安圆形短流,有的在流上做出粗螺旋纹。釉色以青黄为主,光泽较好。多饰以席纹、菱纹网格或戳点纹。

三足炉,圆唇,筒腹,平底,下承三足。灰黄色胎,施黄色釉,釉面光泽较好。外壁划菱形网格纹。

(二)褐釉瓷

碗,多为外褐釉内白釉,造型与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相同,碗心有三个支钉痕。此外还有一种内外均施褐釉的浅腹小碗,平底微内凹,外壁施半釉。

钵,敛口,斜唇,平底,胎体粗厚,外壁施半釉。

罐,直口,深腹,平底,肩部有凸棱。胎质坚实厚重。里外满釉。一种直口,斜唇,丰肩,深腹,平底,肩安对称的双泥条系,胎体厚重,施褐绿色釉。

葫芦形瓶,瓶体呈葫芦形,有双系。胎体较坚致,施黑褐色釉。

(三)粗白瓷

粗白瓷开始了定瓷的白瓷时代,但是白瓷从胎质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胎质粗松,从断面能清晰地看到大量杂质和气孔。釉色灰白或白中泛青,有细开片,外壁仅施半釉,器型以碗为主,形状与外黄釉内白釉碗相同。

第二类胎质较细,呈浅灰或灰白色,没有明显的黑点等杂质,气孔也大大减少。釉色以白中泛青为主,少数已近纯白。

碗,造型仍以侈口浅腹为基形,但口、底变化较多,器口有侈口、敛口、唇口。唇口又有宽窄之分,有一种宽唇口将口沿翻折过来粘合,从断面能看到明显的孔洞。底足有平底、玉璧形底和五环形底。外壁施釉大多不到底,釉色不够稳定,多为乳白或白中泛青色。

钵,直口,斜唇,唇口作锯齿形花边,圈足较宽。一种敛口,鼓腹,平底。

执壶,侈口,斜肩,长圆腹,肩部安短流,颈肩之内安双泥条曲柄,有的两侧还有对称的双泥条系,平底或圈足。施淡青色或乳白色釉。淡青色釉玻璃质强,有开片。

三足炉,直口,平唇,筒形腹,平底下承三足。周身饰弦纹。釉色淡青透明,有开片。

(四)细白瓷

细白瓷的胎质有纯白和白中泛灰两种。前者坚致细密,瓷化程度很高。后者略显粗松,断面有时能看到少量小气孔。由于胎体白度的提高,已经完全不需使用化妆土。釉色仍不稳定,有白中泛青,乳白和纯白色。

碗,造型仍以浅腹为主,器口变化更加丰富,有侈口、敛口、宽唇口、窄唇口、花口等。唇口的宽窄及作法各不相同,有的在旋胚时直接在口沿留出,一般较窄;有的是将口沿翻折过来,形成宽厚的唇口。底足有玉璧形底,玉环形底以及宽窄不等的圈足。粗瓷中常见的平底已不再用。器足处理大多不够精细,足面切削不平,棱角不清。器壁的厚薄也有较大差异,有的很薄,有的则较厚。施釉大多到底,仅少数近底部无釉。

盘,盘的数量相对比碗少,但造型富于变化,特别是各式花口盘的盘口丰富多彩,有尖瓣式、宽瓣式、双脊式。也有的仅在盘口作出很小的缺口。瓣口有三瓣、四瓣、五瓣不等,这类器型当为仿金银器造型。

盏托,有圆口和花口两种,均为浅盘式,盘心凸起一圈作为托口。花口的作法一种在盘沿削出形状、数量不等的小缺口,另一种在胎未干时用手指将盘沿向内推卷形成花口。还有一种将碗放在盏托上挂釉后一起入炉焙烧,使碗和盏托烧结成一体。

瓶,圆唇,直颈,丰肩,深腹,圈足。此外还有一类尺寸很小的长颈瓶和模仿波斯金银器造型的凤首瓶。

钵,造型与粗白瓷花口钵相同。

茶臼,浅腹,圈足,仅外壁施釉。内壁划分成四等分,错刻斜线,线内戳刻鳞纹。有的在内壁交叉划刻平行弧线,空白处加刻短平行线,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执壶,造型与粗白瓷执壶相同。

筒形带系盒,盒体修长呈直筒形,口部有子口,盒身的上下各有一对横系,圈足,底部无釉。

三足炉,造型与粗白瓷三足炉相同。

水盂,直口或敛口,鼓腹,平底,尺寸很小,似非实用品。

小玩具,均为各种造型的人物和小动物。人物中有一种盘腿坐像,其形与《记一组邢窑茶具与同出的瓷人像》中介绍的瓷人(陆羽)像十分相似。数量较多的还有一种骑马人像。以上两种瓷人像多为青白或纯白色,釉面非常光润。小动物的造型生动活泼,有羊、马、狗、兔、猴等。有些小动物的眼部或身上还点有褐色斑点。

