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在仿古与作伪之间

随着中国瓷器在海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走红,瓷器已成为民间收藏的热点之一。趁着这股势头,不少打着明清文物头衔的瓷器鱼龙混杂,从阴暗处流入到各个角落。

在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之际,一批不法制造者利用手中技术,越过瓷器仿古的界限,大量伪造历史上的名器,以牟取暴利。近年来,还有不少赝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国际性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此种现象已引起收藏圈和执法部门注意。在对一系列案件的解剖中,他们将眼光锁定了这座名城。

调查人员在景德镇看到了不少“大名鼎鼎”的瓷器是如何在简陋的路边小屋里被“造就”的。与火车站毗邻的樊家井原本是农村,住着近千户人家,这几年,农民将房屋租给瓷业个体户,于是这里便成为一个具有400余家个体作坊规模、专门从事中低档仿古瓷制作的集散地,同时也成了地下交易中心。

在一间昏暗的作坊里,不明底细的主人向暗访者道出了他们的伎俩。一些普通旧瓷器残损了,通过补缺、补釉、配件等方法修复,并作些仿古。“断肢再植”是伪造者的通常办法。后加款和后加彩也是坊间常用的作伪方法,前者与伪造公章相似,后者则如同在村姑脸上加美人痣。有些器物没有款,就写上“大清雍正年制”字样,或者将原来民窑的款磨去,另写上年号款、堂名款,转眼之间,丫头成了大小姐。

在景德镇,仿古瓷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大路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但仿得貌合神离,有时甚至出现史无记载的式样。另一种是所谓的“高仿瓷”,产量低,但品质优良,价格当然昂贵。樊家井做的都是大路货。而在另一些地方,高仿瓷的危害就更甚。据了解,一些不满足于仿古瓷器制作的人,为了能获得更可观的利益,不惜伪造价值连城的古代名瓷,并与不法商人勾结在一起,联手干起违法乱纪的事。比如曾在海外大型拍卖会上露过脸的元代青花大坛等,是收藏界眼中的重器,拍卖一起价就是百万元以上。然而在这些作坊村里,只花300元就可轻松购得。就这样,从这里流入民间的赝品不知使多少人折了老本。

在当地,不良制造者大多也是背地里偷着干的。因为就在同个村,更多的是一些大型的正规企业从事着高仿瓷的生产。厂方告知,生产高仿瓷均要明确地在产品上标明高仿,也不做旧,钱要赚在明处。因此,作伪者都不愿声张。

专家指出,瓷器仿古在宋、清两代掀起过高潮。但当时的仿,是出于对前朝器物的崇敬,是光明磊落的仿,让人一眼看出来路,或者在底足上写明“大清仿明成化”等字样,这样的仿,不失为一种再创造,可以推动这个时期的工艺发展。而今天,一些利欲熏心的作坊主和贩子,只瞄准人民币,不关心艺术本身的发展,这种仿,就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是对艺术收藏活动的冲击,是对中国陶瓷艺术创作的反动。在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今天,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武器,遏制瓷器生产业中的非法伪造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课题。TaOcI52.co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仿古瓷器鉴定与识别技巧


在浩浩荡荡的收藏大军中,喜爱瓷器的人占了很大比例。有人把瓷器做为居室装饰品,因景德镇高仿精品瓷器美仑美奂,且价格不高,买几件摆在家中看起来赏心悦目,但更多收藏者的目标是古代瓷器。把沉淀着历史文化精华的瓷器做为古玩,古典艺术品收藏。

因为这类瓷器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于是大量仿古瓷器一批又一批涌向市场,令收藏爱好者眼花缭乱。如何鉴别古瓷器的真伪呢,本文且不从器型胎釉,绘画装饰工艺方面探讨,只给大家介绍当今市场上仿古瓷器的几种作旧手法,以便大家在购买这类瓷器时有所戒心。为了使瓷器显出老气,作旧者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 土埋法;将烧成的仿古瓷器埋入挖好的坑中,选择粘性大的土地,有的索性涂抹上粘性泥浆,在坑中埋上几周或几个月后取出,做简单处理后,拿到市场上冒充出土瓷器出售。

二, 二涂油法;一般先将新仿瓷器用砂纸打磨,去掉表面火气,俗称贼光,然后把泥土掺入废弃的机油中搅拌均匀,涂抹在器身上,有些罐类瓷器内外都涂抹,给人一种赃兮兮油乎平的感觉,抹去油污,仔细观察,会发现器身上打磨过的痕迹。

