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毫盏瓷器介绍

兔毫盏瓷器介绍,兔毫盏是宋朝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因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得名,民间称 “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等。以其中的“银兔毫”最为名贵,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建窑束口碗就是这样一件珍品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褐色纹饰,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细,闪闪发光。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宋徽宗赵佶说:“盏以青绿为上,兔毫为上。”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冲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乎;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北宋蔡襄《茶录》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

宋代饮茶用盏之一。造型为敞口,深腹,汪圈足。因胎厚色黑,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贡”字样。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兔毫盏是一种特殊的黑釉瓷器,以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建窑烧造的最为著名。宋代黑釉瓷器极为流行,这与当时的饮茶风气有关。宋代茶叶是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之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入茶碗内,再冲入沸水,水面便沸起一层白色的沫。宋代从皇帝到文人,都喜爱“斗茶”,即品评茶叶质量的好坏。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黑釉兔毫盏(建阳窑,宋)


黑釉兔毫盏(建阳窑,宋)

高9.6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4.9厘米。

器口内敛,腹部渐收,底圈足。通体施黑釉,盏里施满釉,盏外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黑色。器里外口沿釉色呈黄褐色,下腹部呈黑色,外壁垂釉形成滴珠状。

此茶盏为宋代典型的福建建阳窑器物。北宋时期因宫廷盛行斗茶之风,所以这种胎体厚重、釉色漆黑似铁的茶盏流行一时。在这种茶盏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状的黄褐色条纹,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称“兔毫纹”,兔毫纹属于结晶釉的一种。除“兔毫纹”盏外,建阳窑还生产“油滴纹”盏,这些黑釉盏都是宋代著名的茶具品种。

北宋时期因宫廷盛行斗茶之风,所以胎体厚重、釉色漆黑似铁的茶盏流行一时。在这种茶盏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状的黄褐色条纹,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称“兔毫纹”,兔毫纹属于结晶釉的一种。除“兔毫纹”盏外,建阳窑还生产“油滴纹”盏,这些黑釉盏都是宋代著名的茶具品种。 由于兔毫盏的盛名,宋代诗人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中云:“兔毫柴瓯新,蟹眼清泉煮。”黄庭坚词中有“研膏溅乳,金屡鹧胡斑”之句等。

参考阅读:建阳窑

宋,高6cm,口径12cm,足径4cm,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高7.5厘米,口18厘米,底径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建盏瓷器的种类特征


建盏瓷器的种类特征,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建盏瓷器的种类特征。

器型种类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①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常见中、小型碗,偶见大型器 )。②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类碗大型器比例相对 其他类碗 较高,但成品率低,尤显名贵;中、小型器较常见 )。③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常见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较高,有的为圆饼状实足 )。④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口沿以下约1—1.5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此类碗腹较深,器型整体较饱满,手感重;常见中、小型器,中型器比例较高,为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建盏之一,出土或传世品最多 )。

釉面种类

建盏常见有油滴,兔毫,鹧鸪斑等不同釉面风格。油滴的釉面多数为边缘界限清晰的不规则结晶。盏内底部油滴斑纹布满的尤为珍贵。

兔毫多为丝状呈放射状结晶,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及:“盏色贵青黑, 玉毫条达者为上。”

鹧鸪斑那的曜变斑纹介于兔毫和油滴之间,结晶边缘有粘连,偶见斑纹呈隐约虹彩色者,甚为难得。

宋代瓷器建盏如何鉴别


宋代文人饮茶成风,造型优美典雅的建盏就是宋代瓷器的典型代表,建盏也体现了宋代人的审美。那么宋代建盏如何 鉴别呢?