此外,定窑古窑遗址出土、采集的标本中还有许多不能复原成形的残片以及带有“官”字款的瓷片。以上介绍的是定窑遗址出土、采集标本中的一小部分,相对于100多万平方米的遗址来说,几百平方米的发掘以及地表采集的标本不过是管中窥豹,远远代表不了定窑丰富的内涵。但通过这些有限的标本特别是发掘出具有地层关系的标本,仍能较清晰地看出早期定瓷发展变化的轨迹。

定窑初创时期主要生产粗胎黄釉、褐釉和白釉瓷器。胎质粗松厚重,含有大量杂质。釉质粗劣,施釉不匀,呈色极不稳定。产品主要以碗类为主,胎体厚重,造型不规整,带有明显的原始性。其中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是定窑早期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民国瓷器市场有收藏价值的三类瓷器


民国瓷器现在已经是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因此我们可以从拍卖会的成交结果来分析其情况。笔者统计了近几年各大拍卖公司拍卖的民国瓷器价格前100名的分布情况,其中署“大清雍正年制”款4件、“大清乾隆年制”款35件、“居仁堂”款9件、“静远堂”款8件、“怀仁堂”款2件、“珠山八友”款10件、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6件、其他款26件(内有无款的,有个别书嘉庆、道光、光绪款的,有书其他堂名款的,有书其他人名款的)。

从以上分布可以看出,市场行情比较好的瓷器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除了少部分写雍正款的粉彩瓷器外,绝大部分是写乾隆款的粉彩瓷器,而且,全是瓶类(少量罐类)。这些粉彩瓶做得都比较精美,比较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观。如果是真正的乾隆官窑的话,每个都可卖到几百万。这些精美的仿乾隆、雍正官窑的瓶类瓷器,可能是清朝御窑的工匠在清朝覆灭后他们流落到民间的作品,水平是很高的,因此虽是民国的仿品,卖的价钱也不低,也有的可以卖到几十万,最低的也可卖到五六万元。

2、书“居仁堂”“怀仁堂”“静远堂”“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的,实际上都是葆昌(或托他的名)为袁世凯制的瓷器。此人原是袁世凯的管家,在袁准备登基当皇帝的时候,曾模仿古代皇帝烧制官窑瓷器的先例,派他到景德镇前清官窑厂烧制的先例,派他到景德镇前清官窑厂烧制瓷器。它本人对瓷器兴趣很大,所以工作比较负责,使得自乾隆以后官窑器质量每况愈下的情况几乎来了个回光返照,烧出了一批质量相当好的完全可媲美于官窑的所谓“居仁堂制”瓷器(袁世凯当时居住办公都在中南海居仁堂)和款识为“洪宪年制”“洪宪御制”的瓷器,这批瓷器基本上都是粉彩器,件件造型规整,胎釉洁白,彩质纯净,绘画精美,几可与真正的雍、乾官窑的粉彩瓷器一争高低。据说当时一共只烧制了6000件。由于烧制时间非常短,数量又不多,所以流传到社会上的这批瓷器就非常稀少,当时亦非常珍贵。现在拍卖会上如有这种瓷器出现,一般的都会引起注意。但奇怪的是,这段历史虽然离现在并不长,100年都不到,但却众说绘纭,究其因,可能和郭葆昌本人语焉不详有关。总的来说,这段时间比较精细的一些粉彩瓷有人就说是郭葆昌制的,价钱一般可以卖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还有一种,就是“静远堂制”款的,现在各种资料都说是当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大总统徐世昌定制的,也相当精美,现在价钱起码也是几万元。但根据笔者看到的资料,实情并非如此。郭葆昌当年不仅烧制和收藏瓷器,而且,收藏古代的书法名画,着名的乾隆皇帝收藏的3件书法稀世珍品(即三希堂法贴)中的两件,即《中秋贴》、《伯远贴》都落在他的手里。解放前夕由其子带到了香港。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派人接洽,以35万元港币(当时是天价)购回大陆,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郭当年印了一本他的藏画名录,书名为《觯斋书画录》,觯斋是郭的号。此书当时是请徐世昌作的序。序曰:“觯斋精鉴别古今名人书画,虽然收藏未富,而考订皆精确。其于宋元以来制瓷,考证尤精慎。其督九江关时,仿造康、乾年间器皿,几可乱真。余曩在京师,见所制有‘静远堂’款识者,亦为当时所准许。近百年来,考办瓷者,世无其匹。”“静远堂”瓷器也是郭葆昌所制,而不是徐世昌定制,徐世昌只是在北京见到过这种瓷器。