三, 酸浸法;为迅速消除新瓷上的火器,作旧者除用砂纸打磨外,还有一种就是把新瓷浸入稀释的酸液中,一般挂釉处浸泡的时间短,而器足无釉处则浸泡的时间长,或用浓度高的酸液处理,近年发现钧瓷作旧采用这种方法的较多。

四, 入水法;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我国东南沿海海域近年不断发现古代沉船,船上宝物不断被打捞上来,有些渔民在捕鱼时也偶尔捞上古代瓷器,陶瓷界称之为海捞,于是,出水瓷成了人们追逐的热门货。海捞出水瓷往往被海水浸泡较严重,有的被海蛎子等海洋生物粘附,粘在一起,许多人认为,出水瓷不会有假,其实这个认识大错特错了。作旧出水瓷己有几年历史了,方法是;将新烧好的仿古瓷装入铁笼内,用船运到有礁石的海域沉入海底,海面留有浮标,几个月后捞出,瓷器表面就会粘满海蛎子等海生物。给人感觉是海里打捞上来的,但如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瓷器表面未粘上海生物的地方仍如新瓷一般。

五, 致残法;瓷器易损,如长期使用,磕边碰底是正常事,所以一般人都认为,有残的瓷器必老无疑,事实并非如此。售假者和作旧者总是在琢磨收藏爱好者的心理,你觉得有残的瓷器是老的,他们就故意在新仿瓷器上这敲一块那儿碰一块,磕边的茬口还用油污作旧。更有甚者,索性把仿官窑瓷器打破,再用锔子锔起来,把锔子做上铁锈或铜锈,以此掩人耳目,让你觉得一定是件官窑老瓷器,诱你上当。

近几年,把仿官窑瓷器故意弄残,再粘合或锔起来充当官窑残器卖的事例很多。因元,明,清珍品瓷器现在市场上已极少见。很多古瓷爱好者,包括一些研究古陶瓷的专家学者,得一块珍品瓷片标本都如获至宝。珍品瓷器即使有残,如果器型完整,目前也实属难得,如果出现一件,必是抢手货无疑,所以才导致一些人不惜花费功夫,毁新作旧,甚至把新仿官窑瓷器打碎,混在老瓷片里一起卖,稍不留神,就会上当。

六 换底法;早在清末民国时期,就有古玩商为了获利,把已残破带款识官窑瓷器底部截下,或只把带款识的瓷器底心挖下,镶在新仿瓷器上,打磨完整接口后,挂釉入炉烧一遍,然后再作旧处理。这种方法曾使不少人上当。鉴定瓷器一般都习惯看底足,有时对器身有疑惑,翻过底足一看,没问题呀,不容置疑,往往骗过不少人。

收藏市场刚刚开放兴起那几年,瓷器换底作旧的情形不多,因为毕竟用这种方法作旧,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设备条件,非一般小商小贩所能为之。但近几年在古瓷鉴定中却又发现了以这种手段作旧的瓷器,而且已不局限于用带官款的底作旧,就连明,清时期民窑带款的器底,也被换上去了。一些人在利益驱使下,绞尽脑汁仿旧,千方百计骗人。

至于那些在仿老窑瓷器上墨书款识的,墓志的,在瓷器表面做开片,火石红,蛤蜊光等,更是屡见不鲜。

尽管我们列举了几种瓷器作旧的方法,应该说很不全面,说不定过几年又有什么新的仿旧造假招数出现,收藏爱好者们多加小心就是了。

总之,要想步入收藏队伍在市场上少打眼,那就必须勤学苦练,从理论到实践,反复论证。多看实物,多看真品,多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如有兴趣,不妨收集一些瓷片标本,普通民窑瓷片标本比较好收集,市场价位尚不高,最好底足完整。有天有地,如系存世量少的珍稀标本,即使块小,也应当收集,以作为标准物对照。对于古陶瓷收藏爱好者来说,研究瓷片标本,是提高鉴别真伪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多看古瓷标本,也是养眼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初学者提高鉴别能力,少走弯路,十分有益勤学苦练出真知,如能做到从烂熟于眼,到烂熟于心,对古陶瓷的真伪鉴别,断定年代就能心中有数。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敢于不断否定自己,敢于承认自己在收藏过程中出现过的判断错误,不断提高识别能力和鉴赏水平。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多走市场,多看多问,多比较多鉴别,就能练就一副好眼力,就能不被别人编造的故事所迷惑,就能在市场上果断地把真品从成堆的仿品中分辨出来。