建盏是中国宋代的八大名瓷之一,是宋代皇室的御用茶具,因为产地在宋建宁府瓯宁县,所以称之为是建盏。建盏产自于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窑,从建窑出产的瓷器极负盛名。在宋朝,人们十分喜欢斗茶,而建盏作为斗茶的极佳茶具,深受人们的欢迎。根据文献资料,在当时有很多诗句来描述建盏,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等。

1、建盏造型。宋代建盏可以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个大类,每一个大类又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敛口以及撇口的。宋代建盏的造型大多是口大足小,在距离口沿的一厘米的地方有一道向内凸起的圆棱,在外壁靠近足的三分之一的地方是没有施釉的,而口沿上面的釉绝大多数都是沈黄褐色的,并且釉水是上面施得薄而下面施得厚的。

建盏虽然有大、中、小一共三种形状,但是比较常见的是中型,其次是小型,大型的建盏非常难得一见,因此一旦发现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建盏的器型类别上主要是四大类:敞口、撇口、敛口、束口,每类还有大、中、小之分,其中中小器型居多。

建盏的造型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古朴的、敦厚的,它的线条设计得非常流畅、自然、大方,然后赏心悦目。

2、建盏胎体。制作宋代建盏的胎土是选择富含有铁质的瓷土,盏壁大约厚为0.2至0.8厘米,将建盏拿在手里会明显地感觉到非常沉。

在宋代,建盏的加工与现代相比比较落后,所以在胎土中时常会看到一些没有能够完全被粉碎的比较大的颗粒,显得有一点粗糙。

宋代瓷器建盏的胎色是紫褐色的,又粗又坚硬,并且还可以看到修胎时所遗留下来的棱角的痕迹。

3、釉。宋代建盏有独特的挂釉现象,用手摸口沿的时候会感觉到有毛糙并且扎手的感觉,并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表面上有一些坑坑洼洼的痕迹。

4.建盏重量

建盏重量和厚薄适中,而仿品的建盏笨重,不清秀。建盏器型以中小器型居多,由于建盏烧制工艺的难度,胎体越大的盏型越难烧制成功,胎土的结构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变形、开裂,所以烧成大尺寸的是非常难的,完美的大型建盏是很珍贵稀有。

黑色瓷器建盏烧造工艺


建盏是黑瓷的巅峰代表瓷器,是宋朝皇室御用瓷器,是宋代八大瓷器之一,也是我国黑色釉瓷器的代表。建盏因为出自宋建州府建安县,因此得名建盏。建盏烧造地方位于现在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原属建州瓯宁县,今建瓯市)。建盏因为烧造后温度不同,釉色流淌如兔毛和眼睛所以又称为天目盏或者兔毛盏。

黑瓷建盏烧造工艺

建盏烧造工艺复杂,需要18道工序,而且温度控制非常严格,在明清时期工艺失传,后来在1980年时期经过考古恢复了建盏烧造工艺。建盏烧造工艺是在龙窑中烧造的,温度控制在1300度左右。建盏的窑土是产自当地的石灰土,所以别的地方很难仿造建盏。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为窑土中含有铁元素比较多,所以烧制出来的建盏呈黑色,成为黑色瓷器的经典。

建盏温度差比较窄,在3到5度之间,所以火候控制非常重要,烧造最好用老工艺,柴火烧制。温度差细微变化,釉色呈现的形状就不一样。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所以会有天目盏、金丝兔毛盏、鹧鸪斑、“曜变”、“油滴”等天然形状。

建盏的器形

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

1.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常见中、小型碗,偶见大型器 )。

2.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类碗大型器比例相对 其他类碗 较高,但成品率低,尤显名贵;中、小型器较常见 )。

3.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常见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较高,有的为圆饼状实足 )。

4.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口沿以下约1—1.5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

建盏的种类

1.曜变天目建盏

2.金丝兔毫建盏

3.银兔毫

4.蓝兔毫

5.鹧鸪斑建盏。

建盏历史记载

宋徽宋赵佶说:“盏以青绿为上,兔毫为上。”;

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冲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乎;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

北宋蔡襄《茶录》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

宋人善于斗茶,因为能有一个建盏而自豪,宋人说“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都是关于建盏的。

建窑黑釉兔毫盏

建窑黑釉兔毫盏,宋,高5.8cm,口径12.8cm,足径3.9cm。

盏撇口,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铁黑色,里满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碗口釉呈酱色,口下渐为褐黑相间,近里心为纯黑色。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俗称“兔毫斑”。