3、近代瓷器第三种比较有价值的就是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主的一批艺术家所制的新型的粉彩瓷器。他们把文人第一次引入了原来以工艺画为主的瓷器中来,其中最为着名的当数王琦和王大凡,这两人都是以画人物着名。特别是王琦,乃珠山八友之首,先以沪上着名画家钱惠安仕女画为蓝本绘工笔粉彩,中年后学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改画写意人物,用笔挥洒奔放,线条古劲绝伦,造型准确(可能也受西画的影响),名冠一时,其瓷绘作品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细观其瓷板画,人物神情刻画惟妙惟肖,山水清旷,意境淡远,再加上精妙的草书题诗,用印亦颇合法度,实在是一幅精妙的中国文人画。王大凡是另一人物画名家,如果说王琦的画风特点是潇洒豪放,那么王大凡的画风就是神形兼备,风格严谨,他同样也获得过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总的来看,王琦的画较雅,而王大凡画风更接近民众一些,相对来说比较“俗”一点。当时还有一位与二王一起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瓷器画家,即创瓷器画青绿山水一派的汪野亭。其时,珠山八友除以上三位外,个个身怀绝技,邓碧珊的游鱼,何许人的雪景,徐仲南的竹,毕伯涛、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等人的花鸟,至今看来,仍然生气勃勃。特别是邓碧珊的游鱼和何许人的雪景,似乎到今天也无出其右者。珠山八友的瓷器作品以瓷板画比较多,也有一些瓶子,但不多,盘子更少,这也是民国瓷器的一大特点。清代只有晚清有不多的瓷板,1949年以后也不是很多。而民国时有钱有地位的几乎家家挂瓷板画,这也是时代风气所致。像珠山八友这种景德镇有名的瓷板画家,当时的身价就相当的高,需要他们的作品一般都要预先定制。和他们同一档次或稍逊一筹的瓷板画家,当时还有程门、金品卿、周筱松、汪晓棠、潘陶宇、李明亮、汪大沧、邹文侯等人。珠山八友的作品目前市场上真品极少,即使上海、北京等很正规的大店,或者大拍卖公司,所卖也大部分是假货。如是真的,价格都在几万或者几十万,甚至过百万元。例如2002年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拍卖一对汪野亭的瓶子卖了41.80万人民币,一对王大凡的瓶子卖了19.80万人民币。一块不大的邓碧珊的瓷板也卖了4.62万元人民币。比珠山八友晚一些的号称青花大王王步的一块瓷板,也卖到20.35万人民币。但在1995年上海朵云轩的拍卖会上,王琦的四块瓷板(四扇人物屏),从照片上看,不仅是真品,而且应该是王琦的不可多得的精品,却只卖了6万人民币,实在令人不解。

元青花瓷器纹饰特点


元青花瓷器是青花瓷巅峰时期,尤其是在青花颜色和纹饰上尤为突出,元青花瓷器在当今的拍卖市场上屡创新高,尤其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更是创造了瓷器拍卖史上的之最。元青花装饰除主题纹饰特点鲜明之外,许多辅助纹样也有着独特的时代风格,其中尤以变形莲瓣纹和云肩纹表现最为突出。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元代纹饰采用平涂法“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小件器上为一笔点划,这就是所谓“一支笔”,而且在画法留白纹饰都有凸起。

元青花瓷器纹饰种类

1、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山石、海水、人物、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2、缠枝莲叶,“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

3、变形莲瓣边饰,有的为一组、有的画二组,构成上下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装饰。除盘以外,其他型器上的莲瓣,均呈单体形式排列,莲瓣间留有空隙、互不相连。明洪武时,除部分执壶和盏托外,瓶、罐、盘及碗的莲瓣纹边饰均呈并拢(共边)型、此后,这种绘法贯穿于明清两代。

4、蕉叶纹,多数作分开状、叶与叶之间留有空隙,少量为并拢型或叶与叶呈重叠状。明初以重叠状多见,偶见有分开的。宣德以后,蕉叶纹几乎不见有分开的,都为拼拢重叠状。此外,元代蕉叶的主脉,均以浓笔的粗线条表示;入明后,蕉叶的主脉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叶主脉的粗实线条,在视觉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

5、如意云头纹(亦称“云头纹”、“云肩纹”、“垂云纹”)。云头与两云脚相交之尖头,指向呈前后相背形态。即,如意云纹两云脚间的尖头,与云头的尖头,方向相反,很少例外。而洪武,如意云的头与脚的尖头指向,均方向一致、亦绝无例外,并沿袭至永宣。成化起,如意云头的两尖头,既有朝向一致的,亦有相背的。