元青花收藏与仿古瓷器


元青花瓷器属于奇货可居,那为什么存世量巨少的元青花瓷器,在各大古玩市场频繁出现呢?物以稀为贵,对于市场来说有需求就有供给,很多水平较高的仿古瓷技术经过做旧之后,把假的放在市场里当成真的来卖,从而造成了元青花瓷器遍地都是,其实做仿古瓷也不是不可,但必须要在瓷器上做标记,从而在收藏过程中也能学到瓷器的知识,这算是高仿瓷器的贡献了。

说到仿古瓷,我这里有一件趣事给大家分享,我有个朋友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在12年前吧,在当时市场附近办事,然后一眼看中这个所谓的元青花瓷器。

如果单纯的从造型,纹饰,画法对青花的成色,他的这件元青花瓷器跟真正的元青花瓷器是没有差距的,并且以很高的价格从商家手上购买过来,认为是真正的元青花瓷器,在当时元青花瓷器的市场价格已经很明显了,如果是真的他会瞬间致富步入富豪行业。

因为元青花瓷器存世量很少很少,收藏价值高,天天做着美梦呢,并且收藏了10年左右,在2年前他找到专家鉴定,专家给出了答案是一件仿古瓷,而且它不是仿元朝的,是一件仿宋朝的,顿时心如死灰。

到现在这件事也是我们经常一起会提起的事情。所以这件事给大家一个警惕的信号,仿古瓷是可以购买的以作为收藏使用,但是要擦亮眼睛,避免被上当受骗。

【陶瓷文化】瓷器作伪与辩伪间的基本常识


瓷器作伪在古时是不被人重视的,而且仿制的品种和数量很大,特别是自明、清两朝以来,仿制技术逐渐成熟、提高。出现了后朝仿前朝影响较大的官窑瓷器,有民窑仿官窑的,有现代仿各朝民窑和官窑的瓷器,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至今,由于市场的开放,受利益驱动,瓷器的仿指水平达到了及至。鉴于防品瓷器十分逼真,并成为古瓷受藏者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近期考察了一些地下制赝小厂和作坊。一件仿品瓷器在入窑前胎坯就基本具备了古瓷器形,出窑后进行作旧,退除贼光,大多用现代化学材料“氢氟酸”按比例兑水稀释,用油漆排笔刷于瓷器表面,贼光在一个小时左右就退掉,还有用传统的兽皮手工打磨退光,这样器表的自然效果要比化学材料好,但耗时费力。仿制上挡次的瓷器胎釉都采用了小窑特烧,经过表面作旧,一般较难辩伪。瓷器的胎足也是作伪者苦心的重要部位,如用较浓的茶叶水及烟叶水反复涂于瓷器底足露胎处,效果不错。同时也使用化学材料。这些作伪手段是作伪者为了使新瓷器转眼间变成有岁月苍桑痕迹的古瓷器,达到有销路的目的,使收藏者愿意购买,同时又使制赝者、售赝者共同获利。作为瓷器收藏者特别是刚如道的瓷器收藏着者,在古玩市场上面对那些大大小小五光十色的瓷器,如何寻找真品的瓷器,首先要解决辩伪的问题,辩伪能力的提高先要从有代表的残瓷入手,反复观察局部特征并熟记在心中。辩伪要从器形、釉料、制作技术及纹饰和堂款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胎体结构。作伪者在仿烧真品瓷器的釉料、底款都接近真品瓷器,但这样的瓷品一般胎质不好,釉料及釉上质感不如真品瓷器,结合理论学习,把握住瓷器的造型、纹饰、款式、胎质、釉质及釉色就能确定其真伪,一件瓷器无论怎样作伪,它的某些特征总会有不符合时代的演变规律。在此,笔者提醒初涉古瓷收藏的朋友们,在没有多高鉴定水平的前提下,要先学习后入市,以免卖到赝品,弃之可惜、观之无味。

瓷器,行走在物质和艺术之间


说不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瓷器。博物馆的官窑名瓷,生活中的日常用瓷,甚至图册照片上的瓷器,都是眼睛流连的对象。也曾亲手学做,随着转盘将黏土扶摇而上,成罐,为瓶,都是难忘的经验。不起眼的粘土经过窑火竟成了温润匀和、明净细腻的瓷器。在土和火的试炼中,火山停息了,草木已成烬,“瓷器”却诞生。不见泥土,惟有光、色、纹,这大概是火与土之间最骄人的结晶了。