宋金时期,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烧制,其中以建窑所烧“建盏”最为著名。

由于宋代建窑兔毫盏名气很大,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对它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云:“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宋,高9.6cm,口径16.2cm,足径4.9cm。

器口内敛,腹部渐收,底圈足。通体施黑釉,盏里施满釉,盏外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黑色。器里外口沿釉色呈黄褐色,下腹部呈黑色,外壁垂釉形成滴珠状。

此茶盏为宋代典型的福建建阳窑器物。北宋时期因宫廷盛行斗茶之风,所以这种胎体厚重、釉色漆黑似铁的茶盏流行一时。在这种茶盏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状的黄褐色条纹,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称“兔毫纹”,兔毫纹属于结晶釉的一种。除“兔毫纹”盏外,建阳窑还生产“油滴纹”盏,这些黑釉盏都是宋代著名的茶具品种。

传统经典钧瓷器型介绍


关于钧瓷的器型叫法,很多钧瓷爱好者以及了解瓷器的人都不是特别完全了解,甚至是售卖的人也并不完全能叫正确。通过对这个瓷器市场的了解发现,很多传统瓷器的器型名字都被叫错了,大多都是随心所欲的命名,甚至是看着像啥就叫啥。下面带大家简单认识一下传统经典钧瓷器型的名字,希望能提升大家对钧瓷的正确认识。

观音瓶

传统经典器型之一,传说观音菩萨曾用此瓶普度众生而得名,观音瓶特征是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修长,其线条流畅温润,深受喜爱。此件钧瓷观音瓶窑变出现经典的鱼子纹,釉色清新素雅,更是妙不可言。

梅瓶

传统经典器型之一,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玉壶春

传统经典器型之一,玉壶春为撇口、细颈,圆腹,圈足。前期器型多承袭宋制,晚期颈部粗短,下腹部肥大。明,清的瓶式大致相同,口侈、颈较宋短,腹大足肥。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

贯耳瓶

传统经典器型之一,贯耳瓶是古代工匠烧制的瓷瓶之一。流行于中国宋代。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

葫芦瓶

传统经典器型之一,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喜爱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

柳叶瓶

传统经典器型之一,柳叶瓶是瓶的一种式样。器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又有"美人肩"之称。

胆瓶

传统经典器型之一,胆瓶,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为花器,始烧于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是陶瓷器型中的经典。胆瓶由于造型典雅优美,给人超烦脱俗的无限情趣,为当时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

纸槌瓶

传统经典器型之一,纸槌瓶是宋代十分流行的瓶类制式,因它形制尤如造纸打浆时所用的槌具故而得名。又称做直颈瓶,一般用于陈设插花,是非常具有审美价值的一种瓶型,一直流传至今。

天球瓶

传统经典器型之一,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

以上为一部分中国传统器型的简单介绍,希望其中所介绍的内容能帮到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其相关文化,后续本站会陆续更新相关知识,大家可持续关注。

荷叶盏托瓷器中精美的茶具器形


荷叶盏托是古代茶具,由盏与托组成。以现代人的审美,瓷器荷叶盏托仍然是精美的造型,佩服古人的审美。

唐越窑荷叶盏托

唐越窑荷叶盏托的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边压出内凹的五条瓜棱,使光素的器面产生了层次分明的节奏感,质朴大方。盏托呈四侧边缘稍内卷的荷叶形,充分显示出荷叶的一派盎然生机。盏托和杯盏形成一体,上下形态呼应,构成了一个生动、和谐的整体。盏为敞口五缺荷花形,弧腹压印五棱,圈足。托似一舒展荷叶,四边微微卷起,浅腹,圈足。盏托相合,全器宛若出土荷叶托着朵盛开的荷花。胎质细密,釉色莹润欲滴,为越窑秘色瓷中珍品。胎质细密,通体釉色饱满青翠,呈清水般湖绿色,釉色莹润欲滴如冰似玉,釉面均匀而薄,胎釉结合紧密,其釉色之美,令人倾倒。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碗高8.9厘米 口径13.9厘米 盏托高6.6厘米;口径14.9厘米 底径9.3厘米 通高13.5厘米。这件越窑秘色青瓷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凸起,构思巧妙,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从露胎处可见瓷胎呈灰白色,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特别是它的釉色滋润内敛,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被认为是五代、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