6、回纹边饰。由互不相连的单体回纹组成、有的回纹呈规矩的方形,有的为变形回纹,有的为减笔式回纹。明洪武时,回纹边饰由一正一反两方相连形式排列组成。明永乐以两方连为主,同时又出现一笔环连式的回纹边饰。宣德以后,除少数边饰仍作一正一反两方相排列连外,多数回纹边饰呈整圈一笔环连式,并延续至清末。

7、龙纹。元代青花瓷器上,画龙的不少。龙躯细长,且细颈,细腿、细爪和尖尾巴(偶有火焰式大尾),体态轻盈。头较小,长鹿角,张口、吐舌,龙的下腭有须,上颌一般无须,但是,至正十一年铭标准器的龙上颌有双须,而此类带双须现象,在元青花件的其他龙纹图案上十分少见。龙身鳞片分两种,以网状细鳞片(图多见,以留白大鳞片少见,后者龙纹更加精美龙有背鳍,腹下通常无横纹带。胸与背部,常饰有火焰状飘带。肘部有长毛三至四根或一撮。龙爪以三爪、四爪居多,五爪极为罕见。

7.麒麟纹是元青花装饰中富有时代特征的题材之一,麒麟为传说中的祥瑞之兽,在元青花纹饰中其形象特征是鹿头、牛蹄、马尾,并常与花草、瓜果纹组合成画,也有与龙凤纹同时绘于一器的。

8.人物故事纹是元青花装饰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装饰题材,与其他动植物纹样相比,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元青花器物虽然较为少见,但几乎件件可称得上是稀世珍品。从已知资料来看,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案主要见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蒙恬将军”、“文姬归汉”、“周亚夫细柳营”、“昭君出塞”、“尉迟恭救主”、“四爱图”等,此外还有一些难以分辨人物情节的图案。

9.莲花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

景德镇窑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10.缠枝纹

中国瓷器中经常使用的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局部

三类民国瓷器市场前景看好 乾隆款可卖到几十万


民国瓷器现在已经是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因此我们可以从拍卖会的成交结果来分析其情况。从近几年各大拍卖公司拍卖的民国瓷器价格前100名的分布情况来看,其中署“大清雍正年制”款4件、“大清乾隆年制”款35件、“居仁堂”款9件、“静远堂”款8件、“怀仁堂”款2件、“珠山八友”款10 件、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6件、其他款26件。

从以上分布可以看出,市场行情比较好的瓷器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写乾隆款粉彩瓶水平很高可能是清朝御窑的工匠所制

除了少部分写雍正款的粉彩瓷器外,绝大部分是写乾隆款的粉彩瓷器,而且,全是瓶类(少量罐类)。这些粉彩瓶做得都比较精美,比较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观。如果是真正的乾隆官窑的话,每个都可卖到几百万元。这些精美的仿乾隆、雍正官窑的瓶类瓷器,可能是清朝御窑的工匠在清朝覆灭后流落到民间的作品,水平是很高的,因此虽是民国的仿品,卖的价钱也不低,也有的可以卖到几十万元,最低的也可卖到五六万元。

郭葆昌为袁世凯所制瓷器一般可卖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书“居仁堂”“怀仁堂”“静远堂”“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的,实际上都是郭葆昌(或托他的名)为袁世凯制的瓷器。此人原是袁世凯的管家,在袁准备登基当皇帝的时候,曾模仿古代皇帝烧制官窑瓷器的先例,派他到景德镇前清官窑厂烧制瓷器。郭本人对瓷器兴趣很大,使得自乾隆以后官窑器质量每况愈下的情况几乎来了个回光返照,烧出了一批质量相当好的完全可媲美于官窑的所谓“居仁堂制”瓷器(袁世凯当时居住办公都在中南海居仁堂)和款识为“洪宪年制”“洪宪御制”的瓷器,这批瓷器基本上都是粉彩器,件件造型规整,胎釉洁白,彩质纯净,绘画精美,几可与真正的雍、乾官窑的粉彩瓷器一争高低。据说当时一共只烧制了6000件。由于烧制时间非常短,数量又不多,所以流传到社会上的这批瓷器就非常稀少。

现在拍卖会上如有这种瓷器出现,一般都会引起注意。总的来说,这段时间比较精细的一些粉彩瓷有人就说是郭葆昌制的,价钱一般可以卖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还有一种,就是“静远堂制”款的,现在各种资料都说是当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大总统徐世昌定制的,也相当精美,现在价钱起码也是几万元。 但根据笔者看到的资料,实情并非如此。郭葆昌当年不仅烧制和收藏瓷器,而且,收藏古代的书法名画。郭当年印了一本他的藏画名录,书名为《觯斋书画录》,觯斋是郭的号。此书当时是请徐世昌作的序。序曰:“觯斋精鉴别古今名人书画,虽然收藏未富,而考订皆精确。其于宋元以来制瓷,考证尤精慎。其督九江关时,仿造康、乾年间器皿,几可乱真。余曩在京师,见所制有‘静远堂’款识者,亦为当时所准许。近百年来,考办瓷者,世无其匹。”“静远堂”瓷器也是郭葆昌所制, 而不是徐世昌定制,徐世昌只是在北京见到过这种瓷器。