地下的泥土成了人间的瓷话,从此,叙说不完。

从最初的陶,到原始的瓷,到始于宋代绵延明清的鼎盛,瓷器伴随着中华古国的文明消长,留下了灿烂的光华。那些在博物馆的灯光下散发光泽的瓷器,恰是“无声胜有声”,叙说着一部泱泱的物质文化史,连起了民族审美的大河。

宋瓷是清雅的,就像宋朝的麦积山石窟,清清瘦瘦。范宽、马远的山水无论峰峦叠嶂还是山水一角,终是素淡悠远。即使徽宗的花鸟,富丽的设色还是有清秀细劲的底子。“合乎天造,厌于人意”在崇尚理学的宋朝是当然的艺术追求,“天工与清新”成为庙堂和民间共同的审美境界。尤其南宋的瓷,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动荡中,似是“临安”生活中一抹幽丽清宁的色彩。遥想“把栏杆拍遍”的辛稼轩,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李清照,陪他们南渡的,是否也有一两件宁静清雅的粉青瓷,温暖着诗人伤痛的心?

元代的瓷器雄浑大气。浮梁瓷局的建立使制瓷业兴旺发达,卵白釉、蓝釉、釉里红、青花等釉色缤纷吐艳。装饰也繁复,从底足开始,如意云头纹、莲瓣纹、龙纹、花卉纹、蕉叶纹,层层渲染。花样虽多,却无壅塞杂乱之态,倒有壮美之韵,仿佛草原歌声,高亢辽远。

明代青花也喜欢,浑融华滋,可更爱成化斗彩和永乐的甜白釉。斗彩的色彩并不是要盖过青花,只淡淡地浮现,柔柔地滋润,甘做配角,可也是让你的眼睛离不开的。甜白釉的秀丽是可以和熟鸡蛋去壳之后的那种白洁光润相比的,让你心里涌上一种温柔的怀想,仿佛冬日午后吃到的一小块方糖,直甜到梦中去。

清朝的瓷器可用繁花似锦形容。青花、釉里红、粉彩、五彩、单色彩、仿古瓷,像要把“大清”锦簇地装饰起来。可清朝还是无可奈何地盛极而衰了,像一床表面锦缎流光的被子,夹里早已千疮百孔。或许正因了这样的缘故,乾隆时的瓷器已经没了早年清瓷的磅礴,似连雍正时的清俊温雅也少见了,多的是繁复精细,流光溢彩,繁冗得像要漫出来一般。

瓷器一直行走在物质和艺术之间,在技术、工艺和绘画内容的融合中演绎着自己的前世今生与情短意长。我们无法猜测封闭的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会诞生如此温润如玉的宝贝,似乎勾走了观者的魂魄。因此单单的观赏,单单的使用,总觉得是亏待了瓷器,还要温柔地触摸才行。在这里,文字也像是一双手了。

与景德镇制作仿古瓷器师傅的对话


这些事情对瓷器收藏者来说是秘密,对造假的人来说都不是秘密,只要遇到个爱说话的,你问什么他如实告诉你什么。

我是搞材料研究的,那年在武汉召开“国际纳米科技会议”,我们单位一位博导老先生是分会主席,不能不去,但年龄大了,不想去,就让我去替他当这个主席。会上正好碰见个景德镇搞陶瓷材料的,散会后就顺路跟他去景德镇看看。当时全国古瓷器造假正在高潮,我是想调查一下造假的情况。

到了景德镇,一问宾馆的服务员“哪有仿古瓷器厂”,她说“到处都是,有店就有厂,店也是厂,厂也是店”。这就好找了。开始我还装作买仿古瓷的,害怕人家不说实话,走了两家之后,连装也不用装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我不是个做买卖的,并且告诉我“你想知道什么我们就告诉你什么”。

在景德镇2天,看了二三十个大小陶瓷厂,个个都在造假。他们自己不叫造假,只说仿古。我问他们一些问题,人家也不隐瞒,直言相告一些重要的问题我整理如下:

1

问:你们造假怎么没人查你们?

答:我们不是造假,就是仿古。卖的时候都明说是仿古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说是真品,这怎么能是造假?

2

问:不造假为什么要作旧?

答:除非买主特别要求作旧,我们很少作旧。作旧也那价,不作旧也那价钱,搭人工,划不来。

3

问:你们仿古能仿到什么程度?