五代越窑青釉刻花盏托

五代越窑青釉刻花盏托通高8.4厘米。托高8.1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6.5厘米,杯高4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4.8厘米。盏荷花形,敞口,弧腹,小圈足,足底有一圈支烧痕。托盘荷叶形,内起托座,高圈足,底部有五个长条形支烧痕,托盘内刻划花卉和小蜜蜂。盏托施青釉,釉质纯净,色调青翠,胎质坚硬,呈灰白色,是五代越窑秘色瓷的代表瓷器。

北宋景德镇窖影青荷叶托盏

景德镇窖影青荷叶托盏,高8.7、托径13.8、盏径7.8、底径4.8厘米。盏、托为一体。敛口,窄唇外翻折平、深弧腹,托盘呈六瓣荷叶形,锥形高圈足,足根处饰弦纹数道。胎体致密轻薄,薄胎近乎半透明,造型轻巧,宛如一朵盛开的荷花。通体施釉,釉色白中闪青,釉质晶莹温润,整体似青白玉琢成。

北宋青白釉荷叶形托盏

青白釉荷叶形托盏高9.1、托径12.7、盏径5.8、底径4.8厘米。釉色白中泛青,托盘口沿平折外翻,内为一高足盏,盏外壁饰一周莲花瓣纹。圈足呈花叶形。整个造型似一开放的荷花形。造型精巧,制作细致。

辽代龙泉务窑白釉盏托

辽代龙泉务窑白釉盏托。通高9.7厘米、盏高4.4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4.5厘米,托高6.5厘米,口径7.2厘米,盘口径13.5厘米,底径5.5厘米。盏呈六瓣莲花形。敞口,浅斜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下有白色化妆土,外壁施釉不到底,足脊有支烧痕。托由托杯及托盘相连而成,撇口,直壁,仰莲式托盘。托口高于托盘。高圈足外撇。通体施白釉。

民国动物纹饰瓷器介绍及鉴赏


民国时期饰有动物纹饰的器物较多,不仅有陈设瓷、日常生活用瓷、文房用具,而且大量的瓷板亦以动物为题材,这里所讲的是狭义上的动物,即以走兽和水生动物为主。民国动物题材广泛,有龙、凤、狮子、虎、鹿、马、羊、犬、猴、兔、猫、松鼠、四灵、鱼、蟹、蛙等。接下来我们将欣赏十二个动物纹饰。

一、龙纹饰

民国外胭脂水内粉彩龙纹盘

民国外胭脂水内粉彩龙纹盘发色极为清亮,圆边浅盘。上画粉彩云龙纹图案,龙鳞龙发可见精细。盘边纹饰极为精美,盘背干净完整,可见当时工匠技艺水平之高。

二、凤纹饰

民国青花夔凤纹摇铃尊

民国青花夔凤纹摇铃尊 为小口,细长颈,丰肩,筒式腹。以青花绘对称夔凤纹。凤首饰华丽凤冠,口中衔环,身体尾羽展开作夸张修饰。底足以青花书“静远堂制”四字篆书款。本品为仿康窑官瓷之器,古雅之气自然流露。

三、狮子纹饰

民国五彩狮子兽耳瓶

狮子作为百兽之王,其威武凶猛、优美健壮的体态令人敬畏,继而崇拜。狮子纹饰寓意祥瑞之兆,象征权利与威严。

四、虎纹饰

民国粉彩双虎壶

民国粉彩双虎壶,毕渊明,民国时期著名的“珠山八友”之一。此壶画片中两只猛虎穿梭在巍峨山中,灌木从生,绿松帚风,斑斓猛虎锯齿电目,虎威雄风展现无遗。画作对于猛虎的描绘尤为精湛,处理“撕毛”时的剔、勾、擦、晕的绘画技法娴熟纯粹;对猛虎在仲夏之季的深山原野中,出山觅食的形态描写生动自然、惟妙惟肖,咄咄逼人的气势彰显无遗,显示了深邃的瓷绘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此壶壶钮为两寿桃,其下肩与壶底部皆绘红彩卷草纹配篮彩十字纹,遥相呼应搭配,壶嘴处绘有寿字纹饰。

