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在现代人心目中的地位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陶瓷艺术已从实用、审美发展到形成独具风格的阶段。如今人们喜爱陶艺是为了抒发,为了表现,为了生活更有情趣,是希望通过“用心用手的工艺”来洗刷机械文明的冷漠,得到纯朴、宁静及回归自然的心理感受。

我们可以将陶艺看作是现代人生活中的调味品,试想现代家居中,一件小小的陶艺器皿其所占的位置,虽然与那些豪华的家具和高档的家用电器相比微不足道,但它对人视觉上的感受却不容忽略。挂于墙壁或置于台桌上的陶制灯罩,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各种不规则形应有尽有,透过其表面上雕刻的各种随意的几何纹样,带出了一份温情与纯真,见不到华丽的包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浓烈的人情味。

如果你的家居装饰得精细典雅,适宜摆放些精美别致的瓷器,会使室内空间不着痕迹地延伸出主人的品味;而在田园风格的居室环境中陈设一套粗陶器做点缀,会使房间的主题产生变奏,看到简朴后面的那份温馨。

其实,如今的陶艺不仅仅是制陶者本身的孤芳自赏,它已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陶吧就已成为一种时尚,在都市里日渐流行开来。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儿时玩泥巴的经历,与泥土的亲和仿佛是来自人天生的本性,一团泥玩握于掌中,可将其任意捏制成形,无论结果满意与否,它毕竟倾注了你的一份情感,留下了心的印迹;泥土具有质朴、随和、自然亲切之美感,这与人之本是相通的,而且它便于制作,易于成形,不失为一种利于现代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当衣食不再成为问题,工业文明的冷漠日渐袭来之时,注重精神消费、追求意趣、回归自然,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深具浓厚文化艺术气息,又有用心用手制作特点的陶艺,将会给现代都市人带来情趣与温馨。

编辑推荐

龙泉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陶瓷大国,也是陶瓷的发祥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名窑众多。龙泉烧制青瓷是从南北朝开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吸取越窑、瓯窑、婺窑的制瓷经验,逐步发展,形成规模,至宋代崛起,后来居上,形成了庞大的、独具特色的龙泉窑系,成为举世闻名的历史名窑。决定龙泉青瓷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地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窑业历史最长