答: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很一致,有的说“还可以吧”!有的直说“根本就是乱仿,我们自己都看着不象”。还有的说“你要什么我能仿出什么,保证象真的一样!”我在几家说“要什么能仿什么”的厂家仔细看了他们的仿品,都一眼假,告诉他们都哪仿得不象。

这时就都说实话了:根本没法仿的和真的一样!胎料,釉料,彩料,工艺和古代都不一样,怎么能仿一样?要是全仿,那需要自己办原料厂、釉料厂、彩料厂,上设备,电动工具都不能用,谁干得起?没听说有一家这么干的。就是想这么干也不行,老彩料找不齐了。有个别号称做高仿的,但也只能仿形和绘画,料不仿,和我们用的料一样。做高仿画师不好找,成本高,一天500,3天画一个是快手,光画工成本1500,做出来的东西也得告诉买家是仿品,没有买的就得赔本贱卖。

4

问:你们专门仿古,那么鉴定真假古瓷器肯定没问题了?

答:新的旧的我们一看就知道,但哪朝哪代的我们不会看,根本就没看见过真的,都是按照片做。有的人拿老瓷片照着做,也不比我们好哪去,一个破瓷片能看出什么?

5

问:专家说你们造假的技术高超,能以假乱真,怎么和你们自己说得不一样呢?

先大笑,答:那是他想以假乱真!连我们都能看出是假的,他专家看不出来?我们倒爱听他们这么说,帮我们做广告。

6

问:鉴宝电视你们看不?感觉怎样?

答:没太有时间看,没什么用。就是看拿着仿品当宝贝去站大排鉴定的人有些好笑,他那东西在电视里一晃就能看出是假的,还当宝贝了。

7

问:古瓷器里最难仿的是什么?

答:都难。元代以前的瓷器根本就没办法仿,那个底除非后接,找那么个老底也不容易。宋代以前的瓷器,做出来连仿都算不上,就是新工艺品。那老瓷器看上去都老掉渣了,都酥了,怎么仿?清代和民国的还能仿的象一点,但也是一眼就看出新旧。别说仿民国的,就是仿个文革的也是一眼就看出真假,哪都不一样了。文革用模具做的毛主席像,有多少仿的?也是用模具,怎么仿都和当时的不一样,原料就不一样了,哪有那时候的老料?现在开出来的矿和那十的就不一样了。

识别仿古瓷器


提起瓷器收藏,就和仿古瓷有关系,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仿瓷的高潮。近几年来,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对历代的仿瓷有了新认识,下面把这些小知识奉献出来,与大家共勉。

识别仿瓷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力",如果你能从以下方面入手,便可以把仿古瓷和现代瓷区别开来。

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说来老瓷古朴、形制自然,并具有某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如康熙时特有器型观音瓶、棒槌瓶等。

二是要细看釉面光泽度,古瓷釉面往往湿润,无现代瓷器上的刺眼浮光,部分瓷器还有蛤蜊光。如康熙时五彩人物棒槌瓶等。

三是要分析色料,古瓷用料与现代仿瓷不同,彩瓷更为明显。如康熙青花是采用国产浙江料,色彩十分艳丽,具备了青花分五色的特点。

四是要看画工是否精致,古瓷釉面富有层次感,花卉、飞禽栩栩如生,人物神态朴拙,带有时代韵味,形神兼备。如雍正时的鸡翅凤、壮婴图等,这是雍正瓷器独有的特色。

五是要掌握底足的特点,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质坚硬;胎表面可见米黄色护釉胎,有自然磨损痕迹,底足相对规整。如康熙时的"泥鳅背"和"糯米胎"尤为明显。而仿瓷底足露胎松散,无护胎釉,有人为地沾上污迹的现象,底足过于规整,大多见于平足,平足也是现代仿瓷的常见手法。

六是要识别落款的方式,不同朝代的官窑底足有不同的款识。如康熙和雍正时大部分为六字楷书蓝款,也有少量的篆书红(蓝)款。

七是要借用于高倍放大镜观察釉面气泡,真品古瓷气泡大小不一,间距较舒朗,而仿瓷气泡一般为细密而极细小,无自然风化的斑点,更无舒朗之感。

方寸之间乐陶陶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特招邮商们烦,往摊前一站,刚翻了几下邮册,摊主准会拽过一句话:“别翻了,没你要找的!”受到冷遇,也不能全怪人家,都像我这样买邮票,邮商连摊费也挣不出来。

集邮历史长了,也集出毛病来了。新票非得要四方连,四方连又必须是“带边把角”,把角又必须是把“右下角”,整个一版只有一个“右下角”,哪那么巧就让你赶上啦?小本票非得要能“拼图”的,带“金粉”的邮票上面又不能有手印,背胶必须是原胶,《武术》得要“对倒”的,《七项冠军》得要“过桥”的,整版票还得是“吉利”号的。这么多事儿,能不招人烦吗?