五、鹿纹饰

民国粉彩百鹿尊 (一对)

民国粉彩百鹿尊圆口,器形以下渐广,垂腹,圈足,肩部饰双螭龙耳,胎体厚重,釉面洁净,造型端庄。腹部满绘粉彩百鹿图,衬以山林、小溪、灵芝、花草等景物。远山叠嶂,巍峨高缈,山峦起伏,山路蜿蜒而下,树林茂密,韵松如海,溪流回环,苍松翠柏下大小群鹿出没其间,百鹿神态各异,或嬉戏,或奔跑,或觅食,或小憩,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粉彩绘画技法高超,景致丰富,层次清晰,疏密有致,鹿群绘制灵动自然,写实鲜活,体现了极为高超的绘制功力。整器做工细腻,釉质温醇细洁,敷粉柔和莹润,用色考究,图案清丽典雅,端庄古朴,画工精细娴熟,极具艺术魅力。古人视鹿为瑞兽,寓有长寿之意。唐宋瓷器上已出现鹿纹,广泛流传是在元代。百鹿尊由百鹿图尊简称而来,因“鹿”与“禄”谐音,故又称“百禄尊”。

六、马纹饰

民国粉彩诗文松荫放马图玉梅瓶 (一对)

民国粉彩诗文松荫放马图玉梅瓶端正隽雅,成对而存,难能可贵,可资参照。瓶小巧精致,胎白质坚,通体施白釉,正面以粉彩绘郎世宁笔意松荫放马图,林荫下骏马健硕,姿态各异,悠闲自得,栩栩如生,背面题:“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句首红料钤印:“朵云轩”、“御制”,句尾压尾印:“郎世宁”、“恭绘”。用笔纤细精湛,纹饰细腻灵动,设色明妍鲜亮,布局疏朗饱满。瓶上诗文出自明朝第一状元吴伯宗《荣进集》卷二,“大驾春巡诗应制”。

七、羊纹饰

民国粉彩三羊开泰如意耳瓶

民国粉彩三羊开泰如意耳瓶撇口,长颈,溜肩,长圆腹,圈足外撇,颈部置对称象耳。肩部为如意云头纹,腹部通景粉彩绘三羊开泰图,胫部绿地粉彩绘如意云和花卉纹,足墙绘缠枝莲和卷草纹。中国古时羊与祥通,三羊开泰图,为传统吉祥装饰纹样,三羊谐音“三阳”。“三羊开泰”取材于《易记》:“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取其否极泰来,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象更新之意,为吉亨之象,此瓶三羊开泰图绘艳阳高照,光芒四射,参天古树之下,三头白羊,神态各异,其间衬以山石、四季花卉纹等。

八、犬纹饰

民国粉彩洋犬题诗盘 (一对)

民国粉彩洋犬题诗盘为一对,敞口弧腹,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口沿内以青花绘一周灵芝纹饰,内部开光粉彩装饰图案,底书乾隆年款。盘内主题纹饰为洋犬图,只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树地野花怒放,喜鹊立于高枝,对树下的一只洋犬附身鸣叫,洋犬身姿矫健,脖绕皮套,尾部上卷,一足离地,作惊异回首状。空白处墨彩诗文:“枝摇惊犬吠,花放系禽鸣。”并红彩郎世宁印文。其西洋绘画的艺术气息浓厚,配以诗文令人更觉雅气,乃民国上品精瓷。

九、猴纹饰

民国粉彩灵猴献寿纹灯笼瓶

灯笼瓶又称灯笼尊,是仿自灯笼的造型而得名。此瓶造型敦厚稳重,民国粉彩灵猴献寿纹灯笼瓶瓶口外撇、短颈、丰肩、长圆腹、圈足。颈部黄地粉彩绘缠枝花卉纹,肩部大小如意头纹,错落有致。瓶身绘有多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姿态优美,侧旁洞石之上立一棕色灵猴,灵猴一只手臂置于额前,做探望状,神情好奇,眺望远方一蝈蝈,以灵猴作为题材的瓷器作品,不为多见,本品巧思立意,殊为难得,整体图案布局疏朗有致,构思巧妙,色调考究,绘画精细入微,是不可多得的民国粉彩精品。