龙泉窑业初创于唐末五代时期(其窑业历史则可上溯更早),发展于北宋,兴盛于宋元至明代前期,衰萎于明晚期,延续至清末,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尚有一批瓷匠烧制仿宋元青瓷器。20世纪50年代后,龙泉青瓷在政府的支持下,重新跨入发展振兴的新时期。龙泉窑前后延续一千五百余年,其气脉始终未断,以“窑系”的概念去界定和考察,中国境内的各个历史名窑,没有一个名窑的延续烧制时间可与龙泉窑相比。二、窑系范围最大 迄今为止,全国发现很多属于龙泉窑系的窑址,浙江省内分布在龙泉、庆元、云和、景宁、遂昌、松阳、丽水、缙云、青田、武义、永嘉、文成、泰顺等县,而龙泉境内有近400 处;福建省分布在松溪、浦城、莆田、仙游等地;江西省分布于吉州、洪州、弋阳、乐平等地;广东省有53 处窑址;湖北省、湖南省也有一些窑场。甚至日本、韩国、埃及、印尼、泰国、越南等国家都有仿制龙泉宋元青瓷窑址。近几年经多次古窑址调查,龙泉窑五代至北宋早期的窑址有26 处,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早期有242 处,南宋中晚期至元代有330 处,元末明初有280处,明中期有223 处,明晚期有160 处,清中早期有70 余处,清晚期有11 处,民国时期有20处。三、产品质量最优 在五代、北宋初期的开创阶段,龙泉窑就吸收了越窑的生产经验,能够制作出可供吴越国王钱氏进贡的“秘色”瓷。到北宋中期,在北方名窑的影响下,龙泉窑改进工艺技术,窑业扩大、产品增加。南宋,龙泉青瓷在胎质和釉色技艺上进行了突破性的改进,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新产品:一种是白胎厚釉青瓷,突出一个“青”字,产生了粉青、梅子青瓷器,称为“弟窑”或“龙泉窑”青瓷,这类青瓷釉色浑厚华滋、润如凝脂、青比美玉、釉面无纹片;另一种产品薄胎厚釉,胎黑色,釉面布满各种形式的开片,紫口铁足,显古朴典雅之审美效果,称为“哥窑”。清《龙泉县志》称:“凡瓷器之出于生二窑(弟窑)者,极其晶莹、纯粹、无瑕,如美玉然。今人家鲜存者,或一瓶一钵,动博数十金。厥兄章生一所主之窑(哥窑),其器皆浅白断纹,号百圾碎,亦冠绝当世,今人家藏者尤为难得……”南宋龙泉青瓷通过胎釉配制的技术改进,形成了薄胎厚釉的鲜明特色,在造型和开片方面诠释了精致端巧、简练大方、古雅明净的美学创造,许多器品甚至不作纹饰,完全以釉色和造型取胜。南宋龙泉青瓷不论是继承传统还是吸取官窑的经验,都不以照样仿制为满足,而是以革新和创造精神进行不断改进创新,最终登上青瓷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巅峰。四、世界影响最大 龙泉青瓷发展到宋元至明代前期,数百年内,大量地运销世界各国。在日本、伊朗、土耳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朝鲜半岛、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伊拉克等国的国家博物馆中都陈列着大量的龙泉青瓷。16世纪龙泉青瓷传到欧洲,身价竟和黄金一样贵重。欧洲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特地建了一座宫殿,珍藏中国青瓷,其邻国普鲁士王威廉的妃子也珍藏有大量瓷器,公元1717年4月19日,双方经外交谈判,达成协议,萨克森国王以600名强壮士兵换来普鲁士的127件中国瓷,其中有龙泉青瓷花瓶。欧洲各国文献均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在非洲和欧洲,埃及的开罗等地发掘出来的龙泉窑青瓷碎片堆积如山,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墓葬、宫殿及清真寺的装饰中都有大量的龙泉青瓷,以炫耀墓主人和皇室寺院的豪富和权威。法国巴黎的吉美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亚洲文化的博物馆,以收藏瓷器闻名,有历代中国陶瓷一万余件,其中有大量龙泉青瓷,如晋代龙泉产的鸡首壶。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博物馆、德国的卡赛尔朗博物馆和德累斯顿博物馆、俄罗斯莫斯科国家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以及瑞典、葡萄牙、比利时、丹麦、挪威、波兰等欧洲各国的博物馆中都可见到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在美洲,美国各地博物馆都有龙泉青瓷精品。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陈列了一个展厅的中国陶瓷,其中一半是龙泉青瓷。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旧王宫国立博物馆,有两个展柜都是北宋到明代前期的龙泉窑精品。1976 年,在韩国新安海底打捞的元代沉船中,有中国瓷器一万多件,其中龙泉青瓷有6425件,占53.1%。2006 年9 月20 日,在福建平潭出水的600 年前的明代沉船上,也有不少完整美丽的龙泉青瓷。 2007 年12 月22 日,轰动一时的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全过程,800 年前的沉船上就有无数件精美的龙泉青瓷。龙泉青瓷的大量外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地的陶瓷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诚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教授陈桥驿所述:“一千多年以来,就是这个县份,以它品质优异的大量青瓷器,在世界各地为我们换回了巨额财富,赢得了莫大的荣誉…… 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这条漫长的‘陶瓷之路’,实际上就是中国陶瓷特别是龙泉青瓷开拓出来的。”正因为龙泉青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所以一千多年来始终得到世界的推崇和认同。2009 年9月30 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目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库中唯一的一项陶瓷类项目,龙泉青瓷实至名归地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景德镇瓷器应突破仿古局限,力求丰富多变,打造适应现代人审美观念的作品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纵观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史前时期到现代,从中国大陆本土到韩国、日本及欧美,茶文化遍布世界各地,茶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我国悠久的饮茶历史,传入日本后形成茶道。历史上,根据当时盛行的茶风不同,中国茶具往往呈现出较大的差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代煎茶色深,爱用偏绿色茶具;宋代点茶爱用深色茶具;明代又用上了青花瓷、白瓷、彩绘瓷等。不同的茶碗有不同的风格,或古拙,或精细,或碗形本身就藏着独到的韵味。