珠山八友粉彩瓷首次将文人引入工艺画瓷器中

第三种比较有价值的就是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主的一批艺术家所制的新型的粉彩瓷器。他们把文人第一次引入了原来以工艺画为主的瓷器中来,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王琦和王大凡,这两人都是以画人物著名。

珠山八友的瓷器作品以瓷板画比较多,也有一些瓶子,但不多,盘子更少,这也是民国瓷器的一大特点。清代只有晚清有不多的瓷板,1949年以后也不是很多。而民国时有钱有地位的几乎家家挂瓷板画,这也是时代风气所致。像珠山八友这种景德镇有名的瓷板画家,当时的身价就相当的高,需要他们的作品一般都要预先定制。和他们同一档次或稍逊一筹的瓷板画家,当时还有程门、金品卿、周筱松、汪晓棠、潘陶宇、李明亮、汪大沧、邹文侯等人。

珠山八友的作品目前市场上真品极少,即使上海、北京等很正规的大店,或者大拍卖公司,所卖也大部分是假货。如是真的,价格都在几万元或者几十万元,甚至过百万元。例如2002年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拍卖一对汪野亭的瓶子卖了41.80万元,一对王大凡的瓶子卖了19.80万元。一块不大的邓碧珊的瓷板也卖了4.62万元。比珠山八友晚一些的号称青花大王王步的一块瓷板,也卖到20.35万元。但在1995年上海朵云轩的拍卖会上,王琦的四块瓷板(四扇人物屏),从照片上看,不仅是真品,而且应该是王琦的不可多得的精品,却只卖了6万元,实在令人不解。 (新 快)

链接

◇民国瓷器

公元191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称为民国时期,是中国瓷业萧条衰落的时期。但专家认为,客观地讲,这30多年里也有不少精品瓷器。

民国瓷器精品之所以被逐渐看好,是因为无论从烧造技术上,还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都不亚于清晚期的官窑瓷器。民国精品大多仿清三代官窑瓷器流至海外的不少,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把这些民国仿品看作清三代的官窑,这无意中抬高了民国瓷的档次,加之民国仿品距今也近百年,有不少仿品完全可以和清三代官窑瓷媲美。这些都给藏家收藏民国仿瓷带来了信心。

◇民国瓷器特点

1.一般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现代化制作的痕迹明显。

2.窑炉通常均已采用名种类型的隧道窑,燃料多用煤、气、油,因此窑温提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火均匀。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

3.釉料均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下可见气泡排列非常均匀,且大小也相一致。

4.各种彩料通常采用科学配制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因此彩料纯度提高,少有杂质,颜色鲜嫩有光泽。又由于二次入窑烧彩时多用小窑炉,温度、时间及火向都能很好地控制,故少有烧坏的彩面。

三类民国瓷器市场前景看好乾隆款可卖到几十万


■王步青花开光粉彩耳方瓶(民国)

■黄地粉彩牡丹纹铺首尊(民国)

■胭脂红地轧道开光粉彩山水纹双耳瓶(民国)

华夏收藏网讯民国瓷器现在已经是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因此我们可以从拍卖会的成交结果来分析其情况。从近几年各大拍卖公司拍卖的民国瓷器价格前100名的分布情况来看,其中署“大清雍正年制”款4件、“大清乾隆年制”款35件、“居仁堂”款9件、“静远堂”款8件、“怀仁堂”款2件、“珠山八友”款10件、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6件、其他款26件。

从以上分布可以看出,市场行情比较好的瓷器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写乾隆款粉彩瓶水平很高可能是清朝御窑的工匠所制

除了少部分写雍正款的粉彩瓷器外,绝大部分是写乾隆款的粉彩瓷器,而且,全是瓶类(少量罐类)。这些粉彩瓶做得都比较精美,比较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观。如果是真正的乾隆官窑的话,每个都可卖到几百万元。这些精美的仿乾隆、雍正官窑的瓶类瓷器,可能是清朝御窑的工匠在清朝覆灭后流落到民间的作品,水平是很高的,因此虽是民国的仿品,卖的价钱也不低,也有的可以卖到几十万元,最低的也可卖到五六万元。