月坛邮市没搬家以前,我住的地方只有两分钟的路,溜达着就去了,挨着这位芳邻,没少花钱。有一阶段,迷上了带厂铭的邮票,曾经立志要把新中国邮票所有的“文字厂铭”都集齐了,一统计,好家伙,有二十多种呢————华东邮政南京印刷厂,上海人民印刷厂,上海三一印刷公司,中央信托局印刷处,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北京中国人民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公司……立志容易动手难,老邮票难找,老邮票带厂铭的更难找,再加上我对邮票品相要求极苛刻,泡邮市十来年,也就完成志向的一小半,当然得意的收获也不少。

特13《第一个五年计划》邮票属于大套票,18枚一套,上海市印刷一厂印制。这套票的厂铭是很特殊的“骑缝厂铭”,必须买“横双连”才能得到完整的厂铭,而邮商往往是撕开了卖,“腰斩”了厂铭,造成这套票是“上海市印”,那套票是“一厂印制”,中间的“刷”字被分了身。像我这么心诚的人,常逛邮摊,终于得到了“特13”完整的“骑缝厂铭”,邮品也符合我自己定的标准,插入邮册,摆了满满两面,得到邮友的交口称赞,既羡且妒。其实收藏者都有一种“阴暗”心理,“我有你没有”,心里倍儿得意。

其实,我这个人也不“独”,有好东西愿意与人家共赏,有好心得也愿意与人家交流。纪17《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五周年》4枚一套,第2、3、4枚都是“骑缝厂铭”,唯独第一枚不是,集厂铭票时不可不细察;T99《牡丹亭》是“双厂铭”,属邮趣之一;台湾邮票文字厂铭特别丰富,集攒多了也是一乐。买带厂铭的邮票一般都得加钱,如著名的老“猴票”带厂铭和不带厂铭的相差好几百块呢,摊主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让你拣了“漏”。

集邮二十年,也不是所有摊主都烦我,要不怎么能买到那么多珍贵邮票呢!

古陶器作伪的手法


鉴定古陶器,对古陶器的伪作,也要略知一二,不知假,也难以知真。古陶器一般人也叫瓦器,过去的古董商和掘墓者都视为下等之器,不是被打破就是弃废。有识之士,也仅仅选择一些完整之器或奇异之器来保存。由于无利可图,故在1840年以前几乎无人伪制。鸦片战争后,来中国的洋人日益增多,出于艺术上欣赏的需要,于是古陶器的价值日渐增高,贩卖陶器的古董商就逐渐多起来。当时的考古事业不甚发展,出土物极少,供小于求,古陶器的货源显得有些紧张,于是伪造古陶的匠人也就应运而生。古陶器作伪的手法有如下几种:

1.以真品作范模再做土锈

作伪者首先选择新出土的“生坑”中的稀见品或珍贵品,或“熟坑”中的稀见品,用与原器同胎的泥土作成范模,晒干后入窑焙烧。烧成之后以竹签略作修正埋入土中,使其生锈。

2.把残器修补后再作旧处理

将一件支离破碎的陶器,修补成一件完整的器物后再入窑作旧处理。

3.依样仿制

按照史书记载的尺寸,或依图片进行仿制。

以上三种作伪方法都需要生成土锈,如果把伪造好的东西直接埋入土中,让它自然生锈当然好,但熊掌难熟,没有耐性的人等不及,于是又想出两种加速土锈生长的办法:一是把硫酸钾与泥土合成后涂在陶器的表面上再埋入土中,则生锈的速度快。此种伪作,一旦用开水冲之,腥臊臭气马上扑鼻而来。二是把伪作的陶器刷一层极稀的龙须菜煮成的汁,把古墓中挖出来的土撒在上面,往返循环几次,即与墓中挖出来的陶器基本相似,即使是行家里手,也不易辨认。

总的说来,陶器制作的历史长,但方法简单,价值高的陶器少,伪作的东西也不多。现把几种比较有价值的古陶器鉴定方法介绍于后,以供同行爱好者参考。关于古陶器的鉴定问题,限于资料不足,只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南北朝为止。南北朝以后的个别器物,另辟专章叙述。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古陶器作伪的手法”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在仿古与作伪之间》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在仿古与作伪之间》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仿古瓷砖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