“茶碗背后有深厚的茶文化。在人们充分体会了茶叶的食用价值之后,会越来越多地关注茶文化的外延。茶碗可谓文化外延的重要载体。”茶具收藏爱好者王可炜说。宋人喝茶讲究焚香、插花、挂画。插花是中华花艺,传到日本又生成了花道。“茶花”就是专门的一类,“以古拙茶碗为花器,插一两朵禅花,在袅袅香氛中和三五好友围坐,品茶之中畅谈人生。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王可炜说。同时,由于茶碗器形小,容易摆放,放置在自家的客厅、玄关、书架、玻璃储物柜,甚至挂在墙上都会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可谓是独具韵味的收藏品之一。

茶碗收藏并不仅限于国内瓷器,家藏170余套日本茶碗的京城资深藏家崔先生就向记者展示了一系列日本精品茶具。这批珍贵的日本茶具大多出自日本明治时期、大正时期和昭和时期的工艺美术大师之手,具有非同寻常的收藏价值,包括九谷、有田、清水、橘吉等各大名派的作品,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独特造型让人领略到日本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与国内茶碗的单一造型相比,日本茶碗的变化更丰富,仅碗口的形状就有很多变化,有直口、侈口、敛口、菊花口、菱花口、压边纹口、台形口、六边形、八边形等等。而碗的弧度也有深有浅,有折沿、有平沿、有花形口沿。日式瓷器的设计与造型没有统一规格,在求新、求变、求精、求纯上下工夫。正因日本茶碗的丰富多变,在高度竞争的欧美市场畅销不衰,培养了几代追求者。

日式茶碗的包装方面也十分考究,一般以5个成为一套。除此之外,还有一人用、双人用组合。外包装更是讲究,常会精心制作与之相配的木匣子,每一个碗分隔盛装,以免运输途中破损,便于携带及消费者购买与收藏。

应当承认,日式瓷器在创新上是有发展的,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要高于我们现在景德镇瓷器的价格。我们景德镇的工匠们,应创造出更多的品种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打出一片新天地来,不要仅仅局限在仿古模古上。

中国民间陶艺与现代陶艺


陶瓷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守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和定居的生活;陶瓷的发展史,是人类进化的文明史,它影响着整个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进程。

陶瓷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审美水准的提高;科技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技。

陶瓷的产生,首先考虑的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和装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继而脱离实用功能,从纯精神的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另僻一条纯艺术的道路。

陶艺发展的开初,本属民间艺术,它根植民间的土壤,来自民间,用于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曾有着壮观的发展和规模,中国陶瓷曾征服了海内外的人心、民心,震憾了海内外的帝王将相。

中国皇帝在景德镇曾多次设立御窑厂,为陶瓷的发展、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越到后期,由于统治者审美水准的低下,又要附庸风雅的虚荣心态,形成了一条繁琐、堆砌、做作、空虚的宫庭艺术格式,因此就有官窑民窑之分。

民间陶艺,尽管经历着各朝的风风雨雨,它仍显示了不平凡的生命力,如今在现代审美趣味的趋使下,在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世界性潮流中,更倍受重视的顽强的发展起来。

一、民间陶艺的特征

民间陶艺就地取材、就地制作、土生土长、地方特性、地方习俗很浓的一种群众性创造。

民间陶艺有结合实用的,也有纯欣赏性的。民间陶艺从造型到装饰,既没有重大的历史题材,也没有现实中的重大内容,它往往反映着人们淳朴的、善良的、理想的、吉祥的愿望,流露着纯真的乡土感情和对人生、大自然的深刻涓涓思念;形式大方、朴素、不加修饰、不求形似、只求意到;用笔弄刀,运用自如,活泼、粗犷、洒脱、自然天成;形象处理,高度简炼、概括、夸张、稚拙之美、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要说现代抽象艺术的发源地在哪里?我看就数民间陶艺了,因为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彩陶纹样就是抽象的典型。民间陶艺的选材,往往不求高品格,只求价廉物美,因材施艺,化腐朽为神奇。对于艺术创造来说,材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加工细致,纯度很高的材质,固然有它用武之地,而粗加工,纯度较底的材质,更能体现粗犷,朴素,原始的材质本身的美,因为这种材质一经火焰烧成后,化学反映复杂表面肌里效果丰富。从而使纯真的感情,自由的艺术风格,得到更好的体现。