郭葆昌为袁世凯所制瓷器一般可卖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书“居仁堂”“怀仁堂”“静远堂”“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的,实际上都是郭葆昌(或托他的名)为袁世凯制的瓷器。此人原是袁世凯的管家,在袁准备登基当皇帝的时候,曾模仿古代皇帝烧制官窑瓷器的先例,派他到景德镇前清官窑厂烧制瓷器。郭本人对瓷器兴趣很大,使得自乾隆以后官窑器质量每况愈下的情况几乎来了个回光返照,烧出了一批质量相当好的完全可媲美于官窑的所谓“居仁堂制”瓷器(袁世凯当时居住办公都在中南海居仁堂)和款识为“洪宪年制”“洪宪御制”的瓷器,这批瓷器基本上都是粉彩器,件件造型规整,胎釉洁白,彩质纯净,绘画精美,几可与真正的雍、乾官窑的粉彩瓷器一争高低。据说当时一共只烧制了6000件。由于烧制时间非常短,数量又不多,所以流传到社会上的这批瓷器就非常稀少。

现在拍卖会上如有这种瓷器出现,一般都会引起注意。总的来说,这段时间比较精细的一些粉彩瓷有人就说是郭葆昌制的,价钱一般可以卖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还有一种,就是“静远堂制”款的,现在各种资料都说是当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大总统徐世昌定制的,也相当精美,现在价钱起码也是几万元。但根据笔者看到的资料,实情并非如此。郭葆昌当年不仅烧制和收藏瓷器,而且,收藏古代的书法名画。郭当年印了一本他的藏画名录,书名为《觯斋书画录》,觯斋是郭的号。此书当时是请徐世昌作的序。序曰:“觯斋精鉴别古今名人书画,虽然收藏未富,而考订皆精确。其于宋元以来制瓷,考证尤精慎。其督九江关时,仿造康、乾年间器皿,几可乱真。余曩在京师,见所制有‘静远堂’款识者,亦为当时所准许。近百年来,考办瓷者,世无其匹。”“静远堂”瓷器也是郭葆昌所制,而不是徐世昌定制,徐世昌只是在北京见到过这种瓷器。

珠山八友粉彩瓷首次将文人引入工艺画瓷器中

第三种比较有价值的就是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主的一批艺术家所制的新型的粉彩瓷器。他们把文人第一次引入了原来以工艺画为主的瓷器中来,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王琦和王大凡,这两人都是以画人物著名。

珠山八友的瓷器作品以瓷板画比较多,也有一些瓶子,但不多,盘子更少,这也是民国瓷器的一大特点。清代只有晚清有不多的瓷板,1949年以后也不是很多。而民国时有钱有地位的几乎家家挂瓷板画,这也是时代风气所致。像珠山八友这种景德镇有名的瓷板画家,当时的身价就相当的高,需要他们的作品一般都要预先定制。和他们同一档次或稍逊一筹的瓷板画家,当时还有程门、金品卿、周筱松、汪晓棠、潘陶宇、李明亮、汪大沧、邹文侯等人。

珠山八友的作品目前市场上真品极少,即使上海、北京等很正规的大店,或者大拍卖公司,所卖也大部分是假货。如是真的,价格都在几万元或者几十万元,甚至过百万元。例如2002年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拍卖一对汪野亭的瓶子卖了41.80万元,一对王大凡的瓶子卖了19.80万元。一块不大的邓碧珊的瓷板也卖了4.62万元。比珠山八友晚一些的号称青花大王王步的一块瓷板,也卖到20.35万元。但在1995年上海朵云轩的拍卖会上,王琦的四块瓷板(四扇人物屏),从照片上看,不仅是真品,而且应该是王琦的不可多得的精品,却只卖了6万元,实在令人不解。(新快)

链接

◇民国瓷器

公元191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称为民国时期,是中国瓷业萧条衰落的时期。但专家认为,客观地讲,这30多年里也有不少精品瓷器。

民国瓷器精品之所以被逐渐看好,是因为无论从烧造技术上,还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都不亚于清晚期的官窑瓷器。民国精品大多仿清三代官窑瓷器流至海外的不少,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把这些民国仿品看作清三代的官窑,这无意中抬高了民国瓷的档次,加之民国仿品距今也近百年,有不少仿品完全可以和清三代官窑瓷媲美。这些都给藏家收藏民国仿瓷带来了信心。

◇民国瓷器特点

1.一般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现代化制作的痕迹明显。

2.窑炉通常均已采用名种类型的隧道窑,燃料多用煤、气、油,因此窑温提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火均匀。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

3.釉料均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下可见气泡排列非常均匀,且大小也相一致。

4.各种彩料通常采用科学配制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因此彩料纯度提高,少有杂质,颜色鲜嫩有光泽。又由于二次入窑烧彩时多用小窑炉,温度、时间及火向都能很好地控制,故少有烧坏的彩面。