十、猫纹饰

民国仿珐琅彩猫蝶诗文瓶

民国仿珐琅彩猫蝶诗文瓶题识“闲折海榴过翠径,雪猫笑戏风花影。饱卧花间兴有余,小庭扑蝶露芬芳”、钤印“佳丽”、“寿古”、“香清”、“乾隆年制”款。

十一、松鼠纹饰

民国薄胎粉彩松鼠双寿御题诗瓶

瓶式取自康熙之柳叶瓶而稍加变化,胎体极为轻薄,釉质洁白莹润,十分适宜绘画如此精细的瓷画。主题纹饰为松鼠寿桃纹,虽主采国画之法,然西洋绘画之写实气息浓厚,其背配以墨彩诗文一首,钤“世宁”“碧露”两方朱文印,令人更觉雅气,乃民国上品精瓷。

十二、鱼纹饰

民国邓碧珊作粉彩鱼藻纹笔筒

粉彩鱼藻纹笔筒呈圆筒形,直壁,平底,内凹圈足。通体绘六尾鱼和一只虾悠游在几簇藻萍之间,画面没有波涛,也无潋影,在悠然恬静中透出一派生机。一面墨彩草书「山外斜阳半沉,清潭一为绿阴阴,此时我也知鱼乐,不是雷同庄子心。」署「时在庚午仲秋月铁肩子邓碧珊绘于珠山图画公会并题之西轩」,钤「碧珊」朱印;另一面墨彩草书「墨仙精神砚作胎,都从笔底写出来。自知不是烟波客,何事朝朝傍钓台。」署「庚午仲冬碧珊写晴窗读书楼之西轩」,钤「邓氏」朱印。圈足内凸起弦纹一周,中红彩《铁肩子》款。

福清窑黑釉盏


福清窑黑釉盏是福建福清窑烧造,福清窑黑釉茶盏釉色漆黑光亮,兔毫纹向外放射,是宋代建盏的佳品。福清窑黑釉茶盏盏敞口,深腹,圈足。内外施黑釉,釉色均匀,釉面呈现出细丝状条纹,仿如小兔的毫毛一般,故称“兔毫”纹。口沿处失釉呈酱色,外壁施釉不到底,釉厚凝聚处呈泪痕状,近足处及足底素胎无釉。

建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以烧造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的瓷窑,其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废品堆积散布于池中村、后井村周围的芦花坪、大路后门、源头坑、牛皮仑、营长墘(又名社长埂)、庵尾山(又名庙尾山)等处山坡上,范围达10余万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建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特别是1960年10月、1977年夏、1989年5月至1990年5月、1991年10月至1992年4~7 月的四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了10几座龙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以及窑具、工具标本,为研究建窑的烧瓷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当时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兼烧少量黑釉瓷。宋代是建窑的兴盛时期,大量烧造黑釉茶盏,兼烧部分青釉、青白釉瓷。元代以后,建窑渐趋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烧造青花瓷器。 宋代建窑主要烧造为适应当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称谓。宋代文人曾写诗赞美过建窑鹧鸪斑盏和兔毫盏。如蔡襄撰《试茶》曰:“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泥,云间未垂缕。” 陈蹇叔撰《郎中出闵漕别送新茶》曰:“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

宋代的茶叶通常制成半发酵的茶膏,饮用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盏内,再沏以沸水,水面会沸起一层白沫。斗茶者先要斗其茶色,以青白为胜。其次斗其水痕,以茶汤在茶盏周围沾染一圈茶痕,先退去者为负。黑釉茶盏衬托白色茶沫最适宜斗茶,因而受到斗茶者的喜爱。南、北方瓷窑大量烧制黑釉茶盏,尤以福建北部地区最为突出,福建建窑黑釉茶盏一度曾为宫廷御用。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无不喜好饮茶。

福清窑黑釉盏,高6.5cm,口径12.5cm,足径4.5cm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