景德镇的民间青花坯胎,就是采用含铁质较高的下脚料,使用单纯一种青料彩绘,有料有笔,层次分明,在单纯中见真情,从素雅中见含蓄。再加上使用白里泛青的石灰石釉,一次高温烧成,画面呈现青白相映,晶莹透彻,“娇翠欲滴”,互为渗透,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手艺是民间陶艺的重要特征,只有纯熟的手工技术,手感、才更具人情味,才更能随机应变的体现心灵的感受,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笔迹刀痕的艺术效果,才能更加直接的显示人的智慧和创造性。

火焰是陶艺最具特征,最受制约的一关,所以陶艺也可说是火的艺术,任何不经火的考验,就谈不上是陶艺了。

火是可怕的,但人为的控制它,又能造福于人类,造就着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釉彩。钧瓷无双,靠的便是火焰的变化和气氛的控制。制约看起来是坏事,也是好事。人们不可能超越制约的一面,但只要能在制约的范围内去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这才是陶艺的真正语汇。民间陶艺便是最能适应的体现火焰的作用了。

民间陶艺,从立意、选料、造型、制作、装饰、火焰的运用,都是有机的完整的结合,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处理得当,才能产生和谐的,自然天成之美。

二、景德镇民间陶艺的现状

a、现代工业的冲击

自从五十年代初期,将无数个体的,作坊的生产方式,改造成全民的大规模的、号称十大瓷厂(最大的五千人左右)之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工艺流程,也不遗余力随之改造,曾显赫几个世纪,为中华民族为之夺魁的几十座传统柴窑被倒焰煤窑所代替(至今仅保留二座柴窑“,随后手工淘泥,手工拉坯,修坯,手工绘制民间日用瓷,都用机械精制原料,机械压坯修坯,用花纸贴花,用橡皮印花所代替,几乎凡是用手工的工序,都进行了改造,因为手工被认为是“落后的”;同时将景德镇传统的多品种单件艺术瓷、小配套的日用瓷、釉色以白里泛青为主体的产品结构改造成以高白泥釉、大配套的日用瓷为主体的产品结构。于是产量扩大了,数量提高了,然而原料单纯了,温度一致了,装饰规范化了,质量降低了,原有的手工淘泥、拉坯、修坯,民间青花几乎都不见了;更可怕的是这种技艺被淘汰了。景德镇的优势和固有特色几乎被消亡了。

B、宫廷艺术的冲击

景德镇自从有了御窑厂的建立,宫廷艺术就开始产生。这些专为皇宫营造的瓷器,民间不得使用。宫廷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不惜工本,从原料的选择、加工、造型、制作之精工,画工之细微,烧炼之讲究,都是优选最佳;另一方面,画工由原来的自由选择题材内容,自成画风,到完全听从督陶官的指挥、宫廷意趣和画风所左右,于是由自由、泼辣的画风转到工整、呆板,以致到繁琐、堆砌的宫廷艺术画风;同时们误认为,宫廷主张的、喜欢的东西一定是好的。于是这种画风一直延续至今,越来越繁琐,越来越刻板。更令人痛心的是,如今的许多海外华人却误认为这是中国传统陶艺的代表;外贸人员也以画工的多少和画面的繁简来定价格了。

C,文人艺术的冲击

民间陶艺与文人艺术,有它共同的东西,也有它不同的东西,民间陶艺讲究直观、单纯、明快、夸张、趣味;文人艺术更讲究意境、含蓄、诗画、金石相配。在装饰方法上,民间陶艺,当它装饰一个主体的器皿时,它往往考虑的是全局,是面面可观,是与器皿的高度结合;诗书画不同时装饰在一个可视画面上,图章或年号是写在器皿的底款上。这样更能使人感到它们是一个完美的立体的整体。

文人画则不是这样,而是将一个立体的器皿当成平面来装饰,诗书画、印章,同时在一个可视画面呈现,其它的几个面也许就毫无价值。这样的画面往往呈孤立的,有强加于器皿之感。至于民间陶艺那种,自由、洗染、奔放的潇洒风格更是没有。但是文人画的社会基础雄厚,格调高雅,书卷气浓,一旦将其搬到陶瓷装饰上来,也就很快占有了重要的席位。