国内外销瓷尚在起步期 三类外销瓷值得关注


近来,在国内某大型拍卖会上,一款直径59.5厘米的清代广彩“广东十三行”大碗拍出了51.75万元的高价,创下中国内地公开拍卖广彩瓷器的最高纪录。此消息一出,受到了外销瓷藏友的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明清时期的外销瓷或将成为古代陶瓷收藏市场的最后一块洼地。 

【国内外销瓷尚在起步期】

“外销瓷顾名思义,是指专门销往国外的陶瓷器。”涉足外销瓷收藏20余年的项立庆告诉记者,与欧美市场相比,中国市场外销瓷粉彩价格还有相当上涨空间。如在去年云南某典藏秋拍上,一件清雍正锦地粉彩开光山水花鸟纹钮八方盖瓶,是外销瓷的常见器形,绘工精细,但成交价仅31.36万元。而当年在纽约的秋拍上,一对类似器形的花鸟、人物纹饰瓶,已拍至16.99万美元,单件的成交价也超过8万美元,是中国市场的两倍有余。相对而言,中国内地外销瓷收藏尚处在起步阶段,成交价较低。

【三类外销瓷值得收藏】

“目前,市场上外销瓷种类较多,按照市场上常见数量多少来排列,依次是明代青花瓷、清代青花瓷、明清彩绘瓷(明代外销五彩瓷较少)、广彩瓷、色釉瓷、纹章瓷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陈起平告诉记者,有三类外销瓷值得藏家关注。第一类是明清时期西方需求者委托贸易商到中国特别定烧的纹章瓷。第二类是表现西方的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等的艺术性较强的瓷器,品类丰富,表现内容多姿多彩。第三类是普通外销瓷中的精品之作,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些用于装饰、陈设用瓷,其中绘有人物纹饰的精美盘、碗近几年价格大涨。

元青花发展的三个时期


元青花是中国青花瓷器巅峰时期,也是创造青花瓷拍卖的记录,是中国历代青花瓷的杰出代表,元代青花瓷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

1,元青花初创期(1278年---1347年至正七年):元代1271年---1368年,1278年忽必烈就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烧造枢府瓷器。有朋友提到,在设立浮梁瓷局之前元军已经占领中亚(伊利汗国1258年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中亚一直烧制釉下蓝彩陶器(冯先铭《中国陶瓷》有详述),用的青料就是苏青,元青花就是把蓝彩陶换成蓝彩瓷,质量远优于陶器。伊利汗国的传统需求导致了元青花的诞生,因此元代早期的枢府釉印花和青花结合的资料就是元青花初创期的实物。

初创期的断代标准器有杭州纪年墓出土的青花塑像(1336年),景德镇出土的带年款青花釉里红器两件(1338年),在三件器物上我们可以发现,青花都不是主题装饰,而且发色不佳,说明此时的青花还未成熟。

2,元青花成熟期(1347至正七年---至正20年1360年):四川雅安至正七年的罐是质量非常高的青白釉,写款青料是上等进口料,说明到这时元青花已经非常成熟,这段时间还有至正11年款的大瓶存世。朱元璋占领景德镇的时间应该是至正20年,那么这13年的优质元青花作品主要用于对外贸易和进贡蒙元贵族使用。包括高安窖藏和土耳其托布卡比宫的多数元青花都应该是这段时间制作的。

3,元青花元明过渡期,即朱元璋控制时期(1360至正20年---1369洪武2年):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质量与明初官窑接近,并且出现大量汉文化及和亲故事题材,主要用途是御用、赏赐宠臣、作为国礼笼络中东汗国,一些大件的人物画元青花在国内基本上都出于明初的王侯大墓。洪武2年御窑厂建立,开始烧造洪武官窑,这9年可称为元明过渡时期,一些器物很明显具有明初官窑的特征。

元青花和元青花瓷器鉴别


元青花无疑是中国瓷器的发展史巅峰艺术品瓷器之一,元青花的出现成为我国制瓷工艺划时代的事件,不仅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青花是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青花瓷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元青花是元朝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治国方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在元代以前,中国瓷器还没有形成书写纪年款识的惯例,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正定青花瓷第一次向世人宣称,中国元代景德镇烧造过青花瓷器。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留白纹饰都有凸起。

元青花瓷器注重绘画笔法,绘画技术高,挥洒自如,有时锋芒太露、不究细节,一笔点化往往越出边线。尤其是人物,运笔急速,但求神似。但其沉着痛快、爽利劲健却为后世青花远远不及。元青花瓷器“纹饰繁密”,却繁而有序、层次清晰。

元青花发展的三个时期

元代青花瓷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

1,元青花初创期(1278年---1347年至正七年):元代1271年---1368年,1278年忽必烈就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烧造枢府瓷器。有朋友提到,在设立浮梁瓷局之前元军已经占领中亚(伊利汗国1258年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中亚一直烧制釉下蓝彩陶器(冯先铭《中国陶瓷》有详述),用的青料就是苏青,元青花就是把蓝彩陶换成蓝彩瓷,质量远优于陶器。伊利汗国的传统需求导致了元青花的诞生,因此元代早期的枢府釉印花和青花结合的资料就是元青花初创期的实物。