纵观这些因素,都对民间陶艺的生存、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的冲击。现在我们要呼吁、要用现代观念来保护和发展手工民间陶艺,要适当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其更具现代人审美心理的现代民间陶艺。

三、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是现代文人用现代的审美观念,采用可塑性很强的土质,直接手工成型或用一定的科学手段辅助成型,经火焰烧成后形成一种硬性的、永不变质的一种陶艺。

陶艺有原作陶艺,有产业陶艺。产业陶艺是指通过模具或机械的手段能大量或批量生产同一造型或画面的陶艺产品。目前这类产品在国内有所发展,有一定的市场,因为可以价廉物美。原作陶艺系指直接用陶土、瓷土手工成型、加工、烧成或烧成后再行加工多次烧成的单件作品。

现代原作陶艺,既不是宫廷艺术、文人艺术,也不是现代工业设计。它是用现代艺术观念来表现一种纯精神和情感的、个性化很强的纯手工原作陶艺;它可以说是民间陶艺的延续的发展,是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综合体现;它重新恢复自由、奔放、纯朴、天趣的艺术风格;它重新肯定手工的价值;它放宽了对材质的运用范围和对泥土本质的探求;它不拘一格的追求更多的表现手法;更重视火焰的神秘作用和偶发性的肌理效果。它是民间陶艺之光,是回归意识的反映,是二十世纪现代审美的体现。也可说是寻找失落了的民间陶艺的质朴情感和语言以补充、丰富和刺激现代陶艺的新语汇。

现代陶艺的出现,是国际性的普遍现象;是工业化、机械化产品大量泛滥后,失去人情味,而追求回归自然,日常生活归真的情感需要。

这说明科学上的规范化,代替不了艺术上的多样化,复制品代替不了原作,机械也永远代替不了手艺。

现代陶艺是交叉的综合性的学科,科学中有技艺,技艺中有科技,科技需要艺术,艺术需要科技,科技为陶艺的发展开僻了前景,陶艺的发展又体现了科技。陶艺的构思、构想、设计必须通过科技得以实现。对现代陶艺的创造,适当的采用科技成果是可取的,滥用科技成果是可悲的。

陶艺的制作和装饰过程,不能立即看到最终效果,往往处于朦胧状态,只有通过火焰,才能最后显现真面目,因此要求陶艺家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既要有科学的头脑,又要有艺术的细胞;既要能熟练的驾驶材质、制作过程、烧成温度的选择的控制,又要有现代的造型能力,只有在基本上掌握这二方面的知识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发挥材质、工艺流程、烧成的特殊作用,现代陶艺这一特殊的个性语言才能得到发挥。

四、中国现代陶艺家的处境

中国的陶艺家基本上都是在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工厂、研究机关、学术里进行创作,其主要创作任务是为生产服务;其主要考虑的是适应市场,适应生产规程,适应大量的推广,要陶低成本。他们不可能用过多的主观意识强加于生产,强加于市场,当然这是主要的,但长此以往,陶艺家也就很难发挥自我的创作性和个性。

中国现代的原作陶艺,还处在萌芽状态,还难于很快扩展。

其主要原因是国内没有市场,没有市场的主要原因:一是作品尚欠成熟,还不够对路;二是经济水平还远不到能购买原作的程度;三是多数文化层次未能达到能接受的水准。

目前有些陶瓷产区的原作陶艺有所发展,主要是销往国外,那些没有打开国外渠道的就难于扩展了。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陶艺家几乎都没有自己的起码制作、烧成设备,只好求助于大型工厂的大型设备。这些工厂一般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多属大批量,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化的工艺程序,它不可能适应不同陶艺的追求。其结果是陶艺家的追求,只适应现成的工艺流程,而不是工艺流程适应原作陶艺的需要。

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陶艺家,多数懂得造型的,不懂得工艺、泥料、制作,烧成是怎么一回事大都不知道;懂得工艺的又不懂得造型艺术,甚至连一点美感修养、美与丑、高雅与庸俗都分不清。当然这里牵涉到一个如何培养陶艺家的问题,是科学和艺术的分家,还是科学和艺术溶为一体?

综上所述,无疑都影响着民间陶艺、现代原作陶艺的提高与扩展。对于民间陶艺来说,一方面要避免淘汰或否定,要弘扬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抬高它到不适当的程度,要扬弃其封建

上一篇:一笔之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