初创期的断代标准器有杭州纪年墓出土的青花塑像(1336年),景德镇出土的带年款青花釉里红器两件(1338年),在三件器物上我们可以发现,青花都不是主题装饰,而且发色不佳,说明此时的青花还未成熟。

2,元青花成熟期(1347至正七年---至正20年1360年):四川雅安至正七年的罐是质量非常高的青白釉,写款青料是上等进口料,说明到这时元青花已经非常成熟,这段时间还有至正11年款的大瓶存世。朱元璋占领景德镇的时间应该是至正20年,那么这13年的优质元青花作品主要用于对外贸易和进贡蒙元贵族使用。包括高安窖藏和土耳其托布卡比宫的多数元青花都应该是这段时间制作的。

3,元青花元明过渡期,即朱元璋控制时期(1360至正20年---1369洪武2年):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质量与明初官窑接近,并且出现大量汉文化及和亲故事题材,主要用途是御用、赏赐宠臣、作为国礼笼络中东汗国,一些大件的人物画元青花在国内基本上都出于明初的王侯大墓。洪武2年御窑厂建立,开始烧造洪武官窑,这9年可称为元明过渡时期,一些器物很明显具有明初官窑的特征。反映了景德镇窑瓷器从元至明永乐朝一脉相承之关系。

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别

1.元代青花瓷存世量非常少,元青花鉴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数量,元代青花遗址只有两处,北京元大都后英房遗址和江苏扬州宋大城遗址,出土4件元青花瓷器,传世的元青花主要收藏的在国外,一共存世的就15件,所以收藏元青花要知道目前世界上和中国元青花存世量就不会盲目收藏,不要被古玩市场上的价格所迷惑,这是收藏大忌。

2.从元青花瓷器烧造工艺档次鉴别

元青花瓷器跟明清元青花官窑瓷器不一样,在景德镇御窑没形成之前,元青花烧造活动是根据精美多少烧制的,所以形成了不同档次的瓷器,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类:至正型青花是元青花的标准器(最高档次,相当于明清官窑瓷器),以外销为主的大型青花瓷器,采用进口的波斯钴料。

第二类:元青花是中档青花瓷器,主要是国内窖藏以及墓葬出土的元青花文物,这些青花瓷一般青花颜料是国产的,造型中等,泛灰的居多。也有深黑的颜色,显得不干净。5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发现元青花一百多件,器形有玉壶春、花觚、梅瓶、纹盘等。

第三类:这类青花瓷是抵挡青花瓷器,这类元青花主要是出口菲律宾、印尼等东南海国家。元青花用灰黑色土青料,过火发黑、欠火发灰。

从元青花瓷器烧造工艺档次鉴别元青花的发色以及散晕和工艺,虽然元青花没有款识,但是这些工艺是鉴别元青花的依据之一。

3.从元青花造型上鉴别

鉴别和辨别元青花年代,跟其它种类的瓷器鉴别方法一样,从器形上鉴别,器形有大中小,胎体厚重的大件瓷器有梅瓶、葫芦瓶、兽耳瓶、大盘、大碗等,还有中小瓷器玉壶春瓶、蒜头瓶、花觚、戟耳瓶、执壶、凤流壶等,这些造型也就20多种,完全可以记住的,对后仿造的需要仔细鉴别细微变化,有无手工力坯或拉坯的痕迹。

4.从元青花胎质瓷器圈足鉴别

瓷器胎质粗细要与元代同时期的其它品种瓷器相同,不能太细。太细腻多是经过现在机械球磨所致。自然粗胎和加工的粗胎还是有区别的,真品元青花胎色灰白,颗粒较粗,器物底部不施釉涩圈沙底,圈足内常有沾沙现象,火石红的胎偶有发生,但是已经不能作为主要鉴别依据了,以为你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可以做得很像的火红石了。

大罐底部的涩胎上沾有滴状釉泪,也是元青花较为普遍的现象。玉壶春瓶圈足的圆圈多位不规则,留有手工制坯的痕迹。瓶罐内分烧接坯痕明显。

5.从青料上鉴别元青花

元青花的用料比较负责,既有进口的波斯青料,也有国产的青料,用料不同直接导致烧出的花纹色泽的千差万别。

6.从元青花瓷器纹饰鉴别

元青花受到蒙古族和西亚的影响,多是西方元素图案,所以中原地区的人物故事纹饰图案不多,所以收藏元青花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

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腹部绘云龙纹。胫(jì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演变而成。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